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
1
作者 金建敏 刘彦辉 +1 位作者 陈鹏 周惠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均可起到限制隔震层位移的作用;与仅能为隔震层附加刚度的弹性软碰撞装置相比较,能够为隔震层同时附加刚度和阻尼力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隔震层限位效果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控制效果均较优。合理设置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在将隔震层位移限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的同时,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可限制在地震波输入峰值50%以下,确保基础隔震结构发挥正常的隔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隔震层位移 软碰撞防护 限位效果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隔震结构混凝土干缩应变分离与温缩变形预测
2
作者 杜永峰 张超 +3 位作者 李虎 王光环 李超 马振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64,共12页
隔震层温缩变形是评估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性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充分掌握隔震层温缩变形规律,并实现对隔震层温缩变形预测,首先建立了隔震层温缩位移一维等直梁比拟模型,给出了隔震层水平温缩位移的求解方法。其次提出了温缩位移系... 隔震层温缩变形是评估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性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充分掌握隔震层温缩变形规律,并实现对隔震层温缩变形预测,首先建立了隔震层温缩位移一维等直梁比拟模型,给出了隔震层水平温缩位移的求解方法。其次提出了温缩位移系数,通过验证该系数计算的准确性,以保证综合温差估计的合理性;提出了隔震层均方根温度,以较为精准地估计隔震层温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隔震层混凝土干缩应变分离与温缩变形预测方法。最后以严寒地区某超长复杂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震层均方根温度相关性模型,为观测时间点隔震层温度预测提供依据;分离得到了隔震层各测点混凝土干缩应变,利用双指数函数拟合得到了混凝土干缩预测模型,为预测混凝土各龄期下干缩应变提供参考;进而对隔震层温缩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层均方根温度相关性模型和双指数干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预测隔震层各测点的合成向温缩变形,从而为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的性能评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隔震结构 温缩变形 均方根温度 干缩应变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摩擦自复位耗能支撑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朱丽华 刘通 +2 位作者 董尧荣 罗金武 李子杰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可恢复功能结构为背景,提出一种加工简单、装配便捷的变摩擦自复位耗能支撑。文章介绍该支撑的构造形式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其恢复力理论预测模型。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测试该自复位耗能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 以可恢复功能结构为背景,提出一种加工简单、装配便捷的变摩擦自复位耗能支撑。文章介绍该支撑的构造形式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其恢复力理论预测模型。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测试该自复位耗能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其滞回曲线、特征荷载和刚度、耗能能力。结果表明,装配弹簧和楔形块组的自复位耗能支撑荷载-位移曲线呈典型的“旗帜形”特征,滞回曲线的特征由弹簧预压长度、弹簧刚度和楔形块组数量等参数决定;支撑试件经历多次循环荷载作用后基本没有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性能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其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均可通过调节弹簧与楔形块组的相关参数而改变;所提出的自复位支撑恢复力理论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支撑 摩擦耗能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4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X构型的负刚度NES抗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海旭 刘可宁 +1 位作者 张茂花 王海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为拓宽非线性能量阱(NES)的控制频率范围,提出一种引入负刚度的NES,由附加质量通过X型环绕弹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增加准零刚度特性,同时调整控制动力参数,降低系统固有频率,能够有效提高NES的非线性和鲁棒性。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所... 为拓宽非线性能量阱(NES)的控制频率范围,提出一种引入负刚度的NES,由附加质量通过X型环绕弹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增加准零刚度特性,同时调整控制动力参数,降低系统固有频率,能够有效提高NES的非线性和鲁棒性。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所提出的负刚度NES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负刚度NES的数值模拟,系统分析弹簧运动行程长宽比、预压缩量和刚度3种参数对负刚度NES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X构型负刚度NES比常规NES表现出更宽的频率范围;调整弹簧刚度、长宽比和弹簧预压缩量都能拓宽NES的负刚度和频率变化范围,提高NES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有助于推广非线性结构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被动控制 非线性能量阱 负刚度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新型阻尼隔振结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祥秋 冯天俊 张火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空沟隔振与4种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3.5%,对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2.7%;而空沟隔振对铅垂向与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则分别为10.2%和2.8%。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频率为20~30 Hz的水平向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而空沟隔振对该频域范围内水平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明显。空沟隔振与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振动频率低于50 Hz的铅垂向振动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对振动频率超过50 Hz的铅垂向振动的减振效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隔振结构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 模型试验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轴力作用下RC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红 杨浩澜 余依瑾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4,共15页
