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77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的站点客流预测
1
作者 胡晓伟 吴则洋 +1 位作者 卢泓博 王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72-84,共13页
【背景】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结合多源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精准客流预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标】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精度,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首先,搭建一种融合多特征的站... 【背景】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结合多源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精准客流预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标】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精度,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首先,搭建一种融合多特征的站点客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地铁客流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残差单元(ResNet)增强特征提取能力,构建特征传播矩阵挖掘站点间的空间特征,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取影响因子序列数据的时间特征,在特征融合过程中应用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随后,引入遗传算法(GA)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修正模型的预测结果误差,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数据】杭州地铁站点刷卡数据及对应的气象数据、POI数据。【结果】优化ResNet-CNN-LSTM-Attention模型(IO-RCLA)的预测精度最高。相比于RCLA模型,IO-RCLA所有站点预测结果的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17.09%、16.09%和8.91%,证明了方法在多站点客流预测中的高精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 组合神经网络 多源数据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效应分析
2
作者 陈坚 刘亮 +1 位作者 穆礼彬 吴晓桐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背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构建适老化交通服务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精准分析老年人公交出行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公交。【方法】首先,选取56位重庆市常乘坐公交出行的老年人进行半... 【背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构建适老化交通服务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精准分析老年人公交出行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公交。【方法】首先,选取56位重庆市常乘坐公交出行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质性编码,识别出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4个因素,并结合老年人公交出行实际情景和相关成熟理论构建理论模型,然后基于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采用Likert5点量表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477份有效样本,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通过扎根理论中的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式三级编码方法分析访谈文本数据得到情景性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4个主范畴。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发现:模型拟合程度均表现良好,主观规范对老年人的公交出行意愿影响作用最大,总效应为0.357;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0.243)、情景性感知(0.186)和态度(0.152);同时,情景性感知通过态度变量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公交出行意愿,间接效应达0.105。【应用】研究结果可为意愿影响因素提取及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改善老年人公交出行环境和全面提升适老化交通服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意愿影响 扎根理论 老年人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道路拥堵的电动车路径及充电策略
3
作者 温廷新 孟昊廷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背景】近年来,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使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导致电动车配送难以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内送达,且电动车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特点,易导致其配送时效性差、客户满意度降低。【目标】针对电动车配送存在的不足,优化考虑道路... 【背景】近年来,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使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导致电动车配送难以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内送达,且电动车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特点,易导致其配送时效性差、客户满意度降低。【目标】针对电动车配送存在的不足,优化考虑道路拥堵的电动车配送路径及充电策略。【方法】首先,构建了包含车辆自身参数和道路阻抗等因素的电动车电耗测度模型,以及考虑固定成本、车辆使用成本、电能消耗成本和时间窗惩罚成本最小化的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根据问题特性,设计了高效的破坏算子和修复算子以扩大解的搜索空间;最后,使用了充电站节点调整策略,通过优化充电站的选择和访问顺序,在满足车辆续航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运输成本和充电成本的最小化。【数据】利用Solomon提出的不同规模的算例进行实验,以便对所提算法的性能进行全面的对比与测算。【结果】所提算法相较于传统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求解质量和求解效率大幅提高,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应用】分析了不同充电策略、不同载重和不同拥堵时长对配送总成本、配送总时长等指标的影响,为物流企业电动车车辆路径优化管理带来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车辆路径问题 充电策略 道路拥堵 改进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网络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妃 张春勤 +2 位作者 黄毅 林楠 何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74-188,共15页
