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7篇文章
< 1 2 2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下治安共同体构建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姬艳涛 艾恒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近年来,治安共同体成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抓手。然而,由于价值疏离化下的共识瓦解、社会原子化下的关系割裂以及权力碎片化下的协同不足,使得多元主体难以在社会治安治理中形成整体性合力。党组织的权威嵌入和枢纽... 近年来,治安共同体成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抓手。然而,由于价值疏离化下的共识瓦解、社会原子化下的关系割裂以及权力碎片化下的协同不足,使得多元主体难以在社会治安治理中形成整体性合力。党组织的权威嵌入和枢纽作用为治安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联结路径,即通过政党文化整合下的价值联结推动了治安共同体的共识凝聚,通过政党社会整合下的关系联结织密了治安共同体的治理网络,通过政党行政整合下的制度联结激活了治安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同时,党组织在治安共同体塑造过程中的主导性,还呈现出“行动主义”的逻辑取向与“简约主义”的治理智慧,这使得其在应对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治安治理事务中展现出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治安共同体 枫桥经验 网络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中国反恐怖实践十年回顾与思考:2014—2024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博 李丽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十年来,中国反恐怖斗争在多方努力之下实现了暴恐形势烈度收敛的显著好转。这得益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方向、思想基础以及路径规划等方面提供的强有力思想指导,以及由此逐步确立的包含完善一套政策框架、强化两种治理能力、主动塑造... 十年来,中国反恐怖斗争在多方努力之下实现了暴恐形势烈度收敛的显著好转。这得益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方向、思想基础以及路径规划等方面提供的强有力思想指导,以及由此逐步确立的包含完善一套政策框架、强化两种治理能力、主动塑造安全环境等内容的反恐怖实践。中国的反恐怖实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突出成效,体现了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层次丰富的体系架构。但在恐怖主义烈度收敛的同时,我国反恐形势还面临广度扩散和深度增加的挑战,中国反恐怖实践仍然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与时俱进地动态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反恐怖实践 十周年 回顾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域环境刑事司法保护机制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小琴 王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我国流域环境保护理念逐步从一元空间观向国土空间观转变,这要求识别流域的空间特征并针对性优化刑事司法保护机制。当前的刑事司法保护面临三个困境,具体为以打击水域环境犯罪为中心、环境犯罪线...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我国流域环境保护理念逐步从一元空间观向国土空间观转变,这要求识别流域的空间特征并针对性优化刑事司法保护机制。当前的刑事司法保护面临三个困境,具体为以打击水域环境犯罪为中心、环境犯罪线索来源单一、重要生态区域特殊保护缺乏。建议构建流域国土空间的能动预防犯罪机制,确立公安机关的枢纽地位,推行三方面优化措施,即公安机关绩效管理的综合化、公安机关“一对多”行刑衔接的精准化、公安机关与检法协同保护的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保护 国土空间观 环境犯罪 犯罪预防 行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靳高风 张雍锭 赵洪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2023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的缓慢恢复,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居民社会安全感较高。2023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案数保持稳定,但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以及全国法院刑事一审收案数量有所上升... 2023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的缓慢恢复,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居民社会安全感较高。2023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案数保持稳定,但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以及全国法院刑事一审收案数量有所上升。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犯罪仍是占主导的犯罪类型,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主要犯罪形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幅增加,盗窃、抢劫、强奸等是主要类型,团伙犯罪和涉网络犯罪突出,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成为社会难题。针对当前突出犯罪问题所采取的专项行动与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成效显著,刑事政策的变化促进了社会张力减缓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有利于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的化解,有效减少了犯罪诱因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形势 犯罪预测 犯罪治理 年度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公安战斗力背景下的公安学科高质量建设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6,共9页
