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桨发动机二自由度μ综合控制
1
作者 王曦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3,共13页
针对涡桨发动机主燃油控制单元和桨叶角控制单元构成的双回路控制系统,提出了二自由度控制的架构,采用结构化奇异值μ综合控制,将涡桨发动机的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进行融合,实现了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之间内部干扰的动态解耦以及... 针对涡桨发动机主燃油控制单元和桨叶角控制单元构成的双回路控制系统,提出了二自由度控制的架构,采用结构化奇异值μ综合控制,将涡桨发动机的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进行融合,实现了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之间内部干扰的动态解耦以及飞行条件下的抗外部干扰性能。在涡桨发动机非线性模型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全包线加减速过渡态、稳态仿真。结果表明,二自由度双回路μ综合控制具有涡桨发动机主燃油控制回路和桨叶角控制回路的内部干扰解耦抑制和飞行条件变化的外部干扰抑制性能,回路之间内部干扰动态解耦时间不大于2 s,飞行高度在0~8 km变化、飞行马赫数在0~0.5变化,燃气涡轮转速n_(g)最大相对误差0.11%,动力涡轮转速n_(p)最大相对误差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桨发动机 Μ综合控制 二自由度双回路 主燃油控制 桨叶角控制 动态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特性实验及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张森 方浩楠 +3 位作者 高一鸣 张新民 曾继来 李华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的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台,对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当过流流量一定时,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中任意半径处的压力变化量与入口压力的增减量相等;当入口压力一定时,过流流量增大使间隙入口处的局部压力损失增加,导致入口处流体压降的梯度增大,而其他半径处的压力分布曲线接近平行。此外,相比于过流流量,入口压力对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工况下的轴向力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圆盘系统 轴向力 预测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 过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段半径对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特性影响
3
作者 郭青林 彭畅新 +3 位作者 王凌羿 曹俊 卢杰 郑龙席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针对应用于脉冲爆震涡轴发动机的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的起爆特性,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搭建了相应的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使用校验过的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在相同的进、出口边界参数与点火频率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弯段半径对... 针对应用于脉冲爆震涡轴发动机的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的起爆特性,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搭建了相应的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使用校验过的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在相同的进、出口边界参数与点火频率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弯段半径对爆震波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存在较优的弯段半径范围(0.9~1.3倍管径),使得在限定尺寸范围内,在燃烧室内能形成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在弯段半径过小时,弯段内的高温区与高压区分离使得弯段内无法形成局部高温高压中心;在弯段半径过大时,压缩波在弯段内的反射汇聚效应减弱,难以在弯段内形成有效的高压区。随着弯段半径的增大,爆震波形成位置与弯段出口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爆震燃烧室总的爆燃向爆震转变距离随着弯段半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 脉冲爆震涡轴发动机 回流脉冲爆震燃烧室 弯段半径 起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喷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煤油燃料混合及燃烧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国雄 李朗 贾彬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研究脉冲喷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气态煤油混合及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二维雷诺平均方程及两方程剪切应力输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双凹腔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在入口马赫数2.5、总压1.75 MPa、总温1350 K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对比分析了... 为研究脉冲喷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气态煤油混合及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二维雷诺平均方程及两方程剪切应力输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双凹腔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在入口马赫数2.5、总压1.75 MPa、总温1350 K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对比分析了定常喷注和脉冲喷注下煤油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纹影图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出现对应纹影仅先于试验0.2 ms,占一个流场振荡周期(6.9 ms)的2.89%。研究发现:在脉冲喷注工况下,回流区在流场振荡周期内能持续更长时间,延长了燃料在凹腔内的滞留时间;未发现脉冲喷注对总压损失有显著贡献,但脉冲喷注工况下温度与压力分布均匀,不会出现热力学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气态煤油 二维雷诺平均 脉冲喷注 数值模拟 燃烧性能 定常喷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减速熄火条件下滑动弧等离子体对火焰演化的影响
