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085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胞杆菌HMB28023筛选及其抑菌物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云 王雪美 +5 位作者 丛蓉 陈秀叶 鹿秀云 李社增 郭庆港 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但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微生物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对源于番茄的灰葡萄孢菌表现较高拮抗活性的27株细菌的拮抗活性,发现同一细菌菌株对源于两种作物的灰葡萄孢菌的抑菌... 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但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微生物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对源于番茄的灰葡萄孢菌表现较高拮抗活性的27株细菌的拮抗活性,发现同一细菌菌株对源于两种作物的灰葡萄孢菌的抑菌带和抑菌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进一步通过离体叶片试验、盆栽防病试验及田间防病试验筛选获得高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生防细菌HMB28023,田间防效达到74.3%。通过形态学、16S rDNA结合gyr A、gyr B、rpo B和rpo C多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1.9%、75.1%和64.8%。通过色谱分离结合质谱分析,证明菌株HMB28023可以产生伊枯草菌素A(C_(14)—C_(15))、丰产素(丰产素A(C_(14)—C_(17))和丰产素B(C16—C_(17)))及表面活性素(C12—C16)。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伊枯草菌素A和丰产素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灰霉菌的生长,并造成菌丝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灰葡萄孢菌 脂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生防效果及基因组学分析
2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10 位作者 杨瑾 高素霞 郭治辰 秦艳红 文艺 鲁书豪 赵莹 宋露洋 杨健 万修福 李绍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和gyr B序列鉴定,确定菌株Pc01-6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3.30%65.22%,同时显著促进丹参生长,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35.10%和72.34%。大田试验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达50.9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菌株Pc01-6基因组大小为6 835 850 bp,GC含量为62.87%,共编码6159个基因;基因功能预测显示,其基因组中含有环脂肽类化合物、硝吡咯菌素等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综上,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具有显著生防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腐病 拮抗菌株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螺旋聚孢霉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3
作者 张洁 宋雅静 +6 位作者 夏明聪 耿书宝 孙润红 徐文 张婧桦 武超 杨丽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针对前期分离到的根结线虫高效生防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roseaNF-06菌株,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针对前期分离到的根结线虫高效生防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roseaNF-06菌株,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其微胶囊制剂的复合壁材配方,进一步评价了微胶囊的货架期稳定性,逆境耐受性以及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接种量为30%,助剂海藻寡糖浓度为0.5%,CaCl_(2)浓度为3%,交联固化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当海藻酸钠添加量为2%,淀粉添加量3%,膨润土添加量为3%时,微胶囊制剂的活菌数最多6.3×10^(8)CFU/g,包埋率最高95.5%。此外,与发酵液相比,微胶囊制剂显著提高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货架期、耐盐性、耐酸碱性、耐高温和耐紫外照射能力,并且显著增强了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番茄的促生效果。本研究为生物杀线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螺旋聚孢霉 微胶囊 南方根结线虫 货架期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高产伊枯草菌素的发酵优化
4
作者 张荣胜 黄如宇 +9 位作者 乔俊卿 于俊杰 齐中强 杜艳 俞咪娜 宋天巧 曹慧娟 潘夏艳 刘邮洲 刘永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对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前期研究显示其产生的伊枯草菌素(iturin)是抑制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物质iturin含量,本文在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发酵初期,...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对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前期研究显示其产生的伊枯草菌素(iturin)是抑制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物质iturin含量,本文在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发酵初期,通过外源添加合成iturin所需不同种类的前体氨基酸,利用Plackett-Burman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获得3个影响iturin产量的主效前体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glutamicacid,Glu)、丝氨酸(serine,Ser)和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进一步对主效前体氨基酸进行响应曲面优化,结果显示最优主效前体氨基酸添加浓度分别为Glu 0.08 g/L、Gln 0.17 g/L、Ser 0.19 g/L;其他氨基酸浓度为天冬酰胺(asparagine,Asn)0.06 g/L、脯氨酸(proline,Pro)0.06 g/L、酪氨酸(tyrosine,Tyr)0.006g/L。在此条件下,优化后发酵液的菌体含量为3.83×10^(9) cfu/mL,iturin产量为0.242g/L,iturin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26.04%;平板抑菌试验显示无菌滤液对稻曲病菌抑制带宽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伊枯草菌素 发酵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宿主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条件优化
