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移螺杆连接的BRB-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赵俊贤 张家广 王柏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为减小大震下防屈曲支撑(BRB)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开合效应对子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滑移螺杆连接方法,通过对预埋螺杆和锚板表面进行无黏结处理,减小节点板对RC子结构梁柱变形的切向约束,从而将BRB轴力以抗拉不抗剪的方... 为减小大震下防屈曲支撑(BRB)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开合效应对子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滑移螺杆连接方法,通过对预埋螺杆和锚板表面进行无黏结处理,减小节点板对RC子结构梁柱变形的切向约束,从而将BRB轴力以抗拉不抗剪的方式有效传递至RC子结构。对2个滑移节点板连接和1个传统节点板连接的BRB-RC梁柱组合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验证滑移螺杆连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焊接节点连接相比,滑移螺杆连接性能更加稳定,简化了子结构梁柱的受力状态。当层间位移角为2%时,子结构梁剪力和累积耗能降低幅度分别可达37.6%和29%,有效减轻了子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开合效应 滑移螺杆连接 大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考虑构件断裂的单层网壳结构倒塌破坏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继红 许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塑性铰模型计算效率高,可快速获得结构宏观破坏模式,韧性断裂损伤模型从微观机制揭示钢材的断裂机理,可较准确预测钢材的断裂行为。为此,该文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将两者联合建立构件断裂模拟算法,既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又保证构件断裂... 塑性铰模型计算效率高,可快速获得结构宏观破坏模式,韧性断裂损伤模型从微观机制揭示钢材的断裂机理,可较准确预测钢材的断裂行为。为此,该文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将两者联合建立构件断裂模拟算法,既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又保证构件断裂模拟的精度。首先介绍杆系离散元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宏观塑性铰模型和微观韧性断裂损伤模型具体计算流程;然后给出将两者联合分析的具体实施策略,即以接触截面边缘最不利点处的应力作为整个截面的应力状态,进而调用韧性断裂损伤模型。最后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分析程序,并通过悬臂梁断裂算例和单层网壳振动台倒塌试验,验证该算法对模拟杆件断裂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杆系离散元法模拟构件断裂时,截面发生开裂,颗粒间发生脱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需其他任何修正即可实现结构由连续体状态向断裂后非连续体状态过渡,与有限元方法相比,不存在网格畸变重划分、迭代不收敛的问题,更具计算优势,为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倒塌破坏分析提供新的计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系离散元法 断裂 单层网壳结构 塑性铰模型 韧性断裂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持时的地震输入能量谱研究
3
作者 郑彦君 王湛 +2 位作者 刘德铭 潘建荣 胡方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30,45,共11页
建立具有设计意义的地震动总输入能量谱是实现结构能量设计的基础。根据中长周期段修正的加速度反应谱及地震动有效持时,提出了一种生成地震动输入能量谱的方法。统计270组人工波的时程分析结果,得到了以等效速度表征的四段式弹性单自由... 建立具有设计意义的地震动总输入能量谱是实现结构能量设计的基础。根据中长周期段修正的加速度反应谱及地震动有效持时,提出了一种生成地震动输入能量谱的方法。统计270组人工波的时程分析结果,得到了以等效速度表征的四段式弹性单自由度(single degree of freedom,SDOF)体系总输入能量谱,并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抗震设防烈度等设计条件下归一化等效速度谱的参数取值。在考虑延性系数及刚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后,提出了弹塑性SDOF体系修正输入能量谱的等效速度谱,估算了引起结构损伤的滞回耗能占总能量的比值。该能量谱可为基于能量的结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等效速度谱 弹塑性单自由度(SDOF)体系 地震动持时 滞回耗能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尺度视角下准脆性材料的损伤:从几何不连续度到自由能折减
4
作者 陈建兵 任宇东 卢广达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02-3212,共11页
多尺度损伤演化法则的构建是损伤力学从现象学走向理性坚实基础的核心之一.然而,迄今鲜有人注意到,存在两类损伤变量:几何意义上表征材料不连续程度的损伤与自由能折减(即材料受力性能退化)意义上的损伤.如何实现从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 多尺度损伤演化法则的构建是损伤力学从现象学走向理性坚实基础的核心之一.然而,迄今鲜有人注意到,存在两类损伤变量:几何意义上表征材料不连续程度的损伤与自由能折减(即材料受力性能退化)意义上的损伤.如何实现从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能量耗散意义上的损伤转化,乃是固体破坏问题的枢机.本文从两尺度视角给出了损伤演化法则及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能量耗散(即受力性能的退化)转化过程的定量刻画,进一步夯实了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的理性基础.在本文模型中,连续体被看作物质点的集合.宏观物质点与其作用域中的其他物质点组成一系列物质点偶,由此形成附加于其上的细观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物质点的位移引起物质点偶的变形.当物质点偶的某种几何变形量(如正伸长量)超过临界值时,微细观损伤开始发展.细观层次物质点偶的渐进破坏引起宏观固体不连续程度的变化,最终导致宏观连续体拓扑的改变.因此,将微细观损伤在作用域中的累积定义为该点的拓扑损伤,以刻画宏观固体的不连续程度,这在本质上是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另一方面,损伤发展引起自由能耗散,导致连续体力学性能的退化.由于宏观能量耗散是作用域中细观物质点偶因损伤而导致的耗散能量之和,因此能量(受力)意义上的损伤为作用域中细观物质点偶上的总耗能与总弹性自由能之比.由此,在细观层次上实现了从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能量耗散(受力退化)意义上的损伤的转化.在本文模型中,不需要经典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或断裂相场模型中经验假定的能量退化函数,物质点处的几何-能量转绎关系由该点的两尺度变形状态决定,而非固定形式,从而可能对复杂受力状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可以捕捉到裂纹萌生、扩展全过程,而且可以定量反映加载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与在宏观层次进行几何-能量转绎的宏-微观损伤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试验结果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损伤 能量损伤 细观转化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准脆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U形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祥成 党月海 +3 位作者 谢铠亦 周节定 仇伟秀 余宝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143-151,共9页
