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0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GD和余弦退火算法改进YOLOv3的高压电力设备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国权 陈尚良 +1 位作者 李跃忠 周焕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针对现有高压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存在实时性差、准确性低和难以部署在移动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梯度下降(SGD)和余弦退火算法改进YOLOv3的高压电力输送设备安全检测算法。采用网络复杂度较小、计算速度快、识别精度高且易于部署的移... 针对现有高压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存在实时性差、准确性低和难以部署在移动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梯度下降(SGD)和余弦退火算法改进YOLOv3的高压电力输送设备安全检测算法。采用网络复杂度较小、计算速度快、识别精度高且易于部署的移动端YOLOv3作为算法的主要框架;然后设计了深层的残差网络(Darknet53)作为该模型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在提高识别精度的同时解决网络过深可能产生的梯度爆炸问题;进一步地结合SGD优化算法和余弦退火算法,在保证网络训练学习效率较高的同时避免网络陷入局部最优解,以此提高高压电力设备安全检测的速度和精度,满足实际需要;最后使用采集的高压电力设备数据集对整个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YOLOv3在高压电力设备数据集上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了97.08%,检测速度达到了56帧/s,误检率只有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力设备检测 YOLOv3 Darknet53 SGD 余弦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独居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喆 张福神 +6 位作者 张芳荣 张勇 周渝 徐进 黄成伟 贺彬 龙立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以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较大的藏龙洞铍矿化伟晶岩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LA-ICP-MS测定独居石U-Pb年龄测定,初步了解了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花岗伟晶岩地质特征。结果表明,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 以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较大的藏龙洞铍矿化伟晶岩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LA-ICP-MS测定独居石U-Pb年龄测定,初步了解了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花岗伟晶岩地质特征。结果表明,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为(138.57±0.78) Ma,归属于早白垩世。铍矿化伟晶岩侵入于九岭南缘古阳寨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形成时代略晚于燕山期古阳寨岩体,显示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推测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古阳寨岩体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分异而成。建议针对古阳寨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和外接触带0~5 km范围内,加强调查力度,以期实现该区域内伟晶岩型铍矿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U-Pb定年 铍矿化伟晶岩 古阳寨地区 九岭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铋负载聚丙烯腈复合球体对溶液中碘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淑娟 鲁舒凡 +4 位作者 欧阳金秀 郑雪帆 陈昌婷 孟佳 李翠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和相转移法合成了易于实现固液分离的氧化铋负载聚丙烯腈复合球体,将其用于溶液中碘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详细探讨了氧化铋和聚丙烯腈的物质的量比、体系酸度、碘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碘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 采用水热法和相转移法合成了易于实现固液分离的氧化铋负载聚丙烯腈复合球体,将其用于溶液中碘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详细探讨了氧化铋和聚丙烯腈的物质的量比、体系酸度、碘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碘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铋和聚丙烯腈的物质的量比为2∶1时,合成的吸附剂吸附效果最佳,溶液pH为7.0时,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在210 min可达吸附平衡,最大实验吸附容量为122.3 mg/g。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该吸附过程,Langmuir拟合计算得到的理论吸附容量为135.7 mg/g,动力学拟合表明该吸附以化学过程为主,颗粒内扩散会对吸附速率产生较大影响。采用氯化钾溶液可以洗脱被吸附的碘离子,吸附洗脱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铋负载聚丙烯腈复合球体的重复使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聚丙烯腈 复合球体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陶继华 李武显 +2 位作者 杨跃贵 石争 唐文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1-441,共11页
