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1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稠油油藏简易防砂条件下出砂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祥林 孙福街 +2 位作者 王星 王平双 何冠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采取防砂管理方式。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思路 ,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研制了出砂模拟实验装置 ,开...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采取防砂管理方式。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思路 ,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研制了出砂模拟实验装置 ,开展了人造岩心制作、砾石充填防砂效果评价 ,以及简易防砂条件下岩样出砂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及出砂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 ,其研究成果对于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规律 稠油油藏 防砂管 模拟实验研究 砾石充填 储层渗透率 防砂效果 外出 产能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在盐水中的溶解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明 向问陶 +3 位作者 张健 陈洪 叶仲斌 郭拥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28-30,40,共4页
研究了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固体粉末)在盐水中的溶解行为。在聚合物浓度高于3 500mg/L和温度大于37℃的条件下,这种聚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溶解了的高浓度溶液可以稀释为均匀的低浓度溶液(如1 750mg/L),但这种低浓度溶液不能通过... 研究了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固体粉末)在盐水中的溶解行为。在聚合物浓度高于3 500mg/L和温度大于37℃的条件下,这种聚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溶解了的高浓度溶液可以稀释为均匀的低浓度溶液(如1 750mg/L),但这种低浓度溶液不能通过溶解直接得到。这种溶解过程已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中得以应用。确定了所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的浓度、温度范围,考察了温度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以及溶液矿化度对其溶解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海上油田 矿场试验 聚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聚合物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氢酸体系酸化效果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文英 赵立强 +2 位作者 陈冀嵋 刘平礼 曾晓慧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针对渤海辽东湾某区域油井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进行酸化处理效果不佳的现状,开展了多氢酸氢离子浓度测定以及多氢酸体系的溶蚀率、润湿性、流动效果等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氢酸原液的氢离子浓度较高,可以保证酸液体系中具有充足的氢... 针对渤海辽东湾某区域油井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进行酸化处理效果不佳的现状,开展了多氢酸氢离子浓度测定以及多氢酸体系的溶蚀率、润湿性、流动效果等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氢酸原液的氢离子浓度较高,可以保证酸液体系中具有充足的氢离子与氟盐反应生成氢氟酸;多氢酸体系对石英的溶蚀率大大高于土酸和氟硼酸体系,而且对粘土矿物具有抑制反应速度的作用;多氢酸体系可以保持地层的水湿性质,不会对储层的油气渗流产生不利影响;多氢酸体系对砂岩储层的酸化效果要好于土酸和氟硼酸等常规酸液体系,应用多氢酸体系进行酸化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比可达3.0。采用本次试验研制的新型多氢酸体系对渤海辽东湾3口油井进行酸化处理,单井增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氢酸体系 酸化效果 室内试验 氢离子浓度 溶蚀率 润湿性 流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2
4
作者 周守为 韩明 +3 位作者 向问陶 张健 周薇 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386-389,412,共5页
在我国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面临三大挑战:缺乏淡水资源,常规聚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海上平台空间有限,对注聚设备有特殊要求;井网、井距... 在我国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面临三大挑战:缺乏淡水资源,常规聚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海上平台空间有限,对注聚设备有特殊要求;井网、井距和层系调整困难。文中介绍了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开展的聚合物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的情况和效果。聚合物驱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三个重要突破:①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②率先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驱油剂进行矿场使用;③取得了单井聚合物驱试验显著的增油效果。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在海上油田目前生产条件下实施是可行的,对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提高采收率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驱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曲线元数学特性及沉积微相定量识别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红歧 彭仕宓 +1 位作者 夏宏泉 唐洪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382-386,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测井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了各种沉积微相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测井曲线元的概念 ;从沉积微相的角度 ,详细分析了描述测井曲线元形态特征的基本要素 ,并对其数...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测井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了各种沉积微相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测井曲线元的概念 ;从沉积微相的角度 ,详细分析了描述测井曲线元形态特征的基本要素 ,并对其数学特性进行了刻画 ;建立了箱形、钟形等几种典型曲线形态定量化解释的数学模型 ,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上述研究成果为沉积微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元 测井曲线 沉积微相 定量识别 测井资料 定量化研究 解释 典型曲线 油田开发 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研究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83
