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048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第一、二辑)
1
作者 杨玲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策展作为连接展览内容与观众认知的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导、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第一、二辑(以下简称“丛书”)宛如一扇窗,系统展现... 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策展作为连接展览内容与观众认知的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导、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第一、二辑(以下简称“丛书”)宛如一扇窗,系统展现了当代博物馆策展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为专业人士与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策展的宝贵资源(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创新 策展 陈列展览 中国博物馆协会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5年)
2
作者 《中国博物馆》编辑部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4,共1页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已连续3次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4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 国家级期刊 学科建设 中国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编絮语
3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共1页
上一次的主编絮语,写在《中国博物馆》2022年的第一期,当时本刊刚刚开始由季刊转为双月刊。倏忽之间,两年过去了,那篇絮语中谈到的与办刊相关的主要方面,都有差强人意的进步与收获,但在编辑部实体化建设方面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此,经中... 上一次的主编絮语,写在《中国博物馆》2022年的第一期,当时本刊刚刚开始由季刊转为双月刊。倏忽之间,两年过去了,那篇絮语中谈到的与办刊相关的主要方面,都有差强人意的进步与收获,但在编辑部实体化建设方面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此,经中国博物馆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10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博物馆》编辑部自2025年开始走上由中国博协独立组建并进行实体化管理的新轨道。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博协近年来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成长,更是我们以学术担当服务行业和会员之初心的再次宣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博物馆协会 编辑部实体化 主编絮语 双月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博物馆的业务主管制与策展人制度:两种知识脉络的形成、发展与碰撞
4
作者 汪彬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源于西方的curator概念在当代中国博物馆领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知识脉络。第一种与1980年开始的业务体制改革和业务主管制的实行有关,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形成的,curator在此被理解为“业务主管”。第二种与2008年开... 源于西方的curator概念在当代中国博物馆领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知识脉络。第一种与1980年开始的业务体制改革和业务主管制的实行有关,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形成的,curator在此被理解为“业务主管”。第二种与2008年开始的策展体制改革和策展人制度的建立有关,主要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形成的,curator在此被理解为“策展人”。2018年,随着博物馆学者将curator与策展人相对应,两种知识脉络发生了冲突,并引发了关于如何理解curator的争论。澄清这两种知识脉络的形成、发展与碰撞过程,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些年关于curator争论的实质,更有助于审视当代中国博物馆经历的体制改革和职能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博物馆 业务主管制 策展人制度 CU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5年)
5
作者 《中国博物馆》编辑部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4,共1页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已连续3次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4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 国家级期刊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物馆》2025年征订启事
6
作者 《中国博物馆》编辑部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2,共1页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已连续3次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5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 国家级期刊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物馆》2025年征订启事
7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已连续3次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4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 国家级期刊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叙事与意义——“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的内容策划
8
作者 庞雅妮 谷朝旭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5,131,共9页
“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25年5月推出的一场原创大展。通过展览主题提炼、叙事逻辑梳理和展览意义构建三个层次的详细介绍,给业界同行提供一个考古学成果转化为博物馆展览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 展览策划 展览主题 叙事逻辑 意义建构 青铜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藏品管理领域主要问题分析与治理实践——以南京博物院盘库建档项目为例
9
作者 巢臻 王奇志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7,132,133,共11页
新时代博物馆职能转型对藏品管理提出系统性治理需求。藏品管理作为核心业务,其内涵外延随环境变革深度重构,既要破解历史遗留的信息断层问题,又需应对变革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立足综合治理视角,系统剖析藏品管理业务在藏品定义标... 新时代博物馆职能转型对藏品管理提出系统性治理需求。藏品管理作为核心业务,其内涵外延随环境变革深度重构,既要破解历史遗留的信息断层问题,又需应对变革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立足综合治理视角,系统剖析藏品管理业务在藏品定义标准、信息管理、安全监督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痛点,结合南京博物院盘库建档实践及思考,从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流程监管和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构建多维度协同综合治理框架,为推进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 藏品管理 博物馆治理 藏品盘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的数字化:现实意义与研究路径
10
