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9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者更正
1
作者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58-58,共1页
由于作者疏忽,《临床检验杂志》2024年第42卷第6期第466~468页发表的论文《南京地区HIV耐药基因型与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更正作者单位信息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南京210003。特此更正。
关键词 精准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艾滋病患者 耐药基因型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更正 《临床检验杂志》 南京市第二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杂志》可直接使用缩略形式的常用词汇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12-12,共1页
对于以下医学检验工作者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本刊允许在论文撰写中直接使用其缩略语,可以不标注中文。
关键词 缩略形式 论文撰写 常用词汇 缩略语 《临床检验杂志》 医学检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杂志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开通
3
作者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5期397-397,共1页
为方便读者投稿、专家审稿并加快杂志出版周期及提升办刊质量,本刊开通网站和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系统包括作者远程投稿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编辑在线办公系统、网上期刊发行系统及读者订阅系统等。为方便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熟悉... 为方便读者投稿、专家审稿并加快杂志出版周期及提升办刊质量,本刊开通网站和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系统包括作者远程投稿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编辑在线办公系统、网上期刊发行系统及读者订阅系统等。为方便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熟悉使用本系统,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站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投稿 审稿 临床检验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杂志开设稿件处理“快速通道”
4
作者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307-307,共1页
为满足具有重大发现的论文、基金资助论文、研究生论文等需要加快处理的要求,本刊特设“快速通道”,对符合要求的论文采用快速审稿流程,在收稿2个月内将论文审稿结果(发表或修改后发表、按普通稿件处理、退稿)告知作者,一般在收稿后6个... 为满足具有重大发现的论文、基金资助论文、研究生论文等需要加快处理的要求,本刊特设“快速通道”,对符合要求的论文采用快速审稿流程,在收稿2个月内将论文审稿结果(发表或修改后发表、按普通稿件处理、退稿)告知作者,一般在收稿后6个月内(需修改者在收到修改稿后3个月左右)予以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资助 重大发现 临床检验杂志 快速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杂志开设稿件处理“快速通道”
5
作者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5期400-400,共1页
为满足具有重大发现的论文、基金资助论文、研究生论文等需要加快处理的要求,本刊特设“快速通道”,对符合要求的论文采用快速审稿流程,在收稿2个月内将论文审稿结果(发表或修改后发表、按普通稿件处理、退稿)告知作者,一般在收稿后6个... 为满足具有重大发现的论文、基金资助论文、研究生论文等需要加快处理的要求,本刊特设“快速通道”,对符合要求的论文采用快速审稿流程,在收稿2个月内将论文审稿结果(发表或修改后发表、按普通稿件处理、退稿)告知作者,一般在收稿后6个月内(需修改者在收到修改稿后3个月左右)予以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资助 重大发现 临床检验杂志 快速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经生物制剂靶向B细胞治疗后自身抗体血清学转变1例
6
作者 宋继英 纪镇华 +3 位作者 刘丹秋 王岑 韩啸云 黎明新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通过观察1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治疗1年的狼疮肾炎(LN)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变化,并开展血常规、肾功能、常规免疫以及自身抗体等实验室检查,发现LN患者逐渐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表现,同时伴有多个自身抗体由阳性向阴性转变... 通过观察1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治疗1年的狼疮肾炎(LN)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变化,并开展血常规、肾功能、常规免疫以及自身抗体等实验室检查,发现LN患者逐渐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表现,同时伴有多个自身抗体由阳性向阴性转变的现象。提示临床应重视自身抗体的疗效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神经精神性狼疮 生物制剂 自身抗体 血清学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非先天性梅毒患儿体内梅毒抗体衰减规律的应用评价
7
作者 徐敬轩 彭文红 +6 位作者 王佳丽 钱云芳 赵仙华 冷柠 杨勇 储磊 谢而付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监测非先天性梅毒患儿体内梅毒特异性抗体衰减规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80例非先天性梅毒患儿,采集出生后血清标本,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免疫印迹法(WB)、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监测非先天性梅毒患儿体内梅毒特异性抗体衰减规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80例非先天性梅毒患儿,采集出生后血清标本,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免疫印迹法(WB)、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ELISA和TRUST结果转阴。结果ECLIA法显示,非先天性梅毒患儿体内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在出生后2~3个月内可降至出生时的25%,且衰减速度与初始浓度无关。WB法提示,非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时的特异性IgG条带与母体一致,其消退顺序依次为TPN47、TPN15、TPN45和TPN17。受方法学限制,ELISA法在高浓度抗体存在时,出生后前3个月吸光度变化不明显,但对低浓度抗体的检出灵敏度高。以ELISA阳性为参考,比较ECLI、TPPA和WB方法的检出率:出生时分别为100%、100%和90%,3月龄时为100%、100%和75%,6月龄时为100%、46%和15%,9月龄时为83%、33%和0%。TRUST阳性率在出生时为17.5%,3月龄随访时均转阴。结论梅毒特异性IgG抗体可完全传递给胎儿,并在出生后按一定规律消退。