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一般是通过定轴力作用下梁柱组合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研究,在更真实的变轴力作用下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对4个中间层中节点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变轴力加载试验,除轴力加载... 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一般是通过定轴力作用下梁柱组合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研究,在更真实的变轴力作用下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对4个中间层中节点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变轴力加载试验,除轴力加载制度不同外,试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试验方案及材料强度等级均与课题组已完成的定轴力加载对比试验相同。分析正向加载与负向加载的柱顶水平力、节点剪应力、节点剪切变形、节点内梁纵筋滑移等的差异;将变轴力试件、定轴力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轴力变化对梁柱组合体试件和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加载、轴压力增大时柱顶峰值水平力P_(max)明显比轴压力减小的负向P_(max)更大;正向加载时变轴力试件的节点峰值剪应力τ_(max)与定轴力试件接近,负向加载、轴压力减小时τ_(max)较定轴力试件更低;定轴力试件正向和负向的P_(max)或τ_(max)均分别基本相同;正向加载、轴压力增大时变轴力试件的极限位移Δ_(u)明显比其负向Δ_(u)更小;变轴力试件的正、负向节点内梁纵筋最大滑移变形均小于定轴力试件的梁纵筋滑移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变轴力 节点受剪强度 节点剪切变形 纵筋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残差网络的隔震构造质量检测研究
8
作者 党育 何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为实现隔震构造质量的自动化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隔震构造质量检测方法。按照隔震构造图像特征和缺陷情况,将隔震构造分为7类。通过收集和拍摄全国已建的315栋隔震工程图片,构建了隔震构造数据集。参考多尺度残差网络模型Re... 为实现隔震构造质量的自动化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隔震构造质量检测方法。按照隔震构造图像特征和缺陷情况,将隔震构造分为7类。通过收集和拍摄全国已建的315栋隔震工程图片,构建了隔震构造数据集。参考多尺度残差网络模型Res2Net50,设计搭建了一个隔震构造质量初步检测模型ISDNet V2,该模型在Res2Net50的基础上,采用多个小卷积核堆叠,测试集结果表明:模型对各类隔震构造的识别平均准确率达到95.98%,F1分值均大于0.93,说明该模型对复杂背景的各类别隔震构造实拍图片具有很高的检测精度,检测结果偏于工程安全。对设置水平隔震缝的隔震构造,模型不仅能区别是否有缺陷,还可确定出缺陷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残差网络 隔震构造 数据集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涡流-磁力混合装置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朱前坤 姜浩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提高电涡流阻尼器(TMD)的阻尼性能并节约材料成本,将电涡流TMD和磁力TMD结合提出一种电涡流-磁力TMD(EMTMD).介绍EMTMD的工作原理,并以某一人行桥结构模型为例设计EMTMD,利用试验方式计算出衡量其阻尼性能的电涡流阻尼系数和磁力阻尼... 为提高电涡流阻尼器(TMD)的阻尼性能并节约材料成本,将电涡流TMD和磁力TMD结合提出一种电涡流-磁力TMD(EMTMD).介绍EMTMD的工作原理,并以某一人行桥结构模型为例设计EMTMD,利用试验方式计算出衡量其阻尼性能的电涡流阻尼系数和磁力阻尼系数,并验证三维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稳态和瞬态方法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影响两种阻尼系数对的三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规律.依据其影响规律对EMTMD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EMTMD放置于人行桥结构模型上进行振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MTMD对人行桥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减振效果优于传统电涡流T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电涡流-磁力阻尼器 有限元法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10
作者 纪先志 彭刚 +2 位作者 吴兴召 邹子婧 刘宜霖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缓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在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后出现的新型预应力技术,其综合了无粘结与有粘结预应力各自的优势,避免了两者缺点,其适用范围更广。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施工中从缓粘结预应... 缓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在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后出现的新型预应力技术,其综合了无粘结与有粘结预应力各自的优势,避免了两者缺点,其适用范围更广。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施工中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出发,论述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要点,以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预应力 房建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层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扬 赵斌 +2 位作者 强国平 熊学玉 吕西林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研究多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一个1/4缩尺比六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7度多遇至7度极罕遇4个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多遇以及设计基本地震... 为研究多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一个1/4缩尺比六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7度多遇至7度极罕遇4个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多遇以及设计基本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无可见裂缝和损伤;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加,结构损伤增加,但损伤主要集中在梁、柱端的表面混凝土,构件自身几乎没有损伤,表明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2,自复位框架的节点开始张开;在7度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节点张开更加明显,角钢进入屈服阶段,而主体结构的最大残余位移角仅为1/2533,证明结构具有很强的自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结构 振动台试验 残余变形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的阻尼及响应特征分析
