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8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海元 单舜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强“顽症”、着重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地方改革经验有待上升为国家政策等说明了2小时实施的主要依据。从正确认识2小时改革的深意、系统谋划2小时的结构安排、一体化设计2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强化2小时体育活动的条件保障、完善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落实工作的思考,希望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好2小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生 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基于党的二十大的背景,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积极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3方面探究当下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思想、理论、实... 基于党的二十大的背景,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积极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3方面探究当下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思想、理论、实践与保障4方面构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四大体系”的构成要素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思想体系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灯塔”,理论体系是“根基”,实践体系是“阵地”,保障体系是“磐石”。研究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对推动新时代强国建设、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思想体系 理论体系 实践体系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遵循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翠香 熊明亮 +1 位作者 韩改玲 王乐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价值引导;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育人成效4个方面全面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 逻辑遵循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被引量:5
4
作者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基础;从历史使命感传承、社会归属感深化与国家荣誉感培育三重维度,能够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联结机制;采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效果、提高民族事务创新治理效能与拓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效应3项举措,可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困境纾解:基于痛点-堵点-难点的解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邵伟德 朱丹阳 李启迪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最初属于我国经济领域。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则是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延伸至学校体育领域的创新概念。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契合国家经济社...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最初属于我国经济领域。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则是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延伸至学校体育领域的创新概念。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契合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又要体现体育学科特有的育人规律,更要立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诉求。自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当前改革进程仍面临“学生素养提升有限”痛点、“多元协调路径梗阻”堵点,以及“评价标准体系缺失”难点等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构建“1+2+4”立体化的发展模型: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双循环体系;完善理念保障、政策保障、手段保障、质量保障四维支撑系统。在实践路径层面,提出“研制评价标准、研判发展状态、探究关键因素、提供破解策略”的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课内外、校内外双循环体系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亟需深入领会政策深意,认真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系统化推进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发挥学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层面需要保质保量做到“四个一”并体现贯通性;家庭层面需要尽心尽力做好“三件事”并体现多样性。研究“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小学生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的历史超越和时代引领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妍 齐静 +1 位作者 李启迪 邵伟德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为主线,探讨了其历史超越、内在逻辑、重大意义与时代引领。研究认为,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无论在内涵本质、语言表达与词语搭配上均实现了历史超越。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 以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为主线,探讨了其历史超越、内在逻辑、重大意义与时代引领。研究认为,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无论在内涵本质、语言表达与词语搭配上均实现了历史超越。习近平关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体现了“享受乐趣”的学校体育“动力”目标、“增强体质”的学校体育“育体”目标;“健全人格与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育心”目标的内在逻辑。其重大意义在于重点突出“享受乐趣”的青少年体育动力目标、高度重视“增强体质”的青少年体育身体发展目标、深刻领会“健全人格与锤炼意志”的青少年体育心理发展目标。其时代引领体现在:把握学校方向,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完善体育理论,重构具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学科体系;对接课程标准,理顺“四位一体”目标与核心素养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学校体育目标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 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基于TOE框架的fsQC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元吉 谢杰 +2 位作者 叶涛 马棕林 左长振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选取22个省市为案例,依托“技术创新-组织运行-环境支持”(TOE)分析框架,综合运用组态比较思维和QCA方法,在明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各要素之间交互式关系基础上,系统探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因素之间的因果机制、组合效应和组态路径。... 选取22个省市为案例,依托“技术创新-组织运行-环境支持”(TOE)分析框架,综合运用组态比较思维和QCA方法,在明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各要素之间交互式关系基础上,系统探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因素之间的因果机制、组合效应和组态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非单一条件驱动下的“线性发展”,而是呈现“殊途同归”为特点“多重并发”的复合式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表征出非对称性,体现为“高质量”和“非高质量”两种组态。其中,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双核型”与“多维型”两类组态路径。据此提出如下建议: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以新提质”;政策拉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夯实体育产业根基;消费推动,创新体育消费新模式,搭建体育消费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TOE框架 组态路径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L课程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强 姚舒颖 +1 位作者 汪晓赞 吴依依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探究KDL课程教学与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宁波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143名学生(2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KDL课...