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哈铁路既有线水害成因分析及改造研究
1
作者 陈乾 《铁道勘察》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临哈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受自然因素、设备缺陷和经济因素影响,铁路部分地段水害多发,给铁路运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带来重大隐患。依托临哈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扩能改造工程,从自然因素(地形、沙害)、设备缺陷(导流、桥涵、侧沟)和经济因... 临哈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受自然因素、设备缺陷和经济因素影响,铁路部分地段水害多发,给铁路运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带来重大隐患。依托临哈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扩能改造工程,从自然因素(地形、沙害)、设备缺陷(导流、桥涵、侧沟)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既有线水害的成因,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积沙及校核结果,提出两种水害改善方案:并行既有线增二线增加挡水措施方案和双线绕行方案,从沙害、养护工作量、措施可靠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计算和考量。研究表明,双线绕行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该段水害问题,且具有施工期间对行车干扰小、无需设置临时过渡便线、避免顶进涵洞、导流堤设置合理、整体便于养护维修、工程投资适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共线铁路 水害 既有线 扩能改造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达万高铁复杂山区段防灾减灾选线设计
2
作者 韩皓 《铁道勘察》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复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防灾减灾需求尤为突出,而高速铁路平面曲线半径大,适应地形和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较差,故山区选线矛盾较为突出。为研究复杂山区高速铁路防灾减灾选线方法,在借鉴西南山区其他铁路成功选线经验基础上,根据成达万... 复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防灾减灾需求尤为突出,而高速铁路平面曲线半径大,适应地形和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较差,故山区选线矛盾较为突出。为研究复杂山区高速铁路防灾减灾选线方法,在借鉴西南山区其他铁路成功选线经验基础上,根据成达万高铁工程特点,梳理区域地质灾害识别思路,对比分析绕避和低风险通过的线路方案,结合防灾减灾选线的案例,总结平行岭谷岩溶区段地质选线原则,并合理利用桥隧等工程措施提升防灾能力。通过调查、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归纳出“一绕、二降、三强化”防灾减灾总体设计原则,总结出“消灾源、控灾频”的全生命周期预防措施。该研究拓展了复杂山区铁路防灾减灾设计思路,为高速铁路防灾减灾选线设计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高速铁路 减灾选线 勘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兰铁路引入兰考南站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俊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共6页
研究目的:设计方案比选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因引入新增线路,结合预测运量,既有线路的通过能力远期已趋于饱和,需进行各方案的优缺点分析,并合理选择引入方案。本文通过菏兰铁路引入兰考南站方案研究,选择合理的引... 研究目的:设计方案比选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因引入新增线路,结合预测运量,既有线路的通过能力远期已趋于饱和,需进行各方案的优缺点分析,并合理选择引入方案。本文通过菏兰铁路引入兰考南站方案研究,选择合理的引入方案,确定合理的线路走向,达到降低工程难度和节省投资的目的。研究结论:(1)本文通过对运输组织、技术经济、车站咽喉疏解近期工程、同步实施线下工程、已实施工程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结合河南省最新城际铁路网规划,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出相对优化的推荐方案,即上下行联络线分别在东西咽喉疏解方案;(2)通过运营条件、线路长度、工程投资等诸多方面的分析,结合沿线村镇分布、联络线设置条件等因素,对引入兰考南站线路方案进行了研究,推荐东绕仪封乡以R=3 000 m限速引入兰考南站方案;(3)本文研究可为类似项目的方案比选奠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组织 铁路选线 实施工程 方案比选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呼南通道邵永铁路引入邵阳地区方案研究
4
作者 谢淑润 胡明星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共6页
研究目的:呼南通道作为“八纵八横”国家高铁主通道之一,邵阳至永州铁路是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邵阳地区既有铁路、客流特点、城市规划等因素,研究提出邵永铁路在邵阳地区的引入方案,再根据运输能力适应、既有设备利用、工... 研究目的:呼南通道作为“八纵八横”国家高铁主通道之一,邵阳至永州铁路是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邵阳地区既有铁路、客流特点、城市规划等因素,研究提出邵永铁路在邵阳地区的引入方案,再根据运输能力适应、既有设备利用、工程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控制、未来持续发展等需求,进一步细化比选,形成邵永铁路引入邵阳地区的优选推荐方案。