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141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热卷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宇 周顺 +8 位作者 林泳鸿 张劲 吕莹 丁乃红 王洁 田慧娟 王孝峰 曹芸 陈芹芹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吸湿特性的差异。【结果】(1)烟草颗粒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J”型,DLP与GAB模型拟合效果较优,平均R2分别为0.9996和0.9961,单分子层含水率范围为13.00~14.53 g/100 g;(2)在吸湿过程(0~14 d)中,烟草颗粒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其与结合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1,P<0.01),吸湿初期(1 d)及后期(14 d)结合水峰面积增加值分别达到417~655、2384~3221;(3)烤烟产地和部位对烟草颗粒的吸湿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产地的中部烟显著高于上部烟、下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河南三门峡上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遵义、云南昆明上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云南昆明下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铜仁下部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颗粒 动态水分吸附 低场核磁共振 结合水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气流特性通用数字化表征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孙东亮 李倩 +6 位作者 张金钢 杜荣杰 彭发仕 黄麒 马洪明 齐萌 丁碧军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目的】了解卷烟气流特性的内在演进规律,提高卷烟质量设计与维护的数字化水平。【方法】分析卷烟物理结构的多重固定床串联属性,讨论不同类型固定床的气流特性的数字模型及其主要应用场景。【结果】(1)卷烟是封闭床、直漏床和渗漏床... 【目的】了解卷烟气流特性的内在演进规律,提高卷烟质量设计与维护的数字化水平。【方法】分析卷烟物理结构的多重固定床串联属性,讨论不同类型固定床的气流特性的数字模型及其主要应用场景。【结果】(1)卷烟是封闭床、直漏床和渗漏床的组合,“阻流”是建立通风流量与沿程流量关联的中介参数;(2)流量配比(m)是影响卷烟气流分配的直接参数,并间接影响压降的沿程分布,是渗漏床流配指数(e^(-m),记作“Ψ”)的核心;(3)渗漏床(裸烟区)是卷烟气流特性(沿程气流量、渗漏流量、沿程压降、段压差)数字化表征的关键,具有沿程二阶递归的演进规律(斐波那契数列),气流特性的分布与黄金比(≈0.618,记作“Ф”)有关;(4)基于直漏床流量配比(m)、渗漏床流配指数(Ψ)的构建,搭建了以17个条件参数为支撑的卷烟气流特性数字化通用表征模型。【结论】可在设计变更、质量维护和市场评估等应用场景中实现基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卷烟气流特性的系统性分析、定量化预测和即时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气流特性 数字化 表征 模型 吸阻 通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导向的乌梅浸膏特色风味组群产品开发
3
作者 张文娟 史清照 +7 位作者 崔凯 洪群业 洪广峰 徐秀娟 杨伟平 霍现宽 徐石磊 吴彦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开发多元化的乌梅浸膏香料产品,提高产品功能聚焦度。【方法】利用多级膜分离和二维柱色谱对自主研发的乌梅浸膏进行精细分离,结合感官评价定位风格特征突出的乌梅特色风味组群,对获得的特色风味组群进行重组试验,利用热裂解-气... 【目的】开发多元化的乌梅浸膏香料产品,提高产品功能聚焦度。【方法】利用多级膜分离和二维柱色谱对自主研发的乌梅浸膏进行精细分离,结合感官评价定位风格特征突出的乌梅特色风味组群,对获得的特色风味组群进行重组试验,利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GC/MS)模拟分析感官作用较好的重组产品在卷烟燃吸过程中的香气释放情况。【结果】(1)乌梅浸膏通过4级膜分离及二维柱色谱分离共获得了17个组群,感官评价显示50 nm膜截留组群、反渗透(RO)截留组群和柱色谱B1组群在提升卷烟烟气状态、舒适性和特征香韵方面整体作用效果较好,确定为乌梅特色风味组群。(2)通过调整3个特色风味组群的组合配比,可获得作用效果优于分离前乌梅浸膏的重组产品。(3)优选的重组产品热裂解产物中以酯类、杂环类及酚类化合物居多,主要表现为果香、甜香、烟熏香、焦甜香等香气类型;重组产品裂解产物中呈蜡脂气、烟熏香、酚类气息、焦甜香、烘焙香的成分占比明显少于分离前乌梅浸膏的,呈果香香气的裂解成分在重组产品中占比明显增加,该结果从物质基础层面较好地解释了优选重组产品增加卷烟果香香韵,减轻蜡质气、烟熏香等杂气的感官效果。