【目标】刻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对系统推进各地区协同碳减排能力及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重新分配能源消费比例,以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交网络分析... 【目标】刻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对系统推进各地区协同碳减排能力及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重新分配能源消费比例,以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交网络分析,以揭示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和网络特征。【数据】基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搜集1997年至2022年中国30个省域的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波动增长,空间格局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特征,近些年高碳排放量地区逐渐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扩展;(2)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形成了复杂、多线程的关联关系,但关联网络依旧较为松散;(3)整个网络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控制着整个关联网络,而部分省域受限于其边缘的地理位置与较不完善的交通网络,在整个空间网络中处于被动位置;(4)四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具有良好的板块连通性,大都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应用】有助于各省域明晰自身在空间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其制定区域化针对性的交通运输碳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交通运输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智能体模型的高速公路减碳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岑君 陶秋钢 +3 位作者 梅振宇 蔡伟 李进龙 王真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89-211,共23页
【背景】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持续扩展,针对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交通组成、政策类型以及微观交通流特性对于道路碳排放的影响,以此探讨高... 【背景】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持续扩展,针对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交通组成、政策类型以及微观交通流特性对于道路碳排放的影响,以此探讨高速公路实现碳达峰的有效路径。【方法】首先,将高速公路碳排放系统分为社会经济-人口、乘用车、货运物流车、道路运行、能耗及碳排放五个子系统,随后,利用Ven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系统动力学系统的存量流量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程序刻画了道路运行多智能体系统,并构建了三维情景组合模型,融合了27种不同策略类型和策略强度组合。【数据】利用浙江省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数据和调查数据,对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货运需求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能耗技术发展三种减碳策略,预测了不同组合策略下高速公路的碳排放趋势,揭示了不同强度的策略组合实现碳达峰的潜在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交通碳排放 系统动力学 智能体仿真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智能网联的可变限速控制研究综述:技术演进、工程应用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思远 郑国辉 +3 位作者 曾露 马玉倩 王忻歆 吴霞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35,共35页
【背景】由于先进建模、管控与智能网联化技术的不断融入,可变限速控制技术作为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处于技术革新与建设落地并存、控制手段与控制对象不断演化的重要发展节点。【目标】探究迈向智能网联的可变限速控制技... 【背景】由于先进建模、管控与智能网联化技术的不断融入,可变限速控制技术作为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处于技术革新与建设落地并存、控制手段与控制对象不断演化的重要发展节点。【目标】探究迈向智能网联的可变限速控制技术演进路线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应用和工程实践时,快速提取可能关注的核心要素。【方法】基于“控制目标-控制手段-控制策略-测试验证”逻辑链,对可变限速策略的技术演进和工程应用进行梳理,并使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数据】中国知网近10年(2013—2023)174篇相关文献,Web of Science近20年(2003—2024)978篇相关文献,以及美国、欧洲与国内14个较为典型的可变限速工程应用。【结论】梳理并验证了可变限速技术从理论技术突破到实际场景导向再到管控手法革新和要素精细化分析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其在智能网联技术支撑下的“精细化-适用性-协同性”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 技术演进 工程应用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生成算法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调整优化
7