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对公安学科高质量建设提出新要求。公安学科高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变革性工程,要以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创新和自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形成新质公安战斗力为根本检验标... 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对公安学科高质量建设提出新要求。公安学科高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变革性工程,要以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创新和自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形成新质公安战斗力为根本检验标准,树立服务战略需求、实战化建设、交叉融合、开放发展等理念,把握公安知识生产的“大学—行业—政府—公众”四螺旋研究共同体结构,注重形成外部动力拉动和内生动力驱动的动力合力机制,全面推进学科有组织建设模式创新。加强有组织教育教学,打造优秀公安人才培养高地;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打造警务科技的创新高地;加强有组织服务社会,打造服务实战的支撑高地;加强有组织学科建设,打造中国特色公安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公安学科建设驱动公安院校整体性建设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公安战斗力 公安学科建设 知识生产 公安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性侦查的权力扩张与程序规制 被引量:7
6
作者 艾明 欧凯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7,共13页
预测性侦查从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等外观上检视,基本符合刑事侦查权的特征。但实质上预测性侦查的权力扩张已突破传统以犯罪嫌疑为中心的侦查权运作逻辑,而延伸出的向犯罪风险转向的权力缺乏法理定性,使得公安机关双重职权的界限变得模糊... 预测性侦查从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等外观上检视,基本符合刑事侦查权的特征。但实质上预测性侦查的权力扩张已突破传统以犯罪嫌疑为中心的侦查权运作逻辑,而延伸出的向犯罪风险转向的权力缺乏法理定性,使得公安机关双重职权的界限变得模糊,其中的强制性行为易侵犯公民权利,也突破了传统权力的启动要求。从实践运用观之,预测性侦查亦出现制约机制缺失,授权基础不足,侦查目的错位等问题。为规范预测性侦查,应明确问题核心在于犯罪预防职权不适应传统危害防止—犯罪侦查二元职权体系。故规范的重点并非在于刑事侦查权内部的权力调整,而在于行刑衔接。为此首先应将预测性侦查中的危害防止、犯罪侦查行为分辨清楚,重点是将扩张部分的犯罪预防定性为不同于危害防止和犯罪侦查的第三领域警察职权,并厘定犯罪嫌疑在规范上的定位,厘清三职权的行为边界。其次应补足新兴犯罪预防职权的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基础,确保公安传统治安和刑侦部门权力行使的被动性,鼓励合成作战中心的主动式职权,并构建犯罪前沿阶段的特殊行政管控制度。最后还应完善犯罪预防后阶段的其他“行刑衔接”措施,完善立案“选择权”和刑事立案标准,通过行政法和刑事诉讼法对预测性侦查予以双重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侦查 犯罪预防 犯罪嫌疑 刑事立案 行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英模精神培育形成的内在逻辑论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曹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公安英模精神是人民警察崇高精神、道德风范、信仰信念、顽强斗志和意志品质的生动反映。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轫、健全、完善三个阶段,是人民公安近百年矢志践行使命任务的结晶,此为其培育形成... 公安英模精神是人民警察崇高精神、道德风范、信仰信念、顽强斗志和意志品质的生动反映。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轫、健全、完善三个阶段,是人民公安近百年矢志践行使命任务的结晶,此为其培育形成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主要理论渊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契合,此为其理论逻辑;其本身的历史穿透力和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思想宣传工作等的现实需要构成其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英模精神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人民公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案虚拟货币刑事处置的全流程方案与正当程序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明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基于对虚拟货币“从严、从禁”的监管模式,我国司法机关无权直接追缴变卖涉案虚拟货币,由此促生了多种“迂回追缴模式”。司法机关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置日渐成为主流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诸多合法性与正当性责难,鉴此,司法机关未来的应对重... 基于对虚拟货币“从严、从禁”的监管模式,我国司法机关无权直接追缴变卖涉案虚拟货币,由此促生了多种“迂回追缴模式”。司法机关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置日渐成为主流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诸多合法性与正当性责难,鉴此,司法机关未来的应对重心是如何构建委托处置全流程的正当方案。其中,应当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委托处置的前提条件、第三方机构资质的审查与境内委托程序、境外交易与结汇入境程序、涉案当事人与善意第三人等案外人的权利保障机制、确保资产安全的“控制下处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虚拟货币 刑事处置 第三方机构 外汇管制 反洗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法理反思与治理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良顺 王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5,共13页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一大现象,这类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也背离了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在禁止重复评价问题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制裁主体均为国家,基于公民对国家制裁一元主体的信任,国...