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2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薇 敦元莉 +3 位作者 姚瑶 吴长毅 张坤 曲音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组(TAP组),每组31例。PQ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QLB,每侧给予0.35%罗哌卡因20 ml。TA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4%或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麻醉前(T_(0))、阻滞时(T_(1))、手术切皮时(T_(2))和苏醒期(T_(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损伤,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用量,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的种类与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QLB组与TAP组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F=0.323,P=0.572)、心率(F=0.195,P=0.660)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Z=-0.458,P=0.647)和住院时间(Z=-1.652,P=0.099)差异均无显著性。PQLB组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TAP组(32.3%vs.74.2%,χ^(2)=10.949,P=0.000)。PQLB组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抗炎药用量显著低于TAP组[0(0,0)mg vs.400(0,1600)mg,Z=-4.849,P=0.000],阿片类(曲马多)用量无显著差异(Z=-0.045,P=0.964)。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QLB组患者术后12、24 h腹壁痛和内脏痛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均未超过3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神经损伤。结论PQLB可以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对于内脏痛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横筋膜阻滞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外侧壁的理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为跌倒时髋部着地致伤,常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3]。目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手术、防止卧床并发症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医院对此类骨折开辟“绿色通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显著提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小转子 外侧壁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卧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局部解剖与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的可行性研究:附100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德兴 刘文超 +4 位作者 朱修全 王婷婷 张俏 张海铅 陈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方位、胆囊管内径、胆囊管的切开长度、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与十二脂肠上缘距离、胆道镜取石直径6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胆囊管注入胆总管方位:9~12点92例,其中10、11点76例,占76%;1、2点各1例,占2%;7、8点分别为2、4例,占6%。胆囊管内径3~13 mm,中位数5.0 mm。切开胆总管长度:21例(占21%)切开胆总管,切开长度1~5 mm,中位数3.0 mm。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36例并行,并行长度2~40 mm,中位数10.0 mm。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距十二脂肠上缘距离5~20 mm,中位数15.0 mm。90例术中胆道镜取出结石,共取出结石128枚,结石直径1.5~22.0 mm,中位数5.0 mm。100例LTCBDE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83例(占83%),出院后食欲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结石症状发生,肝功能正常,B超示胆总管直径5~10 mm,中位数7 mm,无术后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可行,对胆总管无或较小的损伤,对Oddi括约肌无损伤,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的最佳路径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 胆道探查术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阑尾周围脓肿保守治疗后择期腹腔镜阑尾切除: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雪来 陈震 +1 位作者 黄凯坤 郑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接受保守治疗后再次入院行择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操作体会。方法2019年9月~2024年7月,对22例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接受保守治疗6~14周后患儿实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年龄5~14岁,平均...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接受保守治疗后再次入院行择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操作体会。方法2019年9月~2024年7月,对22例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接受保守治疗6~14周后患儿实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年龄5~14岁,平均8.5岁。