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9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2
1
作者 曾渝 尹志民 +2 位作者 潘青林 郑子樵 刘志义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韧性,是航空航天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试制工作,介绍了国内外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应用概况,对Zn,Mg,Cu,Zr等元素在合金中的添加量、...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韧性,是航空航天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试制工作,介绍了国内外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应用概况,对Zn,Mg,Cu,Zr等元素在合金中的添加量、存在形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合金最佳性能所对应的显微组织结构模式.此外,还介绍了合金的3种主要时效处理工艺和抗应力腐蚀模型,并针对超高强铝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合金化 微观组织 热处理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在铝土矿浮选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国范 冯其明 +2 位作者 卢毅屏 刘广义 欧乐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 2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六偏磷酸钠对这 2种矿物均有抑制作用 ,当捕收剂用量增大时 ,被六偏磷酸钠抑制的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逐...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 2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六偏磷酸钠对这 2种矿物均有抑制作用 ,当捕收剂用量增大时 ,被六偏磷酸钠抑制的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逐渐变好 ,而高岭石则变化不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六偏磷酸钠与捕收剂油酸钠在这 2种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 ,而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 ,使得在一定捕收剂用量下 ,六偏磷酸钠抑制高岭石的上浮而不抑制一水硬铝石 ,这为 2种矿物的浮选分离提供了依据 ;此外 ,六偏磷酸钠对矿物表面的动电位影响较大 ,增大了矿物之间的静电排斥力 ,有利于矿泥的分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 捕收剂 竞争吸附 铝土矿浮选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固溶度高温析出对7055铝合金时效强化和应力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康华 张茁 +2 位作者 刘红卫 李松 黄兰萍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对7055合金采用先高温固溶后降温析出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TEM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固溶后高温预析出处理对7055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高温固溶后再进行降温处理,在近固溶度条件下于晶界处产生预析出,... 对7055合金采用先高温固溶后降温析出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TEM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固溶后高温预析出处理对7055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高温固溶后再进行降温处理,在近固溶度条件下于晶界处产生预析出,并提高了后续时效状态下晶界析出相不连续分布的程度;这种预析出在保持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同时,可以改善合金的应力腐蚀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7000系合金 应力腐蚀 高温析出 固溶 时效强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强度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瓜山铜矿深井开采岩爆危险区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37
4
作者 唐礼忠 潘长良 +1 位作者 谢学斌 曹平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根据冬瓜山矿床典型岩石的抗拉试验、全应力应变试验和峰值强度变形状态下的松弛试验结果以及矿床构造、岩性分布 ,研究了该矿床岩层的岩爆倾向性分布特征 ,分析了已发生的井巷岩爆特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以硐室周边最大切向应力与岩... 根据冬瓜山矿床典型岩石的抗拉试验、全应力应变试验和峰值强度变形状态下的松弛试验结果以及矿床构造、岩性分布 ,研究了该矿床岩层的岩爆倾向性分布特征 ,分析了已发生的井巷岩爆特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以硐室周边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的抗压强度之比为判别指标 ,对采场围岩岩爆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和矿体上盘岩石具有中等岩爆倾向 ,矿体下盘岩石具有弱岩爆倾向 ,它们都属于诱导性的岩爆 ;岩爆发生于具有岩爆倾向、应力大且能够产生能量突然释放的区域 ,主要集中于工程的交叉处附近、不同岩层的接触带附近的较坚硬岩体以及采场顶板、矿柱和采场四角的局部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矿床 深井开采 岩爆 危险区 冬瓜山铜矿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波材料的物理机制及其设计 被引量:46
5
作者 周克省 黄可龙 +1 位作者 孔德明 李志光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7-621,共5页
吸波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隐身功能材料 ,其机理本质上是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 ,入射的电磁波通过介质最大限度地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评价吸波效能的主要参数是损耗因子、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 .作者用简单的等效电路分析了材料... 吸波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隐身功能材料 ,其机理本质上是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 ,入射的电磁波通过介质最大限度地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评价吸波效能的主要参数是损耗因子、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 .作者用简单的等效电路分析了材料吸波机制 ,阐明了这些参数的物理意义 ,定性地给出了吸波材料的设计方向 .分析结果表明 :吸波材料的电磁损耗机制分为 3种类型 ,即电阻损耗型、介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 ;设计吸波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损耗吸收和波阻抗匹配 2种因素 ;多元复合尤其是纳米无机物与有机聚合物复合 ,将 3种损耗有效结合 ,并尽可能阻抗匹配 ,这是实现轻质、强吸收、宽频、微波红外隐身兼容且综合性能好的吸波材料的有效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电磁损耗 隐身技术 复介电常数 复磁导率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恰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成因 被引量:19
