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2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大麻的综合利用及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盼 王晓楠 +6 位作者 曹焜 赵越 褚霈宇 李学海 初鹏飞 孙晓雪 朱浩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9-167,共9页
工业大麻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延伸产业链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结合政府扶持政策,概述了不同类型工业大麻的特性、应用及产品开发,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旨在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综合利用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BDA)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光质调控分析
2
作者 石雨 李国巍 +3 位作者 张婧如 田媛 张治国 高宝昌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4-35,共12页
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 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CBDA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BDA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1(mL/g),提取温度33℃,提取时间32 min,超声波功率135 W,该条件下CBDA百分含量为3.885%,与验证结果(3.91±0.07)%基本一致,相比于以往文献报道方法提升了9.83%。光质调控研究表明,红色:绿色:蓝色=79.88%∶4.01%∶16.11%的光质条件下,初花期CBDA成分含量最高。该研究为CBDA的光质调控和最佳采收期提供了技术依据,有望提高CBDA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酸 提取工艺 光质调控 不同生长期 最佳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新品种龙油麻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3
作者 宋喜霞 吴广文 +7 位作者 康庆华 袁红梅 姜卫东 姚丹丹 姚玉波 唐立郦 刘丹丹 杨洌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龙油麻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内亚6号为母本,陇亚8号为父本组配杂交09065,通过系统选择培育出的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旱性强的亚麻新品种。于2023年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我国黑龙江... 龙油麻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内亚6号为母本,陇亚8号为父本组配杂交09065,通过系统选择培育出的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旱性强的亚麻新品种。于2023年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我国黑龙江省亚麻主产区种植。文章主要介绍了龙油麻4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情况及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新品种 龙油麻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果亚麻特征特性及在寒地园林的优化配置
4
作者 宋喜霞 姚丹丹 +7 位作者 康庆华 姜卫东 袁红梅 程莉莉 唐立郦 刘丹丹 杨洌 王振旭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0-135,共6页
为了丰富我国寒地园林花卉种类,探究垂果亚麻观赏特性,文章对垂果亚麻的生长条件、生长发育过程、特征特性和观赏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垂果亚麻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耐寒性,花色纯净,花期长,花量大,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因此,垂... 为了丰富我国寒地园林花卉种类,探究垂果亚麻观赏特性,文章对垂果亚麻的生长条件、生长发育过程、特征特性和观赏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垂果亚麻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耐寒性,花色纯净,花期长,花量大,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因此,垂果亚麻非常适合在寒地园林中应用。基于垂果亚麻的特征特性,对其在寒地园林中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园林的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果亚麻 特征特性 寒地园林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存环境对大麻素提取液降解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高宝昌 石雨 +5 位作者 张婧如 李纯思 田媛 张治国 张旭 王晓楠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9-158,188,共11页
为探讨储存环境对大麻素提取液降解反应的影响,采用甲醇和乙醇试剂提取大麻素,在不同存储环境(光照、避光、控温)条件下,分析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四氢大麻酚酸(THCA)和大麻二酚酸(CBD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照因素... 为探讨储存环境对大麻素提取液降解反应的影响,采用甲醇和乙醇试剂提取大麻素,在不同存储环境(光照、避光、控温)条件下,分析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四氢大麻酚酸(THCA)和大麻二酚酸(CBD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照因素对大麻素提取液的降解反应影响更为显著,10 d的试验期内,甲醇/乙醇提取脱羧和未脱羧原料溶液中4种大麻素降解率均大于95%,而大麻素标准品溶液的降解率小于3%。甲醇和乙醇提取大麻素溶液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差异性,甲醇提取未脱羧原料溶液中酸性大麻素成分相对稳定,乙醇提取脱羧原料溶液的中性大麻素成分相对稳定。该研究为大麻素成分的分析鉴定、提取分离、储运等领域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 储存环境 稳定性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地区胡麻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侵染过程观察
6
