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6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悬架系统的理想孪生动挠度跟踪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雷雷 张浩 +4 位作者 于曰伟 甄冉 丁钒 单溪玉 丁家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为解决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减振效果与控制能耗间的矛盾,基于“数字孪生、以虚控实、节能减振”理念,提出了主动空气悬架系统的理想孪生动挠度跟踪控制策略。首先,以车辆座椅主动空气悬架系统为例,利用准零刚度系统构建了真实空气悬架系统... 为解决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减振效果与控制能耗间的矛盾,基于“数字孪生、以虚控实、节能减振”理念,提出了主动空气悬架系统的理想孪生动挠度跟踪控制策略。首先,以车辆座椅主动空气悬架系统为例,利用准零刚度系统构建了真实空气悬架系统的理想数字孪生体,同时建立了该孪生体的参数匹配设计方法;然后,以空气弹簧气体压力控制为节点,设计了外环位置模糊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以及考虑空气弹簧充放气过程中电磁阀非线性流量特性的内环气压控制器,进而实现真实悬架系统对实际激励下孪生体动挠度的跟踪;最后,通过台架模拟实验与整车平顺性仿真实验,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先进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以降低加速度为控制目标的传统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在随机路况下的座椅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更小且控制能耗均方根最小降幅达65.0%,冲击路况下座椅垂向振动剂量也更小且主动控制力最大降幅高达45.5%。所提策略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策略,能在有效提高悬架系统减振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主动控制能耗,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可推广应用于各类主动悬架系统,为节能减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空气悬架 节能减振 理想孪生动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主动悬架预瞄自抗扰前馈补偿控制
2
作者 黄俊明 李栋 +1 位作者 杨蓉 黄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8,共10页
考虑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预瞄控制效果容易受车速、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及路面信息感知精度等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架预瞄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悬架系统中簧载质量、刚度和阻尼的不确定性,搭建含有不确定性的车... 考虑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预瞄控制效果容易受车速、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及路面信息感知精度等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架预瞄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悬架系统中簧载质量、刚度和阻尼的不确定性,搭建含有不确定性的车辆悬架模型,对自抗扰控制算法中的增益函数进行改进,设计了带前馈补偿的主动悬架预瞄控制系统,分别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下从测量噪声和信号处理干扰等外部干扰层面对所提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搭建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对控制系统接近实际部署时的性能进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系统状态变化和干扰不确定性,所提方法能在较宽泛的车速范围内有效改善车身振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补偿 主动悬架 预瞄控制 自抗扰控制 路面信息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动态性能分析
3
作者 沈钰杰 季凯 +2 位作者 黄荣楠 杨晓峰 刘雁玲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法物理实现的问题,以应用机电惯容器的车辆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为被控模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天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跟踪分数阶悬架的力学性能输出。分别从频域与时域的角度对分数阶天棚惯容和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在降低乘坐舒适性方面相比于整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在随机路面输入下,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18.3%,而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降低20.6%,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性,为车辆ISD悬架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ISD悬架 分数阶微积分 天棚控制 机电惯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S-RBPF算法的车辆悬架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4
作者 王姝 董传昊 +3 位作者 张大伟 赵轩 周辰雨 邵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7,共9页
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悬架系统的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为了准确评估悬架参数的长期变化,尤其是实现早期故障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实际行驶状态的悬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在车辆的关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采集振动加速度信号。然后... 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悬架系统的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为了准确评估悬架参数的长期变化,尤其是实现早期故障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实际行驶状态的悬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在车辆的关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采集振动加速度信号。