5
作者 赵正萍 张敏 +2 位作者 夏永刚 钟武洪 颜学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825,共7页
甜菜夜蛾是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增殖的优势替代宿主之一。为明确甜菜夜蛾对DpCPV的最佳增殖条件,本文采用活体增殖法,比较不同DpCPV接种量-虫龄组合、接种频率、甜菜夜蛾幼虫饲养温度及饲养密度对DpCPV增殖量的影响。结果表... 甜菜夜蛾是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增殖的优势替代宿主之一。为明确甜菜夜蛾对DpCPV的最佳增殖条件,本文采用活体增殖法,比较不同DpCPV接种量-虫龄组合、接种频率、甜菜夜蛾幼虫饲养温度及饲养密度对DpCPV增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DpCPV接种量条件下,甜菜夜蛾各龄幼虫对DpCPV的增殖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随着DpCPV接种量的增加,2龄幼虫对DpCPV的增殖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5龄幼虫对病毒的增殖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另外,DpCPV增殖量均随着接种频率、饲养温度、饲养密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综合上述条件,替代宿主甜菜夜蛾对DpCPV的最佳增殖组合条件为:甜菜夜蛾幼虫龄期为3龄,DpCPV接种浓度为1×10^(6) PIB/mL(接种剂量5×10^(3) PIB/头),接种频率为1次,饲养温度为20℃,饲养密度为100头/盒(0.05头/cm^(2)),在此条件下DpCPV增殖量达到2.01×10^(9) PIB/头。研究结果为DpCPV室内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及林间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宿主 甜菜夜蛾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增殖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蚜蚜小蜂对茄子和青椒上桃蚜的寄生偏好
6
作者 方美娟 何晓庆 +3 位作者 宋凯 刘冬 张恒 王玉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4,共8页
棉蚜蚜小蜂是蚜虫的寄生性天敌,明确该虫在茄子和青椒上的寄生偏好有助于筛选出适宜的寄主,为棉蚜蚜小蜂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叶碟法和植株法两种方式,比较棉蚜蚜小蜂在载有不同密度桃蚜的茄子和青椒非选择性条件(单一寄主植物... 棉蚜蚜小蜂是蚜虫的寄生性天敌,明确该虫在茄子和青椒上的寄生偏好有助于筛选出适宜的寄主,为棉蚜蚜小蜂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叶碟法和植株法两种方式,比较棉蚜蚜小蜂在载有不同密度桃蚜的茄子和青椒非选择性条件(单一寄主植物)和选择性条件(两种寄主植物混合)下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非选择性条件下,叶碟法和植株法均得出棉蚜蚜小蜂对茄子上桃蚜的寄生量显著高于青椒。采用叶碟法接蜂密度为1头/皿时,棉蚜蚜小蜂在茄子和青椒上的寄生量分别为82.40头和55.40头,随着接蜂密度的增加,棉蚜蚜小蜂寄生量逐步增加,接蜂密度4头和5头/皿时,棉蚜蚜小蜂在茄子(231.45头,234.20头)和青椒上(150.95头,147.70头)寄生量差异均不显著。采用植株法得出接蜂密度为10头/株棉蚜蚜小蜂寄生量最低(茄子:388.25头,青椒275.05头),40头/株最高(茄子:674.25头,青椒590.10头)。选择性条件下,叶碟法和植株法均得出棉蚜蚜小蜂对茄子上桃蚜的寄生占比(叶碟法:68.61%;植株法:60.08%)显著高于青椒(叶碟法:31.39%;植株法:39.92%)。叶碟法棉蚜蚜小蜂在茄子上平均羽化率为82.79%,显著高于青椒73.76%,植株法二者羽化率差异不显著,都能达到90%以上。由此可见,棉蚜蚜小蜂更偏好于寄主植物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蚜小蜂 寄主植物 桃蚜 寄生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茅致病菌株B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除草潜力的研究
7
作者 王亚 刘延 +1 位作者 范志伟 黄乔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5,共10页
为了分离筛选出具有强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菌菌株,挖掘微生物除草剂新的菌种资源。采集自然感病的石茅Sorghum halepense植株,用组织及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鉴定确定菌株BS-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为了分离筛选出具有强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菌菌株,挖掘微生物除草剂新的菌种资源。采集自然感病的石茅Sorghum halepense植株,用组织及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鉴定确定菌株BS-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利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菌株BS-1发酵液对石茅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1.0×10^(5)~1.0×10^(7)孢子/mL发酵液处理的石茅种子后发芽率均低于33%,菌株BS-1对石茅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活体盆栽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株BS-1发酵液对石茅的幼苗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14 d时石茅植株发病率均>40.07%,病情指数均>33.72,鲜重抑制率均>46.54%。处理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石茅种子不能萌发,14 d时石茅幼苗的致病率达到98.12%,病情指数为88.72,鲜重抑制率为89.23%,对石茅幼苗有较强的致病性。菌株BS-11.0×10^(7)孢子/mL对石茅伴生杂草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Eleusine indica、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对牛筋草和稗的致病效果尤为显著,致病率分别为88.52%和87.77%。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S-1对主要作物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i、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芫荽Coriandrum sativum安全。因此,菌株BS-1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同时该研究结果也为石茅的田间生物防除提供菌种资源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茅 镰刀菌 致病性 安全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CY3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筛选及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8
