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5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4年我国部分地区禽源沙门氏菌耐药情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丹丹 鲁志平 +3 位作者 文永平 邬旭龙 吴翠蓉 俞宁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3,共16页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受沙门氏菌污染的禽类制品是人感染沙门氏菌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在农业和医疗领域,随着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甚至滥用、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以及环境和宿主因素的变化,导致沙...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受沙门氏菌污染的禽类制品是人感染沙门氏菌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在农业和医疗领域,随着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甚至滥用、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以及环境和宿主因素的变化,导致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就2012—2024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耐药性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了解沙门氏菌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耐药性变化情况,从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疾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禽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属(Camelus)动物球虫种类与世界分布
2
作者 黄兵 董辉 +3 位作者 韩红玉 李军燕 朱顺海 赵其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为了解骆驼属(Camelus)动物球虫的种类及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本文收集整理了世界上有关报道骆驼属动物球虫的相关文献,按虫种学名的字母为序,介绍了已报道的8种骆驼属动物球虫,其中艾美耳属(Eimeria)7种、囊等孢属(Cystoisospora)1种... 为了解骆驼属(Camelus)动物球虫的种类及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本文收集整理了世界上有关报道骆驼属动物球虫的相关文献,按虫种学名的字母为序,介绍了已报道的8种骆驼属动物球虫,其中艾美耳属(Eimeria)7种、囊等孢属(Cystoisospora)1种,每种球虫包括中文名称与学名、宿主名称、寄生部位、地理分布,地理分布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英文或拼音字母为序。在收录的27个国家报道骆驼属动物球虫中,中国记录7种,印度记录6种,埃及、伊朗、伊拉克记录5种,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记录4种,尼日利亚等5个国家记录3种,阿尔及利亚等4个国家记录2种,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记录1种;有22个国家记录了骆驼艾美耳球虫(E.cameli),18个国家记录了单峰驼艾美耳球虫(E.dromedarii),10个国家记录了双峰驼艾美耳球虫(E.bactriani)和拉贾斯坦艾美耳球虫(E.rajasthani),7个国家记录了佩氏艾美耳球虫(E.pellerdyi),4个国家记录了奥氏囊等孢子虫(C.orlovi),吉兰泰艾美耳球虫(E.jilantaii)和乌兰艾美耳球虫(E.wulanensis)均在中国首次发现和命名,目前仅在中国有记录。另外,在韩国、约旦、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斯洛文尼亚、美国等6个国家的骆驼粪便中检出球虫(Eimeria/Coccidia)未定种,检出率为1.80%~58.54%。本文基本能反映出骆驼属动物球虫在世界范围的分布状况,为全面了解骆驼属动物球虫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提供了一份较为完整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球虫 艾美耳球虫 囊等孢子虫 种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山羊(Capra hircus)球虫种类与地理分布
3
作者 黄兵 董辉 +3 位作者 韩红玉 朱顺海 赵其平 于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21,共15页
为了解山羊(Capra hircus)球虫的种类及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本文收集整理了世界上报道山羊球虫的相关资料,按照虫种学名的字母为序,介绍了从山羊检出的19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包括1种在中国发现与命名的新种(E.shunyiensis Wang,Shu... 为了解山羊(Capra hircus)球虫的种类及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本文收集整理了世界上报道山羊球虫的相关资料,按照虫种学名的字母为序,介绍了从山羊检出的19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包括1种在中国发现与命名的新种(E.shunyiensis Wang,Shu and Ling,1990)和2种以绵羊(Ovis aries)为模式宿主的球虫。每种球虫包括中文名称与学名、宿主名称、寄生部位、地理分布,部分种类有同物异名,地理分布按照国家或地区的英文或拼音字母为序。在收录的50个国家中,记录球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为中国(13种,含新种E.shunyiensis),其次为巴西(12种,含新种E.sundarbanensis)与新西兰(12种,含新种E.capralis,E.charlestoni,E.masseyensis),记录9~11种球虫的国家占46%,5~8种球虫的国家占24%,1~4种球虫的国家占24%。在19种球虫中,分布最广的球虫为E.arloingi(46个国家),其次为E.ninakohlyakimovae(44个国家)、E.hirci(43个国家)、E.alijevi(42个国家),分布国家数在20~39的球虫种类占26.32%,2~19的球虫种类占15.79%,有7种球虫(36.84%)仅报道于一个国家。本文基本能反映出山羊球虫在世界范围的分布状况,为全面了解山羊球虫的地理分布提供了一份较为完整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球虫 艾美耳球虫 种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4型禽腺病毒和禽戊型肝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胚及SPF鸡的致病性分析
4
