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s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对硫化氢的吸附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永杰 刘萱 +2 位作者 杨超 王业双 樊惠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25-3234,共10页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当下煤炭资源发展的主题,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以硫化氢(H_(2)S)为主的硫化物,对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吸附脱硫因其高脱硫效率、高精度、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广泛使用的脱硫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当下煤炭资源发展的主题,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以硫化氢(H_(2)S)为主的硫化物,对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吸附脱硫因其高脱硫效率、高精度、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广泛使用的脱硫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易于修饰和功能化的优势,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聚乙烯亚胺(PEI)是同时含有伯、仲、叔胺的高分子聚合物,对H_(2)S有强亲和力并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将PEI引入MOFs中有望进一步提升H_(2)S吸附性能。为此,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EI负载的MIL-101(Cr)、UiO-66、MOF-801、ZIF-8吸附剂,研究了载体类型和PEI负载量对H_(2)S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吸附剂的循环使用能力。结果表明,负载PEI后,所有载体的吸附容量均有所提高,ZIF-8提高的最多,归因于ZIF-8载体本身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负载后晶体结构的保持以及PEI与ZIF-8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余MOFs由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小或负载PEI后结构发生破坏,负载PEI之后的吸附容量不理想。PEI的负载量会影响ZIF-8的孔隙结构和骨架的稳定性;50%(质量分数)PEI负载后的ZIF-8穿透硫容最高,为56.3 mg/g,是载体本身的55倍。再生循环实验表明,负载PEI的ZIF-8只能实现极少部分再生,并且负载量低的吸附剂的吸附循环性能比负载量高的更好,PEI的引入使ZIF-8更易遭受H_(2)S的进攻生成Z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吸附脱硫 PEI 再生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对ZnO/SiO_(2)复合脱硫剂常温脱硫性能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杨超 刘栩妃 +2 位作者 刘植龙 苏哲林 樊惠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51-2859,共9页
煤化工行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源,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将面临巨大挑战。煤制气体精脱硫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碳减排意义重大。氧化锌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干法精脱硫剂,但受动力学的限制,其在常温下的脱硫活性非常低,无... 煤化工行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源,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将面临巨大挑战。煤制气体精脱硫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碳减排意义重大。氧化锌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干法精脱硫剂,但受动力学的限制,其在常温下的脱硫活性非常低,无法满足工业应用要求。孔扩散是氧化锌与H_(2)S反应发生的前提,但目前鲜有报道研究孔径,特别是大孔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基于此,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胶晶模板法分别制备了以介孔为主和以大孔为主的ZnO/SiO_(2)复合脱硫剂,探究了大孔结构的引入对其常温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大孔的引入会增加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强化表面碱性、提高氧化锌的分散性以及增加脱硫剂中氧空位浓度,但会导致脱硫剂脱硫性能大幅下降。介孔脱硫剂的穿透硫容为151.9 mg/g,是大孔脱硫剂的脱硫性能的2.3倍。这是因为大孔结构不稳定,在脱硫过程中易坍塌,阻碍了氧化锌反应位点的获取。气氛中的水汽在大孔表面不利于凝聚成水膜,进而抑制了脱硫反应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大孔制备过程中由于模板剂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热,致使SiO_(2)网络发生深度交联,从而减小了脱硫剂中的介孔孔径。较小的介孔孔径导致其表面物理吸附水的量过多,进而抑制了氧化锌与H_(2)S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SiO_(2)复合脱硫剂 大孔结构 常温脱硫 水膜 吸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和微波联合加强氧化脱除煤中有机硫 被引量:20
3