作者 孙松 韩慧敏 +8 位作者 高玉平 刘春菊 刘涛 台金 王玮玉 王川 范增博 张晓阳 韩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26,共11页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烟草根腐病严重危害烟叶产量和品质。为了开发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对峙培养法从烟草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86个细菌菌株,其中菌株CY3对尖孢镰刀菌F.ox...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烟草根腐病严重危害烟叶产量和品质。为了开发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对峙培养法从烟草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86个细菌菌株,其中菌株CY3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拮抗效果最佳,抑菌率为72.6%;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CY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显示,YSP培养基为CY3的最适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32℃、220 r/min振荡培养60 h、接种量3%,发酵液菌量达1.46×10^(9)cfu/mL,抑菌率达92.3%。1×10^(6)cfu/mL浓度的CY3发酵液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室内盆栽和大田防效分别达到了81.1%和84.8%,显著高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解淀粉芽胞杆菌CY3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价值,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解淀粉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小菜蛾赤眼蜂蜂种和品系筛选与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9
作者 周淑香 高芃 +3 位作者 赫思聪 鲁新 李小宇 高月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比较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4种赤眼蜂的17个品系对小菜蛾卵寄生能力的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优良赤眼蜂蜂种和品系,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小菜蛾卵,但... 通过比较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4种赤眼蜂的17个品系对小菜蛾卵寄生能力的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优良赤眼蜂蜂种和品系,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小菜蛾卵,但不同蜂种的寄生能力存在差异,整体表现由高到低为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17个品系中螟黄赤眼蜂Tc-1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卵粒和卵卡寄生率分别为73.01%和98.89%,在小菜蛾卵上的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均达到85%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Tc-1品系后西兰花田小菜蛾虫口数较对照显著降低,且波动较缓。随着放蜂次数增加小菜蛾虫口减退率增加,通过连续4次放蜂,收获时放蜂田中小菜蛾虫口数为278头/百株,比对照田(2740头/百株)降低了89.85%,证明螟黄赤眼蜂Tc-1品系是防治小菜蛾的优良品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赤眼蜂 寄生潜能 田间防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棒束孢MSC-F1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测定及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10
作者 杜丹超 刘顺民 +2 位作者 蒲占湑 吕佳 鹿连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MSC-F1对柑橘全爪螨具有强致病性,该生防菌株的研发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提高爪哇棒束孢MSC-F1液体发酵产孢量,为固相产孢提供优质种子液,以产孢量为指标,应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正交... 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MSC-F1对柑橘全爪螨具有强致病性,该生防菌株的研发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提高爪哇棒束孢MSC-F1液体发酵产孢量,为固相产孢提供优质种子液,以产孢量为指标,应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菌株MSC-F1进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SC-F1最适培养条件:温度29℃、转速200 r/min、接种量16%、装液量50 mL/250 mL,培养时间5 d和pH 6.0;最适培养基配方:葡萄糖45 g/L、大豆粉15 g/L和NaCl 0.50 g/L,发酵优化后产孢量较优化前提高了5.80倍。室内致死性试验表明,菌株MSC-F1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越高,对柑橘全爪螨的致死效果越好。在接种后第8 d,对柑橘全爪螨成螨的LC_(50)为1.69×10^(7)个孢子/m L,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 L下的LT50为6.45 d。综上所述,爪哇棒束孢MSC-F1对柑橘全爪螨致死效果优良,且经发酵工艺优化可以大幅提高产孢量,可为该生防菌株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棒束孢 发酵优化 生物防治 柑橘全爪螨 致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根腐病生防复合菌系构建及效果研究
11
作者 李雪萍 汪学苗 +3 位作者 李建军 马佳勇 许世洋 漆永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41,共12页
