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7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弱毒疫苗效力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戈胜强 沙洲 +10 位作者 崔进 房琳琳 王潇葳 于家荣 胡永新 张永强 李瑞红 左媛媛 郑辉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在研的ASF疫苗仍难以兼顾安全绝对保证及效力确实可靠。本文对已报道的ASF弱毒疫苗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攻...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在研的ASF疫苗仍难以兼顾安全绝对保证及效力确实可靠。本文对已报道的ASF弱毒疫苗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攻毒剂量及途径、攻毒后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发现:ASF弱毒疫苗研究主要以免疫攻毒方式探究其效力;肌内注射剂量多为102~104 HAD50/TCID50,而与自然感染相似的口鼻接种途径不同感染方式采用的剂量差异较大;疫苗免疫后攻毒常以体温反应、临床表现、死亡情况、病毒血症、排毒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并结合临床评分标准科学展示临床指标。未来在技术层面,ASF弱毒疫苗效力评价还应进一步探索模拟自然感染途径的疫苗攻毒保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弱毒疫苗 评价指标 效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雨田 王英丽 +2 位作者 王晓华 包静月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71-78,共8页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鹿科动物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在北美处于失控性传播和蔓延态势,近年来在欧洲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病原因子通常情况下难以被灭活,尤其在野外几乎不可能被清除干净。因此,开发适应于各种组织样品和环...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鹿科动物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在北美处于失控性传播和蔓延态势,近年来在欧洲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病原因子通常情况下难以被灭活,尤其在野外几乎不可能被清除干净。因此,开发适应于各种组织样品和环境样品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对于预防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和蔓延非常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包括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和体外扩增等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以期为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 检测方法 组织病理染色法 免疫学方法 体外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庄金秋 李峰 +2 位作者 梅建国 苗立中 谢金文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41-48,共8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TRFICA)是一种结合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与免疫层析技术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它利用镧系稀土元素标记物替代传统胶体金,通过延迟信号采集消除背景荧光干扰,实现快速、精准的定量检测。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TRFICA)是一种结合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与免疫层析技术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它利用镧系稀土元素标记物替代传统胶体金,通过延迟信号采集消除背景荧光干扰,实现快速、精准的定量检测。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及无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食品安全及医学标志物检测等领域。TRFICA通过其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了检测可靠性,为动物疫病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本文综述了TRFICA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兽医临床诊断、疫病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 免疫层析 镧系元素 动物疫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五基因缺失株的发现与分离鉴定
4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7 位作者 路皓东 初薛霏 吕艳 徐天刚 于家荣 李金明 蔡玉梅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从1921年首次被发现至今,一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研究表明,ASFV强毒株在传代细胞上连续传代会使其毒力降低,这为研发ASFV...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从1921年首次被发现至今,一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研究表明,ASFV强毒株在传代细胞上连续传代会使其毒力降低,这为研发ASFV弱毒疫苗提供了重要思路。但在原代细胞上多次传代发生基因丢失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将ASFV强毒株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PAM)上连续传代,发现一株ASFV多基因家族(MGFs)基因缺失毒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在MGF360和MGF505处有5个基因的缺失,且缺失区域位于ASFV MGFs基因研究的热点区域。体外验证表明,该基因缺失株与母本毒株复制能力相似,会在与母本野毒的混合增殖扩繁中稳定存在。提示ASFV在种子批毒制备过程中应保持较低的传代次数,以防基因缺失毒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基因缺失 稳定增殖 病毒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弱毒疫苗研究的挑战与思考
5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5 位作者 宋芳芳 吕艳 于小静 刘春菊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78-85,共8页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虽然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已在越南上市,但对其安全性仍存在很多质疑和讨论。本文总结了以往研究人员在研发非洲猪瘟弱毒疫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如弱毒疫苗有效性和安...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虽然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已在越南上市,但对其安全性仍存在很多质疑和讨论。本文总结了以往研究人员在研发非洲猪瘟弱毒疫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如弱毒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兼容性问题,接种剂量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联性问题,以及不同基因型或毒株敲除相同基因结果出现差异等问题,并对疫苗研发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继而提出了将疫苗免疫防控与生物安全管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理念,以期为非洲猪瘟弱毒疫苗的成功研制以及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弱毒疫苗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型金霉素在肉鸡体内代谢过程及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子惠 蒙琦 +4 位作者 李敏 陈伯祥 杨明 成伟伟 李元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7期103-106,114,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型金霉素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组织残留情况及其在肉鸡中的药代动力学。