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探究KDL课程教学与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宁波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143名学生(2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KDL课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课程实施前后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水平的影响,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KDL课程能够有效提高水平三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程度,对于体育学习积极性兴趣的影响尤为明显;(2)与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相比,KDL课程能够有效提高水平三学生50 m跑和1 min仰卧起坐的成绩,但对于肺活量和体重没有显著性影响作用;两类课程教学均对1 min跳绳成绩有显著影响作用;(3)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健康水平在不同年级和性别维度上有显著相关性,运动参与态度和自主学习态度对于50m跑和仰卧起坐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KDL课程 体育学习兴趣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周 李禄一 王蕊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潜在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厘清。研究利用2015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考察。结果显示,控... 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潜在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厘清。研究利用2015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考察。结果显示,控制2015年(T1)和2018年(T2)时间点的认知功能后,T1时间点的高体力活动水平显著预测T2时间点的认知功能,T2时间点的高体力活动水平显著预测2020年(T3)时间点的认知功能。反之,在控制T1和T2的体力活动水平后,T1的认知功能显著预测T2的高体力活动水平,T2的认知功能显著预测T3的高体力活动水平。结果表明:中老年人高体力活动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早期高体力活动水平对后期的认知功能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认知功能对后期的高体力活动水平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制定有效的公共健康政策和个体健康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水平 认知功能 双向因果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社会学论绎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彦龙 徐帅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究认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共同构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三维空间。数字赋能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实融合转化,社会空间由协同不足向集成治理转变,精神空间由去情景化向富情境化提升,但存在物质空间失“衡”、社会空间失“联”、精神空间失“真”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体育教育理念、深化数字体育人本底色,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均衡、社会空间联结、精神空间回归等优化路径,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数字赋能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空间社会学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欣 陈偲锦 陈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族社区从“物理共存”向“情感共生”的跃迁。研究发现,传统体育的实践形成“身体规训—符号共享—惯习调适”的动态循环:在主体层面,通过代际传承与跨族群协作重构文化资本;在空间层面,以物质设施、精神符号与社会网络的三维作用建构社区认同;在行动层面,借助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激活治理韧性。然而,民族互嵌式社区传统体育面临主体断裂、空间分异与制度悬置的三重困境,通过“身体赋权-空间融合-多元共治”的优化路径实现文化再生产与共同体形构。研究凸显传统体育作为“活态文化载体”的社会功能,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的学理参照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理论要义、现实需求与模式构建
13
作者 刘光同 贾俊杰 刘献国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3,共7页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学实践革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点,提出“纵向共建贯通、横向共享协同、...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学实践革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点,提出“纵向共建贯通、横向共享协同、生态共生赋能”三位一体教研共同体模式。纵向维度:通过主体协作、目标衔接与效能评估,建立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合与常态化教研联动机制,促进高校理论引领与中小学体育实践创新的互嵌共生。横向维度:依托核心驱动、动态联盟与技术赋能,构建跨区域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生态维度:以问题驱动、研学一体与反馈迭代为核心,形成“实践—评价—改进—研究—再实践”的闭环系统,推动体育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教研共同体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3年中国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评估与测度
14
作者 陈昆仑 汪发权 王旭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4,共10页
以中国省会城市及深圳、大连、青岛、苏州、东莞、佛山等人口在500万以上的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进行定量测评。通过加权计算,得到2008—2023年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综合... 以中国省会城市及深圳、大连、青岛、苏州、东莞、佛山等人口在500万以上的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进行定量测评。通过加权计算,得到2008—2023年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综合得分,评测与总结各城市体育全球化的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时间演化上,我国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水平从第6等级提升至第3等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始终位于国内前列;第1~3等级城市数量由7个增长至18个,第4~7等级城市数量由9个增长至13个,第8~10等级城市数量由21个缩减至6个。(2)空间演化上,不均衡指数呈现向下波动发展趋势;核密度曲线主峰呈现明显右移态势,主峰高度呈现下降趋势;空间重心总体呈现向西迁移趋势。中国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呈现出从极化到优化的演变过程,整体朝向均衡格局发展。各地区城市都在不同程度参与到城市体育全球化过程中,中西部城市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育全球化 指标体系 结构熵权法 均方差决策法 空间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Action2模型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系统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刘超 邵知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共9页
依托先进的MMAction2模型,首次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设计一套涵盖多元智能算法分析和可视化反馈功能的完整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行为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研究表明,该系统由4个核心模块组成: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与输入)... 依托先进的MMAction2模型,首次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设计一套涵盖多元智能算法分析和可视化反馈功能的完整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行为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研究表明,该系统由4个核心模块组成: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与输入)、平台层(进行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型层(完成行为识别与分析)以及应用层(提供数据可视化与结果反馈)。这些模块高效协同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行为评价体系。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达到92%的行为识别准确率,分析结果与人工标注一致性高达95%,可显著提升教学评价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人工智能 评价系统 神经网络 MMAction2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