作者 侯力丹 迟增娜 +5 位作者 张亚文 薛麒 苏佳 吴华伟 赵鹏 杨汉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此前有报道曾从不同肝脏损伤病例中鉴定到禽戊型肝炎病毒(aHEV)与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共感染,为进一步观察FAdV和aHEV在鸡体内共感染的致病情况,本研究分别将aHEV-YT和FAdV-4 GY单独或共同感染SPF鸡胚和雏鸡,观察不同感染情况对SP... 此前有报道曾从不同肝脏损伤病例中鉴定到禽戊型肝炎病毒(aHEV)与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共感染,为进一步观察FAdV和aHEV在鸡体内共感染的致病情况,本研究分别将aHEV-YT和FAdV-4 GY单独或共同感染SPF鸡胚和雏鸡,观察不同感染情况对SPF鸡胚孵化率、雏鸡排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FAdV-4单感染、aHEV单感染和先后共感染鸡胚后,鸡胚出壳率分别为0、73.30%和40.00%;雏鸡感染实验则显示aHEV-YT单感染1日龄SPF鸡不致死,100 TCID50 FAdV-4 GY单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死亡率为100.00%,而1日龄先感染aHEV-YT后再感染同等剂量FAdV-4 GY死亡率仅为25.00%。结果表明,aHEV与FAdV-4的共感染相比FAdV-4 GY单独感染均降低了致死率,这为进一步了解两者共感染致病特点与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禽戊型肝炎病毒 共感染 SPF鸡胚 SPF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浙江省猪群A型塞内卡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5
作者 孙冰冰 董建斐 +5 位作者 王雅婷 陈伟良 张传亮 赵灵燕 徐辉 张红丽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为了解浙江省猪A型塞内卡病毒(SVA)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021年全省采集的3840份血清样品和937份组织样品进行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测,分析空间、群间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21年SVA抗体个体阳性率、场群阳... 为了解浙江省猪A型塞内卡病毒(SVA)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021年全省采集的3840份血清样品和937份组织样品进行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测,分析空间、群间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21年SVA抗体个体阳性率、场群阳性率分别为2.03%、19.35%,病原阳性率、场群阳性率分别为4.38%、11.45%。空间分布上,全省5个地区均有阳性检出,浙中、浙东地区的抗体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病原阳性率浙西显著高于浙东。群间分布上,屠宰场抗体个体阳性率高于养殖场,但场群阳性率低于养殖场,健康猪群的病原阳性率与非健康猪群差异明显(P<0.01)。混合感染情况,63.64%的阳性群体与PCV2混合感染,27.27%的阳性群体与PCV2、PRRSV混合感染。结果表明,SVA感染在我省分布较广,多为隐性感染,且混合感染比例较高,需加强监测,做好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流行 隐性感染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CPA-CRISPR/Cas12a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蒙琦 常亮 +2 位作者 杨明 曹映辉 贺泂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CPA-CRISPR/Cas12a方法。选取BVDV的E0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CPA特异性引物。同时,依据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crRNA靶向RT-RAA扩增产物,并优化了RT-CPA-CRISPR/Cas12a反应体系,...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CPA-CRISPR/Cas12a方法。选取BVDV的E0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CPA特异性引物。同时,依据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crRNA靶向RT-RAA扩增产物,并优化了RT-CPA-CRISPR/Cas12a反应体系,此外,借助建立的该方法,开展了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BVDV的最低检出限为8.0 copies/μL,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对42份临床样品检测显示,该方法与传统PCR方法的一致性好,符合率能达到92.86%。该研究建立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C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CRISPR/Cas12a 灵敏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刘梅芬 马震原 +9 位作者 王淑娟 闫若潜 班付国 赵雪丽 谢彩华 王东方 柴茂 刘影 杨海波 王翠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的gB蛋白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酶标抗体,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PRV gB抗体的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的gB蛋白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酶标抗体,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PRV gB抗体的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评估。PRV 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经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gB蛋白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包被量100μL/孔,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1000,样品检测时间为30 min(抗原抗体反应)+15 min(底物显色);敏感性结果显示,PRV gB标准阳性血清(Z89)经1∶512稀释后经检测仍为阳性;特异性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大肠杆菌抗体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24%~9.45%、0.58%~11.61%,均小于12%。通过对采集的184份临床血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96.23%,阴性符合率为96.95%,总符合率96.74%。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PRV gB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为PRV gB抗体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B蛋白 竞争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8
