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叶中荷叶碱的提取工艺优化与分析检测
1
作者 戚务勤 刘晨 +1 位作者 李兆博 史全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研究以荷叶为原材料,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多种单因素试验,初步评估不同因素的参数对荷叶碱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综合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 研究以荷叶为原材料,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多种单因素试验,初步评估不同因素的参数对荷叶碱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综合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荷叶碱提取量的影响。提取物中荷叶碱是通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精确测定,最终优化了荷叶碱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体积分数应控制在65%,料液比设定为1:35,而提取时间则应为40分钟。提取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荷叶碱的提取量达到1.25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碱 提取工艺 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天然黑色素抗氧化性能对比研究
2
作者 宋志豪 夏兆鹏 +2 位作者 沈丽 王宁 栗新娜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为探究不同来源和制备工艺对天然黑色素纳米颗粒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以墨鱼墨囊和牦牛绒为原料,分别采用去离子水提取、碱性超声旋转蒸发和酸性回流三种工艺,制备得到水提墨鱼黑色素(Water-Extracted Squid Melanin,WM)、水溶墨鱼黑色... 为探究不同来源和制备工艺对天然黑色素纳米颗粒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以墨鱼墨囊和牦牛绒为原料,分别采用去离子水提取、碱性超声旋转蒸发和酸性回流三种工艺,制备得到水提墨鱼黑色素(Water-Extracted Squid Melanin,WM)、水溶墨鱼黑色素(Water-Soluble Squid Melanin,WSSM)和牦牛黑色素(Yak Melanin,YM)。通过对这三种黑色素的形貌、结构和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性能进行分析,探讨粒径大小对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法不同会影响黑色素单体的聚集程度,反应条件越剧烈,黑色素单体之间聚集程度越小,更多单体就能与自由基发生反应。WM中黑色素单体聚集程度最高,分散性最差;YM次之;WSSM聚集程度最小,分散性最好。抗氧化能力方面,WSSM表现最佳,其清除·OH能力比WM提高约38%,比YM提高约18%。粒径分析显示,WM、YM、WSSM平均粒径分别为630 nm、501 nm、342 nm,进一步证实了WSSM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更有效地与自由基反应。研究结果对黑色素用于医用敷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墨鱼 牦牛绒 自由基 粒径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甜高粱籽粒总黄酮提取及主要组分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斐 何振富 +3 位作者 王琪 谢建鹏 陈平 李婷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05,共9页
确定甜高粱籽粒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测定籽粒总黄酮主要组分及其含量,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以陇甜粱2号成熟期籽粒为研究对象,以黄酮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甜高粱籽粒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0∶15... 确定甜高粱籽粒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测定籽粒总黄酮主要组分及其含量,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以陇甜粱2号成熟期籽粒为研究对象,以黄酮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甜高粱籽粒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0∶15.5(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29.5 min,所得黄酮含量理论为34.14 mg/g,实际可达(34.22±0.30)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陇甜粱2号籽粒总黄酮中(+)-儿茶素和芦丁含量最高,分别为3.5578、2.1146 mg/g。籽粒总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IC 50分别为0.5442、0.1438 mg/mL,1 mg/mL籽粒总黄酮溶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3.31±0.60)%,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籽粒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蔗糖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贺 刘雪 吕春峰 《化学世界》 202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介绍了一种三氯蔗糖的定性和定量的测定方法。定性方法是建立在三氯蔗糖的单晶数据基础上,根据理论计算的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谱图与样品实际测试的粉末XRD谱图进行对比,从而进行的定性测试,该定性方法快速、高效,样品无损;采用红外光... 介绍了一种三氯蔗糖的定性和定量的测定方法。定性方法是建立在三氯蔗糖的单晶数据基础上,根据理论计算的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谱图与样品实际测试的粉末XRD谱图进行对比,从而进行的定性测试,该定性方法快速、高效,样品无损;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质谱仪(LC-MS),分析了三氯蔗糖的质谱碎片归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了三氯蔗糖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蔗糖 定性分析 定量测试 粉末XRD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核桃挥发油组成分析
5
作者 刘红宇 张超东 《广东蚕业》 2025年第4期35-37,共3页