为得到有效的枸杞Lycium bararum根腐病防治及促生菌剂。本研究采集健康枸杞根际土壤样品,以枸杞根腐病病原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为靶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选择培养法筛选固氮菌、溶磷菌及解钾菌,凯氏... 为得到有效的枸杞Lycium bararum根腐病防治及促生菌剂。本研究采集健康枸杞根际土壤样品,以枸杞根腐病病原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为靶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选择培养法筛选固氮菌、溶磷菌及解钾菌,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解钾量。然后选取特性良好且相互无拮抗作用的菌株形成不同复合菌系,测定各菌系的拮抗及促生特性,经Topsis综合评价筛选得到最优复合菌系。对最优复合菌系所涉及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田间试验测定其防病促生效果。结果发现,共筛选得到防病促生细菌186株,其中拮抗菌91株,B14对尖镰孢的的拮抗作用最好,抑菌率为75.33%,B22对茄镰孢抑菌率最高,为79.59%;固氮菌138株,O30固氮量最高,为0.111 g/L;溶有机磷菌77株,B13溶有机磷量最高,为188.1μg/mL;溶无机磷菌76株,O28溶无机磷能力最强,溶磷量为828.87μg/mL;解钾菌21株,K5解钾量最高,为100.2 mg/L。筛选得到优良复合菌系4个,其中Q2综合特性最优,抑菌率为82.65%,溶有机磷量为213.71μg/mL,溶无机磷量为1034.22μg/mL,固氮量为0.257 g/L,解钾量为103.66 mg/L,均高于单个最优菌株。鉴定发现最优复合菌系Q2包括摩加夫芽胞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O30、贝莱斯芽胞杆菌B. velezensis B22、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 B10和O44、耐盐芽胞杆菌B. halotolerans K5。田间试验发现最优复合菌系Q2对枸杞根腐病的防效为90%,枸杞株高平均增加20%,茎粗平均增加9%;根际土壤中盐碱含量降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升高,真菌数量降低。综上,本研究所构建的复合菌系具有防治枸杞根腐病、促进植株生长、降低根际土壤盐碱含量、提升土壤养分及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生防菌 促生菌 复合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孢蜡蚧菌ZJLP09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对柑橘木虱的防效
12
作者 鹿连明 杜丹超 +5 位作者 苏光浪 刘顺民 吴仁超 瞿思民 安宝聚 陈国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6-807,共12页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ZJLP09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为进一步提升该菌株在柑橘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从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对载体和助剂进行了筛选,明确了刀孢蜡蚧菌ZJLP09可湿性粉剂的配方:10%菌株ZJLP09分生...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ZJLP09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为进一步提升该菌株在柑橘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从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对载体和助剂进行了筛选,明确了刀孢蜡蚧菌ZJLP09可湿性粉剂的配方:10%菌株ZJLP09分生孢子粉、1%润湿剂W-2002、1%分散剂Dispwet WP-410、0.3%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0.1%孢子萌发促进剂氯化钙、0.05%粘着剂黄原胶、87.55%载体凹凸棒土。所研制的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指标符合相关生防菌制剂的行业标准,以1.0×10^(8)个孢子/mL浓度处理5 d,制剂在室内条件下对柑橘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2.50%,在田间大棚条件下也达80.55%。相较纯孢子悬浮液,刀孢蜡蚧菌ZJLP09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木虱的致死效果显著提升,有望用于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孢蜡蚧菌 可湿性粉剂 柑橘木虱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中药材根腐病芽胞杆菌的筛选及效果评价
13
作者 沙月霞 曾庆超 +2 位作者 田兴芳 李云翔 徐瑾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为中药材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的生防种质资源,本文从1万多株细菌中通过平板拮抗法筛选获得3株对镰刀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根际细菌LHJS2-2、LHQS2-5和YHQS2-7,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295、腐皮镰刀菌F.solaniN18和轮枝镰刀菌F.vertici... 为中药材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的生防种质资源,本文从1万多株细菌中通过平板拮抗法筛选获得3株对镰刀菌抑菌活性较强的根际细菌LHJS2-2、LHQS2-5和YHQS2-7,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295、腐皮镰刀菌F.solaniN18和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um173的抑菌带为12~17mm,对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N19的抑菌带是3~5 mm。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HJS2-2为短小芽胞杆菌B.pumilus,菌株LHQS2-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velezensis,菌株YHQS2-7为深褐芽胞杆菌B.atropha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HJS2-2、LHQS2-5和YHQS2-7对黄芪根腐病的预防效果分别是88.07%、85.66%和76.73%,显著促进黄芪、黄芩、银柴胡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HJS2-2、LHQS2-5和YHQS2-7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1.37%、40.13%和41.95%,对党参根腐病的田间预防效果分别达到87.06%、95.03%和87.06%。菌株LHJS2-2、LHQS2-5和YHQS2-7对中药材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根腐病 芽胞杆菌 筛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对藜麦黑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抑菌物质鉴定
14
