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水平测量——基于全国东中西部五省份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涛 黄嘉欣 +1 位作者 王娜 陈泓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6,共18页
2021年底,我国已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阶段正式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在两个阶段的均衡评估中,办学条件指标改善历来都属重中之重,准确及时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动态变化对于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在实现总... 2021年底,我国已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阶段正式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在两个阶段的均衡评估中,办学条件指标改善历来都属重中之重,准确及时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动态变化对于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在实现总体巩固的同时也需警惕差异系数小幅上涨态势;“乡弱于城”和“东强西弱”的基本特征及格局需要持续改善;“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三项指标差距最明显;办学条件优质均衡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城乡、区域等指标呈现“弱均衡性”特征,“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两项新指标均衡性最弱。应高度重视社会舆情关注的其他敏感办学指标,如住宿、卫生、安全和医疗、交通、心理健康、数字化建设、破解大班额等方面的改善,着力解决上述指标数量供给不足、配备质量不佳、更新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鉴于此,建议优化均衡指标评估与监管体系、优化“城—镇—乡”教育资源配置、开展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增供优配行动、科学规划城镇乡学校布局、增加西部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条件均衡 优质均衡 基本均衡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邬志辉 王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当前我国学龄人口变化总体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总量上先波峰、后波谷的“波浪式”新生人口走势;二是分布上增区少、减区多的“分化式”区域人口态势;三是类型上变化大、问题多的“焦点式”特殊人口形势。学龄人口变化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当前我国学龄人口变化总体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总量上先波峰、后波谷的“波浪式”新生人口走势;二是分布上增区少、减区多的“分化式”区域人口态势;三是类型上变化大、问题多的“焦点式”特殊人口形势。学龄人口变化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产生重要影响,学龄人口总量变动影响了各个阶段公共教育服务,学龄人口空间变动影响了不同区域公共教育服务,学龄人口类型变动影响了各种特殊公共教育服务。要树立战略思维、类型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和具体论,在辩证统一中确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学龄人口增长区要确立属地供给原则、统筹学位供求矛盾、实施教师优化配置、构建“钱随生走”机制。学龄人口减少区要重塑办学质量提升机制、完善教师配置优化机制、建立特型资源标准机制、厘清经费需求保障机制。学龄人口稳定区要分类型、找定位、强服务、提质量,确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人口增长区 人口减少区 人口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人力资本:技术变革下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敏 甘雪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0,共10页
技术变革的加速推进重塑了生产力发展与人力资本变革的内在关联,然而“中等技术陷阱”的外部掣肘、“索洛悖论”现象中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阻抑、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错配,均消散了传统人力资本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技术变革的加速推进重塑了生产力发展与人力资本变革的内在关联,然而“中等技术陷阱”的外部掣肘、“索洛悖论”现象中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阻抑、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错配,均消散了传统人力资本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关键基石,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力资本也提出更高要求,唯有高阶人力资本方能满足这种要求。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式,培育劳动者具备创新思维和新质技能的高阶人力资本,从而革新劳动资料、拓宽劳动对象,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实现跃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激发高阶人力资本的创新潜能,由“0”到“1”,进而由“1”向“N”提高技术原创效率,由“大”向“强”发挥高等教育强国优势,由“低”向“高”弥合人力资本与市场需求的鸿沟,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路向探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人力资本 教育 新质生产力 技术变革 新质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与序列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4,共9页
文章在互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行为与序列这些核心概念。在语言点讲解时,要特别强调其在序列中的典型位置。在从行为表达角度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该行为是否需要预序列或者后扩展。文章认为语法教... 文章在互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行为与序列这些核心概念。在语言点讲解时,要特别强调其在序列中的典型位置。在从行为表达角度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该行为是否需要预序列或者后扩展。文章认为语法教学需要基于行为的语法阐释。在大语法观下,应实施“行为+序列+场景”的互动教学法,秉承“基于使用”的理念,突出重点,有效地将真实发生的自然口语对话转化为教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序列 大语法 国际中文教育 互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而走向成熟;历史层面,国家治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鲜明线索,两者之间存在同频共振的紧密关系;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接续发展要求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固本赋能。