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3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度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京宇 杨延砚 +4 位作者 张元鸣飞 刘小燮 张娜 张之良 周谋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目的从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结构、环节、结果指标等方面,分析2022年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现状。方法本报告数据源自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2023年度调查共纳入全国7250家医疗机构的康复医... 目的从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结构、环节、结果指标等方面,分析2022年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现状。方法本报告数据源自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2023年度调查共纳入全国7250家医疗机构的康复医疗质量相关数据,覆盖全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院,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经过数据清洗,最终纳入3153家配置康复医学科病房的医院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在2023年度纳入调查的7250家综合医院中,仅3277家设置康复医学病房。综合医院中,56.46%医院的平均每床配置医师数、77.67%医院的平均每床配置康复治疗师数、51.18%医院的平均每床配置护士数未达到国家要求。尽管较2021年有所改善,但人才缺口依然显著。此外,综合医院骨科、神经内科病房、重症医学科病房的早期康复介入率分别为13.98%、20.82%和21.36%。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出院患者平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率为77.69%,康复医院出院患者ADL改善率为66.78%。结论康复医学科病房配置及设施规模不足,康复服务人力资源短缺,康复服务与临床服务的融入欠缺,康复服务的效果与效率尚有提升空间等。建议扩大康复服务规模、完善学科建设;提高康复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将康复服务融入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临床康复指南和技术规范;构建康复医学信息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医疗服务 质量安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微平 马迎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择曾就诊于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后居家的1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肾内科的8例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择曾就诊于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后居家的1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肾内科的8例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促进因素包括感知益处、良好的健康素养、互联网媒体潜在益处、医护人员的监督、充足的社会支持;障碍因素包括负面情绪严重、并发症的负面影响、重视程度不够、运动驱动力不足、运动时间场所等现实条件的约束、运动康复支持不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影响因素多样并具有个性化,应个性化给予运动康复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运动康复 相关因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发育障碍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的政策架构与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晨晨 廖思斯 +4 位作者 刘悦 潘建明 朱竹林 夏币华 谢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0~3岁发育障碍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支持系统的政策基础,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融合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服务的全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支持体系架构和建构路径以及治理模式。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0~3岁发育障碍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支持系统的政策基础,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融合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服务的全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支持体系架构和建构路径以及治理模式。方法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康复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指导、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欧盟儿童康复政策和中国残联“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研究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的相关政策架构和主要内容,系统分析支持体系的构成、实现路径及治理模式。结果支持系统由早期筛查与评估、家庭教育与家长培训、咨询与个性化教育和康复支持、社区支持与资源整合以及远程数字支持平台构成。提出了构建早期筛查和评估、家庭教育和家长培训、咨询和个性化康复支持、社区支持和资源整合、远程数字支持平台5个系统的实现路径。强调多学科联合、跨部门协同和远程数字平台支持等治理机制,以构建从标准化评估到跨部门联动的连续性服务链的服务支持体系。结论基于ICF模式的全人观和全生命周期发展理念,以及健康服务连续体的指导思想,为0~3岁发育障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和康复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政策支持。通过多学科联合、跨部门协同以及数字平台应用,构建科学、连续且以儿童为中心的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精准干预,还将推动家庭、社区与专业机构多方协同,实现残疾预防、康复与保健服务的有机融合,进而提升儿童功能和家庭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幼儿 发育障碍 家庭教育 康复 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的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障碍和沟通活动受限特征与康复干预 被引量:1
4
