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示踪指示剂的混凝土裂缝深度雷达检测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田辉 汤雷 +4 位作者 李坡 贾宇 王玉磊 栾品之 张盛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0,29,共5页
裂缝识别检测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评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准确检测裂缝深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混凝土裂缝深度指示剂的雷达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将裂缝空腔检测转化为指示剂检测,实现... 裂缝识别检测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评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准确检测裂缝深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混凝土裂缝深度指示剂的雷达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将裂缝空腔检测转化为指示剂检测,实现了裂缝深度的精确识别。研究中配置了一种含有纳米Fe_3O_4强反射成分的裂缝深度指示剂,并构建了大体积沙箱相似物理模型,模拟了指示剂灌入裂缝尖端后的效果,开展了多工况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指示剂可检测裂缝的最大深度为90 cm,且随着深度增加,指示误差增大,但最大指示误差不超过5%。相较于传统指示剂,新型指示剂显著提高了裂缝深度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剂 雷达波 指示性能 沙箱模型 指示误差 裂缝深度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试验制度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冲磨性能
2
作者 张晓闯 陈波 +2 位作者 王雄锋 葛龙甄 徐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明确不同试验制度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冲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掺与混掺纤维的方式,研究不同试验制度下UHPC的抗冲磨性能,探讨不同试验制度对UHPC抗冲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下钢球法(1200 r/min)测得UHPC的抗冲磨强度为(51.0~71.... 为明确不同试验制度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冲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掺与混掺纤维的方式,研究不同试验制度下UHPC的抗冲磨性能,探讨不同试验制度对UHPC抗冲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下钢球法(1200 r/min)测得UHPC的抗冲磨强度为(51.0~71.6)h/(kg/m^(2)),随着纤维掺量(1.0%~2.0%)的增加而增大。掺入纤维后抗冲磨强度增长幅度为8%~41%,最优组为单掺2%体积掺量钢纤维组。高速水下钢球法(4000 r/min)测得UHPC的抗冲磨强度仅有(8.0~17.6)h/(kg/m^(2)),掺入纤维后抗冲磨强度增长幅度为2.5%~120.0%,最优组为1%钢纤维与1%聚丙烯纤维混掺组,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抗冲磨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下钢球法动力小,钢珠难以突破纤维构成的三维网络,试块磨蚀特征并不明显,表面中心处纤维并未裸露,不能准确反映UHPC抗冲磨性能;高速水下钢球法动力大,磨蚀特征明显,表面磨蚀均匀,且花费时间少,磨蚀效率高,能准确反映出UHPC的抗冲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制度 UHPC 抗冲磨强度 高速水下钢球法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对重力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3
作者 陈灯红 张心瀚 +3 位作者 林天成 岳梦 王睿楠 曾怡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基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依据地震台站的断层距离对所收集的地震记录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性并进行量化分析;以黄登重力坝为研究对象,从上游坝面顺河向位移、上游坝面主拉应力和下游坝面主... 基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依据地震台站的断层距离对所收集的地震记录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性并进行量化分析;以黄登重力坝为研究对象,从上游坝面顺河向位移、上游坝面主拉应力和下游坝面主压应力3个响应量出发,探究近断层地震的脉冲特性对重力坝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地震下的黄登重力坝坝顶坝趾顺河向相对位移比非脉冲大44%;坝踵处的主拉应力比非脉冲型大30%;坝趾处的主压应力则比非脉冲地震的响应值大31%。相比于非脉冲型地震,脉冲型地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结构的各项响应值均明显偏大。因此,在进行抗震设防时需要考虑近断层地震的脉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 重力坝 脉冲特性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区域软土地基中箱筒型基础防波堤横向承载特性
4
作者 王帅 张佳林 +2 位作者 胡少伟 游建华 杨煜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80,共7页
箱筒型基础防波堤是港口区域软土地基中较优的防波堤结构形式,为了探究其承载特性,通过大比尺的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了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的横向承载特性,分析了其受荷响应、失效模式、转动特性及与地基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横向荷... 箱筒型基础防波堤是港口区域软土地基中较优的防波堤结构形式,为了探究其承载特性,通过大比尺的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了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的横向承载特性,分析了其受荷响应、失效模式、转动特性及与地基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横向荷载作用下,箱筒型基础整体失效模式为一般剪切破坏;准弹性阶段防波堤向荷载方向转动,转角与横向位移线性相关;塑性阶段临界位移约为基础长度的1.0%,变位模式由滑移为主向转动为主转变;失效阶段临界位移约为基础长度的3.0%,变位以转动为主;循环位移荷载作用下,正旋转发生循环硬化,负旋转发生循环退化。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箱筒型基础结构的计算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基 箱筒型基础 防波堤 横向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差异分析
5