【结论】通过感官导向的特色风味组群定位和重组,能够实现乌梅浸膏风味聚焦、产品多元的精细化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浸膏 特色风味组群 膜分离 二维柱色谱 重组 感官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散射法研究多元醇对加热卷烟烟雾光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朱龙杰 曹毅 +5 位作者 吴昌健 刘梦梦 王珂清 陈蕊 张媛 朱怀远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共12页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热温度对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在单一多元醇体系中,5种多元醇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整体大小顺序为甘油>1,3-丁二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PEG600。(2)在复合多元醇体系中,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相较单一多元醇的烟雾散射光强度提升明显且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均明显大于甘油加热卷烟。(3)多元醇加热卷烟主要成分的质量分布差异明显,水分主要在烟气中,烟碱主要在滤嘴降温段和烟芯段,甘油主要在烟芯段,而1,2-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主要在滤嘴降温段。(4)复合多元醇的释放率和转移率较甘油均有较大提升,但与烟碱的释放协同性低于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法 加热卷烟 多元醇 散射光强度 主要成分 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芽孢杆菌果胶裂解酶的重组表达、性质表征及在低次烟叶提质中的应用
5
作者 汪季涛 王浩军 +5 位作者 边文杰 张福建 董洪旭 高丽伟 张鹏 沈忱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为获得能够降低烟叶杂气、提升烟叶品质的微生物酶资源,以烟叶为材料筛选具有果胶裂解功能的细菌,使用毕赤酵母异源表达了该细菌的果胶裂解酶基因,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果胶裂解酶的细菌,经鉴定... 为获得能够降低烟叶杂气、提升烟叶品质的微生物酶资源,以烟叶为材料筛选具有果胶裂解功能的细菌,使用毕赤酵母异源表达了该细菌的果胶裂解酶基因,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果胶裂解酶的细菌,经鉴定为嗜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将其果胶裂解酶PelHA重组于毕赤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PelH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10.0,在30℃~40℃、pH 9.0~11.5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1 mM Ca^(2+)可以显著激发PelHA的酶活力,而Cu^(2+)、Co^(2+)、Fe^(3+)、Mn^(2+)4种金属离子以及EDTA、SDS和β-巯基乙醇等化学试剂对PelHA有明显抑制作用;PelHA的Km和Vm分别为85.25 mg/mL、0.47μmol/mL/min;经PelHA处理的烟叶中酸类、醇类、酯类等香气总体含量上升,酚类物质和含氮杂环类物质总体含量减少。经PelHA处理烟叶的卷烟制品香气质量更为优越,杂气、刺激性减少,香气浓度、劲头增加。为实现烟叶用果胶裂解酶自主化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裂解酶 嗜盐芽孢杆菌 重组表达 稳定性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时高精度烟支外观缺陷检测方法
6
作者 袁国武 马一海 +2 位作者 吴昊 袁宝仪 周浩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共11页
【背景和目的】卷烟厂在生产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有外观缺陷的烟支,而外观缺陷会严重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因此,在烟支高速生产线上,有实时检测烟支外观缺陷并剔除外观缺陷烟支的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YOLOv7tiny的烟支外观缺陷的快... 【背景和目的】卷烟厂在生产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有外观缺陷的烟支,而外观缺陷会严重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因此,在烟支高速生产线上,有实时检测烟支外观缺陷并剔除外观缺陷烟支的需求。【方法】提出一种基于YOLOv7tiny的烟支外观缺陷的快速检测模型,该模型被命名为CAD-YOLO(Cigarette Appearance Defects detection using YOLO)。在该模型中,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了可变形卷积网络的升级版(DCNv2),通过对采样点添加偏移量来灵活提取特征,自适应复杂缺陷的几何形状,以此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的特征融合金字塔中,引入了双向加权特征融合金字塔,并在P5特征层上增加了来自P2特征层的跳层连接,加强了颈部网络在深层特征上的特征融合能力;引入定位损失函数WIoUv3,降低了数据集中低质量实例产生的不利梯度,增加定位精度和检测精度,最后使用带有多头自注意力的基于注意的尺度内特征交互(Attention-based Intrascale Feature Interaction,AIFI)模块替换了特征池化金字塔模块,进一步增强多尺度融合能力。【结果】CAD-YOLO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为94.1%,召回率为92.4%,每支烟支图像检测时长仅12.0ms。【结论】所提出的模型可以应用于烟支高速生产流水线,能为烟支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支 外观缺陷 目标检测 YOLOv7tiny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芽孢杆菌C-1对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的生防潜力研究
