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1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49,共1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代动力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事管理等学科的原创研究论著。
关键词 合成药物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其促细胞凋亡
2
作者 刘璘琛 徐晓龑 +6 位作者 孙春萌 俞济荣 施青 孙君君 逄丹丹 卫斐然 刘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刺激MH7A构建关节炎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GB作...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刺激MH7A构建关节炎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GB作用于MH7A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GB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GB显著抑制细胞侵袭力、增加细胞凋亡率和G_(0)/G_(1)期比例;GB显著上调细胞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p21 mRNA和下降Bcl-2、髓系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 1,Mcl-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mRNA转录水平;同时,GB显著上调Bax、p21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和下调Bcl-2、Mcl-1、p-AKT、p-PI3K、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量,且伴有p-PI3K/PI3K、p-AKT/AKT和Bcl-2/Bax比值的降低。综上,GB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阻滞MH7A细胞G_(1)期向S期转化、抑制细胞活力和侵袭力,并诱导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类风湿性关节炎 MH7A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的药物晶体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慧娜 张珂 +2 位作者 缪妍 魏元锋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0,共7页
甘露醇作为一种药用辅料,具备热值低、引湿性低、稳定性高等性质,广泛应用于固体制剂、冻干制剂和吸入制剂等多种剂型中,其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晶型(α,β和δ)和共晶,晶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制剂性能。本文从甘露醇多晶型的结构特... 甘露醇作为一种药用辅料,具备热值低、引湿性低、稳定性高等性质,广泛应用于固体制剂、冻干制剂和吸入制剂等多种剂型中,其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晶型(α,β和δ)和共晶,晶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制剂性能。本文从甘露醇多晶型的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共晶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着重讨论了甘露醇多晶型之间的转变条件、监测方法以及晶型转变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包括可成片性和崩解溶出性能等。通过对甘露醇晶体学研究的系统性总结,以期为新型药用辅料开发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多晶型 共晶 多晶型转变 药用辅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和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飞 程露 +5 位作者 任明诗 郭焘 匡凤姣 康宗华 罗建光 吴斐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患者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挥发油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具有芳香气味、易于透过血...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患者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挥发油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具有芳香气味、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和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中药挥发油通过调节神经单胺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肠道菌群—肠—脑轴等机制,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总结中药挥发油抗抑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旨在为中药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抗抑郁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诱导胃部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顾晓 邢莹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产生胃部感染、定植以及促使宿主细胞发生炎癌转化等的关键外分泌毒素发挥功能,感染CagA阳性菌株的患者相比于CagA阴性菌株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患肿瘤的概率。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从毒力蛋白CagA的递送方式、生物活性、免疫调控以及相关分子机制层面对Hp感染所诱导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CAGA 炎癌转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泛素化修饰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曦 金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类泛素小分子(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经由类似泛素的小分子蛋白——SUMO与目标蛋白质上特定的赖氨酸支链形成共价键,修饰目标蛋白质,从而影响靶蛋白生物活性、稳定性以... 类泛素小分子(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经由类似泛素的小分子蛋白——SUMO与目标蛋白质上特定的赖氨酸支链形成共价键,修饰目标蛋白质,从而影响靶蛋白生物活性、稳定性以及细胞定位等。SUMO化修饰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SUMO化修饰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骨骼肌、肝脏等组织的代谢活动及调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综述了SUMO化修饰与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间的关系。对SUMO化修饰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揭示T2DM的发病机制,为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早期诊断以及后期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化修饰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芽碱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彦 刘涛 +3 位作者 孙芳 黄家辉 毛书振 姚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研究大麦芽碱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构建AR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和AB-PAS染色检测大麦芽碱对鼻黏膜病理损伤的改善情况。采用ELISA检测大麦芽碱对大鼠血清中OVA-s... 研究大麦芽碱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构建AR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和AB-PAS染色检测大麦芽碱对鼻黏膜病理损伤的改善情况。