经脐正中切口置入5 mm trocar和30°观察镜,经下腹壁正中膀胱上、左侧腹直肌外缘和脐下3~5 cm平面交界处分别置入5 mm trocar和操作钳。术中充分松解粘连,包括松解大网膜与盆腔侧壁粘连、回盲部与大网膜粘连、阑尾外侧与侧腹膜粘连、回肠末端与阑尾系膜组织粘连,显露病变阑尾,分别结扎和离断阑尾系膜和阑尾根部。结果22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50 min,(75.5±10.0)min。术后6~8 h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1.5 d恢复排气并进流食。术后住院3~6 d,平均4 d。术后病理回报均为慢性阑尾炎伴坏疽穿孔。随访2~13个月,平均6个月,无腹痛、发热,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和盆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接受保守治疗后,择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松解腹腔和盆腔内的粘连是操作的关键,也是手术时间相对长的主要原因。粘连主要位于大网膜与盆腔侧壁之间,回盲部与大网膜、阑尾与侧腹膜和回肠末端肠系膜之间。充分松解粘连后行阑尾切除可有效解除腹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镜手术 择期阑尾切除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首例报道
7
作者 王晓鹏 王艳 +3 位作者 马云涛 苏河 牛向东 狐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6 km)。手术总时长120 min,其中装机时间3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90 min。术中网络延迟(55.16±25.33)ms,丢包率0.01%~0.1%。未发生网络中断等网络不良事件,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网络 远程机器人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网络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方露 杨超 +4 位作者 王琦 彭龙飞 张涛 于德新 王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科采用腹腔镜下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10例输尿管狭窄,术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2.0~7.0... 目的探讨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科采用腹腔镜下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10例输尿管狭窄,术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2.0~7.0 cm、宽1.0~1.5 cm舌黏膜,裁剪修整后与狭窄段输尿管确切吻合,放置双J管1根。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37.0±67.1)min,术中出血量25.0(20.0,30.0)ml,术后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4.0(4.0,4.8)d,导尿管留置时间6.5(6.0,9.5)d,术后住院时间6.0(6.0,6.8)d。术后1周患者发音吐字清晰,进食无障碍。术后1~2个月拔除双J管。10例术后随访(12.3±7.1)月,1例患侧肾积水加重,再次行腹腔镜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其余9例患侧肾积水较前明显改善,肾盂分离(2.9±1.2)cm(t=8.022,P=0.000),肾功能较前好转,血肌酐(74.3±25.5)μmol/L,与术前(80.1±26.6)μ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25,P=0.105)。结论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具有恢复快、效果可靠等优点,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输尿管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舌黏膜补片 腹腔镜手术 输尿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患者阴道镜活检诊断准确性的临床评估
9
作者 张雪 耿力 +2 位作者 游珂 郭艳利 梁华茂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患者阴道镜活检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阴道镜门诊1049例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31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进... 目的探讨绝经后患者阴道镜活检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阴道镜门诊1049例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31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阴道镜活检准确率93.9%(123/131),敏感性63.6%(14/22),特异性100.0%(109/109),漏诊率36.4%(8/22)。按年龄进行分组,55~65岁组和>65岁组Ⅲ型转化区比例明显大于44~54岁组(χ^(2)=11.301,P=0.001;χ^(2)=5.639,P=0.018)。8例漏诊浸润癌(ⅠA1期3例,ⅠA2期1例,ⅠB1期4例),年龄49~67岁,平均60岁;5例为Ⅲ型转化区,3例为Ⅱ型转化区;7例病灶面积累及1~2个象限,1例病灶累及3个象限。结论阴道镜活检有一定的漏诊率,对于绝经后患者,应多点活检并联合宫颈管搔刮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绝经后 阴道镜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径≤4 cm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风险预测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欣 姚响芸 +3 位作者 梅放 于波 黄九平 宋世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最大径≤4 cm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s,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为FTN患者的术前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F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最大径≤4 cm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s,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为FTN患者的术前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F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870例,FTA组745例(85.6%),FTC组125例(14.