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冬季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悬浮物输送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勇智 乔璐璐 +1 位作者 杨作升 鲍献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7,共9页
利用2007年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的国家908专项ST02区块(渤海海峡及北黄海)水体专项调查资料,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浊度等水文要素的夏、冬季的大面站变化,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1、B2两个断面,结合该水域的历史地层浅剖资料,辅以ECOM... 利用2007年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的国家908专项ST02区块(渤海海峡及北黄海)水体专项调查资料,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浊度等水文要素的夏、冬季的大面站变化,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1、B2两个断面,结合该水域的历史地层浅剖资料,辅以ECOM模型对研究海域的冬季环流场进行模拟,着重分析了夏、冬季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悬浮物输送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沿岸悬浮物向外海输送存在类似"夏储冬输"的规律:夏季,调查海区海水浊度普遍小,加之盛行东南风,沿岸流主要流向北部,夏季黄海冷水团在中底层与山东半岛东部沿岸水形成明显的锋面,阻碍了沿岸流携带的悬浮物的经向输送,故夏季应是悬浮物沉积的主要时节;冬季,借助于强劲的东北风,山东半岛沿岸流大大加强,携带大量再悬浮沉积物沿岸向外海输送,但冬季北向的黄海暖流与南下的沿岸流形成了明显的剪切,使悬浮物不能越过山东半岛东部陆架末梢,从而形成了山东半岛东部沿海特有的Ω状泥质沉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黄海冷水团 锋面 泥质沉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半封闭港池回淤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啸 张镜潮 +1 位作者 沈莹 刘家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9,共9页
根据粘性细颗粒泥沙特性,考虑絮团动水沉降相似要求,选用木粉作模型沙,在连云港模型内进行定床浑水悬沙试验,研究连云港西海堤建成后各种半封闭港池条件下泥沙网淤规律。
关键词 淤泥质 海岸 半封闭港池 回淤规律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岸输沙计算研究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白玉川 冀自青 杨艳静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80,共11页
沿岸流输沙是波浪和波生沿岸流共同作用引起的沿岸纵向泥沙运动,是海岸带重要的泥沙搬运方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产生了很多理论公式,本文简要分析了各家的理论思想,根据不同的研究思想将诸多公... 沿岸流输沙是波浪和波生沿岸流共同作用引起的沿岸纵向泥沙运动,是海岸带重要的泥沙搬运方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产生了很多理论公式,本文简要分析了各家的理论思想,根据不同的研究思想将诸多公式分类,简单论述了这些公式的优劣和实用性,并提出了一些沿岸流输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介绍了理想沙质海滩稳定曲线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流 输沙 理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徐六泾河段白茆小沙近期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庆元 杜德军 +1 位作者 夏云峰 闻云呈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0-85,共6页
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分离影响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白茆小沙的演变特征为上沙体滩面高程降低、尾部冲刷上提、下沙... 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分离影响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白茆小沙的演变特征为上沙体滩面高程降低、尾部冲刷上提、下沙体冲失;预计白茆小沙将处于自然变化状态,但其变化将逐渐趋缓。白茆小沙的整治作为规划治理中的一部分,在下沙体的冲失后,已经失去治理的最佳时机。建议加强观测,以便分析其演变对河势及周边涉水工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徐六泾 新通海沙 白茆小沙 下沙体 河床演变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瓯飞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枯季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创收 赵鑫 黄世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基于2013年4月瓯飞浅滩大范围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悬沙从小潮至大潮的输运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对悬沙输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余流从小潮到大潮期间逐渐增加,河口区余流值最大,其次是北部岛屿区,南... 基于2013年4月瓯飞浅滩大范围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悬沙从小潮至大潮的输运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对悬沙输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余流从小潮到大潮期间逐渐增加,河口区余流值最大,其次是北部岛屿区,南部海域最小。欧拉余流绝大部分方向向海,而斯托克斯余流方向向陆。单宽输水量以北部岛屿区最大,向陆输运,其次是瓯江口,向海输运,输沙量以大潮输移为主,其输沙强度和输沙方向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瓯江口和鳌江口、南部北部岛屿区和海域向海输运,而飞云江口和中部海域向陆输运。