5
作者 侯豪豪 陈一 +5 位作者 屈美娇 吴云 胡长淮 许书英 王宇 陈威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飞行器在空中大机动和急加减速时,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油气比骤变,某些瞬间会跨越油气比极限,导致稳焰困难,面临熄火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燃烧室头部施加滑动弧放电激励,通过等离子体助燃技术改善燃烧室减速熄火特性,基于单头部... 飞行器在空中大机动和急加减速时,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油气比骤变,某些瞬间会跨越油气比极限,导致稳焰困难,面临熄火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燃烧室头部施加滑动弧放电激励,通过等离子体助燃技术改善燃烧室减速熄火特性,基于单头部模型燃烧室,研究了不同减油速率下滑动弧等离子体对火焰演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加等离子体助燃能降低脱体火焰距离,将火焰维持在头部附近,以及抑制火焰的衰减速率。在减油速率为8 g/s^(2)条件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脱体火焰距离从63.1 mm缩短至24.8 mm;在燃烧室临近熄火状态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火焰质心会向燃烧室头部方向移动,在减油速率为8 g/s^(2)条件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火焰质心向燃烧室头部方向移动41.7 mm;另一方面,减油速率为2 g/s^(2)时,施加等离子体助燃使得火焰最大衰减速率降低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 等离子体助燃 滑动弧等离子体 减速熄火 火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架构优化设计方法
6
作者 郭超超 孙有朝 赵慧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2,共9页
优化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对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架构,利用转子动力学、气体质量和能量在容腔中的储存效应以及热力学原理,构建高精度涡扇发动机的部件级模型,借鉴C-MAPSS控制器架构并... 优化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对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架构,利用转子动力学、气体质量和能量在容腔中的储存效应以及热力学原理,构建高精度涡扇发动机的部件级模型,借鉴C-MAPSS控制器架构并结合发动机实际运行情况,基于Min-Max架构对稳态控制器和过渡态控制器架构进行优化设计,开发了一种在加速调节计划时无需考虑N_(2)和P_(s3)的最大值限制,减速调节计划时仅考虑燃油比例单元(RU)最小限制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架构,并将其集成到构建的发动机模型中验证其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涡扇发动机模型仿真结果与试车数据相比,在非设计点误差小于1.1%;在推力发生变化时,设计的稳态控制器响应速度快(调节时间小于2 s),无稳定误差;在瞬态大推力变化时过渡态控制器能快速准确地跟踪加减速指令,并能有效防止高压压气机和低压压气机发生喘振;在减速过程中成功实现最低燃油比例单元(RU)为0.0042的要求。本研究可为涡扇发动机的高精度建模及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多动力学建模 控制系统 控制计划 过渡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进气系统阻力特性修正方法
7
作者 刘美伊 杨连峰 +3 位作者 刘家兴 沈启航 李中柱 孙涛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由于燃气轮机进气系统部件的试验环境、测试方法、进出口边界条件等和整机的试验环境存在差异,导致部件在单独试验条件下获取的工作特性不完全等同于整机环境下的部件工作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各部件,基于已有... 由于燃气轮机进气系统部件的试验环境、测试方法、进出口边界条件等和整机的试验环境存在差异,导致部件在单独试验条件下获取的工作特性不完全等同于整机环境下的部件工作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各部件,基于已有部件试验和整机缩比试验数据,采用试验验证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了各因素对于部件工作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通过分析单独试验和整机试验环境条件下试验器结构、边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因素的差别,总结了各因素对于部件流动特征、阻力损失的作用规律,建立部件在整机环境下的考虑多因素耦合影响的工作特性修正方法。结果表明:燃气轮机进气系统修正模型主要基于进气百叶窗的进气不均匀度、进气蜗壳的雷诺数以及进气风速风向等因素进行修正,修正所得到的阻力特性与整机仿真吻合较好。修正误差基本都在1%以下,修正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系统 阻力特性 修正方法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液阻全桥先导的导叶机构控制阀研究
8
作者 张宏程 王彬 +1 位作者 陈诗思凌 马腾飞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针对高速开关阀驱动的导叶机构控制阀响应慢、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液阻全桥先导的导叶机构控制阀。通过建立导叶机构控制阀数学模型,结合仿真软件对导叶机构控制阀的流量特性、启闭时间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分析脉冲宽度调制... 针对高速开关阀驱动的导叶机构控制阀响应慢、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液阻全桥先导的导叶机构控制阀。通过建立导叶机构控制阀数学模型,结合仿真软件对导叶机构控制阀的流量特性、启闭时间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分析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载波频率以及占空比与控制阀输出流量间的关系,并与高速开关阀驱动的导叶机构控制阀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压电驱动液阻全桥先导的导叶机构控制阀开启、关闭响应时间分别缩短约3 ms和7 ms。200 Hz的PWM载波频率下,输出流量-占空比线性区增大约10%。压电驱动的控制阀对导叶机构的控制精度提高,其中作动筒位移误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约为0.35 mm,减小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压电驱动 可变液阻 导叶机构 流量特性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篦齿封严流动特性与最佳封严齿数影响研究
