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6,4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头季低碾压收获作业路径规划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炼 张鸿 +6 位作者 何杰 满忠贤 岳孟东 屈高凯 唐启源 黄培奎 罗锡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路径规划是决定再生稻头季收获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无人农机在作业区域内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中,较少有考虑收获机在田间收获时对再生稻的碾压问题,为此本文开展减少碾压的再生稻收获路径规划研究。通过分析农田... 路径规划是决定再生稻头季收获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无人农机在作业区域内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中,较少有考虑收获机在田间收获时对再生稻的碾压问题,为此本文开展减少碾压的再生稻收获路径规划研究。通过分析农田信息、待作业区域和卸粮等,将再生稻收获卸粮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带有容量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CVRP)。以收获机最小碾压面积和最短总路径为目标,构建再生稻收获路径数学模型。提出再生稻少碾压路径规划混合算法,采用传统蚁群算法(ACO)和2-opt算法获得最优路径。以再生稻无人驾驶收获机为对象,设计直线路径规划田间试验、地头转向路径以及卸粮路径规划田间试验和全环节田间作业试验,采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田间试验,考察收获机田间碾压率。结果表明,直线跟踪平均绝对误差为3.51 cm,最大偏差为8.24 cm,直线段作业碾压率为17.55%。地头区域碾压率下降52.2%。本研究设计的路径规划全田碾压率为27.42%,满足再生稻特殊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收获机 无人驾驶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2-op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FNN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娟 梁业雄 +7 位作者 姜锐 邢赫 何欣颖 王辉 曾浩求 何松炜 唐赛欧 罗锡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针对目前使用无人机识别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时,光谱数据冗余度高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无人机搭载Nano-Hyperspec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棉田高光谱图像,通过探究棉花冠层对不同黄萎病危害等级的光谱响应特征,利用最优植... 针对目前使用无人机识别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时,光谱数据冗余度高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无人机搭载Nano-Hyperspec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棉田高光谱图像,通过探究棉花冠层对不同黄萎病危害等级的光谱响应特征,利用最优植被指数组合建立一种适用于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的监测模型,实现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的精准分类。首先,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对17种潜在的植被指数和270个光谱波段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将mRMR筛选得到的特征,通过逐步递增分组的方式输入至极限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确定与黄萎病危害等级相关性最高的植被指数和光谱特征波段。然后,基于Transformer架构和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NN)构建Transformer-FNN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模型,将植被指数与光谱特征波段输入Transformer-FNN模型进行分类识别,对比了植被指数与光谱特征波段对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识别的准确性。最后,利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Transforme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模型,并对这4种分类模型进行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等级分类的最优植被指数组合为MSR和TVI,最优特征波段组合为430、439、488、566、697、722、742、764、769、782、822、831、858、873、878、893、909、985 nm。基于Transformer-FNN模型,植被指数对黄萎病危害等级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5.6%,较光谱特征波段的总体分类精度89.4%提高6.2个百分点。基于植被指数,Transformer-FNN模型对黄萎病危害等级的分类识别率比BPNN模型提高11.2个百分点,比Transformer模型提高17.2个百分点,比SVM模型提高30.8个百分点。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植被指数进行棉花黄萎病高精度监测方法,可为大面积棉花黄萎病精确监测提供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Transformer-FNN 特征组合 mRMR-XGBoost 高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无人化智慧农场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锡文 谷秀艳 +5 位作者 胡炼 赵润茂 岳孟东 何杰 黄培奎 汪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精准高效作业质量依赖于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田边界识别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场景,重点分...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精准高效作业质量依赖于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田边界识别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场景,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感知3类数据获取方式和识别算法研究现状。卫星遥感的优势在于其广域周期性的监测能力可支撑大范围农田变化分析,但空间分辨率有限;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与地面传感器深度融合(如LiDAR点云与RGB图像配准)可实现厘米级边界分割,为复杂农田场景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但视野范围有限。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在规则农田中具有实时性优势,但难以应对异物同谱、静态要素遮挡等场景;基于深度学习的U-Net、DeepLab系列模型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优化可显著提升对不规则边界的识别鲁棒性。这些技术都已应用于农业数字化地图构建和农机路径规划,但仍面临多源数据时空对齐精度不足导致融合效率低,轻量化模型在边缘计算设备上的推理速度难以满足实时作业需求,农田边界变动实时监测难等问题。未来应聚焦多模态时空特征融合、边缘推理导向的模型轻量化技术,以及空-天-地协同支撑下的数字农田地图自主更新技术,为实现农田边界的高精度、高响应和高动态识别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场 空-天-地 边界识别 种植区域 田埂 机耕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沟槽结构优化的轴流泵水力性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牟童 徐辉 +3 位作者 费照丹 冯建刚 丁哲 王东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31,355,共12页