作者 米杰 任军 +2 位作者 王建成 鲍卫仁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用超声波和微波辐射法在氧化体系下,对北京、王庄、兖州、临汾煤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微波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氧化脱硫效果,超声波作用时间和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和功率、煤样粒度、氧化剂类型以及氧化剂用量对煤中有... 用超声波和微波辐射法在氧化体系下,对北京、王庄、兖州、临汾煤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微波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氧化脱硫效果,超声波作用时间和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和功率、煤样粒度、氧化剂类型以及氧化剂用量对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有较大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超声波功率为540 W,作用时间为70 m in,微波功率为280 W,照射时间为30 m in,煤与HAc+H2O2(体积比1∶1)氧化剂配比为3/60(g/mL),煤粒度d≤0.10 mm;王庄煤有机硫的脱除率可达到65.0%.研究表明,超声波和微波联合氧化法是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不同煤样的脱硫效果不同,与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微波 氧化剂 煤脱硫 有机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分枝杆菌选择性絮凝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东晨 张明旭 +2 位作者 陈清如 李庆 吴学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对疏水性微生物草分枝杆菌(M phlei)进行培养,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草分枝杆菌(M phlei)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煤的絮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草分枝杆菌(M phlei)可选择性地吸附作用于煤表面,在实现对煤絮凝的同时,能较有效地脱除煤中的... 对疏水性微生物草分枝杆菌(M phlei)进行培养,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草分枝杆菌(M phlei)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煤的絮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草分枝杆菌(M phlei)可选择性地吸附作用于煤表面,在实现对煤絮凝的同时,能较有效地脱除煤中的黄铁矿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分枝杆菌 絮凝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5
作者 王晓玲 王海滨 《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7期44-50,共7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节能减排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高炉煤气作为钢铁企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净化处理尤为关键。本文分析了高炉煤气的组成及特点,探讨了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的现状,并针对工艺中的关键问题,从节能减排和持久稳定的角度出...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节能减排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高炉煤气作为钢铁企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净化处理尤为关键。本文分析了高炉煤气的组成及特点,探讨了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的现状,并针对工艺中的关键问题,从节能减排和持久稳定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全干式高炉煤气精脱硫工艺在未来的重要作用,为超低排放目标下高炉煤气精脱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精脱硫 羰基硫 干法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活性焦烟气中联合脱硫脱汞性能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斌 侯文慧 +2 位作者 范朋慧 杨蒙 杨宏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8-1552,共5页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上,考察了温度、SO2浓度、NO浓度、O2浓度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焦联合脱硫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30~190℃内,温度降低有利于活性焦联合脱硫脱汞;随着SO2浓度提高,活性焦对SO2吸附量呈增大趋势;基准工况(BL)+1...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上,考察了温度、SO2浓度、NO浓度、O2浓度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焦联合脱硫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30~190℃内,温度降低有利于活性焦联合脱硫脱汞;随着SO2浓度提高,活性焦对SO2吸附量呈增大趋势;基准工况(BL)+1500mL/m3SO2体系下,活性焦对单质汞(Hg0)单位吸附量比在BL中下降33%,SO2与单质汞在活性焦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O2对活性焦对单质汞吸附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O与O2生成具有氧化性的NO2和O原子,增强了单质汞的氧化,BL+400mL/m3NO体系中活性焦的单质汞单位吸附量比在BL中升高24%;BL+SO2+NO体系中,活性焦的单质汞吸附能力比在BL中下降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脱硫 脱汞 工艺参数 联合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工艺的开发现状 被引量:9
7
作者 步学朋 谢可玉 +2 位作者 彭万旺 逄进 王乃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75,共5页
