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3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1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84,共1页
近期,本刊编辑部接到作者举报和投诉,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如http://www.lcysyblx.cn/等)冒充《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或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 近期,本刊编辑部接到作者举报和投诉,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如http://www.lcysyblx.cn/等)冒充《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或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谨防上当受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版面费 收费 不法分子 虚假网站 审稿费 警惕 征稿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HIV合并肺外结核病灶针吸细胞学特点和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蓉 万利霞 +1 位作者 刘亭 阮连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肺外结核病(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EPTB)病灶的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HIV合并EPTB的针吸细胞学特点、微生物检查结果及血检资料,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肺外结核病(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EPTB)病灶的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HIV合并EPTB的针吸细胞学特点、微生物检查结果及血检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6例HIV合并EPTB患者血检CD4+T细胞计数1~376个,平均109.2个。病灶FNAC中,82.6%(38/46)有较多稀薄或干酪样坏死或细胞核碎片;80.4%(37/46)有较多中性粒细胞;67.4%(31/46)有单核组织细胞或吞噬细胞;21.7%(10/46)有类上皮细胞团;1例见少数多核巨细胞。针吸样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检出率Xpert MTB/RIF检测为97.8%(45/46),金胺O荧光染色80.4%(37/46),结核培养44.0%(11/25),分枝杆菌菌种基因检测100%(10/10),MTB核酸DNA和RNA检测66.7%(4/6)。结论HIV合并EPTB病灶FNAC多表现为稀薄或干酪样坏死中混杂较多中性粒细胞,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不典型或少见,结合针吸样本的微生物检查,有助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HIV 针吸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剪切调控因子ARL6IP4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杨勇 唐金涛 +4 位作者 韩正阳 薛燊 张志云 周文波 陈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讨ADP核糖基化样因子6相互作用蛋白4(ADP ribosylation-like factor 6 interacting protein 4,ARL6IP4)表达与原发性结肠癌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3例结肠癌石蜡样本,采用RT-qPCR法检测结肠癌与癌旁组织中ARL6IP4... 目的探讨ADP核糖基化样因子6相互作用蛋白4(ADP ribosylation-like factor 6 interacting protein 4,ARL6IP4)表达与原发性结肠癌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3例结肠癌石蜡样本,采用RT-qPCR法检测结肠癌与癌旁组织中ARL6IP4 mRNA相对表达水平,评价其与肿瘤部位、TNM分期、3年生存预后的关系;另收集30例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其中16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ARL6IP4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中ARL6IP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4.221,P=5.200×10^(-5);t=7.421,P=3.537×10^(-8));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N分期、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3年累积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ARL6IP4在乙状结肠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结论结肠癌中ARL6IP4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肿瘤转移、临床预后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病理特征 预后评价 ARL6IP4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MYH9∷ALK基因融合的儿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4
作者 张莉 张爱英 +4 位作者 张丽丽 安会波 张建伟 刘玲 王凌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973,共3页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LK-posititve histiocytosis, APH)是一种罕见的伴有ALK基因重排的组织细胞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可单发,亦可多发,ALK基因重排是其特征性基因改变。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学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多样,治疗...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LK-posititve histiocytosis, APH)是一种罕见的伴有ALK基因重排的组织细胞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可单发,亦可多发,ALK基因重排是其特征性基因改变。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学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多样,治疗方案缺乏共识,对APH亟待深入研究。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伴MYH9∷ALK基因融合的儿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基因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从而加深对APH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MYH9∷ALK基因融合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细胞数量不足的甲状腺BethesdaⅠ/Ⅲ类结节恶性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
5