采用ELISA检测大麦芽碱对大鼠血清中OVA-sIgE及鼻黏膜组织上清液中IL-4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麦芽碱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进行通路预测,并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大麦芽碱可以减轻OVA诱导AR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缓解AR导致的鼻黏膜病理损伤,减少OVA-sIgE及IL-4的分泌。此外,大麦芽碱可以调节Th1/Th2平衡。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麦芽碱作用于AR的潜在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磷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中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过大麦芽碱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体外细胞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结果。本研究提示,大麦芽碱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从而发挥缓解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大麦芽碱 PI3K/AKT信号通路 TH1/TH2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左慈丸对HEI-OC1细胞氧化应激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卢国侠 顾云双 +4 位作者 郑亦文 彭英 阿基业 王广基 孙建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5,共8页
探究耳聋左慈丸对过氧化氢(H_(2)O_(2))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利用细胞代谢组学的手段研究作用机制。实验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组。以HEI-OC1细... 探究耳聋左慈丸对过氧化氢(H_(2)O_(2))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利用细胞代谢组学的手段研究作用机制。实验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组。以HEI-OC1细胞为研究对象,0.9mmol/L的H_(2)O_(2)诱导12h为条件进行造模。CCK-8试剂盒用于检测不同状态下HEI-OC1细胞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分别对HEI-OC1细胞中对应物质的活性和含量进行检测;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耳聋左慈丸给药后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率,而且能改善由H_(2)O_(2)造模带来的ROS和LDH的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活性下降的情况。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分图差异明显,并且耳聋左慈丸组有将模型组回调至空白组的趋势。耳聋左慈丸对HEI-OC1细胞氧化应激的代谢调控主要影响核苷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综上所述,耳聋左慈丸可以对H_(2)O_(2)致HEI-OC1细胞氧化应激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抗氧化的药理活性,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增加尿苷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进而调节嘧啶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以及组氨酸代谢等通路所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左慈丸 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调控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蔡浒 吴晓倩 +3 位作者 韩凌飞 冯锋 曲玮 柳文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成骨细胞是骨细胞的重要来源,参与骨生成和修复,对维持骨平衡起关键作用,若体内成骨分化过程被干扰,则可能产生多种骨相关疾病。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生理活性多样、不良反应较小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对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是骨细胞的重要来源,参与骨生成和修复,对维持骨平衡起关键作用,若体内成骨分化过程被干扰,则可能产生多种骨相关疾病。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生理活性多样、不良反应较小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对成骨细胞分化具有调控效果。本文从天然产物来源出发,对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干预成骨分化进行综述,为天然产物治疗骨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成骨分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及免疫组织中四逆散药源性成分的LC-MS分析
10
作者 曹艳芳 汪雅莉 +5 位作者 王安慧 陈永顺 李思翰 冯凯 杨婉薇 宋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免疫反应失调是目前公认的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在确证四逆散能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研究... 免疫反应失调是目前公认的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在确证四逆散能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研究了UC小鼠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胸腺等免疫组织中的四逆散药源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除结肠外,四逆散中部分成分及其代谢物可分布于免疫组织,关联分析四逆散组成药味质量标准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限度,发现相对低丰度、弱响应成分如柴胡皂苷a、芍药苷、甘草酸等成分的质量具有向结肠和淋巴器官高效传递的特征,集中暴露在上述器官,极有可能是四逆散抗UC的药效物质来源。本研究的发现为后续确证成分组合物的药效并开展其改善UC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四逆散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有望促进其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 免疫组织 药源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模式识别机制及其化学干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贾佳庆 李辉 +1 位作者 尤启冬 徐晓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5,共11页
先天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监测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诱发固有免疫反应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本文以RNA、双链DNA(dsDNA)及非经典构象核酸等多种核酸为出发点,对核酸模式识别受体的... 先天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监测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诱发固有免疫反应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本文以RNA、双链DNA(dsDNA)及非经典构象核酸等多种核酸为出发点,对核酸模式识别受体的免疫识别机制、相关疾病以及药物研究进展展开综述,重点介绍了Toll样受体(TLRs)、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LRs)、环鸟嘌呤-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cGAS)、Z-DNA结合蛋白1(ZBP1)等PRRs,揭示了它们在抗病毒、抗肿瘤及维持免疫稳态中的核心作用,以期为PRRs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肿瘤 临床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左旋多巴中大肠埃希菌宿主细胞DNA残留量