为研究南岭地区高分异花岗岩的岩浆源区物质和成岩过程,对南岭东段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微量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将锆石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岩浆演化相对早阶段结晶的锆石,不含磷灰石等... 为研究南岭地区高分异花岗岩的岩浆源区物质和成岩过程,对南岭东段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微量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将锆石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岩浆演化相对早阶段结晶的锆石,不含磷灰石等细颗粒包裹体;第二组为岩浆演化相对晚阶段结晶的锆石,含有一定量的磷灰石等细颗粒包裹体。龙源坝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为667~916℃,平均为761℃;氧逸度(lg f(O_(2)))为-14.3~-12.5,相对氧逸度(ΔFMQ)为-1.4~0.3,平均为-0.2。该岩浆经历了磷灰石、榍石、锆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强烈分离结晶作用,最终形成了高分异I型黑云母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岩石成因 花岗岩 龙源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南带河源地区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宗强 肖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河源地区位于南岭南带,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评价区内花岗岩的铀成矿潜力,对河源地区主要花岗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花岗岩的成岩期次、岩石类型及岩体产铀性。结果... 河源地区位于南岭南带,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评价区内花岗岩的铀成矿潜力,对河源地区主要花岗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花岗岩的成岩期次、岩石类型及岩体产铀性。结果表明,新丰江岩体、柏埔岩体和五斗租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66.8±2.5) Ma、(150.3±2.5) Ma和(144.4±0.9) Ma,形成时代分别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该区花岗岩是在岩石圈拉张-减薄背景下形成的陆内造山花岗岩,成因类型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新丰江岩体和柏埔岩体为富铀岩体,五斗租岩体结晶分异程度略低,相对贫铀。结合岩体内晚期岩浆、构造和热液活动特征,认为河源地区花岗岩铀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新丰江岩体 柏埔岩体 南岭 河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芒来铀矿石酸法柱浸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金辉 刘昕瑀 +5 位作者 阳奕汉 邢拥国 王如意 梁大业 闫学锐 吴怡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获得溶浸液在不同硫酸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铀浸出特征及试验参数,探究内蒙古芒来铀矿床矿石酸法浸出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硫酸质量浓度(5、10、15、20 g/L)的溶浸液下室内柱浸浸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质量浓度的增高,浸出... 为获得溶浸液在不同硫酸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铀浸出特征及试验参数,探究内蒙古芒来铀矿床矿石酸法浸出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硫酸质量浓度(5、10、15、20 g/L)的溶浸液下室内柱浸浸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质量浓度的增高,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及铀浸出率随之增高,浸出周期缩短,故酸法工艺适合该矿床铀浸出。试验后期浸出液流量降低与长石类矿物的黏土化蚀变有关。针对铀平均品位为8.8×10^(-5)的矿石,铀浸出率为49.80%~54.35%,从浸出率、防堵塞及浸铀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硫酸溶浸液较适合该铀矿酸法地浸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酸法浸出 柱浸试验 长石黏土化 芒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卸荷对侧方隧道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丰土根 王湛铭 +4 位作者 张箭 彭朋 孙津津 王威 李明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94,共13页
为研究基坑土体开挖卸荷对围护结构、墙后土体变形以及隧道的影响,针对南京地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侧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研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隧道-基坑数值模型,重点对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隧道结构应力、支护桩水平位... 为研究基坑土体开挖卸荷对围护结构、墙后土体变形以及隧道的影响,针对南京地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侧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研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隧道-基坑数值模型,重点对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隧道结构应力、支护桩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拱顶处混凝土厚度较薄,抵抗变形能力较差,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南侧隧道拱顶位置,基坑开挖过程中,第二和第三层土体开挖对隧道竖向位移影响最大;隧道结构的拉应力整体上随基坑开挖的进展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二层土体开挖对隧道结构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影响最大;隧道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周围土体的刚度,使得土体变形减小,支护桩水平位移曲线呈现“两端小,中间大”,受隧道的“遮挡效应”影响,近隧道水平位移小于远隧道侧;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变形形态呈“凹槽型”,隧道结构的存在能有效控制近隧道侧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隧道变形分析 数值模拟 地层沉降 隧道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前驱体碳微球形貌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广元 胡绍纲 +1 位作者 吴云轩 艾军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UFC-3)作为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开展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C_(s))为189 F/g;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C_(s)为145 F/g,其保留率为76.7%。该脲醛树脂为前驱体的碳微球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及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有望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碳微球 形貌调控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晚中生代大源高、低ω(Sr)/ω(Y)值花岗岩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兴 赵子翔 黄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27,共27页
