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526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税政策、环境公平与民营企业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永福 杨洁 张艺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80,共18页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我国以公平为核心的市场机制与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健全,这既使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缺乏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削弱了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我国以公平为核心的市场机制与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健全,这既使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缺乏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削弱了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基于2008—2022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深入研究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财税政策激励民营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税收优惠只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产生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对财政补贴的民营企业创新激励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竞争恰好相反;在考虑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的政策联动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更容易通过财政补贴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而市场竞争政策则主要通过税收优惠发生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竞争可分别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财政补贴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因此,我国在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过程中,应加强财税激励与公平环境建设的政策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 市场竞争 创新激励 民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投资、产业结构升级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娟 张翔 韦明君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1,共14页
新基建投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测算新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检验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新基建投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测算新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检验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受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当制度环境跨越门槛值时,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新基建投资的三个子维度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不同,融合基建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效应;新基建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新基建投资政策,培育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投资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业结构升级 制造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韧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纪玉俊 宋皓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破产风险、技术属性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韧性。因此,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抗风险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企业韧性 外部冲击 微观机理 要素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准入管制放松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兴 刘洁琼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推行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探讨揭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会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此,应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区域创新创业水平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地理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建军 段相域 庞浩霖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5,共18页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市场规模红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模型评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市场规模红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模型评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技术共溢效应与成本节约效应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效应更多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及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地理集聚效应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区位自选择效应仅对明星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位自选择效应的非对称影响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推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一体化 企业竞争力 新经济地理学 断点回归 加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错纠错机制与国有企业创新质量
6
作者 杜金岷 周湛杰 曾林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2,共23页
创新对促进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国有企业在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应有之意。以国有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建立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激励与治理改革对... 创新对促进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国有企业在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应有之意。以国有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建立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激励与治理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质量。机制检验表明,容错纠错机制兼具激励和治理效应,通过缓解管理层短视和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在风险承担水平较低、股权激励水平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控制链条较长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动力,释放国有企业创新潜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纠错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 创新质量 激励效应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联动下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创新路径研究——基于NCA与fsQCA方法
7
作者 杨亚平 吴思晗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4,共21页
研发国际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寻求海外优势技术知识、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抉择,企业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往往由多种因素的联动效应决定。选取中国426家研发国际化企业为样本,运用NCA和fsQCA方法,探索制度环境、外部结构... 研发国际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寻求海外优势技术知识、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抉择,企业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往往由多种因素的联动效应决定。选取中国426家研发国际化企业为样本,运用NCA和fsQCA方法,探索制度环境、外部结构网络和组织行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结果显示:制度环境、外部结构网络和组织行为对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创新绩效发挥联动效应,单一因素不构成结果的必要条件。高新技术企业可在不确定性更高的制度环境和外部结构网络中沿续当前研发策略;积极参与跨国研发合作并把握好双元均衡型学习是提升创新质量的关键环节;不同投资时期,企业获取高创新绩效的路径不尽相同,部分条件存在阶段性演变规律。从组态视角来看,制度环境、外部结构网络、组织行为对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具有复杂影响机理,企业开展国际化研发创新活动应正视局部非正式制度差异,搭建东道国社会关系网络,均衡开展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国际化 创新绩效 制度环境 外部结构网络 组织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险为夷的竞争政策:《反垄断法》实施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8
