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值均衡算法的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1
作者 卢炽华 周曾志 +3 位作者 陈弯 王子嘉 刘志恩 孙孟雷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在车内主动噪声控制领域,滤波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mean-square,FxLMS)算法在面对发动机的低频窄带噪声时,因为其步长因子优化在不同频率上的不一致性,影响整体噪声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均衡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均衡F... 在车内主动噪声控制领域,滤波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mean-square,FxLMS)算法在面对发动机的低频窄带噪声时,因为其步长因子优化在不同频率上的不一致性,影响整体噪声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均衡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均衡FxLMS算法在面对多种频率成分噪声时的收敛特性,并使其主要频率成分的收敛性能更加均匀。最后,建立基于国产数字音频处理器(Digital Audio Processor,DSP)的车内双通道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车辆定置发动机稳态与行驶过程非稳态加速两种工况的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主要阶次的车内噪声降噪量最大值为39.35 dB(A);在非稳态工况下,车内总声压级最大降噪量为4.77 dB(A),可为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国产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主动噪声控制 次级通路 汽车发动机 特征值均衡 数字音频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内圈故障对轴箱振动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邓航 王开云 +2 位作者 和振兴 刘旭麒 石广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轴箱轴承是动车的关键部件,一旦出现内圈故障,将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探明发生轴承内圈故障时的轴箱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开展轴承内圈故障对轴箱振动特性影响研究,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考虑内圈多故障的轴承刚柔... 轴箱轴承是动车的关键部件,一旦出现内圈故障,将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探明发生轴承内圈故障时的轴箱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开展轴承内圈故障对轴箱振动特性影响研究,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考虑内圈多故障的轴承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保持架和滚子转速的误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提出基于均方根值(RMS)和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时频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轴承故障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内圈不同故障引起的轴箱振动响应差异较大,内圈单故障劣化和多故障夹角变化与RMS值具有关联性,多部位故障的RMS值高于单部位故障,且随转速的增大差异更加显著;基于VMD的时频域分析方法能有效反映特征频率与故障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时频域分析结果能准确识别故障部位的特征频率且干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轴箱轴承 VMD分解 时频特征 刚柔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油泥模型侧窗区域风噪主动噪声控制
3
作者 黄丽那 王登峰 +3 位作者 曹晓琳 贺杨 黄禀通 张小朋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有必要降低侧窗区域的风噪声。汽车风噪的低频噪声控制可通过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汽车风噪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active wind noise cancellation, AWNC),并针对侧窗区...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有必要降低侧窗区域的风噪声。汽车风噪的低频噪声控制可通过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汽车风噪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active wind noise cancellation, AWNC),并针对侧窗区域的输入信号选取合适的参考信号:侧窗振动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在100~500 Hz频段内与目标噪声的相干性较好。以风洞试验中整车全尺寸油泥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长短期记忆方法(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优化选取风噪声的参考信号,再利用FxLMS算法对优选后的参考信号进行AWNC仿真并完成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优选的参考信号不仅数量减少节约成本,且优选后的参考信号将风噪峰值频段降低了5~1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信号优选 LSTM AWNC 油泥模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B柱纯电动车型路噪问题研究
4
作者 娄小宝 刘国召 +1 位作者 毛杰 姚再起 《汽车零部件》 2025年第1期5-10,29,共7页
