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负载CuO/Cl活性炭的气态汞脱除特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宏旻
张斌
+3 位作者
侯文慧
周强
叶碧翠
余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4-818,共5页
为了解CuO/Cl负载对活性炭吸附剂汞脱除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利用HCl,Cu(NO3)2·3H2O,Cu(NO3)2·3H2O混合NH4Cl溶液3种浸渍负载处理方法获得的活性炭吸附材料汞脱除性能实验研究。汞吸附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的固态吸附剂汞吸...
为了解CuO/Cl负载对活性炭吸附剂汞脱除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利用HCl,Cu(NO3)2·3H2O,Cu(NO3)2·3H2O混合NH4Cl溶液3种浸渍负载处理方法获得的活性炭吸附材料汞脱除性能实验研究。汞吸附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的固态吸附剂汞吸附效能测定系统上进行。结果表明,3种负载改性的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附能力均高于原始活性炭,且所获得的汞吸附能力从低到高依次为AC-CuO,AC-HCl,AC-CuO(Cl)。活性炭负载CuO/Cl可以使吸附反应器出口处烟气中含有40%以上的二价汞,吸附能力的提高可归因于CuO对活性炭表面汞氧化的催化作用。温度提高有利于催化氧化过程,实际运行工况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70-470K。随着SO2浓度的升高,汞吸附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Cl
活性炭
气态单质汞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的实验模拟分析
2
作者
张茹杰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是利用还原剂NH_(3)将烟气中NO还原为N2的NOx净化技术,对SNCR脱硝性能进行实验模拟研究。考察温度、初始NH_(3)和NO摩尔浓度比值(NSR)和O_(2)含量等影响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100℃的温度...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是利用还原剂NH_(3)将烟气中NO还原为N2的NOx净化技术,对SNCR脱硝性能进行实验模拟研究。考察温度、初始NH_(3)和NO摩尔浓度比值(NSR)和O_(2)含量等影响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100℃的温度范围内,SNCR可以取得50%以上的脱硝效率;脱硝效率随氧含量增加逐渐下降;随着初始NH_(3)和NO摩尔浓度比值(NSR)增加,脱硝效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最佳NSR为1.5。综合考虑经济、环保及脱硝效率等因素,选取温度为950~1100℃、NSR为1.5、O_(2)含量为4.4%的条件时,能取得满意的脱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脱硝
影响因素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ZnO对于CaO吸附CO_(2)性能影响的DFT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友浩
徐运飞
+1 位作者
王菲菲
李英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7-4665,共9页
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了ZnO掺杂CaO吸附剂,研究ZnO掺杂CaO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CaO(001)和Zn-CaO(001)表面模型,计算2种材料吸附CO_(2)的构型、吸附能、分态密度以及差分电子密度,通过对比改性前后2种材料的计...
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了ZnO掺杂CaO吸附剂,研究ZnO掺杂CaO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CaO(001)和Zn-CaO(001)表面模型,计算2种材料吸附CO_(2)的构型、吸附能、分态密度以及差分电子密度,通过对比改性前后2种材料的计算结果,从微观原子层面揭示ZnO掺杂对CaO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nO添加量从1%增加到5%,CaO的CO_(2)吸附性能随之增加。当ZnO添加量为3%时,ZnO/CaO吸附剂第1次和第5次循环的碳酸化转化率分别为0.86和0.76。加入ZnO后,CO_(2)吸附能由-1.184 eV下降为-1.947 eV,且相比于Ca原子,Zn原子与O原子之间存在更多的共振峰,Zn-CaO(001)表面的Zn原子、C原子与O原子在-6.06 eV处出现高态密度的3个原子电子轨道共振峰,这表明掺杂ZnO提高了CaO结构的稳定性,且Zn原子、表面O原子与C原子之间有更多的电荷转移。Zn原子与O原子间的电荷转移提高了O原子的反应活性,使其更易与C原子成键,导致CO_(2)以CO32-的结构吸附在ZnO/CaO表面。因此,ZnO提高了CaO的CO_(2)吸附性能,是一种理想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吸附剂
ZNO
CO_(2)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aO基材料储能辅助燃煤电站碳捕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4
作者
马张珂
吴水木
李英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化石燃料大规模燃烧产生的CO2加剧了温室效应,钙循环技术不仅能实现低能耗碳捕集,也是热化学储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广阔前景。然而,太阳辐射具有间歇性,...
