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7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对不同耐旱性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晴 孙露宏 +6 位作者 高世伟 刘宇强 常汇琳 马成 王婧泽 王翠玲 聂守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耕地易受干旱影响,从而导致粮食作物产量下降。本研究选取常规粳稻绥粳309(耐旱型)和绥粳318(敏旱型)作为试验品种,基于4种水平的干旱胁迫条件,设置不喷施水杨酸和叶面喷施水杨酸(浓度为100 mg/L)2种处理,测定和分析... 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耕地易受干旱影响,从而导致粮食作物产量下降。本研究选取常规粳稻绥粳309(耐旱型)和绥粳318(敏旱型)作为试验品种,基于4种水平的干旱胁迫条件,设置不喷施水杨酸和叶面喷施水杨酸(浓度为100 mg/L)2种处理,测定和分析了这2个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生长形态、生理生化、氧化特性、营养物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水稻叶片水分和气体交换参数下降;干旱胁迫加剧了水稻氧化损伤,具体表现为植株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上升,活性氧产生增加,水稻组织中钠离子含量升高。叶面喷洒水杨酸后,由于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水稻氧化损伤程度减轻。干旱胁迫导致水稻抗坏血酸含量、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可溶性糖含量、总可溶性酚含量、脯氨酸含量、花青素含量、水杨酸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但叶面喷施水杨酸后这些物质的含量或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叶面喷施水杨酸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和新陈代谢活动,还能够消除干旱胁迫所带来的毒性效应,提升水稻抗氧化能力,改善水稻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水稻产量。耐旱型品种对干旱胁迫的承受能力比敏旱型品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杨酸 干旱胁迫 氧化损伤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五常优质稻区2008—2022年水稻育种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洪儒 杨传铭 +7 位作者 赵北平 张喜娟 肖明纲 杨贤莉 张擘 王立志 孙中义 姜树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五常大米香气芬馥、口感优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汇总了2008—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五常试验基地15年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960份(次)数据,涵盖了品种(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等信... 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五常大米香气芬馥、口感优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汇总了2008—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五常试验基地15年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960份(次)数据,涵盖了品种(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等信息,研究分析了5个组别(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第一积温带晚熟组、第一积温带早熟香稻组、第一积温带晚熟香稻组和第一积温带晚糯稻组)参试水稻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年早熟和晚熟品系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增加,但是其有效穗数、耐冷性和株高均呈下降趋势。早熟香稻品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与早熟品系相似,但产量略低;晚熟香稻品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也基本与晚熟品系相同;与晚熟品系相比,糯稻品系除千粒重和株高呈下降趋势外,其余产量及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五常地区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育种趋势 五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化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5 位作者 王锦艳 张义 段浩平 尹正钦 何荣满 钏兴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不同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峰值随着播期的变化呈现出较大差异,参试不育系均存在适宜播期。光敏型粳稻不育系育性转换主要受光长影响,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推迟播种有利于其育性转换,提高自交结实率,进而提高繁殖产量;温敏型早籼不育系由于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在保证秧龄的条件下,通过早播利用6月初的短时低温可获得基本产量;不同温敏型中籼不育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差异大,找准最佳播期是实现其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通过分析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多年气温变化情况,我们发现该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温的概率较高,不育系繁殖育性敏感期应尽量错开该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亲本繁殖 播期 育性转化敏感期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镁肥对寒地香稻品种牡育稻49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雪梅 赵云彤 +3 位作者 孟祥海 宋泽 解忠 杨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为探明纳米镁和离子镁对寒地香稻品种牡育稻49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形态镁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添加纳米镁处理的牡育稻49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最高,其次是添加离子镁的... 为探明纳米镁和离子镁对寒地香稻品种牡育稻49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形态镁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添加纳米镁处理的牡育稻49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最高,其次是添加离子镁的处理。镁肥的施用显著增强了籽粒灌浆全过程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并显著提升了淀粉分支酶在籽粒灌浆前期的酶活性,但显著降低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籽粒灌浆前期的酶活性。此外,加施镁肥还显著提高了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食味评分,同时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且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和食味评分方面,纳米镁的施用效果要优于离子镁。在籽粒淀粉的理化特性上,镁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淀粉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而有所降低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消减值,这进一步证明了镁肥对于提升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在牡育稻49栽培过程中适量施用镁肥,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提升稻米品质,且纳米镁肥较离子镁肥施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镁肥 纳米镁 离子镁 牡育稻49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份香稻材料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分析及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3 位作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朱其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53,共10页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结果表明,80份香稻材料均具有香味,其中第4~第5外显子803 bp缺失突变类型7份(占比8.75%),同时含有5'UTR区3 bp缺失及第7外显子8 bp缺失和3 bp突变2种变异类型材料4份(占比5.00%),其他69份为第7外显子8 bp缺失和3 bp突变的变异类型(占比86.25%)。