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217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在芦笋上的残留及长期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门殿英 刘泽辉 +5 位作者 韩薇 马琳 温广月 董茂锋 赵莉 王伟民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5,共9页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在芦笋上的残留膳食风险,分别开展了1年6地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规范残留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芦笋...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在芦笋上的残留膳食风险,分别开展了1年6地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规范残留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芦笋中的消解动态、残留水平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05~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在86%~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1%,定量限均为0.005 mg/kg。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半衰期分别在1.1~1.9 d之间和1.3~2.1 d之间,呈现较快的消解趋势;在3 d采样间隔期下,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芦笋上的残留量分别在<0.005~0.194 mg/kg之间和<0.01~0.041 mg/kg之间。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平均膳食和97.5%分位值膳食消费量下,芦笋中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残留量对一般人群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均不超过0.2%,说明通过芦笋摄入的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残留对人体产生长期膳食摄入的风险较小。本研究为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为我国制定其在芦笋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乙基多杀菌素 芦笋 残留 长期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高效绿色农药助剂与胶体界面化学研究团队
2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杜凤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首批领军教授、首届“大北农”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 杜凤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首批领军教授、首届“大北农”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农药制剂与助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制剂专委会及标准化专委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国家级化学实验师范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国家农药工程中心特聘研究员,《农药学学报》《现代农药》常务编委、《大学化学》编委等社会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凤沛 农药学学报 教学名师 现代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高效绿色农药助剂与胶体界面化学研究团队
3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团队首席 杜凤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首批领军教授、首届“大北农”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农药应用... 团队首席 杜凤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首批领军教授、首届“大北农”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农药制剂与助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制剂专委会及标准化专委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国家级化学实验师范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国家农药工程中心特聘研究员,《农药学学报》《现代农药》常务编委、《大学化学》编委等社会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凤沛 农药学学报 教学名师 现代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学学报》被EI Compendex收录
4
作者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0,共1页
2025年4月,Elsevier(爱思唯尔)发布了EI Compendex(《工程索引》)最新收录期刊目录(版本号:202504),《农药学学报》成功入选该数据库。这不仅是对本刊学术价值及国际化水平的高度肯定,而且对促进我国农药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舞... 2025年4月,Elsevier(爱思唯尔)发布了EI Compendex(《工程索引》)最新收录期刊目录(版本号:202504),《农药学学报》成功入选该数据库。这不仅是对本刊学术价值及国际化水平的高度肯定,而且对促进我国农药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舞台也具有重要意义。EI Compendex(《工程索引》)创办于1884年,涵盖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化学和工艺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自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以来,目前已收录365本中国的中英文期刊,本次更新新增了55本中国期刊,其中18本为中文期刊。作为全球权威学术数据库之一,具有严苛的遴选标准。本次成功入选,表明《农药学学报》在学科排名、影响因子、国际认可度等方面表现优异。据了解,本刊也是目前所属学科领域唯一入选该数据库的中文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水平 农药学学报 收录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学学报》被EI Compendex收录
5
作者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0,共1页
2025年4月,Elsevier(爱思唯尔)发布了EI Compendex(《工程索引》)最新收录期刊目录(版本号:202504),《农药学学报》成功入选该数据库。这不仅是对本刊学术价值及国际化水平的高度肯定,而且对促进我国农药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舞... 2025年4月,Elsevier(爱思唯尔)发布了EI Compendex(《工程索引》)最新收录期刊目录(版本号:202504),《农药学学报》成功入选该数据库。这不仅是对本刊学术价值及国际化水平的高度肯定,而且对促进我国农药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舞台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学学报 EI Compendex 收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与安全专题序言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丰茂 刘东晖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农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投入品,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药的长期及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及其引发的安全问题... 农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投入品,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药的长期及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及其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控制农药残留,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农药对蜜蜂的立体选择性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雪 丁木 +3 位作者 黄爱迪 张伟 齐素贞 吴黎明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605,共18页