作者 陈琛 王炜 叶春雷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白粉病是胡麻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胡麻生长,降低质量和产量,损害经济效益。为进一步调查甘肃胡麻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侵染过程,试验采用刷取孢子法对采集到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原菌形态观察,初步鉴... 白粉病是胡麻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胡麻生长,降低质量和产量,损害经济效益。为进一步调查甘肃胡麻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侵染过程,试验采用刷取孢子法对采集到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原菌形态观察,初步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眉毛挑针法挑取单个孢子在叶片上进行分离培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观察病原菌侵染叶片过程。研究表明,采自甘肃中部胡麻种植区定西和白银的胡麻白粉病病原菌均为单囊壳白粉菌,该菌侵染胡麻叶片后,16 h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48 h后菌丝大量生长,3 d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梗,5~7 d是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之后分生孢子成熟并从孢子梗脱落,进入新一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白粉病 病原菌 单孢分离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麻品种(系)对土壤重金属镉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炫 胡锦栩 +7 位作者 陈晓艳 王玉富 康庆华 王学明 羊国安 周杉 张新鑫 杨献清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探索在镉(Cd)轻度污染条件下亚麻对重金属Cd吸收和土壤修复的能力,研究以中亚麻4号、HLJ69、HLJ71和L09-325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亚麻品种(系)以及亚麻植株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比... 为探索在镉(Cd)轻度污染条件下亚麻对重金属Cd吸收和土壤修复的能力,研究以中亚麻4号、HLJ69、HLJ71和L09-325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亚麻品种(系)以及亚麻植株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比较分析种植亚麻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全Cd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亚麻在Cd轻度污染土壤中生长发育正常,4个参试品种(系)对土壤中重金属Cd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不同亚麻品种(系)的茎部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部位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参试品种(系)较少,其对Cd的富集能力相近所致;同一品种(系)的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以根中最多而种子中最少,这有利于收获种子的安全利用。种植亚麻对重金属Cd超标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用试验中的4个亚麻品种(系)修复轻度Cd污染土壤,使之达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平均需要约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重金属 富集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多效唑对高秆花叶型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盖铭璇 郭孟璧 +6 位作者 赵德胜 杨于平 张园 字雪靖 吕品 杜光辉 陈璇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探究多效唑喷施时期和浓度对高秆花叶型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以云麻雌1号为试验材料,设2个喷施时期(S_(1):苗期,S_(2):快速生长初期)和6个喷施浓度处理(0、25、50、100、200、400 mg/L,各浓度依次用C0、C1、C2、C3、C4、C5表... 为探究多效唑喷施时期和浓度对高秆花叶型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以云麻雌1号为试验材料,设2个喷施时期(S_(1):苗期,S_(2):快速生长初期)和6个喷施浓度处理(0、25、50、100、200、400 mg/L,各浓度依次用C0、C1、C2、C3、C4、C5表示),分析其对工业大麻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花叶产量、叶绿素含量和CBD含量等性状的影响。喷施多效唑可以降低工业大麻株高和第一分枝高度,增加植株有效分枝数,且S_(1)时期处理对农艺性状影响更加显著。S_(1)时期喷施多效唑显著减少花叶采收期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而S_(2)时期喷施多效唑(25~200 mg/L)则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积累,高浓度多效唑(400 mg/L)无论在S_(1)还是S_(2)时期处理均降低叶绿素含量;多效唑喷施对花叶中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含量的影响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即S_(1)时期喷施多效唑减少CBD积累,S_(2)时期喷施适宜浓度(25~100 mg/L)多效唑有利于CBD的积累。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25~100 mg/L)还可以增加花叶产量。建议在高秆型工业大麻花叶种植生产时,在快速生长期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以起到增加花叶产量和CBD含量、一定程度降低株高和第一分枝高度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多效唑 农艺性状 花叶产量 CBD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用与造纸兼用的高产型红麻H2101的选育
9
作者 朱子易 陈常理 +6 位作者 骆霞虹 唐慧娟 陈安国 李建军 邓勇 栾明宝 安霞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99-205,共7页
