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3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杂草管理方式下的橘园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1
作者 路丹 韦文茵 +5 位作者 黄雁飞 刘淑仪 范晓苏 邓婉珍 沈方科 黄太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提高柑橘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防草布覆盖(grass-proof cloth mulching,GPM)和自然生草刈割(natural grass mowing,NGM) 2种杂草管理方式的田间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提高柑橘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防草布覆盖(grass-proof cloth mulching,GPM)和自然生草刈割(natural grass mowing,NGM) 2种杂草管理方式的田间试验,以常规喷施除草剂为对照(CK),采用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检测不同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各处理在柑橘周年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结果】橘园降雨集中在2020年10月—2021年2月,各处理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受降雨的强烈影响,表现出较大波动,其中GPM处理变化最大,为29.2%~45.0%。除20 cm土层外,GPM和NGM处理均能提高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GPM和NGM处理可显著提高柑橘花芽分化及开花坐果期、幼果期40和60 cm以及0~60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但对5和2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在果实膨果期、转色及成熟期,GPM和NGM处理可显著提高5、40和60 cm以及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在柑橘全生育期,GPM和NGM处理的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幅较大,分别比CK处理提高5.2%~7.4%和5.0%~7.4%。【结论】防草布覆盖和自然生草刈割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对橘园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较好,推荐作为广西橘园杂草管理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草布覆盖 自然生草刈割 土壤含水量 橘园 杂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2
作者 汤莹 赵旭 +1 位作者 李娟 王子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氨气释放速率及氮损失率的变化。【结果】添加3%~9%磷石膏可以将奶牛粪堆肥过程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的时间缩短3~6 d,最高温度提高1~4℃,并使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延长0~3 d;堆肥产品的pH值降低0.27~0.71,C/N值降低9.57%~16.50%,种子发芽指数提高9.27%~22.17%,硝态氮含量增加7.04%~16.92%;堆肥过程中氨气释放速率降低15.13%~37.87%,总氮损失率降低6.53%~15.36%。磷石膏添加量为6%时,保氮效率最高。【结论】在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过程中,添加3%~6%磷石膏,不仅可以提高堆料的腐熟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磷石膏及优化奶牛粪堆肥技术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 磷石膏 堆肥腐熟 氮素损失率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食用菌废菌棒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吸附巨大芽孢杆菌的性能
3
作者 杨洁 王思凡 +1 位作者 张铭栋 袁宗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食用菌废菌棒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能力,为食用菌废菌棒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种食用菌(金针菇、真姬菇、银耳)废菌棒为原料,在700℃、CO_(2)或N_(2)氛围下热解2 ... 【目的】探究不同食用菌废菌棒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能力,为食用菌废菌棒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种食用菌(金针菇、真姬菇、银耳)废菌棒为原料,在700℃、CO_(2)或N_(2)氛围下热解2 h制成6种生物炭,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生物炭对巨大芽孢杆菌的吸附性能。【结果】6种生物炭均呈碱性,产率范围在34%~42%之间,灰分含量在10%~59%之间,碳含量在44%~72%之间;芳香化程度高,均具有利于微生物吸附的官能团;平均孔径为1.92~4.94 nm,孔体积为0.012~0.099 cm^(3)/g,且CO_(2)氛围下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大于N_(2)氛围下热解制备的生物炭;CO_(2)氛围下制备的生物炭,其吸附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优条件组合为温度25℃、菌炭比10∶1、吸附时间24 h,吸附率均大于93%。【结论】以金针菇废菌棒为原料,在CO_(2)氛围下制备的生物炭,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95.55%,具有作为载体及进一步应用的潜力。研究结果为食用菌废菌棒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食用菌废菌棒 表征 热解氛围 微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香料烟气候适生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含文 张云贵 +5 位作者 李光西 李志宏 甄安忠 刘青丽 唐旭兵 王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研究香料烟在云南的气候适生区,为其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ArcGIS将气候数据结合地形校正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香料烟分布的气象因子,最后使用ArcGIS对云南省香料... 