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61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效应分析
1
作者 陈坚 刘亮 +1 位作者 穆礼彬 吴晓桐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背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构建适老化交通服务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精准分析老年人公交出行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公交。【方法】首先,选取56位重庆市常乘坐公交出行的老年人进行半... 【背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构建适老化交通服务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精准分析老年人公交出行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公交。【方法】首先,选取56位重庆市常乘坐公交出行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质性编码,识别出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4个因素,并结合老年人公交出行实际情景和相关成熟理论构建理论模型,然后基于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采用Likert5点量表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477份有效样本,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通过扎根理论中的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式三级编码方法分析访谈文本数据得到情景性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4个主范畴。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发现:模型拟合程度均表现良好,主观规范对老年人的公交出行意愿影响作用最大,总效应为0.357;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0.243)、情景性感知(0.186)和态度(0.152);同时,情景性感知通过态度变量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公交出行意愿,间接效应达0.105。【应用】研究结果可为意愿影响因素提取及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改善老年人公交出行环境和全面提升适老化交通服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意愿影响 扎根理论 老年人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交叉口综述:设计与管理
2
作者 蒋浩然 赵萤滢 +2 位作者 罗孝羚 姚志洪 蒋阳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36-58,共23页
【背景】自主交叉口是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型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过车辆实时通信与协作取代交通信号灯,实现安全高效通行,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的】为了探究自主交叉口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设计与交通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 【背景】自主交叉口是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型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过车辆实时通信与协作取代交通信号灯,实现安全高效通行,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的】为了探究自主交叉口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设计与交通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方法】首先,介绍了自主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及冲突构建方法。其次,归纳了研究中常用的简化假设,基于冲突构建方法与假设,总结了自主交叉口管理的系统架构与理论模型。此外,介绍了两类用于验证管理方法效果的评估手段。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结果】自主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通信与规划区域、控制执行区域以及冲突区域,其中冲突区域可通过栅格法、冲突点法或冲突区域法进行构建。自主交叉口管理方法具有基于规则、优化、学习和博弈四种建模方式。为简化建模,研究常在车辆特性、通信特性、速度与车道管理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假设。除了仅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性自主交叉口管理外,扩展性研究包括混合交通环境下的交叉口管理、行人过街管理、多交叉口协同控制以及路网中交叉口的优化布局。自主交叉口管理在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驾驶舒适性以及促进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未来研究可在提升模型精确性、促进管理方法融合、增强测试环境真实性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应用】本综述可为自主交叉口的设计、管理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主交叉口 文献综述 设计与管理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无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网络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艳妃 张春勤 +2 位作者 黄毅 林楠 何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74-188,共15页
【目标】刻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对系统推进各地区协同碳减排能力及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重新分配能源消费比例,以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交网络分析... 【目标】刻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对系统推进各地区协同碳减排能力及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重新分配能源消费比例,以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交网络分析,以揭示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和网络特征。【数据】基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搜集1997年至2022年中国30个省域的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波动增长,空间格局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特征,近些年高碳排放量地区逐渐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扩展;(2)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形成了复杂、多线程的关联关系,但关联网络依旧较为松散;(3)整个网络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控制着整个关联网络,而部分省域受限于其边缘的地理位置与较不完善的交通网络,在整个空间网络中处于被动位置;(4)四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具有良好的板块连通性,大都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应用】有助于各省域明晰自身在空间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其制定区域化针对性的交通运输碳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交通运输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智能体模型的高速公路减碳策略研究
