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590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城市治理质量?——基于国内五个超大城市的多案例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郑烨 吴昊 何晴科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3,共14页
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革与创新举措,是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治理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显著提升城市治理质量。基于治理环境的调节作用,政府通过加强基础... 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革与创新举措,是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治理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显著提升城市治理质量。基于治理环境的调节作用,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间接提高城市治理的高效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优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扶持,促进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治理质量的良性互动,构建高效城市治理体系。营造良好治理环境,确保数字化转型有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因城施策,充分发挥城市独特优势,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字化转型 城市治理 治理环境 治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适配:数字技术驱动下基层行政负担的治理转化——基于江苏Z村数字积分运行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金华 董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和应用落地,数字技术被视为解构基层行政负担、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领导注意力以不同的分配策略牵引数字技术的作用方向,数字技术通过纵向压力传导、横向资源竞争、内部行动路线细化加剧基层行政负...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和应用落地,数字技术被视为解构基层行政负担、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领导注意力以不同的分配策略牵引数字技术的作用方向,数字技术通过纵向压力传导、横向资源竞争、内部行动路线细化加剧基层行政负担。基层行政负担呈现三种基本样态,即技术性负担、制度性负担与互动性负担。技术性负担源自注意力错位与技术认知失调引发的目标偏差,制度性负担源自注意力短视与制度不稳定性引发的价值偏差,互动性负担源自注意力失衡与利益竞争引发的跨部门协同乏力。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技术化解基层行政负担,要明确领导注意力分配限度,建立差异化分配机制;构建数字治理规则,推进注意力与数字治理的平衡;完善数字治理的配套制度,厘清各级权责体系;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推进基层行政负担实质性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基层行政负担 注意力分配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智能”增“效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党内法规解释的深度赋能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亚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语义空间重构与知识图谱嵌入技术,系统破解了传统党内法规解释中存在的碎片化、随意性、滞后性等问题,在提升解释效率、增强解释权威、拓展解释空间等维度实现解释效能跃升。其深度赋能过程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消解制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语义空间重构与知识图谱嵌入技术,系统破解了传统党内法规解释中存在的碎片化、随意性、滞后性等问题,在提升解释效率、增强解释权威、拓展解释空间等维度实现解释效能跃升。其深度赋能过程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消解制度解释的权威性、算法自主性削弱制度解释的准确性、伦理和权责异化冲击制度解释的严肃性三重逻辑困境,对维护制度权威带来风险挑战。以智能技术增益制度解释效能,打造技术自主可控、算法透明可信、数据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创建基于责任锚定与程序规训的人机协同机制,建立制度刚性约束与价值柔性引导相协同的治理框架,为智能时代依规治党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党内法规解释 深度赋能 风险挑战 协同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改革进路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志峰 张明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2,共11页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核心作用发挥难、思想共识凝聚难、资源统筹整合难、民生需求满足难、治理效能提升难等问题的改革方略...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核心作用发挥难、思想共识凝聚难、资源统筹整合难、民生需求满足难、治理效能提升难等问题的改革方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必须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完善事权清晰、责能相适的事项清单,创新科学精准、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促进国家意志和社会意愿的有效沟通、有为行动和有序运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国家稳定基石、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 改革方略 减负赋能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困境的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基于“空间—技术—制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海军 沈博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行失衡反向加剧空间分异程度,制度的结构性排斥与路径依赖固化了城乡在空间资源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治理路径,通过物理空间调适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依托社会空间整合完善数字技术赋权体系,借助制度空间重构打破治理惯性与政策壁垒,实现技术赋能与制度变革的协同演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正义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选拔:贯穿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设计
6
作者 周望 王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共11页