然后,通过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悬架的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系数进行初步识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算法对初步辨识结果进行二次优化。最后,结合实测的车辆硬点坐标和通过辨识得到的悬架参数,基于多体动力学原理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与实际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并进行整车动力学仿真以验证辨识参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悬架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系数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与真实值的最大偏差仅为2.50%和1.82%。同时,车辆动力学模型的仿真输出与实测载荷谱的均方根误差控制在5%以内。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悬架系统参数辨识的精确度,是一种高精度的汽车悬架参数在线辨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RBPF算法 实车载荷谱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研究
5
作者 刘志恩 李立峰 +1 位作者 陈弯 王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设立考虑作动器最大出力限制的适应度函数,利用多元宇宙优化(Multi-verse Optimizer,MVO)算法得到LQR控制器权重系数,以解决传统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仿真分析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与传统LQR控制和模糊控制对比,搭建主动悬架系统1/4车辆台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VO-LQR控制效果最佳;在不测量路面激励且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MVO-LQR控制下,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37.1%,轮胎动位移均方根值降低7.89%,悬架动行程满足限制,可显著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悬架 路面激励 多元宇宙优化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动态调节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及电动客车动力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冯桂珍 张思豪 +1 位作者 李韶华 李鹏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4-745,共12页
建立精确的空气弹簧模型是分析空气悬架电动客车振动特性的关键和前提。针对空气弹簧在不同承载质量下的特性存在差异,以某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考虑橡胶气囊作用力和承载质量变化因素,提出参数动态调节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通过力学... 建立精确的空气弹簧模型是分析空气悬架电动客车振动特性的关键和前提。针对空气弹簧在不同承载质量下的特性存在差异,以某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考虑橡胶气囊作用力和承载质量变化因素,提出参数动态调节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通过力学试验辨识橡胶气囊的关键参数,并验证了综合模型的精度与有效性。基于空气弹簧综合模型建立14座21自由度电动客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与相同参数的CarSim模型仿真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气弹簧非线性特性、车速、路面不平度及乘客分布对电动客车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提出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能适应承载质量和路面激励而动态调整模型参数;空气弹簧的迟滞力学特性不容忽视,相比于线性模型、不考虑迟滞力学特性的热力学模型、空气弹簧等效模型,空气弹簧综合模型使得车辆响应的悬架动挠度明显降低,分别减小22.95%、42.13%、18.20%。车速的提高、路面等级的降低以及乘客位置分布不均会使电动客车的平顺性恶化,距离客车质心位置越远的乘客乘坐的不适感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客车 空气弹簧综合模型 参数动态调节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匹配扰动的主动悬架固定时间控制研究
7
作者 陈潇凯 沈诚 +1 位作者 王茁伊 刘向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4-1403,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依赖车载传感器的智能悬架系统越来越普及。由于传感器存在测量噪声,在包含此类非高斯测量噪声的非匹配扰动下,经典控制算法无法很好地进行全状态观测,进而对控制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针对主动悬架中存...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依赖车载传感器的智能悬架系统越来越普及。由于传感器存在测量噪声,在包含此类非高斯测量噪声的非匹配扰动下,经典控制算法无法很好地进行全状态观测,进而对控制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针对主动悬架中存在的传感噪声等非匹配扰动,以及系统非线性和未建模动态等匹配扰动,分别设计了能够对簧载质量系统和非簧载质量系统进行全状态观测的高阶滑模观测器,并进而设计了能够实现主动悬架全局固定时间收敛的闭环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随机路面工况下,相较于LQG以及扩张观测-滑模控制算法,本文提出的新型高阶滑模观测-固定时间滑模控制算法(SMO-FSMC)可以有效提升悬架的平顺性;相较于卡尔曼滤波器和扩张观测器,所提出的高阶滑模观测器对悬架系统的运动状态跟踪更准确,在面对扰动和测量噪声时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减速带工况下,SMO-FSMC算法可以实现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的更快速收敛,有效改善了典型离散冲击工况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非匹配扰动 固定时间滑模控制 高阶有限时间滑模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寿命的悬架控制臂多目标稳健性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涛 蒋荣超 刘大维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轻量化设计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的重要途经之一,而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优化设计结果的可靠性。文中以汽车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为研究对象,对其模态及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名义应力法对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基于网格... 轻量化设计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的重要途经之一,而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优化设计结果的可靠性。