4
作者 岑君 陶秋钢 +3 位作者 梅振宇 蔡伟 李进龙 王真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89-211,共23页
【背景】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持续扩展,针对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交通组成、政策类型以及微观交通流特性对于道路碳排放的影响,以此探讨高... 【背景】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持续扩展,针对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交通组成、政策类型以及微观交通流特性对于道路碳排放的影响,以此探讨高速公路实现碳达峰的有效路径。【方法】首先,将高速公路碳排放系统分为社会经济-人口、乘用车、货运物流车、道路运行、能耗及碳排放五个子系统,随后,利用Ven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系统动力学系统的存量流量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程序刻画了道路运行多智能体系统,并构建了三维情景组合模型,融合了27种不同策略类型和策略强度组合。【数据】利用浙江省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数据和调查数据,对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货运需求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能耗技术发展三种减碳策略,预测了不同组合策略下高速公路的碳排放趋势,揭示了不同强度的策略组合实现碳达峰的潜在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交通碳排放 系统动力学 智能体仿真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智能网联的可变限速控制研究综述:技术演进、工程应用和未来展望
5
作者 龚思远 郑国辉 +3 位作者 曾露 马玉倩 王忻歆 吴霞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35,共35页
【背景】由于先进建模、管控与智能网联化技术的不断融入,可变限速控制技术作为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处于技术革新与建设落地并存、控制手段与控制对象不断演化的重要发展节点。【目标】探究迈向智能网联的可变限速控制技... 【背景】由于先进建模、管控与智能网联化技术的不断融入,可变限速控制技术作为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处于技术革新与建设落地并存、控制手段与控制对象不断演化的重要发展节点。【目标】探究迈向智能网联的可变限速控制技术演进路线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应用和工程实践时,快速提取可能关注的核心要素。【方法】基于“控制目标-控制手段-控制策略-测试验证”逻辑链,对可变限速策略的技术演进和工程应用进行梳理,并使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数据】中国知网近10年(2013—2023)174篇相关文献,Web of Science近20年(2003—2024)978篇相关文献,以及美国、欧洲与国内14个较为典型的可变限速工程应用。【结论】梳理并验证了可变限速技术从理论技术突破到实际场景导向再到管控手法革新和要素精细化分析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其在智能网联技术支撑下的“精细化-适用性-协同性”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 技术演进 工程应用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碳排放研究综述::核算方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左大杰 赵亮 +3 位作者 熊巧 刘志鹏 王梦涛 池俞良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27,共17页
交通运输业是碳减排的重要行业,关于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一直是交通碳排放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从交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辨识、交通碳排放作用机理分析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在交通碳... 交通运输业是碳减排的重要行业,关于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一直是交通碳排放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从交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辨识、交通碳排放作用机理分析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在交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部分按照直接获取、“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机动车排放模型四种方法进行分类。在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辨识部分从IPAT模型、Kaya恒等式、直接选取三点进行综述,并对近年学者们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在交通碳排放作用机理分析部分综述了脱钩模型、因素分解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而对用不同方法分析的交通碳排放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其中Tapio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最后,探讨了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本领域的研究难点主要集中于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的优化及统一、影响因素选取体系的形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碳排放量核算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应用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海舰 刘中华 +2 位作者 陈开群 齐建宇 赵晓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54-78,共25页