介绍了部分铁、锌、铜和锰系典型脱硫剂的脱硫和再生试验温度、压力、H2S浓度及再生气组成等参数,阐述了不同床层高温脱硫反应器的特点及对脱硫剂的基本要求,如脱硫剂粒度、耐磨性、硫容和反应性等,给出9种开发中用于IGCC的... 介绍了部分铁、锌、铜和锰系典型脱硫剂的脱硫和再生试验温度、压力、H2S浓度及再生气组成等参数,阐述了不同床层高温脱硫反应器的特点及对脱硫剂的基本要求,如脱硫剂粒度、耐磨性、硫容和反应性等,给出9种开发中用于IGCC的高温煤气脱硫工艺及其床层特征、所用脱硫剂和开发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脱硫 脱硫剂 联合循环发电 煤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气中氯化氢和碱金属蒸气的脱除 被引量:7
8
作者 豆斌林 鲁军 +2 位作者 申文琴 高晋生 沙兴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对高温煤气中的氯化氢和碱金属蒸气进行了单独和同时脱除的研究。单独脱除的研究得出 ,脱氯剂的氯容量随反应温度的增大而提高。试验所选的 5种吸附剂对碱金属都具有脱除性能 ,其中以高铝土和活性 Al2 O3 吸附剂的吸附效率最高 ,在 840&... 对高温煤气中的氯化氢和碱金属蒸气进行了单独和同时脱除的研究。单独脱除的研究得出 ,脱氯剂的氯容量随反应温度的增大而提高。试验所选的 5种吸附剂对碱金属都具有脱除性能 ,其中以高铝土和活性 Al2 O3 吸附剂的吸附效率最高 ,在 840°C条件下活性 Al2 O3 吸附剂对碱金属化合物的脱除主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进行。在 HCl气体和碱金属蒸气同时存在条件下 ,高铝土脱除碱金属的效率高达 79.5% ,TCl1脱氯剂脱除 HCl气体的效率为 1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氯化氢 碱金属蒸气 脱氯剂 吸附剂 煤气净化技术 脱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焦性质对脱除SO_2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步学朋 徐振刚 +5 位作者 李文华 孙仲超 郭治 李艳芳 吴涛 梁大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4-839,共6页
对大同、太西和荔波3种活性焦的物理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检测,使用模拟烟气进行了脱除SO2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过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SO2的脱除率接近100%,该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活性位的数量;第2阶段SO2的脱除效率呈快... 对大同、太西和荔波3种活性焦的物理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检测,使用模拟烟气进行了脱除SO2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过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SO2的脱除率接近100%,该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活性位的数量;第2阶段SO2的脱除效率呈快速下降趋势;第3阶段下降速度趋缓,该阶段脱硫率与硫酸的脱附速率和微孔数量及表面张力有关。太西活性焦第1阶段SO2脱除性能最好,与SEM图显示的太西焦有更多的尖角缺陷,因此活性位最多相关;第3阶段大同活性焦脱硫性能最好,与其微孔孔容大和微孔数量多有关。活性焦表面O/C比越高,脱硫性能越差。活性焦对SO2的脱除作用与碱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太西活性焦碱性氧官能团含量高,其脱硫性能好。活性焦表面含氮量越高,其脱除SO2的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烟气脱硫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对加压浸渍法制备的锌基脱硫剂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仙荣 靳庆麦 +2 位作者 赫瑞元 鲍卫仁 常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1-1916,共6页
以4A分子筛(4A),γ-Al2O3(AL),活性炭(AC)和半焦(SC)4种物质作为载体,硝酸锌为活性组分前驱体,采用加压浸渍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氧化锌精脱硫剂。借助XRD、BET和固定床脱硫性能测试等手段对负载型氧化锌精脱硫剂的物性参数及其脱硫性能... 以4A分子筛(4A),γ-Al2O3(AL),活性炭(AC)和半焦(SC)4种物质作为载体,硝酸锌为活性组分前驱体,采用加压浸渍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氧化锌精脱硫剂。借助XRD、BET和固定床脱硫性能测试等手段对负载型氧化锌精脱硫剂的物性参数及其脱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载体的种类影响吸附剂中活性组分的成分,进而影响到吸附剂的硫化行为(HZ20/AC>HZ20/SC>HZ20/4A>HZ20/AL)、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HZ20/SC>HZ20/AC>HZ20/AL>HZ20/4A);加压浸渍法可在将组分浸渍到载体上的同时改变载体的孔隙结构,其中HZ20/SC的孔隙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增大为原料半焦的13.78和5.17倍),而其它3种吸附剂孔隙结构都较载体本身变差,半焦是实验用4种载体中最适合于加压浸渍法制备脱硫剂用的载体;利用半焦做载体制备出的脱硫剂具有高的脱硫精度和硫容,且具有很好的抗粉化性能,其最佳脱硫效率、硫容和穿透时间分别可达99.97%,4.46 g和2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浸渍法 氧化锌 精脱硫剂 半焦 硫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净化中的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任秀蓉 张宗友 +1 位作者 常丽萍 谢克昌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3,共4页