选取1日龄AA肉鸡720只,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金霉素预混剂组饲喂添加了75μg/mL金霉素预混剂的试验饲粮,金霉素可溶性粉组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型金霉素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组织残留情况及其在肉鸡中的药代动力学。选取1日龄AA肉鸡720只,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金霉素预混剂组饲喂添加了75μg/mL金霉素预混剂的试验饲粮,金霉素可溶性粉组饲喂添加了75μg/mL金霉素可溶性粉的试验饲粮,评估金霉素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组织残留情况。随后,选取120只42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分别灌服75μg/mL金霉素预混剂和可溶性粉,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金霉素含量,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75μg/mL的金霉素预混剂或可溶性粉均能显著提高肉鸡在0~21 d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肉鸡在0~21 d的料重比(P<0.05)。(2)在停药后5 d,金霉素预混剂组和金霉素可溶性粉组肉鸡肝脏和肾脏中金霉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金霉素可溶性粉组肉鸡肝脏和肾脏中金霉素含量显著高于金霉素预混剂组(P<0.05)。(3)药代动力学试验显示,试验一组和二组肉鸡血药浓度峰值(C_(max))分别为8.82和94.92 ng/m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和4 h,试验二组肉鸡血液中金霉素AUC0-T和AUC_(0-∞)显著高于试验一组。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75μg/mL的金霉素预混剂或可溶性粉能改善肉鸡0~21 d的生长性能,且金霉素可溶性粉在肉鸡组织中的药物残留和生物利用度高于预混剂。本试验为正确指导肉鸡养殖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金霉素 组织残留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阻断ELISA法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7
作者 柴娟 张璐 +10 位作者 董建斐 周丰超 王雅婷 孙仁杰 陈文静 黄晓兵 冯肖肖 黄靖 郑方宇 谢荣辉 张传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为了评估阻断ELISA方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并分别使用“影响因素分析”法和“对照样品”法对试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影响因素分析”法和“对照样品”法评估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0.... 为了评估阻断ELISA方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并分别使用“影响因素分析”法和“对照样品”法对试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影响因素分析”法和“对照样品”法评估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0.053 0和0.044 2 (k=2),表明在控制好移液器、培养箱和酶标仪等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基础上,ELISA方法检测ASFV抗体的整体不确定度相对较低。两种方法评估的不确定度值差异不显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法可以通过分析各分量在测量结果中的相对贡献,得到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并进行改进;使用“对照样品”法可减少大量计算过程,操作更简单。ASFV抗体ELISA试验判定引入不确定度,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兽医检测领域不确定度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 测量不确定度 “影响因素分析”法 “对照样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荷牛与荷牛主要细胞因子检测
8
作者 林为民 周彬 +2 位作者 史文军 刘强 黄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弗荷牛血液中的白介素质量浓度高于荷牛,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抗病力;弗荷牛MHC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荷牛,表明弗荷牛在抗病性方面优于荷牛。结果说明,弗荷牛较荷牛表现出更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肉兼用牛 荷斯坦奶牛 细胞因子 抗病力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9
作者 戈胜强 吕艳 +10 位作者 左媛媛 于家荣 殷磊 韩秀琚 王筱真 刘珊 郑辉 王晓华 李金明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72-76,共5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事件在临床中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造成ASFV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但是以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为母本病毒,发生“嵌合式重组”尚属首次发现。目前,对于中国、越南和俄罗斯报道的重组毒均已开展过攻毒试验,证实重组... 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事件在临床中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造成ASFV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但是以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为母本病毒,发生“嵌合式重组”尚属首次发现。目前,对于中国、越南和俄罗斯报道的重组毒均已开展过攻毒试验,证实重组毒致病力较强且同居感染能力较强。同时中国和越南实验室均对重组毒进行了在研/在售疫苗的攻毒保护评价,证实基因Ⅱ型弱毒疫苗不能抵御重组毒攻击,这对ASFV重组病毒疫苗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总结已发表的ASFV重组毒动物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该病毒感染特点,总结该病毒疫苗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重组病毒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FV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的致病力试验数据比较
10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5 位作者 常星 巩明霞 刘春菊 于小静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72-77,共6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Ⅱ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Ⅱ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离株高度相似。为研究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的毒力水平,汇总了中国、越南和俄罗斯开展的重组病毒动物试验数据,并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显示同等攻毒剂量下,重组病毒导致的死亡起始或终止时间更早,提示其毒力可能更强。本文为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 高毒力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抗原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谢晶 于吉锋 +12 位作者 肖璐 吴学婧 叶勇刚 魏勇 李兴玉 曹冶 潘梦 毛从剑 杨竣雁 叶健强 曾子轩 康玮笠 康润敏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99-105,127,共8页