7
作者 常栋 贾方方 +3 位作者 许跃奇 宋瑞芳 栾鋆 何晓冰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9,共9页
【目的】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双重防效的微生物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番茄根部分离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均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的】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双重防效的微生物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番茄根部分离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均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生防潜力。【结果】(1)C-1菌株对烟草疫霉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0%,且对多种病原菌均具有广谱拮抗作用,初步鉴定为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2)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C-1均有效降低了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3)该菌株可溶解病原菌菌丝细胞壁结构,抑制病原菌生长,使其失去侵染能力;同时诱导烟株的防御酶(POD、PAL、PPO)活性在短期内(3~6 d)升高,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结论】菌株C-1对烟草黑胫病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镰刀菌根腐病 空气芽孢杆菌 生防潜力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断丝技术在卷烟生产分组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李自娟 王海涛 +8 位作者 邓国栋 陈娇娇 孙朔 赵海洋 吕萱 冯子贤 牛志鹏 王红素 乔宝合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究制丝分组加工烟丝结构分布变化对卷制适用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分组加工A模块采用薄板烘丝,B模块采用气流烘丝,利用柔性断丝技术分组M_(0)(A、B模块均不断丝)、M_(1)(A断丝、B不断丝)、M_(2)(A不断丝、B断丝)、M_(3)(A、... 【目的】探究制丝分组加工烟丝结构分布变化对卷制适用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分组加工A模块采用薄板烘丝,B模块采用气流烘丝,利用柔性断丝技术分组M_(0)(A、B模块均不断丝)、M_(1)(A断丝、B不断丝)、M_(2)(A不断丝、B断丝)、M_(3)(A、B均断丝)优化烟丝结构,分析烟丝结构变化对烟支物理指标、卷制过程的影响。【结果】4种试验模式下,制丝各工序综合稳定性系数控制在97%以上,批次间稳定性好。(1)贮丝柜出口、集丝箱和跑条工序M_(2)组烟丝结构均匀性系数高于其他3组,烟丝尺寸分布较集中,集丝箱至跑条,M_(2)组长丝转化为中短丝的转化率最高,转化为碎丝率最低,烟丝造碎最小;(2)卷制过程中M_(2)组烟支密度分布一致性系数h值较小,密度一致性较好;端部落丝量、缺嘴、过轻和过重的剔废率均改善明显;(3)柔性断丝M_(3)组卷制烟支重量标偏、吸阻标偏、密度一致性系数均较小,即3项指标稳定性优于不断丝的M0组卷制烟支样品。【结论】单独对B模块柔性断丝最有利于改善烟丝结构分布,提升卷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柔性断丝技术 分组加工 烟支烟丝密度 物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旦丝束混合滤棒的加工工艺及应用研究
9
作者 解晓翠 刘畅 +3 位作者 樊肇胜 刘士军 王海燕 林慧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目的】考察丝束混合对滤棒物理指标和卷烟常规烟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搭建混合丝束滤棒的加工平台,制作不同压降、不同规格丝束的滤棒并卷制卷烟样品,对滤棒的物理指标和卷烟常规烟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混合丝束滤棒的物理... 【目的】考察丝束混合对滤棒物理指标和卷烟常规烟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搭建混合丝束滤棒的加工平台,制作不同压降、不同规格丝束的滤棒并卷制卷烟样品,对滤棒的物理指标和卷烟常规烟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混合丝束滤棒的物理指标稳定性与传统一元醋纤滤棒差异不大。(2)与高单旦丝束混合可以提高低单旦丝束滤棒的硬度,建立滤棒硬度和质量的回归方程,对各规格丝束滤棒的硬度按照混合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可以预测混合丝束滤棒的硬度。(3)丝束混合可以提高丝束的填充量和增加滤棒的压降,混合丝束的加工能力曲线往低单旦丝束的右上、高单旦丝束的左上移动。(4)压降接近时,混合丝束滤棒卷烟的烟气释放量整体介于两个单包丝束滤棒之间,与低单旦丝束混合可以降低高单旦丝束滤棒卷烟的烟气释放量。【结论】丝束混合可以调节滤棒的硬度和卷烟烟气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束 混合 滤棒 过滤效率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ELM的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控制研究
