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团地住宅户型改造策略研究——以MUJI×UR为例
1
作者 蒋敏 郑嘉琦 +1 位作者 张宸丹 宋璐柯 《住区》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日本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批量化地修建了大量住宅团地,以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水平。其中,大量团地住宅的建成年限已逾40年,其面积狭小、户型单一、功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待更新的存量资源。为回应居民生活方式与具体需求的转... 日本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批量化地修建了大量住宅团地,以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水平。其中,大量团地住宅的建成年限已逾40年,其面积狭小、户型单一、功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待更新的存量资源。为回应居民生活方式与具体需求的转变,日本都市再生机构作为团地再生的主体,于1990年代开始了对团地住宅户型改造的探索,逐步拓展企业合作、高校研讨、租户自主更新的多元模式,针对差异化的需求研发了多样化的户型产品。本文对日本团地租赁住宅户型演变历程进行了回顾,以日本都市再生机构和无印良品合作实施的“MUJI×UR团地住宅更新项目”的三个具体改造方案为例,从“完善基础性功能”、“增加个性化元素”、“实现灵活性布局”三个方面总结了日本团地住宅价值提升的户型改造策略,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存量住宅价值提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地住宅 户型改造 存量更新 都市再生机构 日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眼动的乡村线状空间感知效能研究
2
作者 任洪国 李振宇 +1 位作者 刘颖 邵惠彬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为客观评估乡村线状公共空间改造对使用者生理与情感的影响,结合脑电图、眼动追踪技术及感知恢复量表,量化分析了36名被试者在主街道、巷道、小径及河流场景改造前后的生理舒适度、视觉关注度及主观情感响应。结果显示,改造后的乡村线... 为客观评估乡村线状公共空间改造对使用者生理与情感的影响,结合脑电图、眼动追踪技术及感知恢复量表,量化分析了36名被试者在主街道、巷道、小径及河流场景改造前后的生理舒适度、视觉关注度及主观情感响应。结果显示,改造后的乡村线状公共空间使被试者的顶叶和枕叶区域的脑电活动显著增强,双侧瞳孔直径平均扩大4.02%,视觉驻留时间延长4.01%,感知恢复量表评分在远离性、魅力性、延展性以及兼容性维度均显著提升。研究表明,通过文化符号传承、生态设计及人本化优化,乡村线状公共空间的感知效能与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本研究创新性地融合多模态生理数据与主观评价,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科学化、循证化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眼动追踪技术 感知恢复量表 线状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遗产视角下的佛山传统村落价值认知研究——以碧江村为例
3
作者 莫畏 雒彧 《中外建筑》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关于传统村落遗产价值保护的研究,长期聚焦于物质或非物质层面的单一维度,对村落遗产价值的科学认知,以及多维度保护与利用策略的提出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空间遗产视角为切入点,对佛山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初步认知,揭示其真实性和完... 关于传统村落遗产价值保护的研究,长期聚焦于物质或非物质层面的单一维度,对村落遗产价值的科学认知,以及多维度保护与利用策略的提出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空间遗产视角为切入点,对佛山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初步认知,揭示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价值内涵,并以佛山碧江村为例,剖析其空间区域、空间构架、空间精神的价值承载。基于此,从空间环境、时间维度、精神文化3个层面提出针对性保护建议,以期对佛山传统村落空间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探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传统村落 价值认知 空间遗产 碧江村 整体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古建筑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张鹏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0期12-16,共5页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甘肃省“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对古代建筑遗产保护力度和开发利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不同领域学者充分把握甘肃省古代建筑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Geodatabase设...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甘肃省“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对古代建筑遗产保护力度和开发利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不同领域学者充分把握甘肃省古代建筑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Geodatabase设计了甘肃省古建筑空间数据库,力求实现多要素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浏览,以及动态专题图制作、空间分析等,对深入挖掘研究甘肃古代建筑的时空分布机制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 古建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udini+VEX语言的程序化建模方法研究元分析
5
作者 宣蔚 原佳芮 王东临 《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755-759,共5页
通过实地调研与梳理文献典籍,总结皖中传统民居基本形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炼皖中传统民居形制生成规则。利用Houdini与其内置编程语言VEX将其转译成程序语言。对皖中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特征进行抢救性记录。建立皖中传统民居信息库,为... 通过实地调研与梳理文献典籍,总结皖中传统民居基本形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炼皖中传统民居形制生成规则。利用Houdini与其内置编程语言VEX将其转译成程序语言。对皖中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特征进行抢救性记录。建立皖中传统民居信息库,为后续皖中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提供理论与数据的支撑。使用程序化建模的方法,将皖中地区传统民居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拓宽新技术应用范畴的同时,激发传统民居的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建模 形制特征 模数化 传统民居 皖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大理喜洲古镇空间形态微更新探讨
6
作者 赵吉欣 张春明 +1 位作者 徐坚 杨毅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以环洱海历史城镇群中喜洲古镇为例,采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构建古镇轴线模型与视域模型,并选择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视域连接值与视域整合度,探讨街道空间微更新策略。结果表明,喜洲古镇主要干道整合度较高,建筑肌理... 以环洱海历史城镇群中喜洲古镇为例,采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构建古镇轴线模型与视域模型,并选择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视域连接值与视域整合度,探讨街道空间微更新策略。结果表明,喜洲古镇主要干道整合度较高,建筑肌理呈现“田”字分布,街巷格局呈现“井”字排列,路网之间相互交接,可达性最高的位置集中于市户街;由于古镇街巷密集,路网结构分级不清晰,造成了整体空间可理解度不高,需完善指引系统,提高游览舒适性;有传统特色的街巷可达性不高,视域范围良好的区域规划不佳,应优化道路系统,加强空间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微更新 量化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句法中定量视域分析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智杰 李昌华 +1 位作者 李晨 介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6-719,共4页
