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1,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学科视角下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实践——用AI计算模拟种群增长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和渊 武迪 +1 位作者 郭君红 金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本文以AI计算模拟种群增长作为案例,探讨了利用生成式AI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文章强调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通过跨学科的单元设计,课程结合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AI工具... 本文以AI计算模拟种群增长作为案例,探讨了利用生成式AI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文章强调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通过跨学科的单元设计,课程结合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AI工具模拟种群的增长,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模拟 大模型 自动化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新兴特征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顺 许健 +1 位作者 史陈新 代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1期31-33,共3页
随着数智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升级,数字校园正逐步演进为强调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这标志着教育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北京市教委深入领会教育数字化转型精神,通过遴选智慧校园示范校,积极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优化信息化育人... 随着数智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升级,数字校园正逐步演进为强调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这标志着教育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北京市教委深入领会教育数字化转型精神,通过遴选智慧校园示范校,积极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优化信息化育人环境。本研究依托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规范与标准,组织系列专家指导与研讨活动,梳理出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全场景融合加速、教育数据显效、智能技术赋能、模式建构多元的新兴特征,并提出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在素养导向定位、融合创新生态构建、实际问题聚焦解决、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正负效应应对方面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校园 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北京市中小学研究型学校建设的实践新探索
3
作者 张文静 蔡歆 李卫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3期31-32,共2页
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推动的研究型学校建设项目,目的是积极推动数智赋能学校的创新发展。研究型学校数智赋能的实践探索集中体现在学校治理方式的便捷化、集约化和共享化;课程教学中合力共创数智课程,精准干预,学用... 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推动的研究型学校建设项目,目的是积极推动数智赋能学校的创新发展。研究型学校数智赋能的实践探索集中体现在学校治理方式的便捷化、集约化和共享化;课程教学中合力共创数智课程,精准干预,学用互动生成过程;数智技术创新和重塑学校时空资源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研究型学校 治理机制 课程教学 时空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普及的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优化策略与实践——以八年级“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为例
4
作者 傅骞 刘鹏飞 赵亚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4期59-61,共3页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是教师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参考,实验教学是信息科技教育的核心理念。为确保实验教学的可实施性与普及性,本文从简化设备、保障安全、联结情境和激发兴趣四个角度,对教学指南的案例内容提出了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是教师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参考,实验教学是信息科技教育的核心理念。为确保实验教学的可实施性与普及性,本文从简化设备、保障安全、联结情境和激发兴趣四个角度,对教学指南的案例内容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实现更具操作性、安全性、关联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教学,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均衡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指南 实验教学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师应主动成为交叉创新的实践者
5
作者 武迪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曾说:“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交叉学科是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现有学科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曾说:“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交叉学科是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现有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往往会催生新理论、新学科和新技术。2020年,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推动着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AI与各学科交叉后产生了诸多新兴的交叉领域。从《自然》《科学》等国际期刊也可以看到,“AI+X”交叉创新已经是学术研究的前沿。学科交叉是创新源头,中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应紧跟时代步伐,探索AI教育的交叉创新,培养“AI+X”人才。这顺应时代潮流,契合科学发展规律,更具有深远的育人价值。人工智能教育的交叉创新,体现在其对科学研究新趋势的响应和基础教育模式的变革。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授予了计算机领域科学家,标志着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范式转变,物理学奖与机器学习的关联、化学奖与AI模型的关联,凸显了AI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规律 国际期刊 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奖 学科门类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机制焕发“课内课间一体育人”新动能——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课间一刻钟”育人实践创新
6
作者 窦桂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2期14-16,共3页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构建了“四横两纵”的智慧校园建设框架,打造以儿童为中心、高质量、个性化的智能化教育生态。本文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课内课间一体育人”实践创新为例,探讨了实现“课间一刻钟”全面育人的四大机制:价值共创,凝聚多...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构建了“四横两纵”的智慧校园建设框架,打造以儿童为中心、高质量、个性化的智能化教育生态。本文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课内课间一体育人”实践创新为例,探讨了实现“课间一刻钟”全面育人的四大机制:价值共创,凝聚多元主体的课内课间育人共识;路径统筹,打通课内课间育人链条;激励相容,赋能课内课间育人供给;数智赋能,重塑儿童课内课间育人新形态。本文提出课间一刻钟应自然嵌入学校生活、因需施策、重视育人属性等,通过这些机制的联动融合,激发了儿童成长新动能,得到学生积极反馈,也带来了教师认知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间一刻钟 价值共创 路径统筹 激励相容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7
作者 秦建军 李佩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文从紧迫性与条件可行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要求,进一步从“应知”和“应会”两个层次给出开展中小学AI通识教育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通识教育 数字素养 中小学 实施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信息科技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8
作者 贾汇亮 钟丽霞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6期51-52,共2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观念及教学资源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 信息科技 中小学生 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集团教学实践探索——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9
作者 刘晓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5期30-32,共3页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教学实践与探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内涵、基本路径及新样态。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通过构建智慧教育校园、智慧教育教室...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教学实践与探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内涵、基本路径及新样态。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通过构建智慧教育校园、智慧教育教室和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实现了教、学、评三大环节的深刻变革。学校通过双师课堂、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等实践,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双师课堂 精准教学 智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AI视域下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分析与展望