文中以汽车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为研究对象,对其模态及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名义应力法对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基于网格变形技术将控制臂的7个关键几何参数定义为设计变量,以疲劳寿命和质量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面和克里金近似模型,以及NSGA-Ⅱ算法对控制臂进行多目标确定性优化,采用熵权TOPSIS法挖掘Pareto解集的最优解。针对设计变量的不确定性,在确定性优化中加入6σ约束对控制臂进行多目标稳健性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刚度和模态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控制臂的质量减小了4.83%,寿命提高了83.95%,所有性能均达到8σ水平,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控制臂 疲劳寿命 确定性优化 稳健性设计 响应面近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油气悬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梅 李永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94,共21页
油气悬架具有缓冲减振、车身姿态调整等功能,其结构复杂、压力冲击大、耐磨性与密封性要求高.优良的悬架油缸结构、油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是决定车辆行驶性能的重要条件.从悬架结构、工作特性与控制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油气悬架的构... 油气悬架具有缓冲减振、车身姿态调整等功能,其结构复杂、压力冲击大、耐磨性与密封性要求高.优良的悬架油缸结构、油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是决定车辆行驶性能的重要条件.从悬架结构、工作特性与控制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油气悬架的构成型式,归纳总结油气悬架的分类与原理;基于悬架可控制性角度,从油气悬架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数学建模、控制算法与策略等方面论述油气悬架技术,分析现有结构的特点与不足后得出:被动悬架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但缺乏自适应性;半主动悬架能耗小、成本较低、响应快、可靠性高,但自适应性有限;主动悬架性能优良,但能耗大、成本高、系统结构与控制策略复杂.总结与展望3种悬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为车辆油气悬架设计与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悬架 缓冲减振 被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DE算法的主动悬架H_(2)/H_(∞)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潇凯 刘宏宇 刘向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汽车高性能主动悬架对提升驾乘体验感具有显著优势,鲁棒性控制算法是发挥主动悬架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典型鲁棒控制算法难以实现有效扰动估计和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H_(2)/H_(∞)-H_(2)-IUDE算法,采用IUDE算法估计并补偿扰动,并引入H_... 汽车高性能主动悬架对提升驾乘体验感具有显著优势,鲁棒性控制算法是发挥主动悬架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典型鲁棒控制算法难以实现有效扰动估计和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H_(2)/H_(∞)-H_(2)-IUDE算法,采用IUDE算法估计并补偿扰动,并引入H_(2)状态观测器,相比H_(2)/H_(∞)算法增强了鲁棒性。首先,建立了半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模型,并定义了扰动形式。然后,提出能实现扰动估计和补偿解耦的IUDE算法,并提出一种H_(2)状态观测器,进而实现了对H_(2)/H_(∞)算法的再设计。最后,针对随机路面和减速带路面等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比H_(2)/H_(∞)算法,随机路面工况的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和俯仰角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7.6%和5.9%,对汽车平顺性有明显改善。同时,所提出的H_(2)观测器能有效估计系统状态,IUDE算法能准确估计扰动,并能够避免非解耦型UDE方法带来的悬架动挠度恶化问题,具有优异的扰动估计和灵活补偿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不确定性与扰动观测器 H_(2)观测器 H_(2)/H_∞控制 改进的U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双向比的油气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
11
作者 章新 肖增亮 +1 位作者 董荻 李占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多级阻尼切换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中,考虑减振器双向比和阻尼系数的最优匹配,以对车辆进行更优的阻尼控制。建立四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将半主动控制方法与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及被动悬架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30 ... 在多级阻尼切换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中,考虑减振器双向比和阻尼系数的最优匹配,以对车辆进行更优的阻尼控制。建立四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将半主动控制方法与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及被动悬架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30 km/h的B级路面谱和40 km/h的C级路面谱这两种不同的运行条件下,当以被动悬架为比较基准时,多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方法对弹簧质量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这3个性能指标的改善程度,约是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减振器 多级阻尼切换 双向比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稳健性优化
12