轴流泵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由于进流速度较低且存在壁面回流,会导致水力性能劣化,产生严重的机组振动,威胁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沟槽流动控制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轴流泵水力性能的方法,其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轴流泵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由于进流速度较低且存在壁面回流,会导致水力性能劣化,产生严重的机组振动,威胁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沟槽流动控制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轴流泵水力性能的方法,其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关系目前尚不明确。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改变重要几何参数对沟槽结构进行了改型设计,研究轴流泵沟槽结构参数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对轴流泵深度失速工况下的水力性能影响,并运用响应曲面法对沟槽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沟槽尾部距离、沟槽深度和沟槽宽度3个参数中,沟槽尾部距离对轴流泵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最明显,轴流泵沟槽关键几何参数最优参数组合为:沟槽深度h为0.022倍叶轮直径;槽宽W为0.088倍叶轮直径;沟槽尾部距离L2为0.106倍叶轮直径。研究结果可为沟槽流动控制技术在轴流泵装置设计和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水力性能 沟槽流动控制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YOLO v5s-MCA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奚小波 丁杰源 +5 位作者 翁小祥 王昱 韩连杰 邹赟涵 唐子昊 张瑞宏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1,436,共10页
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识别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相邻果实成熟度相似难以检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YOLO v5s-MCA番茄成熟度识别模型,划分成熟期、转熟期、转色期和未熟期4个成熟度等级。该模型在YOLO v5s基础上使用MobileNetV3网络,... 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识别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相邻果实成熟度相似难以检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YOLO v5s-MCA番茄成熟度识别模型,划分成熟期、转熟期、转色期和未熟期4个成熟度等级。该模型在YOLO v5s基础上使用MobileNetV3网络,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在主干网络和颈部网络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提高了模型对番茄特征表达能力;将颈部网络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强化了模型特征融合性能并提高了模型识别准确率;将颈部网络中的标准卷积模块改进为GSConv卷积,减轻了模型复杂度并提高了对目标信息的获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YOLO v5s-MCA模型参数量仅为2.33×10^(6),计算量仅为4.1×10^(9),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4.83 MB,其精准度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2.8%和95.1%,相对YOLO v5s基础模型分别提升3.4、4.4个百分点。对比YOLO v3s、YOLO v5s、YOLO v5n、YOLO v7、YOLO v8n及YOLO v10n等6种模型,YOLO v5s-MCA模型轻量化效果与检测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成熟度检测 图像识别 YOLO v5s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响应与变化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任贺靖 路凯超 +1 位作者 蔡甲冰 侯立柱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9-443,484,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产量影响巨大。水分和温度是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其产量。利用华北平原保定灌溉试验站2006—2015年冬小麦-夏玉米灌溉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校核,依据Blank型、Stew... 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产量影响巨大。水分和温度是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其产量。利用华北平原保定灌溉试验站2006—2015年冬小麦-夏玉米灌溉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校核,依据Blank型、Stewart型、Jensen型、Minhas型4种经典的水分生产函数,构建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各阶段积温、耗水量和产量之间的水热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海-气耦合全球气候MIROC6模式数据来考虑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低强迫排放情景(SSP1-RCP2.6和SSP4-RCP3.4)、中等强迫排放情景(SSP2-RCP4.5)、中等至高强迫排放情景(SSP3-RCP7.0)和高强迫排放情景(SSP5-RCP8.5)等5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逐日降雨量与气温数据进行降尺度分析,并结合构建的水热生产函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经多年灌溉试验数据校核后的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夏玉米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一致性系数(d)分别为0.91、0.58 t/hm^(2)、0.06、0.97,冬小麦分别为0.80、0.42 t/hm^(2)、0.10、0.94。通过AquaCrop模型模拟的多年数据构建了4种水热生产函数,其中Jensen型生产函数效果最好;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对水分最敏感,返青-拔节期积温对产量影响效应最明显,而夏玉米在拔节-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本阶段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也最明显。在未来气候变化的5种排放情景下,冬小麦潜在产量呈波动趋势,但均高于当前时期的多年平均潜在产量,在SSP3-RCP7.0情景更适合生长发育;夏玉米潜在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SSP1-RCP2.6情景更适合生长发育。在未来5种气候情景下,仅考虑水热条件补充灌溉对冬小麦潜在产量的贡献率为70%左右;生育期降雨量对夏玉米潜在产量的贡献率为94%左右。研究结果可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积温 产量 AquaCrop模型 水热耦合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n网络的番茄成熟度实时检测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晶秋 万恩晗 +2 位作者 单蜜 张光华 卢为党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2,450,共10页
