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9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欢迎投稿《光通信技术》简介
1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光通信技术》创刊于1977年(创刊名《激光通讯》,1985年改名《光通信技术》),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科技期刊。创刊至今已45年,《光通信技术》期刊见证了世界光通信技术从无到... 《光通信技术》创刊于1977年(创刊名《激光通讯》,1985年改名《光通信技术》),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科技期刊。创刊至今已45年,《光通信技术》期刊见证了世界光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兴盛的整个历程,光通信领域出现的所有新技术(包括PDH、SDH、DWDM、MSTP、EDFA、ATM、APON、EPON、GPON、xPON、PTN、OADM/ROADM、OTN、SDN、SDON、光纤光缆、空间光通信、可见光通信、光网络、光器件、光传感、光交换和量子通信等)均在本刊大幅报道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技术 SDON PDH EDFA 激光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投稿《光通信技术》简介
2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光通信技术》创刊于1977年(创刊名《激光通讯》,1985年改名《光通信技术》),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科技期刊。创刊至今已45年,《光通信技术》期刊见证了世界光通信技术从无到... 《光通信技术》创刊于1977年(创刊名《激光通讯》,1985年改名《光通信技术》),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科技期刊。创刊至今已45年,《光通信技术》期刊见证了世界光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兴盛的整个历程,光通信领域出现的所有新技术(包括PDH、SDH、DWDM、MSTP、EDFA、ATM、APON、EPON、GPON、xPON、PTN、OADM/ROADM、OTN、SDN、SDON、光纤光缆、空间光通信、可见光通信、光网络、光器件、光传感、光交换和量子通信等)均在本刊大幅报道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技术 SDON PDH EDFA 激光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3
作者 许敬旭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为探讨光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及技术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FSO)、通感一体化(ISAC)光通信网络及可见光通信(VLC)三大技术的应用场景与性能表现,并基于新型光纤、光电器件制造工艺及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进展,... 为探讨光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及技术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FSO)、通感一体化(ISAC)光通信网络及可见光通信(VLC)三大技术的应用场景与性能表现,并基于新型光纤、光电器件制造工艺及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进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表明:FSO在跨域互联与应急通信中展现高传输速率优势,但受天气影响稳定性不足;ISAC光通信网络技术通过光纤传感可实现交通、地震等场景的实时监测,但复杂环境误报率较高;VLC在室内定位与医疗领域实现厘米级精度与无干扰传输,但存在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未来,空芯光纤与多芯光纤的协同架构、光电共封装(CPO)技术及量子密钥分发(QKD)将分别从网络基础、设备互连能效与安全防护三方面推动智慧城市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网络 智慧城市 新型光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光子信号稳相传输的多路信号增强技术
4
作者 欧阳竑 谢仕锋 +6 位作者 王侠 曾永福 李跃 尹思杰 代丰羽 杨万里 尹怡辉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4,共4页
针对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传输的光载射频信号相位出现抖动,影响多路信号相干叠加后的信噪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光子信号稳相传输的多路信号增强技术。通过设计包含相位测量、控制与调节模块的稳相传输系统,... 针对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传输的光载射频信号相位出现抖动,影响多路信号相干叠加后的信噪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光子信号稳相传输的多路信号增强技术。通过设计包含相位测量、控制与调节模块的稳相传输系统,结合闭环测量和精度调节(粗调10 ps、精调0.1 ps),实现光载射频信号的相位稳定;进一步搭建多路信号传输系统,采用匹配滤波和相位精确合成方法,完成3路信号的相干叠加。实验结果表明:在1.7、2.3 GHz频率下,叠加后的信号功率较单路信号分别提升4.5、5.1 d B,信噪比分别改善2.8、3.44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稳相传输 多路信号 信号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腔的地浸采铀水位实时监测传感器研制
5
作者 张翀 詹洋 +4 位作者 张志伟 贾皓 王译那 郭迎庆 卢泓方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了实时监控我国地浸铀矿山井场群井水位,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腔(F-P)腔的地浸采铀水位实时监测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腔长由电动精密位移平台和定制夹具进行控制,传感头由硅片、基座、陶瓷插芯经胶粘耦合工艺加工而成,并在内蒙古... 为了实时监控我国地浸铀矿山井场群井水位,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腔(F-P)腔的地浸采铀水位实时监测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腔长由电动精密位移平台和定制夹具进行控制,传感头由硅片、基座、陶瓷插芯经胶粘耦合工艺加工而成,并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进行了实地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压力测量范围为0~1.5 MPa,压力灵敏度为1.68μm/MPa,线性度为0.998,实现了地浸生产井水位参数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实时监测 光纤传感器 水位传感器 法布里-珀罗 地浸采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光纤激光系统的高增益高稳定性光纤放大器研究
6