9
作者 任国哲 卢德正 +3 位作者 孙丹 徐文峰 王泽铭 唐洪媛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300,共13页
为获得有限安装空间内最佳封严性能的篦齿结构,在固定封严长度下,建立不同封严间隙、齿高、齿数等结构参数的直通篦齿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不同进出口压比条件下,间隙等结构参数对泄漏特性与最佳封严齿数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在... 为获得有限安装空间内最佳封严性能的篦齿结构,在固定封严长度下,建立不同封严间隙、齿高、齿数等结构参数的直通篦齿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不同进出口压比条件下,间隙等结构参数对泄漏特性与最佳封严齿数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在固定封严长度下,换算流量随压比和封严间隙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齿数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齿高对泄漏特性影响较小。封严间隙对换算流量与最佳封严齿数的影响最大,当封严间隙为2 mm时,齿数为3时换算流量最小,当齿数增加到13时,换算流量增加了8.11%;当封严间隙为0.5 mm时,齿数为9时换算流量最小,但此时随着齿数的进一步增加,换算流量基本不变。拟合得到固定封严长度下篦齿封严最佳封严齿数经验关系式,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篦齿的工程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齿封严 泄漏特性 结构参数 固定封严长度 最佳封严齿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综述
10
作者 张丁予 沈挺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能量管理策略作为航空混合动力系统的顶层控制,用于对混合动力系统不同动力源进行能量分流,是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详细论述了各类航空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系统总结了基于规则、优化和智能3类能量管理策略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能量管理策略作为航空混合动力系统的顶层控制,用于对混合动力系统不同动力源进行能量分流,是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详细论述了各类航空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系统总结了基于规则、优化和智能3类能量管理策略的特点和研究现状。通过阐述强化学习原理,分析了深度Q网络算法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奖励原理、神经网络更新原理、以及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提出基于规则类能量管理策略对于专家经验依赖性较高等缺陷,可以通过将其与基于智能算法内部创新融合进行缓解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能量管理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智能内部算法、智能与其他类型算法的融合创新等,可以为后续航空混动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管理策略 深度Q网络算法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强化学习 航空混合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管治理抛投机构中的液压同步控制设计
11
作者 高松 朱春雷 +2 位作者 王英俊 刘子豪 路嵩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现有大型海管抛投机构能够代替传统的抛砂方式,更好地完成抛砂动作。为了实现海管抛投机构中机械结构的运动、提高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抛投工作的效率,设计一种大型抛投机构的液压系统。该系统采用同步马达同步控制2个液压马达,采用PID... 现有大型海管抛投机构能够代替传统的抛砂方式,更好地完成抛砂动作。为了实现海管抛投机构中机械结构的运动、提高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抛投工作的效率,设计一种大型抛投机构的液压系统。该系统采用同步马达同步控制2个液压马达,采用PID来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进行同步控制,实现同步马达之间的动作一致,在保证抛投机构动作精确控制的同时提高了抛投效率,也提高了海管治理抛投机械结构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海管抛投机构提供可靠的液压系统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管治理抛投机 液压系统 液压马达 同步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特彼勒305.5E2挖掘机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分析
12
作者 莫镇安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年第1期16-18,共3页