为应对番茄采摘面临的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挑战,解决在复杂果园环境下番茄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成熟度检测精度低和实例分割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网络的番茄成熟度实时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在YOLO... 为应对番茄采摘面临的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挑战,解决在复杂果园环境下番茄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成熟度检测精度低和实例分割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网络的番茄成熟度实时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在YOLO v8n网络中引入通道嵌入位置注意力模块和改进大核卷积块注意力模块,能够在浅层网络保留番茄目标位置信息,建立目标区域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从而增加YOLO v8n网络对显著番茄特征的关注。然后,在LaboroTomato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改进YOLO v8n相较于原YOLO v8n网络,检测和分割的mAP@50和mAP@50-95分别提高0.4、1.4个百分点和0.3、1.2个百分点。最后,实现了改进YOLO v8n网络在低成本、低算力和低功耗的Jetson Nano平台上的轻量化部署,模型内存占用量由满溢减少到2.4 GB,推理速度加倍。该研究可为番茄采摘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实时、准确检测番茄成熟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成熟度 目标检测 YOLO v8n 注意力模块 轻量化 Jetson Na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鹏 杜东峰 +2 位作者 李爽 单东日 陈振学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针对当前自动化采摘过程中仅依赖视觉技术无法准确识别番茄成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融合算法作为特征提取融合模块,解决无法有效提取番茄特征信息的... 针对当前自动化采摘过程中仅依赖视觉技术无法准确识别番茄成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融合算法作为特征提取融合模块,解决无法有效提取番茄特征信息的问题。其次,将软参数共享-多标签分类方法作为分类模块,通过增加不同分类任务之间的关联性,避免出现过拟合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成熟后为红、黄果等单一颜色的番茄品种,并在新开发的视觉触觉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软参数共享-多标签检测模型参数量为1.882×10^(7),成熟度AUC分值达到0.9773,对比不确定性加权损失、自适应硬参数共享、十字绣网络和软参数共享等检测模型,参数量分别下降3.08×10^(6)、6.16×10^(6)、3.08×10^(6)和3.08×10^(6),成熟度AUC分值分别提高0.0175、0.0179、0.0267和0.0089。这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化采摘过程中对番茄成熟度的检测能力,为番茄成熟度检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成熟度 机器视觉 机器触觉 双重迁移学习 软参数共享-多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道亮 赵晔 杜壮壮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从中获取作物的表型参数、理化特征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现有研究多数是基于单一模态数据展开,而单一模态的数据仅有一种类型的输入,缺乏对整体信息的理解,且容易受到单模态噪声的影响;部分研究虽然采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但仍未能充分考虑模态间的复杂交互关系。为了深入分析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领域中多模态融合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重点梳理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作物识别、性状分析、产量预测、胁迫分析及病虫害诊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的数据利用程度低、有效特征提取难、融合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通过多模态融合的方法推动农业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传感器 遥感技术 作物监测 计算机视觉 农业精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与深度图像融合的生菜表型特征估算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声链 李沂杨 +3 位作者 李帼 贾小泽 鞠青青 钱婷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101,共9页
采用自动化手段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表型特征进行精准测量对于育种和栽培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工厂化生菜种植中的表型特征无损精准检测需求,通过融合深度相机采集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利用改进的DeepLabv3+模型进行图像分割,并... 采用自动化手段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表型特征进行精准测量对于育种和栽培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工厂化生菜种植中的表型特征无损精准检测需求,通过融合深度相机采集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利用改进的DeepLabv3+模型进行图像分割,并通过双模态回归网络对生菜表型特征进行估算。本文改进的分割模型的骨干网络由Xception替换为MobileViTv2,以增强其全局感知能力和性能;在回归网络中,提出了卷积双模态特征融合模块CMMCM,用于估算生菜的表型特征。在包含4个生菜品种的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对鲜质量、干质量、冠幅、叶面积和株高共5种生菜表型特征进行估算,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222、0.9314、0.8620、0.9359和0.8875。相较于未添加CMMCM和SE模块的RGB和深度图的表型参数估计基准ResNet-10(双模态),本文改进的模型决定系数分别提高2.54%、2.54%、1.48%、2.99%和4.88%,单幅图像检测耗时为44.8 ms,说明该方法对于双模态图像融合的生菜表型特征无损提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表型估算 模态融合 分割模型 RGB图像 深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视角RGBD图像的柑橘果实三维重建与表型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胜勇 易同舟 +3 位作者 秦子轶 樊清涛 杨宏磊 李善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0,共11页
