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510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最适入库冷藏及浸酸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继芬 罗智明 +6 位作者 李刚 杜伟 邓欢 骆红莲 黎永谋 高建华 廖鹏飞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40d和45d后出库,经15℃中间温度2h,于2%福尔马林溶液浸泡8.0min,用浓度18.87%、温度47.8℃的盐酸溶液浸渍,浸酸时间云夏3分设5.0min、6.0min、7.0min3个时间梯度,云夏4分设5.5min、6.5min、7.5min3个时间梯度,按二化性蚕品种的标准催青,催青至第12天调查蚕种孵化率。结果表明,蚕种孵化率因品种、库外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和浸酸时间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缩短库外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增加冷藏时间,对提高蚕种孵化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最适入库时间云夏3A·云夏3B为60h、云夏3B·云夏3A和云夏4A·云夏4B为48h、云夏4B·云夏4A为72h;最适冷藏时间云夏3A·云夏3B≥35d、云夏3B·云夏3A≥45d、云夏4A·云夏4B≥40d、云夏4B·云夏4A>45d;最适浸酸时间云夏3A·云夏3B和云夏3B·云夏3A为5.0~6.0min、云夏4A·云夏4B和云夏4B·云夏4A为5.5min。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夏3 云夏4 冷藏浸酸 家蚕原种 入库时间 冷藏时间 浸酸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蚕业》稿约
2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72-72,共1页
《中国蚕业》是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丝业技术类期刊,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季刊,每季中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28-54。
关键词 技术类期刊 全铜版纸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彩色印刷 蚕丝业 邮发代号 中国蚕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用家蚕品种云夏3号的选育
3
作者 刘敏 吴克军 +6 位作者 李继娅 范永慧 李涛 杨海 罗顺高 廖鹏飞 董占鹏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为了选育出适应云南省立体气候,满足农村粗放饲养需求的强健性家蚕品种,利用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采用杂交和回交等方法,设置高温多湿环境(温度30~32℃、相对湿度85%~90%)、粗放饲养技术等处理,结合茧丝品质检验、繁育性能等性状的选择,... 为了选育出适应云南省立体气候,满足农村粗放饲养需求的强健性家蚕品种,利用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采用杂交和回交等方法,设置高温多湿环境(温度30~32℃、相对湿度85%~90%)、粗放饲养技术等处理,结合茧丝品质检验、繁育性能等性状的选择,育成了一对强健性好、对高温多湿环境耐受性强、产量高的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云夏3号。云夏3号鉴定结果显示:4龄蚕虫蛹统一生命率95.67%;万蚕产茧量18.04 kg,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增产0.39%;鲜毛茧出丝率17.58%,比对照品种高0.65个百分点;茧层率22.44%,茧丝长1155 m,解舒率77.29%,洁净93.02分,与对照品种相当;盒(张)种(25000粒/盒)产茧量32.11 kg,比对照品种增产5.24%。云夏3号于2024年3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适宜云南省夏秋季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秋季推广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夏3号 杂交育种 高温多湿 粗放饲养 强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新品种强桑3号的选育
4
作者 林天宝 魏佳 +10 位作者 刘培刚 刘岩 潘美良 马焕艳 冯世民 杨一平 朱燕 叶伟清 兰丽盼 计东风 吕志强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5-10,共6页
以优质、高产、环境适应性强为选育目标,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和系统选择等方法,经多年区试鉴定,育成桑树新品种强桑3号。多年区试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3号生长势旺,高产优质,较对照品种荷叶白全年产叶量增加22.20%,万蚕茧层量提... 以优质、高产、环境适应性强为选育目标,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和系统选择等方法,经多年区试鉴定,育成桑树新品种强桑3号。多年区试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3号生长势旺,高产优质,较对照品种荷叶白全年产叶量增加22.20%,万蚕茧层量提高5.07%;抗逆性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瘿蚊等能力强,耐盐碱能力强,抗桑疫病能力较强;秋叶硬化迟,较对照品种荷叶白硬化迟4~7 d。新品种强桑3号2021年12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在农村中试和扩大试验中表现出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适合于长江流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强桑3号 荷叶白 育种 抗逆性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现状及1~2龄粉体饲料育技术简介
