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二甲戊灵微胶囊形成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彦良 慕卫 +3 位作者 刘峰 韩志任 马超 陈召亮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聚丙烯酸钠(PAA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按4∶1(质量比)混合作乳化剂,1 500r/m in搅拌,分散乳化60m in,酸化90m in,50℃固化90m in作为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10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包封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微胶囊 成囊条件 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化及释放特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妍 吴国林 +1 位作者 吴学民 秦玉川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1,共7页
以乙基纤维素为囊壳,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粒剂;同时研究了乳化剂、控释剂、搅拌速度、有机相中溶剂加入量及水相中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滴加速度等因素对该微囊粒剂的平均粒径及包覆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释放分... 以乙基纤维素为囊壳,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粒剂;同时研究了乳化剂、控释剂、搅拌速度、有机相中溶剂加入量及水相中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滴加速度等因素对该微囊粒剂的平均粒径及包覆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释放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乳化剂700#较为理想;以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正十二烷为控释剂,均能制得包覆率较高的微囊粒剂;搅拌速度、有机相中溶剂加入量及水相中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滴加速度对微囊粒剂的平均粒径及包覆率的影响较明显。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较稳定的条件下,能持续释放11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微囊粒剂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农药可控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顺 高云昊 +2 位作者 万虎 马洪菊 李建洪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23,共8页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和自模板法),表征技术[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物理吸附分析、热重和差热分析(TGA-DT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状况,探讨了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农药控释 制备方法 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乐灵微囊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亚静 曹立冬 +4 位作者 张嘉坤 张靖 赵鹏 李凤敏 黄啟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为增强氟乐灵的光稳定性,提高其有效利用率,以壳聚糖(C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氟乐灵微囊,并测定了其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及其在土壤和水中的光稳定性。结果... 为增强氟乐灵的光稳定性,提高其有效利用率,以壳聚糖(C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氟乐灵微囊,并测定了其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及其在土壤和水中的光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氟乐灵微囊呈规则球形;粒径在3~10μm之间,平均粒径为6.5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9%和45%;该微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放以Fick扩散为主;与氟乐灵乳油相比,氟乐灵微囊的光稳定性显著增强,在试验条件下,其在土壤表面和水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22 d和17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乐灵 微囊 原位聚合法 缓释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时间、芯壁比及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阿维菌素微囊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滑海涛 李敏 +4 位作者 翟晓曼 曲文岩 折冬梅 李凤敏 黄啟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研究了聚合反应时间、芯壁比(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研究了聚合反应时间、芯壁比(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粒径均与聚合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包裹率和载药量在聚合反应3h后达到相对稳定,粒径在聚合反应1h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芯壁比对所制备微囊的载药量和粒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芯壁比的增加,载药量增加、粒径减小,当芯壁比从1∶5增大到1∶2时,载药量由15.59%增加到30.33%,平均粒径(D50)由5.47减小到2.18μm,但芯壁比对微囊包裹率的影响不明显;SDS用量对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影响较小,对粒径的影响较大,当SDS的质量分数为8%时,微囊的D50最小且更为均一。