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棉籽油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下游产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热帕提·吐孙 阿地力·吾布力 熊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6,共5页
旨在为环氧棉籽油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采用无机强酸催化法和有机酸自催化法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考察了不同酸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乳化剂对环氧化工艺的影响。以环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开环一锅法制... 旨在为环氧棉籽油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采用无机强酸催化法和有机酸自催化法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考察了不同酸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乳化剂对环氧化工艺的影响。以环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开环一锅法制备羟基化棉籽油,并将其与己二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棉籽油聚酯,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表明:无机酸中浓硫酸对棉籽油环氧化的催化效果最佳,其次是磷酸,有机酸中甲酸效果最优;乳化剂增加了油-水体系的均匀混合,可适当提高产品的环氧值,但需增加破乳工段;棉籽油聚酯中存在酯基,但仍有未酯化的羟基。综上,量化生产环氧棉籽油可优先考虑甲酸为催化剂,通过环氧棉籽油制备羟基化棉籽油,再与多元酸反应可制备棉籽油聚酯,但存在未酯化的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环氧化 催化剂 乳化剂 棉籽油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钰航 肖英琛 +3 位作者 冯棋琴 郭朋坤 胡锦文 崔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78,共5页
为扩大椰子油的应用范围,以精制冷榨椰子油为油相,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椰子油纳米乳液。以椰子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 为扩大椰子油的应用范围,以精制冷榨椰子油为油相,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椰子油纳米乳液。以椰子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椰子油纳米乳液的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椰子油纳米乳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20 min、油乳质量比1∶1.5、油乳混合物与水质量比2∶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和PDI分别为131.0 nm和0.27;制得的椰子油纳米乳液为水包油(O/W)型。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椰子油纳米乳液粒径小且均匀,且O/W型的椰子油纳米乳液拓宽了椰子油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纳米乳液 超声乳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ZSM-5的制备及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的研究
3
作者 明高 程谦伟 +2 位作者 郭雪梅 陈通 孟陆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rO_(2)-ZSM-5,通过XRD、FT-IR、SEM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催化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ZrO_(2)/ZSM-5质量比等对其在水力空化条件下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rO_(2)-ZSM-5,通过XRD、FT-IR、SEM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催化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ZrO_(2)/ZSM-5质量比等对其在水力空化条件下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的适宜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3 h、ZrO_(2)与ZSM-5质量比为1.2∶1.0。利用该制备条件下得到的ZrO_(2)-ZSM-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环氧油的环氧值达到5.91%,表明催化剂能有效地提升环氧化反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大豆油 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胶工艺对菜籽油品质及油脚中磷脂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曼雨 吴亦珺 +3 位作者 周文婷 从艳霞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0-436,共7页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析不同脱胶工艺条件下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含磷量、甾醇、生育酚和甘油二酯的变化情况,以及脱脂油脚中磷脂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基于不同脱胶原理的脱胶方法在脱胶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酶法脱胶效果优于水化...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析不同脱胶工艺条件下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含磷量、甾醇、生育酚和甘油二酯的变化情况,以及脱脂油脚中磷脂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基于不同脱胶原理的脱胶方法在脱胶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酶法脱胶效果优于水化脱胶,与磷脂酶C相比,磷脂酶A1酶法脱胶效果更彻底;脱胶后菜籽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都呈下降趋势,磷脂酶A1酶法脱胶油酸价降低程度最小;脱胶油中生育酚和甾醇含量略有下降,最大降幅约为5%;PLC酶法脱胶油中甘油二酯含量显著上升;脱胶油中1,3-甘油二酯与1,2-甘油二酯含量的比例下降,其比例范围为(2.2~3.0):1。经不同脱胶工艺处理后,脱脂油脚中磷脂组成与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水化脱胶油脚中磷脂总量最高,磷脂酶A1酶法脱胶油脚中溶血磷脂含量最高,磷脂酶C酶法脱胶油脚中磷脂酰肌醇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脱胶 油脚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纳和马里乳木果油的营养成分评价
5
作者 李一峰 许仰锦 +2 位作者 戴伟杰 王耀华 曹庸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9期116-118,共3页