手性农药含有一组或多组对映异构体,在生物活性、毒性以及环境行为等方面常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作用差异,因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蜜蜂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在作物授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关于农药对... 手性农药含有一组或多组对映异构体,在生物活性、毒性以及环境行为等方面常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作用差异,因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蜜蜂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在作物授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关于农药对蜜蜂健康的影响是世界性研究热点,而从立体异构水平评价手性农药对蜜蜂健康影响的研究却十分匮乏,亦未见对现有报道的系统总结梳理。鉴于此,本文选择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等代表性手性农药为文献调研对象,系统梳理了相关药剂对蜜蜂的立体选择性作用,并总结了其在蜜粉源植物中的选择性降解情况,旨在解析手性农药施用后对蜜蜂的潜在暴露途径、方式及影响,为手性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为优势对映异构体的高效开发应用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农药 对映异构体 蜜蜂 立体选择性 毒性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喹酮原药中主要杂质结构鉴定及合成
8
作者 宁静恒 颜秦丰 +1 位作者 吴道新 赵东江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56,共6页
通过改进文献方法,成功制备了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除草剂芬喹酮原药,并发现其中含有4个质量分数超过1‰的主要杂质。设计合成路线并成功合成了这4个杂质,合成的杂质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分辨质谱... 通过改进文献方法,成功制备了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除草剂芬喹酮原药,并发现其中含有4个质量分数超过1‰的主要杂质。设计合成路线并成功合成了这4个杂质,合成的杂质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对杂质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同时分析了杂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本研究对芬喹酮后续的工艺优化及原药质量把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喹酮 杂质 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糜黍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评价
9
作者 杨芳 宋晓强 +2 位作者 赵丽文 李海 姜超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发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糜黍抗倒伏能力、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产量的综合影响,以糜黍品种‘晋黍8号’为供试材料,分别于分蘖期和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甲哌鎓、矮壮素、乙烯利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对糜黍光合特性、茎秆... 为探究不同发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糜黍抗倒伏能力、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产量的综合影响,以糜黍品种‘晋黍8号’为供试材料,分别于分蘖期和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甲哌鎓、矮壮素、乙烯利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对糜黍光合特性、茎秆力学特征、茎秆酶活性、茎秆激素以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可使糜黍叶面积(LA)显著提高28.38%;两时期施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无显著影响,但调环酸钙和乙烯利均对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有显著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糜黍植株基部茎粗和茎秆抗折力,且两时期喷施调环酸钙均能显著降低植株的倒伏指数,并显著提高茎秆中过氧化物酶(POD)、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和吲哚乙酸含量(IAA);与对照组相比,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糜黍产量分别提高3.72%~45.08%和28.30%~43.31%。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与秩和比评价法(RSR),对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大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糜黍分蘖期和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对糜黍的光合作用、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抗倒伏能力 生理生化 产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与安全专题 序言
10
作者 刘丰茂 刘东晖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农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投入品,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药的长期及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及其引发的安全问题... 农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投入品,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药的长期及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药残留及其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控制农药残留,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璇 刘芫汐 +5 位作者 周婷婷 金红宇 段丽芳 杨华 王莹 魏锋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为推动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及其监管体系建设,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相关参数的选择与应用,特别探讨了在中药材多农药残留背景下累积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与挑战,并立足我国... 为推动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及其监管体系建设,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相关参数的选择与应用,特别探讨了在中药材多农药残留背景下累积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与挑战,并立足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风险评估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限量标准 累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不同方式施用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荆莉莉 李梅 +3 位作者 王中阳 万群 葛静 余向阳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0,共9页