研究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杂种优势模式优化,成功选育出兼具高产、抗病、优质及广适性的纤维与造纸兼用型红麻新组合中杂红2101(H2101)。2016年,以中红麻17号为父本、K1703A为母本构建杂交组合,经多代定向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势杂交... 研究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杂种优势模式优化,成功选育出兼具高产、抗病、优质及广适性的纤维与造纸兼用型红麻新组合中杂红2101(H2101)。2016年,以中红麻17号为父本、K1703A为母本构建杂交组合,经多代定向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势杂交种。2019—2020年,其F1代、F2代产量表现突出,记录为超级杂交红麻;2020—2021年在沅江、长沙组合品比试验中,纤维产量达6100~6200 kg/hm^(2),分别比对照组增产17.39%和19.70%,干茎产量达22000~23000 kg/hm^(2),增产显著,纤维支数达269 m/g,强力421 N。2023年12月28日,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专家组评审通过,红麻H2101鉴登字第2209021是一个集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强优势高产型的纤维用与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为红麻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优质种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纤维 造纸 高产型 选育推广 中杂红H2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渍水胁迫下工业大麻苗期响应及耐渍性种质筛选评价
10
作者 陈阳 唐蜻 +12 位作者 程超华 邓灿辉 戴志刚 陈基权 杨泽茂 栾明宝 朱四元 高春生 李建军 唐慧娟 常丽 邓勇 许英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89-198,224,共11页
渍水对工业大麻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及品质降低。试验对19份不同基因型的工业大麻种质进行了苗期耐渍响应研究。研究发现,渍水导致工业大麻种质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变化,且差异显著。渍害发生后,随着时间增加,幼苗叶... 渍水对工业大麻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及品质降低。试验对19份不同基因型的工业大麻种质进行了苗期耐渍响应研究。研究发现,渍水导致工业大麻种质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变化,且差异显著。渍害发生后,随着时间增加,幼苗叶片变化为黄、萎蔫、叶缘变褐色、叶片脱落,甚至死亡。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渍水胁迫后持续下降。渍水后启动了SOD、POD、CAT等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影响了质膜过氧化,其中SOD和POD在抗氧化保护系统中起正向协同作用。耐渍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MG265为最耐渍品种,而河曲是对渍水最敏感的品种。研究结果为工业大麻种质资源耐渍性评价鉴定及耐渍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苗期 表型 生理生化 耐渍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萝卜根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作者 张艺晗 王晓飞 +5 位作者 朱爱国 喻春明 陈继康 高钢 陈平 陈坤梅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31-236,共6页
根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当前苎麻机械化逐步发展,采用机械中耕往往会造成萝卜根的切除或损伤,对苎麻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害、苎麻萝卜根切除或损伤是否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等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为探究萝卜根对苎麻生长发... 根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当前苎麻机械化逐步发展,采用机械中耕往往会造成萝卜根的切除或损伤,对苎麻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害、苎麻萝卜根切除或损伤是否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等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为探究萝卜根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设置了去萝卜根(对照组,CK)和保留萝卜根(处理组,T1)两种处理方式,在大田条件下连续5年调查苎麻的株高、分株数、茎粗及生物产量等生长指标,比较分析了这些指标在CK和T1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萝卜根对苎麻茎粗影响不大,但会显著影响苎麻株高、分株数和生物量积累,表现为处理组株高比对照组高2%~8%,分株数比对照组高11%~23%,生物量比对照组高18.9%~25.5%。为保障苎麻稳产高产,建议在采用机械化中耕时选择适合的机械,并且在中耕操作中应避免切断或损坏萝卜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萝卜根 株高 分株数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雌大麻群体繁殖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嫱 谭巍 +4 位作者 杨柳 杨龙 杨述 许春梅 张利国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37-244,共8页
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其内生的大麻素类次生代谢产物因具备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大麻为常雌雄异株植物,雌株的苞叶和花叶上的腺毛富含大麻素,而雄株中含量较低。雌株因授粉会降低大麻素产量,... 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其内生的大麻素类次生代谢产物因具备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大麻为常雌雄异株植物,雌株的苞叶和花叶上的腺毛富含大麻素,而雄株中含量较低。雌株因授粉会降低大麻素产量,因此,获得全雌大麻群体尤为重要。目前,人工移除雄株、扦插繁殖、种子雌化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全雌繁殖材料的生产。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微繁殖技术和人工种子等创新方法,展现出其未来在特定条件下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潜力。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全雌大麻群体的4种主要获得方法,深入分析了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大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大麻素 全雌大麻群体 种子雌化 人工合成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培条件下工业大麻氮素阈值的研究
13
作者 褚霈宇 王盼 +6 位作者 金喜军 夏尊民 曹焜 陈伟 刘烨 王晓楠 赵越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14-224,共11页
