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608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宣花牛体重和体尺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1
作者 王巍 甘佳 +7 位作者 石溢 方东辉 阿果约达 邓小东 陈小云 马小琴 付茂忠 易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7-39,43,共4页
为了探讨蜀宣花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491头6~20月龄蜀宣花牛公牛,每月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然后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其体重和体尺的发育特征进行拟合分析,建立各指标拟合方程,最后对方... 为了探讨蜀宣花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491头6~20月龄蜀宣花牛公牛,每月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然后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其体重和体尺的发育特征进行拟合分析,建立各指标拟合方程,最后对方程拟合曲线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合用于拟合蜀宣花牛的体重变化,Von Bertalanffy模型最适合用于拟合蜀宣花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宣花牛 生长曲线 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
作者 张子敬 王香南 +6 位作者 刘贤 李明 聂胜委 李静 薄东东 王二耀 闫祥洲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基于对2024年河南省肉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展望了2025年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并对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河南 肉牛产业 展望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遗传多样性和母系遗传背景分析
3
作者 杜玮 周振勇 +4 位作者 叶志兵 崔繁荣 马义诚 袁理星 李红波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客观评价并挖掘新疆褐牛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开展了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类群母系遗传背景和分子遗传特性研究。将新疆褐牛的mtDNA D-Loop区作为遗传标记位点,开展基因组DNA PCR扩增和测序;同时将5个引进品种和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的mtDNA... 为客观评价并挖掘新疆褐牛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开展了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类群母系遗传背景和分子遗传特性研究。将新疆褐牛的mtDNA D-Loop区作为遗传标记位点,开展基因组DNA PCR扩增和测序;同时将5个引进品种和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的mtDNA D-Loop区核苷酸序列作为对照,对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倍型数、核苷酸多样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碱基A和T在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类群mtDNA D-Loop区含量丰富,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75%、28.78%、24.65%和13.82%,C+G的平均含量(38.47%)显著低于A+T的平均含量(61.53%);检测到89处多态位点中有25处为单一多态位点,64处多态位点为简约信息位点;界定了55种单倍型;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类群与欧洲普通牛、非洲瘤牛聚为一类。表明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类群mtDNA D-Loop区核苷酸变异丰富,群体变异程度较高,新疆褐牛具有多元化的起源特点,兼具普通牛和瘤牛两个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D-Loop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肉牛养殖发展概况
4
作者 袁理星 马桢 +5 位作者 李红波 马义诚 崔繁荣 叶治兵 王东珂 闫向民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7-63,70,共8页
肉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而拥有国土陆地面积31.7%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畜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西北五省的肉牛养殖业发展,肩负着食物供应稳定及品质安全的双重任务。该文介绍了西北五省区肉牛养殖... 肉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而拥有国土陆地面积31.7%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畜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西北五省的肉牛养殖业发展,肩负着食物供应稳定及品质安全的双重任务。该文介绍了西北五省区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和肉牛品种发展概况,最后总结了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并对西北地区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肉牛养殖 发展现状 经验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育种核心群母牛早期指数法选择技术探析
5
作者 赵晓强 杨忠 +5 位作者 李博 靳光 王栋才 淡江华 杨效民 张元庆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2-79,83,共9页
肉牛良种选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选择方法历经单项选择法、独立淘汰法,逐步发展为指数法。太行云牛育种核心群母牛早期指数法选择技术参照了综合育种指数分析技术,结合母牛生产进程,及早采集体型外貌、生长发育、适应性、繁殖能力和泌... 肉牛良种选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选择方法历经单项选择法、独立淘汰法,逐步发展为指数法。太行云牛育种核心群母牛早期指数法选择技术参照了综合育种指数分析技术,结合母牛生产进程,及早采集体型外貌、生长发育、适应性、繁殖能力和泌乳力等相关信息,并分别给予0.1、0.3、0.15、0.3、0.15的权重进行计算分析,在3周岁时形成早期选择指数,进而按照指数值的大小对后备母牛个体进行排序,优胜劣汰,组建育种核心群。在目标性状信息的采集分析中力求全面系统,囊括了品种特征、外貌评鉴,初生重及日增重,肢蹄强健度及抗病性、耐粗性,产犊月龄、配种指数、易产性及产后发情,乳房形态及犊牛断奶重等信息。这一技术尚在试行之中,其指数构建的合理性、时效性和可行性尚需业内共同探讨,以改进措施、优化方案,尽快提升育种核心群母牛早期选择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核心群母牛 早期选择指数 目标性状 经济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肉牛种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6