为建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抗原的检测方法,利用ILTV gJ蛋白的2株单克隆抗体,1株用作捕获抗体,另1株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用作检测抗体,采用棋盘法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检测ILTV抗原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 为建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抗原的检测方法,利用ILTV gJ蛋白的2株单克隆抗体,1株用作捕获抗体,另1株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用作检测抗体,采用棋盘法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检测ILTV抗原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显示:捕获抗体的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2μg/m L,酶标单克隆抗体的最适稀释度为1:4 000;临界值为0.295 6,当待测样品OD_(450 nm)值大于0.295 6且P/N值大于2时,判为阳性;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可特异性检测ILTV抗原,而对其他禽类常见抗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为49.4 ELD_(50)/0.1 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48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行业标准中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ILTV双抗夹心ELIS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ILTV抗原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该病的检测、监测以及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 单克隆抗体 双抗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罗热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春菊 迟田英 +5 位作者 刘珊 韩秀琚 于小静 任炜杰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78-85,共8页
西尼罗热(West Nile fever,WNF)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病例报道,因此加强WNF监测尤为重要。为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掌握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对WNF病原学和抗体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病原学检测技术方面:病毒分... 西尼罗热(West Nile fever,WNF)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病例报道,因此加强WNF监测尤为重要。为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掌握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对WNF病原学和抗体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病原学检测技术方面:病毒分离是疫情确诊不可或缺的,可为疫病防控提供物质基础:核酸检测是疫情确诊的主要技术,包含PCR、等温扩增、核酸测序等,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有效鉴别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与黄病毒科其他成员:抗原检测因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差,不推荐用于疫情确诊。抗体检测技术方面:ELISA敏感性较高,但存在交叉反应,影响了抗体检测的准确性:斑块减少中和试验(PRNT)是WNV抗体检测金标准,可用于WNV抗体阳性确诊,但成本高、耗时久。未来需要开发能够有效区分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商品化ELISA方法,既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又能保障检测结果准确,为WNF防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热 病原学检测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
13
作者 郭建梅 李佳瑞 +2 位作者 李鹏 王文杰 路平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加强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通过筛选防控能力评估关键要素,构建由3个级别指标组成的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估软件系统,对7个省份71个边境县开展了防控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边境地区(东北、西... 为加强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通过筛选防控能力评估关键要素,构建由3个级别指标组成的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估软件系统,对7个省份71个边境县开展了防控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边境地区(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得分77.97分;从一级指标看,相对短板是基础能力和发现能力;从三级指标看,主要短板是兽医主管部门设置、监督机构人员数量、疫病控制机构人员数量、继续教育、饲养动物隔离措施、进境动物、进境动物产品、近期疫病流行情况、处置情况、外来动物疫病报告体系、报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应急演练等。全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防控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不同边境地区既存在共性短板,也有个性短板。基于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地区 外来动物疫病 防控能力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调查
14
作者 杨振波 邹潍力 +5 位作者 张端秀 王振谦 郭永添 黄炳炽 张险朋 李小军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13-17,共5页
为了解东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评估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一步优化犬猫狂犬病免疫程序,采用ELISA方法对2024年从东莞市168个委托免疫注射点采集的912份犬猫血清样品进行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选出100份血清样品(98份阳性、2份阴性... 为了解东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评估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一步优化犬猫狂犬病免疫程序,采用ELISA方法对2024年从东莞市168个委托免疫注射点采集的912份犬猫血清样品进行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选出100份血清样品(98份阳性、2份阴性)进行中和试验,检验ELISA试剂盒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东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9.25%,其中犬为89.64%,猫为85.37%;免疫12个月后,犬抗体合格率为83.33%,猫为70.00%,猫抗体较犬下降快;进口狂犬病疫苗A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9.59%,狂犬病疫苗B为85.53%;1次免疫的抗体合格率为84.47%,2次免疫的为86.67%,3次及以上的为94.93%。结果表明:东莞市使用的两种进口狂犬病疫苗对犬猫均具有较好免疫效果,对犬效果更佳,多次免疫可获得持续有效的免疫抗体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 免疫抗体 犬猫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
15
作者 李雪雁 刘琪 +5 位作者 梁慧仪 叶树才 黄晓声 贾晓菲 李琳 潘子强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ISKN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ISKNV主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依据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检测ISKNV的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 为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ISKN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ISKNV主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依据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检测ISKNV的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自行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R2值为0.997,线性关系良好;检测下限约为15.9 copies/μL,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30个样品扩增曲线基本重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和锦鲤疱疹病毒及阴性对照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ISKNV 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鳜鱼 MCP蛋白 荧光定量PCR 染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4年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监测
16