研究结论:(1)根据邵阳地区既有铁路概况,以及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客运需求,研究提出邵永铁路引入邵阳站和新设邵阳南站两大系列方案;(2)通过比较分析各项具体方案的线路布局、工程投资、运输质量、未来发展等控制因素,推荐采用按线路别引入邵阳站娄邵场调整到发线分工的方案,并预留未来娄邵高铁引入邵阳站的条件;(3)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高铁呼南通道邵永段的勘察设计中,对引入工程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南通道 邵永铁路 邵阳地区 方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桂铁路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晓龙 张可军 蒋登伟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云桂铁路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广昆通道”的组成部分,路网地位突出。根据该项目的功能定位及项目特点,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城市规划、环境敏感点、工程安全以及投资合理性等方面,分析确定合理的枢纽引入、线路走向以... 云桂铁路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广昆通道”的组成部分,路网地位突出。根据该项目的功能定位及项目特点,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城市规划、环境敏感点、工程安全以及投资合理性等方面,分析确定合理的枢纽引入、线路走向以及重点桥梁、隧道工程方案。项目设计过程中以“系统最优、风险可控”为核心思想,开展了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工作,取得了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理论性,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总体设计 技术创新 山区选线 岩溶整治 岩溶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时速400 km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毅 黄艳磊 邱钰峻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CR450科技创新工程,依托成渝中线高速铁路的建设,开展我国时速400 km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CR450科技创新工程,依托成渝中线高速铁路的建设,开展我国时速400 km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更高速度标准的综合试验验证,系统优化完善我国既有时速250~350 km高速铁路基础理论及规范标准,全面构建时速400 km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成果不仅可助推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升级和高速铁路成套建造技术创新发展,还能指导我国的既有高速铁路网进一步提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 时速400 km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7
作者 韩峰 刘泽龙 王成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合理地解决环境敏感区铁路线路方案综合优选问题,研究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调研和环境敏感区特征探析,分析总结影响线路方案的因素,构建涵盖4大方面18项指标的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 为合理地解决环境敏感区铁路线路方案综合优选问题,研究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调研和环境敏感区特征探析,分析总结影响线路方案的因素,构建涵盖4大方面18项指标的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指标体系.其次,在专家经验主观赋权和工程信息客观赋权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进行组合赋权.然后,结合改进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确定各线路方案的相对贴近度,进而实现线路方案优选.最后,以新建铁路西宁至成都线合作至郎木寺段线路方案选择为例进行优选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段线路的4个备选方案的相对贴近度依次为0.527 9,0.523 6,0.508 7,0.522 7,方案一的相对贴近度最大为最优方案,基于本方法的优选结果与实际专家论证结果一致;与传统TOPSIS比较,基于改进TOPSIS的运算结果避免了计算结果受单方面优势指标影响的弊端,在运算过程中将线路方案涉及的极端优劣指标进行综合权衡考量,得到的运算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研究成果可为未来环境敏感区线路方案优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优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区 线路方案优选 组合赋权 灰色关联分析 改进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乍杭铁路引入上海枢纽方案研究
8
作者 凌飞翔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沪乍杭铁路位于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长三角地区,是“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沪昆通道的辅助通道。基于枢纽现状,以城市规划和发展为导向,结合沪昆通道相关线路分工,提出引入浦江以西城区与引入浦江以东城区两个思路,分别研究... 沪乍杭铁路位于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长三角地区,是“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沪昆通道的辅助通道。基于枢纽现状,以城市规划和发展为导向,结合沪昆通道相关线路分工,提出引入浦江以西城区与引入浦江以东城区两个思路,分别研究了引入上海虹桥站及上海南站方案、引入上海东站方案,再经过对经四团站引入上海东、新建奉贤北站引入上海东、新建闵行东站引入上海东方案的综合比选,确定采用点、线布局合理,符合枢纽及城市规划,互联互通条件好,工程投资省的经四团站引入上海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沪乍杭铁路 沪杭城际铁路 上海枢纽 城市规划与发展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中增建二线引入中卫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9