6
作者 高珍权 刘继顺 +2 位作者 舒广龙 匡文龙 胡江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研究了新疆乌恰地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 .结果表明 :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格局有利于壳幔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热卤水的长期活动 ,为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条件 ;“黑、白、红”三色沉积建造和富含成矿元素的... 研究了新疆乌恰地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 .结果表明 :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格局有利于壳幔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热卤水的长期活动 ,为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条件 ;“黑、白、红”三色沉积建造和富含成矿元素的基底为热卤水改造矿床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卤源、硫源和金属来源 ;此外 ,在乌拉根外围逆冲推覆断裂带中发现了由多处短轴背斜、穹隆和倒转背斜组成的中央隆起带 ,铅锌矿化蚀变体 (带 ) 5处 (条 )均产于或受控于这一中央隆起带 ,且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 ,Zn ,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萨里塔什、卡兰古等铅锌矿区以及英吉沙 叶城的中生代红层分布区都具有金顶式铅锌矿床成矿条件 .可见 ,本区具备喜马拉雅期超大型热卤水成因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质条件 锌矿床 热卤水 隆起带 乌恰地区 成矿原因 铅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钨氢还原制取超细钨粉 被引量:27
7
作者 廖寄乔 黄志锋 +2 位作者 吕海波 陈绍衣 邹志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TB ,H0 .33WO3)、铵钨青铜 (ATB ,(NH4) 0 .5 WO3)、紫钨 (TVO ,WO2 .72 )、黄钨(TYO ,WO3)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 (TBO ,含WO2 .9和WO2 .72 两相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TB ,H0 .33WO3)、铵钨青铜 (ATB ,(NH4) 0 .5 WO3)、紫钨 (TVO ,WO2 .72 )、黄钨(TYO ,WO3)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 (TBO ,含WO2 .9和WO2 .72 两相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成分单一的氧化钨通过氢还原能制取细而均匀的钨粉 ;紫钨WO2 .72 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 ,分散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还原 超细钨粉 制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iO_2纳米粒子在自然光下的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艺 徐协文 +2 位作者 刘其城 周琼花 郏宇飞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3,共3页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其中 ,TiO2 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难溶、无毒等特点 ,是理想的光催化剂 ,但由于其吸收光谱在紫外区 ,日光利用率低 ,故其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光催化活性 ,需...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其中 ,TiO2 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难溶、无毒等特点 ,是理想的光催化剂 ,但由于其吸收光谱在紫外区 ,日光利用率低 ,故其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光催化活性 ,需研究出可提高TiO2 自然光催化活性的掺杂物 ,为此 ,以钛酸丁酯和稀土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的光催化剂RE/TiO2 (RE为Pr,La ,Gd ,Ho,Nd) ,通过XRD法研究了光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 ,考察其在自然光下的催化氧化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RE掺杂能够显著提高TiO2 粒子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且催化活性与RE性质、掺杂方式及掺杂量有关 ,其中掺Gd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自然光 稀土掺杂 TIO2 光催化氧化 环境治理 二氧化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工艺 被引量:24
9
作者 戴艳阳 钟海云 +1 位作者 李荐 钟晖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从钨渣中回收钽、铌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苏打焙烧水浸与酸浸结合的湿法处理,经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苏打用量为理论量的6.0倍,焙烧温度为850~950℃,焙烧时间为50 min.水浸液固比为6:1,时间为90 min;酸煮时HCl浓度为20%,浸出液... 对从钨渣中回收钽、铌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苏打焙烧水浸与酸浸结合的湿法处理,经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苏打用量为理论量的6.0倍,焙烧温度为850~950℃,焙烧时间为50 min.水浸液固比为6:1,时间为90 min;酸煮时HCl浓度为20%,浸出液固比为6:1,时间为60min.按照以上条件处理钨渣,可获得含Ta2O5+Nb2O5达15.89%(其中w(Ta2O5)为4.06%)的钽铌富集渣,钽铌回收率达79.46%.该工艺既可完善我国现行的钨冶金流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可直接应用的钽铌生产原料.又可减少大量钨渣堆存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价金属 综合回收工艺 钨渣 湿法处理 冶炼 钨碱浸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淀粉钠提高球团强度的机理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宏煦 王淀佐 +2 位作者 胡岳华 邱冠周 姜涛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对市售食用红薯淀粉进行羧甲基化 ,制备出羧甲基淀粉钠 ,并对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以羧甲基淀粉纳为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球试验 ,冷固球团干球抗压强度达 3 2 2 .8N/个 ,落下强度为 16.18次 /m ,生球爆裂温度为 82 0℃ .