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一大现象,这类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也背离了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在禁止重复评价问题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制裁主体均为国家,基于公民对国家制裁一元主体的信任,国家不应再次过问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与刑罚在惩罚性上是共通的,二者之间是量的差异,只能“事前折抵”,而不能“事后折抵”。在刑法基本立场上,“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处罚对象,坚持客观主义,“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将面临合法性危机,甚至没有存在的余地;承认主观主义,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要素,则需要重建犯罪论体系,但难度极大。应坚持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对人身危险性大的惯犯,只能借助保安处分实现社会防卫。具体可以从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治理、法律制裁措施的优化与强化适用、多元化制裁体系的建构三个方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 多次犯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主观主义 保安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查学学科体系重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霞 杨宗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共13页
纵览侦查学学科发展历程,可见学界对侦查学基石问题之侦查学学科体系的认识未能达成共识,仍存在学科体系内容差异性较大、学科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模糊、学科体系各子体系范畴不明等问题。为此,应从学科体系框架的厘定、学科体系内在逻辑... 纵览侦查学学科发展历程,可见学界对侦查学基石问题之侦查学学科体系的认识未能达成共识,仍存在学科体系内容差异性较大、学科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模糊、学科体系各子体系范畴不明等问题。为此,应从学科体系框架的厘定、学科体系内在逻辑关系的释明、学科体系内在范畴的探索三方面针对性地对侦查学学科体系进行重构。从侦查学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侦查运行四个方面自上而下确立侦查学学科体系元素。探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理论基础下侦查本体论、侦查认识论、侦查方法论、侦查价值论和侦查法治论之侦查学第一梯队基础理论的深意,并在该基础理论范畴内,对侦查死角论、侦查僵局论、侦查错误论、侦查情势论、侦查权论等进行归类,辨明侦查学应用理论的内涵,使学界现有的各种侦查学知识各归其位,彰显学科体系的目的性、有序性、层次性和自组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 理论基础 基础理论 应用理论 侦查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纠纷调解“泛警务化”及其规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台运启 马铭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当前的民间纠纷调解职能依赖公安机关的警务实践以致呈现“泛警务化”样态。这一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具雏形,于新世纪后成熟并延续至今。究其原因,此种取向是原有调解机关衰落后的权威承接;110服务性广告的催化效用;公民对协议达... 当前的民间纠纷调解职能依赖公安机关的警务实践以致呈现“泛警务化”样态。这一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具雏形,于新世纪后成熟并延续至今。究其原因,此种取向是原有调解机关衰落后的权威承接;110服务性广告的催化效用;公民对协议达成的实用追求;公安机关的应急特质契合解纷需要;民警理不直气不壮的截流困难等因素所交互叠加的结果。此种实践模式不仅难以真正地解决矛盾,反而给双方的关系修复设置了障碍,同时也对公安机关的权威认同与专业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由此,本文提出“泛警务化”现象的规制进路,需要调整以公安机关为解纷轴心的角色设置,通过明确公安机关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协助性定位,构筑政府牵头的纠纷统管平台,借力技术“智治”推进警源治理,依托组织骨架汲取社会策应等具体策略实现解纷体系的健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纠纷 调解 公安机关 泛警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于预测警务型人工智能的规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惠彬 孙倩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因而得到了全球执法机构的高度认可。然而,其应用亦引发了公众对数据安全性、预测精准度以及算法透明性等方面的关注与疑虑。对此,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采... 人工智能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因而得到了全球执法机构的高度认可。然而,其应用亦引发了公众对数据安全性、预测精准度以及算法透明性等方面的关注与疑虑。对此,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依据风险等级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分类监管。其中,对于预测警务型人工智能,欧盟将其定位为“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类别,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对其进行了专门规制。此举无疑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的领先地位。对于我国而言,可以借鉴欧盟的立法经验,结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所倡导的价值观,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标准,确立算法透明度规则,并完善算法决策问责机制。