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数量和位置、结节最大径、结节内部结构和内部血流信号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节回声、边缘、声晕、纵横比和钙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边缘不规则(OR=3.061,95%CI:1.653~5.667,P=0.000)、不等厚声晕(OR=5.868,95%CI:1.258~27.377,P=0.024)和边缘弧形钙化(OR=4.364,95%CI:1.329~14.333,P=0.015)是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结论超声征象对评价FT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对结节边缘、声晕和钙化的仔细评估,能够促进较小FT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
11
作者 刘万鹏 张劲新 +5 位作者 陈文创 潘艺之 陈荣彬 余照宇 林新源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8月我院采用机器人辅助C 2经皮拉力螺钉治疗的5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适度屈曲置于Mayfield头架,麻醉状态下配合手法牵引闭合...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8月我院采用机器人辅助C 2经皮拉力螺钉治疗的5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适度屈曲置于Mayfield头架,麻醉状态下配合手法牵引闭合复位,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C 2经皮拉力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估置钉准确性、骨折愈合情况,Odom分级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例均成功手术,无椎动脉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10枚螺钉,依据Gertzbein-Robbins标准,A类9枚,B类1枚,置钉准确率90%(9/10),优良率100%(10/10)。颈部切口长20~30 mm,平均27 mm;手术时间86~160 min,平均112.8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30 ml;术后住院时间5~18 d,平均8 d。随访12~34个月,平均23.6月,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断裂、松动。根据Odom分级,优4例,良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导航C 2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精准微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导航 拉力螺钉 HANGMAN骨折 置钉准确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
12
作者 明安晓 邵一峰 +2 位作者 刁美 李颀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在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0月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位年龄7.5岁(2.4~16.3岁),入院前腹痛时间(20.6±10.6)h,术前超声检...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在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0月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位年龄7.5岁(2.4~16.3岁),入院前腹痛时间(20.6±10.6)h,术前超声检查阑尾直径(0.92±0.15)cm,15例合并阑尾粪石。脐部纵切口长约1.5 cm,置入5 mm trocar(长约15 cm)和30°腹腔镜,5 mm短trocar(长约9 cm)和操作抓钳,探查腹腔,分离粘连,抓钳抓住阑尾末端,切开两trocar之间的组织,将阑尾提出腹外结扎、切除。结果31例阑尾周围无明显粘连,阑尾提出顺利;7例阑尾周围粘连,腹腔镜下钝性分离后将阑尾末端经脐部切口提出,自阑尾远端游离松解粘连后将阑尾完整提出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1±8.6)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术后均未使用静脉镇痛药物。电话随访2~68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无腹痛等不适。结论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疗效确切,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杂性阑尾炎 儿童 经脐手术 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6例并成功分娩
13
作者 管祎祺 张坤 +4 位作者 王一婷 姚颖 杨俊芳 于博 韩劲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437,共3页
目的观察孕期行“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simplified laparoscopic cervical cerclage,SLCC)的妊娠结局。方法2020年5月~2024年2月,对6例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且不适宜行经阴道宫颈环扎(transvaginal cervical cerclage,TVC)者行预防性... 目的观察孕期行“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simplified laparoscopic cervical cerclage,SLCC)的妊娠结局。方法2020年5月~2024年2月,对6例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且不适宜行经阴道宫颈环扎(transvaginal cervical cerclage,TVC)者行预防性SLCC。既往中孕期自然流产1~2次,其中3例有TVC失败史。手术时孕周平均10.3(7~13)周。采用改良简易缝合法,从后向前在峡部水平自子宫动脉内侧进针,无需打开阔韧带,线结位于宫颈前方。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27.7(23~33)min,术中出血1~10 ml,无严重并发症。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终止孕周平均37.2(36^(+3)~38)周,均为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2951.7(2540~3320)g,2例术中同时拆除环扎带。结论SLCC可在早中孕期用于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妊娠结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机能不全 早孕期手术 腹腔镜宫颈环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麻醉护理经验