为了探究农药施用方式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 为了探究农药施用方式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并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噻虫胺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丰度和组成,且两种施用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β多样性,但根施噻虫胺对番茄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显著降低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α多样性,且叶施较根施降低幅度更大;此外,与空白对照相比,根施处理表现为37.63%的代谢物丰度显著升高,12.58%的代谢物丰度显著下降,包括与植物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碱丰度的增加以及对脂类、有机酸和其他代谢物合成的抑制;叶施处理则表现为35.16%的代谢物丰度显著升高,13.42%的代谢物丰度显著下降,同样包括生物碱丰度的增加。但抑制酚酸的合成,且在噻虫胺不同施用方式下的硫酸和硬脂酸呈现相反变化趋势。此外,根施和叶施噻虫胺均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较空白对照增加植株的鲜重、株高和根长,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估,指导农药高效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根施 叶施 根系分泌物 番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氯虫苯甲酰胺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缓释剂研发及对沙葱萤叶甲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淼 杨佳乐 +4 位作者 陈景 张文兵 李颖 韩国栋 谭瑶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作为软模板,以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HL)为模式杀虫剂,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农药微囊缓释剂(imidazole-chlorantraniliprole-porous hollow silica,IMI-CHL-PHS)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载药量为19.43%;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酸性条件下释放速率快于碱性条件;IMI-CHL-PHS微囊剂具有一定的光稳定性。盆栽安全性试验表明,IMI-CHL-PHS微囊剂在推荐施用浓度及4倍推荐浓度下对黑麦草和韭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采用点滴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幼虫的活性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处理后24 h,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3龄1 d幼虫的活性(LD50值为17.59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8.40 mg/kg)的2.8倍,48 h时的活性(LD50值为2.85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3.94 mg/kg)的17.2倍;采用浸叶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在24和48 h时的活性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点滴法还是浸叶法施药,IMI-CHL-PHS微囊剂的活性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即48 h的LD50值均小于24 h的LD50值,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活性随时间延长并无显著变化,表明所制备的微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药剂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剂 缓释颗粒 离子液体 氯虫苯甲酰胺 沙葱萤叶甲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华南稻区褐飞虱对十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兆宇 林品轩 +3 位作者 李钰 彭宇漩 高聪芬 吴顺凡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7,共7页
为明确2023年中国华南稻区褐飞虱的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华南地区4省7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10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结果表明:褐飞虱对3种已暂停用于该害虫防治的药剂噻嗪酮(876.2~5151.2倍)、吡虫啉(3534.0~9949.9倍)和... 为明确2023年中国华南稻区褐飞虱的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华南地区4省7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10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结果表明:褐飞虱对3种已暂停用于该害虫防治的药剂噻嗪酮(876.2~5151.2倍)、吡虫啉(3534.0~9949.9倍)和噻虫嗪(1253.8~2668.3倍)仍具有高水平抗药性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对呋虫胺(49.4~482.5倍)、吡蚜酮(77.2~351.3倍)、烯啶虫胺(16.6~106.4倍)和毒死蜱(20.7~105.3倍)已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药性,对氟啶虫胺腈(13.2~46.0倍)为中等水平抗药性;对三氟苯嘧啶(2.3~8.6倍)为敏感至低水平抗药性,对醚菊酯(1.0倍)仍为敏感水平。因此推荐在该区域稻区可轮换使用三氟苯嘧啶和醚菊酯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控褐飞虱,结果可为褐飞虱的田间抗药性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害虫 褐飞虱 杀虫剂 抗药性监测 三氟苯嘧啶 吡蚜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的制备及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帅 张信楠 +4 位作者 苏雨桐 霍静倩 安泽秀 陈来 张金林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4,共7页
本研究通过优化传统工艺,制备了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探讨了砂磨时间、砂磨速度、助剂配比对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的影响,对其粒径分布、表面电荷、接触角、滞留量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对比了纳米悬浮剂与... 本研究通过优化传统工艺,制备了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探讨了砂磨时间、砂磨速度、助剂配比对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的影响,对其粒径分布、表面电荷、接触角、滞留量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对比了纳米悬浮剂与传统制剂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在150~180nm之间,且随着砂磨时间和砂磨转速的增加而减小;粒径分布较窄,表面带负电荷;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对玉米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市售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悬浮剂的药效与最大持留量呈正相关,与接触角呈负相关,其纳米尺寸可促进活性成分在叶片上的吸收传导,进而增强其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氯虫苯甲酰胺 纳米农药 防治效果 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氨基嘧啶甲酸-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杀菌活性及韧皮部传导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小倩 田尧 +4 位作者 时锦超 朱宝玉 余林花 朱祥 李俊凯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293,共10页
为寻找具有韧皮部传导性的新型杀菌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苯基氨基嘧啶甲酸-氨基酸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表征,测定了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杀菌活... 为寻找具有韧皮部传导性的新型杀菌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苯基氨基嘧啶甲酸-氨基酸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表征,测定了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杀菌活性和其在蓖麻幼苗韧皮部的传导性。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μg/mL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rtrytiscinerea)、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及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b(L)、6c(L)和6d(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60%,与商品药剂嘧霉胺(60.78%)相当。其中,化合物6b(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为19.96μg/mL,优于嘧霉胺(38.82μg/mL)。此外,化合物5a、6b(D)、5d(D)、5e(L)、5j(L)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均在80%以上。韧皮部传导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嘧霉胺进行氨基酸化修饰能赋予目标化合物韧皮部传导性,其中2-(N-苯基)氨基-6-甲基嘧啶-4-甲酸-D-丙氨酸表现出最好的韧皮部传导性,当孵育液中2-(N-苯基)氨基-6-甲基嘧啶-4-甲酸-D-丙氨酸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2~4 h蓖麻韧皮部渗出液中目标化合物检出质量浓度为22.28μg/mL。