10
作者 秦建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6期14-16,共3页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取得突破,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信息科技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信息科技教育所取得的进展,剖析当下存在的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指引性文件偏少、高质量课程设计实施困难等问题,展望了未...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取得突破,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信息科技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信息科技教育所取得的进展,剖析当下存在的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指引性文件偏少、高质量课程设计实施困难等问题,展望了未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信息科技教育的五个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 基础教育 分析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大场景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11
作者 王志红 秦霄 +1 位作者 孟露 张若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6期30-31,共2页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践,开展“技术+教学”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研究,将智慧教育平台六大场景运用在课前准备、课上实践和课后评价三大板块,并结合跨学科、综合性和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践,开展“技术+教学”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研究,将智慧教育平台六大场景运用在课前准备、课上实践和课后评价三大板块,并结合跨学科、综合性和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教学实践 跨学科学习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京雄合作办学的智慧教育实践与探索
12
作者 胡友永 张梦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教育现代化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和雄安“名校+新校”异地集团化办学兴起,共同探索教育协同发展路径。学校通过文化、管理、课程、师资的“二一二共”办学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兴起,通过智控管... 在教育现代化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和雄安“名校+新校”异地集团化办学兴起,共同探索教育协同发展路径。学校通过文化、管理、课程、师资的“二一二共”办学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兴起,通过智控管理、智能教学、智慧教研多路径赋能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办学模式革新,有力推动了京雄教育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雄合作办学 人工智能 “名校+新校”集团化 教育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体的信息科技学科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13
作者 谢忠新 刘冠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6期11-13,共3页
问题解决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表征之一。在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体,在助力主题情境创设、问题与问题链设计、互动式和探究式学习活动开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搭建面向问题... 问题解决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表征之一。在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体,在助力主题情境创设、问题与问题链设计、互动式和探究式学习活动开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搭建面向问题解决的信息科技教学/学习智能体,实施信息科技学科人机协同问题解决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信息科技 问题解决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课间一刻钟:理论思考与实践观察
14
作者 董艳 邓泓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2期5-6,共2页
全国不同地区积极落实响应2024年秋季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的政策。本文聚焦学校教育中的课间休息时长问题,旨在探讨如何使课间休息环节从“转换角色”向“育人导向”有效转变。本文围绕相关理论,从“为何赋能、如何赋能”等关键... 全国不同地区积极落实响应2024年秋季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的政策。本文聚焦学校教育中的课间休息时长问题,旨在探讨如何使课间休息环节从“转换角色”向“育人导向”有效转变。本文围绕相关理论,从“为何赋能、如何赋能”等关键问题出发,探索数智技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有效赋能学生课间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课间休息 全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原则与路径
15
作者 李亦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5期5-7,共3页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基于创新性、融合性、公平性三大原则,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变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提升教师数字技术能力。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管理支持策略
16
作者 刘玲 甘育山 戴金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途径,但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跨学科学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跨学科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途径,但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跨学科学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跨学科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支持策略,展现了跨学科学习教学管理系统赋能跨学科教研和教学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教学管理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践为本的普通高中工程教育模式研究
17
作者 张月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2期74-76,共3页
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研究以无锡某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例,立足高中阶段,以实践为本,构建课程体系、拓宽教育场域、变革教学模式,为高中阶段工程教育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实施经验。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实践 普通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策略——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数智校园建设为例
18
作者 商红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5期33-35,共3页
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开辟数字赋能学生成长的新路径,利用数字化驱动学校教育变革。通过构建智慧教育云、丰富科技课程、打造数字环境和个性化选课平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促进了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学习。教学实践中,数字技术强化了... 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开辟数字赋能学生成长的新路径,利用数字化驱动学校教育变革。通过构建智慧教育云、丰富科技课程、打造数字环境和个性化选课平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促进了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学习。教学实践中,数字技术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教师发展平台和创新评价体系则提升了教学质量与优化管理。数字化革新了学习方式,通过家校共治平台和数据驱动决策,为教育生态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个性化学习 教育生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源硬件的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研究
19
作者 蔡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3期52-54,共3页
实验教学是强化学科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基于开源硬件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 实验教学是强化学科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基于开源硬件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硬件 实验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实证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
作者 高艳 孙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3期20-22,共3页
学校依托“基于大数据的高质量教学”项目,借助编码体系S-T分析,秉持“循证”理念,通过全过程、多模态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教学提供“数字画像”;识别专业发展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基于证据思考、表达、行动,支撑教学决策的各个环节,帮助... 学校依托“基于大数据的高质量教学”项目,借助编码体系S-T分析,秉持“循证”理念,通过全过程、多模态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教学提供“数字画像”;识别专业发展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基于证据思考、表达、行动,支撑教学决策的各个环节,帮助教师减少低效、无效行为,加强校本教研,制定更加多元化的教师专业研修路径,助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学校品牌的形成,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循证 校本教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