14
作者 刘丽娟 林晓东 +2 位作者 刘佳宁 范春潮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9-512,共4页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1,2],但仍然存在术中出血风险高等问题。近年来,我院采用弱阿片化全身麻醉辅助区域阻滞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1,2],但仍然存在术中出血风险高等问题。近年来,我院采用弱阿片化全身麻醉辅助区域阻滞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进行手术配合,显著降低门静脉及肝静脉压力,利于手术视野暴露,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3]。2020年1月~2024年4月我们在48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采用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弱阿片化全身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术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2例
15
作者 刘雪来 程毅菁 +4 位作者 马亚 刘军廷 范世莹 陈震 许坚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手术技巧。方法2015年2月~2024年5月,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3例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术后4个月~3年8个月(平均1年4个月)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手术技巧。方法2015年2月~2024年5月,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3例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术后4个月~3年8个月(平均1年4个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上述病例资料。结果12例大网膜均粘连于右侧未闭的鞘膜腔,内环口皱褶冗厚。其中3例大网膜粘连于内环口,两孔法松解粘连,体外丝线牵拉辅助腹腔镜内环缝扎闭合内环口,手术时间分别为18 min、21 min和22 min;8例大网膜粘连于鞘膜腔壁,1例粘连于鞘膜腔底部,三孔法松解粘连,操作钳牵拉冗厚腹膜辅助腹腔镜内环缝扎闭合内环口,手术时间(45.5±5.7)min。无并发症,均在术后6 h内出院。11例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5月。1例术后1年7个月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再次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切口感染、鞘膜积液、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阑尾炎术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时,存在大网膜粘连于腹股沟管的可能。术中酌情增加trocar辅助离断大网膜,充分显露内环口和后腹膜,在保护好精索血管、输精管以及睾丸的前提下,松解和离断大网膜,行疝囊高位结扎,操作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大网膜粘连 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术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非偏头痛症状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杨捷 冯新恒 +3 位作者 朱文迪 陈少敏 钟征 刘志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非偏头痛症状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室2024年2~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成人非偏头痛症状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室2024年2~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分为偏头痛症状组(n=527)、非偏头痛症状组(包括不明原因的头晕、耳鸣、一过性听力减退、晕厥、肢体麻木、一过性视野缺损症状,n=144)和无症状对照组(n=87)。比较3组PFO阳性率、PFO阳性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O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偏头痛症状组、非偏头痛症状组和无症状对照组PFO阳性率分别为85.0%(448/527)、84.0%(121/144)和26.4%(23/87),3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53.434,P=0.000),偏头痛症状组和非偏头痛症状组PFO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症状对照组(均P=0.000)。592例诊断PFO,3组RLS分级差异有显著性(H=18.762,P=0.000),偏头痛症状组和非偏头痛症状组RLS分级显著高于无症状对照组(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2.221,95%CI:1.515~3.256,P=0.000)、偏头痛(OR=3.373,95%CI:2.322~4.899,P=0.000)、头晕(OR=2.499,95%CI:1.694~3.685,P=0.000)和肢体麻木(OR=1.981,95%CI:1.052~3.729,P=0.034)与PFO阳性独立相关。