作者 王馨 高月娥 +4 位作者 王安奎 史建伟 洪泽宣 毛华明 杨凯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0-74,78,共6页
为加强肉牛种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云南畜禽遗传资源优势,提升种业竞争力,促进肉牛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文章阐述了云南肉牛种业发展现状、种质资源情况和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保种场建设和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支持地方牛种开展... 为加强肉牛种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云南畜禽遗传资源优势,提升种业竞争力,促进肉牛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文章阐述了云南肉牛种业发展现状、种质资源情况和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保种场建设和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支持地方牛种开展系统性选育;加强基础研究科技投入和联合育种攻关,设立长周期育种项目,支持肉牛育种;加强区域主导品种、地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大育种核心群,提升供种能力;重点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牌”,组织开展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等地方牛品种产业发展建议,为云南省肉牛种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肉牛种业 发展现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品一标”视角的新疆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7
作者 周振勇 杜玮 李红波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1-54,共4页
新疆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新疆肉牛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文章结合新疆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三... 新疆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新疆肉牛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文章结合新疆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三品一标”建设情况,梳理汇总了中国畜牧兽医年鉴公开的新疆肉牛养殖行业发展状况相关数据,针对新疆肉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新疆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可为新疆优质畜产品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肉牛产业 品质提升 品种培优 标准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昌吉州肉牛血液原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8
作者 刘文进 杨海峰 +1 位作者 赵璐 李兆龙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调查新疆昌吉州肉牛主要血液原虫病原,采集病牛抗凝血282份以及眼鼻拭子14份、组织样品8份、粪便样品12份,利用mNGS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方法开展牛血液原虫检测,结果发现主要检出病原为巴贝斯虫属(Babe... 为调查新疆昌吉州肉牛主要血液原虫病原,采集病牛抗凝血282份以及眼鼻拭子14份、组织样品8份、粪便样品12份,利用mNGS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方法开展牛血液原虫检测,结果发现主要检出病原为巴贝斯虫属(Babesia)和泰勒虫属(Theileria),其中牛环形泰勒虫病检测270份次,阳性检出率51.5%;牛双芽巴贝斯虫检测184份次,阳性检出率65.6%;牛巴贝斯虫在辖区未检出。同时对14份抗凝血样品进行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一致。依据检测结果采用三氮脒和咪唑苯脲对肉牛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研究结果为新疆昌吉州地区制定有效的肉牛血液原虫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血液原虫病 检测方法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和季节因素对新疆地区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照晴 邹文瑞 +3 位作者 马桢 陈文中 闫向民 谭世新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探究品种和季节因素对新疆地区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2021—2023年采集新疆某种公牛站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黑安格斯牛、新疆褐牛、夏洛莱牛、荷斯坦牛和娟姗牛的精液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公牛精液品质在不同牛品种... 为探究品种和季节因素对新疆地区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2021—2023年采集新疆某种公牛站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黑安格斯牛、新疆褐牛、夏洛莱牛、荷斯坦牛和娟姗牛的精液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公牛精液品质在不同牛品种及不同季节(冬春季和夏秋季)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西门塔尔牛的精液品质总体优于其他牛品种,其中原精活力和冻精产量表现最优,精液量和原精密度也保持在较优水平;西门塔尔牛的精液量、原精活力、原精密度和冻精产量均受到季节的极显著(P<0.01)影响,新疆褐牛则仅原精活力和冻精产量受季节的极显著(P<0.01)影响。