作者 易玲 周静 +3 位作者 陈雪芬 陈川帆 陈科伊 董慧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5,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和沟通障碍的特点,设计整体性的康复方案。方法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和方法,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和沟通功能障碍特征进行深入... 目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和沟通障碍的特点,设计整体性的康复方案。方法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和方法,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和沟通功能障碍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言语康复和特殊教育情境下实施综合干预方法。结果在身体功能和结构方面,言语功能障碍常常表现为语言的心理功能、发音功能、言语的流畅性和节律功能等障碍。在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沟通障碍,包括说话、倾听、对话以及人际互动等方面可能存在障碍或困难。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同伴态度、专业服务以及辅助沟通技术的可及性,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功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ICF架构提出了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的系统性评估方法,强调从整体视角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障碍和沟通活动障碍,注重沟通活动功能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言语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情境下,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障碍和沟通活动障碍的特点,设计个别化的干预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功能性沟通技能,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辅助和替代沟通技术、自然情境下的语言干预、视觉支持以及同伴介导等干预均是有效的康复措施。结论本研究运用ICF架构和方法,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3个层面,系统探讨了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的特征,并且提出了在言语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情景下,推动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发展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设计个别化干预方法、辅助技术应用、视觉辅助支持以及同伴介导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残疾 儿童 言语功能障碍 沟通活动受限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勇 蔡增 +2 位作者 徐凤萍 刘丹 常红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关于音乐治疗对ASD儿童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从建库至...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关于音乐治疗对ASD儿童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从建库至2024年4月。对照组采用非音乐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教育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结构化治疗等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音乐治疗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828例患者,来自法国、中国、挪威、伊朗、美国和澳大利亚,干预类型主要涉及音乐治疗、亲子合作式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治疗、组内音乐治疗、即兴音乐治疗、基于Orff-Schulwerk的音乐治疗、音乐干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音乐治疗。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治疗结果(SMD=-0.30,95%CI-0.55~-0.04,P=0.02)、语言功能(MD=-2.09,95%CI-2.89~-1.30,P<0.001)和躯体行为改善(SMD=-0.27,95%CI-0.53~-0.01,P=0.040)更优。结论音乐治疗能够提升ASD儿童的总体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和躯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音乐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6年征订征稿启事
6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为第3届、第4届、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版)(CSCD―C),《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2011、2...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为第3届、第4届、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版)(CSCD―C),《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2011、2014、2017、2020、202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CSTPCD―CJCR),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征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征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深切缅怀邱卓英教授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6-1116,共1页
我国著名康复科学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研究专家、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原领军学者、中国残疾分级分类与康复心理学的重要贡献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联合主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原副... 我国著名康复科学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研究专家、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原领军学者、中国残疾分级分类与康复心理学的重要贡献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联合主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原副主编、Frontiers in Rehabilitation Sciences编审、中国康复科学所康复信息研究所原所长邱卓英教授,于2025年8月因病逝世,享年6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邱卓英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
8
作者 刘兰群 李艳丽 +2 位作者 梁家琦 陈爽 刘慧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2-868,共7页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听觉记忆广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和记忆分值、听觉记忆广度均显著改善(|t|> 3.838, P<0.001),观察组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t|> 2.160, P<0.05);两组MBI评分均显著增加(|t|>7.471, P<0.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结合头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计算机辅助训练 记忆障碍 听觉记忆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汪娟 张庆 +7 位作者 周长林 陈长运 戴峰 孙像鸿 邹婷 王健 高骏凯 徐卫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3-1091,共9页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神经肌肉功能训练(NMT)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肌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选择长海医院ACLR患者60例,均于术后1~8周接受统一强度的NMT,术后8周,随机分为低强度组(n=30)和高强度组(n=30)。术...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神经肌肉功能训练(NMT)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肌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选择长海医院ACLR患者60例,均于术后1~8周接受统一强度的NMT,术后8周,随机分为低强度组(n=30)和高强度组(n=30)。