综合分析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ECLIA法动态检测可在随访3个月时提前判断非先天性梅毒风险或终止随访,WB法早于TPPA法提示阴转,而ELISA法需随访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梅毒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合并EB病毒血症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姜涵毅 赵婷婷 +4 位作者 肖永龙 何健 戚荣丰 徐进 刘寅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合并EB病毒(EBV)血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TD-ILD患者,根据EBV DNA检测结果,进一步分为EBV DNA(+)...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合并EB病毒(EBV)血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TD-ILD患者,根据EBV DNA检测结果,进一步分为EBV DNA(+)组和EBV DNA(-)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在162例接受EBV DNA检测的CTD-ILD患者中有28例合并EBV血症。EBV DNA(+)组患者清蛋白水平显著低于EBV DNA(-)组[(32.7±4.1)g/L vs(34.8±3.8)g/L,t=2.559,P<0.05],氧合指数显著低于EBV DNA(-)组[(268.5±94.0)mmHg vs(323.2±120.9)mmHg,t=2.062,P<0.05],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水平显著低于EBV DNA(-)组[(30.9±15.3)%vs(44.9±18.8)%,t=2.127,P<0.05],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EBV DNA(-)组[(369.1±206.2)U/L vs(298.8±128.7)U/L,t=2.335,P<0.05]。EBV DNA(+)组患者ILD急性加重发生症状较EBV DNA(-)组多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蜂窝影和低氧合指数是CTD-ILD发生EB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D-ILD患者合并EBV血症后氧合更差,更易出现ILD急性加重。胸部HRCT蜂窝影和低氧合指数是发生EB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病理参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法建立绵阳地区健康成人尿液AD7c-NTP参考区间及验证
9
作者 张玉蓉 何一飞 +9 位作者 杨平 徐子曦 蔡志龙 刘阳 王丹 黄亮 候彬 杨佳 蒋雪梅 方堃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以间接法建立绵阳地区健康成人尿液阿尔茨海默相关神经丝蛋白(Alzheimer-associated neuronal thread protein,AD7c-NTP)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检验科信息管理数据库中5093例体检健康者尿液AD7c... 目的以间接法建立绵阳地区健康成人尿液阿尔茨海默相关神经丝蛋白(Alzheimer-associated neuronal thread protein,AD7c-NTP)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检验科信息管理数据库中5093例体检健康者尿液AD7c-NTP检测结果,采用偏度-峰度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正态性分布。箱式图法剔除离群值后对纳入的受检者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Kruska-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体检健康者尿液AD7c-NTP的组间差异;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邻年龄组合并,使用间接法(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结果经偏度-峰度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使用箱式图法剔除293例离群值后共纳入4800例体检健康者(男性3199例,女性1601例)。纳入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采用非参数方法建立了不同性别健康人群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通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证实其存在性别差异:男性≤1.10 ng/mL;女性≤1.40 ng/mL(Z=14.09,P<0.01)。不同性别的年龄组间尿液AD7c-NTP水平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邻年龄组合并后,再使用非参数方法建立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健康人群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男性:20~39岁组≤1.00 ng/mL,40~79岁组≤1.10 ng/mL和≥80岁组≤1.60 ng/mL;女性:20~69岁组≤1.30 ng/mL,≥70岁组≤1.60 ng/mL。进一步对建立的尿液AD7c-NTP参考区间进行健康人群验证,结果符合标准。结论通过间接法建立了绵阳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可帮助临床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并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法 阿尔茨海默相关神经丝蛋白 尿液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0
作者 王瑶 徐璞 +3 位作者 王云杰 丁莹 徐小华 李卓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5期362-368,共7页
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究免疫细胞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GWAS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获取731种免疫细胞与HCC的数据集。运用MR-Egger回归、MR PRESSO、Cochran′s Q检验、Leave one out法评价孟德尔... 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究免疫细胞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GWAS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获取731种免疫细胞与HCC的数据集。运用MR-Egger回归、MR PRESSO、Cochran′s Q检验、Leave one out法评价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模型选择法(MR-Egger)、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简单模型法(simple mode)和加权模式法(weighted mode)分析免疫细胞与HCC的因果关系。结果共发现4个免疫细胞与HCC存在潜在因果关系,且结果具有稳定性。其中CD3^(+)CD39^(+)Treg、CD80^(+)粒细胞和CD4^(+)Treg是HCC患病风险的保护因素(OR=0.910,95%CI:0.852~0.972;OR=0.919,95%CI:0.865~0.975;OR=0.924,95%CI:0.873~0.978),而CD45^(+)CD33^(+)HLA-DR^(+)CD14^(+)是HCC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16,95%CI=1.033~1.204)。结论CD3^(+)CD39^(+)Treg、CD80^(+)粒细胞和CD4^(+)Treg与HCC患病风险呈负相关,CD45^(+)CD33^(+)HLA-DR^(+)CD14^(+)与HCC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肝细胞性肝癌 孟德尔随机化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复合杂合变异致遗传性低且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