【目的】研究香料烟在云南的气候适生区,为其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ArcGIS将气候数据结合地形校正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香料烟分布的气象因子,最后使用ArcGIS对云南省香料烟的气候适生区进行评价。【结果】MaxEn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93,可精准预测云南省香料烟的气候适生区。影响香料烟在云南省分布的气象因子为2月降雨量、1月日照时间、3月日照时间、3月平均气温、3月降雨量、4月降雨量、1月降雨量、2月日照时间和4月最高气温。香料烟在云南省的最适宜种植区(四级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德宏和临沧;适宜种植区(三级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德宏、临沧、玉溪、楚雄和大理。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香料烟种植区拟合度较高,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四级和三级适生区,极少数分布在二级和一级适生区。【结论】云南省适合种植香料烟的地区主要在西南部,适宜种植区主要为沿怒江、澜沧江、黑惠江及其支流的干热河谷地区。2月降雨量、1月日照时间、3月日照时间和3月平均气温是影响香料烟在云南种植的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最大熵模型(MaxEnt) 气候 适生区 潜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绿肥轮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5
作者 郗望 石善恒 +4 位作者 童文杰 徐照丽 陈阜 邓小鹏 尹小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目的】系统阐述国内外烟草绿肥模式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烟草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Bibliometrix工具,结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综述全球烟草绿肥模式的发文量变化、重要研究机构与学者、研... 【目的】系统阐述国内外烟草绿肥模式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烟草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Bibliometrix工具,结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综述全球烟草绿肥模式的发文量变化、重要研究机构与学者、研究热点变化和趋势等重要内容,系统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果】截至2024年,国内外烟草绿肥相关研究论文合计684篇,全球烟草绿肥相关研究迅速增长,中国增长趋势尤为显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是全球重要的烟草绿肥研究机构。国内研究通过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绿肥对烟田生态系统的正向调控,而国际学界更注重根际互作等基础理论突破。【结论】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烟草—绿肥轮作研究的现状,即:全球烟草—绿肥轮作研究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化特征,国内外研究范式差异明显,近10年来中国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贡献国。通过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双向融合,有望突破绿肥应用研究的地域限制,为全球烟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烟草 轮作 土壤质量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建兰品种市长红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周彬 曹桦 +3 位作者 陆琳 张钰莹 李涵 李东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究农杆菌介导的建兰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建兰品种市长红(Cymbidium ensifolium‘Shizhanghong’)单龙根扩繁得到的根状茎作为试验材料,筛选影响其遗传转化的农杆菌菌株、乙酰丁香酮浓度和抗生素质量浓度,研究影响农杆菌... 【目的】探究农杆菌介导的建兰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建兰品种市长红(Cymbidium ensifolium‘Shizhanghong’)单龙根扩繁得到的根状茎作为试验材料,筛选影响其遗传转化的农杆菌菌株、乙酰丁香酮浓度和抗生素质量浓度,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建兰遗传转化效率和再生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市长红遗传转化的最佳菌株为EHA105,乙酰丁香酮最适浓度为200μmol/L,潮霉素最佳质量浓度为40 mg/L。为保证高转化率和高再生率,市长红的最佳侵染体系为:预培养10 d后,在OD600值为0.4~0.6的农杆菌侵染液中振荡20 min,最后在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 d。通过筛选的最佳遗传转化条件,经绿色荧光蛋白鉴定、抗生素筛选、PCR和qRT-PCR检测,最终在180个市长红的根状茎中得到17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率为9.4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建兰品种市长红遗传转化体系,为其转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兰品种市长红 根状茎 农杆菌侵染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物料对污染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与玉米镉铅累积的影响
7