文章选取5种常见核桃品种(香玲、丰辉、漾濞泡、薄壳香、娘青)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核桃仁样品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5个品种核桃仁挥发油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5个品种核桃仁挥发... 文章选取5种常见核桃品种(香玲、丰辉、漾濞泡、薄壳香、娘青)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核桃仁样品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5个品种核桃仁挥发油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5个品种核桃仁挥发油中检出二苯基马来酸酐、乙酸、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油酸、十五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亚油酸等10种成分;香玲、丰辉和漾濞泡核桃仁挥发油成分相似,均以乙酸乙酯和乙酸为主;漾濞泡和娘青核桃仁挥发油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相对含量较高;薄壳香核桃挥发油中亚油酸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挥发油 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液化树脂化产物制备生物沥青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湛 安琳玉 +3 位作者 栗慧峰 田晨曦 周春雨 刘丰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39,共8页
针对目前利用废木材、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废油等制得生物油,进而部分或完全取代石油基沥青时路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秸秆液化产物树脂化制木质基酚醛树脂部分取代石油基沥青,开发绿色可持续的生物沥青。首先,对秸秆进行... 针对目前利用废木材、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废油等制得生物油,进而部分或完全取代石油基沥青时路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秸秆液化产物树脂化制木质基酚醛树脂部分取代石油基沥青,开发绿色可持续的生物沥青。首先,对秸秆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纤维素和木质素,对秸秆及其主要组分分别进行液化,探讨秸秆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将液化产物与甲醛反应合成木质基酚醛树脂WPR,并与苯酚反应所得酚醛树脂PR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树脂以不同比例掺到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通过各生物沥青的三大指标及黏度,分析生物沥青的性能。结果表明:秸秆的液化速率主要取决于纤维素的液化速率,其液化反应复杂,反应动力学级数为1.71;由树脂得率及液化产物、WPR、PR的FT-IR谱图分析可知,WPR树脂合成率较高,且比PR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仅掺加液化产物制备的生物沥青性能较差,掺加WPR树脂的生物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变形能力及温度稳定性均优于基质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树脂化 木质基树脂 生物沥青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TiO_(2)-太阳光协同强化秸秆产糖的研究
7
作者 相玉琳 张永博 +1 位作者 吴警旗 张旭帆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强化生物质能源的清洁利用,提高生物质糖转化率,合成了L-缬氨酸改性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随后以稻草秸秆为原料,木质素去除率与还原糖产量为目标,通过改性二氧化钛-太阳光协同预处理强化秸秆酶解糖化效率。过程中考察了催化剂种类、... 为了强化生物质能源的清洁利用,提高生物质糖转化率,合成了L-缬氨酸改性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随后以稻草秸秆为原料,木质素去除率与还原糖产量为目标,通过改性二氧化钛-太阳光协同预处理强化秸秆酶解糖化效率。过程中考察了催化剂种类、浓度、pH、太阳光光照时间以及光照方式对秸秆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SEM与FT-IR分析结果显示,L-缬氨酸成功负载于二氧化钛颗粒上;形成的复合催化剂联合太阳光辐照可有效强化秸秆还原糖转化率。综合考虑经济性因素,最终方案选择催化剂浓度为35 mg/L、pH为6.0、预处理时间70 min。验证试验显示,木质素去除率可达93.1%。预处理后,酶解糖化过程采用光暗交替循环方案,酶载量20 FPU/g,其还原糖转化率可达117.3 mg/g,还原糖转化率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二氧化钛 秸秆 太阳光 木质素去除率 还原糖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的羧基化改性与表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传富 孙润仓 +1 位作者 叶君 张爱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100,共5页
采用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直接处理未经成分分离的超声预处理后的蔗渣,将羧基引入蔗渣中,考察了超声波预处理时间、反应温度、酸酐用量对羧基化产率的影响,并与经丁二酸酐处理的蔗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0℃、超声波处理... 采用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直接处理未经成分分离的超声预处理后的蔗渣,将羧基引入蔗渣中,考察了超声波预处理时间、反应温度、酸酐用量对羧基化产率的影响,并与经丁二酸酐处理的蔗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min时效果最佳.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13CNMR谱和热分析法对所制备的蔗渣试样进行了表征,发现在纤维素C2和C3位置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后,蔗渣的热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马来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羧基化 酯化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石耳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姚玉飞 张海林 +3 位作者 刘咏 杜逸群 张建波 王军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文章研究了黄山石耳多糖的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通过单因素和L9(33)正交实验确定复合酶的最佳添加量为每0.2g样品中添加240U纤维素酶、720U果胶酶和2 400U木瓜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优化石耳多糖的提取工艺,... 文章研究了黄山石耳多糖的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通过单因素和L9(33)正交实验确定复合酶的最佳添加量为每0.2g样品中添加240U纤维素酶、720U果胶酶和2 400U木瓜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优化石耳多糖的提取工艺,得出最优条件,即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h,pH值为6和料液比1∶40,该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2.52%;通过单因素和L9(33)正交实验优化石耳多糖的醇沉工艺,得出最优醇沉时间为5h,醇沉温度为5℃,乙醇体积分数为80%,此时多糖最终提取率为10.52%。黄山石耳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石耳多糖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2.95%、74.58%和7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耳 多糖 复合酶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玉米秸秆粉阴燃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芳 唐秋霞 +3 位作者 李永军 闸建文 蔡红珍 柏雪源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420,共6页