乳木果油在全球范围内因多种健康益处和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加纳和马里的乳木果油,由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被认为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和比较加纳和马里乳木果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含量以及采集和处理方... 乳木果油在全球范围内因多种健康益处和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加纳和马里的乳木果油,由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被认为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和比较加纳和马里乳木果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含量以及采集和处理方法,探讨了不同产地乳木果油在成分上的差异及其健康益处,为消费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纳 马里 乳木果油 脂肪酸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陈超 张娜郡 +2 位作者 宋露露 李云飞 秦楠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Tween-80∶无水乙醇∶沙棘籽油∶水=3.18%∶9.55%∶3.18%∶6.37%∶77.72%。平均粒径为(17.14±0.23)nm,平均多分散系数为0.457±0.023,平均Ze Ta电位为(-8.76±0.76)mV,平均折光率为1.402±0.123,平均p H为5.04±0.21。在常温储存、离心、稀释、冻存后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沙棘籽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有助于为开发沙棘籽油功能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质量评价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菜籽油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3
7
作者 杨湄 刘昌盛 +2 位作者 周琦 郑畅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1-557,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初步分析发现,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烃、酮等)、杂环类物质是构成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代-1-丙烯基-氰、5-己腈、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基丙氰、2-苯基乙基异硫氰酸酯是主要硫甙降解产物;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壬醛等醛类物质是氧化挥发物中的主要成分。加工工艺对菜籽油风味影响显著,经高温蒸炒、压榨获得的预榨毛油中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菜籽油。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水等处理后,一级油中产生的醛、醇、酮、烃等氧化挥发物种类增多,相对含量提高;在一级油中未检测到硫甙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ME GC/MS联用 菜籽油 挥发性风味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怀予 王军节 +3 位作者 陈园凡 魏晋梅 李贞子 方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6-172,共7页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水蒸气蒸馏花椒精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花椒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值0.11(g∶mL)、蒸汽量73 mL、蒸馏时间96min,在此条件下花椒精油得率达到6.71%。...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水蒸气蒸馏花椒精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花椒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值0.11(g∶mL)、蒸汽量73 mL、蒸馏时间96min,在此条件下花椒精油得率达到6.71%。最佳工艺所得花椒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分析显示,精油中共检测出73种化合物,鉴定出31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5.16%,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烯20.204%、芳樟醇16.645%和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19.733%,且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在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中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水蒸气蒸馏 中心组合设计(CCD) 精油得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调和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邓乾春 黄庆德 +4 位作者 黄凤洪 郑畅 周琦 许继取 杨金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为研究亚麻籽油调和油的烹饪稳定性,本实验检测调和油分别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调和油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60min时间内,酸价和脂肪酸组成受影响较小,未检... 为研究亚麻籽油调和油的烹饪稳定性,本实验检测调和油分别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调和油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60min时间内,酸价和脂肪酸组成受影响较小,未检测到反式脂肪酸和氧化聚合物的产生,表明油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加热时间超过30min,产生了少许醛类氧化产物和不良风味物质,且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油脂中抗氧化成分VE被破坏有关,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60min后调和油中VE的含量与加热前相比分别下降了11.1%和34.3%;因此该调和油在210℃烹饪温度下加热时,时间以不超过15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调和油 加热 理化特性 氧化稳定性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水相超声波协同纳米Ca-Mg-Al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邓欣 方真 +3 位作者 胡远飞 曾虹燕 廖凯波 于长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71-1075,共5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了纳米Ca-Mg-Al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煅烧后得到的纳米Ca-Mg-Al复合金属氧化物为固体碱催化剂,采用微水相超声波辐射协同固体碱催化小桐子油与甲醇进行酯交... 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了纳米Ca-Mg-Al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煅烧后得到的纳米Ca-Mg-Al复合金属氧化物为固体碱催化剂,采用微水相超声波辐射协同固体碱催化小桐子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了生物柴油,并研究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a-Mg-Al水滑石的柱撑阴离子为CO_3^(2-),晶粒大小均匀,呈良好的层状结构。在超声波功率210W、占空比0.7、反应时间30min、温度60℃、甲醇与小桐子油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1.5%(基于小桐子油的质量)的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收率达94.3%,精制后的生物柴油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标准DIN V 51606:1997。