作者 张晖 王闪闪 朱紫华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共18页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企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现阶段“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反垄断法》作为一项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的的竞争政策,是增加还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值得关注。以2004-202...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企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现阶段“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反垄断法》作为一项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的的竞争政策,是增加还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值得关注。以2004-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反垄断法》实施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反垄断法》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反垄断法》实施通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降低企业客户集中度、降低企业代理冲突和提高投资效率水平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反垄断法》实施对国有企业、低竞争行业和两职分离企业具有更强的降低经营风险作用。人工智能采纳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反垄断法》实施抑制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由此可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是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目标的可行手段,在应对不确定性经济形势、防范化解风险时,应着眼于中国发展客观实际,注重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联动,与时俱进地完善《反垄断法》,发挥《反垄断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突出作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 经营风险 竞争政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绿色绩效
9
作者 张航燕 汪玲康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4,共16页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型业态,不仅能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和竞争力提高,而且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和制造能力强化的关键路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基于2009...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型业态,不仅能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和竞争力提高,而且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和制造能力强化的关键路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基于2009—2022年1274家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绿色绩效的影响和传导渠道。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绩效,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缓解融资约束发挥传导作用。先进制造业和国有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对企业绿色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政府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破除服务要素流动壁垒,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引导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企业则需考虑行业和自身特征,有序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绿色绩效 技术创新 要素结构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改造、员工激励制度设计与企业开放式创新
10
作者 朱少英 李晓龙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工业4.0为驱动制造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带来了时代机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2014—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泊松模型,分析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化改造对企业开放式创... 工业4.0为驱动制造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带来了时代机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2014—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泊松模型,分析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化改造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智能化改造对企业开放式创新“量质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智能化改造会扩大内部薪酬差距并产生激励效应,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3)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显著增强智能化改造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4)智能化改造对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行业竞争度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完善员工激励制度,提升制造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内部薪酬差距 员工持股计划 开放式创新 智能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效应——基于贸易隐含碳视角
11
作者 杨来科 刘荣洋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制。结果显示:(1)“一带一路”倡议拉动的出口扩张会使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2)在影响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3)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以及邻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更为显著。(4)三重差分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前期阶段,倡议对部分重点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促进效应要大于一般行业。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绿色转型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降低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出口贸易隐含碳 双重差分模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与区域产业演化
12
作者 毛琦梁 陶浩铭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8,共19页
不断推进产业演化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不同区域的产业更新路径会受到本地制度环境的深刻影响。为进一步明晰区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微观基础,理解制度-经济关系,基于中国地级行政区的制造业新建企业数量,探索地区政策不... 不断推进产业演化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不同区域的产业更新路径会受到本地制度环境的深刻影响。为进一步明晰区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微观基础,理解制度-经济关系,基于中国地级行政区的制造业新建企业数量,探索地区政策不确定性对当地产业演化的影响,并从交易成本视角剖析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产业演化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政策不确定性越高的地区,发展新产业的可能性越低。在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演化的约束作用中,交易成本是关键影响因素,地区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该地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当地企业推进跨界创新,从而制约新产业发展。因此,政府应为市场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减少企业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推进区域产业演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不确定性 交易成本 产业演化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需求冲击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总体效应及其机制分解
13
作者 鲁晓东 朱博楷 王梦令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45,共21页
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需要充分考察全球化在中国表现的环境效应以及厘清全球化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和工企-海关匹配数据,结合理论机制和现实背景,实证... 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需要充分考察全球化在中国表现的环境效应以及厘清全球化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和工企-海关匹配数据,结合理论机制和现实背景,实证分析外部需求冲击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外部需求冲击造成了我国工业出口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提高。机制分析发现,外部需求冲击主要通过污染转移增加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而对于绿色生产技术虽有改善但作用较为有限。在异质性方面,规模更小、技术水平更低、行业污染密集度更高的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更大,这与制造业全球化中的污染转移现象密切相关。虽然在总体上我国企业受到外部需求冲击时增加了环境污染排放,但仍在技术效应上有所受益,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构筑的区域合作平台,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进污染治理,加强国际环境共治合作,助力企业获得更显著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需求 企业污染排放 环境规制 污染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凯 彭驿惠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2,共15页