80份香稻材料中含Pita、Pi2、Pi9、Pigm、Pi1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57份(占比71.25%)、12份(占比15.00%)、4份(占比5.00%)、1份(占比1.25%)和1份(占比1.25%);同时含Pi2、Pita的材料有9份(占比11.25%),同时含Pigm、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含Pi1、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表现抗病的比例高于只携带1个抗性基因及不携带抗性基因的材料。研究结果为香稻材料的应用及抗稻瘟病基因聚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味基因 稻瘟病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春春 纪龙 +2 位作者 陈中督 李丹 方福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共4页
我国水稻年度间、品种间、区域间生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水稻单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水稻单产提升面临重大突破性品种短缺、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标准化技术落实难到位难、灾害防控技术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品种选育... 我国水稻年度间、品种间、区域间生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水稻单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水稻单产提升面临重大突破性品种短缺、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标准化技术落实难到位难、灾害防控技术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品种选育、技术集成、技术推广和防灾减灾等四方面协同发力,切实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区试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推动稻谷产能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面积单产 品种选育 技术集成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绿色低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强盛 张慧 +4 位作者 沈叶 曹红灵 丁万里 徐娅 刘为浒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3种主要方式——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大田试验结果发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在防治病虫害、减少杂草滋生方面效果显著,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水稻 肥料化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作农耕文化传播探索农业科普研学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4
8
作者 章蓉蓉 徐炜 王小琦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农业科普研学活动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重要补充,其普及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日益提升,众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参与其中。研学课程安排,既可以开展理论科普,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操作环节,深受当地中小学校的青睐。通过参... 农业科普研学活动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重要补充,其普及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日益提升,众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参与其中。研学课程安排,既可以开展理论科普,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操作环节,深受当地中小学校的青睐。通过参观、体验、互动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职业规划的正向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耕文化 农业科普 研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少波 张金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6个/丛,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高0.4和0.3个/丛;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805.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47.5和54.0 kg/hm^(2),这一增产效果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来实现;侧深变量施肥处理的效益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高298.5和192.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变量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粮食生产特征与产能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晓红 李懿芸 傅琳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国家已明确指出,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需共同承担责任,即“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浙江作为典型的粮食主销省份,对其粮食生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产能提升的瓶颈,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粮食产能提升策略... 国家已明确指出,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需共同承担责任,即“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浙江作为典型的粮食主销省份,对其粮食生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产能提升的瓶颈,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粮食产能提升策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揭示,浙江在粮食产能提升方面面临着来自种粮主体、耕地资源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与瓶颈。全省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持续承压,自2012年起便已步入人口超载区间。相较于全国范围,浙江粮食生产仅在生产效率上有比较优势。而在省内,嘉兴的平湖、秀洲以及湖州的南浔在粮食产能上展现出一定的综合优势。就粮食品种而言,浙江的水稻、大豆生产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但大豆的优势并不稳定。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粮食产能,应从强化种粮主体队伍等多方面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使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产能 耕地保护 水稻 对策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米食文化新质发展与价值链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巨永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文沿着米食的起源和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从“三产”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了浙江米食文化的新质发展与价值链创新路径。