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层状结构的塌陷和副产物甘油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使用后的催化剂用乙醇洗去表面的甘油后,可连续使用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催化剂 生物柴油 小桐子油 超声波 微水相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γ-Al_2O_3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琳 刘雅敏 +1 位作者 买楠 李文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6-900,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K2CO3/γ-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C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600℃下焙烧5h...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K2CO3/γ-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C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600℃下焙烧5h的K2CO3/γ-Al2O3催化剂,当催化剂与菜籽油的质量比为0.03,甲醇与菜籽油的摩尔比为12∶1,在60℃下反应1h后,生物柴油的收率高达93.6%。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晶相和比表面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碳酸钾/γ-氧化铝催化剂 固体碱 菜籽油 甲醇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旭煦 殷钟意 +3 位作者 杜若愚 方明建 王星敏 李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0-184,共5页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油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分步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提取率分别达到96.00%和97.51%,提取后的皮油产品主要含棕...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油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分步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提取率分别达到96.00%和97.51%,提取后的皮油产品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等饱和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而仁油产品主要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望开发为一种高营养保健食用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两步浸提法 皮油 仁油 溶剂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环氧大豆油的流变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向檬 潘树鑫 +3 位作者 王玥 姜鹏 张大斌 曹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扩大大豆油的应用范围,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改性合成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大豆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考察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环氧大豆油;相较于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黏度指数增... 为扩大大豆油的应用范围,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改性合成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大豆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考察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环氧大豆油;相较于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黏度指数增大,黏温性能更优异;相较于矿物润滑油和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体积减少率分别为21.6%、17.0%和71.2%、64.9%,减摩抗磨性能显著提升。环氧大豆油可在摩擦表面形成致密、厚实的物理化学吸附膜,从而有效减摩抗磨,提高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脂肪酶Novozym435 环氧化 流变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F/CaO催化剂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01
14
作者 孟鑫 辛忠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F/CaO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等体积浸渍并在873K煅烧4h,可以制得理想的KF添加量(KF与CaO的质量比)...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F/CaO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等体积浸渍并在873K煅烧4h,可以制得理想的KF添加量(KF与CaO的质量比)为14.3%的KF/CaO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剂,当醇与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3%、反应温度为60~65℃、反应时间为1h时,生物柴油的收率可以达到90%。与CaO催化的酯交换反应结果相比,KF/Ca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XRD与TG-DTG分析结果表明,KF/CaO催化剂酯交换活性的增强与KF与CaO经过高温煅烧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晶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体碱 酯交换 多相催化 大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解-索氏提取联用法提取马齿苋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璐萍 谢翠品 +3 位作者 岳丽 敬思群 蔡远强 童莲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8-222,共5页
为提高马齿苋籽油的提取率和油品品质,以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及理化性质为指标,利用超声辅助酶解法预处理马齿苋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籽油,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 为提高马齿苋籽油的提取率和油品品质,以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及理化性质为指标,利用超声辅助酶解法预处理马齿苋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籽油,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超声辅助酶解-索氏提取联用法和传统索氏提取法制备的马齿苋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表明: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加酶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pH 6.0,液固比(mL∶g)6∶1,此条件下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可达86.8%,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相比提高了15.43%。