以火麻一号和格里昂的幼苗为主要试验材料,18个品种的幼苗为验证材料,设置3个独立小试验用于掌握工业大麻对氮素响应的阈值范围。工业大麻低氮阈值探究试验氮素浓度为:T2(1.08 mmol/L)、T4(2.16 mmol/L)、T6(3.24 mmol/L)、T8(4.32 mmol... 以火麻一号和格里昂的幼苗为主要试验材料,18个品种的幼苗为验证材料,设置3个独立小试验用于掌握工业大麻对氮素响应的阈值范围。工业大麻低氮阈值探究试验氮素浓度为:T2(1.08 mmol/L)、T4(2.16 mmol/L)、T6(3.24 mmol/L)、T8(4.32 mmol/L)和T10(5.40 mmol/L,CK);两种氮素浓度处理对不同品种工业大麻的长势比较试验,氮素浓度为T6和T10;工业大麻高氮阈值探究试验,氮素浓度为T6(CK1)、T8、T10、T12(6.48 mmol/L)、T18(9.71 mmol/L)、T24(12.95 mmol/L)、T30(16.19 mmol/L)和T36(19.43 mmol/L)。结果表明:在低氮阈值探究试验中,T6的隶属函数平均值(I_(A))最大;品种间的变异系数(C)值最小。在20个品种差异比较试验中,有11个品种是T6优于T10长势,占55%,除株高和茎粗外,T6其他指标的C值均小于T10,平均值为27.34。在高氮阈值探究试验中,T24的I_(A)最大,且T6~T24的两品种间C值均小于10。方差分析得出,T2和T36处理下各指标的差异分别小于T6和T24处理,且品种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3.24~12.95 mmol/L是工业大麻氮素响应的最适阈值,1.08、19.43 mmol/L分别是工业大麻低氮胁迫和高氮胁迫的极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条件 工业大麻 氮素阈值 氮素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叶发酵前后主要营养物质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林登蕃 易著虎 +7 位作者 兰小明 周心怡 周映君 朱作华 严理 胡镇修 彭源德 谢纯良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以罗布麻叶为原料,接种黑曲霉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样品进行冻干处理,测定其氨基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析主要酚类物质的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的前6天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到12天时粗蛋白含量上升而氨基酸含... 以罗布麻叶为原料,接种黑曲霉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样品进行冻干处理,测定其氨基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析主要酚类物质的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的前6天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到12天时粗蛋白含量上升而氨基酸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发酵6天后主要酚类物质总量显著上升(p<0.05),与未发酵相比提高了8.58%,绿原酸、芦丁和紫云英苷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咖啡酸和槲皮素含量呈一直上升趋势。发酵第6天时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比未发酵样品分别提高了18.90%和14.78%。总体来看,发酵6天对罗布麻叶的总蛋白及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主要酚类物质的总量及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黑曲霉 营养成分 微生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大麻二酚工业大麻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15
作者 杜言夏 许英 +7 位作者 戴志刚 粟建光 杨泽茂 陈基权 张小雨 邓灿辉 程超华 唐蜻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6-142,148,共8页
为了探究高大麻二酚工业大麻雌株不同部位挥发物组分特点及特征气味成分,研究通过SPME-GC-MS联合rOAV技术分析了DMG265品种的根、茎、叶和花4个部位挥发组分及气味特征。结果表明:挥发物种类大致可分为萜、醇、酸、酯、醛、酮及卤代烃... 为了探究高大麻二酚工业大麻雌株不同部位挥发物组分特点及特征气味成分,研究通过SPME-GC-MS联合rOAV技术分析了DMG265品种的根、茎、叶和花4个部位挥发组分及气味特征。结果表明:挥发物种类大致可分为萜、醇、酸、酯、醛、酮及卤代烃等16个物质类别,其中萜类种类数量约占四分之一。茎、叶和雌花中萜类含量最高,根中酯类含量最高,大多数挥发物含量在根、茎、叶和雌花中依次递增。以rOAV≥1为标准,共鉴定出57种气味物质,3-甲氧基-2,5-二甲基吡嗪是根的特有气味,(E,E)-2,6-壬二醛是茎的特有气味,雌花中不存在特有气味,而叶中共有17种特有气味,气味表现最丰富。虽然各部位中萜类含量高,但其对气味的贡献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工业大麻资源的多样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幼苗的生理响应
16
作者 闫博巍 常传义 +5 位作者 隋月 张元野 郑楠 房郁妍 张明 张利国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6-44,62,共10页
低温是限制工业大麻地理分布范围和麻籽产量及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以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龙大麻9号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7 d的4℃低温胁迫处理(25℃为对照),并对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 低温是限制工业大麻地理分布范围和麻籽产量及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以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龙大麻9号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7 d的4℃低温胁迫处理(25℃为对照),并对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植株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降低,抑制工业大麻生长,总鲜重下降29%~37%,总干重下降17%~22%。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大麻幼苗叶片膜透性增大,相对电导率在处理7 d时升至75.7%;离子渗透及膜脂过氧化水平加剧,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在处理3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对照组的1.5倍,于处理7 d时,可溶性糖含量增加75%,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2倍;细胞活性氧在叶片中积累增多;丙二醛含量在整个处理时期始终上升,在处理后期上升速率有减缓趋势,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胁迫造成的损伤。