此外 ,对羧甲... 对市售食用红薯淀粉进行羧甲基化 ,制备出羧甲基淀粉钠 ,并对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以羧甲基淀粉纳为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球试验 ,冷固球团干球抗压强度达 3 2 2 .8N/个 ,落下强度为 16.18次 /m ,生球爆裂温度为 82 0℃ .此外 ,对羧甲基淀粉纳提高球团强度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当生球中加入羧甲基淀粉钠 0 4 % (质量分数 )时 ,颗粒表面张力接触角由 4 8°降至 5°,粘滞力随之提高 .光电子能谱研究表明羧甲基淀粉钠的极性基团在铁矿表面的键合使得Fe的 2p轨道能由 711eV降至 710 .2eV ;极性基团的表面化学吸附是提高球团强度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 有机粘结剂 强度 表面能 羧甲基淀粉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窑轮带受力模型及接触应力仿真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贤 刘义伦 +1 位作者 赵先琼 黄良沛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由于回转窑轮带的受力状态以及轮带与托轮间的接触应力分布是影响其安全运转的重要因素 ,为此 ,作者针对轮带接触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特性 ,建立了轮带受力的力学模型 ,获得了筒体对轮带压力的计算公式 ;此外 ,运用力学与有限元理论对轮带... 由于回转窑轮带的受力状态以及轮带与托轮间的接触应力分布是影响其安全运转的重要因素 ,为此 ,作者针对轮带接触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特性 ,建立了轮带受力的力学模型 ,获得了筒体对轮带压力的计算公式 ;此外 ,运用力学与有限元理论对轮带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 ,运用ANSYS软件计算了轮带的接触峰值应力 .计算结果表明 :在轮带顶部、中部和支撑位置处 ,应力均出现峰值 ,且轮带工作时最危险的部位是托轮与轮带的接触处 ,这为回转窑的安全运转及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轮带 力学模型 接触应力 有限元分析 计算机仿真 设工设备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力下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潘长良 祝方才 +1 位作者 曹平 冯涛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6-338,共3页
在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上 ,对某矿一种具有岩爆倾向的岩石进行声发射研究 ,得出了声发射参数与岩石应力 应变曲线对应关系 .声发射数统计和声发射波形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在加载过程中 ,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声发射数发生突跳 ,声发射频谱... 在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上 ,对某矿一种具有岩爆倾向的岩石进行声发射研究 ,得出了声发射参数与岩石应力 应变曲线对应关系 .声发射数统计和声发射波形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在加载过程中 ,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声发射数发生突跳 ,声发射频谱由低频向高频发展 ,到一定应力水平后基本保持稳定 ,能量由低频向高频集中 ,声发射突跳点与主频转换点应力水平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声发射 频谱 单轴压力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钨基高密度合金超细粉末的烧结 被引量:22
13
作者 范景莲 曲选辉 +2 位作者 李益民 刘绍军 黄伯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研究了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球磨后的97W-2Ni-1Fe(质量分数,%)高密度合金混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可以生成纳米晶粉末和W的超饱和固溶体,产生大量的缺陷,促进烧结致密化,在1250~1420... 研究了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球磨后的97W-2Ni-1Fe(质量分数,%)高密度合金混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可以生成纳米晶粉末和W的超饱和固溶体,产生大量的缺陷,促进烧结致密化,在1250~1420℃固相烧结时可以达到几乎全致密和得到非常细的晶粒.作者还对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高密度合金 超细粉 烧结 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熊拥军 邓至谦 +2 位作者 凌兴珠 江玲 敖晖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和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TiB2 /Cu复合材料 ,研究了制备工艺、TiB2 加入量等因素对Cu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和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TiB2 /Cu复合材料 ,研究了制备工艺、TiB2 加入量等因素对Cu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 =15 40N/mm2 ,σb=42 9.6MPa ,软化温度达到 980℃ ;使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 =90 5N/mm2 ,σb=2 45 .4MPa ,软化温度为 387℃ ;而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TiB2 /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低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电导率 ,前者为 5 8% (IACS) ,后者为 96 % (I ACS) .可见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TiB2 /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软化温度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相比大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二硼化钛 TIB2 制备工艺 电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析岩爆倾向性的剩余能量指数 被引量:48
15
作者 唐礼忠 潘长良 王文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提出以岩石在峰值强度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和峰值强度后稳定破坏所需的能量耗散之差 (即剩余能量 )与峰值强度后稳定破坏所需的能量耗散之比作为剩余能量指数 ,以反映岩石在峰值强度后区的动态特... 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提出以岩石在峰值强度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和峰值强度后稳定破坏所需的能量耗散之差 (即剩余能量 )与峰值强度后稳定破坏所需的能量耗散之比作为剩余能量指数 ,以反映岩石在峰值强度后区的动态特性 ;推导了剩余能量指数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其试验测定方法 .此外 ,分析了将剩余能量指数作为岩爆倾向性指标的合理性 ,并采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冬瓜山深部矿床的典型矿岩进行了峰值前的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变形破坏全过程试验 ,结合该矿床实际岩爆资料 ,对剩余能量指数与现有基于能量理论的岩爆倾向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剩余能量指数 岩爆 倾向性 能量耗散 岩石变形 破坏过程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固溶对7055铝合金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陈康华 刘红卫 刘允中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8-531,共4页