对两者内在逻辑关联的探究有助于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感知、职业认同与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平 张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遵从意愿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效。为探析政策感知、职业认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比分析1487份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处于中... 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遵从意愿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效。为探析政策感知、职业认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比分析1487份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政策感知、职业认同对政策遵从呈多通道的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政策感知方面,政策了解和认可程度高的教师更倾向于遵从交流轮岗政策;职业认同方面,工作回报、角色价值和工作成就感对政策遵从有正相关性,而工作保障和工作氛围则对政策遵从有负相关性。深入分析后认为: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氛围可能强化了教师对稳定性的期望,减少了对人事变革的接受度,进而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感知 职业认同 政策遵从 交流轮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的国际中文语法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先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文章在前贤对国际中文语法阐释反思的基础上,在互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基于使用”的语法阐释新构想。从“基于使用”的指导理念、场景化的阐释路径、真实性的配例和简洁性的语言四个方面说明“基于使用”的语法阐释如何实现。
关键词 基于使用 语法阐释 国际中文教育 场景化阐释 互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弥合缝隙:数字政府建设中科层困境的组织纾解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桂芝 张司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共9页
技术与组织互嵌互构。数字政府建设在赋能科层治理的同时,也面临着科层桎梏。基于“情境—策略”框架,对S省“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科层困境表现为结构、行动、监督上的“条块缝隙”,包括建设... 技术与组织互嵌互构。数字政府建设在赋能科层治理的同时,也面临着科层桎梏。基于“情境—策略”框架,对S省“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科层困境表现为结构、行动、监督上的“条块缝隙”,包括建设标准碎片化、部门信息孤岛、政策悬浮、问责与避责间的张力等问题。作为突破科层制藩篱的组织选择,领导小组应采取“以块统条”“条块联动”“块监督条”等策略弥合“条块缝隙”。在缝隙弥合的过程中,领导小组可通过政治注意力分配形塑共识、党政结构嵌入调整职责、组织吸纳技术赋能协同等多重机制重塑条块关系,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科层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科层困境 领导小组 条块重塑 缝隙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通校企人才交流通道 被引量:1
9
作者 柯政 熊熙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政策要求,聚焦高校与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通问题,论证了其对提升国家创新活力和效能、推动高校深层次改革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不同层次高... 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政策要求,聚焦高校与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通问题,论证了其对提升国家创新活力和效能、推动高校深层次改革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不同层次高校、不同交流强度、不同类型学科的人才交流均存在阻断,而制度不合理设计导致的“意愿缺失”是关键堵点。不合理的高校评价制度使多数企业与高校人才双向丧失竞争力,而对少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又因薪酬和管理制度限制难以开出“高价码”。本文基于高校体制机制改革视角,建议重塑高校评价体系、试点“双聘制”与“捐赠讲席教授”、构建支持体系,从而促进校企人才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交流 教育科技人才 校企融合 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养老服务:建构逻辑、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新微 沙雨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8,共10页
厘清智慧养老服务的发生过程是促成其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该议题却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常常被忽视。智慧养老服务的发生过程,在本质上体现出一种以数字化与老龄化为背景、以集体意向性为起点的建构逻辑:数字化的老龄化图景为养老... 厘清智慧养老服务的发生过程是促成其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该议题却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常常被忽视。智慧养老服务的发生过程,在本质上体现出一种以数字化与老龄化为背景、以集体意向性为起点的建构逻辑:数字化的老龄化图景为养老服务中的“智慧”对象建构了观念性框架;智能化的服务递送链条为养老服务中的“智慧”过程提供了物质性载体;技术化的权责逻辑为养老服务中的“智慧”结果实现了地位性功能。但是,老人被迫“智慧”的困境也在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过程中被同时建构出来。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困境根植于数字素养预设与生命历程本位之间的矛盾,并具体表现为应然性、可供性与转译性三重谬误。为了突破被迫“智慧”的困境,有必要强调智慧从属服务的生命历程本位,修正智慧养老服务的数字预设;细究智慧赋能服务的人机交互体系,改进智慧养老服务的智能网络;洞察智慧嵌入服务的自发调节空间,调整智慧养老服务的技术权责,最终以服务为旨归,重塑智慧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服务 发生过程 建构逻辑 实践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核心意蕴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婧 岳子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以及怎样践行初心使命”这一根本问题。从历史意蕴来看,这一初心使命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摆脱贫困、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实践意蕴来看,应当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把握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民族复兴 逻辑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鲜明特色及启示价值
12