作者 吕辉 张家明 +2 位作者 黄晓婷 上官文斌 肖国权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2,共8页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PMS)参数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复杂情形,本文开展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电动汽车PMS稳健性优化设计研究。基于Nataf变换和蒙特卡罗抽样提出了一种概率参数相关情形下的PMS固有特性响应不确...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PMS)参数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复杂情形,本文开展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电动汽车PMS稳健性优化设计研究。基于Nataf变换和蒙特卡罗抽样提出了一种概率参数相关情形下的PMS固有特性响应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分析的Nataf-蒙特卡罗(NMC)方法;结合Nataf变换和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推导了一种高效求解PMS响应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Nataf-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NAPCE)方法;基于NAPCE方法和相关系数赋权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响应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PMS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对系统进行了稳健性优化。结果表明,以NMC方法作为参考,NAPCE方法在求解PMS固有特性响应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合理配置系统参数,提高系统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Nataf变换 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 稳健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胎实时侧向力及侧偏角的轮胎侧偏刚度辨识方法与效果
13
作者 房玉莹 王鹏伟 +2 位作者 崔凯晨 高松 张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12-7822,共11页
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与汽车的操纵特性紧密联系,实时准确地估计轮胎侧偏刚度对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侧偏刚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胎侧向力和侧偏角估计的侧偏刚度实时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前轮纵向力对... 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与汽车的操纵特性紧密联系,实时准确地估计轮胎侧偏刚度对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侧偏刚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胎侧向力和侧偏角估计的侧偏刚度实时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前轮纵向力对侧向力的影响,基于横摆动力学模型及滑模观测算法设计了轮胎侧向力估计器,基于侧向力估计误差设计侧偏角反馈估计器;其次,建立了可描述轮胎侧向力、侧偏角、侧偏刚度三者关系的非线性轮胎力模型,以实时估计的侧向力、侧偏角为输入,设计限定记忆的递推最小二乘侧偏刚度在线辨识算法,解决算法因“数据饱和”存在估计误差的问题,提高辨识精度。最后,进行了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轮胎侧向力的估计误差平均约为4.153 9%,轮胎侧偏角的估计误差平均为3.285 2%;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侧偏刚度辨识模型对道路条件变化具有鲁棒性,在高、低附着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轮胎侧偏刚度估计精度平均约为98.379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力 侧偏角 非线性特性 递推最小二乘法 侧偏刚度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换向机构的解耦悬架优化设计
14
作者 崔雪敏 徐家川 +1 位作者 李迪 王宗起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4,共9页
以FSAE赛车悬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侧倾和纵倾时控制减震器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换向机构,且使车辆纵倾运动与侧倾运动解除耦合。采用ADAMS软件搭建悬架的模型进行优化仿真,优化后的悬架各参数均在要求范围内,并使悬架较好地... 以FSAE赛车悬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侧倾和纵倾时控制减震器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换向机构,且使车辆纵倾运动与侧倾运动解除耦合。采用ADAMS软件搭建悬架的模型进行优化仿真,优化后的悬架各参数均在要求范围内,并使悬架较好地实现了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AE赛车 换向机构 解耦悬架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垂向振动研究
15
作者 李仲兴 程淇谦 李忠远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07,628,共9页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垂向振动恶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简称MPC)理论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由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hub motor-air suspension,简称HM-AS)系统组成...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垂向振动恶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简称MPC)理论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由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hub motor-air suspension,简称HM-AS)系统组成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七自由度半车模型,并基于随机路面进行实车试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根据车辆综合性能指标构建成本函数,以悬架动行程和可调阻尼减振器生成的阻尼力为约束条件,建立模型预测控制器;最后,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当前车辆状态参数求解最优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PC的半主动悬架可以有效改善不平衡电磁力带来的垂向振动恶化问题,且车辆各项评价指标的功率谱密度在人体敏感频域范围内下降明显,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电动汽车 半主动悬架 模型预测控制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滑模控制研究
16
作者 于学天 刘善辉 +2 位作者 庄晔 张振伟 杨柳楠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7,共8页