在各个输沙项中,河口区以平流输沙为主,而北部岛屿区、中部海域和南部海域以潮泵输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飞浅滩 机制分解法 水沙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臼湾沿岸输沙率的估算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胡金春 郑金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采用我国《海港水文规范》公式和美国《海岸防护手册》的CERC公式对石臼湾的沿岸输沙率进行计算;石臼湾南部的净输沙率约为11~15万m3/a,输沙方向自南向北;湾中部净输沙率约为1万m3/a,方向自北向南,两者作用的结果将在湾中部形成淤积,... 采用我国《海港水文规范》公式和美国《海岸防护手册》的CERC公式对石臼湾的沿岸输沙率进行计算;石臼湾南部的净输沙率约为11~15万m3/a,输沙方向自南向北;湾中部净输沙率约为1万m3/a,方向自北向南,两者作用的结果将在湾中部形成淤积,实际情况亦如此。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要小于CERC公式,两者的比值在1~0 5左右变化,且随着深水波高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湾 估算 沿岸输沙率 波向线法 CERC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雷州电厂近岸沉积特征及泥沙运动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新兴 齐树平 刘国亭 《水道港口》 2010年第3期181-186,共6页
通过对广东雷州电厂海岸动力地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厂址及周边海岸冲刷、堆积或平衡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岸线冲蚀形态、泥沙运动及海岸演变对电厂取排水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下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样品的... 通过对广东雷州电厂海岸动力地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厂址及周边海岸冲刷、堆积或平衡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岸线冲蚀形态、泥沙运动及海岸演变对电厂取排水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下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样品的平均中值粒径为0.0102mm,南部区域略粗于北中区域,从沉积物分布特点和趋势看,近岸与河口区物质偏粗,主要受近岸及河流的影响;而距岸不远的沉积泥沙中值粒径均在0.004mm左右,则明显受海向沉积泥沙的影响。由于工程区处于岬角且泥沙来源数量少,受波浪潮流共同作用,电厂工程区水域海床及岸线多年处于冲淤平衡的基本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沉积特征 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持续淤积原因地质历史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师长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依据全新世以来影响黄河下游纵剖面发育的河口延伸、构造运动和来水来沙因素的变化事实,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不断的地壳下沉及河口延伸,在过去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塑造的黄河下游地势面不能适应现代... 本文依据全新世以来影响黄河下游纵剖面发育的河口延伸、构造运动和来水来沙因素的变化事实,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不断的地壳下沉及河口延伸,在过去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塑造的黄河下游地势面不能适应现代恶劣的来水来沙条件而产生的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平衡纵剖面 黄河下游 淤积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导流防沙堤优化布置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玉海 汤立群 陈金荣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8,38,共4页
导流防沙堤的平面布置会直接影响沿海港口的港池、航道或者核(火)电厂取水明渠泥沙淤积的强度和范围。针对沙质海岸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导流防沙堤平面优化布置问题,建议导流防沙堤的走向与强浪向反方向的夹角应该小于90°,以45°... 导流防沙堤的平面布置会直接影响沿海港口的港池、航道或者核(火)电厂取水明渠泥沙淤积的强度和范围。针对沙质海岸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导流防沙堤平面优化布置问题,建议导流防沙堤的走向与强浪向反方向的夹角应该小于90°,以45°~60°为宜。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取水口局部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支持这一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防沙堤 波流共同作用 平面布置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湾副流横向输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昕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58-63,共6页
河湾副流的横向输沙计算,对于研究河道横向演变及其变形规律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分析河湾副流横向流速沿水深分布和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规律出发,先后得出单位面积上横向输沙率沿水深分布的表达式及单宽横向输沙率的计算公式,而... 河湾副流的横向输沙计算,对于研究河道横向演变及其变形规律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分析河湾副流横向流速沿水深分布和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规律出发,先后得出单位面积上横向输沙率沿水深分布的表达式及单宽横向输沙率的计算公式,而且还进一步对上、下两部分的横向输沙率进行了讨论,其研究与初步验证及分析结果颇为一致。此外,文中给出的含沙量相对分布公式(4)及绝对量分布式(10),不仅克服了经典公式的一系列理论缺陷,而且同多沙河流的实测资料也较为符合,颇具有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湾副流 横向 输沙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港泥沙淤积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郭科 李大明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52-54,共3页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 ,对锦州港建成后近 1 6年间泥沙淤积进行了验证分析 ,并就港区的泥沙淤积 。