制度选拔,是尝试去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腾飞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制度选拔制是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内部通过多重制度的相互构建与配合形成的,是一种以效能为导向、以选拔为主要特征的制度保障与创新机制。内卷与僵化是该机制的伴影,需要持续... 制度选拔,是尝试去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腾飞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制度选拔制是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内部通过多重制度的相互构建与配合形成的,是一种以效能为导向、以选拔为主要特征的制度保障与创新机制。内卷与僵化是该机制的伴影,需要持续性构建与调适来缓解。赋予制度以生命,让制度在制度有机体内新陈代谢,基于中国的制度选拔实践与理论,有望拓展为有机的制度主义研究这一新分支,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新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选拔 制度伴影 制度有机体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理论坐标、实践表征与未来进路
7
作者 胡税根 刘娟 结宇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共12页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作为一种多元协同合作机制,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划、跨虚实空间等协同方式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创新模式。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作为一种多元协同合作机制,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划、跨虚实空间等协同方式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创新模式。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呈现共同生产、文旅深度融合、区域竞合、数字赋能等实践表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的发展,以顶层设计与区域试点双轨护航共同体建设,以多元激励机制培植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社群,以数智技术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骨架,以敏捷绩效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质效,以共同精神价值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公共服务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组织法规法典之党的组织编的证成与构想
8
作者 王立峰 夏清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共11页
在党的组织法规法典编纂中,党的组织类法规是否需要纳入法典是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考虑到党的组织类法规的重要性及法典的完备性与体系性要求,需将党的组织类法规纳入法典并独立成编,避免出现因党的组织类法规缺位造成法典结构性缺陷... 在党的组织法规法典编纂中,党的组织类法规是否需要纳入法典是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考虑到党的组织类法规的重要性及法典的完备性与体系性要求,需将党的组织类法规纳入法典并独立成编,避免出现因党的组织类法规缺位造成法典结构性缺陷。党的组织类法规独立成编需妥善选择本编的名称,合理界定本编的调整范围,明确本编应吸收的规范范围。党的组织编的结构设计,在妥善选择“单独规定”还是“分别规定”、是否在党的组织编单设“一般规定”的前提下,以党章文本为参照,形成一般规定分编、党的中央组织分编、党的地方组织分编、党的基层组织分编、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分编、党组分编、党的工作机关分编七个分编。党的组织编作为法典的分则编,应处理好与上下编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各项规范,构建一部内容完备与体系严谨的党的组织法规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类法规 党的组织法规 党的组织法规法典 党的组织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成熟定型的“三问”研究
9
作者 辛向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三十年的实践维度,是着眼于制度完善的长期战略提出来的,深刻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成熟 制度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乡村小微权力有效监督的互构逻辑与困境纾解——基于浙江Y县“三资”智慧监管平台的分析
10
作者 付翠莲 胡朝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5,共12页
数字技术为破解乡村小微权力监督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数字赋能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包含“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技术维度聚焦监督信息挖掘,组织维度解析结构转型,环境维度关注生态构建。技术理性与基层治理情境复杂性之间存在张力,造... 数字技术为破解乡村小微权力监督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数字赋能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包含“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技术维度聚焦监督信息挖掘,组织维度解析结构转型,环境维度关注生态构建。技术理性与基层治理情境复杂性之间存在张力,造成数字赋能乡村小微权力监督面临技术悬浮与基层策略性应对下数字形式主义凸显,技术刚性与乡村治理弹性间的张力导致适应性困境,跨部门数据共享与权责配置间的矛盾增加协同难度。耦合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情境,强化权责共担与协同机制,构建跨层级监督网络,推动数字赋权与制度增能双向互构,突破乡村小微权力监督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乡村小微权力 监督机制 监督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应急管理职责关系的异化张力与优化策略——基于连续统一体视角的分析
11
作者 顾金喜 蒋林慧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0,共12页
以“属地管理为主”为运行原则的政府纵向应急职责关系是影响应急管理成效的关键变量,“连续统一体”可为该议题提供新的诠释,即根据外部风险冲击定位关键责任主体(点)、形塑责任移递链条(线)与协作网络(面),并动态调适责任供给(体)。... 以“属地管理为主”为运行原则的政府纵向应急职责关系是影响应急管理成效的关键变量,“连续统一体”可为该议题提供新的诠释,即根据外部风险冲击定位关键责任主体(点)、形塑责任移递链条(线)与协作网络(面),并动态调适责任供给(体)。属地管理为主强调的职责归属逻辑、连续逻辑、权变逻辑多异化为职责归属点模糊、职责链条中断及网络离散、职责体系适应性障碍。要明晰权责制度谱系,压缩避责卸责空间;打通纵向层级壁垒,促进职责纵贯协调;精准感知情境态势,扩容履责能力阈值,驱动纵向应急职责关系由混沌到清晰、由断裂到贯通、由脱节到适配,真正达成属地管理为主的设计初衷和职责连续统一体的预期目标,助推应急管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纵向应急职责关系 连续统一体 属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百年演进历程及实践启示