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的合理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行风险。本文首先针对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将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划分为非电气化防控设施和电气化防控设施。其次,归纳了高速公路非电气化和电气化防控... 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的合理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行风险。本文首先针对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将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划分为非电气化防控设施和电气化防控设施。其次,归纳了高速公路非电气化和电气化防控设施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以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不同电气化风险防控设施的应用场景及其效用。然后,对由电气化设施构成的风险防控系统在多种典型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应用综述结果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文献综述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和系统在不同场景中均能起到积极的效果;非电气化防控设施受限于自身物理特性,在应对动态信息发布和主动性、针对性风险防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电气化风险防控设施以及风险防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交通拥堵、不良天气等交通风险的防控愈加完善。同时,日渐成熟的车路协同技术和不断发展的智慧公路系统也是未来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高速公路风险防控设施的选型、设置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风险防控技术 高速公路 交通标志标线 交通安全设施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建成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的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涛 王青青 +1 位作者 程龙 何冠霖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65,共14页
我国刚刚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老年友好型社会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为弥补建成环境、心理状态、社会交往交互作用下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影响研究不足,本文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包含建成环境要素(可... 我国刚刚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老年友好型社会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为弥补建成环境、心理状态、社会交往交互作用下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影响研究不足,本文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包含建成环境要素(可达性、道路质量、安全性)、心理状态因素(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及社会交往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三者交互作用下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研究,包括建成环境要素、心理状态因素及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直接影响,以及建成环境要素通过心理状态因素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间接影响。基于路径假设结果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发现:可达性(0.099)、道路质量(0.079)、态度(0.318)、主观规范(0.089)、感知行为控制(0.312)及社会交往(0.150)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有直接显著影响,安全性未产生直接影响;可达性通过态度(0.075)、主观规范(0.016)、感知行为控制(0.055)及社会交往(0.029)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有间接显著影响,道路质量通过态度(0.039)、主观规范(0.015)、感知行为控制(0.028)及社会交往(0.020)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有间接显著影响,安全性未通过心理状态因素和社会交往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建成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干预下老年人休闲散步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保障老年人休闲散步出行顺畅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意向影响 结构方程模型 老年人休闲散步 建成环境 心理状态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占用率的大型停车库泊位动态分配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聪颖 袁锴璐 +4 位作者 张洪涛 王琦 贠开拓 史彤彤 李坤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181-195,共15页
为提高驾驶员泊车效率,本文考虑不同停车库占用率下的停车库运营者及驾驶员泊位分配需求,构建大型停车库泊位分配模型。本文引入停车库占用率将停车库空满等级划分为空闲泊位充裕时段、空闲泊位适中时段、空闲泊位紧缺时段,综合考虑停... 为提高驾驶员泊车效率,本文考虑不同停车库占用率下的停车库运营者及驾驶员泊位分配需求,构建大型停车库泊位分配模型。本文引入停车库占用率将停车库空满等级划分为空闲泊位充裕时段、空闲泊位适中时段、空闲泊位紧缺时段,综合考虑停车库运营者运营管理需求与驾驶员快速寻泊需求,以寻位行驶时间、离开停车库行驶时间为参数构建运营管理时间效用函数,以寻位行驶时间、停车入位耗时、步行时间为参数构建驾驶员泊车耗时效用函数;将运营管理时间效用与驾驶员泊车耗时效用加权统一为总时间效用,以总时间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兼顾停车库运营者及驾驶员泊位分配需求的泊位分配模型;引入泊位利用率、停车总耗时量化模型性能。以西安市某大型商业停车库为例,选取9:00、11:30、13:00表征空闲泊位充裕、空闲泊位适中、空闲泊位紧缺时段进行泊位分配。不同停车库空满等级下,停车库内空闲泊位的总时间效用与停车总耗时均呈负显著相关,其中,空闲泊位充裕时段,停车库内空闲泊位的总时间效用与停车总耗时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461;空闲泊位紧缺时段,停车库内空闲泊位的总时间效用与泊位利用率呈正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10。研究表明本模型可在优选停车总耗时较小泊位的基础上,为停车高峰时段预留利用率较高的泊位,提高空闲泊位紧缺时段的泊车效率及驾驶员的泊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泊位分配 停车库占用率 停车总耗时 效用理论 CRITI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公交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评价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雨阳 张梦瑶 +3 位作者 李长锦 王旭涛 刘国鹏 李资资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20,共20页