作者 刘可敬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中卫铁路枢纽现状分析和规划线路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宁夏自治区“五市同城化”动力集中型列车直通的功能需求,结合近、远期运量及相关线路建设时机,统筹考虑中卫枢纽点线能力协调,研究宝中二线引入中卫铁路枢纽方案。将宝中线、太中... 在中卫铁路枢纽现状分析和规划线路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宁夏自治区“五市同城化”动力集中型列车直通的功能需求,结合近、远期运量及相关线路建设时机,统筹考虑中卫枢纽点线能力协调,研究宝中二线引入中卫铁路枢纽方案。将宝中线、太中银线以及包兰线作为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宝中增建二线利用既有通道和新建通道两类四个方案,推荐运输组织顺畅、投资较省的利用太中银铁路黄河桥方案;围绕宝中增建二线的运输组织,研究了双线运输及双单线运输方式,推荐运输能力适应性强、运输组织顺畅的新建线路按下行方向运行方案,最后对潘营至余丁联络线于既有太中银黄河桥出岔及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可实施性强、投资节省的建设方案。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对新建线路从通道选择、运输组织、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多方案研究比选,为整合枢纽内线路设备资源、优化枢纽布局及运输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铁路枢纽 宝中增建二线 包兰增建二线 五市同城化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实时动态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绍成 蒲浩 +3 位作者 宋陶然 李伟 相诗尧 张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4-1014,共11页
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的融合是实现铁路线路三维正向设计的瓶颈之一。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实时更新三维场景。现有的静态融合方法会修改原始的地形数据,且计算量大,耗时过长,无法满足动态交互式设计的需求。对此,提出一种铁路线路与... 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的融合是实现铁路线路三维正向设计的瓶颈之一。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实时更新三维场景。现有的静态融合方法会修改原始的地形数据,且计算量大,耗时过长,无法满足动态交互式设计的需求。对此,提出一种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实时动态融合方法。基于铁路三维场景,在每帧显示前动态提取视相关地形瓦片模型和线路三维模型,在内存中基于线程池并行对地形瓦片裁剪,实现二者的实时融合,并构建缓存队列,重复利用融合结果。为了提升单块地形瓦片和线路三维模型的融合效率,提出了“超挖-回填”的融合思想。借助高效的三角形空间网格索引,快速删除融合边界内及相交网格涉及到的三角形,虽然“超挖”部分三角形,但避免了繁杂的三角形定位、调整计算。依据超挖三角形外边界和融合边界构建“回填”区域,再采用剪耳法对“回填”区域重构三角网,实现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该方法开发了铁路线路三维设计系统,对一条104.9 km铁路案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其显示帧率可以保持在35~45 fps,且能够实时更新三维场景。相较于传统的静态融合方法,该方法将长时间的全局模型融合转化为帧前的局部视相关动态融合,减少了线路方案修改时更新的融合数据量及计算量,从而满足了动态交互式设计的需求,提升了三维正向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三维建模 动态融合 视相关 地形裁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选线优化研究
11
作者 蒲浩 蔡玲 +4 位作者 李伟 胡建平 乔俊飞 胡光常 明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1,共10页
绿色低碳选线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促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铁路低碳选线优化研究大多集中于针对给定铁路线路方案局部的事后评价,而选线设计作为铁路建设项目的先行环节,要着眼全局,将绿色低碳选线... 绿色低碳选线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促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铁路低碳选线优化研究大多集中于针对给定铁路线路方案局部的事后评价,而选线设计作为铁路建设项目的先行环节,要着眼全局,将绿色低碳选线理念融入设计过程,开展铁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评估。为此,针对智能选线搜索过程中实时生成的线路方案,首先提出涵盖施工建造、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的铁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碳强度年度衰减规律分析对各阶段碳排放进行动态修正,得到总碳排放;然后将碳排放计算模型和建设成本计算模型进行组合,构建铁路线路碳排放-成本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双目标优化模型求解。以某山区铁路为例,应用所提模型生成的碳排放-成本双目标最优方案与人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方案相比,双目标综合最优方案可节省22.7%的建设成本、降低12.7%的碳排放。该优化模型可有效提高铁路线路方案的经济性和低碳性,为设计人员选线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 双目标优化模型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环保选线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凌 《铁道勘察》 2024年第2期85-90,97,共7页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GIS+BIM的技术手段,制作区域环境敏感区图层,搭建多维度区域生态保护目标空间分布及管控范围的环保选线平台,结合工程技术条件开展各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程度的综合比选,从而得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线路方案,为设计选线及控制工程方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先期开展敏感区路段环境影响专题论证,可进一步优化工程选线及工程形式,保障项目依法合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环境保护 选线设计 秦岭山区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并行区段精细化选线