12
作者 许冰瑜 刘妍 +2 位作者 郭心瑶 严方 孙桂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左旋多巴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宿主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以大肠埃希菌中的相对保守的E.coli MB6菌株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作为目的基因设计多对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左旋多巴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宿主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以大肠埃希菌中的相对保守的E.coli MB6菌株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作为目的基因设计多对引物,通过PCR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重组至pLENTI-BSD-CON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命名为pLENTI-BSD-CON-E.coli-16S,以其为标准品,结合磁珠法提取纯化DNA,建立定量PCR检测方法(SYBR-Green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与范围、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及耐用性的方法学验证,应用于左旋多巴原料药的检测,并与试剂盒检测方法(Taqman探针法)进行比较。建立的定量PCR检测方法(SYBR-Green法)正向引物序列:5'-TTCGATGCAACGCGAAGAAC-3';反向引物序列:5'-GTGTAGCCCTGGTCGTAAGG-3'。以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DNA质量浓度在10fg/μL~3 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定量限为10 fg/μL,加标溶液回收率在59.7%~80.7%范围内,RSD均小于30%。应用该法对3批左旋多巴原料药进行检测,DNA残留量均在限度以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左旋多巴等由大肠埃希菌作为宿主细胞生产的生物制品的DNA残留量,并且其灵敏度优于试剂盒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左旋多巴 构建质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外源性DNA残留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网络药理学多靶点效应价值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雯昕 张春霞 +1 位作者 韩凌飞 柳文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1,共6页
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所含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用。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能够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群与疾病... 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所含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用。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能够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群与疾病标志物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靶点、疾病三者的关系。本文总结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钩藤干预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钩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网络药理学 生物碱 分子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段Gao-Binge模型中游离脂肪酸、三羧酸循环及酮体代谢谱研究
14
作者 黎安沁 庞陆鑫 +3 位作者 柴媛媛 俞沁玮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肝细胞内脂质蓄积是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其形成与游离脂肪酸(FFAs)、三羧酸(TCA)循环、酮体代谢密切相关。为揭示AFLD中肝脏脂质蓄积与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的相关性。采用C57BL/6N小鼠构建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 肝细胞内脂质蓄积是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其形成与游离脂肪酸(FFAs)、三羧酸(TCA)循环、酮体代谢密切相关。为揭示AFLD中肝脏脂质蓄积与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的相关性。采用C57BL/6N小鼠构建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Gao-Binge模型)来模拟不同阶段的AFLD,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小鼠肝组织和血浆中的FFAs、TCA循环中间产物和酮体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短期AFLD小鼠模型中,血浆和肝脏中的总FFAs、饱和FFAs、短链FFAs以及酮体β-羟丁酸(HDBT)水平均显著增加,提示FFAs代谢谱在Gao-Binge模型下出现紊乱。此外,长短期模型中均发现乙酸(AA)、2-甲基丁酸(2-meBA)、HDBT与肝脏损伤指标在血浆和肝脏样本中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以短期模型中血浆数据为例,r=0.834、0.699、0.818,P<0.05),而丙酮酸(PRA)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r=-0.66,P<0.05)。结果表明,长短期AFLD小鼠模型中出现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紊乱,AA、2-meBA、HDBT、PRA等代谢物可作为AFL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酸 三羧酸循环 动物模型 Gao-Binge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疫苗的研发进展
15
作者 周珂 陈宗香 刘兰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8,共8页
疟疾是一种通过雌蚊叮咬、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2000年以来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来防控疟疾,但受到COVID-19的影响,疟疾病例不降反升,因此疟疾疫苗成为了控制疟疾的重点之一。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 疟疾是一种通过雌蚊叮咬、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2000年以来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来防控疟疾,但受到COVID-19的影响,疟疾病例不降反升,因此疟疾疫苗成为了控制疟疾的重点之一。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等。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包括红前期、血液期和蚊期。已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两款疫苗RTS,S/AS01E和R21/Matrix-M以恶性疟原虫红前期蛋白为靶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降低了儿童疟疾的病死率,目前已在非洲进行大规模接种。而针对其他阶段和靶点的疟疾疫苗还没有一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本文描述了疟疾的危害及防控,总结了近几年针对红外期、血液期、蚊期疟原虫生命周期及间日疟原虫设计的疟疾疫苗,并展示了疟疾疫苗研发领域的挑战及思路,为新型疟疾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疟疾疫苗 恶性疟原虫 RTS S/AS01E R21/Matri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β激动剂ZLY16促进肌再生及改善mdx小鼠运动能力
16
作者 郭光耀 陆茜 +3 位作者 范书生 俞沁玮 张陆勇 江振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7,共9页