作者 黎志刚 谢卓鑫 +4 位作者 李晓晖 张良 陈峰 杨万里 杨小亮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针对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对增益与稳定性的双重需求,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稳定性光纤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单纤双程双级放大技术的光路设计,结合全保偏光纤结构,提升增益介质利用率,同时开发了基于自动功率控制与闭环反馈的电路系统,通过... 针对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对增益与稳定性的双重需求,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稳定性光纤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单纤双程双级放大技术的光路设计,结合全保偏光纤结构,提升增益介质利用率,同时开发了基于自动功率控制与闭环反馈的电路系统,通过峰值采样电路和精密泵浦驱动电路实现动态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最大增益达28.25dB,闭环控制使输出能量波动从2.21%降至0.42%,稳定性提升了81%;减少泵浦激光器用量,在260mA泵浦电流时实现70.2nJ脉冲能量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系统 高增益 能量稳定性 光纤放大器 闭环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像差的Zernike多项式描述研究进展
7
作者 祝战科 吴培洁 +2 位作者 吴加丽 柯程虎 柯熙政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6,共7页
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受实际光路与理想光路偏差导致的像差影响,而Zernike多项式作为描述像差的有效工具,可描述和分析光学像差特性。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重点解析了标准Zernike多项式、Zernike圆多项式及Zernike条纹多项式的数学... 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受实际光路与理想光路偏差导致的像差影响,而Zernike多项式作为描述像差的有效工具,可描述和分析光学像差特性。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重点解析了标准Zernike多项式、Zernike圆多项式及Zernike条纹多项式的数学表达形式,明确了其与球差、彗差、像散等典型像差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Zernike圆多项式通过极坐标正交基函数特性,能高效表征轴对称像差分布,而条纹多项式则适用于离轴像差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NIKE多项式 像差 光学系统 像差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设计
8
作者 原娇杰 焦梦甜 赵杰文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了实现光纤传感网络中多个目标同时工作时的目标种类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以信号振幅、时长及频率作为目标信号的特征参量,构建了基于测试节点波长响应的解算模型。通过布喇格光纤光栅(FBG)... 为了实现光纤传感网络中多个目标同时工作时的目标种类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以信号振幅、时长及频率作为目标信号的特征参量,构建了基于测试节点波长响应的解算模型。通过布喇格光纤光栅(FBG)组网的光纤传感网络进行信号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0 m×30 m的测试区域内,对4种典型的振动源进行了波长响应测试。4种目标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目标1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为1250 pm,具有约120 ms的周期特征;目标2和3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在150~350 pm之间;目标4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超过3200 pm,时长大约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多目标识别 光纤光栅 信号混叠 目标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SA-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
9
作者 陈耀 张烈平 +1 位作者 高小淋 张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随机森林(RF)算法用于室内可见光定位时定位精度低,存在过拟合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人口映射(SPM)与柯西分布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简称SCSSA-RF算法)。首先,该算法使用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 针对随机森林(RF)算法用于室内可见光定位时定位精度低,存在过拟合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人口映射(SPM)与柯西分布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简称SCSSA-RF算法)。首先,该算法使用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与位置坐标建立指纹数据库。然后,使用SCSSA的全局搜索能力对RF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将数据输入最佳模型中进行训练。最后,将决策树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待定位点的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SCSSA-RF算法比未改进的SSA-RF算法收敛速度更快;SCSSA-RF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08 m,且误差主要集中在0.05~0.1 m内;在定位误差为0.2 m时,SCSSA-RF算法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定位 正弦人口映射 柯西分布 麻雀搜索算法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环结构的灵敏度可调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媛媛 李瑞亚 +2 位作者 黄俊 魏莉 谭跃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满足不同场合的应变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环结构的灵敏度系数可调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器。通过调节弹性基片上圆环的几何参数来实现灵敏度的灵活调控,同时利用温度补偿FBG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建立了传感器的... 为了满足不同场合的应变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环结构的灵敏度系数可调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器。通过调节弹性基片上圆环的几何参数来实现灵敏度的灵活调控,同时利用温度补偿FBG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建立了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并研制出一种减敏型FBG应变传感器,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3000με量程范围内的灵敏度为0.49 pm/με,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同时,其重复性误差为0.68%,迟滞误差为2.96%,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纤光栅 应变传感器 灵敏度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无源光接入网络中光纤传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林婕 邵宇丰 +5 位作者 王安蓉 朱耀东 柳海楠 李文臣 胡文光 陈超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了提升信息接入容量和信号收发质量,异构无源光接入网络中的远端基站单元越来越趋于微型化和密集化。光纤传能(PWoF)技术通过光纤将能量输送至远端单元,有望成为接入端供电的首选方案。在无源光接入网络中集成PWoF技术,可在单根光纤... 为了提升信息接入容量和信号收发质量,异构无源光接入网络中的远端基站单元越来越趋于微型化和密集化。光纤传能(PWoF)技术通过光纤将能量输送至远端单元,有望成为接入端供电的首选方案。在无源光接入网络中集成PWoF技术,可在单根光纤上同时传输信息与能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综述了在无源光接入网络中应用不同波分复用、空分复用结构的PWoF方案,并比较分析了各技术方案的应用特点、实现功能和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PWoF在其演进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光纤传能 远端单元 传输效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WELM的不平衡OAM识别模型研究