13
作者 杨书生 高岩 +3 位作者 朱蔡亦伊 邹凯 刘托 何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在用地紧张、拆迁成本高昂的城区,当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共用车站和走廊带时,会极大地增加线路设计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人工线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线路精细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改进现有动态规划算法,对线路平、纵... 在用地紧张、拆迁成本高昂的城区,当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共用车站和走廊带时,会极大地增加线路设计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人工线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线路精细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改进现有动态规划算法,对线路平、纵断面的线形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整,以线路工程总造价为目标函数,在特定的约束、搜索范围和精度等条件下获取全局最优解,并将提出的线形优化模型框架应用在山东省某高速铁路项目路段。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铁路设计线形参数,使得房屋拆迁面积和新建线路与既有线间用地面积分别降低了4.61%、3.39%,节省了2.75%的工程总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既有线并行 动态规划 精细化设计 用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投射与GPU解析的铁路线路LoD网格场景建模方法
14
作者 陈燕平 宋陶然 孙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60-2671,共12页
层次细节(LoD)网格地形模型是构建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场景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制于LoD网格模型多层次、多尺度表达的复杂动态特征,以及经典LoD四叉树三维网格地形的独立、分块结构形式,在全球数字地形平台上进行铁路线路建模时,地形裁... 层次细节(LoD)网格地形模型是构建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场景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制于LoD网格模型多层次、多尺度表达的复杂动态特征,以及经典LoD四叉树三维网格地形的独立、分块结构形式,在全球数字地形平台上进行铁路线路建模时,地形裁剪开孔、线路地形融合等环节面临诸多难题。对此,提出全球LoD网格地形上基于外边界投射的铁路线路开孔建模方法,以及利用GPU顶点解析的铁路线路LoD地形动态融合叠置方法,从而实现铁路线路LoD网格地形三维场景高效建模。采取GPU与CPU相结合的办法,首先对地形裁剪区域进行过滤,屏蔽区域内的冗余三角形,留下开孔区域,对区域外围顶点通过投射到区域边缘的修正方式实现点位移动以完成边缘填充,从而避免规则网格上的三角网整合建模,实现复杂地形的规则网格兼容表达。然后,在为地形顶点设置全球统一纹理坐标的基础上,在GPU中对地形纹理与叠置图像分别建立不同的纹理坐标转换关系,实现两者的同模无缝表达,其中针对叠置图像的交互,采用仿射变换的方法突破多重空间非线性变换的困难,解决交互时纹理坐标转换的不同步问题。最终,通过某段184 km铁路线路三维建模案例进行有效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对特定地形区域进行开孔裁剪,再利用GPU顶点解析使铁路线路与LoD地形叠置融合,实现外部铁路模型与真实地形的高效融合,铁路大场景三维建模的渲染效率可由40~70帧提升至55~77帧,优化比率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层次细节模型 地形裁剪 图像叠置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煤炭东出新径路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伟 《铁道货运》 2024年第3期18-22,30,共6页
2022年陕北榆林煤炭产量5.84亿t,其中铁路煤炭外运量为3亿t,预测远期铁路煤炭外运量为4.8亿t,其中东出运量2.6亿t。该地区的煤炭东出运输主要依赖于包西铁路衔接太中银—黄韩侯—陇海—包兰等横向铁路通道。由于包西铁路榆林至绥德段能... 2022年陕北榆林煤炭产量5.84亿t,其中铁路煤炭外运量为3亿t,预测远期铁路煤炭外运量为4.8亿t,其中东出运量2.6亿t。该地区的煤炭东出运输主要依赖于包西铁路衔接太中银—黄韩侯—陇海—包兰等横向铁路通道。由于包西铁路榆林至绥德段能力已饱和,太中银铁路后方径路石太段能力趋于饱和,无法满足区域煤炭进一步东出的需求,研究提出构筑陕北煤炭东出新径路。研究从工程投资、通道规模、运营管理、运输组织、通道布局及沿线经济带动等角度对比分析了2个方案:一是沿既有神木西至瓦塘通道扩能方案,二是沿规划新建榆佳临通道方案。沿既有神木西至瓦塘通道的扩能方案,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设施和富余运能,工程建设规模小,服务沿线更多矿区煤炭集运需求,实现路网整体效益最大化;扩能方案形成径路顺直、运输流畅的陕煤东出新通道,有效解决陕煤东向运输能力不足问题,同时释放包西铁路瓶颈区段运能,支撑陕煤南向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煤炭运输 铁路路网 东出径路 增建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建设环境下基于Hybrid A^(*)算法的铁路平面线形绿色优化设计
16