作者 王翠 赵雪丽 +7 位作者 王东方 王淑娟 马震原 杨海波 刘影 柴茂 谢彩华 闫若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比对多条FMDV基因的基础上,根据2B基因的最优保守区,设计O型、A型和Asia I型FMDV通用的反转录引物;再根据VP1基因的比对结果,以变异区为扩增靶区域,设...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比对多条FMDV基因的基础上,根据2B基因的最优保守区,设计O型、A型和Asia I型FMDV通用的反转录引物;再根据VP1基因的比对结果,以变异区为扩增靶区域,设计3对分别针对O型、A型和AsiaⅠ型FMDV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等反应条件,建立基于探针技术的FDMV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15份临床疑似FM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基因测序方法及RT-PCR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FMDV三重FQ-PCR方法,实现了一步法对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病原样品的鉴别检测。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标准株细胞培养物,但对猪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等7种病原及阴性对照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较强;对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阳性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到1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试验变异系数为0.48%~1.55%,重复性较好;利用建立的三重FQ-PCR方法对15份临床疑似FM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优于RT-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三重FQ-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鉴别检测出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等优点,能满足临床鉴别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山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张振兴 陈珍 +5 位作者 陈巧玲 程逸文 陈思 满初日嘎 杜丽 王凤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常见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禽类、家畜、野生动物,甚至人类的感染。本实验室先前从患病海南黑山羊组织中分离出1株D型Pm。为进一步了解该菌株的基因组特征,明确其毒力相关基因和遗传进化...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常见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禽类、家畜、野生动物,甚至人类的感染。本实验室先前从患病海南黑山羊组织中分离出1株D型Pm。为进一步了解该菌株的基因组特征,明确其毒力相关基因和遗传进化关系。为Pm感染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将该菌株命名为“Pm HN01”株,使用SMRT技术和Illumi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PCR鉴定和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对Pm HN01株的基因组特征、毒力相关基因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将测序后的基因组信息提交至NCBI,获得登录号CP037861。Pm HN01株与其他巴氏杆菌具有相似的基因组谱,大小为2349898 bp,GC含量为40.25%,预测到2401个编码基因。在GO、KEGG和COG分析中分别有1651、2227和1912个基因注释。在PHI、VFDB和T3SS分析中,分别有121、43和84个基因注释。此外,选取23个毒力基因引物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发现Pm HN01株含有exbB、exbD、tbpA、toxA、fimA等12个毒力基因,同北京和新疆等国内菌株的进化关系最近,同美国、瑞士、丹麦等国外菌株的进化关系最远。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山羊源D型Pm HN01株的完整基因组信息,为Pm的基因组数据库增添了材料,丰富了Pm的宿主类型。进一步完善了Pm HN01株的毒力基因和系统进化信息,为后续Pm的流行区域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基因组测序 毒力相关基因 系统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部分地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流行病调查与耐药性检测
10
作者 陈海燕 曹智高 +3 位作者 卢慧芳 化军 刘守铉 孙攀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6,共7页
为了解郑州部分地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2022—2023年在郑州部分地区102家宠物医院及宠物门诊采集患病的宠物犬的肛拭子、粪便等病料组织233份进行沙门氏菌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证沙门氏菌致病性,并测定其致病性... 为了解郑州部分地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2022—2023年在郑州部分地区102家宠物医院及宠物门诊采集患病的宠物犬的肛拭子、粪便等病料组织233份进行沙门氏菌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证沙门氏菌致病性,并测定其致病性沙门氏菌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132株沙门氏菌,其中80株沙门氏菌能引起小鼠死亡,为致病性沙门氏菌;80株致病性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26.3%)、德尔卑沙门氏菌(20.0%)、鼠伤寒沙门氏菌(17.5%)为流行优势血清型;80株致病性沙门氏菌毒力基因mogA、spvA、sse L、spv B、mgtC、spvC、araB检出率为57.5%~96.3%,其他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5%~15.0%;80株致病性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等11种药物耐药率在35.0%以上,至少耐4种药物,其中磺胺类(Sul1、Sul2、Sul3)、四环素类(TetA、TetB TetM、TetR)、氨基糖苷类(aac(3)-Ⅰv、aac(3)-Ⅱa、aac(6')-Ⅰb)耐药基因检出率为40.0%~85.0%,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基本成正相关(除酰胺醇类、多粘菌素类)。从郑州部分地区分离的80株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具有多种血清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该宠物犬源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调查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犬 沙门氏菌 流行病调查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分离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11