基于某无B柱纯电动车型路噪开发过程,对比了无B柱车型相较于有B柱车型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差异,包括车身结构、模态、刚度等。根据车身性能及底盘悬架形式识别无B柱车型车身的路噪敏感区域。首先,基于实车问题搭建有限元... 基于某无B柱纯电动车型路噪开发过程,对比了无B柱车型相较于有B柱车型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差异,包括车身结构、模态、刚度等。根据车身性能及底盘悬架形式识别无B柱车型车身的路噪敏感区域。首先,基于实车问题搭建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整车底盘悬架模态、底盘接附点力、车身模态、横梁刚度、接附点动刚度、NTF(噪声传递函数)等参数,优化底盘悬架、车身子系统性能,提出子系统级目标要求,进而改善整车路噪关键路径的接附点力及NTF,进一步改善整车路噪问题。其次,通过仿真及实车试验,确认路噪影响频率及水平。最后,提出无B柱纯电动车型车身优化设计建议、底盘悬架系统设计建议。研究过程与结论对于无B柱车型路噪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B柱 纯电动车型 路噪 有限元仿真 车身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H数字孪生平台构建的路噪虚拟样车技术
5
作者 毛阳 张晓楠 禹丹江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1,共5页
为应对汽车革新开发流程驱动下虚拟样车替代物理样车的需求,首先利用三维空间声场拟合技术,对多个扬声器、低音炮组成的音响阵列进行双耳声场标定,构建出可以精准复现路噪关注频段的三维空间声场复现系统;再通过NVH(Noise Vibration Har... 为应对汽车革新开发流程驱动下虚拟样车替代物理样车的需求,首先利用三维空间声场拟合技术,对多个扬声器、低音炮组成的音响阵列进行双耳声场标定,构建出可以精准复现路噪关注频段的三维空间声场复现系统;再通过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NVH)数字孪生平台的声音重构技术,将根据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剥离出的滑行或加速过程的路噪进行声音重构,形成覆盖整个车速运行范围的路噪数据库,实现驾驶模拟器在任意驾驶工况下路噪的三维空间声场精准复现,从而搭建出可完整映射物理样车的路噪虚拟样车,实现脱离物理样车的路噪评估、竞品分析、目标设定等路噪开发的数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NVH数字孪生 路噪 三维空间声场 声音重构 虚拟样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传动参数辨识与整车加速车内噪声仿真
6
作者 宋雨 许京 史继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6,255,共7页
针对整车加速车内噪声仿真的传动参数难以获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验数据的传动系参数辨识与整车噪声仿真方法。首先建立5自由度传动系Simulink模型,以通过整车实验获取的变速器输入轴转速波动与驱动轴扭矩波动为辨识目标,通过遗传算法... 针对整车加速车内噪声仿真的传动参数难以获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验数据的传动系参数辨识与整车噪声仿真方法。首先建立5自由度传动系Simulink模型,以通过整车实验获取的变速器输入轴转速波动与驱动轴扭矩波动为辨识目标,通过遗传算法辨识传动系阻尼、刚度、惯量等关键参数,满足仿真同实验误差最小的条件。将完成参数辨识的传动系模型集成至整车有限元模型,计算发动机激励通过传动系、总成悬置等路径传递至车内所引起的整车噪声,最后对比噪声的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整车开发过程中对车内加速噪声直接进行风险预估与性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传动系 轰鸣噪声 转速波动 扭矩波动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应力循环影响的风电结构疲劳损伤模型
7
作者 戴靠山 杜航 +3 位作者 罗宇骁 熊川楠 李源 孙仲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2-530,共9页
为更精确地预测风电支撑结构焊缝与螺栓在含大量低应力循环(低于疲劳极限)的变幅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提出一种考虑低应力损伤饱和效应和强化效应的风电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前人提出的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NLCD)模型基础... 为更精确地预测风电支撑结构焊缝与螺栓在含大量低应力循环(低于疲劳极限)的变幅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提出一种考虑低应力损伤饱和效应和强化效应的风电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前人提出的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NLCD)模型基础上,引入新的特征变量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对所搜集的相关高、低应力变幅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将所提模型与工程中广泛使用的Miner准则和原NLCD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低应力循环占比较高的情况下,Miner准则无法考虑低应力循环的损伤贡献而导致预测结果偏高,NLCD模型考虑到每次低应力循环的损伤无限累加而导致预测结果趋于保守。相比之下,修正模型具有更优的精度,同时能较好地预测疲劳寿命随高应力幅值、低应力幅值、高-低应力循环周次比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初步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疲劳损伤 强化效应 损伤饱和 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舰船睡眠舱室通风口降噪设计
8