水果表型的测量和分析是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单视角RGBD图像的表型检测方法通量高、成本低,但受限于传感器分辨率和视角,通常无法获取果实的表面积和体积等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FNET的点云补全网络改进方法,可使... 水果表型的测量和分析是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单视角RGBD图像的表型检测方法通量高、成本低,但受限于传感器分辨率和视角,通常无法获取果实的表面积和体积等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FNET的点云补全网络改进方法,可使用深度相机获取的类球形果实单视角点云进行高精度三维重建并进行表型无损测量。为解决补全网络输入比例不固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几何补全策略将单视角点云补全为近似的半球。在PFNET网络框架上增加了第4尺度,以充分利用KINECT相机获取的稠密点云,有利于复杂形状和细节丰富的结构补全。通过引入四头自注意力模块,能更好地捕捉点云中各点间的相互依赖和空间关系,提升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增添了果实点云优化模块,解决原网络生成点云存在局部扩散的问题并提升点云质量,模拟人工测量方式设计了针对性的表型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结构光三维扫描仪获取的柑橘果实点云质量接近,三维重建还原度高。对于横径、纵径、表面积和体积4种表型检测的R^(2)均大于0.96,平均测量精度均超过93.24%。与RGBD图像法相比,单果检测时间增加17.97 s,但横纵径检测精度大幅提高,且能一次测量4项表型参数。与三维扫描仪方法相比,检测精度差值在4个百分点以内,但速度超过48倍,硬件成本只有后者的1/10,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本文方法在检测精度、运行速度、硬件成本和自动化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平衡,是一种低成本、综合性能高的三维重建技术,有广泛应用于类球形果实表型无损测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果实 表型检测 点云补全 深度学习 PFNET RGBD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胎内周向应变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反演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东 宋寅东 +3 位作者 王彦民 张剑 何志祝 李臻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3-473,共11页
非道路轮胎具有结构尺寸大、工况恶劣多变、载荷波动明显等典型特征,其垂向载荷显著影响车辆的纵向、垂向、侧向动力学特性。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获取困难、传统物理模型推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信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 非道路轮胎具有结构尺寸大、工况恶劣多变、载荷波动明显等典型特征,其垂向载荷显著影响车辆的纵向、垂向、侧向动力学特性。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获取困难、传统物理模型推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信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垂向载荷反演算法。以R-1型人字花纹非道路轮胎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由大量程柔性应变传感器、低功耗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组成的轮胎应变信息采集系统。以胎压、速度、载荷等参数为变量,在转鼓试验台上开展了多种典型工况测试,分析了轮胎接地点的应变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轮胎垂向载荷估计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AdamW优化器与网格搜索法开展了算法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damW优化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预测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各工况下最大平均相对误差由4.10%降至0.30%。此外,针对模型泛化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平均归一化均方根误差较SVR模型降低55.91%,泛化性能优越。研究表明,所提出基于AdamW优化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对以应变信息为输入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进行准确反演,为非道路车辆的动力学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轮胎力学关键参数获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轮胎 周向应变 载荷估计 智能轮胎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青松 齐涛 +3 位作者 燕桓 廖庆喜 杜文斌 蔡家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完成秸秆后铺覆盖还田、开畦沟、灭茬旋耕碎土、施肥播种等作业工序,实现部分秸秆厢面覆盖还田,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作业参数调节部分秸秆混埋还田作业效果和厢面覆盖秸秆质量。秸秆覆盖还田装置主要由拨秸部件、割秸部件、提秸部件、输秸部件和液压系统等组成,通过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关键部件结构及运行参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各工作部件作业正常,机组作业通过顺畅,当秸秆覆盖输入量为1.9~2.7 kg/s时,机具作业后厢面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好,当输入秸秆量达2.7 kg/s时,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系数可达90.8%,研究结果为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直播 秸秆覆盖还田装置 稻茬田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W-CPSO-Fuzzy-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永光 靳筱天 +2 位作者 张志 鹿永宗 潘庆民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83,共9页