5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13 位作者 陈云明 陈松 杨丽莎 杨伟克 崔琛 刘敏 廖鹏飞 江亚 范永慧 杨启慧 李琼艳 李继娅 李涛 朱水芬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保障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云南省的进一步扩大与推广,加快小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适度规模化的推广进度。介绍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进展,针对云南省蚕桑产业饲育环境与技术特点,结合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实... 为保障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云南省的进一步扩大与推广,加快小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适度规模化的推广进度。介绍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进展,针对云南省蚕桑产业饲育环境与技术特点,结合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实践,从设施与用具的准备、养蚕前的消毒与共育计划的制定、小蚕饵料的制备、收蚁方法、饲育要求及技术处理等方面总结了适合云南省蚕桑生产特点及养蚕具体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饲育技术,并积累实践经验提出探索偏低温饲育、采用饵料切碎饲育、总结适度规模化收蚁方法、规范盒种装卵量、建立小蚕人工饲料育规模化实用化的质量评价标准等生产体会,以期为云南省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粉体饲料 饲养标准 消毒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同来源蒸煮型粉体家蚕人工饲料全龄养蚕试验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继娅 刘敏 +2 位作者 范永慧 赵庆玲 孙勤倚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蒸煮型粉体家蚕人工饲料全龄饲养家蚕的效果,选用苏州大学和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正佳)研究生产的蒸煮型粉体家蚕人工饲料,对皓月×菁松、云抗1号、云抗2号、云蚕11号等4个家蚕品种的反交进行全龄饲...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蒸煮型粉体家蚕人工饲料全龄饲养家蚕的效果,选用苏州大学和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正佳)研究生产的蒸煮型粉体家蚕人工饲料,对皓月×菁松、云抗1号、云抗2号、云蚕11号等4个家蚕品种的反交进行全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份不同来源的人工饲料饲育相同品种的家蚕,或同一来源的人工饲料饲育不同品种的家蚕,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苏州大学生产的人工饲料的优势表现为龄期经过短,5龄蚕体质量、产茧量和全茧量的增幅较高,而重庆正佳生产的人工饲料的优势则表现在24 h疏毛率、3眠蚕体质量和茧层率的提高方面。24 h疏毛率以饲喂重庆正佳生产的人工饲料的云蚕11号和云抗1号为最高,均达到100%;3眠蚕体质量以饲喂重庆正佳生产的人工饲料的云蚕11号和皓月×菁松的成绩较高,分别为0.295 g/头和0.292 g/头;5龄蚕体质量以饲喂苏州大学生产的人工饲料的云抗2号为最高,第5、第6和第7天的蚕体质量分别为2.467 g/头、2.674 g/头、2.852 g/头;饲喂苏州大学生产的人工饲料的云抗2号的100头蚕产茧量(108.98 g)和云抗1号的全茧量(1.23 g)为最高;茧层率以饲喂重庆正佳生产的人工饲料为高,4个家蚕品种的茧层率均在19.20%以上。综上,宜根据生产上推广的家蚕品种情况,选用适应性较好的饲料,或根据研制生产的人工饲料特点育成与之相适应的家蚕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养蚕效果,从而推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粉体饲料 人工饲料 全龄养蚕 试验分析 24h疏毛率 蚕体质量 发育经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家蚕人工饲料对1~3龄稚蚕的适应性调查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硕 李继娅 +5 位作者 范永慧 白旭 陈海佺 李琼艳 王正琴 刘敏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是将蚕桑产业推向工业化的核心技术。为了筛选出对家蚕适应性较好的人工饲料,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选育的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较好的云蚕13号为试验蚕品种,皓月×菁松为对照蚕品种,选用购自重庆正佳饲料... 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是将蚕桑产业推向工业化的核心技术。为了筛选出对家蚕适应性较好的人工饲料,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选育的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较好的云蚕13号为试验蚕品种,皓月×菁松为对照蚕品种,选用购自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A饲料)、引进于西南大学(B饲料)、购自泰安市振华蚕业用品研究所的不含桑叶粉(M0饲料)并添加30%的自制阴干桑叶粉(C饲料)、购自泰安市振华蚕业用品研究所的M0饲料并添加30%的自制烘干桑叶粉(D饲料)等4种不同配方人工饲料进行1~3龄稚蚕饲育试验。