为探讨闽北晚中生代大源岩体源区物质组成,以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对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开展了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表明,大源岩体为多期多阶段花岗岩,包括侏罗纪... 为探讨闽北晚中生代大源岩体源区物质组成,以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对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开展了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表明,大源岩体为多期多阶段花岗岩,包括侏罗纪和白垩纪花岗岩,两个时代的花岗岩显示了截然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侏罗纪((160±3)~(166±3)Ma)花岗岩具有Sr含量高和Y含量低,以及ω(Sr)/ω(Y)值高的特征,显示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其锆石εHf(t)值为-40.69~-11.32,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Hf))为1.84~3.83 Ga;全岩(ω(87 Sr)/ω(86 Sr))i为0.71366~0.71814,εNd(t)值为-16.7~-13.5,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Nd))为2.05~2.31 Ga。白垩纪花岗岩((143±3)Ma)具有Sr含量低和Y含量高,以及ω(Sr)/ω(Y)值低的特征;其锆石εHf(t)和T DM2(Hf)分别为-15.03~-11.60和2.04~2.34 Ga,(ω(87 Sr)/ω(86 Sr))i为0.70947~0.71343,εNd(t)值为-13.90~-9.78,T DM2(Nd)为1.74~2.05 G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源侏罗纪和白垩纪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侏罗纪花岗岩ω(Sr)/ω(Y)值高可能是由镁铁质岩石在较低的地壳压力、较高的氧逸度和水含量环境下部分熔融所致;白垩纪花岗岩ω(Sr)/ω(Y)值低可能是与变质杂砂岩在较低压力、低氧逸度和水含量环境下部分熔融所致。结合本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南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花岗岩成因 晚中生代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溶解与迁移沉淀成矿特征研究
10
作者 刘正义 王勇剑 +3 位作者 刘红旭 王生云 郭春影 白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8,共8页
深入探讨铀溶解、迁移以及沉淀成矿特征对于研究铀基本性状、铀矿成因、铀水冶和污染治理都至关重要。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热力学计算和与之有关的铀溶解实验得出的相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从中可以获得关于成矿作用中铀迁移形式、沉... 深入探讨铀溶解、迁移以及沉淀成矿特征对于研究铀基本性状、铀矿成因、铀水冶和污染治理都至关重要。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热力学计算和与之有关的铀溶解实验得出的相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从中可以获得关于成矿作用中铀迁移形式、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机制的认识。通过梳理近年来发表的铀溶解与矿物平衡的Eh-pH图、各类新相图图解及其应用现状,并结合相关图解的物理化学含义提出了若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溶解 迁移 沉淀 铀矿物与溶液平衡 成矿特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于都南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11
作者 张德富 陈希泉 +5 位作者 庞新龙 郭俊刚 任国刚 罗杰 吴德海 华国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是于都县土壤背景值的1.18、1.24、1.69、1.41、5.79、1.25、2.27、1.41倍。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As、Cd污染最严重,是潜在生态风险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金属超标率达20.7%。地累积指数显示As污染最严重,其次是Hg、Ni、Cd。8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均为0.45~5.14,属强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除Hg外的其他重金属间相关性均较强,而且与pH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u、Zn、Cd、Pb、As主要来源于人为采矿活动,Cr、Ni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地球化学 评价方法 于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基甲烷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对气态碘的吸附
12
