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1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内酯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其促细胞凋亡
1
作者 刘璘琛 徐晓龑 +6 位作者 孙春萌 俞济荣 施青 孙君君 逄丹丹 卫斐然 刘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刺激MH7A构建关节炎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GB作...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刺激MH7A构建关节炎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GB作用于MH7A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GB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GB显著抑制细胞侵袭力、增加细胞凋亡率和G_(0)/G_(1)期比例;GB显著上调细胞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p21 mRNA和下降Bcl-2、髓系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 1,Mcl-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mRNA转录水平;同时,GB显著上调Bax、p21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和下调Bcl-2、Mcl-1、p-AKT、p-PI3K、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量,且伴有p-PI3K/PI3K、p-AKT/AKT和Bcl-2/Bax比值的降低。综上,GB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阻滞MH7A细胞G_(1)期向S期转化、抑制细胞活力和侵袭力,并诱导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类风湿性关节炎 MH7A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的药物晶体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慧娜 张珂 +2 位作者 缪妍 魏元锋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0,共7页
甘露醇作为一种药用辅料,具备热值低、引湿性低、稳定性高等性质,广泛应用于固体制剂、冻干制剂和吸入制剂等多种剂型中,其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晶型(α,β和δ)和共晶,晶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制剂性能。本文从甘露醇多晶型的结构特... 甘露醇作为一种药用辅料,具备热值低、引湿性低、稳定性高等性质,广泛应用于固体制剂、冻干制剂和吸入制剂等多种剂型中,其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晶型(α,β和δ)和共晶,晶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制剂性能。本文从甘露醇多晶型的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共晶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着重讨论了甘露醇多晶型之间的转变条件、监测方法以及晶型转变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包括可成片性和崩解溶出性能等。通过对甘露醇晶体学研究的系统性总结,以期为新型药用辅料开发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多晶型 共晶 多晶型转变 药用辅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和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一飞 程露 +5 位作者 任明诗 郭焘 匡凤姣 康宗华 罗建光 吴斐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患者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挥发油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具有芳香气味、易于透过血...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患者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挥发油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具有芳香气味、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和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中药挥发油通过调节神经单胺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肠道菌群—肠—脑轴等机制,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总结中药挥发油抗抑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旨在为中药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抗抑郁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诱导胃部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晓 邢莹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产生胃部感染、定植以及促使宿主细胞发生炎癌转化等的关键外分泌毒素发挥功能,感染CagA阳性菌株的患者相比于CagA阴性菌株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患肿瘤的概率。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从毒力蛋白CagA的递送方式、生物活性、免疫调控以及相关分子机制层面对Hp感染所诱导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CAGA 炎癌转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左慈丸对HEI-OC1细胞氧化应激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卢国侠 顾云双 +4 位作者 郑亦文 彭英 阿基业 王广基 孙建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5,共8页
探究耳聋左慈丸对过氧化氢(H_(2)O_(2))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利用细胞代谢组学的手段研究作用机制。实验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组。以HEI-OC1细... 探究耳聋左慈丸对过氧化氢(H_(2)O_(2))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利用细胞代谢组学的手段研究作用机制。实验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组。以HEI-OC1细胞为研究对象,0.9mmol/L的H_(2)O_(2)诱导12h为条件进行造模。CCK-8试剂盒用于检测不同状态下HEI-OC1细胞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分别对HEI-OC1细胞中对应物质的活性和含量进行检测;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耳聋左慈丸给药后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率,而且能改善由H_(2)O_(2)造模带来的ROS和LDH的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活性下降的情况。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分图差异明显,并且耳聋左慈丸组有将模型组回调至空白组的趋势。耳聋左慈丸对HEI-OC1细胞氧化应激的代谢调控主要影响核苷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综上所述,耳聋左慈丸可以对H_(2)O_(2)致HEI-OC1细胞氧化应激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抗氧化的药理活性,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增加尿苷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进而调节嘧啶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以及组氨酸代谢等通路所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左慈丸 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调控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蔡浒 吴晓倩 +3 位作者 韩凌飞 冯锋 曲玮 柳文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成骨细胞是骨细胞的重要来源,参与骨生成和修复,对维持骨平衡起关键作用,若体内成骨分化过程被干扰,则可能产生多种骨相关疾病。