术后9~16周分别接受不同强度的NMT,单次训练1h,每周3次,共计48次。分别在术后8周和16周,比较Lysholm评分,患侧膝关节屈肌、伸肌肌力和肌肉耐力。结果分组训练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t|>13.739,P<0.001),且高强度组高于低强度组(t=-2.574,P<0.05);高强度组在60°/s、120°/s和180°/s的角速度下伸肌和屈肌相对峰力矩、肌耐力均改善(|t|>2.320,P<0.05),低强度组屈肌相对峰力矩在3种角速度下均改善(t>2.177,P<0.05),伸肌相对峰力矩在60°/s和180°/s的角速度下均改善(|t|>1.715,P<0.05),伸肌耐力在60°/s角速度下改善(t=-2.293,P<0.05);但两组间比较,伸肌和屈肌相对峰力矩、肌耐力在60°/s、120°/s和180°/s的角速度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低强度NMT均可以改善ACLR患者肌力、肌耐力和膝关节功能,高强度NMT可能优于低强度,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神经肌肉功能训练 肌力 肌耐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能力与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相关性
10
作者 唐丽 戈晓珍 +4 位作者 刘杰 张焱 王金荣 左雪冰 王国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845,共8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峰值摄氧量(VO_(2)peak)与运动后心率恢复(HRR)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18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根据VO_(2)peak分为低心肺能力(LCF)组(n=61)、中...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峰值摄氧量(VO_(2)peak)与运动后心率恢复(HRR)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18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根据VO_(2)peak分为低心肺能力(LCF)组(n=61)、中等心肺能力(MCF)组(n=62)和高心肺能力(HCF)组(n=60)。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资料、心肺运动试验数据(VO_(2)peak、HR1、HR2、HR3、HRR1、HRR2和HRR3),分析VO_(2)peak与HRR的相关性。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LCF组峰值心率、HR1、HR2和HR3最低(F>5.388,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HRR的组间和时间效应均显著(F>14.561,P<0.001)。偏相关分析表明,VO_(2)peak与HRR1(r=0.404,P<0.001)、HRR2(r=0.379,P<0.001)和HRR3(r=0.425,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VO_(2)peak水平越低,HRR延迟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心率恢复 峰值摄氧量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11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高飞 刘丽旭 +5 位作者 胡雪艳 吴晓莉 杨凌宇 杨宇琦 叶长青 杜晓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3-999,共7页
目的 探讨单侧和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5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卒中后吞咽障碍且需管饲饮食的患者27例,随机分为健侧刺激组、双侧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9例。3组均行常规吞咽... 目的 探讨单侧和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5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卒中后吞咽障碍且需管饲饮食的患者27例,随机分为健侧刺激组、双侧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9例。3组均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和tDCS,健侧刺激组刺激健侧口舌区皮质;双侧刺激组交替刺激双侧半球口舌区皮质投影区,两侧刺激之间间隔1 h;假刺激组健侧阳极刺激30 s后停止电流。共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和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结果 SSA组内效应显著(F=16.185, P<0.01),MMASA组内效应(F=28.650, P<0.01)和交互效应显著(F=3.453, P<0.01),PAS组内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 > 0.05)。事后检验显示,各组间3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3组间治疗前后MMASA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F=4.698, P<0.05),事后检验显示,健侧刺激组治疗前后MMASA差值高于双侧刺激组和假刺激组(P<0.05),且双侧刺激组和假刺激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tDCS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健侧阳极刺激优于双侧阳极交替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刺激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
13
作者 山磊 刘影 +2 位作者 张欣 迟茜茜 朱晓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2-829,共8页
目的 探讨加速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aiTB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北京博爱医院48例住院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组(n=16)和aiTBS组(n=16),每组16例。aiTBS组... 目的 探讨加速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aiTB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北京博爱医院48例住院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组(n=16)和aiTBS组(n=16),每组16例。aiTBS组接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aiTBS治疗,HF-rTMS组接受左侧DLPFC 10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左侧假刺激治疗,连续3周。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进行评估。结果 各组均脱落1例。HAMD、HAMA和BDI评分的组间、组内和交互效应均显著(F > 3.235, P<0.05)。事后检验显示,HF-rTMS组和aiTBS组的HAMD、HMMA和B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HF-rTMS组与aiTB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各组间抑郁改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834, P=0.019),aiTBS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7),HF-rTMS组与aiTB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17)。结论 aiTBS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与HF-rTMS相比治疗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分析
14