研究表明,反应时间等3个因素对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成囊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时间大于3h、芯壁质量比为1∶3至1∶2、SDS质量分数为6%至8%时,有利于形成粒径均一、形态规则、包裹率和载药量都较高,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释放特性的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微囊悬浮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合时间 载药量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的微胶囊化及其对蛴螬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列忠 陈建明 +2 位作者 赵敏 张珏锋 何月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微囊悬浮剂(CS),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产品对蛴螬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UR-1(植物皂素和明胶等比例组合物)是较为理想的成囊助剂,...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微囊悬浮剂(CS),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产品对蛴螬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UR-1(植物皂素和明胶等比例组合物)是较为理想的成囊助剂,当其质量分数为0.2%时两种农药的包覆率可达98%以上,囊形均匀、圆滑,囊径和囊壁厚度适中,但其用量不宜过高,当其质量分数为0.4%时,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包覆率分别仅有74.2%和68.1%,同时,释放速率也显著下降。20%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CS在有效成分含量(下同)600g/hm2用量下,对蛴螬60d的防效可达70%以上,而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土壤中的降解较为迅速,当施药剂量分别为1 440和33.75g/hm2时,60d的防效分别仅为32.3%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高效氯氰菊酯 微囊悬浮剂 蛴螬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负载丙硫菌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春丽 Muhammad BILAL +6 位作者 徐博 冉刚超 赵鹏跃 曹冲 李凤敏 曹立冬 黄啟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近年来,丙硫菌唑作为一种新颖的广谱杀菌剂备受关注,但由于其代谢产物对操作人员存在健康风险,导致其在中国的使用和登记受到限制。将丙硫菌唑制备为具有缓慢释放、可提高农药稳定性等特点的缓释制剂可有效改善其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 近年来,丙硫菌唑作为一种新颖的广谱杀菌剂备受关注,但由于其代谢产物对操作人员存在健康风险,导致其在中国的使用和登记受到限制。将丙硫菌唑制备为具有缓慢释放、可提高农药稳定性等特点的缓释制剂可有效改善其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本研究采用纳米荧光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了丙硫菌唑缓释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分析(TGA)、荧光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对其结构与特性进行表征。采用透析袋法探讨了丙硫菌唑在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载药颗粒对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杀菌活性;通过激光共聚焦研究了荧光二氧化硅在小麦赤霉病菌菌丝体以及小麦中的传输情况。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药纳米颗粒外观形貌较为规整,平均粒径为139 nm,其最大载药量可达27.14%;该纳米载药颗粒具有缓释性能,释放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载药颗粒与丙硫菌唑原药相比具有相同的毒力效果。此外,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该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在菌丝体以及小麦植株根部吸收和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 丙硫菌唑 纳米颗粒 缓释性能 小麦赤霉病菌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活性炭阿维菌素载药系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长娇 崔海信 +2 位作者 刘琪 顾微 姜建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研究了介孔活性炭对阿维菌素的载药特性,以判断其作为阿维菌素载体的可能性。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物理性状表征。将其负载阿维菌素的能力与常规农药载体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了该载药系统的... 研究了介孔活性炭对阿维菌素的载药特性,以判断其作为阿维菌素载体的可能性。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物理性状表征。将其负载阿维菌素的能力与常规农药载体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了该载药系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缓-控释性能和抗紫外光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活性炭载体为不规则球形颗粒状介孔材料,平均粒径为814nm,比表面积为1719.25cm2/g,孔容积为0.043cm3/g,孔径为4.80nm。吸收动力学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阿维菌素的载药量为220.6mg/g,显著高于其他常规农药载体,呈现了优良的吸附性能;载药系统的释药时间从90h延长到672h以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缓释效果;紫外光照射72h后,阿维菌素原药的分解率为77%,而有活性炭载体保护的阿维菌素的分解率为30%,表明该载药系统有效地减缓了阿维菌素的光降解速率。研究表明,以介孔活性炭作为阿维菌素载体,可显著改善药物的缓-控释特性以及分散性和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活性炭 阿维菌素 载药系统 缓释 控释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粘土对除草剂2,4-D的控制释放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金红 李建法 +2 位作者 王杰 薛琴 吴丽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无机/有机复合改性粘土作制剂载体,探讨了其对阴离子型除草剂2,4-D的控制释放作用,目的在于延长2,4-D的持效期,同时减轻其污染。利用无机和有机改性的结合优势,复合改性粘土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能够显著延缓2,4-D在水中... 