10
作者 李自娟 李宜馨 +7 位作者 吕萱 赵海洋 孙朔 冯子贤 高杨 赵力源 呼守宇 陈娇娇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9,共10页
【目的】控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的品质,促进叶丝干燥过程的稳定及成品烟丝质量的提高。【方法】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划分温湿度区间,利用统计分析对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进行品质区分,构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 【目的】控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的品质,促进叶丝干燥过程的稳定及成品烟丝质量的提高。【方法】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划分温湿度区间,利用统计分析对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进行品质区分,构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分类模型,并根据分类模型选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1)全年可分为4、5月为中温低湿,6、7、8月为高温高湿,9、10月为中温中湿,其它为低温中湿4个区间,且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离散化处理后分为劣品质(其它)、中等品质(水分偏低μ-1.5σ~μ-0.5σ)、高品质(μ-0.5σ~μ+0.5σ)和中等品质(水分偏高μ+0.5σ~μ+1.5σ)4个品质类别;(3)不同温湿度区间干燥入口水分分类模型PSO-ELM效果均优于GS-SVM和GS-RF,其各温湿度区间的准确率、精确度和召回率均在90%以上,F1分数均在0.90以上;(4)PSO-ELM模型选取出最大化高品质入口水分的工艺参数运用于实际生产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叶丝干燥入口水分标准差均降低了40%~50%,高品质入口水分的占比显著增高,其中中温低湿和低温中湿区的占比分别增加了38.9%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丝干燥 温湿度 粒子群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包装箱拆包系统小型化设计
11
作者 车本佳 陈烜 +1 位作者 王平 代兴超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7,共10页
【目的】解决卷烟厂制丝车间人工拆包劳动强度大、割刀易伤手、烟叶易受污染等问题。【方法】设计一种烟叶包装箱拆包系统,该系统由3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及薄膜回收机构等组成,其中,薄膜裁切刀的刀片厚度与刀刃角度由有限元... 【目的】解决卷烟厂制丝车间人工拆包劳动强度大、割刀易伤手、烟叶易受污染等问题。【方法】设计一种烟叶包装箱拆包系统,该系统由3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及薄膜回收机构等组成,其中,薄膜裁切刀的刀片厚度与刀刃角度由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为了进一步降低碎膜产生的概率,首次在薄膜裁切机构中增设了真空吸膜系统。当烟箱通过输送线到达指定工位后,系统进行全自动开箱作业。【结果】(1)在来料差异显著及烟箱变形,破损率较高的情况下,系统的拆包成功率保持在88%以上,显著高于现有设备平均80%的成功率。(2)可满足25箱/h的拆包节拍需求。(3)相较于现有设备,本系统节约空间60%以上。【结论】该系统有效克服了市场上烟箱拆包系统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及布局分散的缺陷,通过集成化设计与紧凑布局策略,实现了拆包系统小型化,拆包过程自动化和无人化,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包装箱 自动化拆包 薄膜回收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增强与多尺度融合的烟包外观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陆海华 黄春辉 +1 位作者 王旭东 曹维林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0,共10页