关键词 锦州港 泥沙淤积 两相流理论 潮流场 波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岸输沙对几内亚湾某港的冲淤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权 《港工技术》 2020年第6期20-24,共5页
几内亚湾内某港项目位于加纳南部阿克拉沿海的沙质海岸,南面大西洋,水域开阔,沿岸海流弱,近岸以周期较长的偏S向涌浪作用为主。单一的流向和单一的波向组合造成了工程附近海域单一的沿岸波流动力。通过对自然条件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对... 几内亚湾内某港项目位于加纳南部阿克拉沿海的沙质海岸,南面大西洋,水域开阔,沿岸海流弱,近岸以周期较长的偏S向涌浪作用为主。单一的流向和单一的波向组合造成了工程附近海域单一的沿岸波流动力。通过对自然条件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对工程海域以及港口工程泥沙冲淤防护等分析研究,为渔港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内亚湾 沿岸流 数值模拟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对沙滩侵蚀及其防护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伟良 邵杰 +1 位作者 王卫远 姚文伟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通过对深圳大小梅沙沙滩历史地形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了沙滩海域海床冲淤变化情况及沙滩地形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探讨了超强台风对沙滩的侵蚀破坏情况,研究了台风作用下泥沙运动特性。基于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超强台风对沙... 通过对深圳大小梅沙沙滩历史地形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了沙滩海域海床冲淤变化情况及沙滩地形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探讨了超强台风对沙滩的侵蚀破坏情况,研究了台风作用下泥沙运动特性。基于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超强台风对沙滩侵蚀破坏,通过对比人工岬角实施前后的沙滩地形变化,分析了人工岬角对沙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沙滩以侵蚀为主,海床整体处于冲淤交替的调整性演变;大浪条件下沙滩侵蚀较严重,岸滩存在一定幅度的冲淤调整。物理模型试验能够很好地复演沙质海滩受台风浪冲淤范围和幅度,人工岬角使得其附近海域波浪能量有所衰减,泥沙沿岸输送至岬角附近并淤积,减小了向远海的泥沙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海岸冲淤 台风 人工岬角 沿岸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原理的悬移质泥沙沿岸输沙率横向分布公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超 张庆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3,共8页
基于能量原理建立波流共存时的挟沙力公式,用于计算悬移质泥沙沿岸输沙率的横向分布。收集了共382个实测数据,确定公式中的能量传递系数。建立了波浪破碎能量传递系数与Dean数之间的关系。将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悬移质沿岸输沙率比较... 基于能量原理建立波流共存时的挟沙力公式,用于计算悬移质泥沙沿岸输沙率的横向分布。收集了共382个实测数据,确定公式中的能量传递系数。建立了波浪破碎能量传递系数与Dean数之间的关系。将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悬移质沿岸输沙率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公式能较合理地反映不同波浪条件下悬移质沿岸输沙率的横向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输沙 横向分布 挟沙能力 波流共存 悬移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长兴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运移趋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志远 李孟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根据2008-2011年大连长兴岛海域近岸表层沉积物取样结果,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利用GSTA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的表层泥沙运移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集中于砂、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三种,砂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的... 根据2008-2011年大连长兴岛海域近岸表层沉积物取样结果,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利用GSTA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的表层泥沙运移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集中于砂、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三种,砂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的北侧和西侧以及葫芦山湾外湾-10m以浅水域,黏土质粉砂主要分布于高脑子角东侧近岸、葫芦山湾外湾-10m以深水域、葫芦山湾内湾以及西中岛西南侧近岸,砂质粉砂主要分布在董家口湾水域。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特征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均呈现不连续的分布特征,深水区以及较为隐蔽水域的分选程度都属中常或较差,而近岸开敞水域的分选程度则很好。GSTA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研究海域沿岸泥沙向岸横向输移趋势较明显,顺岸纵向输移趋势不明显,冬季波浪作用加潮流作用是研究海域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长兴岛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泥沙输移 水动力 泥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沿岸输沙率公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超 张庆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6,共8页