科学评价公交服务水平是优化公交系统性能的前提,能为政策制定与管理措施的改进提供方向,对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评价维度单一导致的系统整体水平反映不充分的问题,本文从公交系统运营效率、运营服务质量、满意度及智... 科学评价公交服务水平是优化公交系统性能的前提,能为政策制定与管理措施的改进提供方向,对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评价维度单一导致的系统整体水平反映不充分的问题,本文从公交系统运营效率、运营服务质量、满意度及智能化等四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公交系统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评价的科学问题,包括时刻表优化以及效率评价指标选取、指标主观性的弱化、目标群体的划分与研究视角的选取;归纳分类了公交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内容与模型,运营效率评价中较多考虑线路、线网相关指标,运营服务质量评价中较多考虑基础设施相关指标,用户满意度评价中较多选取乘客感受相关指标,智能化评价中较多选取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相关指标;分析了不同评价维度指标选取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交叉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公交系统整体评价的影响。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构建公交服务评价体系时应考虑企业、政府与乘客三者视角,提升评价体系完备性;评价过程中需注重多模式交通特性,将系统协同化、网联化、智慧化等因素纳入指标范围,并协同考虑城市的地域特点及出行需求特点;根据技术革新及行业发展态势,对于社区公交、无障碍公交、需求响应公交等多样性的公交运营模式,公交应急服务水平与绿色出行也需构建相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服务评价 综述 运营效率 服务质量 满意度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不确定的响应式接驳公交自适应发车策略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文博 王曙光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34-47,共14页
传统公交系统融合网约出行的模式之一是需求响应式接驳公交,它定位于连接枢纽站点(如地铁车站、铁路车站或机场),服务客流的集散,其需求响应服务主要指灵活线路的门到门接送,但在发车策略方面仍主要沿用传统的基于时刻表或频率的运营方... 传统公交系统融合网约出行的模式之一是需求响应式接驳公交,它定位于连接枢纽站点(如地铁车站、铁路车站或机场),服务客流的集散,其需求响应服务主要指灵活线路的门到门接送,但在发车策略方面仍主要沿用传统的基于时刻表或频率的运营方案。在乘客到达或需求订单不确定的情形下,固定发车间隔可能导致系统过饱和或低饱和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自适应发车策略,根据乘客累计到达量动态确定发车决策。具体地,引入载客量目标作为发车阈值,称为固定发车阈值和时变发车阈值,前者的发车阈值固定不变,而后者的发车阈值则随时间逐渐降低,对此,构建以期望广义系统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数学规划问题,并利用网格搜索方法获得最优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时变发车阈值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等间隔发车模型和固定发车阈值模型在需求均值较低或变异系数较高的场景下优势显著,其广义系统成本节约百分比最高可达18%。灵敏度分析表明上述模型的性能也受到乘客的时间价值影响。自适应发车模型具有较广的应用潜力,适当修改后可用于其他形式的公共交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需求响应式接驳公交 自适应发车策略 乘客到达不确定 分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网车流分配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锋 周琳 刘泳博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206-219,共14页
铁路网车流分配是铁路运输组织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铁路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铁路网车流分配优化问题的内涵及特点,并从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进行了综述。在模型构建方面,按... 铁路网车流分配是铁路运输组织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铁路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铁路网车流分配优化问题的内涵及特点,并从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进行了综述。在模型构建方面,按照决策变量、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三个角度对既有研究进行分类,并指出决策变量主要依据点-弧模型和弧-路模型两种基本车流分配模型设置,其中弧-路模型的决策变量相对更少,在大规模车流分配模型中更为适用;优化目标通常选择广义费用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兼顾运输效益与点线能力协调进行设置;在约束条件的考虑上,大部分模型以传统约束条件为主,根据不同运输需求设置约束条件。在算法设计方面,分析发现启发式算法成为求解大规模路网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基于模型松弛和模型分解的精确算法以及基于模型修改的算法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归纳分析既有研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货物运输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展望了车流分配在模型建立、算法求解和创新方面的研究趋势,可为铁路车流分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车流分配 研究综述 数学模型 求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用户偏好的停车场共享泊位分配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军 张义 马志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城镇化、机动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催生了城市停车问题,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停车窘境,共享停车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为弥补经典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对用户停车成本刻画及用户效益评价的缺失,基于共享停车既有研究及调研数据,构建共享停... 城镇化、机动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催生了城市停车问题,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停车窘境,共享停车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为弥补经典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对用户停车成本刻画及用户效益评价的缺失,基于共享停车既有研究及调研数据,构建共享停车选择意愿结构方程模型以分析用户偏好,标定结果显示:模型识别出停车费用、步行距离、违停罚款、寻停时间四类停车偏好,且路径系数依次降低。将结构方程模型识别结果及路径系数作为用户停车成本建模的依据,以经营平台收益与用户停车成本的差值表示系统效益,将系统效益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综合泊位时空间约束,提出考虑用户偏好的停车场共享泊位分配模型。设计随机生成分配方案的蒙特卡洛算法,定义平台让利程度以评价用户效益。数值算例表明:设计的蒙特卡洛算法能够有效求解模型,在模拟次数约10000次后得到系统效益最大值;考虑用户偏好的停车场共享泊位分配模型能够将用户效益提升约7.5%,为共享经营平台权衡自身收益及用户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共享停车 结构方程模型 蒙特卡洛算法 泊位分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former的车辆多意图运动轨迹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红兰 胡德富 郭旭周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68-79,共12页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具备预测周围车辆轨迹的能力,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规划,提高行驶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了能准确地预测汽车行驶的未来轨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Informer模型的多意图轨迹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编...