为解决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引入自适应权重与Circle混沌映射的PS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AW-CPSO-Fuzzy-PID),并开展基于改进模糊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在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 为解决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引入自适应权重与Circle混沌映射的PS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AW-CPSO-Fuzzy-PID),并开展基于改进模糊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在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当设定输送速度为78.5 mm/s时,每1 ms记录一次,输送速度波动可控制在0.7 mm/s内;改进模糊PID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响应时间比传统PID与模糊PID分别减少81.41%、61.74%;超调量分别降低81.24%、41.82%;采集目标图像平均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5.8、10.4 dB。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和收敛速度。研究结果为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自动分级系统精确而稳定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由输送速度波动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分级 输送速度 模糊PID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穴盘苗取栽一体式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高红 李小琴 +3 位作者 徐岳平 敖猛 王振涛 王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1-350,共10页
针对现有蔬菜移栽机构无法精确实现取栽一体式作业所需的移栽轨迹和姿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圆齿轮约束的混联六杆单自由度蔬菜钵苗取栽一体式移栽机构。根据取栽一体式移栽要求,确定了一种“鹰嘴形”取苗静轨迹和“近似直线形”植... 针对现有蔬菜移栽机构无法精确实现取栽一体式作业所需的移栽轨迹和姿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圆齿轮约束的混联六杆单自由度蔬菜钵苗取栽一体式移栽机构。根据取栽一体式移栽要求,确定了一种“鹰嘴形”取苗静轨迹和“近似直线形”植苗动轨迹取栽一体式理想移栽轨迹,建立了移栽机构运动学模型,以五次B样条插值法构建非圆齿轮传动函数,结合蔬菜移栽农艺要求,以机构运动误差最小和非圆齿轮节曲线最优为优化目标,基于谱聚类均衡差分进化算法(SCEDE)对移栽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满足一体化移栽轨迹和姿态最优机构参数。对移栽机构进行了结构设计、仿真分析以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样机试验轨迹姿态、虚拟样机仿真轨迹姿态与理论轨迹姿态基本一致,当移栽机构作业转速为25~45 r/min时,取苗成功率为96.1%,栽植成功率为91.4%,移栽株距变异系数2.31%。满足蔬菜移栽作业要求,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该机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构 取栽一体式 蔬菜穴盘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字形高速精量播种机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衣淑娟 张淯朋 +3 位作者 戴智博 孔泠童 孙文胜 许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导槽导种原理,建立玉米种子在导槽上引种、附种过程的力学模型,探究导种过程中种子约束状态与导槽结构参数的关系。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分析玉米种子导种速度轨迹并比较气流场确定上导槽与下导槽宽度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上导槽高度、下导槽宽度与输送气流正压取值范围。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试验因素水平值,以品字形合格指数、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利用JPS-16型高速播种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台架试验设计,得到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进行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的适播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上导槽高度354.491 mm、下导槽宽度2.245 mm、输送气流正压0.739 kPa,验证试验下该参数组合的品字形合格指数为91.791%、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111%,与优化结果相符,在田间试验作业速度12~16 km/h工况中测得品字形合格指数不低于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字形 高速精量播种机 正压 导种装置 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喷施型水田自适应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金峰 朱朋运 +3 位作者 初宇航 徐琛 宋育岭 王一甲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水田除草是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其中化学除草因其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传统化学除草依赖人工操作,且常采用大面积喷施,操作成本增加的同时还易引起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基于此背景,设计了一款精准喷施型水田除草机用于自适应除草... 水田除草是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其中化学除草因其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传统化学除草依赖人工操作,且常采用大面积喷施,操作成本增加的同时还易引起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基于此背景,设计了一款精准喷施型水田除草机用于自适应除草作业。搭建了除草机喷施装置及系统,基于构建的多样化水田杂草数据集设计了以MS-YOLO v7为核心框架的杂草检测系统。MS-YOLO v7模型将骨干网络与MobileOne相结合,将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SIoU损失函数。通过消融试验和不同模型对比试验验证模型性能,结果显示模型识别精度为95.65%,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2.67%,实时性达到51.29 f/s。在树莓派上使用OpenVINO对IR模型进行推理,检测单幅水田杂草图像耗时0.806 s。构建的喷施系统能即时捕捉并解析来自杂草检测系统的传输信号,进而实现对除草喷施装置的精准调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精准喷施型水田自适应除草机伤苗率为2.95%,对靶施药准确率为94.98%,变异系数为0.128%,满足水田除草的农艺要求。该除草机实现了水田除草无人化操作,可为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除草机 精准喷施 自适应 深度学习 YOLO v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农机作业路径规划算法与移动端软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小毛 王绍帅 +3 位作者 石逸泽 黄希亚 马永生 罗承铭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2,共10页