定量视域分析是应用空间句法理论研究城市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合理性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定量视域分析算法,从视点每隔一定角度发出一条射线与建筑物实体或区域边界相交,选取每条射线上距离视点最近的交点构造视域多边形,通过消除共线冗余点... 定量视域分析是应用空间句法理论研究城市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合理性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定量视域分析算法,从视点每隔一定角度发出一条射线与建筑物实体或区域边界相交,选取每条射线上距离视点最近的交点构造视域多边形,通过消除共线冗余点优化视域多边形,并据此计算出面积、周长、形心和闭塞度等视域属性变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视域属性变量能较好的反映出空间的视觉特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分析 空间句法 视域多边形 视域属性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翠娜 李玲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3-178,共6页
为构建适合中国的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从分析国外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入手,以哈尔滨为例,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建立初始指标集并设计调查问卷,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始指标集进行分类和修正,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 为构建适合中国的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从分析国外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入手,以哈尔滨为例,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建立初始指标集并设计调查问卷,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始指标集进行分类和修正,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计算权重并给出评价公式,从而构建了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结果表明,通过对8处目标空间的试评结果分析并给出设计对策,验证了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 评价体系 焦点小组 主成分分析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液化变形的有限元-无网格耦合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荚颖 唐小微 栾茂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643-2647,2654,共6页
通过构造Biot固结理论u-p方程的无网格伽辽金-有限元耦合方法,对砂土液化变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饱和砂土,采用Oka等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采用更新的Lagrange计算格式推导了控制方程。耦合方法能够发挥有限元和无网格各自的... 通过构造Biot固结理论u-p方程的无网格伽辽金-有限元耦合方法,对砂土液化变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饱和砂土,采用Oka等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采用更新的Lagrange计算格式推导了控制方程。耦合方法能够发挥有限元和无网格各自的优点,既避免了由于单元变形扭曲而引起的计算中断,也可节约计算时间,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地震液化问题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无网格法 耦合 伽辽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元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矛盾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涛 邹广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39-1142,1145,共5页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矛盾问题的普遍性,必然促使从人们对建筑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和空间形态本身之间的矛盾问题出发,研究空间中的大量矛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运用可拓学的主导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变换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和基元...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矛盾问题的普遍性,必然促使从人们对建筑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和空间形态本身之间的矛盾问题出发,研究空间中的大量矛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运用可拓学的主导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变换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和基元理论,结合建筑室内空间理论,提出空间元及描述空间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为描述空间关系和解决空间中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为建筑室内空间矛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模型,形式化地表达了变化过程的规律;为室内空间设计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及科学依据.同时,还为计算机智能化解决室内空间矛盾问题提供了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元 室内空间 矛盾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6
11
作者 蒋涤非 李璟兮 《新建筑》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如何在网络化、高速化的当代城市建构以人为核心、具有活力的现代公共生活空间是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首先深入解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以及城市活力营造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各维度,归纳... 如何在网络化、高速化的当代城市建构以人为核心、具有活力的现代公共生活空间是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首先深入解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以及城市活力营造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各维度,归纳并阐述了城市综合体、步行区、城市中庭、新与旧的结合、激发活动与事件的广场、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城市中介空间、全时性城市等八种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具体策略。同时根据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研究的现状,特别提出了应该重点关注活力的异质性、地方性、可塑性、全程性四个特性。由此形成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从概念到具体策略到当前关注点的若干独立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营造策略 异质性 地方性 可塑性 全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外部空间之过渡的调和空间解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伟 刘斌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20-23,39,共5页