从干、湿法脱硫入手对气体中硫化氢脱除的各种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对不同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同时指出了今后硫化氢脱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煤气 硫化氢 脱硫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活性评价及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一英 步学朋 +2 位作者 应幼菊 戢绪国 张翠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对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固定床的寿命进行61个循环的不间断评价试验,历时2 500 h;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脱硫剂脱硫活性、再生条件及使用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温度600℃时脱硫剂的穿透硫容最高,表明脱硫剂的活性最好;进口H2... 对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固定床的寿命进行61个循环的不间断评价试验,历时2 500 h;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脱硫剂脱硫活性、再生条件及使用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温度600℃时脱硫剂的穿透硫容最高,表明脱硫剂的活性最好;进口H2S浓度对脱硫剂活性有一些影响,但不是很大;脱硫时空速加大可以有限地提高脱硫剂的穿透硫容.但空速过高时会使脱硫剂的脱硫效率下降;脱硫剂为700℃再生时效果最好;在61个循环的不间断地评价试验过程中,脱硫剂的穿透硫容呈缓慢下降趋势,最终仍能保持在初始硫容的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煤气 脱硫剂 脱硫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遗传特性的分子生物学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东晨 张明旭 +1 位作者 陈清如 王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煤系与非煤系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遗传特性进行了质粒抽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基础性探索试验,对于质粒在硫杆菌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2+,S等的氧化... 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煤系与非煤系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遗传特性进行了质粒抽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基础性探索试验,对于质粒在硫杆菌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2+,S等的氧化能力可能只是与拟核染色体DNA有关,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遗传物质就是拟核染色体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氧化亚铁硫杆菌 遗传特性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系脱硫剂对煤气中羰基硫的脱硫机理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芳芳 赵海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采用气相质谱、XRD,SEM,EDS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脱硫剂、气氛及出口气成分等进行分析,在240~400℃、常压及空速为500~2000h^-1的条件下,制备的脱硫剂对羰基硫脱除效果较好、从脱硫剂还原-吸附-脱硫过程的分析,推断脱硫剂的反应历程... 采用气相质谱、XRD,SEM,EDS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脱硫剂、气氛及出口气成分等进行分析,在240~400℃、常压及空速为500~2000h^-1的条件下,制备的脱硫剂对羰基硫脱除效果较好、从脱硫剂还原-吸附-脱硫过程的分析,推断脱硫剂的反应历程是羰基硫在还原性气氛下首先被加氢转化成硫化氢气体,之后硫化氢分子吸附在脱硫剂表面,并与脱硫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反应,转化为金属硫化物和水的过程.在无含碳氧化物气氛中,脱硫剂的脱硫净化度高,优于添加含碳氧化物气氛.碳氧化物的存在抑制了羰基硫加氢和水解两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导致COS出口浓度的增加,表明羰基硫在反应体系中以化学转化为主,即羰基硫优先在脱硫剂的活性中心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生成H2S,进而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剂 煤气 羰基硫 脱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物相、还原及硫化行为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永军 上官炬 +1 位作者 梁丽彤 梁美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通过热分解、沉淀法从硝酸盐或氯化盐制备出ZnO、Fe2O3、CuO、MnO2和CaO5种金属氧化物,并采用干混法制备出系列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500℃、3600h、40%H2、0.4%~0.6%H2S和N2平衡的条件下,评价了单一金属... 通过热分解、沉淀法从硝酸盐或氯化盐制备出ZnO、Fe2O3、CuO、MnO2和CaO5种金属氧化物,并采用干混法制备出系列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500℃、3600h、40%H2、0.4%~0.6%H2S和N2平衡的条件下,评价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复合gnO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脱硫性能。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新鲜脱硫剂的还原性能,用XRD对新鲜和硫化后的脱硫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较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具有较高和稳定的脱硫效率、较长的反应时间、较大的硫容。ZnO与可还原金属氧化物复合改变了其还原性能,井在硫化前或后形成新的物相,显著提高了脱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金属氧化物 高温煤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天然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谭静 王乃继 +3 位作者 肖翠微 周建明 李婷 宋春燕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43-45,53,共4页