综上可知,新疆褐牛的精液品质和全年精液产出的稳定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公牛 精液品质 牛品种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水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对比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淦 钟华配 +5 位作者 陈笑寒 韦科龙 黄雅鑫 梁宇辰 黄荣春 覃广胜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子宫内膜炎是奶水牛产后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奶水牛养殖场的生产及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筛选一套简便而有效的奶水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将2021—2022年广西某奶水牛养殖场99头产后患病成年奶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盐... 子宫内膜炎是奶水牛产后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奶水牛养殖场的生产及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筛选一套简便而有效的奶水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将2021—2022年广西某奶水牛养殖场99头产后患病成年奶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可溶粉溶液(简称A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溶液(简称B组)和宫炎清(简称C组)进行子宫内灌注治疗,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愈率由高到底依次为A组(75.76%)、B组(67.65%)、C组(53.1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1疗程有效率B组(44.12%)、A组(42.42%)显著高于C组(18.75%)(P<0.05);第3疗程有效率A组(9.09%)显著低于C组(25.00%)(P<0.05),B组(2.94%)极显著低于C组(P<0.01),但总有效率A(87.88%)、B(82.35%)、C(75.00%)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这3种治疗方案均有助于提高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但各有优劣,其中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治愈率虽略低于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可溶粉,但见效相对更快,而宫炎清的治愈率和见效时间均稍逊于前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水牛 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 治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肉牛牦牛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
11
作者 曹建民 吕文发 +5 位作者 郭爱珍 王之盛 张一敏 陈昭辉 曹兵海 李俊雅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1肉牛牦牛生产变化分析2024年国内肉牛产业处于牛群重组清算阶段。因活牛与牛肉价格过度下降,部分养殖主体采取压缩或清空存栏以减轻亏损程度。2024年末全国牛存栏1004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462万头,下降4.4%;全国肉牛出栏5099万头,比上年... 1肉牛牦牛生产变化分析2024年国内肉牛产业处于牛群重组清算阶段。因活牛与牛肉价格过度下降,部分养殖主体采取压缩或清空存栏以减轻亏损程度。2024年末全国牛存栏1004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462万头,下降4.4%;全国肉牛出栏5099万头,比上年增加75万头,增长1.5%;全年牛肉产量779万t,比上一年(753万t)增长3.5%。2024年犊牛价格和饲料价格均呈下降特点,因而肉牛养殖成本显著低于往年,但由于牛肉与待宰活牛价格下降程度较大,肉牛养殖主体处于大面积亏损状态,繁殖母牛频繁出现于交易市场,产业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养殖 牛肉产量 牛肉价格 牛群 肉牛产业 繁殖母牛 犊牛 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2
作者 马思蓉 马小露 +8 位作者 白雪 刘源 李娟 魏大为 康晓龙 雷初朝 黄永震 陈宁博 马云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肉牛产业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特”产业的核心支柱,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文章基于2024年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规模结构与区域布局特征,揭示了其在良种繁育、智能... 肉牛产业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特”产业的核心支柱,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文章基于2024年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规模结构与区域布局特征,揭示了其在良种繁育、智能化养殖、产业链延伸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与现实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肉牛产业 固原黄牛 良种繁育 智能化养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牛HAVCR2基因拷贝数变异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13
作者 王佳美 王卿妍 +7 位作者 张子敬 吕世杰 祁兴山 马伟东 王武生 雷初朝 王二耀 黄永震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3-18,共6页
DNA拷贝数变异已被公认为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分析了HAVCR2基因的理化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中国4个黄牛群体共795头牛HAVCR2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类型进行检测,并比较了拷贝数变异类型与4个黄牛群体体重... DNA拷贝数变异已被公认为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分析了HAVCR2基因的理化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中国4个黄牛群体共795头牛HAVCR2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类型进行检测,并比较了拷贝数变异类型与4个黄牛群体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HAVCR2为稳定疏水蛋白,分子质量为30 925.6 ku,理论等电点为6.52,含有信号肽,具有3个糖基化位点,与CD4、CD80、IFNG、TIGIT等蛋白相互作用。HAVCR2基因多拷贝变异型对郏县红牛体高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郏县红牛十字部高和尻长、对皮南牛体斜长均有显著(P<0.05)影响,表明HAVCR2基因的拷贝变异对中国肉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HAVCR2基因 拷贝数变异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肉牛产业发展报告
