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5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弱毒疫苗效力评价研究进展
1
作者 戈胜强 沙洲 +10 位作者 崔进 房琳琳 王潇葳 于家荣 胡永新 张永强 李瑞红 左媛媛 郑辉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在研的ASF疫苗仍难以兼顾安全绝对保证及效力确实可靠。本文对已报道的ASF弱毒疫苗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攻...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在研的ASF疫苗仍难以兼顾安全绝对保证及效力确实可靠。本文对已报道的ASF弱毒疫苗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攻毒剂量及途径、攻毒后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发现:ASF弱毒疫苗研究主要以免疫攻毒方式探究其效力;肌内注射剂量多为102~104 HAD50/TCID50,而与自然感染相似的口鼻接种途径不同感染方式采用的剂量差异较大;疫苗免疫后攻毒常以体温反应、临床表现、死亡情况、病毒血症、排毒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并结合临床评分标准科学展示临床指标。未来在技术层面,ASF弱毒疫苗效力评价还应进一步探索模拟自然感染途径的疫苗攻毒保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弱毒疫苗 评价指标 效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荷牛与荷牛主要细胞因子检测
2
作者 林为民 周彬 +2 位作者 史文军 刘强 黄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弗荷牛血液中的白介素质量浓度高于荷牛,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抗病力;弗荷牛MHC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荷牛,表明弗荷牛在抗病性方面优于荷牛。结果说明,弗荷牛较荷牛表现出更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肉兼用牛 荷斯坦奶牛 细胞因子 抗病力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3
作者 戈胜强 吕艳 +10 位作者 左媛媛 于家荣 殷磊 韩秀琚 王筱真 刘珊 郑辉 王晓华 李金明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72-76,共5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事件在临床中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造成ASFV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但是以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为母本病毒,发生“嵌合式重组”尚属首次发现。目前,对于中国、越南和俄罗斯报道的重组毒均已开展过攻毒试验,证实重组... 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事件在临床中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造成ASFV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但是以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为母本病毒,发生“嵌合式重组”尚属首次发现。目前,对于中国、越南和俄罗斯报道的重组毒均已开展过攻毒试验,证实重组毒致病力较强且同居感染能力较强。同时中国和越南实验室均对重组毒进行了在研/在售疫苗的攻毒保护评价,证实基因Ⅱ型弱毒疫苗不能抵御重组毒攻击,这对ASFV重组病毒疫苗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总结已发表的ASFV重组毒动物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该病毒感染特点,总结该病毒疫苗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重组病毒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
4
作者 郭建梅 李佳瑞 +2 位作者 李鹏 王文杰 路平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加强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通过筛选防控能力评估关键要素,构建由3个级别指标组成的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估软件系统,对7个省份71个边境县开展了防控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边境地区(东北、西... 为加强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通过筛选防控能力评估关键要素,构建由3个级别指标组成的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估软件系统,对7个省份71个边境县开展了防控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边境地区(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得分77.97分;从一级指标看,相对短板是基础能力和发现能力;从三级指标看,主要短板是兽医主管部门设置、监督机构人员数量、疫病控制机构人员数量、继续教育、饲养动物隔离措施、进境动物、进境动物产品、近期疫病流行情况、处置情况、外来动物疫病报告体系、报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应急演练等。全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防控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不同边境地区既存在共性短板,也有个性短板。基于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边境地区外来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地区 外来动物疫病 防控能力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通过活禽调运传入浙江省某活禽批发市场的定量风险评估
5
作者 吴雪军 常晓静 +2 位作者 郑思思 周彩琴 张传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34-38,76,共6页
为评估禽流感病毒(AIV)通过活禽调运传入浙江省某活禽批发市场的风险,根据该活禽批发市场的调运数据和AIV监测数据,采用情景树分析法绘制了传入风险评估路径图,通过@Risk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AIV的传入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通... 为评估禽流感病毒(AIV)通过活禽调运传入浙江省某活禽批发市场的风险,根据该活禽批发市场的调运数据和AIV监测数据,采用情景树分析法绘制了传入风险评估路径图,通过@Risk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AIV的传入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省外调运1只活禽传入AIV的概率为5.33×10^(-4)(95%CI:2.60×10^(-4)~9.90×10^(-4)),平均调入1批次活禽传入AIV的概率为0.448(95%CI:0.247~0.649);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引进1只来自感染场的活鸭对传入风险影响最大。建议从源头做好活禽调运监管,创建规范化动物检查站,加强交易市场管理,对消费者加强宣传教育等降低AIV传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活禽 调运 定量风险评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及零售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比较