作者 刘李娜 梁乐 +1 位作者 缪振菁 黄煜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船舶起居舱室的噪声直接影响舰员的生活与工作效率。针对某船起居舱室内睡眠舱通风口的降噪设计,首先测量并分析5:00-24:00时段内床铺头部位置噪声的时频特性,确定典型噪声中较为恶劣的能量频带。舱室内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范围75~110 d... 船舶起居舱室的噪声直接影响舰员的生活与工作效率。针对某船起居舱室内睡眠舱通风口的降噪设计,首先测量并分析5:00-24:00时段内床铺头部位置噪声的时频特性,确定典型噪声中较为恶劣的能量频带。舱室内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范围75~110 dB(A),频带集中分布在400~1 000 Hz,以500 Hz为中心频率的1/3倍频程噪声能量占主导。对此,设计一种带延长管的轻薄吸声结构,其厚度小于30 mm且吸声系数在500 Hz附近达到最大值0.87,传声损失为17.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舰船噪声 舱内噪声 延长管吸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络分析的某汽车异响诊断研究
9
作者 范习民 李凯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文章针对某皮卡怠速车内哒哒异响问题,采用希尔伯特变换与包络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测量信号带通滤波和包络进行分析,确定了异响频率成分为800~1 000 Hz,得到激励频率为25 Hz;然后对符合频率特性的噪声进行排查,确定了喷油器-燃油管-管... 文章针对某皮卡怠速车内哒哒异响问题,采用希尔伯特变换与包络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测量信号带通滤波和包络进行分析,确定了异响频率成分为800~1 000 Hz,得到激励频率为25 Hz;然后对符合频率特性的噪声进行排查,确定了喷油器-燃油管-管夹-车身为主要传递路径;最后通过分析认为采用减振管夹最为简单易行,并对该方案进行了实物验证,哒哒异响消失,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响诊断 带通滤波 包络分析 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驾驶噪声的多普勒效应研究
10
作者 彭丹华 张文飞 《汽车电器》 202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多普勒效应,而当前建立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中,很少考虑车辆行驶噪声的多普勒效应对交通噪声的影响。通过建立车辆单车行驶噪声辐射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理论计算,分析多普勒效应下车速及接收点位置对交通噪声的影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多普勒效应,而当前建立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中,很少考虑车辆行驶噪声的多普勒效应对交通噪声的影响。通过建立车辆单车行驶噪声辐射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理论计算,分析多普勒效应下车速及接收点位置对交通噪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车速小于67.0km/h时,多普勒效应对交通噪声的影响均小于1.0dB;当车速大于67.0km/h,多普勒效应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为1~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多普勒效应 声压级 影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的非线性心理声学烦恼度建模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伟东 缪振菁 黄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拟研究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特性对声学舒适性的影响。通过道路试验获取4种典型路面工况下某型电动汽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舱内噪声,计算分析其心理声学参数,开展烦恼度主观评价实验,并基于非线性Zwicker心理声学烦恼度及其修正模型进行建... 拟研究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特性对声学舒适性的影响。通过道路试验获取4种典型路面工况下某型电动汽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舱内噪声,计算分析其心理声学参数,开展烦恼度主观评价实验,并基于非线性Zwicker心理声学烦恼度及其修正模型进行建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车速和路面粗糙程度变大,响度逐渐提高,尖锐度也随车速增大而变大;Zwicker心理声学烦恼度模型更适用于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电动汽车 座舱噪声 心理声学烦恼度 声学舒适性 声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控液压制动系统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诚 李琤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针对某款国产电动汽车的电控液压制动系统,文章基于滑移率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提出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模型,以改善车辆制动性能,提高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使用Simulink软件建立液压电控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模... 针对某款国产电动汽车的电控液压制动系统,文章基于滑移率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提出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模型,以改善车辆制动性能,提高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使用Simulink软件建立液压电控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滑移率设计PID控制器,并通过1/4车辆模型验证其有效性;最后,利用S函数将ABS控制器的Simulink模型输入CarSim平台中,开展CarSim/Simulink双平台联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移率的PID控制的ABS对比无ABS的车辆,制动性能更加优越,在对开路面上制动稳定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电动汽车 电控液压 汽车动力学 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 制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碳载量对重型车PN排放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梁 马成功 张凡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从DPF碳载量为0%时开始,直至DPF碳载量为100%,达到后处理再生状态结束共进行了8次PEMS试验。