采用无机/有机复合改性粘土作制剂载体,探讨了其对阴离子型除草剂2,4-D的控制释放作用,目的在于延长2,4-D的持效期,同时减轻其污染。利用无机和有机改性的结合优势,复合改性粘土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能够显著延缓2,4-D在水中和土壤中的释放。分析其水中释放动力学数据得出,2,4-D释放50%所需时间(t50)长达73.8h,远大于有机改性粘土作载体时的1h。土壤层释放实验表明,当2,4-D载药量在20~80mg/g之间时,复合改性粘土均能保持良好的控制释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2 4-D 粘土 吸附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酮微胶囊化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忠华 曾鑫年 +1 位作者 李保同 谭仕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乙二胺(TDI-乙二胺)为成囊单体制备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对乳化剂配比、TDI-乙二胺、囊壁囊芯、分散剂用量、反应pH值、乳化机转速、交联度等因子进行3水平正交优化试...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乙二胺(TDI-乙二胺)为成囊单体制备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对乳化剂配比、TDI-乙二胺、囊壁囊芯、分散剂用量、反应pH值、乳化机转速、交联度等因子进行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获得具有高成囊率和较佳恒定释放天数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参数为:乳化剂12100204C质量比1∶2,成囊单体TDI乙二胺摩尔比2.5∶1,囊壁囊芯质量比1∶1,聚乙烯醇(PVA)在水相中的含量为2.5mg/g,pH值7.2,转速1200r/min、交联度10%。对制备的2.49mg/g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成囊率、平均粒径和囊壁厚度、光解稳定性、热贮与低温稳定性及释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所选定技术参数制备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具有良好的光解稳定性和优异的控释作用。经125W人工紫外光照6d,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降解率为35.74%,而鱼藤酮乳油则完全降解,鱼藤酮微囊悬浮剂抗光降解性能显著增强;其恒定释放天数为22d,具有优异的控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界面聚合法 微囊悬浮剂 光解稳定性 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的释放行为与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娅 王昱翔 +3 位作者 张盈 张星 陈伟 李晓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513,共8页
为了对二氧化硅载药体系进行评价,以吡唑醚菌酯为模式农药,利用其与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缩合反应,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icolet iS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为了对二氧化硅载药体系进行评价,以吡唑醚菌酯为模式农药,利用其与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缩合反应,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icolet iS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表征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测定了其在水中的光解速率;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了该微球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缓释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微球对稻瘟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外观形貌较为规整,粒径在0.998~1.428μm之间,其最大载药量可达50.73%。该微球在碱性条件下的释药速率快于酸性条件下,且其释放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中性条件下其释药符合Ritger-Peppas方程;与pH值相比,温度对其释药速率的影响较小。给药后第5天,所制备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的毒力与原药相近,给药后第9天,其毒力是原药的11.7倍,缓释效果显著。该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在紫外灯照射10 h后光解率为38.98%,明显低于吡唑醚菌酯原药的光解率(6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二氧化硅 微球 释放动力学 控释 缓释 稻瘟病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斌 朱瞬瞬 +1 位作者 张登科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522,共9页
为促进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微囊悬浮剂的工业化生产,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1%甲维盐微囊悬浮剂,对溶剂、乳化剂及其用量、搅拌速率、酸化时间、固化温度、预聚体溶液甲醛-尿素比例[n(甲醛):n(尿素... 为促进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微囊悬浮剂的工业化生产,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1%甲维盐微囊悬浮剂,对溶剂、乳化剂及其用量、搅拌速率、酸化时间、固化温度、预聚体溶液甲醛-尿素比例[n(甲醛):n(尿素)]及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m(环己酮):m(200~#溶剂油)=1:2]的复配溶剂,在复配乳化剂[m(农乳603~#):m(农乳500~#)=5:1]质量分数为2.4%,搅拌速率300 r/min,调酸时间120 min,固化温度70℃,预聚体溶液n(甲醛):n(尿素)为3:1、质量分数20%条件下,可制得外观形态良好的甲维盐微囊,其包封率达83.8%,平均粒径为2.3μm。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证明其缓释性能良好,在测试条件下可持续释放17 d。