作者 王鹏 施宇博 +2 位作者 方素芳 关琛 崔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的地理分布及不同地理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应用单卵囊分离技术,根据形态学特征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E.kongi-SJZ),基于ITS-1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虫株。同时,研究了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 为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的地理分布及不同地理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应用单卵囊分离技术,根据形态学特征获得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E.kongi-SJZ),基于ITS-1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虫株。同时,研究了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孔氏艾美耳球虫石家庄株(E.kongi-SJZ)与孔氏艾美耳球虫张家口株(E.kongi-ZJK)聚为一个小支,位于兔球虫的单系群内,且位于无外残体的姐妹谱系上,该株球虫属于孔氏艾美耳球虫的一个地理株,具有中等致病性及较强的免疫原性。该结果不仅丰富了兔球虫物种多样性,也为兔球虫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艾美耳球虫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杨柯 王溢 +2 位作者 邓浩健 唐木兰 曾春晖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5,共11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核心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合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利用CytoCNA插件计算网络图的拓扑参数,筛选关键基因,并通过DisGeNET数据库对关键靶点的类型进行归属;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软件对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PS抗细菌性肺炎核心靶点有112个,涉及1849种生物学功能,其中38个靶点涉及调节性胞吐、33个靶点涉及细胞黏附调节以及23个靶点涉及炎症反应;依据“化合物-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显示,APS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ALB、MAPK1、CASP3、EGFR等关键靶标,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等信号途径发挥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APS与6个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APS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细菌性肺炎作用,为后续APS抗细菌性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双氢杨梅树皮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免疫原性评价
13
作者 李巨银 葛君 +4 位作者 马超 张建辉 闫伟 孙娇娇 李建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是引发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柯萨奇病毒CVA16的eDNA感染性克隆,进而对其感染能力、连续传代稳定性以及体内免疫原性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CVA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是引发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柯萨奇病毒CVA16的eDNA感染性克隆,进而对其感染能力、连续传代稳定性以及体内免疫原性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CVA16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eGFP报告基因构建CVA16微基因组平台,并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拯救出CVA16感染性克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构建的CVA16全长cDNA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获得7500 bp目的条带和3500 bp载体条带,全基因测序验证cDNA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细胞形态学鉴定显示,CVA16组可见典型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连续传代后仍保持稳定感染性及正常噬斑形态;小鼠免疫实验表明,该克隆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超离浓缩后中和抗体滴度为原液免疫组的2倍。结果表明,通过反向遗传技术获得的CVA16感染性克隆在体外可稳定传代,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为病毒基因功能、感染机制及疫苗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反向遗传 感染性克隆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原核表达及ELISA方法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宇 张梦洁 +12 位作者 田睿 陈益 刘镝钺 李文良 毛立 程子龙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杜改梅 储岳峰 王金泉 刘茂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绵羊肺炎支原体(Mo)是引起规模化羊场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危害严重;快速特异诊断是防控该病的保障。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Mo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优化Mo EF-Tu基因序列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出高纯度重组rEF... 绵羊肺炎支原体(Mo)是引起规模化羊场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危害严重;快速特异诊断是防控该病的保障。