作者 关凤利 王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并拓展至全球,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矛盾体。中国式现代化既反映现代化的本质意蕴、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在现代化的起点、过程、路径、目标等层面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创造性地回答... 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并拓展至全球,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矛盾体。中国式现代化既反映现代化的本质意蕴、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在现代化的起点、过程、路径、目标等层面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如何成功推进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在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坚定性、现代化战略规划的持续性、现代化精神力量的强大性、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先进性等方面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生产力 共同富裕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竞争审查提升了城市营商环境质量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刘伟 洪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7,共14页
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提高营商环境质量、赋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会城市和除省会外的11个万亿GDP城市经济、人文和社会数据,利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城市营商环境质量产生的外生冲... 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提高营商环境质量、赋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会城市和除省会外的11个万亿GDP城市经济、人文和社会数据,利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城市营商环境质量产生的外生冲击,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的框架下,采用非参数估计和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中国是否存在由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引致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提升的经济事实。主要结论包括:2013—2021年中国公平竞争审查指数与城市营商环境质量表现为逐年递增,二者变化趋势在2017年存在明显的断点,说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城市营商环境质量呈跨越式提升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但是完善审查范围、细化审查标准、优化审查方式、推行第三方评估等措施对城市营商环境质量的优化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尽快制定更高质量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重塑市场竞争原则、促进区域硬环境和软环境培育的重要保障,这会引致地区经济、人文、社会建设数量(规模)和质量的统一,从而向更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营商环境 模糊粗糙集综合评价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生实践共同体的内涵与建构
14
作者 曲英梅 张宏薇 伭知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6,共7页
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师生导学面临困境:导学活动缺少有组织、有设计的翻译实践;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足;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割裂。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滕尼斯和温格的共同体理论,本研究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翻译专... 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师生导学面临困境:导学活动缺少有组织、有设计的翻译实践;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足;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割裂。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滕尼斯和温格的共同体理论,本研究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生实践共同体的构想,从目标、成员、领域、实践和环境五个要素阐释师生实践共同体的内涵并提出建构路径:突出共同目标,激发共同体内生动力;基于翻译实践重构翻译硕士、大学导师和行业导师的身份;面向社会需求开展特色实践;以科学研究引领创新实践;大学和企(事)业协同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共同体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 产教融合 翻译实践 师生实践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克隆人:“跨媒介—交互”中的数字沉浸性研究——基于容积视频捕获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嘉熠 温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容积视频捕获(Volumetric Video)是通过光学扫描来捕捉拍摄对象并生成动静两态4D数字影像模型的前沿机器视觉技术之一。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不同,它生成的数字克隆人是对真人一比一的真实呈现,故而数字克隆人所具有的视觉情感与叙事场景... 容积视频捕获(Volumetric Video)是通过光学扫描来捕捉拍摄对象并生成动静两态4D数字影像模型的前沿机器视觉技术之一。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不同,它生成的数字克隆人是对真人一比一的真实呈现,故而数字克隆人所具有的视觉情感与叙事场景于受众而言具有更深刻的沉浸性。本文从数字克隆人的生成逻辑、技术特性出发,深挖其背后生发的感知体验与情感投射,通过跨媒介叙事分析,结合实验室成果探索其沉浸意境与实践意义,揭示数字克隆人在经历“生产—创造”的过程后将客观形态和主观感性融合在一起,冲破了人与技术、人与审美、人与群体的边界,在虚拟世界中转化为现实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体验 交互叙事 容积视频捕获 数字克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与中资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情绪传递与避险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婧 李博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共13页