U形金属阻尼器作为第一代金属阻尼器,具有耗能性能良好、便于取材、易于安装等优点。对U形金属阻尼器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更换U形环连续式耗能金属阻尼器,并对其构造形式、耗能机理及设计参数进行初步分析。... U形金属阻尼器作为第一代金属阻尼器,具有耗能性能良好、便于取材、易于安装等优点。对U形金属阻尼器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更换U形环连续式耗能金属阻尼器,并对其构造形式、耗能机理及设计参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阻尼器可实现连续式耗能及震后可更换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耗能 可更换 减震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更换U型环耗能金属阻尼器研究
6
作者 徐杰峰 仇伟秀 +3 位作者 陈跃 谢铠亦 泮阳 吴赛兵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9-15,共7页
提出可更换U型环耗能金属阻尼器,并推导其力学理论公式。相较于传统的以平动变形模式为主的U型耗能金属阻尼器,新型阻尼器变形模式为平动加转动,从而产生了空间作用效应,进而使其承载力、弹性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运用ABAQU... 提出可更换U型环耗能金属阻尼器,并推导其力学理论公式。相较于传统的以平动变形模式为主的U型耗能金属阻尼器,新型阻尼器变形模式为平动加转动,从而产生了空间作用效应,进而使其承载力、弹性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阻尼器进行数值分析,并引入空间调整系数考虑其空间作用效应。结果表明该新型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优于传统阻尼器,且震后便于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U型环 空间作用效应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加劲肋钢板剪力墙深化设计与施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志皓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工程实例,讲述双向加劲肋钢板剪力墙施工技术。重点介绍利用BIM模型对钢板剪力墙进行分段,确定各段加工尺寸及吊装、焊接加固顺序,施工前通过对进场构件尺寸核对、现场安装尺寸调整、焊接工艺复核等,有效地保证了钢板剪力墙施工质... 通过工程实例,讲述双向加劲肋钢板剪力墙施工技术。重点介绍利用BIM模型对钢板剪力墙进行分段,确定各段加工尺寸及吊装、焊接加固顺序,施工前通过对进场构件尺寸核对、现场安装尺寸调整、焊接工艺复核等,有效地保证了钢板剪力墙施工质量。通过对工程实例中钢板剪力墙的分析、设计方案以及施工问题的探讨,为钢板剪力墙的施工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加劲肋 钢板剪力墙 B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肢剪力墙的弹塑性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东升 程文瀼 彭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基于等代框架法的有限元模型 ,应用带刚域的弹塑性杆单元来模拟短肢剪力墙的连梁 ,并考虑剪切变形影响 ,对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翼缘宽度和连梁配筋率等参数不同的短肢剪力墙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研究了这些参数对短肢剪力墙弹塑性性能... 基于等代框架法的有限元模型 ,应用带刚域的弹塑性杆单元来模拟短肢剪力墙的连梁 ,并考虑剪切变形影响 ,对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翼缘宽度和连梁配筋率等参数不同的短肢剪力墙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研究了这些参数对短肢剪力墙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墙肢截面和配筋率一定时 ,随着肢强系数的增加、整体性系数的减小和连梁配筋率的降低 ,短肢剪力墙的承载能力降低 ,延性增加 ;而随着墙肢翼缘宽度的增加 ,短肢墙的承载力和延性都增加 .因此在设计中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剪力墙 弹塑性 有限元模型 肢强系数 整体性系数 翼缘宽度 连梁配筋率 承载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基弹性约束的地下超长混凝土顶板裂缝控制研究
9
作者 王枫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对于地下超长混凝土结构,顶板的裂缝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针对地下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底板施加弹簧约束,分析了不同弹簧刚度约束情况下的温度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地基土对筏板的摩擦约束,可以显著减小温度应力,同时,对地下... 对于地下超长混凝土结构,顶板的裂缝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针对地下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底板施加弹簧约束,分析了不同弹簧刚度约束情况下的温度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地基土对筏板的摩擦约束,可以显著减小温度应力,同时,对地下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约束 地下超长结构 温度应力 裂缝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当代MOMA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自国 肖从真 +2 位作者 李勇 李跃林 储德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复杂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逐渐采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北京当代MOMA结构,描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措施,同时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不同方向...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复杂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逐渐采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北京当代MOMA结构,描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措施,同时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不同方向、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所有柱及剪力墙未发生屈服、悬挑部分钢结构及其支撑柱保持弹性,实现了性能设计提出的性能目标,说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设计 静力弹塑性分析 复杂结构 悬挑 体型收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耗能缓冲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裴向军 刘洋 王东坡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2,共8页
