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62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战略设想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江永 阎学通 亚非纵横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今后10年,东亚国家应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框架,从共同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出"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和战略。在坚持尊重地区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安全与国家生存安全相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解决突发事件... 今后10年,东亚国家应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框架,从共同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出"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和战略。在坚持尊重地区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安全与国家生存安全相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解决突发事件管理、边界及海洋权益争端、非战斗军事救援、裁军及军控、打击跨国犯罪协调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等机制。加强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建设,适时举行东盟地区论坛非正式首脑会议,强化相互信任措施机制,努力推动朝核等问题的解决,促进东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持续发展,为本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多边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共同体 安全理念 可持续安全 基本原则 国际争端 地区安全 国家安全 战略对话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思灵 亚非纵横 2014年第6期51-60,126-127+132,共10页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符合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与欧亚非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举措。鉴于印度在我国丝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尤其值得关注。尽管印度在回应中国所提"一带一...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符合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与欧亚非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举措。鉴于印度在我国丝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尤其值得关注。尽管印度在回应中国所提"一带一路"上有所保留,但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比如探讨如何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与印度"跨印度洋海上航路与文化景观"计划的对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加大文化交流,舒缓和软化双方民意对立面等,实现中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建波 亚非纵横 2007年第6期18-24,共7页
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已经成为检验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对非政策的实质与风格是构建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影响力是彰显对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发展模式的示范作用是当前扩大在非洲软实力的... 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已经成为检验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对非政策的实质与风格是构建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影响力是彰显对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发展模式的示范作用是当前扩大在非洲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中非多边合作机制则是提升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对如何提升和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软实力 非洲 优化 多边合作机制 文化影响力 世界影响 持续发展 友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缅关系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燕冰 亚非纵横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是印度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印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尤其重视与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尽管受到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印缅关系仍不断发展。印主要是出于... 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是印度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印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尤其重视与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尽管受到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印缅关系仍不断发展。印主要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满足本国能源需求、维护其东北部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有抵消中国在缅甸影响,与我进行能源竞争的意图。缅甸也乐于借此摆脱西方的制裁。这将使我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受到一定影响,并使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复杂化。但从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视角看,印缅关系的发展对我有弊亦有利,中印缅三国之间仍有合作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缅甸 经济合作 军事安全合作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南海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光海 亚非纵横 2015年第6期17-36,123,共20页
日本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国,却对南海有着很深的情结。日本的南海政策源于日本国家统一后滋生的领土扩张欲望,后经帝国主义时期的商业入侵和武力侵占、冷战时期的被迫退出和保守中立,再到冷战结束以来以新的方式重新介入,经历了一个阶段... 日本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国,却对南海有着很深的情结。日本的南海政策源于日本国家统一后滋生的领土扩张欲望,后经帝国主义时期的商业入侵和武力侵占、冷战时期的被迫退出和保守中立,再到冷战结束以来以新的方式重新介入,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起伏变化过程。尤其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南海争端升温,日本对南海的介入无论从立场、态度的变化,还是从策略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看,都达到了战后以来前所未有的程度。纵观日本南海政策的演变轨迹,可以发现,日本的南海政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对该问题的介入是以阻挠中国行使主权和管辖权为根本目的,同时还兼顾其他更多目标的追求。日本的介入所能产生的实际效力虽然有限,但由此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容小视。日本虽有进一步加大介入的意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南海政策 历史演变 消极影响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日明 包艳 亚非纵横 2007年第2期55-62,64,共8页
中日韩三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还应加快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步伐。本文对中、日、韩三国通过何种路径尽快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探讨与研究,认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最优理论路径是中日韩三边同时整合建立自... 中日韩三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还应加快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步伐。本文对中、日、韩三国通过何种路径尽快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探讨与研究,认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最优理论路径是中日韩三边同时整合建立自由贸易区,而最优现实路径是中韩之间首先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然后吸收日本加入,逐步向中日韩三边自由贸易区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路径 双边自由贸易区 三边 中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新态势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广义 亚非纵横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世界能源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呈现美国力图确立其主导地位、能源供应"三分天... 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世界能源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呈现美国力图确立其主导地位、能源供应"三分天下"、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量明显增加的总态势。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保障,石油供需、油市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世界石油市场已经拉开结构调整的序幕,呈现利益和矛盾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对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中长期能源安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能源管理 石油产量 欧佩克 石油储量 能源合作 能源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中亚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苏春雨 亚非纵横 2015年第1期72-80,123+127,共9页
后冷战时期,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地位,中亚成为国际竞争中新的地缘战略资产。土耳其出于因应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大国雄心的国家夙愿以及对中亚丰富能源的巨大需求,将中亚视为其"外交战略的轴心"。土耳其... 后冷战时期,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地位,中亚成为国际竞争中新的地缘战略资产。土耳其出于因应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大国雄心的国家夙愿以及对中亚丰富能源的巨大需求,将中亚视为其"外交战略的轴心"。土耳其正发党执政后,其中亚战略举措愈加务实和多元。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契合了中土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诉求,能够促进中土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但也需要双方凝聚安全共识,携手打击"三股势力"以构建足够的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中亚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积极重振中亚政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志超 李荣 亚非纵横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中亚政策 土耳其 首脑会议 突厥语 海滨城市 时间关系 政治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加力 徐俊 亚非纵横 2009年第2期47-52,共6页