研究DPF碳载量对PN比排放的影响,根据瞬时车速和瞬时机动车比功率等参数对瞬态数据划分Bin网格,计算每次试验各个Bin的PN平均排放浓度和DPF平... 从DPF碳载量为0%时开始,直至DPF碳载量为100%,达到后处理再生状态结束共进行了8次PEMS试验。研究DPF碳载量对PN比排放的影响,根据瞬时车速和瞬时机动车比功率等参数对瞬态数据划分Bin网格,计算每次试验各个Bin的PN平均排放浓度和DPF平均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除最后一次发生再生的PEMS测试外,随着DPF碳载量的增大,PN比排放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着碳载量升高,Bin0、Bin1、Bin12以及Bin22等区间内每次试验的PN排放浓度相差不多。Bin13区间内的PN排放会随着碳载量的升高整体呈升高趋势。Bin23和Bin33区间内,PEMS试验的PN排放会随着碳载量的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量 PN比排放 DPF入口温度 PEMS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WSVD组合串扰消除法车内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艺江 陈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0,共7页
为解决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结构路径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以及多源振动串扰影响,导致采集的工况数据存在噪声等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 为解决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结构路径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以及多源振动串扰影响,导致采集的工况数据存在噪声等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的CEEMDAN-WSVD组合去噪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加噪特征避免模态混叠现象发生,引入样本熵对高频含噪分量进行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实现一层降噪后进行重构;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对重构信号获取主分向量,同时使用主分量衰减方法剔除较小主分量,实现二层降噪。运用模拟仿真信号验证上述方法对复杂含噪信号有降噪效果。通过对采集的工况数据降噪处理,计算路径传递率并得到贡献量。将各降噪方法应用于工况传递路径模型中对比分析,发现经过本文方法降噪后模型的合成响应与实测响应准确性较高,降噪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变换 奇异值分解 工况传递路径 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挤工艺单向玻纤复合材料的疲劳衰减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家鹏 张津毓 +4 位作者 陈章兴 刘超 王仲昌 周国伟 李大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拉挤工艺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由于其良好的电气、力学性能被广泛运用于特高压输电工程,其中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性质研究是其应用的基础。文中通过开展沿纤维方向的静载实验和疲劳实验,建立了基于S-N曲线和分段线性等寿命图... 拉挤工艺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由于其良好的电气、力学性能被广泛运用于特高压输电工程,其中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性质研究是其应用的基础。文中通过开展沿纤维方向的静载实验和疲劳实验,建立了基于S-N曲线和分段线性等寿命图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根据不同应力比下刚度退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改进三角函数形式的损伤累积模型,准确描述了拉-拉和拉-压疲劳载荷下的材料非线性刚度退化规律;建立了剩余刚度-剩余强度关联模型,实现了疲劳载荷下强度性能衰减的准确预测。结果表明,GFRP在拉-拉和拉-压疲劳下具有显著不同的刚度退化规律,文中所提出的模型可准确预测两种条件下的剩余强度;而压-压疲劳载荷下,刚度退化曲线存在两种显著不同的模式;同时,剩余强度结果表明,前70%疲劳寿命内材料强度可能并不会发生明显退化。文中建立的针对拉挤GFRP在不同疲劳加载下剩余强度与剩余刚度的预测模型,为GFRP耐久性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S-N曲线 等寿命图 疲劳寿命预测 刚度退化 剩余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昶 徐晓美 +1 位作者 彭骏峰 王崴崴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为探讨某车用无模组动力电池包的振动特性,建立了不同电芯尺寸和电芯布置的两种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基于所构建的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在3种极限工况下,对两种电池包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电池包进行改进设计。研究表明,... 为探讨某车用无模组动力电池包的振动特性,建立了不同电芯尺寸和电芯布置的两种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基于所构建的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在3种极限工况下,对两种电池包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电池包进行改进设计。