作者 单景松 刘然舒 +2 位作者 徐林功 吴淑印 梅佳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率,击实100次时,硬化试件空隙率随级配变粗而增加,随浆骨比增加而非线性降低,随水灰比增加而增加。浆骨比为0.23、0.27、0.31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分别降低2.7%、0.4%,水灰比由0.25增加到0.35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增加了0.8%。硬化试件的实际空隙率显著高于设计空隙率,两者差异随级配变粗而增大,随浆骨比的增加而变大,随水灰比的降低而减少,由设计空隙率预估实际空隙率时应根据压实水平和混合料组成综合修正。该研究的试验成果和预估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预估硬化试件实际空隙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设计空隙率 实际空隙率 差异性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宏细观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宿辉 王新宇 +5 位作者 赵永春 刘绍兴 袁乐忠 柴宏利 张婷 韩小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98,91,共5页
高地温引水隧洞通水后围岩温度场会产生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衬砌结构遭受热—冷冲击作用而产生损伤。为揭示混凝土衬砌宏细观损伤规律,开展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扫描试验(NMR)和SEM扫描试验,分析高... 高地温引水隧洞通水后围岩温度场会产生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衬砌结构遭受热—冷冲击作用而产生损伤。为揭示混凝土衬砌宏细观损伤规律,开展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扫描试验(NMR)和SEM扫描试验,分析高温养护后不同冷击方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孔结构及细观形貌特征的影响,探究不同冷击方式下高温混凝土宏细观损伤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养护温度增加,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60℃养护后混凝土宏观力学强度达到最大;随着初始养护温度增加,混凝土孔隙率不断增大。骤降冷击方式对混凝土孔隙率、大孔隙占比和小孔隙占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影响;相对自然冷击,骤降冷击下混凝土水泥砂浆界面产生较为明显的温度裂缝,混凝土损伤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高地温环境下引水隧洞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混凝土衬砌 冷击方式 孔结构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温度下岩石混凝土界面剪切损伤特征
7
作者 屈春来 王晓阳 刘世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5,133,共5页
环境温度变化改变了隧洞围岩与衬砌界面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衬砌结构的承载特性和隧洞围岩的安全稳定性。通过设计三种变温养护模式干预方案,进行混凝土单轴压缩和岩石混凝土直剪试验,获得不同温度变化干预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和岩... 环境温度变化改变了隧洞围岩与衬砌界面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衬砌结构的承载特性和隧洞围岩的安全稳定性。通过设计三种变温养护模式干预方案,进行混凝土单轴压缩和岩石混凝土直剪试验,获得不同温度变化干预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和岩石混凝土界面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分析变化温度干预下岩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相对刚度及界面剪切损伤演化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干预温度越高,界面抗剪强度峰值和剪切刚度越大、岩石混凝土相对刚度越大、界面峰后剪切脆性越好、界面剪切损伤演化速率越大,初始干预温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岩石混凝土相对刚度与界面剪切损伤演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地温及变温环境下隧洞衬砌结构承载性能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变化 岩石混凝土 力学性能 界面损伤特征 相对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能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婷 杜效鹄 +2 位作者 沈振中 张宏伟 许峙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研究混凝土断裂特性与尺寸效应,引入断裂能和等效应变表示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结合混凝土塑性变形特征,提出基于断裂能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为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引入改进的能量尺寸效应... 为研究混凝土断裂特性与尺寸效应,引入断裂能和等效应变表示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结合混凝土塑性变形特征,提出基于断裂能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为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引入改进的能量尺寸效应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三点弯曲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断裂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尺寸较小的梁失效时,断裂过程区未扩展至特征长度,限制了能量耗散,从而提高了梁的抗断裂能力,增强了梁的名义强度;随着尺寸增大,失效时的断裂过程区逐渐接近特征长度,梁的名义强度逐渐减小;当断裂过程区达到特征长度后,结构名义强度不再随梁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能量准则 断裂特性 尺寸效应 结构名义强度 三点弯曲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洞斜螺栓接头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闯 齐慧君 杰德尔别克·马迪尼叶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02-408,共7页
随着调水工程的兴建,盾构隧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距离调水隧洞不可避免会穿越不良地质段,非均匀地质下的盾构隧洞可能会发生潜在的不均匀沉降。作为主要的承力结构,当前装配式外衬主要采用斜螺栓连接。合理地模拟斜螺栓接头并分析其... 随着调水工程的兴建,盾构隧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距离调水隧洞不可避免会穿越不良地质段,非均匀地质下的盾构隧洞可能会发生潜在的不均匀沉降。作为主要的承力结构,当前装配式外衬主要采用斜螺栓连接。合理地模拟斜螺栓接头并分析其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力学表现对于隧洞的纵向稳定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斜螺栓接头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不同运行工况下斜螺栓的轴力、弯矩分布情况,利用埋置梁广义位移法对螺栓开展了仿真分析,建立了考虑转角位移插值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算例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认为螺栓的转角位移插值对数值模拟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在不均匀沉降下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应力,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洞 不均匀沉降 装配式外衬 斜螺栓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FEM的大体积结构波动传播规律及裂纹反演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皓卓 江守燕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土木、水利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中,而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力学特性决定了其易产生裂纹,因此,发展高效的检测方法,识别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纹信息十分必要.