12
作者 陈晟 王文熙 +1 位作者 张静 王修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1,共6页
基于双线性软钢阻尼器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系统运动方程,分段求解了自由振动下的结构响应,推导了首个振动循环的位移解析解、振动幅值及周期,建立了振动循环间振动幅值的递推表达式和任意循环的周期表达式,得到了... 基于双线性软钢阻尼器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系统运动方程,分段求解了自由振动下的结构响应,推导了首个振动循环的位移解析解、振动幅值及周期,建立了振动循环间振动幅值的递推表达式和任意循环的周期表达式,得到了各振动循环的幅值与周期的近似解,并通过仿真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初始位移大于软钢阻尼器屈服位移时,两振动循环间的幅值衰减量近似相同,各振动循环的周期也近似相等,近似解与解析解基本一致;仅当幅值逐渐减小接近屈服位移时,幅值和周期的近似解和解析解出现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钢阻尼器 双线性模型 自由振动 线性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混合试验的黏滞阻尼器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
13
作者 郑欢 王涛 +4 位作者 王贞 孟丽岩 许国山 张佳辉 窦晓亮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3,106,共10页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在真实高频响应下的振动特性并识别其Maxwell模型参数,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开展物理子结构为黏滞阻尼器的高速列车减振器实时混合试验,得到车速在250~400 km/h内黏滞阻尼器真实滞回响应,并...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在真实高频响应下的振动特性并识别其Maxwell模型参数,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开展物理子结构为黏滞阻尼器的高速列车减振器实时混合试验,得到车速在250~400 km/h内黏滞阻尼器真实滞回响应,并根据阻尼器真实响应识别黏滞阻尼器Maxwell模型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车速增大,黏滞阻尼器力与位移峰值响应均增大且位移基频提高,所识别Maxwell模型标准化刚度增大而标准化阻尼减小;所给参数识别方法精度较高,不同车速下黏滞阻尼器识别力与实测力时程的均方根误差不超过20.9%,且列车车速越大,均方根误差越小。该研究可为高频振动下黏滞阻尼器性能评估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黏滞阻尼器 Maxwell模型 参数识别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
14
作者 尚继英 娄东旭 +2 位作者 韩建平 宋炳磊 马润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1,共10页
针对传统摩擦复摆隔震桥梁支座位移过大、自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变摩擦机制和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研发了一种新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iron-based shape memory alloy-double-concave variable friction pend... 针对传统摩擦复摆隔震桥梁支座位移过大、自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变摩擦机制和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研发了一种新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iron-based shape memory alloy-double-concave varia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Fe-SMA-DVFPB)。构建其本构模型,并确定其等效分析模型。提出Fe-SMA-DVFPB隔震桥梁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设计了应用不同类型支座的隔震桥梁,并对用不同类型支座隔震的桥梁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摩擦复摆支座隔震桥梁,Fe-SMA-DVFPB隔震桥梁支座相对位移最大减小量为23.79%,残余位移最大减小量为93.56%;应用Fe-SMA-DVFPB隔震支座能更有效地控制支座相对位移与残余位移;Fe-SMA-DVFPB隔震桥梁支座相对位移与残余位移减小量明显大于墩底弯矩和剪力增加量。Fe-SMA-DVFPB能够进一步提升桥梁的震后可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 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DVFPB) 本构模型 等效分析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刚度惯性阻尼器控制高层结构振动的试验与模拟研究
15
作者 赵玮伟 全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建立了控制多自由度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负刚度惯性调谐阻尼器(negative stiffness-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 NS-TVMD)系统的理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了以齿轮齿条式惯容器元件和预压弹簧式负刚度元件组装而成的NS-TVMD系统,... 建立了控制多自由度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负刚度惯性调谐阻尼器(negative stiffness-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 NS-TVMD)系统的理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了以齿轮齿条式惯容器元件和预压弹簧式负刚度元件组装而成的NS-TVMD系统,并将该系统安装在一个6自由度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模型上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相互验证,并分析得到了NS-TVMD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准确调谐的NS-TVMD系统比传统调谐惯性黏滞阻尼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风致振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由于负刚度组件在静态情况下具有高刚度,而在动态情况下具有低刚度,当NS-TVMD系统被调频至受控结构的一阶自振频率附近时,它不仅能有效控制结构的一阶模态响应,还能通过其低动态刚度特性控制结构的高阶模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阻尼器 负刚度弹簧 风洞试验 风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技术研究综述
16