作者 李沁洋 彭其渊 +4 位作者 张永祥 李登辉 钟庆伟 冯涛 姚志洪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背景】科学有效的动车组运用调整方法,能确保调整计划的质量,有利于在高速铁路区间完全中断情况下列车运行秩序的快速恢复。【目标】以列车停运惩罚、动车组运用计划偏离惩罚、动车所库存偏离惩罚以及动车组运行成本的加权和最小为优... 【背景】科学有效的动车组运用调整方法,能确保调整计划的质量,有利于在高速铁路区间完全中断情况下列车运行秩序的快速恢复。【目标】以列车停运惩罚、动车组运用计划偏离惩罚、动车所库存偏离惩罚以及动车组运行成本的加权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方法】基于构建的动车组接续网络,采用停运列车、空驶、重联/分解、改变接续以及备用车启用等调整措施,考虑动车组检修、动车所容量以及动车所日终库存状态等实际约束,建立基于动车组单元路径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列生成算法求解。【数据】选取郑州局集团公司配属动车组运用数据,构造实际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所提模型和算法能高效求解不同区间、不同时长中断下的实际案例,且算法能最快在6 s内求解得到所有算例的最优调整方案,满足实时调度需要,可为现场调度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动车组运用计划实时调整 列生成算法 动车组 区间完全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速度控制和等待程序利用的终端区空域运行优化
8
作者 夏朝禹 刘卫东 +2 位作者 胡明华 朱秀莹 何胤弘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71-188,共18页
【背景】当前大流量、强耦合、持续增长的空中交通流和有限终端空域资源之间的矛盾促使未来空中交通管理需由人工经验型决策向数据驱动型决策转变。【方法】综合考虑航班速度调配、相对速度的时域安全间隔演变态势以及等待程序执行情况... 【背景】当前大流量、强耦合、持续增长的空中交通流和有限终端空域资源之间的矛盾促使未来空中交通管理需由人工经验型决策向数据驱动型决策转变。【方法】综合考虑航班速度调配、相对速度的时域安全间隔演变态势以及等待程序执行情况,提出了两种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形式的终端空域航班调度模型,目标函数设置为最小化进离场航班累计调度时间偏差以及进场航班累计空中等待时长之和,并将终端空域航班运行复杂逻辑关系以及管制规则精确抽象为多元线性化约束限制。【数据】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背景,分别选取常态、饱和和超负荷运行共计9组案例开展模拟仿真验证。【结果】所提模型无论受传统距离间隔约束限制或时域运行间隔约束限制,都可通过速度调配、等待程序及动态间隔等机动方式有效化解潜在冲突,输出安全高效的航班点时序调度方案。同时,将所提模型与传统三种调度模型进行多案例调度性能分析比较,对比发现融入速度优化和等待程序决策的终端空域航班调度模型性能最佳,实验中当允许航班变速范围为平均速度的±1%时,该模型目标函数相比于传统三类调度模型分别提升47.32%,32.55%,4.04%。【应应用用】文章所提模型有助于推动建立综合化的终端运行管理技术体系,促使形成以数字驱动为核心的交通流精细化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空中交通管理 航班优化调度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终端空域运行 辅助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交叉口综述:设计与管理
9
作者 蒋浩然 赵萤滢 +2 位作者 罗孝羚 姚志洪 蒋阳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36-58,共23页
【背景】自主交叉口是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型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过车辆实时通信与协作取代交通信号灯,实现安全高效通行,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的】为了探究自主交叉口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设计与交通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 【背景】自主交叉口是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型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过车辆实时通信与协作取代交通信号灯,实现安全高效通行,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的】为了探究自主交叉口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设计与交通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方法】首先,介绍了自主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及冲突构建方法。其次,归纳了研究中常用的简化假设,基于冲突构建方法与假设,总结了自主交叉口管理的系统架构与理论模型。此外,介绍了两类用于验证管理方法效果的评估手段。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结果】自主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通信与规划区域、控制执行区域以及冲突区域,其中冲突区域可通过栅格法、冲突点法或冲突区域法进行构建。自主交叉口管理方法具有基于规则、优化、学习和博弈四种建模方式。为简化建模,研究常在车辆特性、通信特性、速度与车道管理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假设。除了仅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性自主交叉口管理外,扩展性研究包括混合交通环境下的交叉口管理、行人过街管理、多交叉口协同控制以及路网中交叉口的优化布局。自主交叉口管理在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驾驶舒适性以及促进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未来研究可在提升模型精确性、促进管理方法融合、增强测试环境真实性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应用】本综述可为自主交叉口的设计、管理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主交叉口 文献综述 设计与管理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无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实验的长时拼车决策演变及非理性行为
10
作者 付全路 肖琳 +1 位作者 田野 孙剑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71-85,共15页
【目标】准确刻画实际出行场景中出行者的长时拼车决策行为,揭示非理性心理特征,并优化奖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瓶颈模型构建实验框架及奖励机制,开展长时交互实验,并结合前景理论,分析出行者在差异化奖励策略下的拼车决策... 【目标】准确刻画实际出行场景中出行者的长时拼车决策行为,揭示非理性心理特征,并优化奖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瓶颈模型构建实验框架及奖励机制,开展长时交互实验,并结合前景理论,分析出行者在差异化奖励策略下的拼车决策演变及非理性表现。【结果】奖励拼车服务中,大部分出行者在面对损失时的决策变化幅度更大,反映出损失规避倾向。在驾龄1~3年、高收入、通勤天数较少且对奖励机制认知水平较高的女性群体中此损失规避倾向最为明显,而高频通勤者及高学历、低收入人群则未表现出显著特征。引入拼车匹配失败补偿机制后,出行者的拼车率进一步提高。【结论】验证了出行者的损失规避心理及因规避潜在成本增加(如时间延误、额外支出等)而放弃拼车的风险规避行为,进一步揭示了非理性心理的异质性特征及其对决策的影响。【应用】鉴于出行者非理性心理的异质性,提出精细化调整奖励策略,包括个性化奖励金额设置、补偿机制引入、信息反馈内容优化及匹配算法升级等措施,为精准、高效的拼车奖励策略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经济 非理性行为 实验经济学 拼车 出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供需异质性的共享泊位滚动时域分配模型