结果显示:皓月×菁松和云蚕13号饲喂A饲料、B饲料和C饲料的36 h疏毛率、2龄起蚕率和3龄起蚕率及3龄起蚕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且饲喂A饲料和B饲料的家蚕36 h疏毛率均高于90%,饲喂C饲料的家蚕36 h疏毛率均低于30%;而对饲喂D饲料的家蚕,云蚕13号在36 h疏毛率和2龄、3龄起蚕率均显著高于皓月×菁松,而3龄起蚕体质量显著低于皓月×菁松,且均显著低于饲喂A饲料和B饲料的家蚕。饲育结果表明,皓月×菁松和云蚕13号均对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饲料和西南大学引进的人工饲料有良好的适应性,对M0饲料添加自制桑叶的适应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疏毛率 适应性 摄食性 起蚕率 蚕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视角下绵阳市涪城区蚕桑产业的多维剖析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智勤 汪勇 +5 位作者 王万秀 胡长华 谢琳玲 陈冠陶 张建华 王谢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全球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农业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蚕桑产业作为绵阳市涪城区重要特色产业,亟需适应时代变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发展模式,深入分析了涪城区蚕桑产业在... 在全球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农业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蚕桑产业作为绵阳市涪城区重要特色产业,亟需适应时代变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发展模式,深入分析了涪城区蚕桑产业在横向协作、纵向延伸与跨领域协同中的实践模式,同时探讨了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驱动因素,并针对涪城区蚕桑产业融合的实践,提出推进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深化生态化与循环经济模式、拓展跨领域融合创新路径、优化资源配置与效率提升、构建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等发展策略建议,以期为涪城区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丰富蚕桑产业融合理论和推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驱动因素 资源配制 多元化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柳常见害虫及防治措施
9
作者 韩冰 李喜升 +3 位作者 沈金宇 马彦辉 段淯 赵世文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57-62,共6页
通过调查明确了辽宁省蒿柳主要虫害的种类。详细介绍了天牛、蒿柳蚜虫、顶梢卷叶蛾、美国白蛾、舞毒蛾、柳丽细蛾、柳蓝叶甲、红蜘蛛、柳沫蝉、柳膜肩网蝽、柳厚壁叶蜂、柳毒蛾、梨木虱、柳刺粉蚧等害虫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防治措施... 通过调查明确了辽宁省蒿柳主要虫害的种类。详细介绍了天牛、蒿柳蚜虫、顶梢卷叶蛾、美国白蛾、舞毒蛾、柳丽细蛾、柳蓝叶甲、红蜘蛛、柳沫蝉、柳膜肩网蝽、柳厚壁叶蜂、柳毒蛾、梨木虱、柳刺粉蚧等害虫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方法,以期为蒿柳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有效指导,保障蒿柳的健康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养蚕 蒿柳 虫害种类 发生规律 危害 防治措施 专用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对绵阳市蚕桑生产效益的影响
10
作者 王万秀 王谢 +5 位作者 王一 张建华 谢琳玲 陈冠陶 吴佩霜 汪勇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28-32,共5页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利用效率低及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量化西南地区桑园土地流转模式对蚕农收益的季节性影响,基于2021至2023年调研数据,分析比较了家庭农场、返租倒包、公司化经营3种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下蚕农...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利用效率低及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量化西南地区桑园土地流转模式对蚕农收益的季节性影响,基于2021至2023年调研数据,分析比较了家庭农场、返租倒包、公司化经营3种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下蚕农收益的季节性经济表现。结果表明:(1)家庭农场模式在单位面积投入(1.90万元/hm^(2))、单位面积产出(6.89万元/hm^(2))、单位面积利润(4.99万元/hm^(2))和投入产出比(0.28)方面均为最低,但其毛利率(72.42%)和成本收益率(262.63%)均为最高,反映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返租倒包模式在单位面积投入(6.53万元/hm^(2))、单位面积产出(11.83万元/hm^(2))和单位面积利润(5.30万元/hm^(2))方面表现良好,但其毛利率(44.80%)和成本收益率(81.16%)最低,投入产出比(0.55)最高,且季节性波动较大。(3)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单位面积投入(6.97万元/hm^(2))、单位面积产出(13.25万元/hm^(2))和单位面积利润(6.28万元/hm^(2))方面均处于最高水平,且各项经济指标(毛利率47.40%、成本收益率90.10%、投入产出比0.53)也表现稳健。上述结果深化了人们对农业经营模式与季节性经济表现之间关系的认识,以期为蚕桑大户或公司进行土地流转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模式 养蚕 返租倒包 公司化经营 家庭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绵阳市涪城区蚕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情况