化石燃料大规模燃烧产生的CO2加剧了温室效应,钙循环技术不仅能实现低能耗碳捕集,也是热化学储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广阔前景。然而,太阳辐射具有间歇性,热化学储能技术应运而生。笔者介绍了燃煤电站CaO储能辅助碳捕集系统以及太阳能热发电站基于钙循环的高温储能技术,分析了煅烧条件、材料颗粒粒径等因素对CaO基材料循环储能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提高CaO基材料储能活性和稳定性的多种方法:用机械掺混、化学燃烧合成等方式制备CaO/Al2O3、CaO/MgO、CaO/SiO2多种复合储能材料。结果表明,燃煤电站CaO储能系统可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机组煤耗量、实现CO2减排;CaO/CaCO3高温热化学系统储能密度高达3.2GJ/m3,储能循环稳定性高,能够实现能量长期无热损储存;惰性载体(Al2O3、MgO、SiO2)的加入可以提高CaO储热循环活性和稳定性。基于CaO基材料碳酸化/煅烧反应(钙循环)的高温热化学储能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此外,分析了当前CaO基材料储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难点,并对储能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目前CaO基材料储能循环活性降低,高效储能装置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CaO基储能材料制备应向高储能密度、高循环活性方向发展,整体发电效率提高是储能系统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基材料
热化学储能
燃煤电站
太阳能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现代汽车配置空气净化器
5
作者
林一平
《专用汽车》
1998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汽车
空气净化器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载CuO/Cl活性炭的气态汞脱除特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宏旻
张斌
侯文慧
周强
叶碧翠
余刚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出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4-81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2006cb200302)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6049)资助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224)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解CuO/Cl负载对活性炭吸附剂汞脱除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利用HCl,Cu(NO3)2·3H2O,Cu(NO3)2·3H2O混合NH4Cl溶液3种浸渍负载处理方法获得的活性炭吸附材料汞脱除性能实验研究。汞吸附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的固态吸附剂汞吸附效能测定系统上进行。结果表明,3种负载改性的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附能力均高于原始活性炭,且所获得的汞吸附能力从低到高依次为AC-CuO,AC-HCl,AC-CuO(Cl)。活性炭负载CuO/Cl可以使吸附反应器出口处烟气中含有40%以上的二价汞,吸附能力的提高可归因于CuO对活性炭表面汞氧化的催化作用。温度提高有利于催化氧化过程,实际运行工况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70-470K。随着SO2浓度的升高,汞吸附能力明显降低。
关键词
CuO/Cl
活性炭
气态单质汞
催化氧化
Keywords
CuO/CI
active carbon
vapour-phase elemental mercury
catalytic oxidation
分类号
X5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的实验模拟分析
2
作者
张茹杰
机构
太原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出处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基金
太原学院青年项目(23TYQN15)。
文摘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是利用还原剂NH_(3)将烟气中NO还原为N2的NOx净化技术,对SNCR脱硝性能进行实验模拟研究。考察温度、初始NH_(3)和NO摩尔浓度比值(NSR)和O_(2)含量等影响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100℃的温度范围内,SNCR可以取得50%以上的脱硝效率;脱硝效率随氧含量增加逐渐下降;随着初始NH_(3)和NO摩尔浓度比值(NSR)增加,脱硝效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最佳NSR为1.5。综合考虑经济、环保及脱硝效率等因素,选取温度为950~1100℃、NSR为1.5、O_(2)含量为4.4%的条件时,能取得满意的脱硝效果。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脱硝
影响因素
模拟
分类号
X5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ZnO对于CaO吸附CO_(2)性能影响的DFT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友浩