作者 和嘉璇 刘梦丽 +5 位作者 梁新然 李博 吴龙华 魏恒 李元 湛方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目的】探讨复配物料对镉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方法】采集云南某矿区周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6种物料(0.10%石灰、1.00%海泡石、0.07%钙镁磷肥和1.00%腐殖性有机肥)两两复配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镉铅形态与有... 【目的】探讨复配物料对镉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方法】采集云南某矿区周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6种物料(0.10%石灰、1.00%海泡石、0.07%钙镁磷肥和1.00%腐殖性有机肥)两两复配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镉铅形态与有效性、玉米镉铅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复配物料可使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4.8%~24.3%和23.6%~86.1%;使镉铅在土壤胶体中的分配比例分别显著提高35.8%~87.3%和43.1%~87.4%;使土壤镉铅低活性形态占比提高,其中,施用石灰+海泡石可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占比(14.5%)显著降低、残渣态镉占比(22.5%)显著升高,施用石灰+钙镁磷肥可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占比(16.1%)显著降低、残渣态铅占比(28.8%)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石灰+钙镁磷肥处理对土壤镉铅的钝化效果较好,土壤DTPA提取态镉铅含量分别降低16.6%和18.9%,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分别降低23.2%和9.1%;石灰+腐殖性有机肥处理对玉米生长效果最好,玉米根和茎生物量分别提高22.8%和56.9%。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镉铅弱酸提取态含量与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复配物料可改善污染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及玉米植株镉铅含量,其中,石灰+钙镁磷肥复配施用可使土壤镉铅向低活性形态转变,显著降低了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和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可作为镉铅污染土壤修复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物料 污染土壤 镉铅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配施钝化剂对娃娃菜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8
作者 阮彦楠 吕本春 +5 位作者 尹梅 王志远 杨伟 梁志妹 杨志新 付利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探讨翻压玉米秸秆并配施不同碱性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镉(Cd)污染风险及蔬菜Cd含量的降低效果,以期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秸秆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对娃娃菜的产量... 【目的】探讨翻压玉米秸秆并配施不同碱性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镉(Cd)污染风险及蔬菜Cd含量的降低效果,以期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秸秆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对娃娃菜的产量、根系形态、光合作用及Cd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施玉米秸秆显著提高了娃娃菜的产量、根长、根体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幅为15.62%~88.65%;但对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和分枝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幅为21.83%~42.14%;未对土壤有效态Cd和娃娃菜Cd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相较于单施玉米秸秆,配施钝化剂均能提高娃娃菜的产量和生物量,增幅为4.43%~101.19%;其中,玉米秸秆配施钙镁磷肥有助于提升娃娃菜的根系指标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3.18%~79.85%和38.65%~64.29%;玉米秸秆配施生物炭对娃娃菜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增幅为13.18%~240.69%。与单施玉米秸秆相比,配施生物炭、硅肥和钙镁磷肥均能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分别为21.02%、24.40%和32.31%。此外,配施生物炭、硅肥和钙镁磷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蔬菜中的Cd含量,其中,生物炭对地上部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佳(24.94%),而硅肥对降低地上部Cd累积量(14.92%)和地下部Cd含量(18.77%)的效果较好。【结论】玉米秸秆配施钝化剂能够显著促进娃娃菜的生长,并有效降低土壤和作物中的Cd含量。为提高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可以在农业生产中考虑先施用钙镁磷肥来促进作物生长并降低土壤中的Cd含量,然后在后期配施硅肥或生物炭,以减少作物对Cd的富集和吸收,从而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钝化剂 娃娃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定鸡催乳素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与就巢性的关联
9
作者 韩春柳 刀文彬 +3 位作者 黄丽鸽 范新阳 滕晓红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共12页
【目的】探究武定鸡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的分子特征、组织表达模式、启动子区2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武定鸡的垂体为研究材料,通过逆转录PCR技术克隆获得武定鸡PRL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sequ... 【目的】探究武定鸡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的分子特征、组织表达模式、启动子区2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武定鸡的垂体为研究材料,通过逆转录PCR技术克隆获得武定鸡PRL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sequence,CDS),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编码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RL基因在产蛋期和就巢期的武定鸡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京粉2号蛋鸡为对照,检测武定鸡PRL基因启动子区2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并将检测结果与就巢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武定鸡PRL基因的CDS全长690bp,编码229个氨基酸。