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民俗资料,结合对浙江地区饮食文化与米食产业现状的实地考察,系统梳理了浙江米食文化自远古... 本文沿着米食的起源和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从“三产”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了浙江米食文化的新质发展与价值链创新路径。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民俗资料,结合对浙江地区饮食文化与米食产业现状的实地考察,系统梳理了浙江米食文化自远古时期至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围绕供需两侧,提出了运用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新销售模式等一系列价值链优化策略,旨在推动浙江米食文化的价值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米食文化 新质发展 价值链创新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江西粮食产能的意义、问题及战略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国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当前,全国正积极推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粮食生产大省,江西粮食产能的提升对于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江西省粮食生产的历史数据和当前政策环境,系统梳理了江西省提升粮食产能的必... 当前,全国正积极推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粮食生产大省,江西粮食产能的提升对于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江西省粮食生产的历史数据和当前政策环境,系统梳理了江西省提升粮食产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江西提升粮食产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策略。研究认为,江西省粮食产能提升对于保障地区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贡献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显著意义。然而,在提升过程中,江西省也面临着耕地减少、播种面积下降、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效益下滑、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资源短缺、冬季作物种植面积缩减、旱地作物生产薄弱以及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挑战。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对策和具体措施,包括保护耕地资源、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优化粮食品质、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旱地作物生产、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减少粮食在生产及流通环节的损耗、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培养粮食生产人才等,以期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能 粮食安全 农业新质生产力 战略对策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全玲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19,共1页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力、有序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逐渐成为重要抓手。乡村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而农村基层党建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力、有序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逐渐成为重要抓手。乡村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而农村基层党建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机制,为乡村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组织根基。当前,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着“组织化程度弱”“制度体系缺失”“群众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身处农村基层场域的各级各类党组织应积极主动作为,勇于创新,通过引入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开辟新路径等方式,持续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段俊枝 燕照玲 +5 位作者 齐红志 张会芳 陈海燕 杨翠苹 王楠 卓文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73,共8页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水稻抗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生物胁迫(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及其他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RKY转录因子 干旱 高盐度 温度胁迫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纹枯病 稻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量及种植密度对河西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15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3 位作者 薛亮 连彩云 王智琦 罗双龙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能够协同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处理为灌水量,设750.00 mm(W1)、975.00 mm(W2)、1200.00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能够协同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处理为灌水量,设750.00 mm(W1)、975.00 mm(W2)、1200.00 mm(W3)3个水平;副处理为种植密度,设36.40万穴/hm^(2)(D1)、44.40万穴/hm^(2)(D2)、57.10万穴/hm^(2)(D3)3个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受到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产量方面,W2和W3处理的产量相近,其比W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66%和36.86%。与D1和D2处理相比,D3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60.54%和12.79%。高密度种植与中高灌水量结合(W2D3和W3D3处理)能够使水稻获得更高的产量。在耗水量方面,W2处理比W1处理显著增加26.69%,但比W3处理显著降低17.13%。尽管D3处理的耗水量最高,但仅比D1和D2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47%。W3D1、W3D2、W3D3处理的耗水量较高,表明灌水量是影响水稻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02 kg/(hm^(2)·mm),比W1和W3处理分别提高6.91%和20.00%;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31 kg/(hm^(2)·mm),比D1和D2处理分别提高52.30%和8.02%。在各处理组合中,W1D2、W2D3、W3D3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4.45、4.87和4.41 kg/(hm^(2)·mm)。综合考虑水稻的增产和节水效果,灌水量为975.00 mm、种植密度为57.10万穴/hm^(2)时,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种植密度 灌水量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16