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生理活性多样、不良反应较小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对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是骨细胞的重要来源,参与骨生成和修复,对维持骨平衡起关键作用,若体内成骨分化过程被干扰,则可能产生多种骨相关疾病。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生理活性多样、不良反应较小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对成骨细胞分化具有调控效果。本文从天然产物来源出发,对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干预成骨分化进行综述,为天然产物治疗骨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成骨分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及免疫组织中四逆散药源性成分的LC-MS分析
7
作者 曹艳芳 汪雅莉 +5 位作者 王安慧 陈永顺 李思翰 冯凯 杨婉薇 宋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免疫反应失调是目前公认的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在确证四逆散能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研究... 免疫反应失调是目前公认的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在确证四逆散能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研究了UC小鼠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胸腺等免疫组织中的四逆散药源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除结肠外,四逆散中部分成分及其代谢物可分布于免疫组织,关联分析四逆散组成药味质量标准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限度,发现相对低丰度、弱响应成分如柴胡皂苷a、芍药苷、甘草酸等成分的质量具有向结肠和淋巴器官高效传递的特征,集中暴露在上述器官,极有可能是四逆散抗UC的药效物质来源。本研究的发现为后续确证成分组合物的药效并开展其改善UC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四逆散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有望促进其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 免疫组织 药源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左旋多巴中大肠埃希菌宿主细胞DNA残留量
8
作者 许冰瑜 刘妍 +2 位作者 郭心瑶 严方 孙桂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左旋多巴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宿主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以大肠埃希菌中的相对保守的E.coli MB6菌株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作为目的基因设计多对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左旋多巴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宿主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以大肠埃希菌中的相对保守的E.coli MB6菌株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作为目的基因设计多对引物,通过PCR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重组至pLENTI-BSD-CON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命名为pLENTI-BSD-CON-E.coli-16S,以其为标准品,结合磁珠法提取纯化DNA,建立定量PCR检测方法(SYBR-Green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与范围、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及耐用性的方法学验证,应用于左旋多巴原料药的检测,并与试剂盒检测方法(Taqman探针法)进行比较。建立的定量PCR检测方法(SYBR-Green法)正向引物序列:5'-TTCGATGCAACGCGAAGAAC-3';反向引物序列:5'-GTGTAGCCCTGGTCGTAAGG-3'。以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DNA质量浓度在10fg/μL~3 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定量限为10 fg/μL,加标溶液回收率在59.7%~80.7%范围内,RSD均小于30%。应用该法对3批左旋多巴原料药进行检测,DNA残留量均在限度以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左旋多巴等由大肠埃希菌作为宿主细胞生产的生物制品的DNA残留量,并且其灵敏度优于试剂盒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左旋多巴 构建质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外源性DNA残留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段Gao-Binge模型中游离脂肪酸、三羧酸循环及酮体代谢谱研究
9
作者 黎安沁 庞陆鑫 +3 位作者 柴媛媛 俞沁玮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肝细胞内脂质蓄积是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其形成与游离脂肪酸(FFAs)、三羧酸(TCA)循环、酮体代谢密切相关。为揭示AFLD中肝脏脂质蓄积与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的相关性。采用C57BL/6N小鼠构建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 肝细胞内脂质蓄积是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其形成与游离脂肪酸(FFAs)、三羧酸(TCA)循环、酮体代谢密切相关。为揭示AFLD中肝脏脂质蓄积与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的相关性。采用C57BL/6N小鼠构建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Gao-Binge模型)来模拟不同阶段的AFLD,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小鼠肝组织和血浆中的FFAs、TCA循环中间产物和酮体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短期AFLD小鼠模型中,血浆和肝脏中的总FFAs、饱和FFAs、短链FFAs以及酮体β-羟丁酸(HDBT)水平均显著增加,提示FFAs代谢谱在Gao-Binge模型下出现紊乱。此外,长短期模型中均发现乙酸(AA)、2-甲基丁酸(2-meBA)、HDBT与肝脏损伤指标在血浆和肝脏样本中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以短期模型中血浆数据为例,r=0.834、0.699、0.818,P<0.05),而丙酮酸(PRA)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r=-0.66,P<0.05)。结果表明,长短期AFLD小鼠模型中出现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紊乱,AA、2-meBA、HDBT、PRA等代谢物可作为AFL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酸 三羧酸循环 动物模型 Gao-Binge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有关物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与鉴定
10