6
作者 张贤松 孙福街 +1 位作者 冯国智 杨俊茹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由于海上稠油油田开发的特殊性,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面临着挑战和风险。根据渤海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注入参数、油层非均质性、地层原油粘度、注入时机、井网... 由于海上稠油油田开发的特殊性,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面临着挑战和风险。根据渤海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注入参数、油层非均质性、地层原油粘度、注入时机、井网井距等,并将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和结论用于指导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结合单井聚合物驱试验的经验教训,对SZ36-1油田开展了五点法井组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降水增油态势,表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稠油油田 聚合物驱 缔合聚合物 提高采收率 影响因素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来源及成藏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米立军 张功成 +2 位作者 傅宁 贺清 马立武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过去一直认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为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混合来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重新大量取样,应用前人在白云凹陷烃源研究中尚未用过的分析技术(如热解吸附烃分析方法、异构烷烃GC/M... 过去一直认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为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混合来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重新大量取样,应用前人在白云凹陷烃源研究中尚未用过的分析技术(如热解吸附烃分析方法、异构烷烃GC/MS技术、单体烃同位素分析技术等)分析样品,根据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等。综合研究认为:番禺低隆起油气主要源自恩平组烃源岩,没有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没有发现文昌组油气是由于文昌组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与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圈闭形成期、油气成藏期匹配不好所致;白云凹陷北部生气南部生油,白云主洼南部以及白云凹陷南部地区是文昌组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应是下一步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 油气源 成藏期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晚中新世构造反转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65
8
作者 张敏强 钟志洪 +1 位作者 夏斌 孙珍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2期73-79,共7页
解剖了西湖凹陷中南部晚中新世反转构造的结构特征,认为本区反转构造的发育部位受伸展期的基底断裂带控制。在巨厚的沉积盖层条件下,断陷构造层与拗陷构造层之间的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反转构造形态自下而上表现为叠加在断块基础上的顶厚... 解剖了西湖凹陷中南部晚中新世反转构造的结构特征,认为本区反转构造的发育部位受伸展期的基底断裂带控制。在巨厚的沉积盖层条件下,断陷构造层与拗陷构造层之间的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反转构造形态自下而上表现为叠加在断块基础上的顶厚褶皱、平行褶皱和顶薄褶皱。在伊豆小笠原弧及九州帛琉海岭与日本南缘碰撞产生的近东西向区域挤压力作用下,构造反转作用具有“下逆上褶”特征,即断陷构造层沿基底断层发生逆向反转,而拗陷构造层在力偶作用下发生不对称褶皱作用。构造反转对油气运移的控制通过构造增压和断层泄压作用进行,油气主要在断陷构造层与拗陷构造层的转换构造层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反转 晚中新世 东海西湖凹陷 中南部 油气运聚 反转构造 构造层 结构特征 盖层条件 特征差异 构造形态 压力作用 褶皱作用 油气运移 断裂带 拗陷 断陷 东西向 不对称 控制 基底 断层 伸展 沉积 断块 南缘 海岭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上油田化学驱的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周守为 韩明 +2 位作者 张健 向问陶 冯国智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根据渤海绥中36-1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设计原理,结合海上平台特点,从功能单体设计出发,研制出具有速溶、高效增粘、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耐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 根据渤海绥中36-1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设计原理,结合海上平台特点,从功能单体设计出发,研制出具有速溶、高效增粘、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耐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见到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正在进行中的井组聚合物驱试验也已初步显示出增产效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作为绥中36-1油田的驱油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海上类似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油 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 先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裂陷盆地反转期构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文军 胡望水 +2 位作者 官大勇 毛治国 王筱楠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4期230-234,共5页
