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正中矢状面上测量胸腹折叠角(thoracoabdominal folded angle,TAFA)及剑突-耻骨联合距离(the distances between xiphoid process and superior edge of the pubis,XP),同时在脊柱全长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Cobb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Cobb角(lumbar lordosis,LL)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CT矢状面腰椎生理曲度对腹腔容积变化的影响创新性提出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腰椎存在生理前凸时为Ⅰ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时为Ⅱ型,腰椎后凸畸形时为Ⅲ型。根据TAFA将Ⅲ型患者分为两个亚型,TAFA>90°为A亚型,TAFA≤90°为B亚型。由5名经过培训的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10d),采用Kendall′s W检验分析多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型间上述测量参数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胸腹部折叠畸形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2例、ⅢB型6例。观察者间分型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为0.954(P<0.001)。患者平均GK、TK、LL、SVA、TAFA及XP分别为83.7°±29.9°、48.7°±21.3°、-13.9°±25.3°、22.8±14.9cm、128.1°±50.5°及16.8±8.9cm;各组TAFA、XP测量数值间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6(P<0.001)和0.979(P<0.001);各分型间TAFA及XP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T影像学分型可以客观评价AS胸腹部折叠畸形情况,剑突-耻骨联合距离及胸腹折叠角是评估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重要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根据患者从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是否接受TXA(1g,静脉注射)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46例)。收集患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ASA)分级、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肿瘤相关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和系统治疗)、实验室相关资料(包括术前HGB、Hct、PLT、PT、APTT和术后1d Hct)、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减压部位、显露节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当天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情况)和术后住院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相关资料。采用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病理类型、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等一般资料和肿瘤相关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HGB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35),术前Hct、PLT、PT、APTT以及术后1d Hct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减压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显露节段和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961.3.4(741.5,1810.4)mL vs 1593.5(1170.2,1936.1)mL,P=0.013],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400(0,800)mL vs 800(400,800)mL,P=0.024]。两组在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新发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静脉注射1g TXA能够减少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胸椎前凸患者及正常人群术前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探讨并分析胸椎前凸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胸椎前凸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胸椎角度将...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胸椎前凸患者及正常人群术前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探讨并分析胸椎前凸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胸椎前凸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胸椎角度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胸椎前凸(TL)组(T5-T12≤0°),27例;B组为胸椎后凸(TK)减小组(0°<T5-T12≤20°),29例;另设正常TK(20°<T5-T12≤40°)的C组为对照组,29例。收集三组人群术前临床、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A)],X线片影像学资料(胸椎冠、矢状面Cobb角),顶椎区CT影像学资料[脊柱穿透指数(spinal penetration index volume,SPIV)、顶椎区心脏容积比(cardiac volume ratio in apical vertebra region,CVRA)],超声心动图资料[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流出道(RVOT)、主动脉内径(AO)、升主动脉内径(AAO)、主肺动脉内径(MPA)、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心脏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动脉收缩压(SPAP)]。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对三组人群的上述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SPIV与矢状面Cobb角负相关,与冠状面Cobb角无相关性;SPIV与LVDd、RVDd、LAD、RAD、RVOT、AO、AAO、MPA、IVST、LVPWT呈负相关;SPIV与EF、FS、SV、CO、CI、SPAP无相关性;CVRA与矢状面Cobb角负相关,与冠状面Cobb角无相关性;CVRA与RVDd、IVST、LVPWT负相关;CVRA与LVDd、LAD、RAD、RVOT、AO、AAO、MPA之间无相关性;CVRA与EF、FS、SV、CO、CI、SPAP无相关性。结论:SPIV较CVRA更能反映胸椎前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胸椎后凸角度的减小可能加剧心脏血管负担。在胸椎前凸患者矫形手术过程中,由于全麻、俯卧位、胸骨及胸廓受压和肌松药物等因素,胸腔和心腔结构及功能参数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应特别关注气道阻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正中矢状面上测量胸腹折叠角(thoracoabdominal folded angle,TAFA)及剑突-耻骨联合距离(the distances between xiphoid process and superior edge of the pubis,XP),同时在脊柱全长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Cobb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Cobb角(lumbar lordosis,LL)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CT矢状面腰椎生理曲度对腹腔容积变化的影响创新性提出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腰椎存在生理前凸时为Ⅰ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时为Ⅱ型,腰椎后凸畸形时为Ⅲ型。