11
作者 徐琦煜 郑晓勇 +4 位作者 徐斐 叶龙颖 张柯 王明山 杨丽红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对2个由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遗传性低且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2023年5月4日和2023年5月20日因“帕金森”和“双眼皮切割术前”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 对2个由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遗传性低且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2023年5月4日和2023年5月20日因“帕金森”和“双眼皮切割术前”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先证者A和B及其家系成员(均3代共19人)均3代的家系A和家系B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凝固法分别检测2个家系成员的凝血酶时间(TT)和Fg活性(Fg:C),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Fg抗原(Fg:Ag),利用人凝血酶催化进行Fg聚集试验,并对FGG基因进行PCR扩增和一代测序。用Chromas软件分析变异位点。利用ClustalX-2.1-win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变异位点致病性分析;使用PyMOL软件进行FGG蛋白模型分析。结果 表型结果显示先证者A和B的TT分别延长至27.5 s和26.1 s,血浆Fg:C分别降至0.6 g/L和<0.5 g/L。基因测序发现2个先证者在FGG基因第8内含子上均存在杂合c.1129+62_65delAATA,使p.γGly377-Gly388形成异常氨基酸,并在p.γTyr389位点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同时先证者A的FGA基因第2外显子发现存在c.103C>A杂合错义变异(p.AαArg35Ser),先证者B的FGB基因第4外显子发现存在c.569A>G杂合错义变异(p.BβAsn190Ser)。2名先证者Fg聚集峰值和速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3个变异位点均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2种错义变异均为致病变异。蛋白建模分析显示p.γGly377-Gly388变异区域的氢键数量发生改变,产生了空间位阻。结论 2种复合杂合变异c.1129+62_65delAATA和p.AαArg35Ser、c.1129+62_65delAATA和p.BβAsn190Ser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且这3种变异可能与2个家系Fg水平和功能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低且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基因测序 纤维蛋白原聚集试验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
12
作者 倪丽君 胡靓 +4 位作者 吕莉 郭建 宋妍婕 李腾 周爱萍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弯曲菌除了引起胃肠道感染以外,还可引起严重的肠外感染。该文回顾了1例由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的诊治过程。通过优化细菌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更适宜在42℃环境中生长;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红霉... 弯曲菌除了引起胃肠道感染以外,还可引起严重的肠外感染。该文回顾了1例由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的诊治过程。通过优化细菌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更适宜在42℃环境中生长;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红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及四环素耐药;并检测到cmeA、cmeC和tet(O)基因及gyrA C257T(Thr-86-Ile)点突变。该研究为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治提供了参考,目前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情况,应规范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临床合理抗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埃格特菌致血流感染1例
13
作者 黄聪琳 乔登嫣 +2 位作者 邢福军 孟祥云 徐德萍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5期390-393,共4页
迟缓埃格特菌是一种罕见且重要的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可导致胃肠道相关部位、软组织及血流感染。该文回顾性分析1例迟缓埃格特菌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过程,报道了迟缓埃格特菌临床分离株的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迟缓埃格特菌是一种罕见且重要的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可导致胃肠道相关部位、软组织及血流感染。该文回顾性分析1例迟缓埃格特菌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过程,报道了迟缓埃格特菌临床分离株的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罕见病原菌的认识与重视,为临床对该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埃格特菌 血流感染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细胞亚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非活动性携带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徐慧敏 林洁 崔大伟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携带者(ICs)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亚型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Cs 30例,以及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HC)20例。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携带者(ICs)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亚型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Cs 30例,以及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HC)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CD25^(+)CD45RA^(-)CD4^(+)Treg、CXCR3^(+)Treg和CCR6^(+)Treg细胞频数并进一步分析其对IC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ICs组外周血PBMCs中CD25^(+)CD45RA^(-)CD4^(+)Treg细胞(U=447.0,P=0.004)在CD4^(+)T细胞中占比、CXCR3^(+)Treg(U=445.0,P=0.004)和CCR6^(+)Treg(U=437.0,P=0.007)细胞在Treg细胞中占比均显著高于HC组;CCR6^(+)Treg细胞频数与HBsAg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35),而Treg(r=-0.223,P=0.237)和CXCR3^(+)Treg(r=-0.087,P=0.648)细胞频数与HBsAg水平无关。结论ICs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亚型发生显著改变,为进一步研究Treg细胞亚型在HBV感染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非活动性携带者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参考区间的建立