6
作者 张思宇 刘俊辉 +11 位作者 王娟 王琳 刘娜 张喜悦 宋时萍 赵建梅 黄秀梅 高玉斌 曲志娜 王君玮 赵格 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确定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量的最优方法,采集棉拭子和胴体/产品洗液样品,分别采用棉拭子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最大可能数法(MPN)以及胴体/产品洗液MPN法联合荧光PCR法(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检出率... 为确定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量的最优方法,采集棉拭子和胴体/产品洗液样品,分别采用棉拭子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最大可能数法(MPN)以及胴体/产品洗液MPN法联合荧光PCR法(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利用胴体/产品洗液MPN法和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污染量进行比较。定性检测结果显示:q PCR-MPN法对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84%),其次是胴体/产品洗液MPN法(80%)、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60%)和棉拭子培养法(28%),不同方法间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为标准,qPCR-MPN法和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的敏感性均为100%,一致性均>80%,但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的特异性较高。定量检测结果显示:qPCR-MPN法检测出的沙门氏菌污染量高于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结果说明:在同时需要定性和定量数据时,可选择胴体/产品洗液MPN法;qPCR-MPN法与胴体/产品洗液MPN法一致性好,且检出的沙门氏菌污染量更高,在定量检测时可选择,但应注意假阳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肉鸡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
7
作者 王琳 赵格 +9 位作者 律娜 高玉斌 王娟 刘娜 黄秀梅 赵建梅 陆明哲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物种数量较多,人源样品中菌群物种数量最少;环境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均匀度均高于动物和人源样品。环境源样品(空气、水体、土壤和滩涂)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动物和人源样品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各类样品的优势菌在冬夏两季占比不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和滩涂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相近,与水体、空气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而与动物和人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远。空气样品中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数量最多,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动物和人源样品的耐药基因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水体、土壤和滩涂等环境样品。聚类分析发现,人源、动物源和空气样品间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距离较近,它们与水体和土壤样品距离较远。结果表明;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物种丰富,不同界面组成不同,耐药基因种类和丰度各异。本研究从“动物-环境-人”的角度明晰了自然状态下中央山岛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现状,为后期深入探究细菌耐药发生,研究野鸟携带耐药菌溯源遗传演化和传播生态学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微生物菌群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中央山岛 One Heal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一起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8
作者 郑孟加 陈峰 +8 位作者 李玉杰 孙培培 张娜 曹振山 刘砚涵 孙圣福 陈静 王幼明 兰邹然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发病突然、病程急促、死亡率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2023年9月26日,山东省东营市某养殖场育肥羊发生大量无症状急性死亡情况,死后羊只出现腹胀现象。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发病羊94... 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发病突然、病程急促、死亡率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2023年9月26日,山东省东营市某养殖场育肥羊发生大量无症状急性死亡情况,死后羊只出现腹胀现象。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发病羊94只,全部死亡,袭击率为4.68%(94/2010),病死率为100%(94/94)。综合现场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药物治疗效果,推断该场羊急性死亡的原因是过快增加饲料中精料比例,加之气温降低、饲养人员更换,羊群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产气荚膜梭菌大量增殖,引发产气荚膜梭菌病,疫情扩散风险较小。通过降低饲料中精料比例、实施药物治疗、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该起疫情提示,日常应加强场内人员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规范日常工作程序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暴发调查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模型在布鲁氏菌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焉鑫 李继文 +10 位作者 孙明军 孙翔翔 刘蒙达 张皓博 李嘉琪 靳继惠 黄孟锟 邵卫星 南文龙 樊晓旭 孙淑芳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毒力和致病机制研究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基础,而小鼠模型的应用极大促进了上述研究进程。