【目的】解决烟包外观检测中目标与背景相混淆、缺陷目标较小不易识别的问题。【方法】基于YOLOv5s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融合特征增强与多尺度的烟包外观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特征重提取模块,并采用空间-深度层和非跨步... 【目的】解决烟包外观检测中目标与背景相混淆、缺陷目标较小不易识别的问题。【方法】基于YOLOv5s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融合特征增强与多尺度的烟包外观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特征重提取模块,并采用空间-深度层和非跨步卷积组合,减少信息丢失并保留小目标特征。然后在特征提取网络的最深层引入上下文注意力模块,通过学习上下文信息,使用可变形卷积提取小目标特征,增强对目标与背景的区分能力,减少漏检情况。最后在特征融合网络中引入多尺度感受野增强模块,通过多分支结构加强特征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增强特征的语义表示。【结果】FCM-YOLO相比起其他目标检测算法具有更高的缺陷检测精度。【结论】基于特征增强与多尺度融合的烟包外观检测方法有效减少信息丢失,提升目标与背景区分能力,检测精度达到98.3%,FPS为56.6,特别在易混淆类别(如污点和破损)上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烟包外观缺陷检测 YOLOv5 多尺度融合 特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蓓蓓 郭军伟 +9 位作者 马骥 张诺涵 赵乐 王洪波 刘雨 金哲 李山 刘金霞 王志才 聂聪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对烟草行业近十五年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新鲜烟叶、初烤/复烤烟叶、醇化烟叶、卷烟产品配方、卷烟制丝、卷烟成品及卷烟辅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 近红外 烟草 新鲜烟叶 初烤烟叶 复烤烟叶 醇化烟叶 卷烟产品配方 卷烟制丝 卷烟成品 卷烟辅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烟叶中的多酚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昭娟 易小丽 +6 位作者 刘德水 芦楠 白若石 郑晓曼 杜国荣 矫海楠 徐同广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烟叶中与感官质量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烟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山奈酚的分析方法。【结果】该方法的加标回... 【目的】研究烟叶中与感官质量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烟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山奈酚的分析方法。【结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0.3%~108.2%、检出限为0.4~0.5 ng/mL、标准曲线的判定系数均大于0.9990。测定89个等级的烟叶,烤烟烟叶中的多酚含量远大于其他烟叶。该方法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烟叶 多酚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的能量代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宜冰 阳苇丽 +5 位作者 雷云康 晏睿 赵宇 王俊 宋朝鹏 秦艳青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4,共13页
【目的】探究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的能量代谢机制,准确把握烟叶的晾制特性。【方法】以茄衣品种QX100和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晾制0~12 d内烟叶的变黄程度、变褐程度、水分含量、ATP含量、ADP含量、AMP含量、能荷、琥珀酸脱氢酶... 【目的】探究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的能量代谢机制,准确把握烟叶的晾制特性。【方法】以茄衣品种QX100和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晾制0~12 d内烟叶的变黄程度、变褐程度、水分含量、ATP含量、ADP含量、AMP含量、能荷、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并对第6d的烟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1)QX100的变黄、变褐速度比德雪1号更快,且第6 d可作为两品种烟叶颜色变化的分界点。(2)与德雪1号相比,QX100的烟叶含水量在变色期(4~12 d)内更低;能量水平在烟叶完成变黄(第8 d)之前更高,转褐五成(第10 d)后更低,且SDH和CCO的高活性时间更长。(3)QX100和德雪1号烟叶中的200种差异代谢物富集到12条显著的代谢通路。显著性排名前4的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丙酮酸盐代谢、三羧酸(TCA)循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均与能量代谢相关,其中富集到的琥珀酸、L-苹果酸、烟酸、乙醛酸、甘油酸、马来酸、丙酸在QX100中相对含量更高,D-乳酸在德雪1号中相对含量更高。【结论】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的能量代谢活动可能影响其变色进程,且受到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丙酮酸盐代谢、TCA循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的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 雪茄晾制 颜色变化 能量代谢 T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异常烟丝识别检测轻量化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东辉 刘振宇 +7 位作者 林苗俏 付主木 李珮珺 魏海锋 张二强 徐大勇 堵劲松 李嘉康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7,共10页