同时,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物测定试验表明,该微囊悬浮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杀虫活性,与对照药剂甲维盐微乳剂相比具有更长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囊悬浮剂 缓释剂 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性吡唑醚菌酯/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敬丽 肖豆鑫 +3 位作者 梁文龙 方逊 张家栋 赵金浩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纳米粒径可调,具有酸敏感性。为研究其在农药递送中作为缓控释载体的性能和应用,以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以下简称Pyr)为模式农药,以二价锌为配位中心,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采用“...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纳米粒径可调,具有酸敏感性。为研究其在农药递送中作为缓控释载体的性能和应用,以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以下简称Pyr)为模式农药,以二价锌为配位中心,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采用“一锅法”制备了pH响应性吡唑醚菌酯控释剂Pyr@ZIF-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DL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等物理手段对Pyr@ZIF-8的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等进行了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了其在紫外光源下的光解稳定性和不同pH值下的酸控释放性能;最后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yr@ZIF-8的平均粒径为143.1 nm,载体ZIF-8对Pyr的负载率为10.8%;与Pyr原药相比,紫外光照下Pyr@ZIF-8中Pyr的降解率降低了6.2%;在pH值分别为4.0、6.0、8.0的环境下静置24 h,Pyr@ZIF-8中Pyr的释放率分别为88.1%±2.5%、67.3%±3.1%和25.6%±2.9%,表现出pH响应性释放性能;在0.1μg/mL质量浓度下,Pyr@ZIF-8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比其乳油高16.4%(生长速率法)和9.4%(盆栽试验)。上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递送体系Pyr@ZIF-8不仅具有减缓吡唑醚菌酯光降解的作用,还有良好的酸控缓释和更高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性 吡唑醚菌酯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 吡唑醚菌酯/ZIF-8纳米颗粒 油菜菌核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释放制剂的组成对异丙甲草胺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建法 吕金红 李益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61-366,共6页
将海藻酸盐与膨润土复合作为载体制备除草剂异丙甲草胺的控制释放制剂,研究了载药量、载体原料配比、膨润土类型等制剂组成因素对异丙甲草胺释放速率的影响。采用Ritger和Peppas方程分析释放动力学过程,计算50%的异丙甲草胺被释放所... 将海藻酸盐与膨润土复合作为载体制备除草剂异丙甲草胺的控制释放制剂,研究了载药量、载体原料配比、膨润土类型等制剂组成因素对异丙甲草胺释放速率的影响。采用Ritger和Peppas方程分析释放动力学过程,计算50%的异丙甲草胺被释放所需时间(t50),并以此表征释放速率。结果表明,采用海藻酸盐/膨润土复合载体时,t50随载药量和载体原料配比不同介于29.4~68.0h之间,控制释放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以有机改性膨润土作载体(t50=5.9h)。将有机改性膨润土与海藻酸盐复合作载体时,t50可达110h。释放动力学方程的n值(0.436~0.496)接近Fickian扩散模型,说明该控制释放制剂中异丙甲草胺的释放过程主要受到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甲草胺 除草剂 海藻酸盐 膨润土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聚(D,L)乳酸–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与缓释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锐 李晓刚 +2 位作者 刘双清 朱锐 柏连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5-641,共7页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PDLLA–毒死蜱微胶囊性能,并采用柱层析法评价了3种PDLLA–毒死蜱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质量分数为1.25%,连续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4.5,PDLLA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1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的微胶囊。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对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和包覆率均无显著影响。3种PDLLA微胶囊对毒死蜱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释药19 d,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76%、76.74%、65.6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25 000的PDLLA–毒死蜱微胶囊释药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池三)乳酸 毒死蜱 微胶囊 制备工艺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官鑫 沈国清 +3 位作者 朱鸿林 唐雯佳 赏国锋 王亭亭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了阿维菌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缓释性能和防紫外光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聚乙二醇6000对阿维菌素具有良好的包埋作用,包埋率可达94.23%~99.52%;阿维... 