16
作者 邓星华 鸦新颖 蒲毕文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5,共7页
民族体育赛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纽带和实践基础。对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民族体育赛事在促进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以及建构集体记忆等方面具... 民族体育赛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纽带和实践基础。对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民族体育赛事在促进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以及建构集体记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以物质与身体符号整合,铸牢共同命运意识;以跨文化交流互动实践,铸牢共同理解意识;以赛事仪式与记忆构建,铸牢共同团结意识;以价值传递与文化共鸣,铸牢共同精神意识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优化赛事空间、丰富赛事内容、创新赛事表达和拓展赛事功能等方面提出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体育赛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 民族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轨迹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李丹 郑华涛 +4 位作者 马仁涛 杨鄂 赖雨 罗丹 王世强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5期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调查对象随访期间身体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潜在分组和轨迹特征,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稳定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身体活动轨迹类型与慢...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5期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调查对象随访期间身体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潜在分组和轨迹特征,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稳定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身体活动轨迹类型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通过亚组分析探究不同特征老年人在不同身体活动变化轨迹下的共病差异,并通过Bonferroni多重校正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纳入3182名老年人,共识别出4种身体活动轨迹,分别为身体活动持续低组(693人,占21.78%)、先低后上升组(1651人,占51.89%)、先高后下降组(225人,占7.07%)及持续高身体活动组(613人,占19.26%),4组间慢性病共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036,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以身体活动持续低组为参照,先低后上升组和持续高组发生慢性病共病的风险显著降低,OR值(95%CI)分别为0.673(0.558~0.813)、0.613(0.484~0.777)。身体活动先低后上升组和持续高组老年人患二元共病的风险也显著降低,分别是持续低组的0.758倍(95%CI:0.581~0.990)和0.627倍(95%CI:0.445~0.884),三元及以上共病风险分别是身体活动持续低组的0.625倍(95%CI:0.501~0.780)和0.607倍(95%CI:0.459~0.801)。与身体活动持续低组相比,身体活动先高后降低组和持续高组对慢性病共病的风险均无明显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先低后上升组和持续高身体活动组在年龄≥65岁、男性、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中,与慢性病共病风险的关联更为显著。研究认为,中国老年人身体活动存在不同轨迹类型,不同轨迹与老年慢性病共病风险存在差异,先低后上升和持续高身体活动轨迹具有较低的慢性病共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身体活动 组基轨迹 慢性病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超”现象解码:地方体育赛事出圈逻辑与启示
18
作者 冯加付 职国宇 +1 位作者 路莹 宋业猛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3,共8页
“苏超”火爆出圈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探寻地方体育赛事的成功密码,以“苏超”现象为研究个案,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其出圈逻辑,并为我国地方体育赛事发展提出建设性启示。“苏超”现象出圈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深度融入地域文化,激... “苏超”火爆出圈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探寻地方体育赛事的成功密码,以“苏超”现象为研究个案,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其出圈逻辑,并为我国地方体育赛事发展提出建设性启示。“苏超”现象出圈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深度融入地域文化,激发强烈地方认同感;构建参与式治理模式,实现多元主体共商共治;回归群众体育本质,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有效撬动文化、旅游、商业的产业融合,释放多元价值。其启示在于:地方体育赛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广泛影响力,关键在于激活植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以筑牢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生态,强化文体旅商联动释放乘数效应,以及拥抱数字技术打造参与式传播。其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体育赛事真正回归群众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超” 地方体育赛事 文化认同 协同治理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实践样态、过程效益与创新路径
19
作者 冯晓露 樊正洋 李林澄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9,共8页
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不仅是提升场馆自身效能的关键手段,也是城市落实新基建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极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战略的重要路径。基于杭州亚运会契机下城市体育场馆规模化智慧化转型的实践,通过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归纳出体育场... 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不仅是提升场馆自身效能的关键手段,也是城市落实新基建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极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战略的重要路径。基于杭州亚运会契机下城市体育场馆规模化智慧化转型的实践,通过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归纳出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过程中的3类实践样态:本土在地性改造、永续功能性新建和存量普惠性转化。这一转型的全过程效益表现为:重构体育建筑的发展空间、提升体育赛事的参与效益、构建体育发展的新型载体以及打造城市空间的共享价值,其价值创造轨迹呈现出由场馆内部资源向外部全周期融通交互的特征。结合杭州经验与理论剖析,从紧密结合场景营造、激发部门联动效应、探索理性经济模式以及推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馆 智慧化转型 数字技术 智慧城市 杭州亚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与未来图景
20
作者 姚丽华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3,共7页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支撑。研究从历史逻辑(奠基期、发展期、提质期的演进脉络)、理论逻辑(军国民体育、生物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幸福体育的思想嬗变)和实践逻辑(目标引领、路径支...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支撑。研究从历史逻辑(奠基期、发展期、提质期的演进脉络)、理论逻辑(军国民体育、生物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幸福体育的思想嬗变)和实践逻辑(目标引领、路径支撑、保障夯实的育人体系)3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辩证分析,前瞻性地探讨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愿景引领与现实张力的平衡、多元主体诉求的协调、技术赋能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短期突破与长效发展的统一等关键议题,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