采用堆积粉体自然向下阴燃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湿基0~30%范围内含水率对玉米秸秆粉体内部燃烧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采用的圆柱形反应器中,物料阴燃过程可近似为一维传播过程;不同含水率对点火过程、物料内部干燥过程影响显著... 采用堆积粉体自然向下阴燃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湿基0~30%范围内含水率对玉米秸秆粉体内部燃烧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采用的圆柱形反应器中,物料阴燃过程可近似为一维传播过程;不同含水率对点火过程、物料内部干燥过程影响显著,对物料内部最高温度、内部炭氧化过程以及圆柱反应器径向温度分布等影响均较小;在各种含水率下玉米秸秆粉阴燃过程的内部最高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粉 含水率 阴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葡萄籽油的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超 王卫东 +2 位作者 范东梅 李娇娇 张同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9-134,共6页
首先考查了提取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葡萄籽油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出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葡萄籽... 首先考查了提取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葡萄籽油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出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为液(乙酸乙脂)料比10mL/g,提取时间121s和微波功率187W,此时葡萄籽油得率为31.885%;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 葡萄籽油 响应曲面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离子对魔芋多糖-蛋白复配体系凝胶特性及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庄远红 潘裕添 +1 位作者 刘静娜 庞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研究了5种盐离子及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KCl、ZnCl2,对魔芋多糖、κ-卡拉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体系凝胶强度、弹性、咀嚼性、黏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有利于增强复配体系凝胶强度,增强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K+、Ca2+、zn2+... 研究了5种盐离子及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KCl、ZnCl2,对魔芋多糖、κ-卡拉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体系凝胶强度、弹性、咀嚼性、黏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有利于增强复配体系凝胶强度,增强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K+、Ca2+、zn2+、Na+、Mg2+,但盐离子降低了凝胶的弹性、咀嚼性、黏度和透明度,Mg2+对凝胶的弹性、咀嚼性影响最大,而zn2+对黏度和透明度影响最大;与NaCl、ZnCl,相比,KCl对凝胶的弹性、咀嚼性、黏度和色泽变化影响最小,KCl质量分数为0.25%-0.50%时,凝胶强度较优,咀嚼性、黏度和色泽也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多糖 Κ-卡拉胶 大豆分离蛋白 盐离子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及精制 被引量:49
13
作者 史宣明 岳琳 武丽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共3页
简要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并着重介绍了几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提取、精制大豆异黄酮的生产工艺。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常用乙醇水和弱碱性水溶液提取。其精制则用吸附树脂法。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组成 性质 提取 精制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多糖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晓燕 王军辉 +3 位作者 姚玉飞 杜逸群 孙汉巨 张建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探讨了竹笋多糖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及醇沉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为每0.3 g样品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分别为360、1 080、7200 U;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 探讨了竹笋多糖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及醇沉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为每0.3 g样品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分别为360、1 080、7200 U;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2 h,料液比1∶35;多糖最佳醇沉条件为80%乙醇20℃醇沉4h;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竹笋多糖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8.1%和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法 竹笋水溶性多糖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芳 顾明广 冯献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提高酿酒后葡萄籽的综合利用率,探究在不同提取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法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功... 提高酿酒后葡萄籽的综合利用率,探究在不同提取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法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功率90 W,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g∶m L),在此最优条件下,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法 葡萄籽 原花青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晓庚 朱珊 李佩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品,我国茶叶的产销量居世界前列。