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4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交叉融合2025全国学术交流大会”会议通知
1
作者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推动我国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力量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经筹备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生物力学与人因... 为推动我国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力量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经筹备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交叉融合全国学术交流大会。会议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工效学协会(IEA)执行理事、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领导和行业领袖出席,诚邀从事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生产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单位积极参会分享交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学术交流大会 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智能终端屏幕对青年群体视疲劳差异化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博 凤雁薇 +1 位作者 乔益民 薛艳敏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目的为制定合理用眼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相关产品设计和使用建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设计数字移动设备观看形式交互原型,模拟日常生活中青年群体用眼场景,招募10名(18-35)岁青年群体(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参加眼动实验,观察被... 目的为制定合理用眼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相关产品设计和使用建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设计数字移动设备观看形式交互原型,模拟日常生活中青年群体用眼场景,招募10名(18-35)岁青年群体(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参加眼动实验,观察被试瞳孔直径、眨眼次数、眨眼间隔等数值变化,经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验证同等条件下观看平板和观看手机屏幕对数字视疲劳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1)观看平板时前30 min瞳孔直径呈现振荡上升趋势,至30 min时骤降,30-45 min波动且基本保持数值较小状态;观看手机时瞳孔直径始终呈现振荡且数值较小状态;(2)观看手机比观看平板明显眨眼次数更多、间隔更小。结论在同等条件下,观看手机比观看平板信息内容更易引发视疲劳现象,在平时的生活场景中,应尽量选择使用平板作为观看数字信息的媒介,且持续观看30 min左右应让眼睛得到放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人机交互 界面 数字视疲劳 屏幕 眼动实验 青年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艺术治疗文献研究
3
作者 李博 王娟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79-86,F0003,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艺术治疗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国内艺术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对2010-2024年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艺术治疗理论相关的文献。通过多种可视化图谱,... 目的通过分析艺术治疗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国内艺术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对2010-2024年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艺术治疗理论相关的文献。通过多种可视化图谱,对艺术治疗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剖析。结果国际上艺术治疗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构建了坚实的基础,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模式,而国内艺术治疗研究起步晚,且有关艺术治疗的实践研究少。结论国内艺术治疗领域尚需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优化和创新治疗模式,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本土化实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工程心理 艺术治疗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 职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捕影像的重物搬运标准工时分析
4
作者 徐蔚 姬丽静 +3 位作者 郭书文 刘瑞霞 秦钰锦 谭国桢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重复搬运作业的不同群体的作业时间规律。方法18名受试人员配备动作捕捉设备以进行重物的重复搬运。动作捕捉设备自动记录搬运动作,并利用专业动作捕捉软件以三维形式复原作业过程,同时记录动作时间,分析不同受试群体作业... 目的探讨人工重复搬运作业的不同群体的作业时间规律。方法18名受试人员配备动作捕捉设备以进行重物的重复搬运。动作捕捉设备自动记录搬运动作,并利用专业动作捕捉软件以三维形式复原作业过程,同时记录动作时间,分析不同受试群体作业时间与次数之间的关系。实验设计考虑了最大搬运重量和抬放高度,涉及普通组、健身组和专业组三个群体,所有受试者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进行多次搬运作业。结果群体1无法有效地进行持续性的重物搬运工作;群体2在作业能力和时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群体3则能够有效持续性地完成既定任务,且个体作业时间和趋势相对一致。结论在重物重复搬运作业中,不同群体之间完成情况的差异显著;重物持续搬运除了需要一定的力量还得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或者技巧;作业时间与作业次数符合构建的学习曲线模型,作业效率随作业次数逐步提高,据此计算作业标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慢性肌肉 骨骼损伤 重物搬运 重复搬运 手工搬运 作业时间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员操纵动作识别模型的优化