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人工智能立法的进程,确保在保障人权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双重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欧盟 预测性警务 算法时代 风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上诉权的争点、成因与走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在上 时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基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正义诉求的时效性等诸多考量,我国2018年《刑事诉讼法》在吸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理论上纠结、实践中困惑,且可能严重影响该制度实践理性的上诉权问题并未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 基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正义诉求的时效性等诸多考量,我国2018年《刑事诉讼法》在吸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理论上纠结、实践中困惑,且可能严重影响该制度实践理性的上诉权问题并未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人上诉权究竟是浪费国家资源的不诚信行为,还是被告人不可剥夺的基础性权利,构成了其是否理性的关切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缺乏“自愿性”的生成机制是被告人上诉的深层原因,具体体现为程序适用的行政化、值班律师作用的证人化、检方量刑决定的独断化等层面。鉴于此,应强化检察机关的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保障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根据案件适用刑罚的差异设置“二元化”机制;并可对“空白上诉”增设一定的惩戒,但应确保权利保障与救济程序的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被告人上诉权 自愿性 量刑协商 诉讼关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因素分析评估及对策研究——基于风险管理标准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伟 康世庄 路玉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9,共18页
警察①是高风险职业,因公伤亡高发或罹患重大疾病源于警察职业特殊性,预防警察职业伤害发生,保证警察健康从警是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前提和基础。在明确危险源、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与风险因素本质联系基础上,对可能导致警察职业伤害的风... 警察①是高风险职业,因公伤亡高发或罹患重大疾病源于警察职业特殊性,预防警察职业伤害发生,保证警察健康从警是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前提和基础。在明确危险源、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与风险因素本质联系基础上,对可能导致警察职业伤害的风险因素分类辨析,依据国家标准,从人、物、环境、管理不同维度,对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基于LEC法结合警务特点,将警察职业伤害类型分为心理健康问题、生理性疾病和人身安全危险,确立取值标准并形成风险清单,提出风险管理流程和对策,为建立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标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 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算法警务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全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8,共16页
欧美算法警务实践的本质是依靠数据库和算法技术对违法犯罪事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核心是犯罪定量分析技术在警务实践中的应用,警务实践的运行主要以犯罪模式理论、犯罪重复性理论为逻辑支撑,呈现出以犯罪类型为核心、以时空分析为核心... 欧美算法警务实践的本质是依靠数据库和算法技术对违法犯罪事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核心是犯罪定量分析技术在警务实践中的应用,警务实践的运行主要以犯罪模式理论、犯罪重复性理论为逻辑支撑,呈现出以犯罪类型为核心、以时空分析为核心和以个人风险评分为中心的三种警务算法运行样态,推动了欧美国家从传统的警务模式迈向数字化的警务模式,实现了“警务无增长改善”的执法效能变革。但是,在欧美算法警务实践运行中,也出现了基于算法警务前段数据输入质量偏差引发的执法活动不公、基于“技术鸿沟”和“代码保护”产生的“算法黑箱”“技术利维坦”以及由算法技术引导警务执法实践带来的“警察权力扩张”与“公民隐私权利保障”的结构性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警务 数据偏差 算法黑箱 技术利维坦 警察权力扩张 公民隐私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生态与侦查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晶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犯罪向区块链领域迁移,以虚拟货币洗钱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案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高度组织化、智能化的犯罪特征,危害持续升级。为有效应对去中心化洗... 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犯罪向区块链领域迁移,以虚拟货币洗钱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案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高度组织化、智能化的犯罪特征,危害持续升级。为有效应对去中心化洗钱方式对侦查工作带来的挑战,需在准确剖析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生态构成要素、圈层、行为流程与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手段与专业分析工具,对虚拟货币洗钱资金流展开追踪,以交易地址为研判起点,以线上调证为侦查抓手,获取多维信息碰撞比对,全面穿透资金与人员关系。同时,在提高调证效率、强化标签功能、实现技术反制以及完善处置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洗钱 犯罪生态 资金追踪 地址研判 线上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碎片化到协同化: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洗钱犯罪的治理路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凌燕 王璐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洗钱犯罪已逐渐成为虚拟货币洗钱的新趋势,其自动化运行、高效率加密和跨境流通的优势不可忽视。