11
作者 卓云凤 石超峰 张玺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57-70,共14页
【背景】现有共享泊位分配信息化平台对动态随机需求难以即时响应,鲜有针对用户需求差异化进行泊位分配,且平台收益具有一定优化空间。【目标】构建并求解考虑供需异质性的共享泊位滚动时域分配模型,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及社会总效益。【... 【背景】现有共享泊位分配信息化平台对动态随机需求难以即时响应,鲜有针对用户需求差异化进行泊位分配,且平台收益具有一定优化空间。【目标】构建并求解考虑供需异质性的共享泊位滚动时域分配模型,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及社会总效益。【方法】基于经典共享泊位分配模型框架,综合考虑停车供需异质性及低碳效益,制定“按需租用”策略,设计人工鱼群-遗传算法(Artificial Fish Shoal-Genetic Algorithm,AFSA-GA),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数据】重庆市沙坪坝区龙湖好城时光居民小区停车场总泊位数、空闲泊位数及其时空间特征。【结论】模型可实现泊位周转率近80%,用户接受率、请求时段接受率约90%,低碳收益占比约6.56%;与传统模型相比,可节省一定的车位租用成本,具有更高的系统收益,且泊位周转率与传统泊位分配模型相近;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随需求量增加,收益先增后减,泊位周转率从剧增转为平稳,用户接受率、请求时段接受率降低速度逐渐加剧。【应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共享平台进行停车分配与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动态分配模型 人工鱼群-遗传算法 共享停车 混合预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潮汐车道设置方法
12
作者 林婧 姜涛 +2 位作者 蔡晓禹 彭博 雷财林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背景】现有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法多针对平原城市,缺乏对山地城市复杂地形的特定考虑,并且大多侧重于单车道的控制优化,尚未充分探讨多条潮汐车道的协同控制问题。【目标】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地城市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法,通过优化车道位置选... 【背景】现有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法多针对平原城市,缺乏对山地城市复杂地形的特定考虑,并且大多侧重于单车道的控制优化,尚未充分探讨多条潮汐车道的协同控制问题。【目标】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地城市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法,通过优化车道位置选择、车道数分配和协同控制等,缓解潮汐现象引发的单向交通拥堵问题。【方法】在考虑道路条件和交通流量特征约束基础上,筛选出符合所有约束条件的路段作为潮汐车道设置的备选路段,以最小化路网总运行成本和优化流量分配为目标,构建了潮汐车道设置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与Frank-Wolfe算法求解,确定潮汐车道的位置和车道数分配。然后,量化相邻交叉口的路径关联度,构建潮汐车道关联区划分模型,实现潮汐车道协同控制。【结果】对重庆某区域路网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潮汐车道设置后,方向不均衡系数降低了3.04%,饱和度降低了4.19%,有效缓解了潮汐交通造成的拥堵现象。【应用】本文提出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法为山地城市的交通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优化路网运行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车道设置 双层规划模型 潮汐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的城市运渣车污染排放监管——以成都市为例
13
作者 韩科 杨卓倩 +5 位作者 牟华侨 陈彩云 刘晓波 赵彬 李伟 汪永东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背景】我国重型柴油货车的尾气排放在各类车型中占比达70.4%(氮氧化物)和51.9%(颗粒物),是城市交通污染的重要来源。建筑垃圾运输车(又称“运渣车”)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最常见的一类重型柴油货车,这类车辆不仅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大量尾... 【背景】我国重型柴油货车的尾气排放在各类车型中占比达70.4%(氮氧化物)和51.9%(颗粒物),是城市交通污染的重要来源。建筑垃圾运输车(又称“运渣车”)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最常见的一类重型柴油货车,这类车辆不仅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大量尾气排放,且常伴有扬尘污染,对其的管控被广泛纳入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目标】本文围绕运渣车活动全周期监管,系统提出基于数智化技术的一体化监管体系,旨在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时效性、靶向性、经济性。【方法】首先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形成“车辆-运企-点位”一体化的数智化管控体系;其次开展该数智化体系在运渣车管控政策下的效果评估,重点分析车辆时空分布、行驶里程和排放的演化趋势,探讨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数据】运渣车GPS轨迹数据、车载诊断系统(OBD)数据、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数据。【应用】以环保为切入点,从数据、算法、政策、市场等维度对运渣车排放管控措施进行实践层面的探讨,并结合在成都市的实践案例,展现了该体系在推动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机动车排污监控 数智化监管 运渣车 大气环境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和邻域搜索的机场网络航班时刻配置算法
14