作者 耿文慧 周严红 +2 位作者 尹俊普 韩磊 高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64,共9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前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女性单侧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量角器评估手术侧肩关节... 目的 观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前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女性单侧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量角器评估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采用水体积置换方法评估手术侧淋巴水肿程度,采用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评定手术侧上肢疼痛。结果 手术侧肩关节前屈和外展角度分别为(158.90±17.17)°和(147.70±24.59)°。不同年龄、有无淋巴水肿患者间,手术侧肩关节前屈、外展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2.925,P <0.05)。线性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55岁(β=-7.766,95%CI-13.161~-2.360,P=0.005)、有淋巴水肿(β=-10.991,95%CI-19.063~-2.925,P=0.008)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前屈角度较小;术后时间增加(β=0.463,95%CI 0.012~0.924,P=0.049)、BMI24~27.9 kg/m^(2) (β=6.211,95%CI 0.660~11.761,P=0.030)(与BMI <24 kg/m^(2)比较)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前屈角度较大。年龄≥55岁(β=-10.047,95%CI-17.358~-2.747,P=0.008)、有淋巴水肿(β=-14.171,95%CI-25.191~-3.150,P=0.013)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外展角度较小。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减小,与年龄和淋巴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肩关节 上肢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
15
作者 易玲 周静 +2 位作者 梁永胜 陈雪芬 曹艳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目的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专业胜任力导向的教育体系出发,系统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其核心构成要素;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和专业教... 目的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专业胜任力导向的教育体系出发,系统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其核心构成要素;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和专业教育标准,构建一个以胜任力为导向、模块化的校内实训模式。方法采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理论(如情境学习、体验学习、建构主义),在分析国内外SHR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基础上,从发展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角度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意义以及构成要素(硬件、软件、人力、管理)。参照RCF,并整合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SHA)的知识和能力获取(KASA)表、国际言语治疗和语音学协会(IALP)的教育指南以及中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识别并构建适用于高等职业层次的SHR专业核心胜任力模型。基于该胜任力模型,设计模块化的校内实训内容体系以及实训教学的多种模式。结果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SHR教育体系中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涵盖硬件设施(满足专业特殊声学与设备要求)、软件资源(含教学案例库、标准化操作流程、数字化资源)、“双师型”人力资源以及科学管理体系(含运行、评价、产教融合机制)4个领域。基于RCF及相关标准的分析,构建包含专业基础与伦理、听力评估、听力康复与技术、言语语言评估、言语语言干预、沟通与协作等维度的SHR核心专业胜任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8大核心实训模块:听力检测基础操作、客观听力检测入门、助听器验配初步、标准化言语语言评估工具应用、构音与嗓音障碍评估与干预模拟、吞咽障碍筛查与基础训练模拟、综合案例分析与康复计划制定、职业素养与沟通技能演练。每个模块均明确能力目标、核心活动、资源需求,并强调其必须与理论课程教学、校外专业实践(实习)的内容与时序紧密协同,形成“课程-实训-实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项目导向学习、翻转课堂等。结论高等职业院校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以专业胜任力为导向的系统化实践教学环境。本研究基于RCF以及言语听觉领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内容,设计了8大核心实训模块,并提出与之配套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策略,为高等职业院校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提供了一套具有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综合方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重视硬件、软件、人力、管理四要素的协同发展,并确保实训内容与课程、实习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通过科学的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 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胜任力 实训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胜任力架构的康复治疗学本科实习生研究胜任力调查
16
作者 曾斌 郭霜 +4 位作者 叶海燕 叶金群 许子菡 徐光青 张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调查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的研究胜任力。方法2024年7月,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81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研究胜任力初级熟练程度标准进行自评,面对面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意愿和所面临... 目的调查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的研究胜任力。方法2024年7月,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81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研究胜任力初级熟练程度标准进行自评,面对面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意愿和所面临的困难。结果自评得分最低项目为C2.3协助评估康复服务利用需求和研究重点、A2传播研究证据。访谈显示,72例实习生表达了参与科研实践的意愿,目的在于提升个人竞争力、为考研和就业增加优势;缺乏教师指导(n=48)、专业知识不足(n=43)和科学问题凝练困难(n=43)是阻碍研究胜任力提升的主要障碍。结论大多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实习生虽然具备强烈的参与意愿,但受限于自身和环境因素,研究胜任力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本科实习生 康复胜任力架构 研究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发育障碍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与康复:基于ICF的目标设置与服务体系研究
17