犯罪主体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技术,将虚拟货币小额化并增加链路复杂度,以最大程度模糊资金流向和清洗痕迹。在去中心化、匿... 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洗钱犯罪已逐渐成为虚拟货币洗钱的新趋势,其自动化运行、高效率加密和跨境流通的优势不可忽视。犯罪主体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技术,将虚拟货币小额化并增加链路复杂度,以最大程度模糊资金流向和清洗痕迹。在去中心化、匿名性、跨境性的影响下,情报信息来源碎片化、犯罪链条碎片化、虚拟货币处分碎片化使得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洗钱犯罪治理面临困境。为实现从反洗钱工作的碎片化到治理的协同化,应构建跨部门、跨组织、跨区域的三层次协同治理模式。通过推动协同模式的转型,探索公私合作的路径,建立虚拟货币处分机制,提升对利用混币智能合约洗钱犯罪的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币智能合约 洗钱犯罪 虚拟货币 协同治理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审讯系统应用的法律风险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俊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目前智能审讯系统的应用处于综合分析的发展阶段,囿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内在特征,智能审讯系统在提高审讯效率的同时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基于大数据的集成利用,智能审讯系统的应用存在侵害审讯对象隐私权的风险;基于算法决策的内生偏见性、... 目前智能审讯系统的应用处于综合分析的发展阶段,囿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内在特征,智能审讯系统在提高审讯效率的同时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基于大数据的集成利用,智能审讯系统的应用存在侵害审讯对象隐私权的风险;基于算法决策的内生偏见性、结果不确定性和过程不可解释性,智能审讯系统预测与决策结论的正当性、公正性存在评价困境;基于智能系统的第三方开发与技术支持特点,智能审讯系统中的审讯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对智能审讯系统法律风险的规制应当在明确智能审讯系统辅助性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确立智能审讯系统应用的可选择性和介入审讯程度的比例性、系统数据源的获取与使用合法、禁止以应讯者个人隐私相威胁的审讯策略来规范智能审讯的权限与程序,通过事前技术标准体系、事中审计监督制度、事后权利救济追责机制完善智能审讯系统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机制,确保审讯法治化与科学化“双轮驱动”的良性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活动 人工智能 法律风险 规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专门矫治教育权的法律规制与保障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公安机关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授权而获得专门矫治教育的调查、评估、决定和实施权。但该权力在行使时因立法授权不明、配套实施办法缺位等原因导致权力“异化”与“弱化”现象并存,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公安矫治力量缺位、专门矫治教... 公安机关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授权而获得专门矫治教育的调查、评估、决定和实施权。但该权力在行使时因立法授权不明、配套实施办法缺位等原因导致权力“异化”与“弱化”现象并存,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公安矫治力量缺位、专门矫治教育适用条件不明、评估程序虚化与决定程序简化、矫治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指引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尽快出台《专门教育与专门矫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专门矫治教育的适用条件、年龄下限、矫治期限、人员管理、警力配置,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依法用权,以确保“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获得高质量教育矫治,尽快回归正常、归复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矫治教育 专门教育 专门学校 公安机关 保护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情感治理: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W社区加装电梯纠纷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波 李远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当下,重新认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实践样态,不仅需要反思理性主义的局限性,更要从价值层面呼吁情感主义的出场。情感治理作为刚性治理框架下的策略调适,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内化的社会控制。通过对Z市...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当下,重新认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实践样态,不仅需要反思理性主义的局限性,更要从价值层面呼吁情感主义的出场。情感治理作为刚性治理框架下的策略调适,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内化的社会控制。通过对Z市W社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纠纷的个案考察,揭示情感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中的内在运作逻辑。研究发现,情感治理对于推动矛盾纠纷的彻底解决有所裨益,但囿于实践基础的薄弱,这种非格式化的治理机制面临着法律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巨大张力,易陷入本原性与功能性的相互抵牾中,治理价值式微、治理网络松散、治理功能异化等积弊日益突出。为此,需要通过重塑空间秩序、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动机制三重路径,推动情感与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有效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 矛盾纠纷治理 情感治理 情感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