PRL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prolactin-like蛋白家族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但存在信号肽,主要在细胞外发挥作用。GO与蛋白互作分析显示:PRL蛋白通过与催乳素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并可能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影响黄体生成素的分泌。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RL基因在垂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且在就巢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产蛋期。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武定鸡PRL基因启动子区24 bp插入/缺失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II型0.00%,ID型15.63%,DD型84.37%。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RL基因启动子区2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武定鸡的就巢性状存在极显著关联,该变异可能通过影响PRL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武定鸡的就巢性。【结论】PRL基因在武定鸡垂体和卵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启动子区2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影响其就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定鸡 催乳素基因 分子特征 组织差异表达 启动子区多态性 就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配施黄腐酸钾对甘蔗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0
作者 刘涵 狄义宁 +4 位作者 谢林艳 陈崇苏 刘鲁峰 何丽莲 李富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目的】研究黄腐酸钾与内生菌配施对甘蔗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协同效应。【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0号(ROC2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黄腐酸钾(potassiumfulvicacid,F)、内生菌(B9、C9、E3、FZB42、YC89)以及黄腐... 【目的】研究黄腐酸钾与内生菌配施对甘蔗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协同效应。【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0号(ROC2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黄腐酸钾(potassiumfulvicacid,F)、内生菌(B9、C9、E3、FZB42、YC89)以及黄腐酸钾配施内生菌(FB9、FC9、FE3、FFZB42、FYC89)共11个处理,其中,内生菌采用浸种—灌根双阶段接种策略。测定5种菌液浸种催芽种苗的芽长、根长和根数量;于苗期测定黄腐酸钾和内生菌处理后蔗苗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结果】内生菌可显著促进种苗萌发,且以B9处理效果最佳。黄腐酸钾与内生菌配施可协同促进蔗苗农艺性状,其中,FB9处理可显著增加茎粗、苗长和地上部鲜质量;FYC89处理可显著提升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在光合特性方面,FYC89处理可显著提升净光合速率,FB9处理可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在碳代谢酶活性方面,FB9处理可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化酶活性;在生理代谢的协同调控方面,FB9处理可显著增加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FYC89处理则在促进根系活力方面表现最佳。【结论】B9菌适用于甘蔗种苗处理,以促进早期根系生长和萌芽;黄腐酸钾与YC89菌配施有助于提升蔗苗光合作用效率及根系发育;黄腐酸钾与B9菌配施则更适合增强碳代谢过程及地上部的生物量积累。研究结果可为蔗区有机—微生物复合肥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黄腐酸钾 内生菌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品种评价及其适宜收割期
11
作者 杨冬富 希从芳 +4 位作者 何江琦 陈兴志 何丽 朱秋会 李建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宜昆明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并研究其适宜收割期,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在昆明市郊开展13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适应性试验,在散粉后10~60d测定各品种的生物产量和青贮品质,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各品种的适... 【目的】筛选适宜昆明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并研究其适宜收割期,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在昆明市郊开展13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适应性试验,在散粉后10~60d测定各品种的生物产量和青贮品质,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各品种的适应性和最佳收割时间。【结果】在散粉后10~60d收割,13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散粉后20或30d收割的产量最高,并达到青贮玉米品质等级标准。其中,桥单6号等5个玉米品种散粉后30 d收割的鲜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曲辰9号等8个品种散粉后20 d收割的鲜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13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在49.26~172.52 t/hm^(2)之间,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于最佳收割时间(散粉后30 d)收割的桥单6号,其鲜草产量最高,青贮品质达到2级标准;珍禾68鲜草产量次之,青贮品质也达到2级标准。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桥单6号排名第1,其次是豫青贮23、桂青贮5号、珍禾68、登海青贮3206、大京九26等品种。【结论】桥单6号在昆明市郊种植的适应性最好,散粉后30d收割产量最高、青贮品质较好,达到2级标准;其次是豫青贮23、桂青贮5号、珍禾68、登海青贮3206、大京九26等品种,在散粉后20~30d收割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适应性 收割时间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的初步构建