在形态多样的建筑外部空间中,各类空间的主体作用十分清楚,关于它们的理论也比较丰富,由于过多的注重外部空间的主体完美,且没有形成有序的城市空间体系。因此,文章在分析它们原由的基础上,借助主体空间理论的同时,试图以另一种过渡性... 在形态多样的建筑外部空间中,各类空间的主体作用十分清楚,关于它们的理论也比较丰富,由于过多的注重外部空间的主体完美,且没有形成有序的城市空间体系。因此,文章在分析它们原由的基础上,借助主体空间理论的同时,试图以另一种过渡性的调和空间去改善这些无序的外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空间 过渡空间 主体空间 存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博物馆演绎“漫步空间”的两种可能性--以德勒兹的空间思想解读SANAA与扎哈·哈迪德作品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术 余立 于英 《新建筑》 2016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以意大利维罗纳古堡博物馆为例,依据德勒兹关于光滑空间与条纹空间的游牧美学,以及块茎思维与树状模式的哲学构想,在分析传统"漫步空间"的基础上,比较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的两座当代博物馆之"漫步空间... 以意大利维罗纳古堡博物馆为例,依据德勒兹关于光滑空间与条纹空间的游牧美学,以及块茎思维与树状模式的哲学构想,在分析传统"漫步空间"的基础上,比较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的两座当代博物馆之"漫步空间",探讨当代博物馆演绎柯布式"漫步空间"的两种可能性,即两种不同程度的游牧式漫步体验,并剖析两种空间所蕴含的块茎式空间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漫步空间” 哲学意蕴 德勒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经南 周恒 王国恩 《新建筑》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方兴未艾,但许多校园的建设"千校一面",尤其是空间特色缺失。以武汉大学为例,系统审视校园选址、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等,从历史背景和近代中西方文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以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方兴未艾,但许多校园的建设"千校一面",尤其是空间特色缺失。以武汉大学为例,系统审视校园选址、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等,从历史背景和近代中西方文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的塑造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特色 武汉大学 文化视角 中西合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栅格网络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坚韧 赵秀敏 王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46-1753,共8页
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景观趋同化的现状,"城市景观网络化"方法结合了典型的景观都市杭州的城市建设,对其景观栅格网络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栅格分析方法,提出"自然山水网络"、"历史发展网络"、"道路交通... 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景观趋同化的现状,"城市景观网络化"方法结合了典型的景观都市杭州的城市建设,对其景观栅格网络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栅格分析方法,提出"自然山水网络"、"历史发展网络"、"道路交通网络"、"用地性质网络"4个子网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重回归分析,逐一分析各层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主观满意度求得景观网络的适宜性回归方程,并针对杭州景观规划的实践成果和质化要素进行了最优尺度分析.结果发现:各景观网络具有复合层次上的相关性,并影响着人的主观判断;不同的景观切片在节奏密度与空间尺度2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网络化 景观栅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类型研究——丙洲案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翔 陈志宏 王剑平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2期166-170,共5页
文章选取丙洲村作为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样本,指出埕和街巷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将其进一步细分研究,总结了每种类型的平面布局、空间特色以及所承载的活动类型。文章认为传统公共空间... 文章选取丙洲村作为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样本,指出埕和街巷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将其进一步细分研究,总结了每种类型的平面布局、空间特色以及所承载的活动类型。文章认为传统公共空间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类型 街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建英 邹利林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0-355,共6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泉州古城为例,对独立系统与嵌入系统两个尺度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进行分析.实证数据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明的街巷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地方...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泉州古城为例,对独立系统与嵌入系统两个尺度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进行分析.实证数据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明的街巷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地方性特征的突出表现,而内外清晰的空间关系则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渗透性特征的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开发利用与规划保护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续和拓展,但须警惕城市规模扩张及传统文化迷失导致核心基质的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结构 地方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卫丽 童乔慧 杨洪福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提出全新的流动空间概念,使人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密斯.凡德罗所倡导的“流动空间”。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如此的流动空间理论在产生的背景与概念体例上有什么不同呢。本...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提出全新的流动空间概念,使人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密斯.凡德罗所倡导的“流动空间”。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如此的流动空间理论在产生的背景与概念体例上有什么不同呢。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处于两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流动空间概念、价值取向和设计语汇的阐释,从而对当前的信息社会结构与空间组织有更深刻与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流动空间 卡斯特 密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作模型为载体培养空间感知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芳 周曦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模型是从思想(虚)到建筑(实)的桥梁,建筑设计的构思与工作模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建筑学教育中通过工作模型让学生对空间进行体验、感知,并进行方案的沟通、交流。文章以教学实例为依托,提出通过分步骤工作模型推进设计方案的方式,分... 模型是从思想(虚)到建筑(实)的桥梁,建筑设计的构思与工作模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建筑学教育中通过工作模型让学生对空间进行体验、感知,并进行方案的沟通、交流。文章以教学实例为依托,提出通过分步骤工作模型推进设计方案的方式,分步骤拆解建筑问题,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空间逻辑、形态构成、材质表达、结构表达的研究。要求学生基于设计要求和对模型材料的理解获取空间原型,通过结构和模数引导构建逻辑和操作方法,继而以材质整合空间层次,最终引导出方案的正式图纸和正式模型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型 步骤 逻辑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构成的新加坡公共空间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才强 刘文良 《新建筑》 2012年第5期4-9,共6页
新加坡城市的历史不到200年,自1972年以来,这座城市经历了由不同优先级和城市议程造成的重大变革。现状的城市结构可以解析为不同的城市图层,由政府谨慎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由不同的图层交叠构成,对这些公共空间的图层... 新加坡城市的历史不到200年,自1972年以来,这座城市经历了由不同优先级和城市议程造成的重大变革。现状的城市结构可以解析为不同的城市图层,由政府谨慎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由不同的图层交叠构成,对这些公共空间的图层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动因,力求提供一个理解新加坡城市结构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图层 城市更新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