11
作者 颜永生 汪勇 +4 位作者 罗永霞 陈冠陶 唐培榕 张建华 王谢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为探索蚕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解决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梳理绵阳市涪城区蚕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蚕沙处理的方式和问题,构建了针对规模化养殖和小农户养殖的蚕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生... 为探索蚕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解决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梳理绵阳市涪城区蚕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蚕沙处理的方式和问题,构建了针对规模化养殖和小农户养殖的蚕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使蚕桑集中养殖区周边河流中水的化学需氧量降低40%~50%,氨氮含量降低30%~40%,蚕病发生率降低超10个百分点,以蚕桑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施用到桑园后桑叶、蚕茧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增收效果显著。涪城区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了环境质量、降低了蚕病发生率、增加了蚕农收益,为其他地区蚕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无害化处理 循环经济模式 环境质量 蚕病发生率 蚕农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种检验数据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12
作者 颜建平 马露芸 +3 位作者 王琳璐 陈枫 王跃 李文学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51-56,共6页
数据是检验检测机构编制检验报告的基础,加强数据管理对保障检验结果公信力与准确性、提升机构运行效率与竞争力具有核心作用。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Java和MySQL开发一套专门用于蚕种检验数据采集、传递、存储和使用的蚕种检验数据管理软... 数据是检验检测机构编制检验报告的基础,加强数据管理对保障检验结果公信力与准确性、提升机构运行效率与竞争力具有核心作用。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Java和MySQL开发一套专门用于蚕种检验数据采集、传递、存储和使用的蚕种检验数据管理软件。蚕种检验数据管理软件利用“jxl”工具导入Excel数据,用JTable下拉选择框和自动填充的方式录入数据,提高了数据录入的质量和效率;利用JTable实现数据查看和修改功能,利用“opencsv”工具实现数据导出功能;利用自编打印工具自动生成并打印检验过程中的各种表格或资料、检验报告(表)及蚕种标签;实现了批处理图片及成品检验孵化调查图片的存储和实时查看功能。蚕种检验数据管理软件通过对检验数据自动化和规范化的处理,大幅提高了蚕种检验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检验 JAVA MYSQL 数据管理 软件 数据库 批处理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污染物威胁下的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13
作者 王万秀 王毓 +2 位作者 陈冠陶 张建华 王谢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蚕桑产业正面临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emerging pollutants,EPCs)的威胁。如何识别、评估并控制EPCs在蚕桑产业中的传播和影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热点。针对蚕桑产业面临的EPCs问... 蚕桑产业正面临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emerging pollutants,EPCs)的威胁。如何识别、评估并控制EPCs在蚕桑产业中的传播和影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热点。针对蚕桑产业面临的EPCs问题,介绍了各类EPCs的生物毒性、基因毒性和生物累积与放大效应,概述了其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加强对蚕桑环境的检测和防护、构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环保意识和法规建设等综合污染防控策略,以促进蚕桑产业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新型污染物 绿色防控技术 生态修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形势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保华 丁少观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了解2021—2023年全国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情况,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对全国17个省(区、市)的38家主要蚕种生产单位进行了调研。全国每年繁育家蚕一代杂交种1000万张(盒)左右,蚕种质量总体优良,生产(繁育)的蚕品种主要有两广二号、781... 