数字技术创新扮演着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角色,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深远影响。基于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营商环境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商环... 数字技术创新扮演着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角色,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深远影响。基于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营商环境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提高数字资产配置水平和集聚数字科研人才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创新创业活跃程度较低地区和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聚焦资金扶持与人才引育等关键领域,制定并完善数字技术创新导向的政策体系,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数字技术创新 数字资产配置 数字科研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创造视角的企业并购与重组文献述评——兼谈中国情景下的研究展望
15
作者 李善民 周珏廷 +1 位作者 黄志宏 王彩萍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9,共23页
现有研究就并购重组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由于结论呈现分散化特征,亟需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演进脉络进行梳理。全球宏观环境变化推动并购重组实践的持续创新,诱发了一系列新趋势和新问题,而中国情景下... 现有研究就并购重组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由于结论呈现分散化特征,亟需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演进脉络进行梳理。全球宏观环境变化推动并购重组实践的持续创新,诱发了一系列新趋势和新问题,而中国情景下的并购重组新问题和新现象具有其独特性。从实践推动和理论应用两条路径梳理并购重组实现价值创造研究的分析逻辑,追溯并购重组经典理论的发展脉络,通过归纳主并方特征、标的方特征、交易特征以及制度与环境因素对并购重组价值创造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并购重组“价值创造之谜”,提出未来应基于中国特色的制度、文化、经济以及利益相关者维度构建中国情景下的并购重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价值创造 影响因素 中国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进口、企业雇佣结构升级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16
作者 林峰 周超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9,共15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进口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快速扩张趋势下,如何结合企业雇佣结构,发挥工业机器人在外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进口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快速扩张趋势下,如何结合企业雇佣结构,发挥工业机器人在外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进口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企业雇佣结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进口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进口对加工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的“提质”作用更为明显。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进口与企业雇佣结构具有互补性,企业雇佣结构越高级,工业机器人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就越强。因此,应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发挥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赋能作用,并重视企业雇佣结构升级的互补效应,推动“人机协作”的生产模式,从而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与出口产品质量“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进口 出口产品质量 企业雇佣结构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减污降碳治理绩效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效应
17
作者 韩丽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7,共14页
经济集聚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推力,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相较... 经济集聚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推力,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相较于城市群外围城市,中心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提升更加明显。同时,国家级城市群建设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在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加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主要通过增进绿色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3)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周边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其主要由污染型产业的就近转移所导致。(4)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同时还有助于扭转其对周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负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 减污降碳 准自然实验 空间溢出 数字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竞争、电商平台经营模式和福利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智恒 李凯 戢媛媛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3,共19页
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经营模式决策成为调节平台市场中多重竞争结构的关键机制,但少有研究剖析其内在机理和对福利的影响。构建由两个电商平台和两个制造商构成的纵向博弈模型,推导出电商平台三种经营模式(转售模式、代理模... 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经营模式决策成为调节平台市场中多重竞争结构的关键机制,但少有研究剖析其内在机理和对福利的影响。构建由两个电商平台和两个制造商构成的纵向博弈模型,推导出电商平台三种经营模式(转售模式、代理模式和混合模式)的均衡条件,分析电商平台和制造商的均衡决策以及对应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制造商在转售模式下的均衡定价最高,混合模式次之,代理模式最低。电商平台经营模式决策受市场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竞争程度的影响,转售模式有助于缓解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而代理模式则有助于缓解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代理模式下的消费者剩余和总福利最高,混合模式次之,转售模式最低。电商平台之间以及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不一定有利于消费者剩余或整体福利提升。因此,监管政策应在维护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倡电商平台以及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鼓励电商平台采用代理模式,以提升整体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平台 制造商竞争 平台竞争 经营模式 福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生产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基于多期DID的再检验
19
作者 蔡佳琳 王征兵 +1 位作者 杨高举 谢月星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因而以稳粮增产为目的的粮食直补政策广受关注。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粮食直补政策显著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升和...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因而以稳粮增产为目的的粮食直补政策广受关注。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粮食直补政策显著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升和粮食生产面积的扩张,但这一促进作用并不是由粮食生产投入优化导致的,而是通过粮食作物对非粮作物的替代以及现有机械化水平下的产能释放实现的。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农业生产规模异质性,能促进粮食生产规模较小县的广义生产边际和粮食生产规模较大县的集约生产边际。因此,推动粮食直补方式向精准化和差异化转型,如优化补贴结构、引导直补向投入环节延伸、推进“粮经统筹”与产业融合等,是发挥粮食直补政策效应、促进粮食生产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直补 粮食生产 多期双重差分 广义生产边际 集约生产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视角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驱动路径研究
20
作者 杨羽頔 杨惠雯 孙才志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14,共18页
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 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2011—2022年间,我国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态势,结合实际背景可划分为刺激政策影响消化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期三个主要阶段。(2)从空间维度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呈现早期向低水平集中、后期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高水平地区提升幅度大、速度快,低水平地区发展缓慢,中等水平地区分化现象明显。(3)从政策驱动路径看,考察期内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经历了由多路径分散驱动到单路径创新驱动,再到单路径融合驱动的发展过程。低水平地区主要由“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驱动,中等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驱动,高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政策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新质生产力 “四链”融合 政策文本挖掘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