作者 张天龙 何庆 +2 位作者 高岩 高天赐 李子涵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随着“双碳经济下绿色铁路”理念的兴起,将“绿色生态”融入到铁路平面线路优化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铁路建设成本与生态破坏成本的协同优化为目标,引入并改进了一种自动驾驶导航算法(Hybrid A^(*)算法),以适应复杂的铁路设... 随着“双碳经济下绿色铁路”理念的兴起,将“绿色生态”融入到铁路平面线路优化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铁路建设成本与生态破坏成本的协同优化为目标,引入并改进了一种自动驾驶导航算法(Hybrid A^(*)算法),以适应复杂的铁路设计问题,同时考虑最小曲线半径、最大曲线半径、最短曲线长度、最短夹直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等铁路线形约束。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后算法以离散网格方式整合外部环境因素,实现渐进式全局探索,获取接近全局最优的铁路线路设计结果;(2)该方法在复杂外部环境约束下,无需预设水平交点位置和数量,可自动生成符合线路-环境耦合约束的优化平面线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设计 水平线路 绿色生态 Hybrid 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路穿越多重环境敏感区工程方案优化及环保措施强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景艺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199-202,共4页
本工程D1K299+440~DK321+200段选线受敏感区(涉及广西澄碧河市级自然保护区、澄碧湖风景名胜区、澄碧湖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澄碧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广西百色澄碧河水库自治区重要湿地和澄碧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接轨条件等因素制... 本工程D1K299+440~DK321+200段选线受敏感区(涉及广西澄碧河市级自然保护区、澄碧湖风景名胜区、澄碧湖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澄碧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广西百色澄碧河水库自治区重要湿地和澄碧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接轨条件等因素制约,线路走向与敏感区正交,无法避让。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线路方案合理性,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重点路段工程形式优化和重点路段环保措施等方面开展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区 环保选线 工程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区域铁路建设技术难点与处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同刚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3期25-28,97,共5页
本文以文山至靖西铁路为研究基础,对复杂地质区域铁路建设的综合性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文山至靖西铁路地跨滇东南及桂西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项目自然特征对设计和投资均提出较高要求。本文从项目选线、坡... 本文以文山至靖西铁路为研究基础,对复杂地质区域铁路建设的综合性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文山至靖西铁路地跨滇东南及桂西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项目自然特征对设计和投资均提出较高要求。本文从项目选线、坡度适应性、桥隧路工程设计、投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技术难题 复杂地质 坡度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km/h高速磁浮线路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卫凡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7-12,16,共7页
线路参数是铁路选线最基本的设计参数,不仅是列车安全、快速和舒适运行的技术保障,而且直接影响着铁路项目的工程造价及投资等重大问题。本文基于车线行驶动力学理论,以旅客乘坐舒适度要求为标准,对600 km/h高速磁浮铁路线路平纵断面参... 线路参数是铁路选线最基本的设计参数,不仅是列车安全、快速和舒适运行的技术保障,而且直接影响着铁路项目的工程造价及投资等重大问题。本文基于车线行驶动力学理论,以旅客乘坐舒适度要求为标准,对600 km/h高速磁浮铁路线路平纵断面参数进行研究,总结线路参数变化规律,提出600 km/h高速磁浮铁路线路设计参数建议值。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铁路选线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 线路参数 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铁路选线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
20
作者 宋洪锐 胥岚月 曾勇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58-62,67,共6页
铁路选线方案设计对于铁路能否充分发挥减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评估铁路选线方案的减碳能力,分析了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某城际铁路研究地段全... 铁路选线方案设计对于铁路能否充分发挥减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评估铁路选线方案的减碳能力,分析了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某城际铁路研究地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1.42×10^(8)kg,而间接减碳量为79.58×10^(8)kg,减碳效益达到58.16×10^(8)kg;(2)本文提出的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可有效评估选线设计方案带来的减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减碳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