介绍煤制天然气的现状及CO加氢甲烷化机理;比较不同甲烷化反应器的优缺点;阐述合成气甲烷化镍基催化剂的性能,分析了2种不同载体硅胶和氧化铝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载体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煤制天然气 镍基催化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气氛下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鹏飞 赵瑞壮 +3 位作者 上官炬 梁丽彤 樊惠玲 米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5-660,共6页
采用以钢厂赤泥为主要组分制备的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水蒸气含量对再生行为的影响,通过XRD、XPS测试手段对再生前、后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物相及表面元素Fe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EM、压... 采用以钢厂赤泥为主要组分制备的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水蒸气含量对再生行为的影响,通过XRD、XPS测试手段对再生前、后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物相及表面元素Fe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EM、压汞法对表面和孔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汽气氛下脱硫剂再生较为完全,但与含氧气氛再生相比,再生时间相对较长;再生过程中尾气中气体含硫组分主要是H2S,再生后脱硫剂主要组分是Fe3O4和FeO;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水汽含量的提高都有利于脱硫剂再生产物硫化氢的回收;水蒸气再生导致脱硫剂样品大孔数目有所增多,平均孔径增大;700℃、4000h-1和60%H2O(g)为水汽气氛下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最佳再生条件,初次再生率能达95%以上,且多次硫化/再生循环,硫化活性和硫容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氧化铁脱硫剂 水蒸气 再生机理 硫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气中HCl气体与脱氯剂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0
18
作者 豆斌林 高晋生 +1 位作者 鲁军 兴沙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自制的脱氯剂与高温煤气中 HCl气体的反应动力学 ,得出在550°C时反应受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和化学反应所控制 ,两者的阻力之比为 0 .1 38。同时研究了温度和进口 HCl气体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得出反应对于气相 ...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自制的脱氯剂与高温煤气中 HCl气体的反应动力学 ,得出在550°C时反应受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和化学反应所控制 ,两者的阻力之比为 0 .1 38。同时研究了温度和进口 HCl气体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得出反应对于气相 HCl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脱氯剂 反应动力学 氯化氢气体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铁脱硫剂的制备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婷 樊惠玲 +3 位作者 上官炬 刘生昕 陈兆辉 张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8-1542,共5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胶晶模板制备了三维有序大孔(3DOM)氧化铁,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微球制备、胶晶模板组装、焙烧条件控制等因素对形成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影响。SEM显示,所制备的3DOM氧化铁周期点阵排列规则有序、三维孔道结构...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胶晶模板制备了三维有序大孔(3DOM)氧化铁,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微球制备、胶晶模板组装、焙烧条件控制等因素对形成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影响。SEM显示,所制备的3DOM氧化铁周期点阵排列规则有序、三维孔道结构规整均一。XRD晶相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材料为α-Fe2O3。采用热重仪对(3DOM)α-Fe2O3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试剂α-Fe2O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DOM)α-Fe2O3的反应性与硫容远远高于普通试剂α-Fe2O3;改善脱硫剂的孔隙结构,虽可减弱甚至消除孔扩散,但固体扩散是不可消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 氧化铁 脱硫剂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体中碱蒸气吸附剂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依丽 高晋生 吴幼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一组碱蒸气吸附剂,在900℃高温通过与天然矿物脱碱性能的研究比较,结果得出自制样GM6具有最高的碱容量.实验表明,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由GM6的XRD结果和反应...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一组碱蒸气吸附剂,在900℃高温通过与天然矿物脱碱性能的研究比较,结果得出自制样GM6具有最高的碱容量.实验表明,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由GM6的XRD结果和反应动力学结果可见,无水蒸气条件下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属物理吸附,吸附反应受产物层扩散控制;有水蒸气条件下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属化学吸附,吸附反应同时受化学反应和产物层的扩散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体 碱蒸气吸附剂 孔结构 天然矿物 脱碱性能 化学成分 氯化钠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