5
作者 宗光 司海青 +5 位作者 汪海波 栾玮 潘亭 尚磊 郭佩杰 李根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提升飞行员岗位胜任力,有效提升飞行员的操纵绩效水平,规范飞行员操纵动作,开展有效的飞行员操纵绩效评价。方法基于D级模拟机驾驶舱视频数据,提出了基于BNVGG-LSTM的飞行员操纵绩效评价模型。结果所提出的BNVGG-LSTM模型具有较高... 目的提升飞行员岗位胜任力,有效提升飞行员的操纵绩效水平,规范飞行员操纵动作,开展有效的飞行员操纵绩效评价。方法基于D级模拟机驾驶舱视频数据,提出了基于BNVGG-LSTM的飞行员操纵绩效评价模型。结果所提出的BNVGG-LSTM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6%。结论通过模拟飞行科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实现对飞行员在飞行训练过程中的评估,有助于提升飞行员飞行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交通工程 驾驶行为 飞行安全 模拟飞行训练 操纵动作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驾驶行为与高感知指标主客观融合的汽车体验评价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淞 郑华 +2 位作者 牛壮壮 刘壮 蒋晓蓓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70-78,F0003,共10页
目的汽车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通常由于无法了解用户的真实反馈而做不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即便收集到用户之声数据也无法转化成工程语言为研发所用。方法通过实车在途实验完成用户高感知驾驶行为与使用工况聚类分析,运用质量屋和线性回归... 目的汽车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通常由于无法了解用户的真实反馈而做不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即便收集到用户之声数据也无法转化成工程语言为研发所用。方法通过实车在途实验完成用户高感知驾驶行为与使用工况聚类分析,运用质量屋和线性回归实现高感知属性从主观评价指标到客观试验的映射。结果提出满足目标车辆相应动力性指标的主客观有效模型13组,通过目标车辆检验模型标准误差为0.1257。结论本文提出的主客观模型作为打通客户与工程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为汽车产品力提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高感知 高频 质量屋 驾驶行为 相关性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特种车辆舱室内采暖性能测试及效果评价
7
作者 贺军 郭孝文 +2 位作者 李琳 郭书文 刘瑞霞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45-47,53,共4页
目的根据特种车辆典型试验任务要求,建立特种车辆舱室内采暖性能测量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温湿度仪分别布置在驾驶员作业区中心位置、教练员作业区中心位置的头部、腹部、足部3个位置,且与甲板间的距离不小于10 cm。试验车停放... 目的根据特种车辆典型试验任务要求,建立特种车辆舱室内采暖性能测量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温湿度仪分别布置在驾驶员作业区中心位置、教练员作业区中心位置的头部、腹部、足部3个位置,且与甲板间的距离不小于10 cm。试验车停放于平坦开阔的冰雪土路上,环境温度在-25℃~-20℃之间,舱室与外界气温变化不大于3℃时,关闭全车门窗。启动车辆采暖装置,采样时间不少于60 min。结果该方法测量A车驾驶员位、教练员位的作业区中心位置平均温度值分别为4.2℃、3.5℃;B车驾驶员位、教练员位的作业区中心位置平均温度值分别为3.6℃、5.6℃,其满足GJB3991-2000《装甲车辆车内温度限值》要求以及特种车辆规定的相应技术要求。结论该测试方法能够满足特种车辆舱室内驾驶员位、教练员位的作业区中心位置温度测量及效果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军用车辆 特种车辆 采暖性能 产品设计 舱室环境 测量方法 效果评价 装甲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老年人群的移动资讯产品用户体验研究
8
作者 张志 张宜静 +1 位作者 王修民 张超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针对移动资讯产品交互界面的基本要素,探讨产品功能及适老化设计。方法运用阅读资讯,播放视频,收听广播三个典型场景,招募12名中老年人进行用户访谈,提取资讯字体,视频模式和触控方式的基本要素。针对不同水平的设计要素,招募220名... 目的针对移动资讯产品交互界面的基本要素,探讨产品功能及适老化设计。方法运用阅读资讯,播放视频,收听广播三个典型场景,招募12名中老年人进行用户访谈,提取资讯字体,视频模式和触控方式的基本要素。针对不同水平的设计要素,招募220名参试者进行问卷研究。结果中龄组倾向选择小字体以提高浏览体验,而中高龄组和高龄组更倾向选择大字体;视频模式的选择与用户年龄并无显著相关性,但会受到个人偏好和任务场景影响;中龄组更偏好抽象图标,而中高龄组和高龄组更偏好易理解的图标。结论厂商在进行移动资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年龄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以实现真正的“适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可用性 产品设计 中老年人 移动资讯产品 资讯字体 视频模式 触控方式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近车辆速度和距离预测儿童过街风格
9