作者 任璐 孙江伟 +3 位作者 吕红 殷辉 秦楠 赵晓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藜麦黑茎病是近年来发现的藜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病害之一,本研究前期从藜麦穗中分离出1株对藜麦黑茎病病原菌Ascochyta caulina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LS3,为明确其防效及抑菌物质组成,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菌株LS3挥发性和... 藜麦黑茎病是近年来发现的藜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病害之一,本研究前期从藜麦穗中分离出1株对藜麦黑茎病病原菌Ascochyta caulina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LS3,为明确其防效及抑菌物质组成,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菌株LS3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抑菌物质及其作用效果进行测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菌株LS3发酵液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采用GC-MS对其挥发性抑菌物质进行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对LS3菌株的非挥发性抑菌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使用HPLC-MS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S3挥发物对藜麦黑茎病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3.47%,发酵液的抑制率为61.45%,发酵液经高温灭菌后抑制率仅为13.08%;不同浓度LS3菌株发酵液均对藜麦黑茎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2.0×10^(6)cfu/mL发酵液的防效达66.81%;对其主要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发现为2-壬醇、苯酚和十三烷醇,其中2-壬醇和苯酚对藜麦黑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2.57和1.24μg/mL;将LS3菌株的抗菌粗蛋白分离、纯化后,显示只有一个活性峰,对该峰进行聚丙烯酰凝胶电泳发现1条较清晰的条带,经HPLC-MS检测后发现该蛋白是分子量大小约为32.6 kDa的鞭毛蛋白。菌株LS3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鉴定其抑菌物质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鉴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黑茎病 枯草芽胞杆菌 抑菌作用 抗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两种不同释放方法对马尾松毛虫的林间防控效果评价
15
作者 邓婉 黄科 +4 位作者 胡倩 李罗秀 刘清 袁洁 李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的主要森林有害生物之一,一旦暴发成灾则会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蠋蝽作为一种优良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已大规模扩繁成功,近几年农林烟草行业都增加了对其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应用和推广,但是在林业上如何应用于马尾松毛虫的...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的主要森林有害生物之一,一旦暴发成灾则会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蠋蝽作为一种优良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已大规模扩繁成功,近几年农林烟草行业都增加了对其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应用和推广,但是在林业上如何应用于马尾松毛虫的林间防控知之甚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林间罩笼试验和林间直接释放试验分别明确了天敌蠋蝽5龄若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食物饱和情况下,蠋蝽5龄若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的防控效果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强,1号样地从首日的20.34%防治效果增加到49.09%;2号样地从首日的20.69%防治效果到3d后的41.82%;虽然1号样地和2号样地生境条件等差异明显,但在同一释放时间间隔内,蠋蝽5龄若虫对于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的防控效果差异不显著。另外在自然条件下松林间释放蠋蝽5龄若虫后15d时可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的校正防效高达63.91%,防治效果都显著优于释放7 d后的结果,表明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防控效果显著增强。本研究表明,天敌昆虫蠋蝽可实现对松林间的马尾松毛虫的种群控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马尾松毛虫 生物防治 林间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胞杆菌T-9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
16
作者 王金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6-850,共15页
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T-9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为研究其抑菌机制,采用第二代BGISEQ与第三代PacBio平台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菌株T-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T-9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为研究其抑菌机制,采用第二代BGISEQ与第三代PacBio平台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菌株T-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共线性分析、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和比较基因组等分析。结果表明,菌株T-9全基因组全长为5621664 bp,GC含量为45.52%,共编码4937个开放阅读框(ORF),含有109个tRNA基因、42个rRNA、0个sRNA、6个串联重复序列和5个卫星RNA。在NR、Swiss-Prot、eggNOG、GO和KEG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基因4888、3603、4422、3512和2261个。同时,在菌株T-9全基因组中预测到18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6个相似度达到100%,分别为抗生素合成基因簇fusaricidin B、paenibacillin、tridecaptin M、thermoactinoamide A、polymyxin和paenicidin A,其中paenibacillin和tridecaptin M是菌株T-9特有的。与具有生防功能的多粘类芽胞杆菌CR1、M1、HY96-2、SC2和SQR-2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菌株T-9在进化过程中精简了一些基因,有9个特异基因簇,有类胆碱毒素Hol-Tox和色氨酸RNA结合衰减蛋白MtrB等2个特有基因。本文从基因层面对菌株T-9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为深入了解多粘类芽胞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提供参考信息,对菌株T-9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基因组 基因注释 次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星瓢虫雄虫生殖系统精液蛋白基因的表达分析