在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工业大麻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提升来缓解低温胁迫对植物细胞造成的损伤。以上研究结果为阐明工业大麻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工业大麻 生理指标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糖类凝胶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白雪松 杨泽茂 +1 位作者 戴志刚 陈基权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文章综述了植物多糖类凝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来源、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详细讨论了不同植物多糖的特性对凝胶性能的影响,以及凝胶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对植物多糖类凝胶的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综述了植物多糖类凝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来源、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详细讨论了不同植物多糖的特性对凝胶性能的影响,以及凝胶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对植物多糖类凝胶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凝胶 制备与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橙MYC转录因子家族鉴定与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周家豪 张冀芳 +6 位作者 邓勇 高泽昕 刘婕 唐瑄玥 吴卓迪 梁引库 栾明宝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5-75,101,共12页
为深入了解柑橘次生代谢的分子机制和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提升柑橘营养价值,试验以甜橙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sMYC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与分析。研究共鉴定到14个CsMYC转录因子成员,分布在甜橙的4条染色体上。系统发... 为深入了解柑橘次生代谢的分子机制和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提升柑橘营养价值,试验以甜橙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sMYC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与分析。研究共鉴定到14个CsMYC转录因子成员,分布在甜橙的4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甜橙中的CsMYC转录因子家族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并且在同一亚家族中的大多数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对奉节脐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Fengjie 72-1”)和埃及艳后柑橘(Citrus sinensis L.Osbeck Cleopatra)甜橙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sMYC1在柑橘汁胞幼果中高量表达,CsMYC5在柑橘果实不同组织幼果中均高量表达,CsMYC11在柑橘白皮层(AL)与囊衣(SM)幼果中均高量表达。同时,CsMYC1、CsMYC2、CsMYC5和CsMYC11在热胁迫(HS)、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组合(WS+HS)下有高量表达。通过蛋白互作分析可知,与CsMYC1、CsMYC2、CsMYC5和CsMYC11同源的基因AtMYC1、AtBHLH13、AtBHLH3和AtMYC2直接或间接调控类黄酮合成。这4个基因参与植物防御且均可能参与了柑橘果实类黄酮的生物合成。研究结果为CsMYC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
19
作者 兰小明 赵浩含 +3 位作者 颜世伟 魏胜军 朱爱国 陈继康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8-188,共11页
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 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受工业化、城市化、原料供应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下,麻类技艺的创新发展迎来契机。文章系统梳理国内外麻类技艺非遗资源,重点分析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保护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提升传播力、融合农文旅、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旨在为麻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类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草酮对亚麻田恶性杂草菟丝子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
作者 黄佳豪 易蕾 +2 位作者 邓鹏 刘祥英 邬腊梅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6-213,224,共9页
为探究喹草酮防控亚麻田菟丝子的可行性,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该药剂对亚麻的安全性以及对亚麻田恶性杂草菟丝子的防控效果和对亚麻产量的潜在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喹草酮对... 为探究喹草酮防控亚麻田菟丝子的可行性,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该药剂对亚麻的安全性以及对亚麻田恶性杂草菟丝子的防控效果和对亚麻产量的潜在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喹草酮对菟丝子活性高,GR_(50)和GR_(90)分别为11.96、109.75 g a.i./hm^(2),与对照药剂仲丁灵相当;对亚麻的GR_(10)为246.39 g a.i./hm^(2);喹草酮对菟丝子的选择性系数为2.245,表明喹草酮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亚麻相对安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喹草酮用量为100~200 g a.i./hm^(2)时,对亚麻无药害;其用量为200 g a.i./hm^(2)、药后30 d时,对亚麻田杂草菟丝子的藤茎防效为96.61%、鲜重防效为98.89%,与对照药剂相当,并且对亚麻株高、籽粒产量、原茎产量等指标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利用喹草酮防控亚麻田菟丝子时,应严格控制用量,根据杂草发生规律科学用药,谨防药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喹草酮 安全性 杂草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