15
作者 李全双 程星 岳婵娟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数据库,应用间接法建立本实验室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参考区间,并验证试剂厂家参考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LIS数据库中2019—2023年体检人群的血清Aβ1-42检测数据。采用四分位间... 目的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数据库,应用间接法建立本实验室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参考区间,并验证试剂厂家参考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LIS数据库中2019—2023年体检人群的血清Aβ1-42检测数据。采用四分位间距法剔除离群值,使用统计软件检验数据的正态性,并分别比较性别和年龄的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区间,并与现用的试剂厂家参考区间比较,计算其相对偏差和参考变化值(RCV)。验证依据为基于生物学变异度的RCV。另外,从2024年表观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数据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应用验证。结果Aβ1-42水平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β1-42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6岁人群Aβ1-42的参考区间(≤106pg/mL)与试剂厂家参考区间(≤110.0pg/mL)很接近,相对偏差为3.6%;56~65岁人群参考区间(≤97pg/mL)相对偏差为11.8%;55岁以下人群参考区间(≤89pg/mL)的相对偏差为19.1%。所有年龄段的相对偏差均小于RCV(75.8%)。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自建参考区间的符合率均≥95%。结论性别对Aβ1-42水平无显著影响,而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按年龄段建立参考区间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β淀粉样蛋白1-42 间接法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陈开勇 陈思吉 +2 位作者 张倩格 王绪山 曹磊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oluble 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sLAG-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related cirrhosis,HBV-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 目的 探讨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oluble 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sLAG-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related cirrhosis,HBV-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就诊的46例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以及56例HBV-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4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LAG-3、乙肝e抗原(HBeAg)、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乙肝病毒核酸(HBV-DNA)等指标,并计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LAG-3与各项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sLAG-3水平对CHB进展为HBV-LC的诊断效能。结果 CHB组、HBV-LC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之间血清sLAG-3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28.7,P<0.001),且HBV-LC组血清sLAG-3水平高于CHB组(U=789.0,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LC组血清sLAG-3水平与ALT、AST、APRI、FIB-4、HA、LN水平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2(P=0.004)、0.433(P<0.001)、0.618(P<0.001)、0.596(P<0.001)、0.519(P<0.001)、0.230(P=0.020)。血清sLAG-3水平诊断CHB进展为HBV-L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69,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5.2%。结论 sLAG-3在CHB、HBV-LC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并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对HBV-L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
17
作者 陈婷婷 王霆钧 +1 位作者 林瑶琦 黄源鹏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前列腺体积(P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厦门市中医院诊断为BPH的306例住院患者。以65岁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65岁组(n=129)和≥65岁组(...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前列腺体积(P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厦门市中医院诊断为BPH的306例住院患者。以65岁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65岁组(n=129)和≥65岁组(n=177)。收集患者的年龄、血液炎症相关参数、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PSA)、PV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参数。