为了解2021—2023年全国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情况,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对全国17个省(区、市)的38家主要蚕种生产单位进行了调研。全国每年繁育家蚕一代杂交种1000万张(盒)左右,蚕种质量总体优良,生产(繁育)的蚕品种主要有两广二号、781×7532、菁松×皓月、华康3号、川山×蜀水、中2016×日2016;云南省为全国优质种茧生产基地,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人工饲料育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最新模式和方向。分析认为蚕种生产单位当前面临原蚕基地萎缩严重、经营效益低下、专业人才后继无人、家蚕微粒子病危害、农药中毒等问题;提出了突破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加强农业生产协调工作预防农药中毒、提高业务水平、制定合理的蚕种价格标准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建立蚕种业支持保护机制、加强蚕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政府蚕种储备及余缺调剂机制、协调产业联合支持蚕种产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一代杂交种 繁育 微粒子病 蚕种储备 人工饲料 形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品种育71-1叶片长度与桑果品质性状指标变化的回归分析
15
作者 金方伦 罗朝斌 杨胜特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桑树叶片性状影响桑果品质性状指标变化的因素,2022—2023年以育71-1桑树品种为试材,在桑果成熟季节调查桑树叶片长度及桑果品质性状指标,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研究了桑果品质性状指标变化对桑树叶片长度的反应。(1)相关系数分... 为探讨桑树叶片性状影响桑果品质性状指标变化的因素,2022—2023年以育71-1桑树品种为试材,在桑果成熟季节调查桑树叶片长度及桑果品质性状指标,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研究了桑果品质性状指标变化对桑树叶片长度的反应。(1)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桑树叶片长度与桑果质量和桑果宽横径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桑果纵径、桑果厚横径和桑果种子数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桑树叶片长度与桑果质量之间存在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桑果宽横径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P<0.05)。(3)拟合桑树叶片长度与桑果性状指标之间形成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比较结果表明,除与桑果柄直径之间不能确定外,其它均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桑树叶片长度与桑果质量、桑果纵径、桑果宽横径、桑果厚横径、桑果汁含糖量和桑果种子数量等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桑树品种育71-1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大,桑果质量增加的幅度最大,其次是桑果纵径、桑果宽横径、桑果厚横径和桑果种子数量等指标增加的幅度,而其它指标增加的幅度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育71-1 桑果 单果质量 质量 性状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明清蚕书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张智迪 杨浣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63-67,共5页
中国自古农桑并重,无论是考古资料还是文献史料都显示着蚕桑生产和蚕桑技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作为记录和推广蚕桑技术的载体工具,蚕书与蚕桑生产息息相关。特别是自进入明清时期,随着传统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专著十分丰富。... 中国自古农桑并重,无论是考古资料还是文献史料都显示着蚕桑生产和蚕桑技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作为记录和推广蚕桑技术的载体工具,蚕书与蚕桑生产息息相关。特别是自进入明清时期,随着传统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专著十分丰富。通过对明清蚕书相关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从明清蚕书内容、文献、版本、专本等方面对之前学者们所做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还需要认识到由于受当时的技术限制等原因,明清蚕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进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蚕书 版本研究 蚕桑技术 内容研究 文献研究 专本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美好生活的贡献者——柞蚕
17