感染途径、感染剂量、小鼠品系、年龄等均是布鲁氏菌小...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毒力和致病机制研究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基础,而小鼠模型的应用极大促进了上述研究进程。感染途径、感染剂量、小鼠品系、年龄等均是布鲁氏菌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其中腹腔注射感染途径是小鼠模型测试布鲁氏菌毒力的首选。布鲁氏菌在小鼠模型中的感染分为感染早期、急性感染期、慢性稳定期和慢性衰退期4个阶段,不同感染阶段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免疫学特征均有所差异。另外,在小鼠中很少发生布鲁氏菌水平和垂直传播。根据布鲁氏菌在小鼠感染和免疫方面的研究成果,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诊断试验与疫苗手册》明确规定了布病疫苗生产环节在小鼠模型上的残留毒力测试和免疫原性测试质量标准。本文总结了布鲁氏菌在小鼠模型中的感染模式、感染影响因素、水平传播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免疫学特征以及布病疫苗生产标准要求等,以期为布鲁氏菌的分子致病机制、疫苗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小鼠感染模型 感染影响因素 感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绵阳市规模种猪场病毒性腹泻横断面调查
10
作者 王正义 张毅 +7 位作者 张辉 李奉芹 刘珈均 刘瑞瑛 阳爱国 王强 蔡冬冬 沈朝建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了解四川省绵阳市规模种猪场猪病毒性腹泻(PVD)病原流行情况,探寻场间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按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基于风险的采样方式,对绵阳市9个区县所有母猪存栏>100头的58个规模种猪场采集肛拭子样品1160份,利用荧光定量RT-PCR... 为了解四川省绵阳市规模种猪场猪病毒性腹泻(PVD)病原流行情况,探寻场间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按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基于风险的采样方式,对绵阳市9个区县所有母猪存栏>100头的58个规模种猪场采集肛拭子样品1160份,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核酸检测,计算场群真实流行率;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PVD病原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绵阳市规模化种猪场PVD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8.87%,感染场群主要分布于平原或丘陵地区,感染病原主要为PEDV和PoRV,未检出TGEV,存在隐性带毒及混合感染情况;风险因素中,“饲料来源为自配”(OR=5.208,95%CI;1.047~25.895)、“司机协助场内人员共同上下货”(OR=6.504,95%CI;1.037~40.781)、“未要求对不进入场区的近场车辆彻底洗消”(OR=6.818,95%CI;1.225~37.948)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绵阳市规模种猪场PVD场群流行率较低,以PoRV和PEDV感染为主;“饲料来源为自配”“司机协助场内人员共同上货卸货”“未要求对不进入场区的近场车辆彻底洗消”3个因素是规模种猪场PVD病原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因此,规模种猪场应尽量减少自配饲料的使用,并加强对近场司机及车辆的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发生P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种猪场 猪病毒性腹泻 风险因素分析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王润清 孙航 +4 位作者 孙雨 李歌 李琦 侯晓林 阚威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株中,经扩大培养成功诱导表达出了纯度较高的包涵体OmpA蛋白,将OmpA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对其他相关的牛类病原无交叉反应,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256时仍呈阳性,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成熟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A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成都市禽流感流行率横断面调查
12
作者 姚玲 陈斌 +6 位作者 周立新 岳建国 李敏 张毅 梁璐琪 周潇潇 阳爱国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了解成都市禽流感病毒(AIV)感染情况,2023年分别采用两阶段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策略,以预估流行率和发现疫病公式计算抽样量,抽取规模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野禽栖息地等45个场点的2020份样品,进行AIV检测及H5、H7、H9亚型AI... 为了解成都市禽流感病毒(AIV)感染情况,2023年分别采用两阶段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策略,以预估流行率和发现疫病公式计算抽样量,抽取规模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野禽栖息地等45个场点的2020份样品,进行AIV检测及H5、H7、H9亚型AI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规模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环境均检出H9亚型AIV,但未检出H5和H7亚型AIV;规模禽场和活禽批发市场销售摊位的H9亚型AIV群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0.0%和35.0%,群体真实流行率分别为7.6%(95%CI:0~17.2%)和34.5%(95%CI:13.4%~55.6%),交易环节流行率高于养殖环节;阳性场点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聚集性,呈现出越靠近城区越集中的趋势;活禽批发市场中屠宰摊位环境样品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活禽销售摊位,笼具、运输工具、排污口及农贸市场的冰柜和砧板检出的H9亚型AIV阳性率较高。结果说明:成都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较好,但H9亚型AIV在交易环节和中心城区的检出率偏高。建议持续做好养殖环节禽流感强制免疫,加强禽类屠宰管理,对于交易场点尤其是中心城区,要加强清洗和消毒,确保洗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流行率 规模禽场 活禽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肉牛价值链分析
13
作者 刘瀚泽 曾邦权 +5 位作者 杨宏琳 李金存 徐全刚 王幼明 张毅 沈朝建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6-13,共8页