在裂陷作用和伸展型拗陷作用停止的同时 ,松辽盆地基底发生了反转型差异拗陷作用 ,拗陷作用经历了弱—强—弱—停止的演化过程 ,在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期达到极点 ,形成了反转期构造层 ;第四系沉积差异隆升致反转作用停止 ,沉积了反转... 在裂陷作用和伸展型拗陷作用停止的同时 ,松辽盆地基底发生了反转型差异拗陷作用 ,拗陷作用经历了弱—强—弱—停止的演化过程 ,在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期达到极点 ,形成了反转期构造层 ;第四系沉积差异隆升致反转作用停止 ,沉积了反转期后构造层。松辽盆地正反转构造发育经历了 4个阶段 :裂陷、拗陷终止和缓慢反转 ;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拗陷 ;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拗陷 ;反转停止和拗陷终止。正反转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是在中下构造层 (即“下断中坳”)之上形成“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这种四元结构的形成 ,起因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成裂陷作用、拗陷作用和差异隆升反转作用的演化。利用生长构造分析、基底沉降史回剥、热沉降模拟和反转构造恢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 ,“上隆”部分沉积 6 9%的可容纳空间来源于下伏沉积物的压实 ,31%的可容纳空间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拗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容纳空间 隆升 构造层 基底 裂陷盆地 松辽盆地 第四系 停止 作用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及其在我国南海的适应性探讨 被引量:41
11
作者 刘杰鸣 王世圣 +2 位作者 冯玮 喻西崇 芦文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413-418,共6页
在对国外已投产的几十个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实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设施的特点、作用以及适用范围,探讨并归纳出典型的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针对我国南海深水环境和潜在深水含油气构造特点,讨论了适合我国南海深水条件的工程... 在对国外已投产的几十个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实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设施的特点、作用以及适用范围,探讨并归纳出典型的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针对我国南海深水环境和潜在深水含油气构造特点,讨论了适合我国南海深水条件的工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油气开发 工程模式 适应性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油藏数值模拟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茂林 雷从众 +3 位作者 梅海燕 肖春林 郭平 饶政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根据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流变特性 ,结合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 ,建立了三维油、水两相非牛顿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利用已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对一个具有Bingham原油特性油藏注水开发的五点注采井网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论证了... 根据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流变特性 ,结合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 ,建立了三维油、水两相非牛顿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利用已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对一个具有Bingham原油特性油藏注水开发的五点注采井网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论证了非牛顿流体油藏注水开发的一般性开采原则。在均质地层中 ,若保证相同的累积注水量 ,当牛顿水驱替牛顿原油时 ,原油注采强度对最终的开发指标影响不大 ;而当牛顿水驱替非牛顿原油时 ,原油注采强度对最终的开发指标影响较大。当驱替液为牛顿流体、被驱替液为非牛顿流体时 ,如果非牛顿流体表现为Bingham塑性流体或剪切变稀特性 ,大压差生产有利于提高原油的采出程度 ;如果非牛顿流体表现为剪切变稠特性 ,则应尽可能采用小压差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油藏 多孔介质 注水开发 地层 剪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系统失效故障树的建立及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云杰 姚安林 钱浩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受自然环境、管道腐蚀、第三方破坏及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海底管道系统在铺设及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失效。文中以海底管道穿孔、凝管、断裂和设备故障等主要失效形式为顶事件建立了海底管道系统失效故障树,通过系统的定性分析得到了海底... 受自然环境、管道腐蚀、第三方破坏及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海底管道系统在铺设及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失效。文中以海底管道穿孔、凝管、断裂和设备故障等主要失效形式为顶事件建立了海底管道系统失效故障树,通过系统的定性分析得到了海底管道系统失效故障树的37个一阶最小割集,进而确定了影响海底管道系统失效的4项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系统 失效 故障树 定性分析 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流作用下隔水导管强度及安全性计算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进 刘书杰 +3 位作者 周建良 谭先红 黄熠 段泽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3期198-200,共3页
隔水导管的强度及安全性对于海上钻完井作业安全至关重要。将隔水导管下部入泥端简化为固支,上部约束简化为铰支,对隔水导管的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风、浪、流作用对隔水导管强度及安全性的影响。以渤海渤中34油田为例,... 隔水导管的强度及安全性对于海上钻完井作业安全至关重要。将隔水导管下部入泥端简化为固支,上部约束简化为铰支,对隔水导管的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风、浪、流作用对隔水导管强度及安全性的影响。以渤海渤中34油田为例,对30年一遇海洋环境条件下该油田隔水导管的强度及安全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其结果对于该地区海上工程设计和钻完井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导管 强度 安全性 渤中34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周士科 魏泽典 +3 位作者 邓宏文 王洪亮 谢武仁 杨孝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4期236-240,254,共6页
根据构造发育史和沉积特征,渤中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及9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在凹陷不同部位分别为局部不整合面、顶超面、下超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根据边界断层和古地貌特征,渤中凹陷斜坡... 根据构造发育史和沉积特征,渤中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及9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在凹陷不同部位分别为局部不整合面、顶超面、下超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根据边界断层和古地貌特征,渤中凹陷斜坡带层序构型分为陡坡型、缓坡型、断阶型,分别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构造演化阶段性、边界断层、斜坡带古地貌是控制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和层序构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古近系 构造层序 沉积体系 层序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CO_2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及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长风 侯建国 +2 位作者 常炜 安维杰 路民旭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5期337-341,共5页