作者 马建国 方然杰 +4 位作者 吴志能 郑雪帆 魏玮 李翠珍 刘淑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为获得高效稳定的气态碘吸附材料,以四苯基甲烷作为醛基单体,分别与4,4’-二氨基三联苯和2,6-二氨基蒽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DpTp-COF和AnTp-COF,合成的材料能够在400℃保持结构稳定,DpTp-COF和AnTp-COF的比表面积... 为获得高效稳定的气态碘吸附材料,以四苯基甲烷作为醛基单体,分别与4,4’-二氨基三联苯和2,6-二氨基蒽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DpTp-COF和AnTp-COF,合成的材料能够在400℃保持结构稳定,DpTp-COF和AnTp-COF的比表面积分别达到了955 m^(2)/g和786 m^(2)/g。实验条件下DpTp-COF和AnTp-COF对气态碘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75 g/g和4.95 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碘的COFs材料可以用乙醇实现碘的脱附,经过四次吸附-脱附循环后DpTp-COF和AnTp-COF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降低了19.36%和24.85%。对吸附碘的DpTp-COF和AnTp-COF进行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发现碘主要以I_(3)^(-)和I_(5)^(-)形式存在于两种材料上,表明COFs材料和碘分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甲烷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气态碘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彭山穹隆构造成因及地质意义
13
作者 史洪峰 刘明军 +2 位作者 孙强 朱延辉 张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为探讨彭山穹隆成因及时代,在彭山地区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彭山穹隆为构造穹隆,形态为短轴背斜,其及周边存在稳定的印支期近SN向古构造应力场,伴生NNE向走滑断层,其东侧发育东倾的逆断层。切穿... 为探讨彭山穹隆成因及时代,在彭山地区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彭山穹隆为构造穹隆,形态为短轴背斜,其及周边存在稳定的印支期近SN向古构造应力场,伴生NNE向走滑断层,其东侧发育东倾的逆断层。切穿穹隆的断层被霏细斑岩脉贯入,霏细斑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23.0±1.0) Ma,隐伏黑云母花岗岩的U-Pb年龄为(123.0±1.4) Ma,古应力场同期断层中断层泥的伊利石K-Ar年龄为(228.1±10.3)~(233.2±6.5) Ma,因此认为彭山穹隆形成时间为印支期或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 构造年代学 江南造山带 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U-Ag杂金属半刚性羧酸配体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4
作者 仝小兰 陈瑶 +5 位作者 罗巧琳 田婧睿 林剑桥 刘淑娟 辛建华 熊剑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UAgL中铀原子处于稍变形的五角双锥配位环境中,银原子则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铀酰离子中的氧原子参与配位且处于轴向位置,完全脱质子的配体L和部分脱质子的配体HL则采取两种配位模式将铀中心与银中心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之间又通过铀酰氧原子连接成三维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探讨了配合物UAgL的热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性质,认为其可作为潜在的光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羧酸配体 U-Ag杂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流坑古建怀德堂照壁墙稳定性分析评价
15
作者 柴新军 王彪 +1 位作者 何大源 丁振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9,共8页
乐安流坑古村怀德堂照壁墙艺术人文价值闻名于世,对怀德堂照壁墙的现状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制定中长期加固保护方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了屋盖系统、梁、柱及照壁墙等整体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反演分析再现了怀德堂照壁墙的现状病害特征... 乐安流坑古村怀德堂照壁墙艺术人文价值闻名于世,对怀德堂照壁墙的现状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制定中长期加固保护方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了屋盖系统、梁、柱及照壁墙等整体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反演分析再现了怀德堂照壁墙的现状病害特征,得出表征照壁墙现状的墙体材料特性参数,对照壁墙在不同程度劣化状态下塑形破坏区发展、墙体变形趋势及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怀德堂照壁墙现存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良好,但随着青砖材料劣化、墙体变形趋势不断发展,照壁墙会因墙砖雕饰面砌块相互挤压、剥离、错动而造成墙壁破损、丧失艺术文化价值。研究成果为怀德堂照壁墙加固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德堂 照壁墙 参数反演 稳定性分析 乐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岩的指示
16
作者 杨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为揭示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区的石树沟群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树沟群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富集Cs、U、Cr、Hf,亏损Nb、Ta、Th;整体具轻稀土... 为揭示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区的石树沟群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树沟群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富集Cs、U、Cr、Hf,亏损Nb、Ta、Th;整体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特征,与卡拉麦里造山带中酸性岩浆岩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相似性;沉积物源为卡拉麦里造山带,源岩主要为富铀的中酸性岩浆岩,形成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石树沟群的源岩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源岩 石树沟群 准噶尔盆地 卡姆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17