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提取响应信号频谱中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土木、水利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中,而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力学特性决定了其易产生裂纹,因此,发展高效的检测方法,识别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纹信息十分必要.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提取响应信号频谱中特定频率的幅值特征,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幅值特征与裂纹信息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有效识别出裂纹信息.首先采用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XFEM)和人工吸收边界模型,分别模拟了单裂纹和双裂纹情形下,大量不同裂纹信息下特定位置传感器的响应,分析其频谱曲线并提取特征,建立频谱特征—裂尖位置数据集,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测试集的反演效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可有效识别出裂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结构 裂纹反演 频域特征 神经网络 扩展有限元法 吸收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新元 关彬 李俊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8,共5页
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尺度不均、分辨率低、背景干扰大,现有目标检测算法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7检测模型,首先,在主干网络的三个特征输出层后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从空间和通道两个维度强化网络对目标特征... 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尺度不均、分辨率低、背景干扰大,现有目标检测算法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7检测模型,首先,在主干网络的三个特征输出层后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从空间和通道两个维度强化网络对目标特征的关注度;其次,在颈部替换路径聚合网络(PANet)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进一步融合了浅层的位置信息和深层的语义信息,有效改善了表观病害的检测效果,并替换CIoU为SIoU作为定位损失函数,提高了回归的精度;最后,采用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方式对数据集进行加强,并对检测效果进行可视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7模型收敛更快,分类精度更高,mmAP值达到89.4%,较YOLOv7提高了3.2%,效果优于其他目标检测算法,实现了病害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结构 表观病害 YOLOv7 注意力机制 特征金字塔 损失函数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对混凝土中钢筋氯盐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缓蚀阻锈效果,开展钢筋电化学试验,研究不同APEO浓度对钢筋电化学行为和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EO浓度的增加,钢筋的电化学行为出现三阶段变化特征,即激发—抑制—再激发;当APEO浓度达3...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缓蚀阻锈效果,开展钢筋电化学试验,研究不同APEO浓度对钢筋电化学行为和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EO浓度的增加,钢筋的电化学行为出现三阶段变化特征,即激发—抑制—再激发;当APEO浓度达30mg/L时,腐蚀溶液中钢筋表面阻抗最大,腐蚀电流最小,电化学反应强度最弱;当APEO浓度过低时,在钢筋表面难以形成包裹完整的钝化膜;当APEO浓度过高时,作为金属络合物的APEO易与钢筋表面Fe发生络合反应,加剧钢筋腐蚀反应。因此,掺入一定浓度的APEO,可有效提高钢筋抗腐蚀性,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Cl^(-)腐蚀环境下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Cl^(-)腐蚀 阻蚀 阻抗谱 浓度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识别-组合赋权的大坝变形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13
作者 谷宇 苏怀智 +2 位作者 姚可夫 漆一宁 龙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48,共7页
针对大坝变形安全评价中的多属性有序分割问题,综合考虑最小代价原则、置信度准则与级别特征值,提出基于属性识别-组合赋权的大坝变形安全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大坝变形特点与成因,选取裂缝开合度、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作为大坝变形的安全... 针对大坝变形安全评价中的多属性有序分割问题,综合考虑最小代价原则、置信度准则与级别特征值,提出基于属性识别-组合赋权的大坝变形安全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大坝变形特点与成因,选取裂缝开合度、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作为大坝变形的安全评价指标,运用K-S检验法确定评价指标数学分布,基于典型小概率法与3σ原则拟定安全监控指标,进一步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改进博弈论融合主客观权重,实现属性识别理论框架下的大坝变形安全综合评价。以工程实例检验该综合评价方法,并与工程实际情况、集对分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变形 安全评价 属性识别 组合赋权 改进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加卸载下混凝土损伤特性及抗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福见 滕茂 +1 位作者 宋秋强 丁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地下跨江隧道混凝土衬砌在其服役期间会承受车辆等循环荷载的作用,导致混凝土衬砌产生不同程度的力学损伤,从而弱化了混凝土衬砌的抗渗性能。为此,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开展了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三轴循环加卸载全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 地下跨江隧道混凝土衬砌在其服役期间会承受车辆等循环荷载的作用,导致混凝土衬砌产生不同程度的力学损伤,从而弱化了混凝土衬砌的抗渗性能。