残余可溶结晶相颗粒是制约高强度铝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通过改变固溶热处理条件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研究了强化固溶对提高 70 5 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 .结果表明 :采取逐步升温固溶处理可使最终固溶温度超过多相共... 残余可溶结晶相颗粒是制约高强度铝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通过改变固溶热处理条件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研究了强化固溶对提高 70 5 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 .结果表明 :采取逐步升温固溶处理可使最终固溶温度超过多相共晶温度而不产生过烧组织 ,提高残余可溶结晶相的固溶程度和合金力学性能 .强化固溶的 70 5 5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 715MPa和 75 0MPa,且延伸率约为 10 % ;微量元素Zr比Cr更有利于提高 70 5 5合金的力学性能 ,且在强化固溶条件下 ,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断口分析显示 ,合金的断裂属晶内韧窝断裂与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 ;强化固溶后 ,残余结晶相引起的晶内韧窝断裂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强化固溶 显微组织 结晶相 断裂性能 7055铝合金 超高强度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过程铁的行为 被引量:45
17
作者 邱冠周 柳建设 +1 位作者 王淀佐 徐竞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9K培养基中生长及铁的行为.以Fe2+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活性,表明生长繁殖过程经历诱导期、缓慢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断地将Fe2+氧化...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9K培养基中生长及铁的行为.以Fe2+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活性,表明生长繁殖过程经历诱导期、缓慢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断地将Fe2+氧化为Fe3+,同时Fe3+又发生一系列的水解反应,并生成黄铵铁矾沉淀.Fe2+的细菌氧化主要以O2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铁硫杆菌 生长 浸矿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支柱支护特性及其在深井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爱祥 韩斌 +2 位作者 阳雨平 余健 李宏业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研究了水压支柱的工作原理、支柱的阻力特性曲线以及水压支柱的等效刚度和阻力增量等参数,并确定了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与支柱初撑力、支柱阻力增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求出了水压支柱的最小初撑力、额定初撑力和额定支柱工作阻力等参数的计算... 研究了水压支柱的工作原理、支柱的阻力特性曲线以及水压支柱的等效刚度和阻力增量等参数,并确定了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与支柱初撑力、支柱阻力增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求出了水压支柱的最小初撑力、额定初撑力和额定支柱工作阻力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此外,还对水压支柱的让压性能及其在湘西金矿深井缓倾斜复杂薄矿脉开采工艺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出:湘西金矿深部试验采区水压支柱的额定初撑力为162kN,额定工作阻力为200kN,合理支护网度为2.0m×2.0m;水压支柱在湘西金矿的使用,改善了采空区顶板的受力条件,为落矿、运搬及充填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为缓倾斜薄矿脉强化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护特性 深井开采 快速让压 水压支柱 矿脉 工作原理 阻力特性曲线 等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氧气氛中气体燃料的火焰特性 被引量:25
19
作者 蒋绍坚 彭好义 +3 位作者 艾元方 杨卫宏 萧泽强 周孑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度及其含氧量对火焰特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火焰体积、火焰亮度与颜色、火焰形状等特性明显改变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节能 温室气体 火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烧渣制备聚合硫酸铁新工艺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郑雅杰 陈白珍 +1 位作者 龚竹青 陈文汨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将硫铁矿烧渣与硫酸混合后 ,经过熟化、水溶、过滤得到酸性硫酸铁溶液 .在硫酸铁溶液中 ,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铁 ,于 2 5~ 6 0℃时反应 2h后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聚合硫酸铁 (PFS) .随着氢...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将硫铁矿烧渣与硫酸混合后 ,经过熟化、水溶、过滤得到酸性硫酸铁溶液 .在硫酸铁溶液中 ,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铁 ,于 2 5~ 6 0℃时反应 2h后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聚合硫酸铁 (PFS) .随着氢氧化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的进行 ,溶液中PFS盐基度不断增加 .当硫酸铁的量一定时 ,PFS盐基度随氢氧化铁的量增加而增加 .温度升高时有利于PFS的生成 .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Fe2 + 转化为Fe3 + ,并且PFS盐基度增大 .混凝实验说明该方法制备的PFS具有很好的除浊效果 .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PFS不仅消除了污染 ,而且使其固体废弃物得到了利用 .该工艺与以FeSO4 为原料、用NaNO2 催化氧化法制备PFS的方法相比 ,具有反应快、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烧渣 氢氧化铁 聚合硫酸铁 混凝实验 固体废弃物 硫酸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