作者 宁曼如 徐柯卉 +1 位作者 杭太俊 宋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用ODS色谱柱和10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甲醇流动相(pH6.3)将叶酸有关物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高分辨测定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通过质谱解析、有机反... 用ODS色谱柱和10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甲醇流动相(pH6.3)将叶酸有关物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高分辨测定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通过质谱解析、有机反应机制分析、或对照品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在所建立的LC-ESI-Q-TOF/MS条件下,叶酸及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叶酸及其强制降解试验样品中23个主要有关物质,其中2个为《欧洲药典》规定的已知杂质,4个与文献报道已知杂质一致,其余17个为新鉴定的未知杂质。鉴定结果可为叶酸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有关物质 降解产物 结构鉴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铝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任红梅 熊晔蓉 +2 位作者 荀校莹 姜雷 涂家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铝佐剂因其诱导高效持久的免疫应答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在疫苗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对于佐剂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铝佐剂已无法满足某些应用需求。因此,为实现良好的免疫增强效果及诱导特定类型和强度的免疫反应,新型铝佐剂... 铝佐剂因其诱导高效持久的免疫应答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在疫苗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对于佐剂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铝佐剂已无法满足某些应用需求。因此,为实现良好的免疫增强效果及诱导特定类型和强度的免疫反应,新型铝佐剂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综述介绍了铝佐剂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并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新型铝佐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铝佐剂和复合铝佐剂(铝佐剂与免疫刺激分子或递送载体复合),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铝佐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铝佐剂 纳米铝佐剂 复合铝佐剂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疏水标签蛋白降解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霍子瑞 裴捷雨 +3 位作者 詹芳怡 谢绍文 徐进宜 徐盛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近年来,诱导靶标蛋白降解的小分子靶向蛋白降解剂发展迅速,该类分子由于能够克服传统小分子抑制剂不能应用于难成药靶标、易发耐药等问题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其中小分子疏水标签蛋白降解剂(hydrophobic tags,HyTs)相较于其他靶向... 近年来,诱导靶标蛋白降解的小分子靶向蛋白降解剂发展迅速,该类分子由于能够克服传统小分子抑制剂不能应用于难成药靶标、易发耐药等问题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其中小分子疏水标签蛋白降解剂(hydrophobic tags,HyTs)相较于其他靶向蛋白降解分子,具有更少的氢键供体/受体数量、更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较佳的药动学特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综述着重介绍了疏水标签蛋白降解剂所涉及的可能作用机制及较为热门的疏水标签类型,特别针对金刚烷这一典型的疏水标签,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总的来讲,疏水标签目前还存在类型少、降解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仍需科研人员进一步地探索,希望本综述能够对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标签 靶蛋白降解 金刚烷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潜在的药物靶点
13
作者 帅育兵 王秋丹 +1 位作者 何田玉 曹丽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功能以及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并概述了针对MFN2的药物开发现现状,总结了目前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潜在药物分子,以期为MFN2作为靶点的药物研究以及疗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功能 疾病机制 药物靶点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生骨胶囊原粉化学成分鉴定及牡荆苷含量测定
14
作者 吴革林 范瑞鑫 +5 位作者 梁楚玲 邢冷 谢永建 龚平 周鹏 李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采用UPLC-MS/MS对通络生骨胶囊原粉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牡荆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采用Acquity UPLC■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2%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L/min,进样量... 采用UPLC-MS/MS对通络生骨胶囊原粉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牡荆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采用Acquity UPLC■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2%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L/min,进样量1μL;通过ESI质谱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数据,成功鉴定出通络生骨胶囊原粉中的12个黄酮类和3个芪类化合物。同时,采用XBridge C_(18)(4.6 mm×250 mm,5µm)色谱柱,以0.05%冰醋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µL,建立了牡荆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在10~40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96.7%。这些方法的建立为通络生骨胶囊原粉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生骨胶囊 化学成分 UPLC-MS/MS 牡荆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体外药效与机制
15
作者 来兴兆 范玲玲 +3 位作者 黄素清 黄聪聪 李剑 谭宁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ASO)的体外药效与机制。通过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ASO)的体外药效与机制。通过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AT5/NLRP3信号通路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转染NFAT5-siRNA联合Western blot法探究NFAT5与NLRP3的关系;免疫荧光法检测NFAT5核转位。结果显示:脉络宁口服液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下调NFAT5、NLRP3、caspase1、IL-18和MMP9的mRNA水平,抑制NFAT5、NLRP3、cleaved-caspase1(p20)的蛋白表达量以及NF-κB-P65磷酸化水平;NFAT5-siRNA显著逆转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LRP3的蛋白表达增加;脉络宁口服液与KRN2(NFAT5抑制剂)均能够抑制NFAT5表达与核转位。综上所述,脉络宁口服液在体外通过抑制NFAT5/NLRP3信号通路发挥显著抗炎作用,并且NFAT5可能参与调控NLR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脉络宁口服液 RAW264.7巨噬细胞 NFAT5/NLRP3信号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HPLC-MS/MS检测方法