为此,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开展了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三轴循环加卸载全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变形及力学特性、力学损伤特性及抗渗性能演化规律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循环加卸载引起的混凝土力学损伤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与塑性应变呈现出良好的指数形式演化关系。②循环加卸载下混凝土渗透率演化规律可分为稳定期、迅速增长期、缓慢变化期3个阶段,其中,围压水平对渗透率演化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有明显的影响。③Logistic经验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混凝土渗透率与力学损伤之间呈现出的3阶段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三轴循环加卸载全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及力学损伤演化机制,同时可为确定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结构物力学损伤及抗渗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渗性能 力学损伤 损伤演化模型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裂缝无损检测的改进ResNet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龙 张静缨 徐照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216,共7页
大型混凝土结构的灾难性事故多由微小裂缝发展而成,在混凝土结构服役期间对其进行裂缝检测十分重要。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裂缝无损检测算法飞速发展,但大多未考虑裂缝信息的本身特点,检测的准确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为此,提出了... 大型混凝土结构的灾难性事故多由微小裂缝发展而成,在混凝土结构服役期间对其进行裂缝检测十分重要。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裂缝无损检测算法飞速发展,但大多未考虑裂缝信息的本身特点,检测的准确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混凝土裂缝无损检测的改进ResNet方法,以残差神经网络ResNet为裂缝检测的基础模型,插入注意力机制模块,提高模型表征能力,使其能够有效捕捉裂缝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同时,采用迁移学习的策略,将ResNet模型在复杂数据集上的训练成果迁移到裂缝数据集,节约了训练时间和计算资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esNet算法的裂缝检测准确率高达98.80%,比原始ResNet算法准确率提升了3.24%。相关经验可供类似改进算法的构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 裂缝检测 残差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凿岩冲击对邻近堤岸影响的现场试验
16
作者 欧振锋 魏立新 +1 位作者 杨春山 刘东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673-8680,共8页
水下凿岩棒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破岩清礁技术,然而凿岩冲击强大能量的瞬间释放引起的岩土层振动将波及邻近建(构)筑物,进而削弱其正常服役能力。依托广州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取水口凿岩清礁项目,通过现场实测,探索水下... 水下凿岩棒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破岩清礁技术,然而凿岩冲击强大能量的瞬间释放引起的岩土层振动将波及邻近建(构)筑物,进而削弱其正常服役能力。依托广州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取水口凿岩清礁项目,通过现场实测,探索水下凿岩冲击作用下堤岸振动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下凿岩冲击作用下堤岸振速响应很快达到峰值后逐渐衰减,单次凿岩堤岸振动持续时间0.2~0.5 s,距离凿岩点越近,振动响应越及时,响应衰减得也越快;堤岸振速峰值随凿岩点距增大而衰减,其中竖向衰减最显著,垂直堤岸方向衰减较弱,此外堤岸呈现出整体向垂直堤岸方向运动趋势;堤岸峰值振速随落锤高度增大而增大,但当落锤高度增大至一定时,继续增大落锤高度,堤岸振动响应增大并不明显。参考水下爆破安全距离计算方法,通过求解凿岩锤水下运动方程,给出了水下凿岩邻近结构振动速度峰值实用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凿岩 堤岸动力响应 现场试验 振动传播规律 实用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墩体在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易损性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世鑫 谢兴博 +2 位作者 李向东 钟明寿 纪杨子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研究混凝土墩体在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易损性,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墩体在杆式射流(jetting projectile charge,JPC)和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两种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易损性进行了评估。... 为研究混凝土墩体在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易损性,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墩体在杆式射流(jetting projectile charge,JPC)和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两种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易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聚能侵彻体打击混凝土墩体顶面或侧面时,会形成近似圆形或带缺口的近似椭圆形的毁伤区域,打击位置越靠近毁伤区域中心,墩体毁伤越严重;聚能侵彻体垂直打击墩体顶面或沿水平方向打击墩体侧面时,毁伤区域的中心分别与墩体顶面中心和侧面的几何中心重合;斜上方打击墩体侧面时,JPC和EFP对应的毁伤区域中心分别下移约27.8 cm和28.2 cm;斜下方打击墩体侧面时毁伤区域中心分别上移约26.5 cm和28.7 cm;沿水平方向打击墩体侧面时,更易使墩体出现重度毁伤;相同打击条件下,JPC对混凝土墩体的毁伤效果优于同口径装药的E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侵彻体 混凝土墩体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penstock shaft construction for a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18
作者 ZHENG Jingxing CHEN Jianhua +4 位作者 HUANG Wenfeng YIN Jingke ZHANG Peng ZHANG Rui XIONG Fuyou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29-339,共11页