【目的】切丝质量的在线检测是卷烟制丝加工中的关键质量指标,直接影响成品质量。针对异常形态烟丝检测中存在与背景颜色相似、目标尺寸不规则、小目标易受背景干扰、以及模型计算量大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CBS-YOLOv5s的异常烟丝检测方... 【目的】切丝质量的在线检测是卷烟制丝加工中的关键质量指标,直接影响成品质量。针对异常形态烟丝检测中存在与背景颜色相似、目标尺寸不规则、小目标易受背景干扰、以及模型计算量大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CBS-YOLOv5s的异常烟丝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复杂背景下不同尺度的异常烟丝,在颈部网络中引入BiFormer注意力机制,以增强复杂背景下小目标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采用部分卷积与点卷积结合的C3-Faster模块,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量。最后,引入Shape-IoU损失函数,进一步提高回归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在目标检测中的平均精确率达到了96.4%,相比于原模型提高2.5%,与Faster R-CNN、YOLOv4-tiny、YOLOv8s等模型相比分别提高14.8%、25.1%、1.58%;在计数任务中,能更好分析异常烟丝的波动状况。【结论】本研究为切丝质量稳定控制与优化提供了在线检测方法,有助于推动制丝工艺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丝质量 异常检测 YOLOv5s BiFormer Shape-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工雪茄烟主流烟气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玮 吴达 +3 位作者 焦亮 丁骏 李俊杰 戚大伟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手工雪茄烟主流烟气成分组成差异。【方法】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18种国产、国外非古、古巴手工雪茄的主流烟气成分,通过数理统计明确主流烟气成分释放的规律性差异。【结果】(1)共鉴定出440种主流烟气... 【目的】研究不同手工雪茄烟主流烟气成分组成差异。【方法】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18种国产、国外非古、古巴手工雪茄的主流烟气成分,通过数理统计明确主流烟气成分释放的规律性差异。【结果】(1)共鉴定出440种主流烟气成分,其中氮杂环及含氮类化合物133种、氧杂环类40种、萜类41种、挥发酸13种、酚类36种、苯丙氨酸代谢产物14种、脂肪酸降解产物24种、环戊(烯)酮21种、高级脂肪酸(酯)9种、烷烯烃34种、芳香烃49种及其它类26种;(2)相较国外手工雪茄烟,国产手工雪茄烟单位烟叶克重的总粒相物释放量较低;(3)国产手工雪茄烟与古巴雪茄烟差异最为明显,而与国外非古雪茄烟具有一定相似性;(4)古巴雪茄烟烟气中吡咯类、内酯类、挥发酸类、甲氧基酚类和苯丙氨酸代谢产物等风味成分的单位总粒相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含量高于国外非古及国产手工雪茄烟。【结论】本文分析的国内外手工雪茄烟主流烟气存在明显差异,单位TPM的烟气成分释放中,古巴雪茄含氮类、苯丙氨酸代谢产物、内酯类等风味成分含量高于非古巴雪茄烟,部分国产雪茄的萜烯类成分含量高于国外雪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雪茄烟 主流烟气 中心切割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分析的ZJ118型卷接机组接烟轮承烟槽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超 毛龙所 +7 位作者 李浩 张泽云 何永飞 吕苏亚 吕忠 张敏 曾江岚 何金华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目的】解决ZJ118型卷接机组在生产细支卷烟时,因接烟轮承烟槽对烟支支撑不足导致的烟支表面皱纹的质量问题。【方法】基于SOLIDWORKS三维模型功能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代替原有单点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并通过COMSO... 【目的】解决ZJ118型卷接机组在生产细支卷烟时,因接烟轮承烟槽对烟支支撑不足导致的烟支表面皱纹的质量问题。【方法】基于SOLIDWORKS三维模型功能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代替原有单点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并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分析烟支在接烟轮承烟槽上时烟支的应力分布情况,然后在实际生产中验证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的应用效果。【结果】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上细支卷烟的应力分布情况和高速下烟支表面光滑度都比原有单点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好。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上烟支受力分布更均匀,烟支受到的负压风也更均匀,能够更好地保证烟支外观质量的稳定性。