作者 朱志军 杨志娟 +1 位作者 严锦洁 王何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滇西兰坪盆地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顶铅锌矿是区内重要的超大型矿床。为了查明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对金顶矿区围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稀土总量接近大陆上地壳的平均稀土元素总量值,轻稀土... 滇西兰坪盆地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顶铅锌矿是区内重要的超大型矿床。为了查明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对金顶矿区围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稀土总量接近大陆上地壳的平均稀土元素总量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明显的右倾型,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Cu的平均含量为24.4×10^(-6),未发生明显富集迁移。Pb、Zn平均含量随矿体距离远近变化较大(Pb含量为2.9×10^(-6)~24.7×10^(-6),平均含量为13.1×10^(-6);Zn含量为8.8×10^(-6)~236.0×10^(-6),平均含量为76.6×10^(-6)),与矿体距离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距离矿体越近,含量越高。稀土元素特征及微量元素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矿区围岩古近纪云龙组地层不是提供成矿物质的矿源层。矿区石膏锶、硫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显示金顶矿区的石膏为晚三叠世三合洞组蒸发沉积型,且在适当的成矿温度条件下(150~300℃),石膏会发生热化学还原作用(TSR),为金属硫化物矿床提供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 围岩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分离的数字高斯合成成形堆积校正方法
18
作者 张怀强 张佳俊 +2 位作者 冉吉发 胡玲玲 魏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473,共8页
为解决基于时间比较堆积识别方法无法处理多个脉冲峰堆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分离的堆积校正方法。在核脉冲信号数字高斯成形处理系统中,采用快慢双通道成形,分别构建二维、三维线性方程组,推导不同脉冲堆积情况下的幅度校正函数。... 为解决基于时间比较堆积识别方法无法处理多个脉冲峰堆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分离的堆积校正方法。在核脉冲信号数字高斯成形处理系统中,采用快慢双通道成形,分别构建二维、三维线性方程组,推导不同脉冲堆积情况下的幅度校正函数。结果表明,脉冲分离堆积校正方法可有效实现多个峰堆积情况下的堆积识别与脉冲幅度校正,保留更多的核脉冲信号。对LaBr_(3)探测器的模拟测试,当输入计数率达到6.125×10^(5)/s,脉冲分离堆积校正法使能量分辨率从12.31%提高到3.73%,峰位计数由1104提高至3424,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数字核能谱测量系统中脉冲堆积识别与幅度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核能谱 脉冲分离 能量分辨率 堆积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与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对比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文灏 许德如 +3 位作者 颜照坤 张成勇 丁波 肖柯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为了研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使其勘探工作能进一步拓展,通过总结北方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四川盆地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二者在盆地类型、规模及展布特征、铀源、盆地演化史和矿床成因类型... 为了研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使其勘探工作能进一步拓展,通过总结北方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四川盆地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二者在盆地类型、规模及展布特征、铀源、盆地演化史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构造活动性、控矿沉积体系和古气候演化三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四川盆地具备良好的铀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是实现我国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突破的重要基地,也为后期围绕差异性控矿因素详细开展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成矿条件 控矿因素 铀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宜丰县白市化山锂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丛 赵立民 +4 位作者 潘春蓉 张勇 戴浩橦 徐欣宇 潘家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白市化山锂矿床为宜丰地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岩型锂矿床,估算Li_(2)O资源量超100万t,平均品位为0.39%。为研究围岩蚀变及探讨矿床成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观察和Li_(2)O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白市化山锂矿床成矿岩... 白市化山锂矿床为宜丰地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岩型锂矿床,估算Li_(2)O资源量超100万t,平均品位为0.39%。为研究围岩蚀变及探讨矿床成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观察和Li_(2)O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白市化山锂矿床成矿岩体为白水洞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为钠长石化、白(锂)云母化。该矿床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平面上由南西往北东、垂向上自上而下可以划分为强、中、弱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三个蚀变矿化带。该矿床是岩浆高度分异演化使锂等稀有金属逐步富集形成,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促使Li富集在花岗岩顶部、边部及其外接触带浅色云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锂矿 围岩蚀变 白市化山 江西 宜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