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电影(2013-2023)海外网络评论的话语建构比较研究——2024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
黄会林
袁钺
胡祥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以空间为视域:平台化时代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 |
李鲤
余威健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3
|
中国电子游戏国际传播的文化外交潜能探析——基于想象群际接触假说 |
徐莹
杨斯予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国际传播策略对传播效果的组态影响机制——基于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fsQCA研究 |
张燕
赵天睿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多样性应对: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与战略选择--兼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延伸 |
李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政法机关舆情处置的发展脉络和“三同步”机制 |
王黎鹏
高晓虹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关键问题、核心话语与国际传播 |
陈先红
李旺传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新技术视阈下影像灵韵的数字化重生 |
高雄杰
于泺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技术、实践与范式:数字广告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在动力与路径 |
李娜
姚曦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中国国际传播叙事的演进及其话语实践 |
李庚
林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社会议题广告的公共传播发展研究 |
宋红梅
丁俊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在小红书上旅游:透视旅游攻略的网络传播 |
蔡骐
张安逸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创伤叙事与共情传播:影视艺术中原生家庭的建构策略 |
李琦
夏雪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作为“游戏”的二次创作:受众视听文化的再生产机制及其去公共性风险 |
何天平
胡海雨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超越新闻:新闻民族志的两波浪潮与未来走向 |
王敏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视角、时长与情绪:爆款短视频创作范式研究 |
殷俊
杨金川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空降霸榜”抑或“昙花一现”:热搜话题集体注意力动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
周葆华
钟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创新与标新:时尚传播视角下的科技与时尚之关系 |
赵振祥
黄子婷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家庭传播中的数字代沟与弥合策略:基于表情包使用的研究 |
陶贤都
孙雨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舆论引导力解码:《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研究 |
董天策
李诗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