12
作者 乔贵平 鹿晓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标准决定质量,共产党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地位的转变,结合时代任务的变化,充实完善与贯彻落实党员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石。共产党员标准以其自身具有的自我革命意蕴为如何始终保持政党性质的... 标准决定质量,共产党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地位的转变,结合时代任务的变化,充实完善与贯彻落实党员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石。共产党员标准以其自身具有的自我革命意蕴为如何始终保持政党性质的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考察历次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条文内容及党的重要领导人对不同时期共产党员标准的界定,探寻与时俱进的共产党员标准在入党条件、党员义务权利、基本要求等内容上的延展和完善,有助于百年大党在新征程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提升中国共产党自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实现"大而强"的大党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员标准 党员数量 党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任务型组织的结构特征、运作机制及其制度功效——基于W国家级功能区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萌 叶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8,共11页
任务型组织因特定任务而设置,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显示多重形态及其制度功效。国家级、省级的议事决策型任务型组织、市级的协调型任务型组织和区级的执行型任务型组织,其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制度功效各具特点,根据多重任务属性及所需... 任务型组织因特定任务而设置,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显示多重形态及其制度功效。国家级、省级的议事决策型任务型组织、市级的协调型任务型组织和区级的执行型任务型组织,其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制度功效各具特点,根据多重任务属性及所需制度功效,各级政府会选择不同的任务型组织类型。这些任务型组织根据任务需求,形成临时性或常设性的任务组织的形式,将不同层级政府以灵活的方式组织起来构建具有“多层级科层矩阵”特征的决策、协调、执行系统,共同推动功能区重大事项决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组织 功能区 议事协调机制 领导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制”形式主义:基层运行何以从规制驱动到绩效驱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城 徐磊 苏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5,共11页
组织的层级结构体系及其运行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基层行动的逻辑与效果,基层形式主义的发生与科层情境中的“规制”作用密切相关。信任缺失、命令式协商与反馈不足的层级关系,导致规则数量的繁殖增生、规范尺度的无限精细及规束强度的硬性... 组织的层级结构体系及其运行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基层行动的逻辑与效果,基层形式主义的发生与科层情境中的“规制”作用密切相关。信任缺失、命令式协商与反馈不足的层级关系,导致规则数量的繁殖增生、规范尺度的无限精细及规束强度的硬性提升,形成“规制驱动”,规制驱动促使避责优先的动机异化、照章办事的策略僵化、形式达成的效果虚化等行为逻辑的生成并致使基层形式主义发生。要建立层级间良性互动关系,让规制设置关怀基层、规制运行软化柔和、规制调节聚焦结果,促使规制驱动转变为“绩效驱动”,通过缩减数量、放宽尺度与软化强度的“反制”努力来矫正形式主义,以行为目标对准结果绩效、行为方式锚定结果绩效、行为检验落实结果绩效,最终实现基层的实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形式主义 规制驱动 绩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的当代意义
15
作者 王炳权 林毅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是传统政治制度中积极成果与进步成分的集合,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制度层面的精髓,具有历史价值、普遍价值与现代化价值。历史价值强调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在历史语境中能够回应和解决中国前现代社会的问题...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是传统政治制度中积极成果与进步成分的集合,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制度层面的精髓,具有历史价值、普遍价值与现代化价值。历史价值强调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在历史语境中能够回应和解决中国前现代社会的问题,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现时代的政治生活实践。普遍价值体现在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能够以文化传承中的核心成分为治国理政、文明延续及解决中华民族发展不同阶段中的普遍问题提供有益镜鉴。现代化价值在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能够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需求,服务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社会进步与现代化转型。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文明作为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局限性,发挥其现代价值,关键在于立足现代中国的发展实践,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传统政治制度文明进行科学地改造和更新,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活力,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制度文明 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势发力与治理赋能:激发基层政府组织活力的行动策略——以陕西H县乡镇社会治理创新改革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得桂 陈露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组织活力是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之一。与传统的条块关系调适策略相比,借势发力与治理赋能关注纵向府际互动关系对条块关系的动态调适作用,增强“块”对“条”的借力及“条”对“块”的赋能,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基层治理场域不同行动者... 组织活力是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之一。