稻油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和油菜两种作物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发展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进一步降低该地区水稻和油菜种植用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及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的生产模式、机具类型和作业路径规划要求... 稻油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和油菜两种作物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发展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进一步降低该地区水稻和油菜种植用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及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的生产模式、机具类型和作业路径规划要求,针对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典型作业环节农机具田间自动导航作业过程的路径需求,结合Android软件开发、Java-Python混合编程、云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多项技术,设计了基于Android应用框架的无人化农场智能农机具作业运维软件,包括地块管理、机具属性管理、路径规划及仿真模拟和路径导出等模块。在已有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路径规划算法、播种机播种作业路径规划算法和无人机植保及飞防作业路径规划算法的基础上,重点设计了稻收油播和水田耕整地2个典型作业环节的路径规划算法,并通过Chaquopy插件混合编程调用前期Python编码实现的田间作业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基于Google Earth软件选取的典型实际田块多算例仿真测试和基于稻收油播一体机的实机田间试验联合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移动端软件及路径规划算法运行稳定可靠,软件人机交互性好,算法能够针对不同机具及常见四边形地块提供有效的自动导航自主作业路径,单个田块作业路径规划算法在小米5 Pro平板计算机等4种典型Android移动终端上的运行耗时为29~1898 ms,计算效率及路径合理性均满足实际应用中典型作业环节无人化生产的需要。所提出的算法及软件框架,为长江中下游区域稻油轮作无人化农场的建设提供了作业路径规划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化农场 稻油轮作 路径规划 自动导航 ANDROID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温室UWB定位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兆国 朱时亮 +3 位作者 王法安 解开婷 张炅昊 李漫漫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2,522,共10页
针对农业温室环境中,由于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技术干扰免疫差和统计特性未知而面临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Improv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IAKF)算法的UWB定位技术。首先,引入异常检测... 针对农业温室环境中,由于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技术干扰免疫差和统计特性未知而面临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Improv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IAKF)算法的UWB定位技术。首先,引入异常检测机制,以识别滤波过程中的发散现象;进而,通过实时更新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抑制滤波发散,在噪声强波动情况下增强算法适应性;同时,开展3种不同环境噪声下仿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UWB、IAKF、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daptive Kalman filter,AKF)及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IAKF算法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及鲁棒性。以自主开发农用履带车辆为定位载体,于农业温室环境中开展UWB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环境中,履带车辆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和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场景下,较AKF和KF算法,IAKF算法定位精度分别提高22.2%、13.0%和20.0%、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精确定位 超宽带 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频/双频狭缝超声设备压电-声-结构仿真模拟计算与试验
20
作者 程宇 石小龙 +2 位作者 伍娟 刘伟民 马海乐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0,共8页
超声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为开发适合食品加工的超声设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狭缝式连续超声设备在单频(28、40 kHz)和双频(28/40 kHz)模式下的声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铝箔腐蚀试验对仿真模... 超声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为开发适合食品加工的超声设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狭缝式连续超声设备在单频(28、40 kHz)和双频(28/40 kHz)模式下的声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铝箔腐蚀试验对仿真模型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频超声声场在换能器正下方产生负相位声压,在换能器周围辐射交汇区域形成振动稳定的正相位声压。铝箔腐蚀结果证实铝箔表面在负相位声压区呈现不规则波浪型形变,在正相位声压区呈现颗粒状点蚀。通过仿真数据计算超声声场在换能器正下方以及换能器周围辐射区域绝对总声压的相对标准差得出28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764,40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960,28/40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658。28/40 kHz双频超声最低相对标准差是28 kHz单频超声声场的86.1%,是40 kHz单频超声声场的68.5%。研究表明双频超声声场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可以为研发高效的食品超声加工装备提供依据,为狭缝连续式超声用于食品加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超声 铝箔腐蚀 相位声压 声场分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