作者 郑霞 王依然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5,133,共9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的数字化是博物馆在数字时代的核心工作,不仅能实现藏品管理与研究在工具层、数据层和价值层的深度协同,还能通过知识生产、流程再造以及决策优化促进博物馆业务的模式升级。为进一步推进藏品管理与研究工作的数字...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的数字化是博物馆在数字时代的核心工作,不仅能实现藏品管理与研究在工具层、数据层和价值层的深度协同,还能通过知识生产、流程再造以及决策优化促进博物馆业务的模式升级。为进一步推进藏品管理与研究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博物馆可构建“基础梳理、需求剖析、策略生成、价值活化、验证反馈”为基本逻辑的研究路径,以助力博物馆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品管理与研究 数字化 现实意义 研究路径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拜辛达加博物馆的守护与传承——基于创新力视角的历史建筑再生策略
11
作者 李黎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迪拜湾辛达加博物馆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并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功能转换与创新性保护利用方面、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依托历史... 迪拜湾辛达加博物馆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并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功能转换与创新性保护利用方面、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依托历史建筑改建博物馆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达加博物馆 历史建筑保护 文化遗产传承 功能转换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M技术的遗产地博物馆AR导览系统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12
作者 黄墨樵 张雨辰 王晓楠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5,共10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已经有众多文博机构正在尝试在观众导览服务中采用AR导览技术。但是,由于在遗产地博物馆中,遗址、建筑遗存等不可移动文物展品的特殊性,更加需要突出空间元素感知,并结合隐蔽区域的可视化以及价值阐释、...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已经有众多文博机构正在尝试在观众导览服务中采用AR导览技术。但是,由于在遗产地博物馆中,遗址、建筑遗存等不可移动文物展品的特殊性,更加需要突出空间元素感知,并结合隐蔽区域的可视化以及价值阐释、虚拟复原、叙事路径引导等方面的AR导览开发。本文就基于SLAM技术的AR导览系统开发,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选择考古遗址和建筑遗存两类遗产地博物馆特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展品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证明基于SLAM技术的AR导览能够有效提升观众对于考古遗址、古建筑遗存等不可移动文物展品的空间感知和信息获取能力,有效提升观众参与感和参观整体体验,验证AR导览相关技术在遗产地博物馆观众参观服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地博物馆 考古遗址 建筑遗存 SLAM技术 AR导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语境下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内在结构与内容探究——基于三个博物馆伦理准则的文本分析
13
作者 张峥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21世纪以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包容、塑造公民身份、思考集体认同等方面的重要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对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进行修订与完善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美国博物馆联盟、英国博物馆协会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现行版本的... 21世纪以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包容、塑造公民身份、思考集体认同等方面的重要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对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进行修订与完善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美国博物馆联盟、英国博物馆协会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现行版本的职业伦理准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个伦理准则的制定主体、文本结构、文本内容等维度展开比较分析后发现,三者在内部管理、外部社会关系、藏品管理和业务活动等核心议题上既呈现尊重自然与文化遗产、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等共性原则,也因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差异存在具体侧重。基于此,结合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特色博物馆职业伦理体系的构建路径应该是: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本土化准则、提升从业人员伦理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加大学术研究支持力度,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伦理 伦理准则 职业道德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视域下博物馆伦理的实践演进与时代价值
14
作者 杨瑾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130,131,共8页
博物馆伦理是由管理者、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的职业行为准则所支持的一系列原则规定,确保博物馆能够保持机构属性并实现使命目标。我国博物馆伦理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为最大公约数,根植于中华传统美德,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 博物馆伦理是由管理者、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的职业行为准则所支持的一系列原则规定,确保博物馆能够保持机构属性并实现使命目标。我国博物馆伦理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为最大公约数,根植于中华传统美德,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和中国传统伦理的有机结合,经过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等不同发展阶段,在新时代具有形塑、赋能和拓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伦理 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伦理 马克思主义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地区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
15
作者 黄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132,133,共11页