与传统的条块关系调适策略相比,借势发力与治理赋能关注纵向府际互动关系对条块关系的动态调适作用,增强“块”对“条”的借力及“条”对“块”的赋能,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基层治理场域不同行动者的差异化行动策略及逻辑。基于党建势能、政治势能和改革势能,借势发力重视自下而上地积厚组织发展势能,展现出乡镇政府组织行政借力逻辑下的主动争取。通过组织赋能、资源赋能和技术赋能,治理赋能注重自上而下赋予组织发展动力,彰显了县级政府组织赋能动员逻辑下的积极作为。两者协同作用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改革经验,有助于强化对中国特色组织运作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府际互动 条块关系 借势发力 治理赋能 组织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平衡、要素统筹与功能耦合: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进路——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山西X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炜 张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共9页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从应然层面看,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三重实践机理,即价值维度上从传统的情感联结向数字驱动转型;要素配置要求突破地域禀赋限制,转向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新型供给体系;功能定位由...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从应然层面看,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三重实践机理,即价值维度上从传统的情感联结向数字驱动转型;要素配置要求突破地域禀赋限制,转向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新型供给体系;功能定位由单向被动的“上传-下达”式行政链条,升级为双向互动的“感知-响应”式敏捷治理。从实然层面看,数字技术工具属性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征,与乡村社会场域的地缘差异、人情传统等复杂性之间不相适应,导致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权威下的价值差异化,规则差异下的要素零散化,形式主义下的功能悬浮化等问题。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逻辑适配,须遵循整体性智治理念,平衡多元治理逻辑,构建协同高效的集成化数字供给和赋能机制,切实增强基层治理体系的回应性和敏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化转型 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合式赋能: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路径指向——基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陕西F县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卫卫 申文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推进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建构“党政统领-多元整合-技术赋能”的横向治理网络、“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纵向治理体系的“统合式赋能”理论模型,关注数字技术与县域治理之间的双向互动,涵盖权力、资源、技术三维实践逻辑。权力... 推进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建构“党政统领-多元整合-技术赋能”的横向治理网络、“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纵向治理体系的“统合式赋能”理论模型,关注数字技术与县域治理之间的双向互动,涵盖权力、资源、技术三维实践逻辑。权力逻辑在于技术集聚性强化基础性权力的下渗,资源逻辑在于技术脱域性链接与整合治理资源,技术逻辑在于技术精准性推动治理空间与情境明晰。推动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要明确权力边界、为多元主体赋权增能、避免技术异化风险,实现“统-合-赋”三维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统合式赋能 数字化转型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悬浮到技术融合:数字机关事务的运行困境与优化路径
19
作者 时影 汪凯芹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数字机关事务是数字技术与机关事务的深度融合,旨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机关事务治理效能。技术嵌入行政组织的过程易受制度惯性与执行偏差的复合影响,引发虚拟政绩泛滥、机构适配失灵及需求导向偏移等“负能”困境。技术脱嵌、数据瓶颈... 数字机关事务是数字技术与机关事务的深度融合,旨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机关事务治理效能。技术嵌入行政组织的过程易受制度惯性与执行偏差的复合影响,引发虚拟政绩泛滥、机构适配失灵及需求导向偏移等“负能”困境。技术脱嵌、数据瓶颈、结构断裂与制度滞后造成数字机关事务运行的浅表化、低效化、碎片化和无序化,使数字技术“悬浮”于机关事务运行之上,难以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与协同发展。数字机关事务运行由“数字悬浮”走向“技术融合”,要技术落地,以“共享”驱动数字机关事务业务集成;技术生根,以“协同”引领数字机关事务组织结构重塑;技术生长,以“善用”优化数字机关事务运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机关事务 数字化转型 赋能悖论 数字悬浮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里重建何以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基于我国“邻治”典型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强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5,共12页
以“邻治”为标志的邻里重建是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探索。“邻治”模式可以分为激活型治理、嵌入型治理、整合型治理和修复型治理四类形态。“邻治”得以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在于以网格为场域,组织动员聚合邻里资源;以关系为媒... 以“邻治”为标志的邻里重建是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探索。“邻治”模式可以分为激活型治理、嵌入型治理、整合型治理和修复型治理四类形态。“邻治”得以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在于以网格为场域,组织动员聚合邻里资源;以关系为媒介,服务优化激活邻里互动;以规约为牵引,达成共识联结邻里利益;以团结为导向,集体行动助推家园建设。克服“邻治”有效推进面临的诸多难题,在于遵循“邻治”内在机理进行邻里重建,实现从“陌邻”到“睦邻”的转变,进而达成从邻里共同体到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跃迁。邻里重建的要义在于持续强化邻里互动,推动组织重塑,实现合作共建;深化邻里互惠,提升价值认同,激发温情共振;搭建邻里协商,聚合共同利益,推进规范共塑;保持邻里包容,促进治理有效,达成治理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共同体 邻治 社区治理共同体 邻里重建 情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