两种方法所得的马齿苋籽油中均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85%,其中亚麻酸含量大于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籽油 超声辅助酶解-索氏提取联用法 工艺优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良大豆油制备质构脂质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丁双 杨江科 闫云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辛酸酸解制备质构脂质的工艺。脂肪酶筛选实验表明,在所选用的三种脂肪酶中,来自Rhizomucormiehei的固定化脂肪酶RMIM催化效果最好。以RMIM为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水分添加量、反应...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辛酸酸解制备质构脂质的工艺。脂肪酶筛选实验表明,在所选用的三种脂肪酶中,来自Rhizomucormiehei的固定化脂肪酶RMIM催化效果最好。以RMIM为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水分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辛酸插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油500mg时,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底物摩尔比6:1(辛酸:大豆油),固定化酶10%(底物重量百分比),水分添加量10%(酶的重量百分比),反应24h,辛酸的插入率为43%,质构脂质的脂肪酸分布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脂肪酶 酸解法 质构脂质 大豆油 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剂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的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价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雁燕 李久盛 +1 位作者 王大璞 益美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VAZ)、2,2’-亚甲基双(4-甲基-6-特丁基苯酚)(2246)、苯并三唑(BTZ)和二烷基对苯二胺(DBA)4种抗氧添加剂对菜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VAZ)、2,2’-亚甲基双(4-甲基-6-特丁基苯酚)(2246)、苯并三唑(BTZ)和二烷基对苯二胺(DBA)4种抗氧添加剂对菜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它们抗氧化作用的大小顺序。另外,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了不同油样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证明了PDSC是一种快速简便评价基础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适用于抗氧添加剂配方的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 氧化稳定性 植物油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毅 邓宇 +1 位作者 郝敬梅 甘灰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2-1167,共6页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采用KNO3/Al2O3固体碱催化剂,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KNO3的负载量(质量分数)35%,700℃下焙烧5h。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Hammett滴定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采用KNO3/Al2O3固体碱催化剂,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KNO3的负载量(质量分数)35%,700℃下焙烧5h。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Hammett滴定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KNO3在Al2O3表面分散形成的Al—O—K物种和KNO3高温分解产物K2O为反应提供了活性位。该反应的优化工艺参数:微波输出功率360W,反应时间35min,催化剂质量分数6.0%,甲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13。在该条件下,大豆油的转化率达到97.5%。与水浴加热方式相比,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式,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能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微波 固体碱催化剂 大豆油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1 位作者 石华治 黄明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59,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中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芫荽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出萃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二氧化碳流量30 L/h、萃取时间180 m in、萃取温度42℃,芫荽籽油萃...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中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芫荽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出萃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二氧化碳流量30 L/h、萃取时间180 m in、萃取温度42℃,芫荽籽油萃取率大于12%。对所得的芫荽籽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芫荽籽油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一次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金美 张光明 王伟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6-211,共6页
本文就超声波处理对一次污泥强化沉降与脱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污泥性质中的SV、滤饼含水率、比阻、粘度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短时间的超声作用可以提高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超声处理7s后滤饼含水率降低2.9%;超声10s时粘度和比阻值最... 本文就超声波处理对一次污泥强化沉降与脱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污泥性质中的SV、滤饼含水率、比阻、粘度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短时间的超声作用可以提高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超声处理7s后滤饼含水率降低2.9%;超声10s时粘度和比阻值最小,比原污泥分别减小29.4%和24.2%;15s后污泥沉降速率是原污泥的3.7倍。如投加絮凝剂,投加量为0.054g/L时污泥沉降速率最快,最终污泥体积为84.5%,粘度值最低,为84.5mpa·s。加入超声10s作用后,最佳絮凝剂投加量为0.027g/L,且最终污泥体积比单独投加0.054g/L时减小4%,粘度值降低14.8%。超声波与絮凝剂的联用可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减小絮凝剂的量达一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一次污泥 脱水性能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