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具备预测周围车辆轨迹的能力,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规划,提高行驶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了能准确地预测汽车行驶的未来轨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Informer模型的多意图轨迹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输入数据为交通场景中的历史时域信息,输出为车辆的多意图预测轨迹。模型的编码器使用交互信息提取网络,根据特征间的依赖关系提取车辆交互信息,解码器根据编码器的输出特征向量预测表征多种驾驶意图的多意图轨迹。通过使用真实高速公路轨迹HighD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意图轨迹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出目标车辆的未来可能轨迹,并且在预测精度上优于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轨迹预测模型,增加交互信息提取网络使模型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输出多条表征不同驾驶意图的轨迹有利于反映客观真实轨迹分布,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本文还进行了通过预测轨迹判断换道意图的补充实验,通过本文模型预测轨迹判断换道意图准确率在换道前3 s达到97%,从侧面反映出本文提出的模型预测轨迹的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轨迹预测 注意力机制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异质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聪颖 吴佳西 +4 位作者 张洪涛 张泰 孟越洋 李微 国轶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52-66,共15页
为提升城市机动车交通精细化管控水平,考虑需求管理和区域空间形状在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特性中的影响,基于建成环境7D要素构建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异质影响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分布特性的作用机理。本文将... 为提升城市机动车交通精细化管控水平,考虑需求管理和区域空间形状在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特性中的影响,基于建成环境7D要素构建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异质影响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时空分布特性的作用机理。本文将上海市划分为225个交通小区,采集约50万辆机动车动态运行数据分析出行时空特性,在建成环境5D要素基础上,将轨道交通数据纳入考量,计算公交站点和线路密度指标评估公共交通可达性要素。为反映动态交通需求变化,考虑空间异质复杂性,加入需求管理要素和区域空间形状要素形成7D要素,分别采用停车场密度和交通小区空间形状指数指标作为衡量指标,并以机动车出行量作为因变量,建成环境7D要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应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影响模型,针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两个时段的回归系数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机动车出行的时空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对比OLS、GWR和GTWR模型,GTWR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人口密度、公共交通线路密度和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到城市CBD的距离、停车场密度、交通小区空间形状指数对城市机动车出行为抑制作用,土地利用混合熵指数、道路网密度对城市机动车出行为促进作用。研究为优化城市机动车出行模式和区域交通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时空异质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城市机动车出行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乘客起讫点选择的可变线路公交服务设计优化
16
作者 范文博 唐慧祥 +1 位作者 杨鸿泰 赵海宾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52-67,共16页
可变线路公交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偏离固定线路接送乘客,具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可达性的优势。然而,公交车过多访问非站点处的乘客,会增加车辆的行驶距离与时间,导致车内和站点等候乘客时间延误。因此,本文提出以浮动票价来调控乘客的接送需... 可变线路公交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偏离固定线路接送乘客,具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可达性的优势。然而,公交车过多访问非站点处的乘客,会增加车辆的行驶距离与时间,导致车内和站点等候乘客时间延误。因此,本文提出以浮动票价来调控乘客的接送需求,优化可变线路公交的固定站点个数、发车间隔和基础票价以实现单位时间内的社会福利(运营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首先,本文利用连续近似法分别在无财政限制(允许盈利赤字)和有财政限制(在财政补贴下确保运营不亏损)的情况下构建了最优化模型;其次,通过BONMIN求解器,求出无财政限制的模型的最优固定站点个数、发车间隔和基础票价;最后,通过对潜在出行需求、服务区域的矩形长宽比、票价调整系数及车容量等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单位时间财政补贴存在两个阈值。实例分析表明,对洛杉矶MTA646路夜间公交分别实行统一票价和差异化票价时,潜在出行需求存在一个阈值。当潜在出行需求超过120人/h时,票价调整系数为1时对单位时间社会福利的优化度比票价调整系数为0.2、0.4、0.6和0.8时更高,约为1%。本研究为可变线路公交系统的服务设计与财政补贴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公交 公交服务设计 LOGIT模型 可变线路公交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通信延迟的智能车队纵向控制
17
作者 王静 雷利利 +1 位作者 熊晓夏 林威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37-51,共15页