作者 靳冬 赵胜杰 尼博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9-12,54,共5页
为掌握近年来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流行情况,2021—2024年对采自4211场次的80865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PRRS病原学检测,并按年份、月份和季节,区域以及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4年... 为掌握近年来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流行情况,2021—2024年对采自4211场次的80865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PRRS病原学检测,并按年份、月份和季节,区域以及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4年,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平均场群阳性率为3.23%,平均个体阳性率为1.18%,近4年PRRSV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冬春季节,尤其是1月份和11月份阳性率相对较高;豫东、豫西和豫北地区阳性率相对较高,豫中和豫南地区相对较低;无害化处理厂PRRSV阳性率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种猪场和散养户无阳性样品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PRRSV分布具有一定时间、空间和群间特征,冬春季节高发、沿黄河和黄河以北地区流行较严重,无害化处理厂污染风险较高。提示应依据病原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加强高发季节和流行区域的PRRS防控及净化工作,同时加强无害化处理厂、屠宰场的清洗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降低病原流行和散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原 监测 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通过活禽调运传入浙江省某活禽批发市场的定量风险评估
17
作者 吴雪军 常晓静 +2 位作者 郑思思 周彩琴 张传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34-38,76,共6页
为评估禽流感病毒(AIV)通过活禽调运传入浙江省某活禽批发市场的风险,根据该活禽批发市场的调运数据和AIV监测数据,采用情景树分析法绘制了传入风险评估路径图,通过@Risk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AIV的传入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通... 为评估禽流感病毒(AIV)通过活禽调运传入浙江省某活禽批发市场的风险,根据该活禽批发市场的调运数据和AIV监测数据,采用情景树分析法绘制了传入风险评估路径图,通过@Risk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AIV的传入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省外调运1只活禽传入AIV的概率为5.33×10^(-4)(95%CI:2.60×10^(-4)~9.90×10^(-4)),平均调入1批次活禽传入AIV的概率为0.448(95%CI:0.247~0.649);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引进1只来自感染场的活鸭对传入风险影响最大。建议从源头做好活禽调运监管,创建规范化动物检查站,加强交易市场管理,对消费者加强宣传教育等降低AIV传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活禽 调运 定量风险评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兽医器械监管制度解析
18
作者 于遵波 杨晶 陈希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60-63,85,共5页
日本兽医器械监管制度以风险分级为基础,涵盖产品注册、生产许可、销售管理等全流程要素,其核心制度包括:基于风险等级(一般、受控、高度受控)的产品分类管理、差异化审批(注册/备案)制度、本土与境外生产企业分级许可、制造销售许可制(... 日本兽医器械监管制度以风险分级为基础,涵盖产品注册、生产许可、销售管理等全流程要素,其核心制度包括:基于风险等级(一般、受控、高度受控)的产品分类管理、差异化审批(注册/备案)制度、本土与境外生产企业分级许可、制造销售许可制(MAH)、销售环节的许可/备案分级管理。日本通过农林水产省主导、兽医事务审议会技术支撑的协同机制,结合动态更新的器械目录和灵活的创新产品审批程序,实现了监管效能与产业创新的平衡。该体系为我国兽医器械立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尤其在风险分类、主体责任界定及监管灵活性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兽医器械 风险分级 监管体系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琳 赵格 +9 位作者 律娜 高玉斌 王娟 刘娜 黄秀梅 赵建梅 陆明哲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物种数量较多,人源样品中菌群物种数量最少;环境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均匀度均高于动物和人源样品。环境源样品(空气、水体、土壤和滩涂)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动物和人源样品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各类样品的优势菌在冬夏两季占比不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和滩涂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相近,与水体、空气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而与动物和人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远。空气样品中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数量最多,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动物和人源样品的耐药基因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水体、土壤和滩涂等环境样品。聚类分析发现,人源、动物源和空气样品间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距离较近,它们与水体和土壤样品距离较远。结果表明;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物种丰富,不同界面组成不同,耐药基因种类和丰度各异。本研究从“动物-环境-人”的角度明晰了自然状态下中央山岛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现状,为后期深入探究细菌耐药发生,研究野鸟携带耐药菌溯源遗传演化和传播生态学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微生物菌群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中央山岛 One Heal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层析技术在布鲁氏菌病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明泽 焉鑫 +8 位作者 孙明军 邵卫星 田莉莉 张皓博 樊晓旭 杜秋明 梁晚枫 孙淑芳 南文龙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59-64,共6页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快速准确诊断是防控该病的关键。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是一种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以及色谱原理相结合的快速检...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快速准确诊断是防控该病的关键。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是一种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以及色谱原理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直观等优点,适用于布病的临场检测。研发ICA技术时,常选用脂多糖(LPS)、全菌蛋白、外膜蛋白这3类布鲁氏菌抗原。LPS是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技术开发时最常用的抗原,全菌蛋白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而外膜蛋白特异性好,可与其他细菌进行有效区分。ICA检测结果易受制备工艺、储存条件、使用方法等条件影响与限制,目前多用于布病初筛,病例确诊时可联合使用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等方法。本文从抗体和病原检测两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布病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技术特点以及抗原抗体的选择,展望了其与新技术、新型仪器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布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其他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免疫层析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