作者 虞红珍 李明 +5 位作者 解翔 蓝晓锋 徐天宇 黄山 王弦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 探讨仅因滤泡细胞数量不足产生的甲状腺BethesdaⅠ、Ⅲ类诊断的发生率、恶性风险度(risk of malignancy, ROM);并从超声与组织结构角度分析其细胞量不足与结节结构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 目的 探讨仅因滤泡细胞数量不足产生的甲状腺BethesdaⅠ、Ⅲ类诊断的发生率、恶性风险度(risk of malignancy, ROM);并从超声与组织结构角度分析其细胞量不足与结节结构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临床资料,复阅仅因滤泡细胞数量不足的BethesdaⅠ/Ⅲ类结节纳入分析,以BRAF V600E(+)或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为恶性标准,统计此二类诊断的发生率、ROM值;并配对细胞量充足的BethesdaⅡ/Ⅵ类结节作为对照组资料,对比分析两组超声特征及病理组织图像。结果 甲状腺结节BethesdaⅠ/Ⅲ类病例数、发生率及ROM值分别为39/160、3.3%/13.5%、38.5%/59.4%。其中C-TIRADS≥4b结节发生率、ROM值(22.4%、67.6%)均高于C-TIRADS≤4a类结节(12.7%、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细胞量充足的BethesdaⅡ/Ⅵ类结节相比,BethesdaⅠ/Ⅲ类结节与结节过小(最大径<5 mm)、垂直位生长(纵横比≥1)及乏血供(无或少血流信号)呈显著相关性(r=0.131、-0.230、0.237,P=0.008、<0.001、<0.001);与病理组织结构的间质弥漫显著纤维化、实质/间质构成比低(约1∶1)显著相关性(r=-0.269、-0.396,P=0.019、<0.001)。结论 甲状腺BethesdaⅠ/Ⅲ类结节ROM值高,BRAF V600E检测是有效的补充辅助诊断工具;当结节过小、垂直位生长、乏血供更易出现细胞量不足的BethesdaⅠ/Ⅲ类诊断,推测与病理组织结构的间质弥漫显著纤维化而实质/间质构成比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细胞数量不足 恶性风险度 BethesdaⅠ/Ⅲ类诊断 C-TIRADS BRAF V600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FN1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晶田 胡国斌 +4 位作者 兰利利 赵岩 吴干勋 王占龙 沈素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0-917,共8页
目的探讨FN1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下载LSCC数据集GSE33232和GSE84957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FN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 目的探讨FN1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下载LSCC数据集GSE33232和GSE84957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FN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FN1在LSC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si-FN1敲低TU177细胞中FN1的表达,采用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FN1对LSCC体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LSCC组织中FN1和CD163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GSE33232和GSE84957数据集及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N1在L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FN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降低(HR=1.6,P=0.017)。转染si-FN1后TU177细胞中FN1的表达显著降低(0.34±0.02 vs 1.00±0.03,P<0.01)。与对照组相比,FN1表达敲低可抑制TU177细胞的体外迁移(56.1±3.1 vs 19.23±1.0)和侵袭能力(480±23 vs288±2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SCC组织中肿瘤实质FN1(N-FN1)和基质细胞FN1(S-FN1)高表达[52.1%(24/46)和71.7%(33/46)];N-FN1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FN1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FN1和CD163协同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为P<0.05)。结论FN1和CD163在LSCC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侵袭转移等恶性进展有关,LSCC进展过程中FN1与肿瘤微环境中CD163阳性的巨噬细胞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FN1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
7
作者 黄永塔 郭文文 +3 位作者 刘霞 李玲 叶秋容 莫祥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行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肿瘤原发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出现B症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处于临床Ⅲ/Ⅳ期。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单形性,体积大至中等大小,呈弥漫性分布,散在中心母样细胞。细胞凋亡、坏死和血管侵袭均不明显。免疫表型:5例均表达CD3和细胞毒性标志物,均不表达CD56。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EBER阳性。仅4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3例行化疗,2例放弃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为3个月。结论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内细胞毒T细胞或NK细胞且EBV阳性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熟悉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与其他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NK细胞 EBV EBE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F-1/p40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雷建园 陈琳 +3 位作者 李文生 常晨 尚文丽 王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TTF-1/p40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TTF-1/p40共表达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年龄66~79岁,平... 目的探讨TTF-1/p40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TTF-1/p40共表达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年龄66~79岁,平均71岁,均为男性。病变位于右肺2例,左肺2例,肿瘤最大径4~8 cm。镜下见肿瘤组织呈巢团状、片状排列,未见腺样结构及细胞角化,局部坏死,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中等,嗜酸性,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间质内见较多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TTF-1、p40和p63均弥漫阳性,CK5/6(3/3)、CK7(3/4)、CK(1/1)和NapsinA(0/2)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30%~90%。例1二代测序结果示TP53、ALK突变,MYC拷贝数扩增,CDKN2A缺失。结论NSCLC中TTF-1/p40共表达罕见,可能是一种新的实体型肺癌,其临床分期晚、预后差,临床和病理医师需提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TTF-1 P40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可呈L1CAM弥漫阳性:潜在的诊断陷阱
9