针对智能车队纵向跟随控制中车辆之间信息传递存在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延迟条件下运动状态估计与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的MSE-MPC(Motion State Estimation-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智能车辆队列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利用运动状态估... 针对智能车队纵向跟随控制中车辆之间信息传递存在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延迟条件下运动状态估计与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的MSE-MPC(Motion State Estimation-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智能车辆队列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利用运动状态估计算法,对通信延迟情况下的前车状态信息进行估计,并将所预测的前车状态信息用于更新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输入,决策出跟随车行驶所需的期望加速度,在保持合理的车间距情况下,实现车辆的加减速,使队列系统达到稳定。通过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在固定延迟和随机延迟两种不同延迟条件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并与无延迟时MSE-MPC及有延迟时MPC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MSE-MPC融合算法有效,对于延迟时长的变化不敏感,能够较好地抵抗通信延迟的影响,而且整体的控制效果较好,能够保证队列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通信延迟 模型预测控制 运动状态估计 车辆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景影像在城市交通研究中的应用:回顾、分析和展望
18
作者 金盛 郭文彤 +1 位作者 江杨 陈梦微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91-209,共19页
街景影像覆盖面广,能提供城市级别的交通场景信息,对开展交通研究分析提供了大规模数据源的支持和新的研究方法。为了探究街景影像在交通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从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筛选了2011—2022年街景图像在交通研究中应用... 街景影像覆盖面广,能提供城市级别的交通场景信息,对开展交通研究分析提供了大规模数据源的支持和新的研究方法。为了探究街景影像在交通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从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筛选了2011—2022年街景图像在交通研究中应用相关的143篇论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从年发文量、作者合作图谱、国家与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主题突发检测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街景影像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安全感知、出行辅助和出行环境感知四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文献综述结果表明:(1)街景影像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不同维度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街景影像信息以反映交通场景特征;(2)由于街景数据采集时间跨度大,致使当前基于街景影像数据的交通方面应用主要集中在空间维度研究,缺乏动态时间维度的分析;(3)街景影像与交通领域知识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建模是街景影像数据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街景图像 CITESPACE 综述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 交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汽车仿真器综述:能力、挑战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坤鹏 常成 +2 位作者 王世璞 张佐 李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24,共24页
仿真器在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AV)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验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系统地探讨了AV仿真器的国内外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其能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梳理了AV仿真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国内外相... 仿真器在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AV)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验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系统地探讨了AV仿真器的国内外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其能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梳理了AV仿真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接着,依据技术性指标、功能性指标、性能指标和商业性指标,对各类仿真器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讨论了它们在不同研究和开发任务中的适用性。此外,深入剖析了AV仿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于如何克服AV仿真器在复杂环境和多元场景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未来研究的机遇和新兴趋势,这些将为下一代仿真器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本综述旨在为研究人员、开发者及行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协助他们选择最符合需求的工具,并激发自动驾驶领域未来的创新潜力。综述的内容有助于推动AV仿真器在自动驾驶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出行带来更为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汽车仿真器 综述 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时间不确定的灵活线路公交调度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雲 周剑峰 +1 位作者 方侃 朱宁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
乘客出行过程中,站点等待时间和车厢内拥挤程度会影响乘客满意度。传统的公交服务使用固定的路线和时刻表,无法动态响应乘客的实时请求。灵活线路公交在访问某些固定站点(检查点)的前提下,根据乘客提出的辅助运输请求,灵活制定公交运行... 乘客出行过程中,站点等待时间和车厢内拥挤程度会影响乘客满意度。传统的公交服务使用固定的路线和时刻表,无法动态响应乘客的实时请求。灵活线路公交在访问某些固定站点(检查点)的前提下,根据乘客提出的辅助运输请求,灵活制定公交运行路线,具有兼顾动态响应乘客出行需求和维持路线稳定性的特点。在制定灵活线路公交运行计划时,考虑公交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时间扰动,可以提高计划的鲁棒性。本文考虑灵活线路公交运行过程中旅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以提升乘客乘车体验为出发点,建立鲁棒性较强的灵活线路公交车辆调度模型,尽可能减小站点的延迟成本和降低行程中的拥挤水平。本文使用旅行时间的平均绝对偏差作为不确定性的描述性统计量,构建了一个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通过对偶变换,将模型进一步转化为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降低站点延误水平和车内拥挤程度,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模型提供更具鲁棒性的灵活线路公交运行方案能够提高灵活线路公交的服务水平,为运营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调度优化 分布式鲁棒优化 灵活线路公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