作者 杨蒙蒙 常若松 +3 位作者 马锦飞 沈卓 王宁 梁超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儿童是交通环境中易受伤害的群体之一。探讨儿童过街的方式和规律。预测儿童的过街风格,以预防儿童交通伤害。方法随机抽取沈阳市某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儿童共60名,使用中国版《行人行为量表》获得儿童对自身过街行为表现... 目的儿童是交通环境中易受伤害的群体之一。探讨儿童过街的方式和规律。预测儿童的过街风格,以预防儿童交通伤害。方法随机抽取沈阳市某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儿童共60名,使用中国版《行人行为量表》获得儿童对自身过街行为表现的主观认识并设计了包含投影和斑马线的模拟交通场景,通过视频记录儿童实际的过街行为表现,如儿童的过街时间。结果过街风格与年龄、性别、车速、车距、来车到达时间以及行人行为量表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车速、车距可以显著预测儿童的过街风格。在车距为远时,不论是低分组还是高分组的儿童在车速慢情境下的来车到达时间均显著高于车速快情境下的来车到达时间。结论(1)临近车辆的速度和其与行人的相对距离影响儿童的过街行为;(2)来车到达时间影响儿童的过街风格;(3)车速、车距、行人行为量表得分显著预测儿童的过街风格。根据儿童行人的过街风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工程 交通心理 过街风格 TTC 车距 车速:儿童行人安全 行人行为量表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注意度与时距长度对进度条时间感知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卓诗语 王玫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用户在不同时间注意度和时距长度条件下对不同加载速度进度条的时间感知差异。方法通过两个阶段实验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在低时间注意下采用滑块估计法,第二阶段在高时间注意下使用两两对比法,考察四种加载速度进度条对于等待时... 目的研究用户在不同时间注意度和时距长度条件下对不同加载速度进度条的时间感知差异。方法通过两个阶段实验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在低时间注意下采用滑块估计法,第二阶段在高时间注意下使用两两对比法,考察四种加载速度进度条对于等待时间感知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实验阶段与时距长度条件下,加速进度条感知时间均为最短,而对于时间感知较长的进度条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不同时间注意度会影响用户的等待时间感知,短时距下,匀速进度条的单调性导致其感知时距较长,长时距下,先减后加进度条的减速阶段让用户感受到“停顿”感,导致感知时距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产品设计 界面 时间知觉 进度条 加载方式 用户体验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参与和创新行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11
作者 冯晓丽 李锋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24-30,39,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索员工参与和创新行为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对416位企业员工的定量调查数据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来验证假设。结果员工参与和创新行为呈正相关;工作繁荣在员工参... 目的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索员工参与和创新行为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对416位企业员工的定量调查数据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来验证假设。结果员工参与和创新行为呈正相关;工作繁荣在员工参与和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的自我控制水平越低,员工参与和工作繁荣的相关性越强。结论营造员工参与的环境,提高工作繁荣,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产生。尤其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个体,更容易受到员工参与的激励,感受到更高水平的工作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行为 工程心理 员工参与 创新行为 工作繁荣 自我控制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变革中的员工支持度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卓艺玲 陈毅文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目的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和社会认同理论,探讨在组织品牌重塑背景下,提升员工对组织及品牌的支持度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某在进行品牌重塑的航空维修集团的869名员工作为被试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员工支持度对其离职意向有... 目的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和社会认同理论,探讨在组织品牌重塑背景下,提升员工对组织及品牌的支持度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某在进行品牌重塑的航空维修集团的869名员工作为被试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员工支持度对其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文化认同感在员工支持度与其离职意向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文化认同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但组织支持感在员工支持度与离职意向和组织文化认同感之间没有调节作用。结论组织在进行品牌重塑过程中,应该重视员工支持度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创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氛围,提升组织支持感,正向影响员工的情绪,从而降低其离职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行为 社会心理学 员工支持度 品牌重塑 离职意向 组织文化认同感 组织支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信任与非驾驶任务对接管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施灿宇 苏应竑 郑新夷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动驾驶信任、非驾驶任务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反应时、疲劳度和认知负荷的影响。方法48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E-Prime软件进行测试。研究使用自动驾驶信任态度量表、KSS量表和NASA-TLX量表。...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动驾驶信任、非驾驶任务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反应时、疲劳度和认知负荷的影响。方法48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E-Prime软件进行测试。研究使用自动驾驶信任态度量表、KSS量表和NASA-TLX量表。结果非驾驶任务类型显著影响接管反应时、认知负荷和疲劳度,而自动驾驶信任水平显著提高了认知负荷。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非驾驶任务对接管行为的干扰及过度信任的危害,为优化自动驾驶系统接管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信任 非驾驶任务 自动驾驶接管 认知负荷 驾驶疲劳 E-PR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拟飞行对飞机侧驾驶杆的人机工效评估
