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4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滑桩结合复合地基在软土路基滑坡整治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启凯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219-224,共6页
结合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斜坡软基高填工点滑塌整治设计实例,提出反压护道结合复合地基、抗滑桩结合复合地基两种方案,从施工、造价、社会影响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选用抗滑桩结合复合地基方案,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方案进行评估... 结合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斜坡软基高填工点滑塌整治设计实例,提出反压护道结合复合地基、抗滑桩结合复合地基两种方案,从施工、造价、社会影响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选用抗滑桩结合复合地基方案,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方案进行评估。采用该方案对路基整治处理后,其沉降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软土 地基处理 抗滑桩 坡脚加固 数值模拟 沉降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军 何陆灏 陈锋 《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668-671,共4页
SMW工法桩是基坑工程中的一种组合支护形式,兼具挡土与止水的作用,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对基坑周边影响较小等优势。依托广东江门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对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研究。... SMW工法桩是基坑工程中的一种组合支护形式,兼具挡土与止水的作用,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对基坑周边影响较小等优势。依托广东江门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对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之差在3 mm以内,桩顶竖向位移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之差在1 mm以内;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拟合,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与实际工程结构较为相符,在施工过程中将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W工法桩 基坑工程 组合支护形式 变形监测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移线法的黏土海床中浅基础固结承载力分析
3
作者 李志坚 廖晨聪 +1 位作者 张璐璐 叶冠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7-1056,共10页
为评估海底浅基础服役过程的承载力时变规律,推导了预载作用下黏土海床完全固结后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分布,利用滑移线法给出了应力特征线方程并求解出浅基础固结承载力,研究了预载比、土体不均匀性、有效内摩擦角和基础尺寸对浅基础固结... 为评估海底浅基础服役过程的承载力时变规律,推导了预载作用下黏土海床完全固结后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分布,利用滑移线法给出了应力特征线方程并求解出浅基础固结承载力,研究了预载比、土体不均匀性、有效内摩擦角和基础尺寸对浅基础固结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基础固结承载力的相对增长幅度和预载比近似呈线性关系,由土体不均匀因子和有效内摩擦角共同决定,不受基础尺寸的影响.通过与水土耦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对所提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严格的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有限元结果分析了滑移线解的误差来源,发现孔压计算差异是导致固结承载力预测结果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该滑移线解可快速准确地预估浅基础固结承载力的增长规律,为海底浅基础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海床 浅基础 固结承载力 滑移线法 预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优化设计
4
作者 范莹莹 戚志慧 陈思周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某大型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的实施需要配合水上施工作业,但存在部分区域的水深条件不满足施工船舶的吃水要求的矛盾;另外,工程实施还面临疏浚土方外抛受限的困难。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了方案的优化分区设计,... 某大型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的实施需要配合水上施工作业,但存在部分区域的水深条件不满足施工船舶的吃水要求的矛盾;另外,工程实施还面临疏浚土方外抛受限的困难。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了方案的优化分区设计,结合原泥面标高、软土层整体厚度及工后沉降要求,合理设置吹填区位置,细化了陆域形成的分区。本工程方案的优化用以指导本标段场地造陆及地基处理施工,也为本地区其他造陆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域形成 地基处理 沉降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连海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66-68,111,共4页
文中研究了沿海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工作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影响强夯法作业的主要因素与施工难点问题。通过对福建兴化湾陆域软土地基的2个试夯区进行强夯加固,分别采用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瞬态瑞雷面波试验三种... 文中研究了沿海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工作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影响强夯法作业的主要因素与施工难点问题。通过对福建兴化湾陆域软土地基的2个试夯区进行强夯加固,分别采用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瞬态瑞雷面波试验三种不同的测试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加固效果比较,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达到了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要求。最终提出适合福建兴化湾陆域软土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技术方案,得出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强夯法加固 施工技术 检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软土地基水闸不均匀沉降问题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钟达聪 王育飞 刘湘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46-51,56,共7页