根据TAFA将Ⅲ型患者分为两个亚型,TAFA>90°为A亚型,TAFA≤90°为B亚型。由5名经过培训的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10d),采用Kendall′s W检验分析多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型间上述测量参数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胸腹部折叠畸形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2例、ⅢB型6例。观察者间分型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为0.954(P<0.001)。患者平均GK、TK、LL、SVA、TAFA及XP分别为83.7°±29.9°、48.7°±21.3°、-13.9°±25.3°、22.8±14.9cm、128.1°±50.5°及16.8±8.9cm;各组TAFA、XP测量数值间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6(P<0.001)和0.979(P<0.001);各分型间TAFA及XP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T影像学分型可以客观评价AS胸腹部折叠畸形情况,剑突-耻骨联合距离及胸腹折叠角是评估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重要指标。
文摘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根据患者从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是否接受TXA(1g,静脉注射)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46例)。收集患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ASA)分级、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肿瘤相关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和系统治疗)、实验室相关资料(包括术前HGB、Hct、PLT、PT、APTT和术后1d Hct)、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减压部位、显露节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当天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情况)和术后住院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相关资料。采用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病理类型、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等一般资料和肿瘤相关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HGB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35),术前Hct、PLT、PT、APTT以及术后1d Hct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减压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显露节段和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961.3.4(741.5,1810.4)mL vs 1593.5(1170.2,1936.1)mL,P=0.013],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400(0,800)mL vs 800(400,800)mL,P=0.024]。两组在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新发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静脉注射1g TXA能够减少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失血量和输血量。
文摘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脊柱科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LS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RA-UBE-LIF)与对照组(48例,UBE-LIF)。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节段等基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置钉准确率(Gertzbein标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化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腿痛改善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6~12个月。观察组的透视次数(4.40±0.83 vs 9.92±1.62)、术中出血量(90.76±13.27mL vs 121.21±16.75mL)、术后引流量(75.93±14.43mL vs 93.02±17.04mL)、住院时间(4.43±1.52d vs 7.19±1.79d)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18.24±8.91min vs 120.67±10.43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RA经皮置钉准确率为97.62%,与对照组(89.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6.2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与ODI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下降(P<0.05);术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OD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UBE-LIF治疗LSS手术精准安全、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胸椎前凸患者及正常人群术前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探讨并分析胸椎前凸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胸椎前凸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胸椎角度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胸椎前凸(TL)组(T5-T12≤0°),27例;B组为胸椎后凸(TK)减小组(0°<T5-T12≤20°),29例;另设正常TK(20°<T5-T12≤40°)的C组为对照组,29例。收集三组人群术前临床、影像学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A)],X线片影像学资料(胸椎冠、矢状面Cobb角),顶椎区CT影像学资料[脊柱穿透指数(spinal penetration index volume,SPIV)、顶椎区心脏容积比(cardiac volume ratio in apical vertebra region,CVRA)],超声心动图资料[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流出道(RVOT)、主动脉内径(AO)、升主动脉内径(AAO)、主肺动脉内径(MPA)、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心脏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动脉收缩压(SPAP)]。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对三组人群的上述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SPIV与矢状面Cobb角负相关,与冠状面Cobb角无相关性;SPIV与LVDd、RVDd、LAD、RAD、RVOT、AO、AAO、MPA、IVST、LVPWT呈负相关;SPIV与EF、FS、SV、CO、CI、SPAP无相关性;CVRA与矢状面Cobb角负相关,与冠状面Cobb角无相关性;CVRA与RVDd、IVST、LVPWT负相关;CVRA与LVDd、LAD、RAD、RVOT、AO、AAO、MPA之间无相关性;CVRA与EF、FS、SV、CO、CI、SPAP无相关性。结论:SPIV较CVRA更能反映胸椎前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胸椎后凸角度的减小可能加剧心脏血管负担。在胸椎前凸患者矫形手术过程中,由于全麻、俯卧位、胸骨及胸廓受压和肌松药物等因素,胸腔和心腔结构及功能参数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应特别关注气道阻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