卡特彼勒305.5E2挖掘机采用负载感应技术、100%先导控制、动态负载补偿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高效、精准的作业控制,在各种工况下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文章总结了卡特彼勒305.5E2挖掘机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并讨论了液压系统常见的... 卡特彼勒305.5E2挖掘机采用负载感应技术、100%先导控制、动态负载补偿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高效、精准的作业控制,在各种工况下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文章总结了卡特彼勒305.5E2挖掘机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并讨论了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及预防措施,强调定期维护和故障排查的重要性,以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卡特彼勒305.5E2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控制原理体现了现代挖掘机技术的领先水平,可以为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液压系统 控制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飞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4期6-8,12,共4页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电压、电流、开关量等都是重要的被控参数,在冶金制造业中,温度是器件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对其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炉内温度满足...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电压、电流、开关量等都是重要的被控参数,在冶金制造业中,温度是器件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对其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炉内温度满足制造器件的需求。电阻炉在金属热处理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进行金属锻压加热、烧结的重要工业设备。电阻炉温度控制多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保证炉温的均匀度以及零件温度的均匀性,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电阻炉温度控制的难点入手分析,结合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提高电阻炉温度控制的精度,保证工业生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炉 温度控制 ARM处理器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运动和融化数值研究
14
作者 张丽芬 赵建辉 +2 位作者 余邦拓 吕亚国 刘振侠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995,共9页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特性开展了研究。针对旋转部件提出了局部收集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冰晶几何参数和工况变化对冰晶撞击位置和冰晶融化率的影响...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特性开展了研究。针对旋转部件提出了局部收集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冰晶几何参数和工况变化对冰晶撞击位置和冰晶融化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叶片前缘冰晶的收集系数最高,压力面的尾缘附近也是冰晶可能撞击的区域,而叶片根部受离心力的影响冰晶撞击较少;(2)冰晶含量越大,叶片表面相同位置处冰晶的收集率越大;冰晶直径越大,在吸力面冰晶的收集率越大,在压力面冰晶的收集率越小;冰晶的非球形度越高,冰晶越容易撞击在压力面上;叶片转速降低时,冰晶更容易撞击在吸力面上,撞击的区域也更大更接近叶根;(3)撞击在压力面上的融化冰晶分布较广,压力面比吸力面更容易发生冰晶粘附与冻结;吸力面上接近尾缘处融化的冰晶较多,此处也可能粘附冰晶;冰晶含量越大、直径越大、非球形度越大、叶片转速增加时,冰晶的融化率都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冰晶收集系数 冰晶融化率 旋转部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油孔结构对环下润滑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朱鹏飞 姜乐 +2 位作者 吕亚国 公平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为了研究径向油孔结构对环下润滑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征建立了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包含输油通道、径向油孔和轴承组件的物理仿真模型开展了油气两相流动计算,对比并讨论了不同径向油孔结构下轴承内部... 为了研究径向油孔结构对环下润滑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征建立了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包含输油通道、径向油孔和轴承组件的物理仿真模型开展了油气两相流动计算,对比并讨论了不同径向油孔结构下轴承内部的油气分布和黏性摩擦损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油孔孔径增大后轴承内部的平均滑油体积分数单调增加且滑油分布更均匀。径向油孔布设在周向油槽的同侧有利于提升轴承内部的平均滑油体积分数,同时滑油沿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较好。轴承组件表面扩展参数受径向油孔结构的影响,其变化趋势与平均滑油体积分数的变化相似。全部采用经验公式预测得到的黏性摩擦损失整体偏高,且不能反映径向油孔结构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相结合计算得到的黏性摩擦损失与直接采用数值模拟获得的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轴承 环下润滑 径向油孔 油气两相流 流体黏性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可转导叶执行机构延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涛 汪博文 +1 位作者 王柏贺 应世琪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7期193-196,共4页
针对燃气轮机可转导叶执行机构延迟特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所搭建的物理试验台进行了可转导叶执行机构仿真和试验研究,给定可转导叶执行机构不同的位移控制信号,观测其反馈的实际位移,得出了可转导叶执行机构的延迟特性,并基于试验数据验... 针对燃气轮机可转导叶执行机构延迟特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所搭建的物理试验台进行了可转导叶执行机构仿真和试验研究,给定可转导叶执行机构不同的位移控制信号,观测其反馈的实际位移,得出了可转导叶执行机构的延迟特性,并基于试验数据验证可转导叶执行机构仿真模型。试验结果及仿真模型机可用于提高燃气轮机考虑可转到叶影响时的动态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可转导叶 延迟特性 物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马赫数下的内并联式TBCC模态转换控制