为评估云南省肉牛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使用价值链分析方法,调查了云南省肉牛养殖、交易、调运、屠宰等环节总体情况,分析了相关主体的疫病传播风险行为。结果显示;云南省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较低;交易环节肉牛交易数量大、范围广,交易市... 为评估云南省肉牛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使用价值链分析方法,调查了云南省肉牛养殖、交易、调运、屠宰等环节总体情况,分析了相关主体的疫病传播风险行为。结果显示;云南省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较低;交易环节肉牛交易数量大、范围广,交易市场存在生物安全水平低,经纪人流动大,动物来源和去向复杂等情况;调运环节中基于经纪人的长距离跨区域调运数量大、频次高、继续饲养比例高;屠宰环节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各环节肉牛流通高度依赖经纪人,但经纪人存在到访场户多、入场不消毒和车辆不洗消等多种高风险行为。结果表明;经纪人是可能导致疫病发生并沿肉牛价值链快速传播扩散的主要风险主体,交易市场是疫病发生的高风险场所。建议强化全链条肉牛免疫接种,落实经纪人和车辆备案制度,规范交易市场车辆和环境洗消,强化从业人员疫病防控意识,提高全链条疫病防控和追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价值链 经纪人 交易市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层析技术在布鲁氏菌病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陈明泽 焉鑫 +8 位作者 孙明军 邵卫星 田莉莉 张皓博 樊晓旭 杜秋明 梁晚枫 孙淑芳 南文龙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59-64,共6页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快速准确诊断是防控该病的关键。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是一种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以及色谱原理相结合的快速检...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快速准确诊断是防控该病的关键。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是一种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以及色谱原理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直观等优点,适用于布病的临场检测。研发ICA技术时,常选用脂多糖(LPS)、全菌蛋白、外膜蛋白这3类布鲁氏菌抗原。LPS是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技术开发时最常用的抗原,全菌蛋白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而外膜蛋白特异性好,可与其他细菌进行有效区分。ICA检测结果易受制备工艺、储存条件、使用方法等条件影响与限制,目前多用于布病初筛,病例确诊时可联合使用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等方法。本文从抗体和病原检测两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布病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技术特点以及抗原抗体的选择,展望了其与新技术、新型仪器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布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其他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免疫层析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活禽批发市场通过外售禽类和转运笼具扩散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定量风险评估
15
作者 姚玲 陈斌 +7 位作者 周立新 岳建国 李敏 张毅 梁璐琪 周潇潇 叶斌 阳爱国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评估2023年我国西部地区某活禽批发市场通过外售禽类和转运笼具扩散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风险,并寻找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用定量风险评估的方法,绘制可能造成病原扩散的风险路径,通过@Risk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模拟运算,运用敏... 为评估2023年我国西部地区某活禽批发市场通过外售禽类和转运笼具扩散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风险,并寻找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用定量风险评估的方法,绘制可能造成病原扩散的风险路径,通过@Risk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模拟运算,运用敏感性分析发现影响模型结果的参数。结果显示:2023年该市场售出1批家禽扩散H9亚型AIV的概率为1.38×10^(-4)(95%CI:0.77×10^(-4)~2.12×10^(-4));通过转运笼具调运活禽扩散H9亚型AIV的概率为3.00×10^(-3)(95%CI:0.74×10^(-3)~7.20×10^(-3));敏感性分析发现,该活禽批发市场通过外售禽类扩散H9亚型AIV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场内销售摊位鸡的平均批次流行率,通过转运笼具扩散H9亚型AIV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每次调入活禽时笼具置换出场的比例。据此提出加强市场有效洗消、减少笼具流通、完善外调管理等建议,以期为防控H9亚型AIV从活禽批发市场扩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活禽批发市场 扩散 定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欧洲小反刍兽疫疫情形势与防控
16
作者 徐蛟 李金明 +5 位作者 王英丽 邹艳丽 刘珊 任炜杰 包静月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2024年7月,希腊和罗马尼亚分别首次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PPR)疫情,其PPR无疫认证状态随之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暂时终止。疫情发生后,欧洲PPR参考实验室对病原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可能通过非直接接触引起。疫情报告数量... 2024年7月,希腊和罗马尼亚分别首次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PPR)疫情,其PPR无疫认证状态随之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暂时终止。疫情发生后,欧洲PPR参考实验室对病原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可能通过非直接接触引起。疫情报告数量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欧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保护区、监测区的管控措施,使得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形势逐渐趋于平稳。从欧盟对疫情的防控经验可以看出,其健全的法规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常态化监测、对成员国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与统一指导,以及建立动物疫病疫苗储备库,对快速控制疫情起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综述欧洲PPR疫情形势与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PPR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防控经验 欧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牛羊主产区牛羊屠宰场生产情况及生物安全水平基线调查