印度一直把印度洋视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把控制印度洋作为其海洋战略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印度不断加大对印度洋的经营力度,大幅度增加对海军的投入,力图打造一支以三艘航母为骨干的超级舰队,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海洋利益和实现其快速崛... 印度一直把印度洋视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把控制印度洋作为其海洋战略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印度不断加大对印度洋的经营力度,大幅度增加对海军的投入,力图打造一支以三艘航母为骨干的超级舰队,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海洋利益和实现其快速崛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海洋观 海洋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20机制化建设与中国的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玮 王俊峰 亚非纵横 2011年第4期28-33,59-60+62,共6页
"机制化"就是建立机制的程序和过程。本文认为:G20机制化建设应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是契合G20的"非正式性",通过常设机构设置、议题建设、积极谋划集团外部机制的发展,不断完善机制内容,增强机制的有效性;第二阶... "机制化"就是建立机制的程序和过程。本文认为:G20机制化建设应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是契合G20的"非正式性",通过常设机构设置、议题建设、积极谋划集团外部机制的发展,不断完善机制内容,增强机制的有效性;第二阶段则应在议题拓展、成员规模、组织结构、机制架构和法制建设方面推动G20从"非正式性"向"正式性",从"协调机制"向"决策机制"转变。中国应积极参与G20机制化建设,将其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 机制化 理论意蕴 建设路径 中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其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学刚 亚非纵横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动,美、日、俄、印、澳等亚太大国纷纷加大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东盟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积极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东盟与大国的战略博弈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中国与上述大国...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动,美、日、俄、印、澳等亚太大国纷纷加大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东盟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积极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东盟与大国的战略博弈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中国与上述大国关系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 东南亚战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沙特阿拉伯石油战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明 亚非纵横 2005年第4期14-20,共7页
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沙特阿拉伯,面对激烈动荡的世界石油市场形势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为巩固其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领先地位和重要作用,为实现以石油产业升级为基础的经济多元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其石油发... 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沙特阿拉伯,面对激烈动荡的世界石油市场形势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为巩固其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领先地位和重要作用,为实现以石油产业升级为基础的经济多元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其石油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扩大本国石油经济实力和加速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推动国际石油领域的对话、合作进程,加强亚洲市场的开发,特别是扩大与中国、印度的石油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战略 沙特阿拉伯 经济多元化 社会发展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 石油合作 石油生产 市场形势 领先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向阳 亚非纵横 2012年第1期30-34,60-62,共5页
随着中国崛起、亚洲振兴与美国"重返",中国的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中国、中国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中国在周边机遇与挑战交织联动,中国应加快制定并实施"周边战略",通过主动经营赢得战略主动权。
关键词 周边环境 中邻关系 中美关系 周边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非政策:驱动力和特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文萍 亚非纵横 2007年第5期23-30,共8页
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澄清西方的"资源驱动论",需从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利益以及总体外交战略和思维等理解中国对非政策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机制化的建立、全方位发展以及重... 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澄清西方的"资源驱动论",需从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利益以及总体外交战略和思维等理解中国对非政策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机制化的建立、全方位发展以及重视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非外交中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就是"和平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和新战略,以及树立一个"强大而可亲",绝非"强大但可畏"的中国形象的一种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对非政策 驱动力 外交战略 全方位发展 中非关系 国家利益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区域合作概论与中日战略考虑 被引量:6
16
作者 谷源洋 亚非纵横 2009年第1期28-35,共8页
二战后,东亚从世界上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东亚经济奇迹的动力来自各国不断改革与开放以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然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并不平衡,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缓慢,双边和多边经济统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而... 二战后,东亚从世界上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东亚经济奇迹的动力来自各国不断改革与开放以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然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并不平衡,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缓慢,双边和多边经济统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东南亚区域合作势头却"一浪高过一浪"。这一现实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思。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东亚的88%和亚洲的79%,三国理应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区域合作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至今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对区域合作中排他性与开放性关系处理不当;对区域合作中主导权与非主导权关系处理不当;对区域合作中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关系处理不当。这就需要认真研究中日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地位、作用与战略考虑,并从中找出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 中日地位 作用定位 战略考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燕冰 亚非纵横 2007年第3期12-19,共8页
冷战时期,美国把东南亚作为其在远东的反共基地,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关系。1975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惨败后,开始在东南亚实行战略收缩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进一步下降。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对东南亚地区均... 冷战时期,美国把东南亚作为其在远东的反共基地,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关系。1975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惨败后,开始在东南亚实行战略收缩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进一步下降。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对东南亚地区均重视不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不仅未对其盟国——泰国、菲律宾等伸出援手,反而趁机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开放电讯、金融市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美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东南亚国家 东南亚地区 亚洲金融危机 克林顿政府 冷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几个发展方向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宁 亚非纵横 2009年第2期14-19,共6页
自2001年成立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在7年的时间里迅速壮大,国际声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该组织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难题,其中既有战略上的困惑,也有技术操作上的困难。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一些发展方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关于上... 自2001年成立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在7年的时间里迅速壮大,国际声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该组织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难题,其中既有战略上的困惑,也有技术操作上的困难。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一些发展方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关于该组织的机构设置和机制问题;三是各具体合作领域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发展方向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规制改革评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德迅 亚非纵横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先后推出四个规制改革计划,对6000多项规制进行了改革。日本规制改革的新举措包括:创建"结构改革特区";引进"市场化试验"制度,将部分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和民间企业...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先后推出四个规制改革计划,对6000多项规制进行了改革。日本规制改革的新举措包括:创建"结构改革特区";引进"市场化试验"制度,将部分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和民间企业平等竞标的方式,委托给在成本和服务质量方面都具有优势的中标者经营,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削减公共服务成本,扩大民间企业商机;建立更趋科学化,即可以量化规制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规制影响分析"评估体系。规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目前仍在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规制改革 新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国”的兴起与极端主义在中东的扩张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联 亚非纵横 2015年第1期1-10,121+125,共10页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政治伊斯兰 极端主义 中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