作者 刘福禄 辛力 +2 位作者 岳焱超 陈杰 张宇航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54-58,共5页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破坏程度较大,损失较为严重,但是其投资占比大、功能性强,因此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工程师的重视,文章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韧性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抗震韧性理念与非结构构件的分类,分析了建筑工程常见的非结构...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破坏程度较大,损失较为严重,但是其投资占比大、功能性强,因此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工程师的重视,文章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韧性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抗震韧性理念与非结构构件的分类,分析了建筑工程常见的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表现与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总结了国内现行规范中设计及施工方法和合理处理建议,希望能为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填充墙 吊顶 抗震支吊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火灾后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业峰 毛小勇 +1 位作者 刘晓 刘昭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确定了全过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高温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全过程曲线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全过程火灾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工作机理进... 确定了全过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高温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全过程曲线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全过程火灾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工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以升温时间、空心率、内外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长细比、偏心距为变化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考查影响全过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极限承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材料强度和空心率对偏压短柱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影响不大,剩余承载力随材料强度增加而增加;随着偏心距的增加,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剩余承载力系数逐渐增大。随着长细比的增加,剩余承载力下降较大,长细比对偏压短柱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影响较大。随着升温时间的增长,短柱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火灾后 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短柱 偏压力学性能 剩余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顶端开放式声障内部气动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陈云辉 吕海宇 +1 位作者 伍磊 涂佳黄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4-35,73,共13页
对高速列车通过顶端开放形式的封闭声障产生的气动荷载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首先将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求解方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然后分析顶端开放宽度与列车运行速度对流场的压力、风速时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 对高速列车通过顶端开放形式的封闭声障产生的气动荷载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首先将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求解方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然后分析顶端开放宽度与列车运行速度对流场的压力、风速时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顶端开放式声障的内部气动力特性与直立式声障相同,增大开放的宽度有利于控制声障内部测点的风速波动,也能够降低车头/车尾通过带来的湍流效应.另一方面,分析不同宽度和车速声障压力最值的变化,得出测点的压力最值与车速成正比,且与顶端开放宽度呈幂函数的关系.最后,不同顶端开放宽度工况下的风场会发生较大变化,顶端未开放工况下的最大总风速会大于开放工况.该研究结果可为开放式声障气动效应的相关研究以及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顶端开放式声障 气动荷载 重叠网格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农村民居抗震设防与加固对策分析
19
作者 许诺 欧阳妍钰 +1 位作者 沈学仪 韩美贵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49-54,共6页
我国农村民居多年来抗震性能普遍较差,为进一步掌握江苏村镇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现状,针对江苏省内多个城市中的18个村镇开展了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其中详细调查了273栋典型的民居建筑。首先结合江苏地震背景,介绍了江苏地区民居的基本情... 我国农村民居多年来抗震性能普遍较差,为进一步掌握江苏村镇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现状,针对江苏省内多个城市中的18个村镇开展了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其中详细调查了273栋典型的民居建筑。首先结合江苏地震背景,介绍了江苏地区民居的基本情况,抗震性能以及设防状况。然后根据调查资料,提出民居建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民居抗震设防问题的成因。最后,说明已有民居抗震不佳结构的加固对策,并围绕江苏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提高提出针对性建议。该研究可为防震减灾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民居 建筑结构 抗震设防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滞阻尼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得伟 陶忠 +2 位作者 李何潇 彭国威 宁兴桃 《建筑技术》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本研究整理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粘滞阻尼器方面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包括粘滞阻尼器在减震(振)领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通过阻尼力公式分析的性能影响因素、粘滞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实例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弹簧... 本研究整理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粘滞阻尼器方面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包括粘滞阻尼器在减震(振)领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通过阻尼力公式分析的性能影响因素、粘滞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实例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弹簧粘滞阻尼器,用于木结构的振动控制与结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滞阻尼器 减震 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