作者 秦玉艳 孙影 姜义仁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68-72,共5页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我国传统的资源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从柞蚕产业的起源、柞蚕的生活史、柞蚕的生活特性及柞蚕的综合利用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归纳,彰显了柞蚕产业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所作出的...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我国传统的资源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从柞蚕产业的起源、柞蚕的生活史、柞蚕的生活特性及柞蚕的综合利用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归纳,彰显了柞蚕产业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柞蚕茧丝绸行业应积极创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生活习性 综合利用 多元化利用 乡村振兴 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对蚕桑产业的危害
18
作者 潘虎 吴华顺 +3 位作者 蒋建成 潘祝根 许平震 唐运成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40-44,共5页
氯虫苯甲酰胺通过特异性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破坏细胞内钙离子稳态,进而实现其杀虫活性。该化合物在农林害虫防治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氯虫苯甲酰胺在环境中的残留期较长,对蚕桑产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家蚕出... 氯虫苯甲酰胺通过特异性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破坏细胞内钙离子稳态,进而实现其杀虫活性。该化合物在农林害虫防治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氯虫苯甲酰胺在环境中的残留期较长,对蚕桑产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家蚕出现拒食、吐水、发育异常以及结茧率降低等不良结果。此外,该化合物还对家蚕的中肠、脂肪体等关键组织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对家蚕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针对家蚕遭受氯虫苯甲酰胺中毒的状况,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救治策略。综述了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制、环境残留、昆虫耐受机制,以及对家蚕的毒性、性状、组织器官和生理的影响,以期为家蚕抗性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农药中毒 抗性 氯虫苯甲酰胺 解毒酶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防治途径
19
作者 韦子康 马广宇 孙京臣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家蚕病毒病是威胁蚕桑产业的重要病害,其病原体通过侵染宿主细胞引发机体发育异常、组织器官病变及群体性死亡等,亟需有效防控策略。针对家蚕病毒病,当前防治途径主要包括:(1)物理阻断与病毒灭活。通过化学消毒剂与物理手段破坏病毒结... 家蚕病毒病是威胁蚕桑产业的重要病害,其病原体通过侵染宿主细胞引发机体发育异常、组织器官病变及群体性死亡等,亟需有效防控策略。针对家蚕病毒病,当前防治途径主要包括:(1)物理阻断与病毒灭活。通过化学消毒剂与物理手段破坏病毒结构或阻断传播链。(2)免疫激活。增强宿主先天免疫应答,利用免疫信号通路及效应分子提升抗病毒能力。(3)直接抑制病毒复制。靶向病毒生命周期关键环节,阻断其吸附、核酸合成或释放过程。(4)微生物拮抗。借助有益微生物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病毒增殖。(5)辅助治疗。结合抗生素及激素调节缓解症状并降低病毒载量。(6)抗病品种选育。整合传统育种与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抗性家蚕品系。系统梳理了家蚕主要病毒病的病原类型、致病特点及现有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包括物理阻断与病毒灭活、免疫激活、病毒复制抑制、微生物拮抗、辅助治疗及抗病育种在内的多维度防控策略及其局限性,以期为推进家蚕病毒病防治体系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病毒病 病毒灭活 免疫激活 抑制复制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20
作者 杨丽莎 番成砖 宋志姣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研究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对保山市隆阳区的桑园进行了3年定时定点观测记载。结果显示:保山市隆阳区桑褐斑病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里白粉病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7—9... 为研究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对保山市隆阳区的桑园进行了3年定时定点观测记载。结果显示:保山市隆阳区桑褐斑病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里白粉病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伪棍蓟马发生时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9—10月;朱砂叶螨发生时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6—9月;小绿叶蝉发生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8—9月;温室白粉虱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8—10月。掌握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可为保山市隆阳区蚕农有效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蚕桑产业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发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