12
作者 吴贺 李云宾 +3 位作者 董陈文华 林春 刘正杰 毛自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目的】在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中建立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体系,以快速探究芦笋中关键基因的功能。【方法】以绿芦笋品种‘Guelph Millennium’为试验材料,选用八氢番茄... 【目的】在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中建立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体系,以快速探究芦笋中关键基因的功能。【方法】以绿芦笋品种‘Guelph Millennium’为试验材料,选用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编码基因(AoPDS)和镁螯合酶Ⅰ亚基编码基因(AoCH42)为报告基因,基于苹果潜伏球形病毒(apple latent spherical virus,ALSV)沉默载体,采用真空渗透法通过农杆菌对芦笋露白种子进行侵染,经表型和qRT-PCR检测,构建芦笋的VIGS体系,并进一步验证编码芦笋NADH-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S8基因(AoNDUFS8)的功能。【结果】侵染21 d后,AoPDS和AoCH42沉默植株分别出现白化和黄化表型;AoNDUFS8沉默植株长势瘦弱,发育迟缓。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株侵染后,目的基因表达均下降,预示成功构建芦笋VIGS体系。【结论】基于ALSV的VIGS体系能有效沉默芦笋中的目的基因,为后续芦笋功能基因组分析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体系 PDS CH42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优质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13
作者 米超 李施蒙 +2 位作者 华水金 王文峰 王晋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引进、自育和收集的甘蓝型油菜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筛选出高油酸含量的油菜种质。【方法】以19份油菜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检测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在19份油菜种子中,软脂... 【目的】研究引进、自育和收集的甘蓝型油菜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筛选出高油酸含量的油菜种质。【方法】以19份油菜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检测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在19份油菜种子中,软脂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木蜡酸和神经酸共13种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平均为3023.20μg/g),且以ZN1的含量最高,为4270.31μg/g;亚油酸含量次之(平均为2966.47μg/g),且以XN2的含量最高,为5700.95μg/g。13种脂肪酸含量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到的2个主成分(超长链脂肪酸因子、软脂酸油酸因子)总累积贡献率达91.41%,基本上能够代表19份种质资源中脂肪酸的特征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9份油菜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高油酸低芥酸类群(ZN5、ZN7、HN2、ZN6、CN2、ZN4、ZN3、CN3、ZY1、HN1、ZN1)、低油酸高芥酸类群(XN3、QH1、XN1、XN4、XN5、CN1、ZN2)和高油酸高芥酸类群(XN2)。【结论】油菜ZN1符合高油酸低芥酸油菜种质资源的筛选标准。研究结果将为西藏优质油菜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为改善西藏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脂肪酸组成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地区尤犀金龟属昆虫物种分子鉴定
14
作者 付忠洪 尹晶 +4 位作者 段可怡 卢斐 易传辉 柳青 和秋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应用线粒体DNA条形码技术对尤犀金龟属(Eupatorus Burmeister,1847)昆虫物种界定进行探索,以解决该属物种形态鉴定困难的问题。【方法】基于尤犀金龟属物种线粒体cox1和cox2基因序列数据集,使用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 【目的】应用线粒体DNA条形码技术对尤犀金龟属(Eupatorus Burmeister,1847)昆虫物种界定进行探索,以解决该属物种形态鉴定困难的问题。【方法】基于尤犀金龟属物种线粒体cox1和cox2基因序列数据集,使用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ABGD)和Bayesian Poisson Tree Processes(bPTP)对3个形态种进行分子物种界定,并与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ABGD方法时,cox1数据集的界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cox2数据集的界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存在差异;使用bPTP方法时,2种数据集的界定结果均远高于形态学鉴定结果,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划分。【结论】cox1是更适合用于鉴定尤犀金龟属昆虫的DNA条形码,使用ABGD方法时,其数据集界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利用分子界定与形态特征鉴定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犀金龟属 分类 物种分子鉴定 cox1 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AB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与可可粉协同发酵改善晒红烟叶品质的工艺技术
15