14
作者 熊端琴 杜健 +3 位作者 戈含笑 胡译文 林榕 郭小朝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评估某型飞机侧驾驶杆的人机工效设计,提出主要人机工效设计参数的调整改进量和改进建议。方法以57名飞行员为对象,采用三段模拟航线飞行试验,考察飞行员对于驾驶杆启动力、杆力、行程、握径的设计合理性评价。结果(1)对于驾驶杆操... 目的评估某型飞机侧驾驶杆的人机工效设计,提出主要人机工效设计参数的调整改进量和改进建议。方法以57名飞行员为对象,采用三段模拟航线飞行试验,考察飞行员对于驾驶杆启动力、杆力、行程、握径的设计合理性评价。结果(1)对于驾驶杆操纵对飞行参数保持的影响,操纵偏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受航段、指令类别的影响(P>0.05);(2)对驾驶杆启动力的好评率为70.61%,差评率为29.39%,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改进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驾驶杆杆力的好评率为64.48%,差评率为35.53%,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改进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向杆力改进量比左向杆力改进量明显更小(P<0.05);(4)对驾驶杆行程的好评率为82.46%,差评率为17.54%,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改进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驾驶杆握径的好评率为92.98%,差评率为7.02%;(6)对驾驶杆整体可用性的好评率为75.44%,要求改进的人数比为84.21%。结论本次接受评估的侧驾驶杆对飞行参数保持及其总体可用性良好,但也值得进一步优化改进。主要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包括:(1)侧驾驶杆的前向、后向、左向、右向启动力在当前设计参数基础上减小5%~10%;(2)侧驾驶杆的前后方向杆力在当前设计参数基础上减小2%~5%,左右方向杆力在当前设计参数基础上减小5%~10%;(3)侧驾驶杆的行程可在当前设计参数基础上增大1%~2%;(4)握径保持当前设计状态不变。评估结果与改进建议可为该侧驾驶杆的人机工效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人机交互 航空心理 飞行员 侧驾驶杆 启动力 杆力 人机工效 用户体验 可用性 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穿越阶段行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注视模式研究
15
作者 李文华 雍启程 +2 位作者 辛琪 张可心 张颖雪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54-61,67,共9页
目的为探究过街行为中行人在预穿越阶段下处于不同观察距离时对不同类型自动驾驶车辆的注视行为。方法采用眼动追踪实验,获取了48名被试在不同观察距离下对不同类型自动驾驶车辆的眼动行为和主观感知情况。结果行人在预穿越阶段的注视... 目的为探究过街行为中行人在预穿越阶段下处于不同观察距离时对不同类型自动驾驶车辆的注视行为。方法采用眼动追踪实验,获取了48名被试在不同观察距离下对不同类型自动驾驶车辆的眼动行为和主观感知情况。结果行人在预穿越阶段的注视行为受到车辆类型和观察距离的影响,行人的注视持续时间与观察距离呈负相关;行人对中型车和小型车正面区域产生较长的注视持续时间,对大型车侧面区域和车顶区域产生较长的注视持续时间。观察距离越近行人的不安全感知程度和心理紧张程度越高。结论行人在预穿越阶段对于不同类型的自动驾驶车辆在不同观察距离下的注视模式和主观感知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自动驾驶车辆外交互界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交通工程 风险感知 车辆类型 观察距离 人车交互 眼动追踪 行人 预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控人机交互的座舱振动环境对飞行员视觉定位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胡博 谷波 +6 位作者 郭小朝 刘庆峰 段宇 郝梦婷 白玉 陈园园 王嫣嫣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1-6,12,共7页
目的探究座舱振动环境中振动幅度对飞行员视觉定位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搭建的模拟座舱振动环境的实验平台中采用线性追踪和点到点两种任务范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1)线性追踪任务下,眼控误差范围在振动幅度静态与0.05 cm之间显著增大,随... 目的探究座舱振动环境中振动幅度对飞行员视觉定位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搭建的模拟座舱振动环境的实验平台中采用线性追踪和点到点两种任务范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1)线性追踪任务下,眼控误差范围在振动幅度静态与0.05 cm之间显著增大,随后并不随振动幅度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而点到点任务下,眼控误差范围在振动幅度0.10 cm与0.15 cm之间显著增大,当振动幅度<0.10 cm时,点到点任务的眼控误差范围差异不大;(2)随速率增加,眼控误差范围逐渐增大,速率1 cm/s时,眼控误差范围最小;(3)随符号间距离增加,眼控误差范围逐渐增大,距离5 cm时,眼控误差范围最小。结论不同任务范式下,振动幅度对飞行员视觉定位能力影响不同;在为移动目标设置有效注视面积时,不仅要考虑注视目标本身的有效眼控范围,还需要考虑其移动速率以及任务距离,移动速率越快,任务距离越长,有效注视面积应设置越大;任务距离不宜设置过长,避免眼控交互的准确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界面 飞机座舱 视觉定位能力 眼控交互 振动幅度 眼控误差 飞行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负性情绪对驾驶员驾驶决策的影响