作者 刘茂 张林 +7 位作者 蒋鹏 郭晓艺 郑雪彬 周兴兵 朱永川 郭长春 田绍平 徐富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施肥技术相比,在保持相近产量水平下,新研发的施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70~8.70 kg/667 m^(2),减少施肥次数3次,节省施肥人工费68.0~75.0元/667 m^(2)。此技术为四川冬水田区域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施肥效率 复混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有色稻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17
作者 张锦文 李小林 +12 位作者 奎丽梅 涂建 管俊娇 吕莹 徐雨然 谷安宇 蓝舵 杨丽萍 安华 张建华 余琴 陈忆昆 邓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9,74,共7页
选择3个有色稻品种,在云南3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富民县、保山市和巍山县)进行种植,比较了这些有色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点间的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这些指标与灌浆结实期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色稻的产量... 选择3个有色稻品种,在云南3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富民县、保山市和巍山县)进行种植,比较了这些有色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点间的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这些指标与灌浆结实期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色稻的产量、品质及花色苷含量受到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富民点种植的有色稻产量显著高于保山点和巍山点,且稻米加工品质表现更佳;巍山生态点种植的有色稻花色苷含量则显著高于富民点和保山点。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浆结实期日均高温和日均温差与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色苷含量存在不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浆结实期日均高温与糙米宽度显著正相关,与糙米长度和糙米长宽比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为有色稻在云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稻 产量 品质 花色苷含量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稻+”模式研究与应用 推动低纬高原地区粮经作物协同发展
18
作者 李小林 屈云慧 +4 位作者 董维 邓伟 奎丽梅 涂建 沈锡琼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0,124,共5页
本文分析了云南“稻+”粮经协同模式的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并从专用品种选育、协同模式研究以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强化“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有效化解以云南为代表的低纬高原地区面临的粮经作物... 本文分析了云南“稻+”粮经协同模式的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并从专用品种选育、协同模式研究以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强化“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有效化解以云南为代表的低纬高原地区面临的粮经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承受压力巨大以及综合收益偏低等诸多难题意义重大。通过推进“稻+”模式,能够推动粮经作物协同发展,进而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模式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协同发展 低纬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稻轮作对土壤肥力及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王志刚 周佳燕 +7 位作者 周建霞 陈惠哲 张玉屏 向境 张义凯 徐逸文 黄颂迪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2,107,共4页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200 m2左右,粮食自给率不高。为稳定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并提高农民收入,开展了藕-稻轮作模式和麦-稻轮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前,藕-稻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200 m2左右,粮食自给率不高。为稳定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并提高农民收入,开展了藕-稻轮作模式和麦-稻轮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前,藕-稻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麦-稻模式,分别高21.52%、45.28%、274.57%和56.50%,而有机质含量和pH值与麦-稻模式相近;水稻收获后,藕-稻轮作模式下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麦-稻模式显著降低,分别低13.90%和33.47%,而pH值、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麦-稻模式,分别高9.23%、333.78%和58.13%;藕-稻轮作模式水稻产量低于麦-稻模式,其中,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麦-稻模式,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麦-稻模式;藕-稻轮作模式稻米品质总体上优于麦-稻模式,其中,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麦-稻模式。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协调穗粒结构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建议在藕-稻轮作模式下采取适当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后期少量施用穗肥或者喷施叶面肥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藕-稻轮作 麦-稻模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群体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20
作者 蔡永盛 薛菁芳 +5 位作者 杜晓东 徐令旗 赵海新 杨丽敏 冯延江 陈书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2,共6页
选用分蘖能力与穗型大小存在差异的两种水稻品种为材料,深入探究了寒地超级稻与常规品种高产群体(产量高于9750 kg/hm^(2))的物质生产特征。结果显示,高产群体在抽穗期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群体生物量、叶质量以及茎鞘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选用分蘖能力与穗型大小存在差异的两种水稻品种为材料,深入探究了寒地超级稻与常规品种高产群体(产量高于9750 kg/hm^(2))的物质生产特征。结果显示,高产群体在抽穗期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群体生物量、叶质量以及茎鞘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在生物总量和籽粒产量中占比较大;同时,具备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率。从抽穗期至成熟期来看,高产群体表现出干物质净积累量较高的特点,且在生物总量和籽粒产量中占比较大;光合物质生产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光合势、群体生长率以及净同化率均较高;此外,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过程协调有序,实粒数/叶面积和粒质量/叶面积比值均较高。在生育后期,高产群体不仅需要具备较大的群体库容,而且充实度与总充实量也应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需保持较强的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高产群体 物质生产 寒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