作者 马进 虞海荣 +4 位作者 王玉环 申耀元 普文静 张晓军 宋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ZFTA基因融合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1~46岁,发病部位均位于脊髓。免疫表型:5例L1CAM均阳性,其中4例呈强阳性。5例GFAP和S-100均阳性,2例EMA阳性,5例p6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3例行NGS检测均未检出ZFTA基因融合。结论MPE中L1CAM呈阳性,可能在工作中造成诊断陷阱,需要行NGS等检测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脊髓 L1CAM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1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10
作者 马怡晖 李佳静 +5 位作者 秦慧 王丰 王英姿 庞霞 李晨飞 李珊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mphicrine carcinoma,A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胃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电镜技术分析其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应用分子病理检测... 目的探讨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mphicrine carcinoma,A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胃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电镜技术分析其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应用分子病理检测微卫星状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胃AC位于食管胃结合部/贲门,1例位于胃角,1例位于胃窦;肿块最大径平均4.25 cm。4例标本同时存在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另有4例同时存在腺癌成分。11例有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11例侵及浆膜层/浆膜下层,1例侵及黏膜下层;10例有淋巴结转移癌。12例均弥漫表达CKpan和Syn,3例弥漫表达CgA,7例弥漫表达CD56;Ki67增殖指数平均78.9%。特殊染色示肿瘤细胞内有明确黏液;电镜检查发现癌细胞内有电子致密颗粒和黏液颗粒。随访10例患者有7例存活,另3例于术后0、24、30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死亡。结论胃AC多见于食管胃结合部/贲门,组织学有较高的侵袭性,其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特殊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神经内分泌癌 双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张颖 王晓颖 +3 位作者 张晨冉 王瑞芬 乔萌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ur,RG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RGNT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其中1例行RNA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RGNT患者年...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ur,RG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RGNT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其中1例行RNA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RGNT患者年龄8~22岁,平均15.5岁,肿瘤最大径1.2~5.7 cm。镜下见肿瘤表现为双相结构,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细胞形成的菊形团区域和由胶质成分构成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样区域。免疫表型:Syn在菊形团区域呈阳性,GFAP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样区域呈阳性。1例患者行RNA测序,结果示FGFR1基因p.K656E突变和PIK3CA基因p.E545A突变。结论RGNT相对少见,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具有特征性,其准确诊断对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神经元肿瘤 菊形团形成 FGFR1 PIK3C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同时合并实体恶性肿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王维娜 梁月勉 +2 位作者 徐芳 张培 王娅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伴发淋巴瘤的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y,sMP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伴发淋巴瘤的sMP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和二代测序技术检... 目的探讨伴发淋巴瘤的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y,sMP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伴发淋巴瘤的sMP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6例,年龄范围30~75岁,中位年龄67岁。临床均表现为实质性器官占位并发淋巴结肿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类型:霍奇金淋巴瘤7例(经典型6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浆母细胞性浆细胞瘤1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实体瘤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9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肺腺癌2例,胆囊腺癌2例,乳腺浸润性癌2例,结直肠腺癌2例,下肢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口咽鳞状细胞癌1例。17例患者接受包括肿大淋巴结的实体瘤手术切除术,3例未行手术患者经组织粗针穿刺活检或局部切取活检明确诊断。其中10例淋巴瘤累及肿瘤引流区淋巴结;10例结合影像学检查提示1个以上部位淋巴结累及。5例行二代测序检测,结果未发现与两种肿瘤发病相关的相同基因改变、胚系突变及染色体核型异常。根据肿瘤类型,患者接受不同程度放、化疗及随访。随访时间5~96个月,15例生存(其中3例实体瘤进展,3例侵袭性淋巴瘤进展),4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伴发淋巴瘤的sMPM临床相对少见,需提高警惕,避免漏诊;应考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与实体瘤的治疗顺序,多学科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其发病机制的相关性需积累更多病例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实体瘤 多原发 同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制片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刷检细胞学标本诊断肺癌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学敬 周立娟 +2 位作者 张莉 董宇杰 车南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法和常规涂片两种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刷检细胞学标本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刷取标本病例资料,均用液基薄层制片法和常规涂片两种方法进行诊断,评价两种方法在肺癌诊断...