12
作者 梁瑞悦 于海洋 +3 位作者 陈纯毅 倪小龙 胡小娟 李延风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标签分布不平衡的轨道角动量(OAM)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加权极限学习机(WELM)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PSO算法对WELM的输入权重和偏置进行联合优化,提高了WELM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比分析了PSO-WELM模型与支持向量... 针对标签分布不平衡的轨道角动量(OAM)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加权极限学习机(WELM)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PSO算法对WELM的输入权重和偏置进行联合优化,提高了WELM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比分析了PSO-WELM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深度学习(DL)、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SO-WELM模型在较弱湍流强度下能够完全正确识别少数类、多数类OAM光束;在中等湍流强度下,PSO-WELM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值均优于对比方法,证明了该模型在识别不平衡状态OAM光束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 轨道角动量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的延时参数测量方法
13
作者 董小卫 田志华 +4 位作者 李佳琦 刘飞 马俊修 李一强 汪志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为提高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中延时参数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的延时参数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矩阵提取方差向量,利用脉冲模板函数进行相关运算,识别干涉脉冲的位置,从而计算延时参数。实验采... 为提高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中延时参数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的延时参数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矩阵提取方差向量,利用脉冲模板函数进行相关运算,识别干涉脉冲的位置,从而计算延时参数。实验采用8时分复用阵列,在不同信噪比(SNR)条件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当SNR高于12 dB时,测量正确率达100%;SNR降至7 dB时,成功率仍超过98%;即使在-3 dB的极低信噪比下,仍能保持65%以上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分复用 光纤检波器 延时参数 方差向量 脉冲模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基红外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固态源Zn扩散技术研究
14
作者 石孟杰 陈泳屹 +2 位作者 宋悦 秦莉 王立军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优化980 nm波段GaAs基半导体激光器的掺杂工艺并提升性能,研究了以固态Zn化合物薄膜为扩散源的Zn扩散技术,通过真空镀膜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ZnO扩散源及SiO_(2)盖层,结合不同退火条件调控Zn在GaAs及InGaAs/GaAs... 为优化980 nm波段GaAs基半导体激光器的掺杂工艺并提升性能,研究了以固态Zn化合物薄膜为扩散源的Zn扩散技术,通过真空镀膜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ZnO扩散源及SiO_(2)盖层,结合不同退火条件调控Zn在GaAs及InGaAs/GaAs/GaAsP异质结构中的扩散行为,利用多种测试方法分析其扩散规律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n的扩散深度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增加而加深,杂质浓度达到约10^(20)cm^(-3)量级,纵向与横向扩散深度比为1∶1,且Zn杂质在多层异质结构中的扩散行为显著影响了激光器的光致发光特性和有源区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杂质扩散 ZNO 980nm 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光路的星载相干激光通信热控设计与验证
15
作者 李宽 王振 +4 位作者 唐鑫科 何晓垒 李博 吴愉华 苏瑞芝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6,共5页
为了保障基于偏振光路的星载相干激光通信系统在极端空间热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光路的星载相干激光通信热控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被动与主动热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NX/TMG软件仿真分析了典型轨道工况下的外热流分布... 为了保障基于偏振光路的星载相干激光通信系统在极端空间热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光路的星载相干激光通信热控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被动与主动热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NX/TMG软件仿真分析了典型轨道工况下的外热流分布,确定了多层隔热材料包覆和散热面优化的被动热控策略,并设计了分区温控的主动加热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实现±3℃的控温精度。热平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在22±3℃工况下,偏振圆度稳定大于等于95%,束散角控制在65±5μrad,显著提升了光学系统的热稳定性和通信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相干激光通信 偏振光路 分级温控 偏振圆度 束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DNN信道估计与虚拟时间反转信道均衡的NOMA-VLC系统
16