作者 朱晨晨 廖思斯 +2 位作者 潘建明 夏币华 洪宁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5-641,共7页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构建针对0~3岁发育障碍婴幼儿的家庭早期教育与康复理论框架。方法 融合生态系统理论、神经可塑性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和世界卫生组织康复理念,构建涵盖生物、心理、社...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构建针对0~3岁发育障碍婴幼儿的家庭早期教育与康复理论框架。方法 融合生态系统理论、神经可塑性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和世界卫生组织康复理念,构建涵盖生物、心理、社会和政策维度的家庭教育与康复体系。结果 依据ICF框架,在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交等领域设定操作化干预目标,并结合不同类型发育障碍,制定个性化目标;家庭教育与康复体系包含早期筛查与评估、个性化干预方案制定、家庭教育与康复训练、持续监控与调整、数字赋能与远程指导、残疾预防与家庭教育和康复6个领域,全面的功能和需求评估、整体教育与康复方案制定、教育与康复方案实施、动态评估与反馈、总结与转介5个阶段。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5阶段家庭早期教育与康复方法体系,为婴幼儿全方位康复提供有效框架。ICF框架为发育障碍婴幼儿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发育障碍 早期 家庭教育 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冷疗对青年男性运动后延迟性上肢肌肉酸痛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娄彦涛 王家伟 +1 位作者 肖晓飞 李艳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4-1082,共9页
目的 比较不同温度冷疗对青年男性运动后上肢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2024年4月至7月,在沈阳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技术诊断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选取健康青年男性(22~26岁) 24例,随机均分对照组、... 目的 比较不同温度冷疗对青年男性运动后上肢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2024年4月至7月,在沈阳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技术诊断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选取健康青年男性(22~26岁) 24例,随机均分对照组、A组和B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肘关节DOMS运动建模;建模后,A组行10℃恒温冷疗10 min,B组行6℃恒温冷疗10 min,对照组自然恢复。建模后即刻、24 h、48 h和72 h,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肘屈肌群60°/s、120°/s和180°/s角速度下相对峰力矩(rPT),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同步采集肱二头肌肌电振幅均方根(RMS),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结果 VAS评分、rPT和RMS的组内(F > 15.716, P<0.001)和组间(F > 6.478, P<0.01)主效应均显著。建模后24h、48 h和72 h,VAS评分对照组> A组> B组(P<0.05)。建模后不同时间点及不同角速度下,各组rPT和RMS两两比较结果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rPT呈现对照组A组> B组(P<0.05)的趋势。角速度越大,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结论 冷疗可缓解青年男性运动后上肢DOMS的疼痛,并促进肌力恢复,恒温6℃冷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性肌肉酸痛 上肢 冷疗 疼痛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脑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19
作者 张琦 孙文玉 +2 位作者 高振梅 刘睿 张天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8,共15页
目的分析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应用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0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NIB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应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对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 目的分析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应用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0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NIB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应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对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731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Harvard University是高产机构,Giacomo Koch是高产作者,Brain Stimulation是引用频次最多的期刊。关注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认知障碍、记忆、痴呆、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主要为经颅交流电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氧化应激。结论NIBS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研究热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NIB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刺激不同脑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未来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结合实现个体化和精准化刺激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非侵入性脑刺激 经颅脉冲刺激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网络方向性连接的影响
20
作者 李红卫 黄彬彬 +1 位作者 朱传花 李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意识障碍患者α频段脑功能网络方向性信息流的调控特征。方法 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招募意识障碍患者30例,分为微意识状态(MCS)组(n=15)和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组(n=15)。所有...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意识障碍患者α频段脑功能网络方向性信息流的调控特征。方法 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招募意识障碍患者30例,分为微意识状态(MCS)组(n=15)和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组(n=15)。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和左侧背外侧前额叶tDCS,共4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脑电图10 min。结果 MCS组脱落2例。治疗后,两组前额叶与顶叶区的格兰杰因果(GC)连接增强,尤其以双侧前额-顶叶、额中央区与顶叶之间连接最明显,其次是边缘-中央区连接;MCS组GC增强广泛且双向,UWS组GC增强单向且局限。结论 tDCS可显著增强意识障碍患者双侧前额叶与顶叶的方向性信息流,实现促醒,MCS患者的网络可塑性高于UW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电图 格兰杰因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