研究表明,动力电池包中的电芯尺寸及电芯布置方式对电池包的振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电池包1.0的上盖刚度不足,其最大应力和上盖最大变形量都较大,1阶约束模态固有频率低于平整路面的最大激振频率,易导致动力电池包共振;动力电池包2.0具有较好的静力学特性,且其1阶固有频率高于平整路面的最大激振频率,可避免路面激励导致的电池包共振;上盖改进后动力电池包1.0的静力学特性和振动特性均能满足要求;增加电池包的约束范围可以提高其1阶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 振动特性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油门开度的汽车续航测试工况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志成 郭振昕 +1 位作者 贾松霖 李国兴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现有的用于续航测试的车速-时间汽车行驶工况未能考虑油门开度对油耗测试的影响,导致测定油耗相较于实际油耗偏差较大。引入油门开度构建汽车行驶工况可以综合考虑负荷与车速变化对行车油耗的影响。通过划分车速-油门开度行驶片段,利用... 现有的用于续航测试的车速-时间汽车行驶工况未能考虑油门开度对油耗测试的影响,导致测定油耗相较于实际油耗偏差较大。引入油门开度构建汽车行驶工况可以综合考虑负荷与车速变化对行车油耗的影响。通过划分车速-油门开度行驶片段,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筛选行驶片段,拼接行驶片段构建车速-油门开度-时间三维工况曲线。研究发现,相较于二维工况曲线,基于三维工况曲线测定油耗与实测油耗的偏差减少了12.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驶工况 油门开度 车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堃 刘珂 +6 位作者 王言夫 厉濠阳 谭璟 沈政华 杜习康 段继英 赵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1446,共16页
为全面梳理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的发展现状,明确未来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的研究进展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A声级对于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的局限性、心理声学参量以及一些非传统参量客观评价方法;接着归纳了电动... 为全面梳理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的发展现状,明确未来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的研究进展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A声级对于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的局限性、心理声学参量以及一些非传统参量客观评价方法;接着归纳了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之后重点分类总结了国内外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客观量化模型;最后对电动汽车声品质评价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在未来以高精度客观评价模型代替传统主观评价方法,缩短评价时间与成本,提高评价准确性将是电动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声品质 主观评价 心理声学参量 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传声器阵列识别定位汽车内部异响声源
19
作者 李敏宗 汪思梦 +3 位作者 卢奂采 宋玉来 金江明 周达仁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针对新款汽车在路面行驶时车内出现的异响问题,使用球形传声器阵列对汽车在不同车况下水泥路面行驶时汽车内部声场进行了测量。以球形传声器阵列测量的声压数据作为输入,运用球谐波束形成法,重构得出汽车内部声场分布,并对以阵列中心为... 针对新款汽车在路面行驶时车内出现的异响问题,使用球形传声器阵列对汽车在不同车况下水泥路面行驶时汽车内部声场进行了测量。以球形传声器阵列测量的声压数据作为输入,运用球谐波束形成法,重构得出汽车内部声场分布,并对以阵列中心为球心的球面声场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异响声源的识别与定位。由声压频谱分析得出了汽车内部在750、1000和1500 Hz频率附近存在异响;通过对应的内部声场三维可视化结果,确定了异响声源的位置;在轮胎后部的车身加装橡胶挡板或海绵挡板隔离噪声后,异响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研究方法和结果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控制与降低汽车行驶时车内异响以及改善车内声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传声器阵列 声源识别定位 球谐波束形成 车内异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Ⅳ阶段蒸发排放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广宝 张海燕 邵忠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1,共3页
针对国Ⅳ阶段的某汽油车进行了蒸发排放试验,研究了车辆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发动机运转工况并记录碳罐电磁阀处HC脱附规律,指出热浸试验蒸发排放主要产生在试验前期的5-10 min内,而昼间呼吸蒸发排放主要产生在升温阶段及温度为30-35℃范围... 针对国Ⅳ阶段的某汽油车进行了蒸发排放试验,研究了车辆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发动机运转工况并记录碳罐电磁阀处HC脱附规律,指出热浸试验蒸发排放主要产生在试验前期的5-10 min内,而昼间呼吸蒸发排放主要产生在升温阶段及温度为30-35℃范围内。给出了适于国Ⅳ阶段蒸发排放的控制策略,指出控制油箱内的HC蒸气产生量及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可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排放 脱附 热浸 昼间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