作者 董高峰 周桂园 +5 位作者 张有奇 霍天辰 王欢欢 武云杰 张泉彬 付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目的】降低晒红烟叶中的纤维素含量,减少烟叶刺激性,提升其品质。【方法】从晒红烟叶表面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并使用纤维素酶活较强的菌株进行发酵产酶;使用产酶菌株发酵产生的酶液及可可粉处理晒红烟叶,并依据纤维素降解率... 【目的】降低晒红烟叶中的纤维素含量,减少烟叶刺激性,提升其品质。【方法】从晒红烟叶表面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并使用纤维素酶活较强的菌株进行发酵产酶;使用产酶菌株发酵产生的酶液及可可粉处理晒红烟叶,并依据纤维素降解率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结果】从晒红烟叶表面筛选得到6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其中菌株HNY63的纤维素酶产量最高。将菌株HNY63发酵产生的酶液稀释至纤维素酶活力为12.92 U/mL,分别按烟叶质量的0.5%和25.0%添加可可粉和稀释酶液,在45℃下发酵48 h后,晒红烟叶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6.90%,同时优化了烟叶的化学成分,显著提高了烟叶的香气物质含量,改善了香气特性,降低了杂味和刺激性,极大地提升了烟叶的整体品质。【结论】HNY63菌株酶液协同可可粉发酵处理是一种高效的晒红烟叶发酵工艺,可显著改善晒红烟叶的品质和香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红烟叶 纤维素 酶活 可可粉 协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橡胶林下4种中药材的适生性及其主要病害鉴定
16
作者 高越新 刘琦 +4 位作者 李迎宾 刘屹湘 李健强 骆焱平 李媛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益智、牛大力和滇黄精4种中药材在橡胶林下的适生性、病害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原。【方法】通过林下中药材生长指标调查、存苗率统计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评估林下中药材的适生性。调查病害种类,结合潜在病原物的分...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益智、牛大力和滇黄精4种中药材在橡胶林下的适生性、病害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原。【方法】通过林下中药材生长指标调查、存苗率统计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评估林下中药材的适生性。调查病害种类,结合潜在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柯赫氏法则,确定引起中药材地上部病害的主要病原。【结果】阳春砂仁、益智和牛大力在橡胶林下的生长适应性较强,且橡胶林下种植中药材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降低部分重金属离子含量。7—11月为滇黄精、益智和阳春砂仁叶部病害的发病高峰期。滇黄精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阳春砂仁和益智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牛大力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为假白黄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pseudochroleuca);3种病原多基因联合鉴定支持率分别为92%、100%和100%。其中,暹罗炭疽菌对滇黄精的侵染、假白黄螺旋聚孢霉对牛大力的侵染为首次报道。【结论】在海南橡胶林下开展阳春砂仁、益智和牛大力种植是可行的,但应关注这些品种在林下生境中新病害的发生及流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中药材 林下种植 适生性评价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保山猪中的转录调控
17
作者 袁清婷 林万 +5 位作者 赵桂英 赵加鼎 龚绍荣 富国文 王配 霍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基因在保山猪中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利用前期保山猪公猪睾丸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基因在保山猪中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利用前期保山猪公猪睾丸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多物种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各物种间的保守同源性和互作蛋白的功能;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分析图,并进行KEGG和GO功能注释。【结果】GPX4的编码序列长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位于猪的2号染色体上,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疏水性分析结果发现该蛋白质N端和C端都疏水,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为36.55%,高于其他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PX4的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中较为保守,尤其与偶蹄目的山羊和绵羊亲缘关系最近。蛋白互作网络发现了多个与GPX4互作的蛋白,如GSR、PRDX6、GRSF1、CHAC1、HSPA5,这些蛋白主要在甲状腺激素合成、铂类药物耐药性、肝细胞癌、铁死亡等相关通路中发挥作用。基因功能分析发现:GPX4基因主要参与精子发生、抗氧化、抗铁死亡等过程。ceRNA调控网络分析发现:保山猪GPX4基因受ssc-miR-214-3p靶向调控。GPX4的qPCR结果显示:GPX4在保山猪睾丸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量随着保山猪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GPX4在保山猪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转录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猪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精子发生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的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
18