实际应用效果显示,使用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后,因接烟轮承烟槽导致的细支烟支表面皱纹质量缺陷由18.40支/班降低为0。【结论】新型多点面支承的接烟轮承烟槽结构具有对烟支支撑性好、应力分布均匀、吸风稳定等优点,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卷烟表面质量,大大减少了烟支表面皱纹事故出现和设备停台维修频次,降低了卷烟生产物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118型卷接机组 接烟轮 承烟槽 烟支皱纹 仿真分析 应力分布 细支卷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丙三醇和生长素对烟叶质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德水 冯雨晴 +7 位作者 史素娟 龙腾 孙晋浩 李中皓 杜国荣 马莉 马雁军 史宏志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目的】降低烟草体内硝酸盐及TSNAs积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烟叶质量。【方法】以中烟100、中川208(烤烟)和鄂烟1号(白肋烟)为实验材料,在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喷施2 mL/L丙三醇和10 mg/L IAA(简称减施氮肥处理),分析烟叶光合作用指标、... 【目的】降低烟草体内硝酸盐及TSNAs积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烟叶质量。【方法】以中烟100、中川208(烤烟)和鄂烟1号(白肋烟)为实验材料,在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喷施2 mL/L丙三醇和10 mg/L IAA(简称减施氮肥处理),分析烟叶光合作用指标、物理性状、常规化学成分、硝酸盐和TSNAs含量、烟叶感官质量。【结果】(1)减施氮肥处理能够提升烤烟和白肋烟烟叶光合能力,促进烟叶碳代谢,提高单叶重、叶质重、叶长和叶宽。(2)减施氮肥处理能降低烟叶的硝酸盐和TSNAs的含量,中烟100、中川208和鄂烟1号烤后烟叶上部叶的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降低20.65%、20.81%和17.03%,中部叶烟叶的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20%、22.25%和19.43%。中烟100、中川208和鄂烟1号烤后烟叶上部叶烟叶TSNA总含量分别降低35.21%、46.21%和43.13%,中部叶烟叶TSNA总含量分别降低34.13%、33.19%和34.68%。(3)减施氮肥处理能够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总糖的含量。(4)减施氮肥处理能够降低中烟100和鄂烟1号的杂气和刺激性等。【结论】减施氮肥并喷施2 mL/L丙三醇和10 mg/L IAA能提高烟叶光合效率、促进烟叶碳代谢、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总糖的含量,有效降低总氮、烟碱、硝酸盐含量,从而抑制TSNAs积累,对氮素利用效率和烟叶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白肋烟 氮素 光合作用 烟叶质量 硝酸盐 TS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与微生物降低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乐 周桂园 +5 位作者 胡巍耀 龚嘉蕾 马婷婷 田丽君 黎娟 殷沛沛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背景和目的】梗膏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蛋白质,为提升梗膏及再造烟叶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法相结合,探究利用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和微生物(微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分析酶、微... 【背景和目的】梗膏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蛋白质,为提升梗膏及再造烟叶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法相结合,探究利用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和微生物(微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分析酶、微生物以及两者互配对梗膏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响应面法得到酶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浓度233.5 U/g,酸性蛋白酶235.8 U/g,温度50℃,时间2 h;微生物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添加量9.2%(微杆菌:芽孢杆菌=1:1),温度29℃,时间34 h。(2)酶处理可有效降低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微生物处理有利于提升梗膏感官质量。(3)酶与微生物互配过程中以先酶后微生物处理的方法更有利于果胶降解、香气物质含量增加及感官质量改善。【结论】采用先酶后微生物的方法处理梗膏,对梗膏品质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微杆菌 芽孢杆菌 梗膏 果胶 蛋白质 酶与微生物互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