16
作者 邓滨 朱娜 +2 位作者 花镇东 王优美 苏梦翔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1%甲酸-乙腈溶液(95∶5)复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技术,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模式,用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26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下限可达1.50~3.00 ng/L,其中21种待测物在1.50~375.0 ng/L范围内,5种在3.00~750.0 ng/L范围内,所有26种物质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小于7.71%和13.91%,提取回收率均高于92.64%。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作为卡西酮类物质检测和滥用情况监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 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型毒品分析 污水流行病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泛素化修饰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曦 金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类泛素小分子(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经由类似泛素的小分子蛋白——SUMO与目标蛋白质上特定的赖氨酸支链形成共价键,修饰目标蛋白质,从而影响靶蛋白生物活性、稳定性以... 类泛素小分子(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经由类似泛素的小分子蛋白——SUMO与目标蛋白质上特定的赖氨酸支链形成共价键,修饰目标蛋白质,从而影响靶蛋白生物活性、稳定性以及细胞定位等。SUMO化修饰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SUMO化修饰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骨骼肌、肝脏等组织的代谢活动及调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综述了SUMO化修饰与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间的关系。对SUMO化修饰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揭示T2DM的发病机制,为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早期诊断以及后期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化修饰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紫贝母茎化学成分研究
18
作者 李敏 米雅慧 +2 位作者 蒯海敏 胡晓龙 汪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采用硅胶及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对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P.K.Hsiao&K.C.Hsia)茎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7-hydroxychlorogenone(1),... 采用硅胶及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对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P.K.Hsiao&K.C.Hsia)茎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7-hydroxychlorogenone(1),sieboldogenin(2),(3β,25S)-spirost-5-ene-3,17,27-triol(3),拉肖皂苷元(4),替告皂苷元酮(5),啤酒甾醇(6),过氧化麦角甾醇(7),豆甾醇(8),β-谷甾醇(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暗紫贝母茎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初步评价了化合物1~9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6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IC50为(14.16±1.1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甾体 化学成分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毒情监测中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肖月 原帅 +3 位作者 骆如欣 朱瑞琴 狄斌 向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采用污水分析法,即污水流行病学,对各个国家及地区毒品和药物滥用情况进行评估与监控现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比较、监督、规范的有效途径,不利于不同国家、地区毒情的分析及比较。质量控制技术能... 采用污水分析法,即污水流行病学,对各个国家及地区毒品和药物滥用情况进行评估与监控现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比较、监督、规范的有效途径,不利于不同国家、地区毒情的分析及比较。质量控制技术能够控制实验室的分析误差,保障鉴定结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推动城市毒品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污水分析过程中的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实验室检测、毒品消耗量反算模型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探索更加全面的适合在实验室之间进行污水中毒品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考察和评价的科学、客观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分析法 污水流行病学 毒品 药物滥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接枝双氯芬酸的制备、表征和体外释放
20
作者 宋琳琪 郑枫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参照原研药双氯芬酸透明质酸钠(DF-HA)采用共价键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DF-HA接枝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DF-HA成功合成,同时1H NMR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接枝率约为17... 参照原研药双氯芬酸透明质酸钠(DF-HA)采用共价键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DF-HA接枝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DF-HA成功合成,同时1H NMR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接枝率约为17%。利用HPLC对DF-HA接枝共聚物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考察其在磷酸缓冲盐溶液(pH 7.4)中对双氯芬酸(DF)的释放情况。游离DF在6h后药物释放率达到83.6%,DF-HA在1d内的释放率为4.8%,在21d内的释放率为17.7%,与参比制剂释放行为基本一致,DF-HA能显著实现对DF的缓释效果,且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本身具有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DF-HA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双氯芬酸钠 接枝共聚物 表征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