17
作者 张晓颖 常若松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13-17,23,共6页
目的考察与交通有关负性情绪在驾驶员面临不同水平(高、低、无)的交通风险时驾驶决策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使用视频材料分别诱发驾驶员的中性情绪和与交通有关负性情绪,向驾驶员展示具有不同风险水平的交通图片,要求驾驶员做出是否减速... 目的考察与交通有关负性情绪在驾驶员面临不同水平(高、低、无)的交通风险时驾驶决策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使用视频材料分别诱发驾驶员的中性情绪和与交通有关负性情绪,向驾驶员展示具有不同风险水平的交通图片,要求驾驶员做出是否减速的决策,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实验记录驾驶决策过程。结果相比于低风险情境和无风险情境,高风险情境诱发了驾驶员更大的P3成分。相比于与交通有关负性情绪,中性情绪状态下交通风险情境诱发了驾驶员更大的N2成分。结论驾驶员对高风险刺激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与交通有关负性情绪下的驾驶员对道路风险的执行注意力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行为 工程心理 驾驶决策 与交通有关的负性情绪 风险水平 注意资源 事件相关电位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不同行为风格驾驶员换道特性分析
18
作者 杨雪琦 周扬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换道作为一种复杂驾驶行为,其操作难度及风险远高于跟车。探讨不同行为风格驾驶员换道特性有助于为个性化驾驶服务系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UAH-DriveSet数据集,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对换道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最近时间原则,重构... 目的换道作为一种复杂驾驶行为,其操作难度及风险远高于跟车。探讨不同行为风格驾驶员换道特性有助于为个性化驾驶服务系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UAH-DriveSet数据集,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对换道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最近时间原则,重构不同行为风格数据集。选取纵向加速度等7个特征参数,分析不同行为风格下的驾驶特征参数。基于选取的差异性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并确定主成分数分别为4、4、5,以此作为机器学习输入变量,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及决策树算法建立换道行为识别模型,并对比识别准确率。结果支持向量机对三种不同行为风格的意图识别精度更高。正常驾驶、冒进驾驶、昏昏欲睡驾驶测试精度分别为98.79%、97.95%及97.59%。结论根据降维结果,构建基于网格搜索的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模型,识别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行驶状态,实现个性化换道预警,以改善道路行车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行为 行为风格 换道行为特性 主成分分析 机器学习 换道意图识别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交通视频的学龄儿童危险知觉测试系统开发与初步应用
19
作者 张妍妍 孙龙 潘思旭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从我国儿童危险知觉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一个基于真实交通视频的针对(6-12)岁儿童的危险知觉测试。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向(6-8)岁(n=55)、(9-10)岁(n=58)、(11-12)岁(n=48)和成人组(n=50)呈现25段危险知觉测试视频,被试需要告... 目的从我国儿童危险知觉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一个基于真实交通视频的针对(6-12)岁儿童的危险知觉测试。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向(6-8)岁(n=55)、(9-10)岁(n=58)、(11-12)岁(n=48)和成人组(n=50)呈现25段危险知觉测试视频,被试需要告诉主试在刚才的交通情境下是否有危险。结果(1)儿童危险知觉视频测试系统测试的信度为0.79;(2)不安全的过马路行为、在马路上危险嬉戏与敏感度呈负相关;(3)有计划的保护性行为与夜间行走安全行为与敏感度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学龄儿童危险知觉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及区分度较好,能够作为测量我国(6-12)岁儿童危险预期能力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视觉搜索 事故预防 行人 危险知觉 学龄儿童 信号检测论 危险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险感知效用驾驶人注视行为及特性分析
20
作者 许文利 徐松 张盛 人类工效学 2025年第1期40-43,4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风险感知效用驾驶人注视行为及特性的异同。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不同风险感知效用值的驾驶人分为保守型、中间型、激进型、复合型四类,通过BeGaze3.5眼动数据分析软件提取被试者注视数据;研究确定被试驾驶人的注视次数、... 目的研究不同风险感知效用驾驶人注视行为及特性的异同。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不同风险感知效用值的驾驶人分为保守型、中间型、激进型、复合型四类,通过BeGaze3.5眼动数据分析软件提取被试者注视数据;研究确定被试驾驶人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为本次论文的研究的对象,最后分析平均注视次数、每次注视时间两项指标差异性。结果不同风险感知效用类型驾驶人的注视行为及特性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风险感知效用的驾驶人其注视行为有明显的差异,注视行为是驾驶行为过程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通过对不同风险效用驾驶人注视行为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交通安全 风险感知 注视 驾驶人 聚类分析 眼动数据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