14
作者 阿果约达 王巍 +8 位作者 甘佳 方东辉 陈晓云 陈莹 马晓琴 石溢 邓小东 易军 付茂忠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5-19,共5页
对近年来四川肉牛产业发展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最后提出四川肉牛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供政府、行业部门和从业者决策参考。
关键词 四川 肉牛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动物空间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常江浩 黄永震 +4 位作者 岳怡冰 张国文 高雪 雷初朝 张君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介绍了空间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家养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简述了染色体构象捕获(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3C)技术、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 介绍了空间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家养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简述了染色体构象捕获(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3C)技术、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超分辨成像和原位测序等技术的研究原理及其进展,回顾了上述技术在揭示基因组三维构象与基因调控、细胞代谢及疾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了空间基因组学在家养动物(如牛、羊、猪、鸡)中的具体应用,例如Hi-C技术解析牛肌肉发育的染色质动态重组,以及FISH技术助力猪胚胎发育的空间基因组重编程研究。指出尽管数据处理复杂和技术要求高,空间基因组学仍为家畜遗传改良和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未来可通过提升技术分辨率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拓展其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分析表明,空间基因组学不仅深化了对家养动物遗传机制的理解,还为高产、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养动物 空间基因组学 三维基因组构象 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C)技术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甘肃省肉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16
作者 彭程 沙玉柱 +8 位作者 刘秀 马志远 陈国顺 焦婷 车陇杰 王磊 张小强 黄泽涛 赵生国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7,19,共8页
肉牛产业是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现已形成河西走廊、陇东、临夏、甘南、中部五大肉牛养殖优势区,培育了“天祝白牦牛”“平凉红牛”“河西肉牛”“甘南牦牛”“庆阳早胜牛”5个“甘味”肉牛... 肉牛产业是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现已形成河西走廊、陇东、临夏、甘南、中部五大肉牛养殖优势区,培育了“天祝白牦牛”“平凉红牛”“河西肉牛”“甘南牦牛”“庆阳早胜牛”5个“甘味”肉牛区域公用品牌。凭借独特品质与文化底蕴,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亦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中,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完善,良种自主供应能力不足;标准化、数智化养殖水平较低,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健全,尚未有效指导生产和市场发展;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等环节利益联结松散,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本报告深度剖析了甘肃省肉牛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并研判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趋势,从技术革新、模式优化等维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详实依据,全力推动甘肃省肉牛产业向专业化、现代化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肉牛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对冬季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赵婷婷 吴文荣 +10 位作者 张斌 李世平 施丹丹 洪泽宣 高月娥 宋怡乐 陈艳美 张继才 武晓倩 马清丙 王喆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9-45,49,共8页
以牛粪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场地和辅料等对牛粪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共设计5个试验组进行详细观测,A组(牛粪+菌剂1)、B组(牛粪+菌剂2)在室内进行,C组在室外发酵,发酵的前25天为牛粪+菌剂1,第25天时细分为C1组(牛粪+菌... 以牛粪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场地和辅料等对牛粪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共设计5个试验组进行详细观测,A组(牛粪+菌剂1)、B组(牛粪+菌剂2)在室内进行,C组在室外发酵,发酵的前25天为牛粪+菌剂1,第25天时细分为C1组(牛粪+菌剂1+鸭茅)、C2组(牛粪+菌剂1+非洲狗尾草)和C3组(牛粪+菌剂1)。分别在堆肥发酵7、21和50d时进行翻堆,在发酵15d覆盖透明塑料薄膜(试验C1组、C2组、C3组在发酵25d覆膜),直至发酵80d时移除。分别于堆体发酵1、25、90和120d时对各试验组取样,进行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pH检测。结果显示:①在室内试验中,A组和B组堆体经历了3次升温阶段和1次高温阶段,A组堆体平均温度为53.19℃,最高温度54.38℃;B组堆体平均温度为49.78℃,最高温度52.79℃。发酵至120d时,A组比B组的全氮含量高0.16%,全磷含量高0.15%,全钾含量低0.52%,有机质含量低4.28%,说明菌剂1的堆肥效果优于菌剂2。②室内A组、B组堆体的温度显著高于室外C组,C组最高温度为39.17℃,未触及高温期。