在洞庭湖区软土地基水闸建设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该文对大通湖东垸分洪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开展研究,介绍了工程概况、地质条件、地基设计和沉降处理过程与措施,分析了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总结了洞庭湖区软土地基... 在洞庭湖区软土地基水闸建设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该文对大通湖东垸分洪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开展研究,介绍了工程概况、地质条件、地基设计和沉降处理过程与措施,分析了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总结了洞庭湖区软土地基水闸施工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控制思路和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软土地基 水闸 不均匀沉降 水泥土搅拌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波动对软土地基桩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翔龙 靳亚男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软土地基中的水位波动会引起软土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土体剪切强度和变形特性,导致桩基变形失效。因此,深入研究水位波动对软土地基桩力学性能影响,对于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深入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软土... 软土地基中的水位波动会引起软土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土体剪切强度和变形特性,导致桩基变形失效。因此,深入研究水位波动对软土地基桩力学性能影响,对于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深入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软土地基桩基行为的影响,通过室内3D模型箱,使用立管装置模拟水流系统,在模型中调节地下水位并模拟不同的工程条件。同时,采用单桩模型进行试验,通过监测桩基沉降和承载力变化,以及单位表面摩擦力和地基土有效应力的变化,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桩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地下水位变化对软土地基桩基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波动 基坑工程 软土地基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联枭 李瑞 +1 位作者 于伟 刘宁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在大面积吹填地基处理过程中,软土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吹填逐步加载及加载完成预压阶段对地基稳定性的判断至关重要。而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不仅具有随机性,也具有模糊性。选取一些对地基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的因... 在大面积吹填地基处理过程中,软土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吹填逐步加载及加载完成预压阶段对地基稳定性的判断至关重要。而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不仅具有随机性,也具有模糊性。选取一些对地基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地基稳定性的分级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一项吹填处理工程,对软土地基在吹填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隶属函数 吹填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和粉煤灰固化软土静动力力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杨克政 李亚东 王一兆 《广州建筑》 2024年第7期44-48,共5页
软土广泛存在于华南沿海地区,常使用固化剂对其进行固化,但在现有的研究中,缺少对其固化前后静、动力力学性能的研究,也鲜有探究各关键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和石灰掺水泥比(TR)、... 软土广泛存在于华南沿海地区,常使用固化剂对其进行固化,但在现有的研究中,缺少对其固化前后静、动力力学性能的研究,也鲜有探究各关键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和石灰掺水泥比(TR)、固化比(CR)、含水率(w)和围压(σ’3)对软土和固化软土的静、动力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固化土的静力特性随TR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固化土的动弹性模量随CR和围压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固化土的阻尼比则随CR和围压的增加而减少,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的软土固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静三轴试验 动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水泥搅拌桩在杭嘉湖平原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自富 刘灿 《安徽建筑》 2024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公路、水利、建筑等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原始地质情况、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量,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现有水泥搅拌桩机设备类型、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方... 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公路、水利、建筑等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原始地质情况、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量,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现有水泥搅拌桩机设备类型、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结合杭嘉湖平原地质条件特性,对南太湖市政道路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调整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参数等措施,通过现场试验结果分析,解决了穿越硬夹层下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搅拌桩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保证了软基处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质量控制 水泥搅拌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晓增 薛茗 《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660-663,共4页
以南京某文化中心项目为基础,针对大跨屋架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分析了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地布置了温度、位移、应变传感器。基于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了数据的传输和获取,... 以南京某文化中心项目为基础,针对大跨屋架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分析了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地布置了温度、位移、应变传感器。基于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了数据的传输和获取,并设定了数据预警阈值。最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变化平稳,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大跨屋架结构 数据处理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马险峰 张海华 +2 位作者 朱卫杰 郑宜枫 徐前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1-1377,共7页
以上海某挖深38m的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组类似工况下超深基坑的围护结构变形、土压力变化、地表沉降等性状,同时也探索了主要工程性状的内在联系,并与现场施工实测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两组... 以上海某挖深38m的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组类似工况下超深基坑的围护结构变形、土压力变化、地表沉降等性状,同时也探索了主要工程性状的内在联系,并与现场施工实测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两组类似工况下超深基坑的开挖性状近似,其中,围护结构变形随开挖的进行而加大,在开挖后期水平位移最大值不再增大,只是最大值点下移,最大值点基本位于开挖面附近;围护结构后侧的土压力的变化值较好地吻合围护结构自身的变形状态;地表位移呈沉槽状,槽底随开挖的进行而逐渐加深并外移,试验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离心模型 地墙变形 土压力 地表沉降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刘汉龙 李豪 +1 位作者 彭劼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关键词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软基 室内试验 加固 量化差别 收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 -堆载联合预压法软基加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4
