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北亚外语研究》征稿启事 |
《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2
|
如何实现区域国别学的使命?——基于《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的分析 |
张蔚磊
李琳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3
|
日本明治时期新闻报道的清末赴日女留学生群像探析 |
马小力
郭晓颖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4
|
《泰东日报》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作用 |
牟岱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5
|
学术主持人语 |
陈世华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6
|
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变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研究 |
田秀坤
李寅辉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7
|
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探究——以日本退休题材畅销小说为视角 |
童晓薇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8
|
地方类外国语大学发展“区域国别学”的战略路径研究 |
吕平
马若涵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9
|
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 |
常俊跃
刘兆浩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0
|
“三美论”视域下汉语典故日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
张洁
丁若莹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1
|
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韩中翻译领域的MTPE模式构建 |
徐智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2
|
日本昭和初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表”与“里”——以1929年《改造》评论奖为线索 |
向志鹏
杨伟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3
|
学术主持人语 |
张蔚磊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4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川端康成文学阅读史分析 |
王瑞方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5
|
汉俄双及物构式语义对比研究 |
于鑫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6
|
“语言+”视域下外语学科区域国别课程的融合策略与实践探析 |
刘川菡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7
|
《真空地带》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映射 |
杨月
陈世华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8
|
中国青少年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折射”现象——以曹文轩作品的韩译为例 |
孟阳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9
|
政治文献成语日译中的具体化处理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
胡小春
秦上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
20
|
左联时期两岸左翼留日诗人诗学共同体的建构——以东京“左联”与“文联”东京支部为中心 |
李薇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