与发酵1d相比,发酵25d时,A组全氮含量上升0.50%,全磷含量增加0.12%,全钾含量降低0.09%,有机质含量减少4.60%;C组全氮含量上升0.06%,全磷含量增加0.04%,全钾含量上升0.12%,有机质含量减少0.54%,表明室内堆肥效果更佳。③堆肥发酵过程中,C1组、C2组堆体温度变化不明显,未经历明显的升温期、高温期及降温期,C3组经历1次升温。与发酵25d相比,试验结束时C1组全氮含量增加0.01%,C2组、C3组全氮含量分别降低0.16%和0.24%;此外,全磷含量分别增加0.07%、0.15%和0.15%,全钾含量分别减少0.63%、0.95%和0.51%,有机质含量分别减少8.72%、7.23%和7.02%,C3组发酵效果略优。④冬季低温条件下,堆体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后温度变化不明显,在堆肥发酵80d移除透明塑料薄膜时外部环境气温已逐渐上升,A组、B组、C3组的堆体温度亦显著上升,这表明冬季以及覆盖塑料薄膜并不利于堆肥发酵进程,而适宜的环境温度才能明显促进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好氧堆肥 微生物菌剂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肉牛重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恺岩 高雪 +6 位作者 魏大为 张子敬 马云 王二耀 陈宁博 雷初朝 黄永震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6-72,79,共8页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已成为研究肉牛重要经济性状的重要手段。文章概述了多组学技术在肉牛生长、育肥、繁殖和适应性等重要性状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多组学技术在揭示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网络方面的优...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已成为研究肉牛重要经济性状的重要手段。文章概述了多组学技术在肉牛生长、育肥、繁殖和适应性等重要性状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多组学技术在揭示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网络方面的优势。多组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肉牛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加快新品种培育,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组学技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胃肠道微生物对肌内脂肪沉积影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苏楠 马桢 +6 位作者 王骁 陈文中 张雨夏 叶治兵 崔繁荣 闫向民 刘武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改善肉质是肉牛肉用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肉质性状受遗传、饲料营养和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新研究提示瘤胃微生物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瘤胃微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肉牛出生后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逐渐形成并完善,且在肉... 改善肉质是肉牛肉用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肉质性状受遗传、饲料营养和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新研究提示瘤胃微生物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瘤胃微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肉牛出生后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逐渐形成并完善,且在肉牛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早年关于肉牛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宿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近年来,出现了通过胃肠道微生物改善肌肉品质这一新领域的探究,主要聚焦肌内脂肪沉积含量和肌肉代谢这些方面。因此,文章在简要介绍肌内脂肪沉积以及胃肠道微生物组成与作用的基础上,对瘤胃微生物调控肌内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进而改善肉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可知,牛肉品质受到胃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主要体现在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短链脂肪酸等一些代谢产物来调节体内脂肪沉积,进而影响牛肉的风味和大理石花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 肌内脂肪 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塔尔牛产奶量及奶品质分析
20
作者 张能飞 庞权 +7 位作者 王凯 杨彪 谭雄 唐都 江源源 冷雪妍 梁磊 席小辉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西门塔尔牛奶具有乳蛋白和乳脂含量高的优点,未来可作为原料奶用以加工高端品牌的乳制品。本研究对西门塔尔奶牛一年四季的日产奶量和奶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季度至四季度日产奶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三季度的日产奶量... 西门塔尔牛奶具有乳蛋白和乳脂含量高的优点,未来可作为原料奶用以加工高端品牌的乳制品。本研究对西门塔尔奶牛一年四季的日产奶量和奶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季度至四季度日产奶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三季度的日产奶量为(14.85±1.45)kg/头,显著低于一、二、四季度的日产奶量(P<0.05);牛奶乳蛋白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三季度乳蛋白率为(3.3±0.065)%,显著低于一、二、四季度的乳蛋白率(P<0.05);牛奶乳脂率随季节变化也呈现出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三季度乳脂率为(3.89±0.097)%,显著低于一、二、四季度的乳脂率;牛奶体细胞数在第三季度最高,达到(23.51±3.59)×10^(4)/mL,与一、二、四季度的牛奶体细胞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对西门塔尔奶牛在4个季度产奶性能的分析结果,为今后牧场科学养殖西门塔尔奶牛、减轻热应激反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奶牛 产奶量 乳蛋白率 乳脂率 体细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