CO2 均匀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近海油气田生产设备CO2 腐蚀的现场条件 ,系统研究了温度、流速、CO2 分压以及 pH值等环境因素对CO2 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结合流... CO2 均匀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近海油气田生产设备CO2 腐蚀的现场条件 ,系统研究了温度、流速、CO2 分压以及 pH值等环境因素对CO2 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动条件下的传质过程及离子在腐蚀产物膜中的传质过程 ,建立了单相水介质条件下的CO2 均匀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并利用实验数据修正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 ,该预测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实验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腐蚀速率 油气田生产设备 防腐措施 腐蚀现象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部深层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孟元林 李亚光 +5 位作者 牛嘉玉 肖丽华 李臣 罗宪婴 张文才 郭永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3期154-156,161,共4页
讨论了影响渤海湾盆地北部深层(埋深>3500m)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的地质因素,认为沉积相带控制着深层储层的物性,河流和三角洲砂体储层的孔隙度经后期改造后仍相对较高;生烃潜力大的坳陷,其烃源岩有机酸排放量大,储层次生孔隙相对发育;... 讨论了影响渤海湾盆地北部深层(埋深>3500m)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的地质因素,认为沉积相带控制着深层储层的物性,河流和三角洲砂体储层的孔隙度经后期改造后仍相对较高;生烃潜力大的坳陷,其烃源岩有机酸排放量大,储层次生孔隙相对发育;高加热速率有利于油气的早生、早排和早期充注,从而抑制胶结作用,有利于储层孔隙的保护,孔隙度相对较高;超压可以增加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延迟烃源岩有机酸的生成和储层的溶蚀作用,减小机械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可起到保护储层孔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北部 深层 碎屑岩储层 孔隙度 沉积相带 生烃潜力 有机酸产量 加热速率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与油藏耦合作用下的底水驱油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伟 段永刚 +3 位作者 黄诚 刘青山 林少宏 李其正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段永刚等人提出的井筒与油藏耦合作用下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借鉴H .Cinco等人求解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压裂井压力动态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井筒与油藏耦合作用下底水驱油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 (其中 ,油藏模型为底水... 在段永刚等人提出的井筒与油藏耦合作用下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借鉴H .Cinco等人求解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压裂井压力动态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井筒与油藏耦合作用下底水驱油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 (其中 ,油藏模型为底水驱无限大油藏 ,井筒模型中考虑了流体摩阻、动量变化、井筒壁面流入的混合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 ,对该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可以获得定产量条件下井筒流率分布、井筒压降分布等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 油藏 耦合作用 底水驱油藏 水平井 流率分布 压降分布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许亮斌 蒋世全 +1 位作者 殷志明 陈国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4期260-264,共5页
双梯度钻井技术是国外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深水钻井技术新概念,已开发了相关设备和工艺,并开始进入工业应用。建立理论公式和仿真模型,对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就工程应用意义而言,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的实质含义主要是泥浆密度的... 双梯度钻井技术是国外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深水钻井技术新概念,已开发了相关设备和工艺,并开始进入工业应用。建立理论公式和仿真模型,对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就工程应用意义而言,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的实质含义主要是泥浆密度的可调范围变大。提出了双梯度钻井效果因子,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度钻井技术 原理研究 理论公式 仿真模型 泥浆密度可调范围 双梯度钻井效果因子 双梯度钻井 技术原理 钻井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起重船波浪诱导吊索附加动力荷载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顾永宁 胡志强 +2 位作者 谢彬 刘健 樊之夏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对蓝疆号起重铺管船在波浪环境下的吊索附加动力荷载进行了研究。运用三维流体动力和统计分析程序,计算了船体和起重机吊头在规则波状况下的运动传递函数和随机海况下的短期响应,推导了吊头运动激励下的吊物运动方程并计算了运动传递函... 对蓝疆号起重铺管船在波浪环境下的吊索附加动力荷载进行了研究。运用三维流体动力和统计分析程序,计算了船体和起重机吊头在规则波状况下的运动传递函数和随机海况下的短期响应,推导了吊头运动激励下的吊物运动方程并计算了运动传递函数,得到了海况条件与吊物运动角加速度间的统计关系,并以此计算出波浪诱导船体运动引起的吊索附加动力荷载统计特征值;考虑各种典型的波浪条件,以及船舶吃水、吊重、吊索长度和吊臂位置等影响参数,计算出蓝疆号起重铺管船安全吊装作业的控制参数,对其在海上的吊装安全作业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与结论适用于各种大型海上起重船的吊装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铺管船 海上综合作业施工船 海上吊装作业 吊索附加动力荷载分析 吊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