以实际棚洞结构为原型,采用动力有限元对滚石冲击砂土垫层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冲击能量下多组砂土垫层厚度组合的动力响应及耗能缓冲机理。结果表明:低冲击能量下,改变砂土垫层厚度对滚石冲击力的影响不大,而高冲击能量下,不同厚... 以实际棚洞结构为原型,采用动力有限元对滚石冲击砂土垫层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冲击能量下多组砂土垫层厚度组合的动力响应及耗能缓冲机理。结果表明:低冲击能量下,改变砂土垫层厚度对滚石冲击力的影响不大,而高冲击能量下,不同厚度砂土垫层的吸能减震效果有显著差异;增大砂土垫层厚度可有效地减弱滚石冲击对棚洞钢筋混凝土顶板造成的变形影响,但同时也会增加结构自重;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最优化的垫层厚度,兼顾经济合理性和结构可靠性。研究成果将为滚石多发区棚洞结构砂土垫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冲击 棚洞 砂土垫层 垫层厚度 耗能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损伤类本构关系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林皋 刘军 胡志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5-1064,共10页
从弹性与弹塑性损伤、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损伤、静力与动力损伤、宏观唯象以及细观和微观损伤、局部化与非局部化损伤5个层面介绍了国内外在混凝土损伤类本构关系领域的研究历史和进展情况,并对涉及本构关系的损伤演化规律、本构数值方... 从弹性与弹塑性损伤、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损伤、静力与动力损伤、宏观唯象以及细观和微观损伤、局部化与非局部化损伤5个层面介绍了国内外在混凝土损伤类本构关系领域的研究历史和进展情况,并对涉及本构关系的损伤演化规律、本构数值方法、损伤物理机理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弹性以及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构建简便、计算成本低,弹塑性损伤模型适于模拟不可恢复变形,各向异性和微、细观损伤模型能更客观而全面地描述混凝土非线性物理机制,非局部化损伤模型在模拟应变局部化现象以及克服网格依赖性方面具有优势等.通过分析各类模型的建立方法、基本特征、适用范围等,架构起空间多维视角的研究框架,揭示出该领域一些热点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关系 损伤 损伤演化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新电视塔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襄云 周福霖 +1 位作者 金建敏 沈朝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9,共9页
广州新电视塔高610m,由1座高达450m的主塔和1个高160m的天线桅杆构成,采用椭圆形钢结构外筒和椭圆形混凝土核芯筒组成筒中筒结构。其外框筒为由斜向立柱、水平斜向环梁和斜撑组成的中部纤细、中轴线倾斜的复杂结构体系,在高度、形体上... 广州新电视塔高610m,由1座高达450m的主塔和1个高160m的天线桅杆构成,采用椭圆形钢结构外筒和椭圆形混凝土核芯筒组成筒中筒结构。其外框筒为由斜向立柱、水平斜向环梁和斜撑组成的中部纤细、中轴线倾斜的复杂结构体系,在高度、形体上均具有创新和突破。对这种特殊的结构,现行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抗震设防标准。为研究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进行了1∶50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同时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的自振特性、阻尼比、地震反应特征、扭转作用、内外筒协同工作等问题,并对整体结构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和分析结果均表明,结构总体上满足初步设计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塔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特征 破坏形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耗散率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晖 瞿伟廉 袁润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态应变能耗散率理论的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表示结构损伤的损伤变量的概念来自于材料领域 ,并推广到了构件和结构 ;在此基础上 ,结构单元的损伤变量是通过建立模态应变能耗散率和相应的结构损伤前后的应变能变化... 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态应变能耗散率理论的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表示结构损伤的损伤变量的概念来自于材料领域 ,并推广到了构件和结构 ;在此基础上 ,结构单元的损伤变量是通过建立模态应变能耗散率和相应的结构损伤前后的应变能变化的关系而获得。该方法所要求的结构损伤前后的振型模态可以是不完备的。对测量噪声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最后 ,通过数值算例的分析结果说明 ,该方法简便、有效 ,可定位结构的损伤和识别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变能 耗散率 损伤识别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4,563,共9页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规范规定的各强度混凝土材料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各种非线性本构行为.采用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进行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对上海某酒店项目进行数值模拟: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完成建模,将模型转换为ABAQUS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振形计算自振频率相差在5%以内,顶层位移时程除个别极值外总体匹配较好,楼层位移差在10%以内,最大层间位移除个别楼层相差达到30%以外,一般楼层相差10%左右,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确定方法及本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构各关键时刻损伤分布云图,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结构的破坏过程,便于分析者直观地把握结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参数 混凝土 ABAQUS 非线性时程反应 损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砌体复合填充墙钢框架体系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肖凡 霍凯成 +1 位作者 谷倩 孙成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4-638,共5页