作者 程璐瑶 罗旭璐 +4 位作者 杨晓琴 朱国磊 刘云 李永和 赵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30株内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VDGF-9)和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VDGF-151)对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呈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5.0%和76.2%。28株内生真菌对密粘褶菌呈强或较强抑制作用,其中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VDGF-85)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VDGF-806)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均高达94.1%;其次是P.vasconiae(VDGF-1,92.9%)、Phialocephala fortinii(VDGF-210,92.9%)、P.virgatum(VDGF-38,91.8%)、Pezicula radicicola(VDGF-111,91.8%)、哈茨木霉(T.harzianum,VDGF-811,91.8%)和变绿木霉(T.viridescens,VDGF-44,91.0%)。对腐皮镰孢(F.solani)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7株,其中VDGF-44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88.0%;对禾谷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16株,其中内生尖孢镰孢(F.oxysporum,VDGF-49,88.0%)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9株,其中内生腐皮镰孢(VDGF-122,9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尖孢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22株,其中P.cluniae(VDGF-106)和Lophiostoma chamaecyparidis(VDGF-223)的抑制活性最强,均为84.6%;对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27株,其中VDGF-811(92.2%)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30株供试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对2种木腐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橘 内生真菌 农林病害菌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江水牛SREBF1基因克隆、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
19
作者 刀文彬 欧阳依娜 +3 位作者 梁建平 范新阳 陈馨瑶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阐明水牛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F1)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初步揭示其分子功能。【方法】以槟榔江水牛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克隆水牛SREBF1基因... 【目的】阐明水牛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F1)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初步揭示其分子功能。【方法】以槟榔江水牛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克隆水牛SREBF1基因完整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REBF1分子特征;采用qPCR技术检测SREBF1在泌乳期水牛多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结果】水牛SREBF1 CDS全长3438 bp,编码11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蛋白;SREBF1包含1个bHLHzip_SREBP1(AA319~393)DNA结合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内质网,主要功能是结合并调控DNA转录、参与脂质代谢等。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SREBF1在一级结构、理化特征、结构域和高级结构上高度相似。在基于SREBF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聚为1类。在泌乳期水牛的8个组织中,SREBF1基因在乳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垂体、肾脏,在脾脏、瘤胃和心脏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SREBF1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水牛SREBF1可调控DNA转录,在脂质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SREBF1基因 分子特征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不同产区咖啡生豆的关键风味物质差异
20
作者 陈桃 张昂 +5 位作者 董云萍 孙燕 苏兰茜 龙宇宙 王蓓蓓 赵青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目的】测定海南不同咖啡产区土壤性状与咖啡生豆品质特征,明确土壤理化性状与咖啡生豆主要风味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初步阐明调控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方法】选取海南万宁、琼海、澄迈、白沙和琼中5个咖啡主产区开展大田试... 【目的】测定海南不同咖啡产区土壤性状与咖啡生豆品质特征,明确土壤理化性状与咖啡生豆主要风味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初步阐明调控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方法】选取海南万宁、琼海、澄迈、白沙和琼中5个咖啡主产区开展大田试验,通过测定不同产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咖啡生豆主要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筛选调控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琼海产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铜含量以及土壤温度高于其他产区。相较于其他产区,琼海咖啡生豆中的葫芦巴碱、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咖啡因含量较低。土壤温湿度以及速效钾、有效铜、交换性镁和有机质含量与咖啡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结论】海南不同产区咖啡园土壤和咖啡生豆品质性状均存在差异,其中,琼海咖啡生豆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咖啡因含量较低,品质整体较优。土壤温湿度、速效钾、有效铜、交换性镁和有机质是影响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研究结果为优化海南省咖啡园养分管理措施、助力咖啡绿色高品质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斯塔咖啡 土壤性状 咖啡品质 咖啡因 葫芦巴碱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