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Mo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优化Mo EF-Tu基因序列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出高纯度重组rEF-Tu蛋白,以纯化的rEF-Tu为包被抗原,建立Mo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EF-Tu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4 kDa,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证实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最佳优化条件显示,包被抗原浓度为1.25 mg/L,37℃孵育2 h;封闭条件为30 g/L BSA,37℃孵育1 h;待检血清1∶100稀释,37℃孵育45 min;酶标二抗1∶20000稀释,37℃孵育30 min;底物TMB 37℃避光反应15 min;样品OD450值≥0.296时判定为阳性,OD450值≤0.265时判定为阴性,OD 450值0.265~0.296则判为可疑;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用该方法与实验室所建Mo全菌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233份血清进行检测,两者特异性为90.70%,敏感性为82.69%,符合率约为87.12%。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及特异性,为Mo的临床诊断、抗体监测等提供简单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也为Mo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EF-Tu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牛冠状病毒S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欣怡 高辉 +7 位作者 崔进 房琳琳 郑辉 刘爽 魏荣 李晓成 肖啸 董雅琴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牛冠状病毒(BCoV)流行及变异情况,2020—2021年,收集我国9个省份53个临床发病牛群的拭子、粪便、组织等样品1432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BCoV检测,并选取部分核酸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全长的扩增、测序与遗传变异...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牛冠状病毒(BCoV)流行及变异情况,2020—2021年,收集我国9个省份53个临床发病牛群的拭子、粪便、组织等样品1432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BCoV检测,并选取部分核酸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全长的扩增、测序与遗传变异分析。53个发病牛群中,BCoV阳性场占54.72%,冬季BCoV感染率(14.87%)最高,犊牛最易感(16.13%)。本研究共获得17条S基因全长序列与参考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CoV毒株分为欧洲(GⅠ型)和亚-美(GⅡ型)两大分支,所测毒株均属GⅡ型,且与大多中国参考毒株共同位于GⅡ中相对独立的分支。与中国参考毒株相比,所测毒株存在6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所测4个内蒙古毒株存在16个有别于其他测序株的相同突变,推测与中国参考株HLJ/HH-10/2020、BCoV-GX-NN190313有相同的祖先。该研究为揭示我国BCoV流行情况及流行毒株分子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S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氨基酸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角血蜱铁蛋白HlFer1参与唾液腺退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冬琪 陈宋琴 +1 位作者 李秀丽 周金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长角血蜱(H.longicornis)铁蛋白1(Ferritin1)与蜱唾液腺退化的关系,为唾液腺退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PCR方法扩增长角血蜱Ⅰ型铁蛋白(HlFer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表达蛋白后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蛋白水平验证。... 本研究旨在研究长角血蜱(H.longicornis)铁蛋白1(Ferritin1)与蜱唾液腺退化的关系,为唾液腺退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PCR方法扩增长角血蜱Ⅰ型铁蛋白(HlFer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表达蛋白后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蛋白水平验证。收集不同吸血时期的长角血蜱唾液腺,经qPCR分析HlFer1分子的转录水平以及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水平,发现HlFer1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随唾液腺退化进程呈递增趋势。再利用RNAi技术干扰HlFer1基因,发现实验组蜱的线粒体出现膜密度增高,嵴减少、体积缩小等特征,唾液腺退化加快,表明HlFer1参与蜱唾液腺退化过程,可能与铁死亡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蜱的生物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唾液腺 铁蛋白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原检测与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分析
17
作者 张洪菊 程子龙 +5 位作者 韦艳娜 毛立 刘茂军 牛家强 冯志新 李文良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查明江苏某奶牛场一起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采集发病牛鼻拭子30份,采用RT-PCR/PCR方法对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对病毒检测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对牛支原体(M.bovis)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进而进行生化实验、生长曲线测定、... 为查明江苏某奶牛场一起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采集发病牛鼻拭子30份,采用RT-PCR/PCR方法对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对病毒检测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对牛支原体(M.bovis)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进而进行生化实验、生长曲线测定、药敏试验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bovis(18份)、溶血性曼氏杆菌(1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份)、牛冠状病毒(BCoV)(6份)为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3株M.bovis生长曲线一致,不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水解明胶、七叶苷,不分解尿素;3株M.bovis均对泰妙菌素、林可霉素和泰万菌素敏感;序列分析表明,3株M.bovis oppF基因序列与各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8.6%~100%,与国内菌株亲缘关系近,该牛场流行BVDV毒株为BVDV-1a亚型,BCoV毒株属于GIIb亚型。