结果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PV、MLR和t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tPSA和MLR与PV呈正相关,而淋巴细胞计数、多重用药、吸烟和饮酒与PV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MLR与PV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年龄、MLR是BPH患者PV增大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在评估PV时应考虑年龄、MLR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体积 年龄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circRN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相婷 崔荣淑 +3 位作者 滕云雁 刘金 徐小飞 董召刚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3例RSA患者和3...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3例RSA患者和3例正常妊娠者(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血清EVs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收集10例RSA患者和10例对照为训练集,80例RSA患者和64例对照为验证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两组间差异circRNAs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差异circRNAs对RSA的诊断价值。结果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共检测出血清EVs中存在57563个circRNAs,且与对照组相比,RSA患者中存在差异表达的为3516个(其中2377个上调,1139个下调)。qRT-PCR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检测结果显示,RSA组血清EVs hsa_circ_0054403的表达水平[2.07(1.00,6.68)]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2,1.46),U=1239,P<0.01];而hsa_circ_0020897[0.33(0.11,1.40)vs 1.00(0.46,3.66)]和hsa_circ_0072745[0.49(0.22,1.60)vs 1.00(0.51,7.9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U分别为1712和1714,P均<0.01)。ROC曲线显示,血清EVs hsa_circ_0054403、hsa_circ_0020897和hsa_circ_0072745对RSA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分别为0.758、0.666、0.66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5%和100.0%、50.0%和81.2%、62.5%和70.3%。上述3个circRNAs联合检测时,其AUC ROC为0.84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7%和79.7%。结论 hsa_circ_0054403、hsa_circ_0020897、hsa_circ_0072745在RSA患者血清EVs中呈异常表达,可作为预测RSA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细胞外囊泡 circRNA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711例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19
作者 郭文伟 崔小健 +5 位作者 张嘉懿 娜仁 张同强 郑家峰 郑力胜 沈永明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 观察儿童常见致敏过敏原分布及规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73 711例0~14岁患儿的血清过敏原sIgE检... 目的 观察儿童常见致敏过敏原分布及规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73 711例0~14岁患儿的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过敏原的检出情况。结果 73 711例过敏原检查儿童中,至少1种过敏原sIgE阳性者有30 931例(阳性率为41.96%)。学龄前儿童过敏原sIgE总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段儿童之间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sIgE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入性过敏原sIgE在学龄前儿童(4~6岁)中阳性率最高(35.00%);吸入性过敏原sIgE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阳性率最高的均是屋尘;除屋尘螨阳性率女童(3.21%)高于男童(2.21%)外,其他种类过敏原sIgE阳性率均是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儿童中,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过敏原种类中,除鸡蛋白-蛋黄阳性率是女童(14.56%)高于男童(13.90%)外,其他种类过敏原sIgE阳性率均是男童高于女童;花生、大豆、蟹、虾和牛肉sIgE阳性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但吸入性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却增加。结论 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各种过敏原阳性率有差异性,明确儿童过敏原阳性反应种类及分布特点,有利于临床对患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儿童 酶联免疫捕获法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744例新生儿半乳糖脑苷脂酶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20
作者 管贤伟 孙云 +2 位作者 蒋涛 张菁菁 王欣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基因和酶活性检测结果,为Krabbe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3月18日至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出生的12744例新生儿,利用芯片捕获二代测序技术检测GALC基因致病变异... 目的分析新生儿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基因和酶活性检测结果,为Krabbe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3月18日至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出生的12744例新生儿,利用芯片捕获二代测序技术检测GALC基因致病变异位点,Sanger测序法进行家系验证,串联质谱法测定干血斑GALC酶活性。GALC基因携带者与阴性新生儿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744例新生儿中共检出315例GALC基因携带者,人群携带率为1/40,携带频率最高的变异位点为c.1901T>C(269例,1/47),其次为c.1592G>A(12例,1/1062)。共计4例(P1~P4)新生儿检出2个致病性变异位点(其中2例为c.1901T>C纯合变异),家系验证提示4例新生儿的2个变异位点分别来自父母,诊断为Krabbe病。同时对P2患儿姐姐进行家系验证发现其基因型与P2相同,诊断为Krabbe病。通过200例新生儿样本初步建立串联质谱法检测GALC酶活性切值为0.42μmol/(L·h)。4例Krabbe病患儿GALC酶活性分别为0.74、0.21、0.17和0.29μmol/(L·h),P2患儿姐姐GALC酶活性为0.28μmol/(L·h)。除P1患儿外,P2~P4、P2患儿姐姐GALC酶活性均降低,呈阳性。结论GALC基因致病性变异携带率较高,热点突变为c.1901T>C,初步统计Krabbe病的患病率为1/3186。以基因检测作为一阶筛查、酶活性检测作为二阶筛查的筛查策略能有效提高诊断效率,为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bbe病 GALC基因 半乳糖脑苷脂酶 基因筛查 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