通过一榀1∶2钢框架模型和一榀1∶2腔砌块复合墙体钢框架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侧力试验,得到钢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P-Δ滞回性能、刚度关系、延性系数、破坏形式及耗能性能等特性,并对两榀框架的相关特性作了对比分析.... 通过一榀1∶2钢框架模型和一榀1∶2腔砌块复合墙体钢框架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侧力试验,得到钢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P-Δ滞回性能、刚度关系、延性系数、破坏形式及耗能性能等特性,并对两榀框架的相关特性作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榀钢框架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空腔砌块复合墙体钢框架的顶点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框架、墙体在水平荷载下的等效应力云图,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较低,空腔砌块复合墙体能显著的提高钢框架的抗侧刚度,两者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成为钢结构住宅有效的抗侧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空腔砌体 抗侧力体系 试验研究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的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东坡 刘浩 +3 位作者 裴向军 孙新坡 周良坤 刘彦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6-253,共8页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其中离散元模拟砂土垫层,有限差分法模拟棚洞混凝土结构,在充分发挥两种模拟方法优势下,开展滚石以不同角度、不同速度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受冲击棚洞支座反力、棚洞顶板位移、滚石冲击力分析,揭示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对支座反力影响显著,冲击角度增大,支座反力随之增大。相对而言,在较小冲击角度下,支座反力受冲击角度的影响较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则更明显;冲击力方面,伴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增大,滚石冲击力随之增大,较大冲击角度下,角度的增大对冲击力的提升更加明显;棚洞顶板中心处竖向位移值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在较小冲击角度下,冲击角度对顶板位移的影响更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棚洞 冲击角度 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杰 任晓丹 杨卫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2,共7页
本文采用Instron-8506四立柱液压伺服试验机对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在应变控制加载的条件下测得了混凝土板式试件在二轴压-压区和拉-压区的双轴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了试件的破坏特点,讨论了不同应变组合条件下试... 本文采用Instron-8506四立柱液压伺服试验机对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在应变控制加载的条件下测得了混凝土板式试件在二轴压-压区和拉-压区的双轴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了试件的破坏特点,讨论了不同应变组合条件下试件的破坏模式。提取全曲线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的强度包络线,并与经典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双轴应变比例控制加载条件下可以测得混凝土板式试件的二轴应力应变全曲线,所得曲线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可信性。本文得到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和包络线为多轴本构关系的研究以及复杂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关系 双轴全曲线 应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加载条件下岩石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范庆忠 高延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以红砂岩为例,采用重力加载式流变仪,在分级加载条件下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重点观察和分析了蠕变条件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形效应,同时对其他时效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侧向稳定蠕变阶段... 以红砂岩为例,采用重力加载式流变仪,在分级加载条件下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重点观察和分析了蠕变条件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形效应,同时对其他时效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侧向稳定蠕变阶段的应力门槛值低于轴向稳定蠕变的应力门槛值;侧向蠕变有明显的加速蠕变阶段,且比轴向加速蠕变阶段出现得早,而轴向蠕变的第三阶段则不太明显,一经出现试样随即破坏。在单体分级加载条件下,受蠕变的影响,随应力水平和变形量的增加,岩石的瞬时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增大,泊松比的变化则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试验 蠕变 弹性模量 变形效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Ⅰ:基本公式 被引量:104
20
作者 李杰 吴建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0,共7页
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本文采用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反映微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建议了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张量分解定义材料的弹性Helmholtz自由能,并根... 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本文采用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反映微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建议了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张量分解定义材料的弹性Helmholtz自由能,并根据有效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和塑性Helmholtz自由能。由此给出了材料的总Helmholtz自由能和弹塑性损伤能释放率,建立了符合热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损伤准则,并根据正交法则得到了损伤变量的演化法则。对Kupfer双轴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初步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文中涉及到的数值算法及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将在本文第Ⅱ部分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