17
作者 于华锋 郭迎清 王佳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56-3462,共7页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模态转换是制约TBCC发动机投入实用的障碍之一,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综合方式,实现一维进气道、冲压发动机及涡轮发动机的综合迭代,...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模态转换是制约TBCC发动机投入实用的障碍之一,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综合方式,实现一维进气道、冲压发动机及涡轮发动机的综合迭代,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构建了适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TBCC模型。对单模态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在最小改动原则上提出模态转换控制器架构;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工具给出控制器设计方法。给出变马赫数仿真的意义,通过2.5~3马赫数下的模态转换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保证TBCC发动机处于安全状态,变马赫数模态转换阶段推力波动小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变马赫数 控制系统设计 多变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高效润滑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振侠 朱泽韬 +2 位作者 姜乐 吕亚国 覃经文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6期86-96,共11页
滚动轴承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依靠高效润滑冷却技术保障其在高速、高温和重载的严苛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转。与传统喷射润滑相比,环下润滑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现代发动机主轴轴承的主流润滑方式。本文围绕航空发动机主轴轴... 滚动轴承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依靠高效润滑冷却技术保障其在高速、高温和重载的严苛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转。与传统喷射润滑相比,环下润滑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现代发动机主轴轴承的主流润滑方式。本文围绕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高效润滑冷却技术,对比了典型润滑方式,系统梳理并总结了环下润滑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环下润滑轴承的润滑冷却效果,对航空发动机主轴高速轴承润滑冷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航空轴承高效润滑冷却和精细化热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主轴轴承 喷射润滑 环下润滑 两相流 润滑与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发动机燃油控制机械备份的操纵特性
19
作者 匡传树 刘正胜 文丽辉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针对典型的采用自动控制+机械备份操纵的直升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下机械备份操纵的油门响应特性。依据发动机手册图示的燃油控制系统原理,推导了机械备份操纵的油门响应特性函数,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机械... 针对典型的采用自动控制+机械备份操纵的直升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下机械备份操纵的油门响应特性。依据发动机手册图示的燃油控制系统原理,推导了机械备份操纵的油门响应特性函数,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机械备份操纵特性分析表明:手动控制模式下的机械备份操纵的油门响应与自动控制失效时锁定的位置相关;自动控制有效时进行的机械备份操纵是一种混合模式操纵,具有与手动控制模式不同的油门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发动机 燃油控制系统 机械备份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心射流收油环内部油气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泽韬 吕亚国 +2 位作者 朱鹏飞 姜乐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为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油膜迁移及流动特性,针对轴心射流收油环采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开展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收油环端面油膜动态形成过程,在分析流场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收油环运转工况及结构参数对内部油膜形态、滑油体积分... 为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油膜迁移及流动特性,针对轴心射流收油环采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开展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收油环端面油膜动态形成过程,在分析流场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收油环运转工况及结构参数对内部油膜形态、滑油体积分数、油膜速度和供油孔输油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收油环端面油膜呈圆盘状迁移,边缘破碎形成油滴、油带甩至侧壁面,在供油孔内以“月牙形”分布加速流动,收油环端面油膜厚度随主轴转速增大而减小,随喷嘴流量上升而增加;提高转速降低了供油孔内滑油含量,使孔内油膜加速流动,孔内滑油含量随喷嘴流量的上升而增大,随供油孔径的增加而下降;喷嘴流量与供油孔径的改变对孔内流速影响较小;增加孔径与提高收油环转速可加强供油孔输运能力,8 kr/min下提高喷嘴流量使无量纲输油量Cq平均降低了40.71%,提高孔径使Cq最大提高了57.14%,转速的增加使Cq平均增加2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下润滑 收油环 轴心射流 两相流动特性 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