如何更好地高效利用我国每年滞销的5万多吨中低档茶叶,是广大茶叶利用研究工作者和茶农们的共同心声。而茶叶中具有许多生物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咖啡因就是当中含量较高的一种。... 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品,我国茶叶的产销量居世界前列。如何更好地高效利用我国每年滞销的5万多吨中低档茶叶,是广大茶叶利用研究工作者和茶农们的共同心声。而茶叶中具有许多生物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咖啡因就是当中含量较高的一种。我们以绿茶为原料,通过L16(45)正交试验考察了微波辅助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影响情况,并以传统的Soxhlet提取法为对照。正交试验表明,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最佳提取方案为:微波功率0.2kW、提取剂80%(v/v)乙醇、料液比为1:16(m/V)、浸提时间9min(间隙式提取)、温度83±5℃、连续提取3次,使用自制复合中和沉淀剂,咖啡因提取率平均达到217.5mg/10g茶样,较Soxhlet法提取6h的144.8mg/10g茶样高50.2%,最高可达221.8mg/10g茶样,比Soxhlet法的148.8mg/10g茶样高49.1%。而且微波法所得咖啡因的纯度、外观和稳定性等质量指标明显优于Soxhlet法。这为传统的茶叶提取咖啡因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咖啡因 提取 微波辅助法 Soxhle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对扁桃胶水解物晶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森 谢碧霞 +1 位作者 钟秋平 张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9,共6页
利用RINT2000 vertical goniometer型X-衍射仪测定不同pH条件下扁桃胶水解物的结晶度,研究不同pH条件对扁桃胶晶体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水解物的微晶结构。结果表明:1)pH的改变不仅能够使非晶体的扁桃胶表现出晶体特性,而... 利用RINT2000 vertical goniometer型X-衍射仪测定不同pH条件下扁桃胶水解物的结晶度,研究不同pH条件对扁桃胶晶体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水解物的微晶结构。结果表明:1)pH的改变不仅能够使非晶体的扁桃胶表现出晶体特性,而且对晶相也有极显著的影响,在pH3~1,晶体结构与多糖的微纤维化有关,在pH11~13,晶体与多糖的结构有关;2)以pH7为中心坐标,随着pH的不断降低,扁桃胶的结晶度变化符合方程y=10.94201e-(x-2.23006)2/1.872403(R2=0.85175);随着pH的不断增加,扁桃胶的结晶度变化规律符合方程y=-8.83822+1.38118x(R2=0.89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光谱 扁桃胶 晶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与危害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巧云 莫测辉 蔡全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92,96,共4页
PAEs在我国农业土壤中普遍被检出,且部分地区土壤已超过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土壤中PAEs不仅对土壤质量、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在作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效应,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农业土壤中PAEs的污染应... PAEs在我国农业土壤中普遍被检出,且部分地区土壤已超过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土壤中PAEs不仅对土壤质量、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在作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效应,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农业土壤中PAEs的污染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综述了农业土壤中PAEs的污染现状来源以及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现状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邵晓芬 王凤玲 邢坚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8,共4页
探讨了米糠半纤维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 1 )料液比 1∶1 0 ,6 0℃浸提 3h ,米糠水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1 38% ;( 2 )料液比 1∶1 0 ,0 5mol/L的NaOH 2 5℃浸提 3h ,米糠碱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8 86 % ;( 3) 0 6 %的... 探讨了米糠半纤维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 1 )料液比 1∶1 0 ,6 0℃浸提 3h ,米糠水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1 38% ;( 2 )料液比 1∶1 0 ,0 5mol/L的NaOH 2 5℃浸提 3h ,米糠碱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8 86 % ;( 3) 0 6 %的NaOH ,α 淀粉酶加入量 0 4% ,70℃浸提 1 5h ,麦麸膳食纤维提取率达 6 6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麦麸 半纤维素 膳食纤维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 被引量:5
20
作者 聂媛 李梦青 +1 位作者 张洁 郭春云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0-65,共6页
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素等进行了提取,提取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确定了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物料比对各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 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素等进行了提取,提取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确定了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物料比对各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提取得率白藜芦醇为5.57%、白藜芦醇苷为10.74%、大黄素为2.67%、未知物1为8.87%、未知物2为7.13%.使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各有效成分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 大黄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