为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的滑模控制策略。对电磁阀式减振器进行力学特性测试,利用试验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减振器正模型并验证。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参考混合天地棚系统模型,将实际被控制系统动态误差... 为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的滑模控制策略。对电磁阀式减振器进行力学特性测试,利用试验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减振器正模型并验证。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参考混合天地棚系统模型,将实际被控制系统动态误差引入到滑模控制中,采用指数趋近律并使用饱和函数作切换函数,来抑制抖振现象。采用遗传算法和均匀粒子群优化组合的智能优化算法(Genetic Algorithm Unifor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UPSO)优化滑模控制器中的趋近律参数和混合天地棚权重系数。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控制、滑模控制和粒子群优化的滑模控制相比较,GA-UPSO优化的滑模控制使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明显下降,可以改善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半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粒子群算法 电磁阀式减振器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识别的半主动空气悬架控制
17
作者 徐涛 高振洋 +2 位作者 南金瑞 孙良伟 张昊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806,共9页
对配备了空气悬架和连续可调减震器的乘用车,建立了二自由度半主动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对空气弹簧高度和悬架阻尼的控制.针对空气悬架空簧高度与力学特性的耦合问题及多工况悬架控制器参数适应性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适应可变空簧高... 对配备了空气悬架和连续可调减震器的乘用车,建立了二自由度半主动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对空气弹簧高度和悬架阻尼的控制.针对空气悬架空簧高度与力学特性的耦合问题及多工况悬架控制器参数适应性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适应可变空簧高度的LSTM路面不平度识别网络,实现了自适应改进天棚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在多种工况下显著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与操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空气悬架 路面不平度识别 LSTM 改进天棚阻尼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互联悬架连接机理研究及计算机仿真
18
作者 陈军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2,共7页
针对液压悬架系统存在连接方式多,难于选择理想类型的问题,开展液压互联悬架连接机理研究。在180多种液压悬架连接方式进行对比,选择24种进行研究。结合车辆的操控性和平顺性,建立了14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及液压互联悬架模型。然后,基... 针对液压悬架系统存在连接方式多,难于选择理想类型的问题,开展液压互联悬架连接机理研究。在180多种液压悬架连接方式进行对比,选择24种进行研究。结合车辆的操控性和平顺性,建立了14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及液压互联悬架模型。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24种液压互联悬架的整车模型,采用鱼钩试验证实整车模型的操控性,通过半正弦试验及随机路面激励试验对24种连接方式,以及未配置HIS的车辆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鱼钩试验工况下,第2、4、14、17液压互联悬架模型能有效减小车辆侧倾角、俯仰角和横摆角速度,明显改善车辆操控性能;在半正弦试验及随机路面激励试验工况下,车辆动载荷、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均小于其他互联悬架模型,证明这4种模型行驶平顺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互联悬架 机理研究 操控稳定性 行驶平顺性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橡胶疲劳寿命研究进展
19
作者 付江华 李婉婷 +2 位作者 江鑫 尹亚坤 申秀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橡胶结构的疲劳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悬置的使用寿命,从橡胶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与性能优化、测试4个方面进行归纳,综述了国内外橡胶疲劳寿命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影响橡胶疲劳寿命的因素,论述了...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橡胶结构的疲劳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悬置的使用寿命,从橡胶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与性能优化、测试4个方面进行归纳,综述了国内外橡胶疲劳寿命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影响橡胶疲劳寿命的因素,论述了橡胶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其预测效果,阐述并分析了橡胶疲劳寿命有限元仿真及测试现状,指出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橡胶疲劳寿命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疲劳寿命 预测模型 分析方法 疲劳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减振器内置阀电磁力特性测试研究
20
作者 谢培伟 孙晓帮 陆俊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0,共5页
为了研究电控减振器内置阀的电磁力特性,结合其结构原理,对内置阀芯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以电磁力为中间量的阀芯位移与电流的关系特性。根据电磁力测试的需求,提出电磁力测试系统方案,利用SolidWorks设计了电磁力检测台的机械系统。通过... 为了研究电控减振器内置阀的电磁力特性,结合其结构原理,对内置阀芯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以电磁力为中间量的阀芯位移与电流的关系特性。根据电磁力测试的需求,提出电磁力测试系统方案,利用SolidWorks设计了电磁力检测台的机械系统。通过使用欧姆龙PLC和NI采集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动作控制电气硬件搭建。利用LabVIEW编写软件,实现了电磁力测试与数据存储。最后,利用电磁力检测台对5种电流进行电磁力试验,并结合减振器内置阀内部弹簧的弹性曲线,得到内置阀阀芯位移与控制电流的换算关系。结果表明:该检测台可以有效开展电磁力检测,通过分析计算可得到阀芯位移与控制电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减振器内置阀 电磁力特性 电磁力测试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