作者 胡浩然 王艳军 范晰桐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背景】机场时刻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主要基于世界机场航班时刻指南采用行政手段将机场航班时刻分配给航空公司,机场容量不能满足航空运输需求将会造成机场严重拥堵和航班延误。现有航班时刻配置研究大多针对一个机场的航班时刻进行单... 【背景】机场时刻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主要基于世界机场航班时刻指南采用行政手段将机场航班时刻分配给航空公司,机场容量不能满足航空运输需求将会造成机场严重拥堵和航班延误。现有航班时刻配置研究大多针对一个机场的航班时刻进行单独配置,配置结果可能导致航班公司在两个机场获得的航班时刻不匹配进而无法安排航班。【目标】机场网络航班一体化配置中同时考虑航班两端时刻配置,并开发求解算法解决模型规模大而求解困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方法】建立了一个机场网络航班时刻配置模型,用于在网络层面管理机场航班时刻,并开发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和邻域搜索(NS)相结合的NS-DQN算法用于模型求解,该算法利用DQN跳出邻域搜索过程的局部最优,从而提升求解速度和效果。【数据】采用中国内地机场网络2023年7月24日至30日航班时刻配置进行模型的求解。【结论】与直接使用Gurobi求解器相比,NS-DQN算法可以在2.75 h内得到全局最优解,大幅减少了模型求解所需要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NS-DQN算法 强化学习 航班时刻配置 大规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分层控制的虚拟编组列车动态解编方法
15
作者 朱才梵 王悉 +1 位作者 杨欣 吴建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背景】随着虚拟编组列车技术的应用,列车在道岔区段的动态解编成为确保系统安全与效率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控制方法难以同时应对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导致列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目标】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鲁棒的分层控制方... 【背景】随着虚拟编组列车技术的应用,列车在道岔区段的动态解编成为确保系统安全与效率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控制方法难以同时应对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导致列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目标】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鲁棒的分层控制方法,以提高虚拟编组列车在道岔区段动态解编过程中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方法】在深入分析虚拟编组列车的动态运行过程及相关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个分层控制框架,上层采用线性二次优化(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模型,通过优化计算确定列车通过道岔的最优策略;下层则采用基于管的扰动模型预测控制(Tube-based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ube-based MPC)方法,实时执行上层策略并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结果】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速度控制精度上提高了约7.5%,在位置控制精度上提高了约20.5%。【结结论论】实验验证了分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证明了Tube-based MPC在复杂场景下的鲁棒性和优越性,为虚拟编组列车的道岔区段动态解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道岔列车控制 基于管的模型预测控制 虚拟编组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与情感涉入对无人驾驶汽车使用意愿的影响
16
作者 邢祥玉 张春勤 姚文彬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背景】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展开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试运营,部分城市已出现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社会、交通等问题被广泛讨论,公众的使用意愿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献分析发现,心理... 【背景】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展开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试运营,部分城市已出现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社会、交通等问题被广泛讨论,公众的使用意愿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献分析发现,心理和行为因素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不可忽视。【目标】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并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研究旨在探讨无人驾驶试运营背景下潜在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影响路径关系。【方法】以涉入度理论与SOR模型为基础理论,设计了心理行为实验,引入无人驾驶形象、认知涉入度、情感涉入度、使用意愿四个潜变量,通过Credamo见数的HBO心理行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数据收集,获得了320份有效问卷,并运用影响因素分析、差异性分析、中介作用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科普类和体验类宣传视频均显著提升了无人驾驶的形象和使用意愿;(2)科普类视频在提升认知涉入度方面的效果优于对情感涉入度的提升效果,而体验类视频在提升情感涉入度方面的效果优于对认知涉入度的提升效果;(3)无人驾驶形象对认知涉入度和情感涉入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涉入度和情感涉入度对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认知涉入度和情感涉入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无人驾驶形象对使用意愿的效应。【应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意愿和制定无人驾驶汽车推广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影响因素 心理行为实验 无人驾驶 使用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预约”模式下共享无人驾驶汽车订单双向拍卖模型
17