Completing the principal engineering components of a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spans between 50 and 60 months,from the inception of construction to the commence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by the first unit.The filling... Completing the principal engineering components of a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spans between 50 and 60 months,from the inception of construction to the commence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by the first unit.The filling of the penstock with water represents a critical phase preceding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by the first unit.During this interval,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version shaft presents multiple challenges,including intricat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considerabl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elevated safety risks,and quality control issues.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study uses CFD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flow field,pressure gradient,and head loss of shaft curved section with different curvature radius,and examines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by drawing on the practice of diversion shaft construction at the Meizhou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These technologies include optimizing the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curved section of diversion shaft,reverse-well excavation for the shaft,and sliding-up for the lining concrete.It is found that as the curvature radius of shaft curved section reduces from 4 to 2 times the shaft diameter,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 index does not change much,and the increase of head loss accounts for about 0.18%of the total head loss of the water conveyance system.The result show that optimizing the curvature radius from 4 times to 2 times the shaft diameter is feasible and reasonable,and several improved technical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such as stabilizing drill rods,mechanical scraper systems,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rete setting time and formwork sliding.Their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ly mitigates difficulties and safety risks during shaft construction,expedites the project schedule,enhances engineering quality,and creates a 41-month timeline for the principal engineering schedule for the first power unit gener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recor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shaft construction curvature radi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热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墙应力与开裂分析 被引量:63
19
作者 张子明 郭兴文 杜荣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6,共5页
应用基于Arrhenius理论的混凝土绝热温升和徐变模型 ,考虑温度对早期混凝土水化热化学反应速率和徐变特性的影响 ,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墙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开裂问题 ,并提出了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半解析法 .研究中采用Bazant教授提出的... 应用基于Arrhenius理论的混凝土绝热温升和徐变模型 ,考虑温度对早期混凝土水化热化学反应速率和徐变特性的影响 ,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墙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开裂问题 ,并提出了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半解析法 .研究中采用Bazant教授提出的裂缝带模型计算温度裂缝 ,采用半解析迭代法逐步加载计算温度、应力和裂缝的产生与扩展 .研究结果表明 ,浇筑温度极大地影响材料的热学力学性质和结构的温升、温度应力和开裂 .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养护条件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墙 应力 水化热 裂缝带模型 半解析法 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氯离子临界浓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岩 朱雅仙 方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用半电池电位法、交流阻抗法、时间电位法判断9种技术条件的混凝土试件中钢筋表面腐蚀状态.测得试件全浸泡情况下钢筋腐蚀时的氯离子浓度大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氯离子浓度.混凝土水胶比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较显著.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 用半电池电位法、交流阻抗法、时间电位法判断9种技术条件的混凝土试件中钢筋表面腐蚀状态.测得试件全浸泡情况下钢筋腐蚀时的氯离子浓度大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氯离子浓度.混凝土水胶比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较显著.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或矿渣粉对氯离子临界浓度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钢筋 腐蚀 氯离子 临界浓度 干湿循环 混凝土试件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