同时发现,N-苯基氨基嘧啶甲酸-L-氨基酸衍生物在蓖麻幼苗体内容易被水解,释放出前体N-苯基氨基嘧啶甲酸,而N-苯基氨基嘧啶甲酸-D-氨基酸衍生物不存在水解现象。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兼具较好杀菌活性与韧皮部传导性的新型杀菌剂候选化合物,可为新型韧皮部传导性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霉胺 氨基酸 合成 抑菌活性 韧皮部传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敏型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幸 刘蓓蓓 +3 位作者 翟荣启 刘广洋 陈鸽 徐东辉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在全球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为有效监测农药残留,通常采用具有高通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但传统的ELISA不能... 在全球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为有效监测农药残留,通常采用具有高通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但传统的ELISA不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对灵敏度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提高ELISA灵敏度的策略,其中分子元件识别的增强和信号转导效率的提高在增敏型免疫分析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高亲和力抗体、低亲和力抗原、增加酶负载量、高性能纳米酶和酶级联反应对ELISA灵敏度提高的影响。讨论了未来ELISA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高灵敏度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免疫分析 抗体 信号放大 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及其治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代幸 葛晨阳 +2 位作者 董怡 毛程鑫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恶苗病致病菌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及其治理的替换药剂方案,于2021—2022年从浙江杭州和金华市共分离获得196株藤仓镰刀菌,分析了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机制,进一步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恶苗病致病菌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及其治理的替换药剂方案,于2021—2022年从浙江杭州和金华市共分离获得196株藤仓镰刀菌,分析了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机制,进一步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及田间防效试验综合评估了氯氟醚菌唑用于治理藤仓镰刀菌氰烯菌酯抗性菌株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21年,从杭州、金华两地分离的86株藤仓镰刀菌菌株中,有10株为氰烯菌酯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11.63%;2022年,从两地分离的110株菌株中,有22株为氰烯菌酯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20.00%,与2021年比呈上升趋势。藤仓镰刀菌氰烯菌酯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范围为145.963~235.256,平均为185.379,均为高水平抗性,抗性菌株的Myosin-5基因均发生K218T点突变。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刀菌的EC50值在0.108~0.342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21μg/mL,在氰烯菌酯抗性和敏感菌株的EC50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盆栽试验中,10μg/mL氯氟醚菌唑能够显著抑制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敏感及抗性菌株导致的水稻幼苗徒长。在田间试验中,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000倍液种子处理对水稻恶苗病也表现出优异的防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可以作为氰烯菌酯的替换药剂有效防控水稻恶苗病,延缓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刀菌 氰烯菌酯 氯氟醚菌唑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壮 宋林松 +5 位作者 李云帆 蔡伟飞 初楚 陈安良 王继栋 张绍勇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为了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注干施药后的代谢产物和降解途径,研究了甲维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通过超声浸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色谱(LC... 为了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注干施药后的代谢产物和降解途径,研究了甲维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通过超声浸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色谱(LC-MS)、室内生测7个步骤,对甲维盐注干施药17个月后的马尾松树体内进行残留分析和代谢产物鉴定。结果表明:甲维盐保留率为50.05%~54.26%。在马尾松树体内分离到16种甲维盐代谢产物,表征了其中11种代谢产物,分别为C_(49)H_(77)NO_(14)、C_(49)H_(75)NO_(14)、C_(41)H_(60)O_(11)(MSB_(1a))、C_(42)H_(63)NO_(10)、C_(49)H_(77)NO_(14)、C_(49)H_(73)NO_(14)(FAB_(1a))、C_(48)H_(72)O_(14)(4″-S-OH-B_(1a))、C_(49)H_(75)NO_(13)、C_(50)H_(77)NO_(13)、C_(50)H_(77)NO_(13)和C_(49)H_(77)NO_(13)。10 mg/L代谢产物混合物处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24 h的死亡率为69.12%。在树体内无光条件下,甲维盐分解代谢速度较慢,分解的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也具有杀虫活性。本研究解释了甲维盐注干施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马尾松树 注干施药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脒与氟唑菌酰胺复配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20
作者 许贯友 陈光友 +5 位作者 李向丽 高艳清 雷鹏 冯俊涛 王勇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1,共8页
丙烷脒是本课题组开发的芳基脒类农用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特别是对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为了减少丙烷脒用量并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本研究以灰霉病菌为研究对象,选用氟唑菌酰胺与丙烷脒进行增效复配,并将其制备成水分散粒剂。... 丙烷脒是本课题组开发的芳基脒类农用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特别是对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为了减少丙烷脒用量并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本研究以灰霉病菌为研究对象,选用氟唑菌酰胺与丙烷脒进行增效复配,并将其制备成水分散粒剂。经配比优化,丙烷脒与氟唑菌酰胺质量配比为1:4时增效系数达2.1359。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剂配方进行筛选,最终确定50%丙烷脒•氟唑菌酰胺水分散粒剂的最优配方为丙烷脒10.0%、氟唑菌酰胺40.0%、AOS 2.0%,GY-D065.0%,氯化钠4.0%,硅藻土补充至100%(均为质量分数)。制剂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分散粒剂崩解时间为30 s,pH值为4.8,悬浮率为96.05%,产品各指标均符合要求。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灰霉病病情指数为65.74时,该配方在有效成分为400μg/mL用量下防效达54.06%,高于同剂量下丙烷脒(49.30%)和氟唑菌酰胺(43.17%)单剂,且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1000μg/mL下的防效(3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脒 氟唑菌酰胺 增效作用 水分散粒剂 灰霉病 抗药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