17
作者 高晟斌 刘雨萌 +5 位作者 韦欣捷 刘爱玲 蒲敬伟 刘瀚泽 徐全刚 王幼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解当前我国牛羊屠宰场生产情况及生物安全水平,对河北等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9家牛羊屠宰场点开展问卷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牛羊屠宰场集中建设在北方地区,多数场为牛羊混合屠宰,建场平均花费4420万元,运行平均花费55... 为了解当前我国牛羊屠宰场生产情况及生物安全水平,对河北等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9家牛羊屠宰场点开展问卷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牛羊屠宰场集中建设在北方地区,多数场为牛羊混合屠宰,建场平均花费4420万元,运行平均花费554万元/年;2022年,单个场点平均宰牛10422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30.3%;平均宰羊138679只,平均产能利用率仅57.3%;屠宰场生物安全水平尚可,87%的场会定期消毒,但屠宰员工生物安全意识有待加强,防护服等5种主要防护设施存在重复利用现象。建议政府进一步合理配置牛羊屠宰资源,提高屠宰产能利用率;同时,屠宰场应加强屠宰员工卫生宣传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保障人员及食品安全。本调查结果为牛羊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牛羊 问卷调查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d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孟鸽 李阳 +11 位作者 封莹洁 蔡成杰 王阳 王莹 尚佳静 罗娟 刘冠慧 于晓慧 蒋文明 刘华雷 张永英 侯力丹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和常规PCR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1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2) copies/μL,其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与A群轮状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H10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FAdV-Ⅰ其他血清型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8%~0.90%,批间CV为0.75%~1.1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1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AdV-1 q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FAdV-1感染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蔡成杰 孟鸽 +10 位作者 封莹杰 单玉平 王莹 尚佳静 王阳 王宏艳 于晓慧 蒋文明 刘华雷 范春艳 李阳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是一种基于特征蛋白(如微生物核糖体)指纹的高丰度和稳定表达的快速鉴定技术,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别的新兴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是一种基于特征蛋白(如微生物核糖体)指纹的高丰度和稳定表达的快速鉴定技术,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别的新兴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遗传分型、耐药性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但其在动物疫病检测领域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对MALDI-TOF MS的原理及其在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动物疫病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MALDI-TOF MS技术在该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 MS 动物疫病检测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畜间弓形虫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
20
作者 刘平 刘俐君 +7 位作者 唐斌 孙向东 赵达卓 徐全刚 刘晓雷 王圆圆 刘明远 王幼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为了解我国人畜间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检索整理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对相关感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人间弓形虫感染率为0.72%~2...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为了解我国人畜间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检索整理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对相关感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人间弓形虫感染率为0.72%~23.41%。猪群感染率为29.4%,远高于鸡(13.4%)、牛(10.1%)和绵羊(8.5%)等畜禽,也高于犬猫伴侣动物的感染率(11.0%~20.0%)。除猪群外,畜间弓形虫感染率随年份呈降低趋势;西南地区感染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最低。结果表明:弓形虫病在我国人群、畜禽及伴侣动物中普遍存在,并呈现一定的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其流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今后应加强畜间弓形虫病监测,以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保障畜牧业稳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率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