上海是早期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近代上海地区的博物馆最初由境外来华人士发起,此后得到租界政府、外侨等各方面支持。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早期上海的博物馆没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民国时期之后,上... 上海是早期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近代上海地区的博物馆最初由境外来华人士发起,此后得到租界政府、外侨等各方面支持。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早期上海的博物馆没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民国时期之后,上海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转型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除了专业的博物馆,各种古物展览、美术展览亦成为国人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由国家层面促成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等在伦敦成功举办,以及上海市博物馆的竣工和开放,对构成有别于国家博物馆体系的都会博物馆的崛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上海地区的博物馆走出了作为馆藏仓储或古物收藏的偏狭身份,走向更为广泛的公众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近代上海博物馆 伦敦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教育的博物馆(笔谈)
16
作者 赵丰 步雁 +1 位作者 周靖程 肖海明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3,共10页
全球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定位正经历一个历史性的跃升——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主题,这是全球文博界的战略共识。2025年新年伊始,中国博物馆界迎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理念十周... 全球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定位正经历一个历史性的跃升——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主题,这是全球文博界的战略共识。2025年新年伊始,中国博物馆界迎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理念十周年。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连珠合璧重光来——全国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中的数据来看,中国博物馆教育完成了从理念觉醒到体系建构的跨越,全国博物馆教育活动总量十年增长近10倍,教育服务覆盖人群突破8亿人次,博物馆研学市场规模达百亿级。这种跨越式发展,既是对总书记重要理念的积极践行,亦与国际博协《2022-2028战略计划》中“构建终身学习生态系统”形成共振。作为2025年改版新增“文博考古论衡”栏目的第一期笔谈,我们邀请国际博物馆协会执行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赵丰立足国际博协战略转型的宏观视野,为我们呈现全球博物馆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后续三篇以“博物馆教育”为叙事经纬,立足本土实践,通过国家级成果展的系统梳理(步雁)、行业标准建设的破局探索(周靖程)、湾区样本的创新突破(肖海明),立体呈现中国博物馆教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质变进程。四篇文章虽视角各异,却共同诠释着“社会大学校”的当代内涵——在接轨国际伦理规范与扎根中国大地之间,博物馆正以教育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与文明互鉴的深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成果 终身学习 体系建构 文博考古论衡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牌建构视角的博物馆“造节”现象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毅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近年来,博物馆通过“造节”活动实现品牌建构与升级,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研究发现,博物馆“造节”有效助力品牌定位的差异化、品牌管理的动态优化、品牌产品的复合供给及品牌传播的立体化,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对于存... 近年来,博物馆通过“造节”活动实现品牌建构与升级,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研究发现,博物馆“造节”有效助力品牌定位的差异化、品牌管理的动态优化、品牌产品的复合供给及品牌传播的立体化,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对于存在的主题泛化、同质化及商业化过度等问题,提出文化主导、公益普惠、专业创新的原则。研究为博物馆突破传统运营模式、增强品牌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节事活动 品牌建构 文旅融合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提升博物馆事业发展质量(笔谈)
18
作者 李耀申 陆建松 +1 位作者 王晓毅 蔡淋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130,共15页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重要论述,为博物馆事业的前行照亮了道路。一方面,博物馆凝聚了党和...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重要论述,为博物馆事业的前行照亮了道路。一方面,博物馆凝聚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与热切期盼;另一方面,博物馆也面临着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特别筹划了本期笔谈,围绕贯彻《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的主题进行交流,也真诚希望广大博物馆同仁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奋发有为,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工作者 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时代乡村博物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婧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进入“城乡中国”阶段,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治理秩序、农民特征发生历史性变化。新阶段的乡村振兴不只是乡土重建,而是城乡互动下的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博物馆维系了中国特色、乡土特色,以静态展览“活化”历史、用客体文化创造资本,将抽... 进入“城乡中国”阶段,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治理秩序、农民特征发生历史性变化。新阶段的乡村振兴不只是乡土重建,而是城乡互动下的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博物馆维系了中国特色、乡土特色,以静态展览“活化”历史、用客体文化创造资本,将抽象精神具体呈现,唤醒了乡土情怀,建构了集体认同,丰富了公共文化生活,也振兴了乡村经济,生动展现了文化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与探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为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国 乡土社会 乡村博物馆 现代化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博物馆学”:史蒂芬·威尔的博物馆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晗雪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美国博物馆学者史蒂芬·爱德华·威尔,作为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以其对博物馆目的、功能和角色的深刻重新定义和思考,备受学界关注。他参与并推动了博物馆从藏品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服务公众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 美国博物馆学者史蒂芬·爱德华·威尔,作为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以其对博物馆目的、功能和角色的深刻重新定义和思考,备受学界关注。他参与并推动了博物馆从藏品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服务公众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催化剂”,形成了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博物馆学理论框架。威尔的博物馆学以实用主义为核心,不仅总结了博物馆管理经验并构建了绩效评估模型,还深刻反思了博物馆在转型期的目的和功能,为21世纪博物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提供了智慧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芬·爱德华·威尔 新博物馆学 博物馆管理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