17
作者 程英 周宇航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5-751,共7页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雄虫精液蛋白基因在性别间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在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从转录组数据库选取10个精液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七星瓢虫不同性别、组织及发育阶段的表达...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雄虫精液蛋白基因在性别间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在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从转录组数据库选取10个精液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七星瓢虫不同性别、组织及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在七星瓢虫雄虫10个精液蛋白基因中,有5个精液蛋白基因(PGK、ENO、SDH、PLA2b、SHMT)的mRNA表达水平在雄虫中更高,其中PLA2b具有专一的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在雄虫生殖系统中的表达量是雌虫生殖系统的56.20倍。PGK、ENO、SDH、PLA2b和SHMT在雄虫生殖系统的表达量分别是头部的1.63、5.90、2.63、10.14和1.23倍。PGK、ENO、SDH和PLA2b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龄幼虫期,其中SDH和PLA2b在成虫期急剧上调表达,分别是卵期表达量的51.01倍和22.22倍,二者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特异性。结果表明,SDH和PLA2b基因可能参与七星瓢虫雄虫生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精液蛋白基因 雄虫生殖系统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蜂卵比下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能和选择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慧娟 程雨蒙 +5 位作者 顾子豪 蒋骏 李克斌 贾栋 范佳 陈巨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49,共8页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夜蛾黑卵蜂是夜蛾科害虫的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是其最适寄主之一。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为寄主,开展不同蜂卵比下夜蛾黑卵蜂的寄生效能和寄生偏好性分析。结果显示:蜂卵比从1:1...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夜蛾黑卵蜂是夜蛾科害虫的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是其最适寄主之一。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为寄主,开展不同蜂卵比下夜蛾黑卵蜂的寄生效能和寄生偏好性分析。结果显示:蜂卵比从1:10降至1:100时,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分别从97.58%、76.41%下降至74.50%、33.94%,雌性比从61.74%升高至82.16%;蜂卵比从1:30降至1:140时,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卵的寄生率和羽化率分别从97.67%、79.29%下降至53.11%、24.99%;同一蜂卵比下,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羽化率显著低于斜纹夜蛾卵;当同时提供两种卵,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24 h寄生卵粒数为136.60粒,显著高于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卵粒数(100.00粒)。综上所述,不同蜂卵比对夜蛾黑卵蜂在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上的寄生效能均有显著影响,夜蛾黑卵蜂单一寄生不同寄主卵时,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具有更高的寄生效能。两种卵共存时,夜蛾黑卵蜂明显偏好斜纹夜蛾卵。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易受其他寄主害虫干扰,寄生效能仍有提升空间。当草地贪夜蛾与其他害虫同时发生时,通过提高释放夜蛾黑卵蜂的蜂卵比或辅以天敌引诱剂,可为提高其对草地贪夜蛾防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夜蛾黑卵蜂 斜纹夜蛾 蜂卵比 寄生偏好性 寄生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ZF517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卫鑫辰 刘易 +6 位作者 杨茹薇 段广荣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22,共12页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株ZF5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谱分析显示,菌株ZF517对6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效果。生防性状检测表明,ZF517能产生蛋白酶和嗜铁素,并含有Surfactin、Macrolactin、Fengycin、Difficidin、Bacillibactin、Bacillaene、Bacilysin和Iturin的合成基因。此外,ZF517的发酵液可抑制疮痂链霉菌菌丝的生长。经萝卜幼苗法验证,ZF517发酵液可显著抑制疮痂链霉菌对萝卜幼苗的侵染,其防效达到63.9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达58.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0%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综上,菌株ZF517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马铃薯疮痂病 脂肽类物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翠 许春丽 +3 位作者 周倩影 廖玙彤 施李鸣 葛蓓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配比体积为9:1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678。复配增效组合导致灰霉菌菌丝不规则膨大、扭曲,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增效组合对在离体叶片和果实上的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达75.19%和66.67%,与单剂相比防效分别增加了16.53%~26.35%和19.05%~30.16%。本研究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葡萄灰霉病的高效、绿色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武夷菌素 嘧菌环胺 复配增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