结果表明,该病例主要由M.bovis引起,伴发BCoV和BVDV,可优先选用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泰万菌素进行防控,同时应加强病毒性病原的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 牛支原体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晓琳 张传健 +6 位作者 郭仕琦 郭容利 陈赛赛 王志胜 姜平 王继春 白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6,共8页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以呕吐、腹泻脱水和对哺乳仔猪致死率高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在我国猪群中暴发,对1周龄内仔猪致死率可达100%。传统的疫苗诱导...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以呕吐、腹泻脱水和对哺乳仔猪致死率高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在我国猪群中暴发,对1周龄内仔猪致死率可达100%。传统的疫苗诱导抗体水平低,黏膜免疫反应不足,已不能提供充足的保护,因此,新型疫苗的研制是控制变异株的关键。目前研制的亚单位疫苗使用安全而免疫原性有待提高;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可表达外源抗原,但免疫效力不稳定;细菌活载体疫苗口服可刺激黏膜免疫,但存在毒力返强风险;转基因植物疫苗表达产物安全可靠而产量不高;核酸疫苗花费低、制备简单但输入基因存在不可控性。本文从PED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以及核酸疫苗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ED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亚单位疫苗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 细菌活载体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核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截短S1蛋白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19
作者 叶曼青 叶晨倩 +10 位作者 秦文珍 杨心雨 翟雪滢 郑浩 童武 李国新 于海 童光志 孔宁 李智丽 单同领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自2014年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在美国暴发以来,严重危害生猪健康,给各国的经济带来重大压力。本试验拟将PDCoV S1蛋白截短,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且制备对应的多克隆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DCoV S1蛋白的亲疏水性进行分析... 自2014年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在美国暴发以来,严重危害生猪健康,给各国的经济带来重大压力。本试验拟将PDCoV S1蛋白截短,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且制备对应的多克隆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DCoV S1蛋白的亲疏水性进行分析,将其截短为3个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截短获得的3个重组蛋白均在包涵体中稳定表达,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IFA检测方法,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抗体效价和特异性识别能力。本研究制备出特异性识别PDCoV S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PDCoV S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工具,为建立PDCoV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oV S蛋白 截短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
20
作者 陈荣琳 邢燕茹 +13 位作者 王娟 李健楠 高硕磊 刘清艳 祝宇翔 周艳君 单同领 童武 郑浩 刘长龙 姜一峰 孔宁 童光志 于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本研究以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作为培养基质扩增猪流感病毒,并选择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化学灭活剂对病毒灭活。这两种灭活试剂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终浓度及37℃灭活24 h,以及0.02%BPL终浓度及4℃灭活18 h,灭活后抗原血凝... 本研究以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作为培养基质扩增猪流感病毒,并选择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化学灭活剂对病毒灭活。这两种灭活试剂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终浓度及37℃灭活24 h,以及0.02%BPL终浓度及4℃灭活18 h,灭活后抗原血凝效价比原始病毒低1个滴度左右。在不同灭活剂基础上分别配伍油佐剂ISA 201 VG和水佐剂HA 208乳化,在BALB/c小鼠上对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评估及攻毒保护评价,攻毒使用剂量为1×10~6 TCID50/只。甲醛灭活苗相比BPL灭活苗更能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HI抗体,佐剂选用油佐剂ISA 201 VG相比水佐剂HA 208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更高。攻毒后疫苗免疫组的存活率均达到100%,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肺脏样品中病毒含量明显减少。据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认为甲醛+ISA 201 VG佐剂灭活苗对BALB/c小鼠所产生的免疫效果最佳并能较好地抵抗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设计以及病毒灭活生产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类禽H1N1 甲醛 BPL 全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