徐运飞
王菲菲
李英杰
机构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高效节能及储能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7-466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6204)。
文摘
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了ZnO掺杂CaO吸附剂,研究ZnO掺杂CaO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CaO(001)和Zn-CaO(001)表面模型,计算2种材料吸附CO_(2)的构型、吸附能、分态密度以及差分电子密度,通过对比改性前后2种材料的计算结果,从微观原子层面揭示ZnO掺杂对CaO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nO添加量从1%增加到5%,CaO的CO_(2)吸附性能随之增加。当ZnO添加量为3%时,ZnO/CaO吸附剂第1次和第5次循环的碳酸化转化率分别为0.86和0.76。加入ZnO后,CO_(2)吸附能由-1.184 eV下降为-1.947 eV,且相比于Ca原子,Zn原子与O原子之间存在更多的共振峰,Zn-CaO(001)表面的Zn原子、C原子与O原子在-6.06 eV处出现高态密度的3个原子电子轨道共振峰,这表明掺杂ZnO提高了CaO结构的稳定性,且Zn原子、表面O原子与C原子之间有更多的电荷转移。Zn原子与O原子间的电荷转移提高了O原子的反应活性,使其更易与C原子成键,导致CO_(2)以CO32-的结构吸附在ZnO/CaO表面。因此,ZnO提高了CaO的CO_(2)吸附性能,是一种理想的添加剂。
关键词
CaO吸附剂
ZNO
CO_(2)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Keywords
CaO adsorbent
ZnO
CO_(2)adsorp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分类号
X5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aO基材料储能辅助燃煤电站碳捕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4
作者
马张珂
吴水木
李英杰
机构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6105)
文摘
化石燃料大规模燃烧产生的CO2加剧了温室效应,钙循环技术不仅能实现低能耗碳捕集,也是热化学储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广阔前景。然而,太阳辐射具有间歇性,热化学储能技术应运而生。笔者介绍了燃煤电站CaO储能辅助碳捕集系统以及太阳能热发电站基于钙循环的高温储能技术,分析了煅烧条件、材料颗粒粒径等因素对CaO基材料循环储能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提高CaO基材料储能活性和稳定性的多种方法:用机械掺混、化学燃烧合成等方式制备CaO/Al2O3、CaO/MgO、CaO/SiO2多种复合储能材料。结果表明,燃煤电站CaO储能系统可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机组煤耗量、实现CO2减排;CaO/CaCO3高温热化学系统储能密度高达3.2GJ/m3,储能循环稳定性高,能够实现能量长期无热损储存;惰性载体(Al2O3、MgO、SiO2)的加入可以提高CaO储热循环活性和稳定性。基于CaO基材料碳酸化/煅烧反应(钙循环)的高温热化学储能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此外,分析了当前CaO基材料储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难点,并对储能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目前CaO基材料储能循环活性降低,高效储能装置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CaO基储能材料制备应向高储能密度、高循环活性方向发展,整体发电效率提高是储能系统优化的关键。
关键词
CaO基材料
热化学储能
燃煤电站
太阳能
储能密度
Keywords
CaO-based material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solar power
energy storage density
分类号
X5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现代汽车配置空气净化器
5
作者
林一平
出处
《专用汽车》
1998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汽车
空气净化器
环境保护
分类号
U463.85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X551.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负载CuO/Cl活性炭的气态汞脱除特性
杨宏旻
张斌
侯文慧
周强
叶碧翠
余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的实验模拟分析
张茹杰
《能源与环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ZnO对于CaO吸附CO_(2)性能影响的DFT研究
张友浩
徐运飞
王菲菲
李英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aO基材料储能辅助燃煤电站碳捕集研究进展
马张珂
吴水木
李英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为现代汽车配置空气净化器
林一平
《专用汽车》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