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法和常规涂片两种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刷检细胞学标本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刷取标本病例资料,均用液基薄层制片法和常规涂片两种方法进行诊断,评价两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810例中肺癌451例(均有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良性病变359例。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100%,常规涂片法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28.8%,特异性为100%;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分型的准确性:液基制片法为96.7%、100%,常规涂片法为97.4%、10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刷检标本液基薄层制片法敏感性高,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液基细胞学 刷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张颖 王瑞芬 +3 位作者 管雯斌 乔萌 霍瑜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Sanger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肿瘤... 目的探讨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Sanger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肿瘤最大径7.14~7.25 cm。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密度高,血管丰富,大部分区域肿瘤呈胚胎性肿瘤样,部分区域肿瘤呈胶质母细胞瘤样,肿瘤细胞核质比高,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密集区约20个/2 mm 2,见大片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均示GFAP阳性,ATRX表达缺失,p53为野生型,Olig2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60%~70%。其中1例H3G34V免疫组化阳性,Sanger测序H3F3A基因检测示H3 G34V突变;另1例H3G34R免疫组化阴性,Sanger测序H3F3A基因检测示H3 G34R突变;MGMT甲基化阳性。结论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在影像学、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中均有独特特征,需要与多种儿童高级别脑肿瘤鉴别,其准确诊断对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半球胶质瘤 H3G34R H3G34V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病理专科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体会
15
作者 陈杰 郑可 +2 位作者 邓雪琴 唐源 张文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58,共3页
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过程往往较为复杂。病理辅助诊断技术平台是淋巴瘤诊断及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该文论述了淋巴瘤专科实验室的建设,包括样本室、组织技术室、免疫组化室和分子病理室相关组织架构、人员资质... 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过程往往较为复杂。病理辅助诊断技术平台是淋巴瘤诊断及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该文论述了淋巴瘤专科实验室的建设,包括样本室、组织技术室、免疫组化室和分子病理室相关组织架构、人员资质、设备和试剂的设置;总结了实验室质量及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专科诊断能力,促进专科综合诊疗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病理专科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惰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张燕林 谢建兰 +1 位作者 郑媛媛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惰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indolent 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i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i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免疫表型,进行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胃肠道惰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indolent 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i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i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免疫表型,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iNKLPD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8~54岁,中位年龄40岁。临床表现:反酸2例,恶心3例,胃胀不适5例,腹痛1例。发病部位:单部位5例,多部位2例。发生于胃、小肠和结肠的病例显示小淋巴细胞在黏膜之间浸润。淋巴细胞胞质丰富、淡染,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背景中可见散在嗜酸性粒细胞。累及胆囊和膀胱的病例显示组织结构破坏。胆囊病例还可见具有淡染胞质、染色质较粗糙、有清晰核仁的细胞。免疫表型:CD3、CD56、CD7、TIA1和Granzyme B均阳性,CD20、CD8和CD5均阴性,4例CD4阴性,2例出现少数细胞胞质颗粒状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0%~50%。7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7例患者随访25~57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均存活,其中4例无临床症状,1例出现多部位累及,2例原部位复发。结论iNKLPD具有惰性临床进程,可累及胃肠道及以外的多个部位,需与胃肠道侵袭性淋巴瘤鉴别,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增殖性疾病 胃肠道 惰性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1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17
作者 秦积龙 魏建国 +5 位作者 林喜娜 范蕾 吴悦 林晓东 侯鹏 何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794,798,共7页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ulmonary 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PMSG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小活检及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分析12例PMSG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采用PCR-Sanger...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ulmonary 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PMSG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小活检及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分析12例PMSG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6例PMSGP行ATK1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2∶1,年龄51~71岁,中位年龄62岁。