作者 徐美欣 张峰 +1 位作者 赵黎 刘叶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了克服现有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模型在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面临的室内多用户场景下多径效应与用户间干扰对通信可靠性的影响,提升频谱效率和通信速率,提出一种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NN)信道估计与虚拟时间反转(VTR)信道均衡的NOMA-... 为了克服现有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模型在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面临的室内多用户场景下多径效应与用户间干扰对通信可靠性的影响,提升频谱效率和通信速率,提出一种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NN)信道估计与虚拟时间反转(VTR)信道均衡的NOMA-VLC系统。通过分析多用户NOMA-VLC信道特性,采用DNN进行精准信道估计,并利用VTR技术实现信道均衡,聚焦能量,抑制多径效应,增强通信可靠性和用户公平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两用户场景下,在误码率为10^(-3)时,系统性能分别提升了5.1 dB和4.9 dB,相较于其它算法,分别具有2 dB和2.4 dB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正交多址 深度学习 时间反转技术 信道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启发多特征融合学习的室内可见光位置感知方法
17
作者 韦吉月 张峰 +2 位作者 孟祥艳 赵黎 李帅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提高Elman室内可见光位置感知模型稳健性和定位精度,提出生物启发多特征融合学习的室内可见光位置感知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预处理,以确保特征提取的准确性;然后,通过将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中不同层次的特征进... 为了提高Elman室内可见光位置感知模型稳健性和定位精度,提出生物启发多特征融合学习的室内可见光位置感知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预处理,以确保特征提取的准确性;然后,通过将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中不同层次的特征进行融合,构建一个位置感知特征库,从而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和丰富度,以此来提高模型的位置感知精度;最后,采用蜣螂优化(DBO)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权重参数,以解决传统Elman神经网络在室内位置感知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并加速收敛速度和增强泛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4 m×3.5 m×3 m的立体空间内,所提算法平均定位误差为0.21 m,平均定位误差小于0.4 m的概率达到91.3%,相较于Elman算法,定位精度提高了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可见光位置感知 视觉成像 蜣螂优化算法 ELMAN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激光脉冲驱动系统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唐群植 魏帅 +4 位作者 贾炳文 李晓晖 张新立 黎志刚 杨万里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1,共5页
为提高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中光纤激光系统的脉冲稳定性和整形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低噪声电脉冲驱动电源的精密激光脉冲驱动系统。该系统通过集成纹波抑制电路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优化了电脉冲驱动电源的噪声抑制性能,并结合马赫... 为提高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中光纤激光系统的脉冲稳定性和整形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低噪声电脉冲驱动电源的精密激光脉冲驱动系统。该系统通过集成纹波抑制电路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优化了电脉冲驱动电源的噪声抑制性能,并结合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实现高稳定性光脉冲输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驱动系统将电脉冲纹波幅度从±20 mV降低至±0.5 mV,光脉冲抖动显著减小;应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后,输出脉冲能量的均方根(RMS)值由2.24%降至0.72%,稳定性提升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调制器 脉冲驱动源 光纤激光系统 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光网络中碎片感知的虚拟网络协同映射算法
19
作者 胡星宇 任丹萍 +2 位作者 邓玉静 胡劲华 赵继军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解决虚拟光网络映射中的路径过长和频谱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碎片感知的虚拟光网络协同映射(FA-VONE)算法。该算法通过节点排序策略提高虚拟节点映射成功率,并采用节点与链路协同映射方式减少光路跳数和频谱消耗。在链路映射阶段,利用... 为解决虚拟光网络映射中的路径过长和频谱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碎片感知的虚拟光网络协同映射(FA-VONE)算法。该算法通过节点排序策略提高虚拟节点映射成功率,并采用节点与链路协同映射方式减少光路跳数和频谱消耗。在链路映射阶段,利用光路资源评估策略提升虚拟链路映射成功率;在频谱分配阶段,设计频谱碎片度量指标优化频谱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在NSFNET和Indian Network拓扑中,FA-VONE在虚拟请求接受率、频谱利用率及底层网络收益方面均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光网络 协同映射 资源评估 碎片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光子的多目标测距和测速技术
20
作者 卿国能 朱正元 +3 位作者 朱康奇 华楠 张振荣 郑小平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0,共7页
为了解决多啁啾线性调频波(LFMW)在多目标环境中测距和测速时出现的虚假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多目标测距和测速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三频率段LFMW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并利用这些频段观测的不变性特征有效地排除错误... 为了解决多啁啾线性调频波(LFMW)在多目标环境中测距和测速时出现的虚假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多目标测距和测速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三频率段LFMW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并利用这些频段观测的不变性特征有效地排除错误目标。此外,还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多目标测距和测速验证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上述功能,还在其架构中集成了一个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信号处理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模拟产生的最高速度达到6800 m/s的10个测试目标的回波信号,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运动参数测量,其中最大的测距与测速误差分别为0.58 m与2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 距离和速度测量 微波光子 线性调频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