14
作者 彭劼 刘汉龙 +1 位作者 陈永辉 李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6-659,共4页
关键词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软基 加固 周围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狭长深基坑抗隆起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飞 李镜培 +2 位作者 孙长安 沈广军 李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25-2832,共8页
针对软土地区基坑底土层为饱和软黏土的情况,设计了狭长深基坑的抗隆起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开挖深度和水位条件下的基坑围护墙弯矩、土压力分布、水平位移以及基坑隆起稳定破坏机制。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基本参数和工况,建立了有限元... 针对软土地区基坑底土层为饱和软黏土的情况,设计了狭长深基坑的抗隆起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开挖深度和水位条件下的基坑围护墙弯矩、土压力分布、水平位移以及基坑隆起稳定破坏机制。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基本参数和工况,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试验工况基坑的抗隆起稳定性与破坏状态,并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和坑外水位的增加,坑底软土层产生向上的隆起变形,当隆起变形较大时,围护墙由于坑内土体侧向约束的减弱,底部产生较大的向坑内的水平位移,同时导致支撑轴力增大,基坑最终表现出围护墙绕某道支撑点向坑内的转动踢脚破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坑外水位的升高,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当发生抗隆起稳定破坏时,基坑底产生较大的隆起位移,破坏机制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抗隆起破坏 离心模型试验 地下水位 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承台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16
作者 曹航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1期89-92,共4页
以软土地区某桥梁的承台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桩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变形进行自动化监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排桩及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周围土体变形与围护结构类型、周围建筑基础形式之间存在明显耦合作用。同时,排... 以软土地区某桥梁的承台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桩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变形进行自动化监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排桩及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周围土体变形与围护结构类型、周围建筑基础形式之间存在明显耦合作用。同时,排桩作为围护结构仅会对地表下方一定深度内的土体变形产生影响,桩基础对其周边土体的影响比对排桩周边土体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些发现对于软土地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和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基坑 变形规律 耦合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深基坑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1
17
作者 蔡袁强 赵永倩 +2 位作者 吴世明 陈云敏 汤翔宇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7年第4期442-448,共7页
本文采用平面应变非线性弹性有限单元法,编制了分析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程序,藉此研究了软土地基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特性.文章探讨了桩身刚度、土体性质、前后排桩排距、被动区土体加固对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并由... 本文采用平面应变非线性弹性有限单元法,编制了分析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程序,藉此研究了软土地基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特性.文章探讨了桩身刚度、土体性质、前后排桩排距、被动区土体加固对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并由此得到了双排桩式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的一些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有限元法 双排桩式 软土地基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加固软粘土地基的理论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207
18
作者 郑颖人 陆新 +1 位作者 李学志 冯遗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分析了用传统的强夯工艺加固软粘土地基失败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软粘土地基强夯机理及适用于软粘土地基的强夯新工艺,并在某大型工程中取得了成功。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研究结果及工艺研究成果。
关键词 软粘土 强夯 地基处理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织物加筋与塑料板排水联合加固软基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赵维炳 雷国辉 +2 位作者 陈永辉 李松泉 丁建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65,共5页
南京市绕城公路二期工程板桥试验段采用土工织物加筋和塑料板排水联合处理软土地基,获得了很好的加固效果。本文采用平面应变比奥固结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了加固处理的固结过程。计算中将塑料排水板合理地简化成等效的排水砂墙,而且... 南京市绕城公路二期工程板桥试验段采用土工织物加筋和塑料板排水联合处理软土地基,获得了很好的加固效果。本文采用平面应变比奥固结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了加固处理的固结过程。计算中将塑料排水板合理地简化成等效的排水砂墙,而且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土工织物加筋复合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织物加筋 塑料排水板 砂墙 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排水预压法中真空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朱建才 温晓贵 +1 位作者 龚晓南 岑仰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99-1401,1404,1408,共5页
结合浃里陈大桥试验段的真空度测试结果,分析了真空度分布与密封性、真空能量、深度、介质阻力、地下水位线等因素的相关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种因素对真空度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下水位线对真空度的分布起阻挡作用;水位线... 结合浃里陈大桥试验段的真空度测试结果,分析了真空度分布与密封性、真空能量、深度、介质阻力、地下水位线等因素的相关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种因素对真空度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下水位线对真空度的分布起阻挡作用;水位线以上的真空度是由抽气直接形成,而水位线以下的真空度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或部分封存气体从软管末端逃逸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排水预压法 真空度 密封性 地下水位线 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