8例有吸烟史,2例有被动吸烟史,7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肿瘤最大径0.8~2.5 cm,平均1.7 cm。镜下肿瘤由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构成,具有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双层结构,乳头宽细不等,衬覆腺上皮及鳞状上皮,腺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或无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柱状细胞构成,腺上皮与鳞状上皮相移行。9例(9/12,75%)肿瘤周围出现跳跃式生长模式,其中7例(7/12,58%)形成流产型微乳头脱落肺泡腔内,类似肺腺癌的气腔内播散(spread through airspaces,STAS)。10例(10/12,83%)见肿瘤上皮及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微脓肿形成。免疫表型:肿瘤腺上皮及鳞状上皮均弥漫表达CK5/6、CK7及Rb,10例腺上皮、鳞状上皮及基底细胞均表达TTF-1。6例腺上皮及鳞状上皮弥漫表达p16^(Ink4a)。6例均未检测到AKT1 E17K及BRAF V600E热点突变。结论PMSGP为罕见的肺良性肿瘤,好发于老人,多见于吸烟患者。在活检及冷冻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肺腺癌或黏液腺癌,肿瘤上皮及间质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对PMSGP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 AKT1基因 BRA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b-5p靶向IGF1R调控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
18
作者 刘喜红 杜晓丹 +4 位作者 范孟杨 徐柳清 杨丽萍 侯俊林 赵培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let-7b-5p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let-7b-5p表达与脑胶质瘤WHO分级和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瞬时转染... 目的探讨let-7b-5p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let-7b-5p表达与脑胶质瘤WHO分级和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瞬时转染法下调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let-7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表达,采用qRT-PCR、CCK8、克隆形成实验、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技术检测let-7b-5p在U251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结果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A172:3.64±0.64、V251:4.56±0.52、U87-MG:3.31±0.50)和组织中(2.18±0.22)的表达显著高于星形胶质细胞(HMC3:1.00±0.21,P<0.05或P<0.01)和正常脑组织(1.01±0.19,P<0.05),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WHO分级呈负相关(P<0.0001),与原发性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P<0.0001,P=0.028);敲减U251细胞中let-7b-5p的表达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CCK8:let-7b-5p敲减组126.00±12.09 vs miR-NC组90.93±5.13,P<0.05),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在U251细胞中抑制IGF1R表达可以逆转let-7b-5p低表达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生长[CCK8:let-7b-5p敲减组+IGF1R敲减组(92.08±6.14)vs let-7b-5p敲减组+sh-NC组(116.67.08±8.50)]、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效应。结论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起抑癌基因作用,let-7b-5p可能通过靶向IGF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脑胶质瘤细胞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let-7b-5p IGF1R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FAM134B表达及其意义
19
作者 黄山 王弦 +1 位作者 卫晶晶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333,共8页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FAM134B对HC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FAM134B在HCC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0.0%(42/60)和40.0%(24/60)。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FAM134B在HC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患者脉管侵犯、肿瘤最大径和早期复发呈正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表明FAM134B的高表达是HCC患者的不良预后(P均<0.05)和高复发风险的独立预后因子(P均<0.05)。体外实验表明,敲低FAM134B可抑制H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P均<0.05)。运用TCGA数据库行GSEA分析,结果显示FAM134B的表达与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结论FAM134B高表达可能是HCC高复发风险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有望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FAM134B 预后 侵袭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脱颖 董愉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7-820,共4页
该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该方法在降低医疗差错率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考察了常规组外检标本从签收至HE制片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深入剖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 该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该方法在降低医疗差错率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考察了常规组外检标本从签收至HE制片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深入剖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利用“鱼骨图”分析工具,科室团队精准识别了导致医疗差错的关键因素,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和优化目标,并对各项干预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估和标准化处理。数据显示,质量改进成效显著,有效规范了病理技术操作流程,提高了各工作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差错发生率,为病理技术质量管理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病理技术 PDCA循环 全流程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