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0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文通知|《农村金融研究》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2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金融...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创新,《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拟于2025年4月在济南共同举办首届《农村金融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就“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作主旨演讲,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入选优秀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金融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申韬 彭江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7,共15页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这一促进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低地区更加显著。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门槛效应检验显示,当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放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由此,应该持续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外部制度环境,为扎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蓄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环境 地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长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三农”工作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丰富拓展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思维,更加重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聚焦“三个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更加有力有效,深化了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动力来源的认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吗?——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自然实验
5
作者 周雷 应皓恬 王程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0,共16页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相关的试点项目能提升实体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苏州、上海、南京的试点项目对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指数的效果较为明显;而成都、杭州的试点项目主要提高了实体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和普惠金融机制来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但是数字金融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尚未充分显现。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构建“金融元宇宙”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实体企业 金融科技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6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流动性创造
7
作者 廉永辉 罗琦 李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0,共15页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227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227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流动性创造,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和增强其流动性创造意愿来促进流动性创造。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小、资本充足水平较低以及处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流动性创造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论文丰富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和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促进银行通过流动性创造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数字化转型 流动性创造 银行风险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
8
作者 何广文 成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突破—要素升级—产业跃迁”动态循环机制的构建。同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聚焦于技术驱动。因而,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突破—要素升级—产业跃迁”动态循环机制的构建。同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聚焦于技术驱动。因而,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要素融合催生的未来农业新形态,通过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参与”的农业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并着重关注五大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赋能 农业科技创新 内在逻辑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9
作者 许骞 李梦晗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008—2021年间中国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上来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因此,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金融综合改革力度,对于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信贷可得性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政策何以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基于CFPS和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的分析
10
作者 郭利华 吴青岭 李大铭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3,共14页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现实背景下,厘清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数据和地级市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数据,采...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现实背景下,厘清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数据和地级市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通过作用于家庭就业与家庭理财对家庭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态势;更高的家庭基期收入组别能够增强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弱其消极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警惕政策力度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推动数字经济政策在就业机会创造、就业质量提升以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优化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高政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低收入组别家庭的资源可得性和人力资本,进一步促使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家庭收入流动 收入流动性 倒U型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11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性金融风险背景下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蔡鑫 谢贤君 袁智慧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共16页
论文深入解构了输入性金融风险视域下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理论机制,认为在外部不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上调整可改善信贷资金期限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在外部有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论文深入解构了输入性金融风险视域下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理论机制,认为在外部不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上调整可改善信贷资金期限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在外部有利冲击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下调整也可改善信贷资金期限结构、减少信贷集中度,从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以全口径外债规模和增长率作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的代理指标,并运用2014—2022年季度层面中国商业银行微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管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全口径外债规模和增长率变动能够显著抑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即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显著抑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不仅显著改善银行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也显著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三,在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银行流动性风险较高的银行中,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全口径外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商业银行创新转型:技术应用场景分析与未来发展路线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陆岷峰 高伦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4,共16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强国发展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业做强的重要手段,这就迫切需要最先进的数字科技来提升金融业的数字化水平。近期问市的DeepSeek作为数字科技中先进的应用模型之一,在商业银行的多个应用场景中...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强国发展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业做强的重要手段,这就迫切需要最先进的数字科技来提升金融业的数字化水平。近期问市的DeepSeek作为数字科技中先进的应用模型之一,在商业银行的多个应用场景中具有高度的适配性,对于商业银行的多个业务单元均可以利用技术模型的优势,提升管理效能、降低经营成本、驱动业务增长,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论文通过比较分析DeepSeek与当前国内外主流的大模型,发现无论是在应用成本还是在资源的适配性上,DeepSeek均已形成独特的个体竞争优势。当然,同其他任何一种数字科技应用一样,DeepSeek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如数据安全等新挑战,所以论文针对这些挑战,结合中国金融业的实际,提出了通过优化技术架构等措施来积极应对。论文还指出DeepSeek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以及绿色金融等新的应用领域仍然有很大的融合空间。总之,DeepSeek在金融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改变我国金融业目前的生态结构,还可以在全球的数字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创新型样本,实现新一轮数字科技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商业银行 大模型 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 技术赋能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家笔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长云 王国刚 +2 位作者 杜志雄 汪三贵 吴卫星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共17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25年经济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阐述了“五个必须统筹好”的规律性认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25年经济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阐述了“五个必须统筹好”的规律性认识,强调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12字工作要求,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了9项重点任务,为扎实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刊编辑部约请五位专家,以笔谈方式从不同视角研究阐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5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四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家笔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焕广 林万龙 +1 位作者 于法稳 武拉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乡村...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等进行了系列部署。本刊编辑部约请四位专家,以笔谈方式从不同视角研究阐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乡村规划 乡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16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蔡起华 刘思彤 王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0,共15页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而数字普惠金融是打破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工具,已成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论文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而数字普惠金融是打破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工具,已成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论文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融合的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第一,2012—2022年间,城乡融合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其在不同省份有显著差异。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推进城乡融合有积极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城乡融合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电子商务水平两条路径来推动城乡融合。第四,数字普惠金融更能促进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和农村金融可获性较弱区域的城乡融合。为加快城乡融合进程,论文从推进城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城乡融合的效能和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融合 科技创新 电子商务水平 地区市场化水平 农村金融可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养老金融发展历程、实践现状与对策建议
18
作者 周月书 李如珩 亓浩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4,共13页
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有效应对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而发展农村养老金融是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论文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养老... 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有效应对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而发展农村养老金融是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论文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养老金融的发展历程,以江苏省如皋市为样本,调查分析了农村养老金融的需求现状,并进一步剖析了农村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城乡养老金金融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金融产品适配性不足、养老产业金融业态尚未完善以及农村居民养老金融认知亟待提升等。据此提出建议:完善农村养老金金融政策体系、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农村居民养老金融素养以及支持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以期为农村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路径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金融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金融 养老服务金融 养老产业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鸣 黄增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共11页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论文在梳理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尽管当前涉农融资规模...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论文在梳理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尽管当前涉农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支农体系持续完善,政策支撑更加有力,为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夯实了一定基础,但在供给侧、需求端和政策层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支持路径。面向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远景目标,论文进一步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金融促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即围绕完善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创新适配性金融产品,强化风险共担机制,构建政策协同机制等方面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县域富民产业 内在逻辑 实践困境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分歧对债券利差结构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金球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0,共14页
论文基于2011—2022年1548家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ESG评级分歧对债券利差的结构化影响效应与渠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评级分歧显著扩大了公司债券利差,并呈现出明显的迟滞性。该影响主要归因于债券超额价差,受二级市场债券投... 论文基于2011—2022年1548家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ESG评级分歧对债券利差的结构化影响效应与渠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评级分歧显著扩大了公司债券利差,并呈现出明显的迟滞性。该影响主要归因于债券超额价差,受二级市场债券投资者潜在信息摩擦所驱动。异质性分析显示,公司产权性质(所有制)和信息披露水平对ESG评级分歧关于债券利差的扩大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SG评级分歧对私有企业或信息透明度较低企业的债券利差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主要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度和投资者情绪等来扩大公司债券利差。此研究不仅拓展了ESG评级分歧影响债券利差的微观证据,对于持续优化ESG评级管理、助力企业压降债务成本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债券利差 超额价差 融资约束 投资者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