结论头晕、肢体麻木等非偏头痛症状与成人PFO相关,对这些症状的患者进行cTTE检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非偏头痛症状 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晓强 罗嘉谊 +5 位作者 谷昌伟 李铠湘 钟章华 赵湘军 李锐冰 王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常规组),54例采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改良组),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常规组1例L 4神经根损伤,考虑术中神经根挤压损伤,术后下肢肌力无异常,但神经支配皮节区痛觉过敏、麻木,伴夜间抽筋,予普瑞巴林、甲钴胺、维生素B1和B6治疗2个月后好转,随访至1年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无硬膜、腹部脏器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复发1例,改良组复发2例,3例复发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其中2例症状较重,再次行内镜翻修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后好转。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穿刺次数[(1.8±0.7)次vs.(7.5±1.1)次,t=27.543,P=0.000]、[透视次数(5.7±1.8)次vs.(23.2±2.2)次,t=41.235,P=0.000]和手术时间[(72.7±7.2)min vs.(92.7±7.7)min,t=12.317,P=0.000]均明显减少或缩短;2组术后住院时间[(3.2±0.6)d vs.(3.3±0.6)d,t=0.062,P=0.951]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随访(14.0±1.3)月,改良组随访(13.6±1.2)月,2组末次随访腰退痛VAS评分[(1.5±0.6)分vs.(1.6±0.7)分,t=0.751,P=0.455]、ODI[(10.8±3.4)%vs.(11.8±3.9)%,t=1.284,P=0.202]、MacNab标准优良率[100%(54/54)vs.100%(35/35),Z=-0.981,P=0.32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穿刺的准确性,操作简单,减少医患X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路椎间孔镜手术 简易画线穿刺 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小儿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合并直径≤4 cm阑尾周围脓肿
19
作者 刘雪来 叶茂 +2 位作者 郑乐 黄凯坤 陈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1,共6页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合并直径≤4 cm阑尾周围脓肿实施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2021年1月~2024年8月,对49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合并直径≤4 cm阑尾周围脓肿患儿实施急诊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正中切口置...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合并直径≤4 cm阑尾周围脓肿实施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2021年1月~2024年8月,对49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合并直径≤4 cm阑尾周围脓肿患儿实施急诊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正中切口置入5 mm trocar和30°腹腔镜,膀胱上2~3 cm处、左腹直肌外侧缘平脐下缘2~3 cm处分别置入5 mm trocar和操作钳,钝性松解大网膜和肠管粘连,暴露肠管间隙之间的脓肿,吸净脓腔内的积液,显露病变阑尾。松解和显露阑尾后,结扎阑尾系膜和根部,电钩松解和离断阑尾系膜,离断病变阑尾。辅以厄他培南抗炎、术后早期下地活动、超声药物物理透射治疗。结果49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50 min,(85.5±10.5)min。术后6~8 h均可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5~2 d恢复排气并进流食。术后6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C反应蛋白26~55 mg/L,超声显示回盲部仍可见低密度阴影,最大直径≤2.0 cm,盆底积液深度≤2.0 cm。术后住院6~11 d,平均8.5 d。术后病理回报均为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脓肿。随访6~18个月,平均12.5月,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和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合并直径≤4 cm阑尾周围脓肿实施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寻找和显露阑尾以及松解肠粘连,是手术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镜手术 阑尾切除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颈部皮下巨大肿物切除术中皮肤-肌膜缝合缩小残留腔隙的应用
20
作者 刘雪来 叶茂 +1 位作者 孙婧瑄 陈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总结后颈部皮下巨大(最大径≥7 cm)皮下肿物切除术中采用残留腔隙表面皮肤-肌膜缝合缩小残留腔隙的体会。方法2019年9月~2024年6月,对27例儿童后颈部最大径≥7 cm的皮下肿物实施肿物切除术,采用4-0不可吸收缝线经残留腔隙表面皮肤... 目的总结后颈部皮下巨大(最大径≥7 cm)皮下肿物切除术中采用残留腔隙表面皮肤-肌膜缝合缩小残留腔隙的体会。方法2019年9月~2024年6月,对27例儿童后颈部最大径≥7 cm的皮下肿物实施肿物切除术,采用4-0不可吸收缝线经残留腔隙表面皮肤进针至残留腔隙内,经颈部切口于残留腔隙内持针缝合颈部肌肉表面的肌膜组织,于此前皮肤进针处旁0.5~1 cm出针,在进、出针点之间放置1 cm×1 cm纱布团,打结并固定纱布团。在残留腔隙最低处留置引流管。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60 min,(95.0±12.5)min,其中皮肤-肌膜缝合操作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术后3天引流量2~5 ml,残留腔隙及皮肤切口处未扪及波动感,触痛轻微,颈部超声显示颈部未见明显残留腔隙和积液,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4~8 d,平均6 d。术后病理诊断脂肪瘤16例,纤维脂肪瘤7例,淋巴管瘤4例。10天复诊,未诉不适,换药见颈部形态正常,无凸出或凹陷,无切口感染。术后1个月超声显示颈部皮下间隙未见异常,皮肤切口已愈合。术后6个月复诊,未见肿物复发。结论儿童后颈部最大径≥7 cm皮下肿物切除术中,采用残留腔隙表面皮肤-肌膜缝合能有效缩小残留腔隙,促进残留腔隙内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颈部皮下肿物 皮肤-肌膜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