沿岸输沙率的估算是研究沙质海岸工程泥沙问题的重要环节,目前各家总沿岸输沙率公式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评价公式在不同条件下的精度,收集了三组高质量沿岸输沙现场和实验室观测数据,将实测数据和CERC公式、Kamphuis公式、va... 沿岸输沙率的估算是研究沙质海岸工程泥沙问题的重要环节,目前各家总沿岸输沙率公式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评价公式在不同条件下的精度,收集了三组高质量沿岸输沙现场和实验室观测数据,将实测数据和CERC公式、Kamphuis公式、van Rijn公式、《海港水文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an Rijn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最好,其次为《海港水文规范》公式。CERC公式中系数K在不同条件下的取值有所变化时也能与实测值吻合较好。Kamphuis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室观测数据吻合最好,但对于现场观测数据计算结果则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输沙 公式比较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海滩不透空丁坝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章楷 孙昭晨 +1 位作者 梁书秀 孙家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9,共9页
丁坝是整治海岸侵蚀的主要结构物之一。如何在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条件下建设具有岸线防护功能的丁坝,对整治海岸侵蚀具有重大意义。用数值方法研究丁坝建设后近岸的波浪、水流及泥沙运动,从近坝泥沙输沙率及近坝水流的变化分析探讨... 丁坝是整治海岸侵蚀的主要结构物之一。如何在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条件下建设具有岸线防护功能的丁坝,对整治海岸侵蚀具有重大意义。用数值方法研究丁坝建设后近岸的波浪、水流及泥沙运动,从近坝泥沙输沙率及近坝水流的变化分析探讨丁坝长度与角度的选取,得出不同沙滩坡度、波高、波向下沿坝裂流情况和近坝泥沙运动情况,并给出丁坝长度与角度的选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海岸侵蚀 裂流 沿岸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努瓦克肖特自治港)自建设以来的泥沙淤积与海岸演变(三)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旬 高鸿富 +1 位作者 顾民权 刘晔 《港工技术》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海域多年来的波浪观测数据、水深测图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大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当地的地貌、气象、水文和水动力条件,海岸泥沙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港口建设不同时期内水工建筑物与海岸泥沙冲淤演... 根据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海域多年来的波浪观测数据、水深测图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大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当地的地貌、气象、水文和水动力条件,海岸泥沙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港口建设不同时期内水工建筑物与海岸泥沙冲淤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和系统性分析,提出有效延长友谊港使用寿命的工程方案,可供在砂质海岸上规划建设的其他港口工程项目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 友谊港 泥沙淤积 海岸演变 挡沙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努瓦克肖特自治港)自建设以来的泥沙淤积与海岸演变(二)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旬 高鸿富 +1 位作者 顾民权 刘晔 《港工技术》 2013年第2期5-9,20,共6页
根据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海域多年来的波浪观测数据、水深测图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大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当地的地貌、气象、水文和水动力条件,海岸泥沙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港口建设不同时期内水工建筑物与海岸泥沙冲淤演... 根据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海域多年来的波浪观测数据、水深测图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大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当地的地貌、气象、水文和水动力条件,海岸泥沙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港口建设不同时期内水工建筑物与海岸泥沙冲淤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有效延长友谊港使用寿命的工程方案,可供在砂质海岸上规划建设的其他港口工程项目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 友谊港 泥沙淤积 海岸演变 挡沙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沙质海岸岸滩演变规律三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聪 王宁舸 +1 位作者 孙林云 张继生 《中国港湾建设》 2021年第6期35-40,共6页
为探究长时间序列斜向规则波作用下平直沙质岸滩演变基本规律,在波浪港池中开展三维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游无沙源补充的情况下,沙滩将形成不平衡沿岸输沙海岸和平衡沿岸输沙海岸。不平衡沿岸输沙海岸地形等深线分... 为探究长时间序列斜向规则波作用下平直沙质岸滩演变基本规律,在波浪港池中开展三维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游无沙源补充的情况下,沙滩将形成不平衡沿岸输沙海岸和平衡沿岸输沙海岸。不平衡沿岸输沙海岸地形等深线分布不均匀,形态不顺直,近岸岸滩发生侵蚀,离岸处泥沙沉积,岸滩剖面坡度在近岸较陡,岸滩中部较缓,离岸处变陡;平衡沿岸输沙海岸等深线顺直,分布均匀,冲淤变化较小,近岸岸滩坡度较陡,离岸处岸滩坡度较缓。沿岸输沙量在离岸方向上分布呈中间大,近岸以及外海处小的趋势,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离岸处沿岸输沙量逐渐减小,近岸处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波 岸滩地貌演变 沿岸输沙 三维波浪泥沙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