作者 任文杰 王静 +2 位作者 辜继东 徐韬 罗孝羚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背景】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共享无人驾驶汽车正加速从实验场景走向城市交通系统,成为未来出行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在其高效运营和广泛推广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目的】针对共享无人驾驶汽车高速发展过程中面... 【背景】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共享无人驾驶汽车正加速从实验场景走向城市交通系统,成为未来出行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在其高效运营和广泛推广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目的】针对共享无人驾驶汽车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车辆资源与乘客需求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出了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双向拍卖机制。【方法】构建基于混合“实时+预约”模式的共享无人驾驶汽车订单分配模型,设计时变评分函数以动态调整订单优先级,考虑供需情况制定支付规则以优化资源配置,引入滚动时域规划以缓解资源冲突,并结合改进遗传算法求解复杂约束下的最优匹配方案。【结果】数值实验表明,提出的混合“实时+预约”订单分配模型在实现最优社会福利值方面,分别优于实时机制与预约机制16.83%和51.87%,此外,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收敛速度与求解效率方面也优于传统遗传算法。【结论】研究表明,所提内容可以为共享无人驾驶汽车订单分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平台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推动共享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订单分配 双向拍卖机制 共享无人驾驶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投稿指南
18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为季刊,每季末月20号出刊,主要关注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航海等各种交通方式)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相关创新理论方法研究。尤其鼓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领域热点的探索与创新,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为季刊,每季末月20号出刊,主要关注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航海等各种交通方式)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相关创新理论方法研究。尤其鼓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领域热点的探索与创新,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交通强国、川藏铁路、碳中和与碳达峰、自动驾驶、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本刊采取双盲审方式审稿,审稿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稿件打分:(1)研究内容(参考国内高水平期刊):创新价值、方法先进性、论证充分性;(2)文字表达:论文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文献综述、研究动机与贡献、文字表述。本刊编辑部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投稿,力争在两周内完成一轮审稿(请及时查询),并给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文字表达 信息学 交通运输系统 英文摘要 机器学习 审稿人 国家重大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出行全链条视角下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评价方法
19
作者 卢小林 潘述亮 闫爽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32-56,共25页
【背景】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方法中较少分析居民出行全链条视角的站点可达性时态特性。【目标】从居民出行视角,研究衔接“站域-站间”出行... 【背景】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方法中较少分析居民出行全链条视角的站点可达性时态特性。【目标】从居民出行视角,研究衔接“站域-站间”出行链的公共交通多出行时段、出行时间阈值的站点可达性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建立多出行时段、出行时间阈值情景下的公共交通出行累计机会值模型,从站域和站间两个层面定量评价站点的出发可达性和目的可达性;其次,设计站点吸引指数计算方法,用于表征公共交通多出行时段、多级出行时间阈值下站点可达性特征;最后,将站点吸引指数引入居民出行站点选择概率公式,并改进三步移动搜索法(3-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3SFCA),实现对公共交通站点时空可达性动态分布特征的多尺度分析。【数据】以烟台市滨海中路公共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德开放地图平台获取多时段公共交通出行数据。【结果】(1)不同出行时段、出行时间阈值条件下,滨海中路站点可达性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大体上呈现“T”字形的分布形态,沿海岸线向东西方向延伸,中段区域与莱山区方向站点之间的衔接较强;(2)从时空分布特征来看,公共交通站点各类可达性指标值均呈现明显的早晚高峰时段可达性较高的分布特征,对站点服务能力的依赖性较强;(3)基于供需平衡视角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站点供给与居民需求处于整体失衡的状态,而局部失衡主要集中于公共交通资源相对匮乏的东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可达性 改进三步移动搜索法 公共交通站点 全链条 烟台市滨海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互效应的建成环境对网约车时空分异影响分析
20
作者 毛新博 高歌 +3 位作者 李甜 陈蓉 潘发辉 刘硕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6-31,共16页
【目标】为探究不同建成环境因子对网约车出行的交互影响,厘清影响显著因子对网约车出行空间分异性的影响。【数据】采用海口市滴滴出行数据和多源地理空间数据(Worldpop人口数据、路网数据、网格GDP数据以及POI数据),基于多源空间数据... 【目标】为探究不同建成环境因子对网约车出行的交互影响,厘清影响显著因子对网约车出行空间分异性的影响。【数据】采用海口市滴滴出行数据和多源地理空间数据(Worldpop人口数据、路网数据、网格GDP数据以及POI数据),基于多源空间数据从密度、设计、多样性、公共交通近邻度、目的地可达性和社会经济属性6个维度构建建成环境指标。【方法】首先,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分析因子对网约车出行的独立和交互影响;随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进一步识别工作日和周末不同时段建成环境对网约车出行的时空分异性。【结论】OPGD模型揭示了土地利用混合、人均GDP等对网约车出行影响较低,餐饮、居住区与其他因子交互能显著提高对网约车出行影响的解释力;MGWR模型识别显著影响因子对网约车出行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应用】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管理和规划者提供建议,为优化网约车出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互效应 地理探测器 网约车出行 地理加权回归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