中国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国家,外部环境变化必然冲击国内债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起落传递金融风险.本文选取2007—202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发行债券数据验证地缘政治风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此类风险带来的冲击扩大企业债券信... 中国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国家,外部环境变化必然冲击国内债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起落传递金融风险.本文选取2007—202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发行债券数据验证地缘政治风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此类风险带来的冲击扩大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投资者乐观情绪与低违约避险效应缓解了冲击,国有企业债券违约强化负面信息传递,并且企业应对措施因其特性和货币金融环境不同而异,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是应对地缘政治冲击最有效的平滑器.为增加企业财务韧性,建议宏观上应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合理引导预期,同时要加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信誉累积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企业融资成本 债券市场 投资者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秀水派的诗派建构
17
作者 查洪德 王碧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清中期诗坛,以学黄庭坚诗为主要特征的秀水派异军突起。其先以“南郭五子”的形象崭露头角,后在京师高扬旗帜、传播宗声的同时逐渐凝合诗派。又经诗派内外“尊朱宗钱”传统的阐发与复沓,确立诗派领袖,体现盟主意识。秀水地区自然与人文... 清中期诗坛,以学黄庭坚诗为主要特征的秀水派异军突起。其先以“南郭五子”的形象崭露头角,后在京师高扬旗帜、传播宗声的同时逐渐凝合诗派。又经诗派内外“尊朱宗钱”传统的阐发与复沓,确立诗派领袖,体现盟主意识。秀水地区自然与人文传统作为派中诗人固有的身份符号,频繁出现在诗歌创作之中。秀水派承续家乡的诗歌传统,以此强化秀水文人的地域文化认同和地方审美,成就代表秀水气象的经典地位。秀水派建构的过程交织着派中诗人与他域文人的论述,二者交互作用,从而使秀水派在清中期诗坛占据一席之地,于后世持续引发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水派 诗派建构 “南郭五子” 京师诗坛 盟主意识 地方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背景下刑事证据制度之完善
18
作者 肖沛权 周家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5,共9页
随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规范呈现明显的缺位和滞后,亟待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加以完善。当前刑事错案的接连曝光、犯罪形态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之提出... 随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规范呈现明显的缺位和滞后,亟待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加以完善。当前刑事错案的接连曝光、犯罪形态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之提出了时代要求。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应当遵循无罪推定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以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并聚焦于证据种类、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三个面向。具体而言,封闭的法定证据种类不能涵盖全部的证据形式,其划分标准的科学性仍存争议。对此,应明确证据法定形式体系的开放性,以分析证据的证明机理为核心实现划分标准的回归;对于证据规则应在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较为成熟的传闻证据规则;同时,针对证明标准中存在的理论争议,应当明确“排除合理怀疑”的定位与适用标准、坚守认罪认罚案件的法定证明标准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刑事证据制度 证据种类 证据规则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
作者 徐志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抗日大旗,坚持北上抗日,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倡导并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论抗战...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抗日大旗,坚持北上抗日,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倡导并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论抗战环境多么艰苦、险恶,中国共产党都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和支持正面战场,不断凝聚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力量,始终引领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任谁也否认不了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路线 反法西斯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后过渡性”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新论——基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20
作者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中把握时代,就必须在现实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然而,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遗留与“政治上的过渡时期”的某种延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带来了理论挑战。国家“后过渡性”是对这一情形...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中把握时代,就必须在现实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然而,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遗留与“政治上的过渡时期”的某种延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带来了理论挑战。国家“后过渡性”是对这一情形的客观概括与解答。这一概念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客观生成的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双重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新论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政治生态中产生的。而随着人民民主范围的扩大、党执政阶级基础的巩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性的挺立和不断丰富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国家“后过渡性” 阶级性 人民性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