为探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β激动剂ZLY16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药效作用,本研究连续6周对C57BL/10ScSnJGpt-Dmdem3Cd4/Gpt(mdx)... 为探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β激动剂ZLY16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药效作用,本研究连续6周对C57BL/10ScSnJGpt-Dmdem3Cd4/Gpt(mdx)小鼠灌胃30 mg/kg ZLY16,通过行为学实验、组织病理学、血生化分析、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考察小鼠运动能力、血脂含量、骨骼肌损伤和肌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高脂诱导的成肌细胞分化抑制模型,通过采用尼罗红染色、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成肌细胞中脂质含量和成肌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ZLY16能够增加小鼠肌抓力、减少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减轻肌纤维坏死、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肌再生。在体外,ZLY16通过减少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murine skeletal muscle myoblast line,C2C12)中脂质蓄积来促进成肌细胞分化与肌管融合。这些结果表明,ZLY16通过减少mdx小鼠体内脂质蓄积,促进肌再生,改善其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Y16 PPARβ激动剂 杜氏肌营养不良 骨骼肌功能 脂质蓄积 mdx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载体的电荷屏蔽和靶向递送策略
17
作者 刘馨澳 陈沁颖 +2 位作者 陈大力 涂家生 孙春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9,共9页
阳离子载体因其优异的载药能力和递送性能,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其高密度正电荷引发的系统毒性与非特异性摄取等问题仍是临床转化的关键障碍。近年来,电荷屏蔽与刺激响应策略的兴起为其生物相容性与靶向性调控提供了... 阳离子载体因其优异的载药能力和递送性能,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其高密度正电荷引发的系统毒性与非特异性摄取等问题仍是临床转化的关键障碍。近年来,电荷屏蔽与刺激响应策略的兴起为其生物相容性与靶向性调控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系统回顾了化学修饰、天然高分子包覆及仿生膜策略在电荷屏蔽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p H、酶、ROS等内源性以及光、超声等外源性刺激响应机制在精准激活释放中的作用。在多模块协同与智能平台构建方面,阳离子载体正逐步从实验室探索迈向临床转化。本文对相关研究工作的临床转化前景及关键技术瓶颈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下一代智能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载体 电荷屏蔽 刺激响应 智能递送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有关物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与鉴定
18
作者 宁曼如 徐柯卉 +1 位作者 杭太俊 宋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用ODS色谱柱和10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甲醇流动相(pH6.3)将叶酸有关物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高分辨测定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通过质谱解析、有机反... 用ODS色谱柱和10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甲醇流动相(pH6.3)将叶酸有关物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高分辨测定各有关物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通过质谱解析、有机反应机制分析、或对照品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在所建立的LC-ESI-Q-TOF/MS条件下,叶酸及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叶酸及其强制降解试验样品中23个主要有关物质,其中2个为《欧洲药典》规定的已知杂质,4个与文献报道已知杂质一致,其余17个为新鉴定的未知杂质。鉴定结果可为叶酸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有关物质 降解产物 结构鉴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滚环扩增的核酸载体靶向递送化疗药物的研究
19
作者 张如燕 张子辰 +1 位作者 张国栋 张志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化疗药物普遍缺乏特异性,开发一种可主动靶向递送化疗药物、对生物体无免疫原性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将合成的具有串联重复序列的DNA长单链与几条包含适配体AS1411的... 化疗药物普遍缺乏特异性,开发一种可主动靶向递送化疗药物、对生物体无免疫原性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将合成的具有串联重复序列的DNA长单链与几条包含适配体AS1411的短链DNA杂交来构筑含有多价适配体的核酸载体(multivalent aptamer,Multi-Apt),利用其双螺旋结构大量负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用于靶向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优化了RCA产物与短链的结合比例,利用酶标仪探究了Dox的负载及释放,并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酶标仪、CCK-8法和划痕实验考察了Multi-Apt-Dox对B16细胞的靶向性和生长抑制情况。实验结果显示,RCA产物与3条短链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50。荧光显微镜照片、流式细胞术和酶标仪实验结果表明,每个Multi-Apt可负载约200个Dox分子,而且其对B16细胞的亲和性是单价适配体的46倍。细胞实验表明,Multi-Apt在细胞内降解并释放药物后诱导产生选择性细胞毒性,从而极大降低Dox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为肿瘤治疗的靶向给药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环扩增 多价适配体 靶向递送 肿瘤细胞 AS14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铝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任红梅 熊晔蓉 +2 位作者 荀校莹 姜雷 涂家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铝佐剂因其诱导高效持久的免疫应答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在疫苗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对于佐剂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铝佐剂已无法满足某些应用需求。因此,为实现良好的免疫增强效果及诱导特定类型和强度的免疫反应,新型铝佐剂... 铝佐剂因其诱导高效持久的免疫应答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在疫苗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对于佐剂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铝佐剂已无法满足某些应用需求。因此,为实现良好的免疫增强效果及诱导特定类型和强度的免疫反应,新型铝佐剂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综述介绍了铝佐剂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并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新型铝佐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铝佐剂和复合铝佐剂(铝佐剂与免疫刺激分子或递送载体复合),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铝佐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铝佐剂 纳米铝佐剂 复合铝佐剂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