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了阿维菌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缓释性能和防紫外光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聚乙二醇6000对阿维菌素具有良好的包埋作用,包埋率可达94.23%~99.52%;阿维菌素的释放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并具有良好的防紫外光降解的作用,其累积释放动力学方程为ARP=-91.6716e^-0.1022t+98.1953,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固体分散体 缓释性能 聚乙二醇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草胺碳酸钙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坤 郭艳珍 +4 位作者 臧延琴 杨倩 徐志峰 厉阗 何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为增加乙草胺的持效性,将乙草胺与氯化钙-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混合后与碳酸钠反应制得乙草胺碳酸钙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粒径分布仪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该微球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工艺、载药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酸钙载... 为增加乙草胺的持效性,将乙草胺与氯化钙-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混合后与碳酸钠反应制得乙草胺碳酸钙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粒径分布仪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该微球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工艺、载药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酸钙载体晶型主要为方解石结构;常温条件下,当n(CaCl2)∶n(Na2CO3)∶n(SDS)=1∶2∶2、搅拌速率为500 r/min、搅拌时间为10 min时,损耗率为0.2%,载药率接近20%;所得碳酸钙微球呈球形,粒径分布窄,且呈正态分布;微球中乙草胺的释放速率随温度和pH值的升高而增加。该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缓释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田间定时、定量的释药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碳酸钙 微球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避蚊胺/β-环糊精/O-羧甲基壳聚糖亲水性纳米胶囊载药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月华 季金苟 +2 位作者 郭红霞 向存程 林辉焕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8-531,532,共5页
为了改善避蚊胺(diethyltoluamide,以下简称DEET)在水中的溶解度,首先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避蚊胺/β-环糊精(diethyltoluamide/β-cyclodextrin,以下简称DEET/β-CD)包合物,其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再... 为了改善避蚊胺(diethyltoluamide,以下简称DEET)在水中的溶解度,首先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避蚊胺/β-环糊精(diethyltoluamide/β-cyclodextrin,以下简称DEET/β-CD)包合物,其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再采用离子交联法,以氯化钙为交联剂,制备了避蚊胺/β-环糊精/O-羧甲基壳聚糖(diethyltoluamide/β-cyclodextrin/Ocarboxymethyl chitosan,以下简称DEET/β-CD/O-CMC)亲水性纳米胶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其理化性质;最后,考察包合物和纳米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DEET与β-CD以物质的量之比1:1进行了包合,β-CD的加入使DEET的溶解度增加约27倍,该纳米胶囊的包封率为(79.93±2.08)%,载药量为(12.11±0.09)%,纳米胶囊呈椭圆形,平均粒径为(230.50±11.34)nm,Zeta电位为(–19.08±0.99)m V,PDI为0.055。在Tris-HCl(p H=7.4)缓冲液中释放试验显示,DEET/β-CD/O-CMC亲水性纳米胶囊比DEET/β-CD包合物有更好的缓释性能,24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7.04%和3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蚊胺 Β-环糊精 O-羧甲基壳聚糖 包合物 纳米胶囊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农药的应用与研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深渊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99-504,共6页
本文阐述了缓释农药的释放机理,介绍了缓释材料及微囊化缓释农药的制造方法,并对缓释农药的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作扼要讨论。
关键词 缓释农药 农药 微囊法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硫脲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0
作者 张文灵 钟宏 王微宏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以对苯二甲酰异硫氰酸酯和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界面缩聚法合成了聚硫脲缓释微胶囊。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差热分析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以2,3-二氢-2,2-二甲基-7-... 以对苯二甲酰异硫氰酸酯和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界面缩聚法合成了聚硫脲缓释微胶囊。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差热分析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以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克百威)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微胶囊的缓释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苯二甲酰异硫氰酸酯0.793g、邻苯二胺0.350g、克百威0.300g、搅拌转速500r/min的条件下,合成的微胶囊平均粒径约为3μm,粒径较均一,球形度好,表面光滑。微囊化克百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累积释放达到14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脲 缓释微胶囊 界面缩聚 对苯二甲酰异硫氰酸酯 邻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